Ⅰ 張延悅的新聞采訪
■張延悅 樂活城市夢
深圳很多企業完全是靠自己做起來的
南方都市報:深圳顯然是樂活誕生的福地。如果當年的創業不是在深圳而是在另外一座城市,你覺得今天又會是什麼情況?
張延悅:樂活離不開深圳。對比中國的其他城市,我覺得深圳總體的創業環境還是更適合自主科技創新型的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並取得成功,這一點毋庸置疑。其實像我們當時那一屆,基本上是1984年來到深圳的,那時候深圳就剛剛開放,從1980年開始真正發展也就兩三年時間,那時候過了上海賓館就是郊區了,更不用說南山了,就如同另外一個城市,一路走來,我們目睹了深圳的成長。這么多年在深圳,我們的感受就是這里確實是一個創業的熱土。因為像華為、中興也好,完全是靠自發的,創業者是自己做下來的。那個時候深圳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聽到這種話真的很震驚:金錢是居然可以拿來當口號這么提的?也會讓人們對時間、對效率的迫切感前所未有地提升,這是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中國社會,對時間、效率這方面的人的意識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有幸在大浪潮里,能夠有這么好的一個機遇,我相信各行各業都有相當好的機遇,包括現在和未來都會有很多新的機遇涌現,更關鍵還是靠人的意識,是不是真正能去把握住好的機遇。
如果可以假設在其他的城市創業的話,我相信樂活同樣會堅持「樂活移動物聯網平台」的大戰略,不因地域而變。
南都:從移動到物聯網,你覺得如何看待今天長大成人的移動物聯網平台?
張延悅:我覺得機遇很重要,至少佔了五成吧。我們也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我們做的東西都很簡單的判斷,都能做得到,但是有團隊、有公司的股份結構和投資者的合理搭配,這是很重要的,否則有這樣的人,但是沒有那樣的環境一樣不會成功。時代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成績都取決於外界時代的因素,很多機遇是外界賦予的,這方面我們自己覺得很幸運,所以更加不能浪費這個機會,應該想得更多。而不能說你現在得到的是自然的,別人打不贏你,我們從來都會很擔心,不會覺得自己很強。
是深圳創業史上一個難以磨滅的時代年輪。這一年,很多還名不見經傳或者剛剛誕生的企業,開始找到他們的福祉。1998年底,樂活理念被張延悅先生關注並被注冊為商標,並開始了它的創業征程。把一個單純的理念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張延悅多年來孜孜以求的樂活夢。 深圳的城市氣場,激發並穿透著每一個有夢的創業者的骨髓。張延悅輕盈地捕捉到這種氣場,他的每一個靈感、創意、運氣和舉手投足,似乎都與這里珠聯璧合。鎂光燈下,人們總是樂此不疲地盯著樂活過億的樂活族,樂活帝國締造者張延悅,盡管他在本質上是一位不愛露臉、從不多說一句話的企業家。
在深圳的城市履歷里,張延悅是那個時代創業群體的一個縮影,他是很多人的創業夢、財富夢、科技夢乃至資本夢的精神坐標,也是一座城市關於移動物聯網夢想的最初發端。
只想靜靜地締造一個移動物聯網生活平台
對於這座深圳,張延悅並不諱言他的感恩。深圳是移動物聯網的發祥之地,雖然北京、上海、無錫他們都把移動物聯網的機遇演繹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但是深圳依然在不屈不撓理直氣壯地注視著「樂活移動物聯網特區」這個新名頭,因為深圳有樂活。否則,這份理直氣壯也許將不會成立。
當然,他的故事被人咀嚼了無數次,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再做N次方解讀。現在的IT人,其實沒有多少人還記得,樂活誕生於1998年那個不太起眼的深秋。在萬科、華為、中興叱吒風雲的那個時代,樂活都尚在「襁褓」中,推廣時「樂活」就像一個無人問津的孩童。那個年代,還是樂活的原點。對於自己當初的夢想,張延悅很多次向人們澄清說,樂活出來時他的目標只是把樂活宣傳做好,讓用戶喜歡樂活,至於後來的樂活健康、樂活分享、樂活交易、樂活消費等等,都絕對不在最原始的計劃單中。執著地做好一件正確的事,收獲就會源源而來。張延悅憑著直覺,一路都做對了。
回憶創業初期的艱辛,張延悅曾頗有感慨:「當年和太太一起出來創業,家人和朋友、同學無法理解,覺得移動這么好的工資和待遇,為什麼放棄,連岳母娘都覺得女婿瘋了,但憑著對樂活的喜歡和執著,張延悅覺得,只要堅定去做,沒有什麼事做不了。」張延悅當年發瘋,特別是那句「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沖」成為樂活人「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口頭禪。
當然,現在的他,感恩的並非是深圳帶給他的名聲與榮耀。他在多年前已經享受了這一切榮耀。現在的他,只是想靜靜地締造一個移動物聯網生活平台,讓人們快樂生活,看到深圳能夠形成移動物聯網集群效應和規模效應,讓網路的力量迸發出最人性的光輝。
與這道光輝相得益彰的,是深圳極其活躍的網民。2013年,國務院關於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全國移動物聯網風生水起,樂活的催化效應不能忽視。通過樂活移動物聯網平台,把商超、小商店、移動網店都連接起來,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為消費者服務。從而把信息流,現金流,物流等集合於一體,構建一個強大的商品物聯網綜合交易管理平台。
據權威專家預測,2015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年增長率達11%左右。物聯網的高速增長,將在其應用領域促進大量重量級的平台運營商
南都:你說的外界機遇給你帶來什麼啟示?
張延悅:首先是移動物聯網的機遇,因為我們做物聯網時只是個概念,也不知道如何做。第二,那時候的環境還沒有這么好,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想法趨向成熟,特別是有高交會,給我們提供科技發展的契機,很多高科技產品會來深圳這個地方,給我們創新發展的機會。深圳做移動物聯網的人才是很豐富的,得益於原來定位的高科技,像華為和中興都在深圳。我們原來起步時就以技術研發為主,包括現在的很多產品還是研發為驅動力,還是以深圳作為研發中心。
南都:深圳匯聚了很多和你一樣的知名企業家。在這個籠罩著明星企業家光環的城市,是一種什麼感覺?是否覺得深圳有一種獨具的氣場穿透著你?
張延悅:是的,深圳跟其他城市還不一樣,那些地方要麼有政策,要麼有別的條件,在客觀環境下能做起來,但深圳很多企業完全是靠自己做起來的。這是創業的熱土,相信創業者們的這種感覺會強烈得多。我們那一屆,還有我們看到的前幾屆,或者都有創業的心態,或者很敢闖,珍惜時間,會著急。希望深圳形成移動物聯網集群和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