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龍潭鄉的概述
大龍潭鄉位於玉溪市西部,峨山縣西北部。東經102。01´~102。10´、北緯24。23´~24。32´之間。東連甸中鎮,南接富良棚鄉,西與雙柏縣安龍堡鄉隔江相望,北與易門縣十街鄉毗鄰。轄區面積212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1平方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112公里,距省會昆明市203公里。全鄉轄7個村委會(司城、各雪、迭所、魚塘、班德、綠溪、以他斗),57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全鄉共有3721戶,12979人,其中,農業人口3404戶12342人,占總人口的95.09 %;非農業人口317戶637人,占總人口的4.91%;鄉內居住有彝、哈尼等少數民族8種10221人,占總人口的78.75%。耕地面積20921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70畝。2006年,全鄉實現農村社會總產值8376萬元,地方財政收入490.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21元,人均儲蓄存款2158元。
大龍潭鄉境內群山環繞,峰巒重疊,溪壑交錯,既有低熱河谷又有溫涼山區,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大部分地區屬溫涼山區,綠汁江流域和扒河流域沿岸屬低熱河谷區,光熱資源豐富。最高海拔橄欖甸尖山2284米,最低海拔峨臘沙壩970米。年均氣溫15.7℃。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主產烤煙、稻穀、蠶豆、玉米、小麥、甘蔗。特產有花椒和乾巴菌、雞樅、羊肝菌等菌類。
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各族人民以農業為基礎,真抓實干,緊緊圍繞「生態立鄉、烤煙富鄉、畜牧興鄉」發展思路,念好「山字經」,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搞好資源開發,努力增加投入,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個私經濟,著力搞好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提高勞動者的科技素質,增強農業發展後勁,不斷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全鄉經濟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均產糧由1978年的322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480公斤;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86元提高到2007年的2585元;人均儲蓄由1978年的7.38元增加到2007年的3444元;財政收入由1986年的99.08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520.3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685.18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7806萬元。2007年全鄉通車里程達315公里,實現村村組組通電通公路。開通了1463部數字程式控制電話,建設了46個電話村,電話普及率45部/百戶;於2001年6月19日建成開通了移動通訊網路,2003年1月15日開通無線接入CDMA信號(聯通);有線電視入網戶778戶,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98%和95%。中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逐年提高,鄉小集鎮建設迅速發展,建設規模已初具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