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網路》論述題
1:時分多路復用
為了提高線路利用率,總是設法在一堆傳輸線路上,傳輸多個話路的信息,這就是多路復用。
多路復用通常有頻分制、時分制和碼分制三種。
頻分制是將傳輸頻帶分成N部分,每一個部分均可作為一個獨立的傳輸信道使用。如圖所示。這樣在一對傳輸線路上可有N對話路信息傳送,而每一對話路所佔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個頻段。頻分制通信又稱載波通信,它是模擬通信的主要手段。
時分制是把一個傳輸通道進行時間分割以傳送若干話路的信息,如圖所示。把N個話路設備接到一條公共的通道上,按一定的次序輪流的給各個設備分配一段使用通道的時間。當輪到某個設備時,這個設備與通道接通,執行操作。與此同時,其它設備與通道的聯系均被切斷。待指定的使用時間間隔一到,則通過時分多路轉換開關把通道聯接到下一個要連接的設備上去。時分制通信也稱時間分割通信,它是數字電話多路通信的主要方法,因而PCM通信常稱為時分多路通信。
2:CRC(Cyclic Re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校驗碼
是常用的校驗碼,在早期的通信中運用廣泛,因為早期的通信技術不夠可靠(不可靠性的來源是通信技術決定的,比如電磁波通信時受雷電等因素的影響),不可靠的通信就會帶來『確認信息』的困惑,書上提到紅軍和藍軍通信聯合進攻山下的敵軍的例子,第一天紅軍發了條信息要藍軍第二天一起進攻,藍軍收到之後,發一條確認信息,但是藍軍擔心的是『確認信息』如果也不可靠而沒有成功到達紅軍那裡,那自己不是很危險?於是紅軍再發一條『對確認的確認信息』,但同樣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紅軍仍然不敢貿然行動。
對通信的可靠性檢查就需要『校驗』,校驗是從數據本身進行檢查,它依靠某種數學上約定的形式進行檢查,校驗的結果是可靠或不可靠,如果可靠就對數據進行處理,如果不可靠,就丟棄重發或者進行修復。
CRC碼是由兩部分組成,前部分是信息碼,就是需要校驗的信息,後部分是校驗碼,如果CRC碼共長n個bit,信息碼長k個bit,就稱為(n,k)碼。 它的編碼規則是:
1、首先將原信息碼(kbit)左移r位(k+r=n)
2、運用一個生成多項式g(x)(也可看成二進制數)用模2除上面的式子,得到的余數就是校驗碼。
非常簡單,要說明的:模2除就是在除的過程中用模2加,模2加實際上就是我們熟悉的異或運算,就是加法不考慮進位,公式是:
0+0=1+1=0,1+0=0+1=1
即『異』則真,『非異』則假。
由此得到定理:a+b+b=a 也就是『模2減』和『模2加』直值表完全相同。
有了加減法就可以用來定義模2除法,於是就可以用生成多項式g(x)生成CRC校驗碼。
可以用這個來做,應該不是問題了。。。
❷ 在軍事演習中,什麼是紅軍什麼是藍軍
紅軍是假設己方部隊,藍軍是假設敵軍部隊。
演習中通常分為紅軍、藍軍,邊境防禦演習多以紅軍守、藍軍進攻為主,瀕海軍事演習演習多以紅軍進攻,藍軍堅守為主。
演習中紅、藍軍設有司令部,由上級軍事指揮部門派出演習導演組,由導演組設定演習情況,紅軍、藍軍根據設定的演習課目進行實兵演練。
❸ 什麼是網路藍軍
以下內容轉至: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5-25/3067211.shtml
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發布了國防部長梁光烈出訪的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關於解放軍海軍建設、軍隊高級將領近期出訪活動、地區軍事熱點等提問。中新社發 宋吉河 攝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 陶社蘭)中國國防部25日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在談及解放軍建立「網路藍軍」時表示:「這是根據訓練的需要,為提高部隊的網路安全防護水平而設立的。」
耿雁生說,當前網路安全已經成為國際性問題,它不僅影響到社會領域,而且也影響到軍事領域,中國也是網路攻擊的受害者。
「目前,中國的網路安全防護還比較薄弱。著眼提高信息化能力水平,強化網路安全防護,是軍隊軍事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他說。(完)
❹ 軍事概念問題!
計算機戰
計算機在給現代軍事機器注入強大生命力的同時,由於它具有的特殊作用和機理,也使其成為重要的作戰武器和目標。在未來戰爭中,一方只需敲擊電腦鍵盤就可能達成攻擊對方軍事樞紐、破壞經濟命脈等多種目的。對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及早動手,尋求適應未來計算機戰的方法、手段和對策,以適應我軍在新的歷史時期所面臨的軍事斗爭的需要。
1計算機戰將成為未來軍事斗爭的焦點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發明以來的50多年的時間里,計算機已被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的每個角落。從制定作戰計劃到後勤保障管理,從戰場情報的分析處理到對目標的精確定位、引導和攻擊等等,都離不開計算機高效、准確的運作。計算機的應用程度已成為一個國家,一個軍隊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據統計,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在戰區共使用3000多台計算機,並同國內計算機聯網。海上部署的大型航母至少裝備200台左右的計算機。以計算機為信息處理和控制核心構成的戰場C4I網路,使戰場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優化,不僅提高了軍事指揮效率和快速反應能力,而且提高了作戰一體化程度,更迅速、更精確地對參戰部隊進行優化編組,快速部署,使各參戰部隊間的作戰協同更為順暢,極大地提高了兵力、兵器的作戰效能。計算機在海灣戰爭中的卓越表現,已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在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幾乎沒有一項軍事活動離得開信息;換言之,也就是離不開計算機。計算機已成為現代戰爭中戰鬥力的倍增器。不難預料,在今後的戰場上圍繞著信息處理和控制核心--計算機的斗爭將異常激烈,保護己方計算機系統和破壞敵方計算機系統的斗爭將是一場生死搏鬥。
"未來的戰爭將是計算機戰爭",誰掌握了過硬的計算機使用與控制技術,誰在計算機對抗中取得優勢,誰就將獲得未來戰爭的主動權,計算機戰將成為未來軍事斗爭的焦點和重要的作戰樣式。
2計算機戰的主要作戰方法
計算機戰是一種以爭奪、控制和使用計算機及其網路為主要目的的作戰樣式,其主要作戰對象是敵軍用計算機網路。通過破壞敵方計算機網路的運行或使敵方計算機網路產生錯誤信息,干擾和欺騙敵方,以奪取信息優勢和軍事優勢。它的主要作戰方法有以下幾種:
2.1電磁脈沖摧毀
電磁脈沖摧毀是利用核電磁脈沖武器爆炸所產生的強烈電磁脈沖輻射來破壞敵方電子設備。它產生的強大脈沖可通過天線、動力線、電訊線路和金屬管道等渠道進入電子設備,使未加防護的電子元件暫時失效或完全損壞,使電子計算機中的存儲器喪失"記憶"能力,使計算機網路無法繼續工作,從而使整個作戰系統陷於癱瘓,給敵方以致命打擊。這種方法實施簡便,破壞威力大,短時間內難以修復,易造成永久性破壞。
2.2計算機"病毒"攻擊
所謂計算機"病毒",實際上是一種人為編寫的計算機程序塊或程序集合,它平時隱藏在計算機系統的數據資源中,當時機成熟時能進行自我復制,以佔用系統資源或對原程序進行攻擊、修改和破壞,並可利用信息通道進行傳播,從而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工作。計算機病毒是一種使用方便的"軟殺傷"手段,它具有隱蔽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等突出特點。在和平時期可通過電磁輻射、網路節點等途徑注入敵方計算機網路潛伏起來,戰時根據需要激活。計算機病毒的出現與應用為計算機戰開辟了一個全新的作戰領域,引起了各國的廣泛重視。計算機病毒問世不過才十幾年,但它種類繁多,性能各異,令人防不勝防。目前,計算機病毒已多達5000餘種,按性質可分為六種類型:
a."定時炸彈"型。這種病毒進入敵方計算機系統內,並不影響敵方計算機系統的正常工作,待到預定時間或特定事件發生時,便突然起破壞作用,毀壞其內存的作戰數據或破壞系統正常運行。其突出特點是隱蔽性好。
b.暗殺型。它是專門用來銷毀敵方特定的一份文件或一組文件,並且不留任何痕跡。�
c.強制隔離型。這種病毒能自動關機,中斷計算機工作,迫使敵方計算機系統陷入癱瘓,無法發揮整體效能。�
d.超載型或復制型。這種病毒進入敵方電子計算機系統後,便可大量復制、加長,覆蓋其作戰數據和文件,大量占據計算機系統內存,使其超載而不能工作。�
e.間諜型。這種病毒能按命令尋找指定的作戰數據、信息和文件,並將它們轉發到指定地點,從而竊取敵方有用信息。�
f.矯令型。這種病毒可有意錯報敵方下達的命令,擾亂敵方的行動使敵軍不戰自亂,甚至可使敵某些智能武器反戈一擊。�
目前,美國及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將計算機病毒應用於軍事領域。1989年11月,澳大利亞在其舉行的軍事演習中,"紅軍"就曾使用"紐西蘭"病毒來破壞"藍軍"計算機網路,並達到了預期目的。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間諜把一種特殊的計算機病毒置入巴格達防空系統的一台列印機內,由於病毒的迅速傳播,從而導致伊軍指揮系統的混亂,極大地削弱了伊軍的戰鬥力。計算機病毒已經作為一種極其有效的"軟"攻擊武器應用於實戰中了。�
2.3計算機滲透
利用計算機進行滲透是一種更為直接,更為有效的方法。它是以能夠破譯C4I系統計算機密碼的計算機應用系統或其他方式,潛入敵計算機網路進行活動。平時可利用計算機滲透對敵方C4I系統的指揮"中樞"進行偵察,從中竊取有用信息,戰時還可以進行干擾、破壞和欺騙,如刪改重要信息,編制假情報、假命令,擾亂敵軍行動,甚至可以直接篡奪敵軍的指揮權,控制敵軍的行動。據報道,1995年9月18~25日,美國為了試驗國防系統的安全性,進行了名為"聯合勇士"的計算機戰演習。一名年輕的美軍上尉,利用一台普通的計算機和數據機,成功地滲透進了美海軍戰艦的核心部位--指揮控制系統,並迅速完成對所有目標艦的控制,從而篡奪了美海軍大西洋艦隊的指揮權。�
實施計算機滲透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a.利用密碼破譯應用程序,通過聯網技術或利用多用戶網路的終端等方式進入,破譯敵方電子信息,實現滲透。英國少年布里頓曾發明了一種叫做"嗅探器"的密碼破譯系統,在國際計算機互聯網內成功地滲透入美國國防部的計算機網路,將許多重要機密調到幾千萬用戶可讀到的電子通信欄里。美國的莫里斯也曾從計算機網路中調出了美國國防部機密信息。1989年,美、日及聯邦德國計算機中的大量機密也被人從德國的計算機網路上竊取。這種利用密碼破譯技術,通過一般網路滲透入與之並聯的軍用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b.在製造計算機時安裝滲透戰設備。當計算機工作時,滲透戰設備將計算機處理的信息以一固定的頻率發射出去,滲透戰接收機接收到信號,並將其解調出來。海灣戰爭中以色列間諜就曾採用此法,從伊拉克軍用計算機網路竊取了大量機密。�
c.利用電磁輻射進行滲透。沒有屏蔽防護措施的計算機在工作時會產生微弱的電磁輻射,在一定距離內可以利用極敏感的滲透戰接收機將其接收並解調出來。�
d.收買計算機工作人員。居資料記載,1989年以來國外破獲的17起計算機竊密案件中有15起是工作人員被收買發生的。�
3計算機戰對戰爭的沖擊和挑戰
以計算機戰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信息戰將徹底改變傳統的作戰樣式和戰爭形態。�
3.1計算機戰使未來戰爭向"軟"戰爭方向轉化
以往戰爭,硬殺傷武器一統天下,其殺傷力已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戰的應用與發展,那種大批軍隊之間的血腥搏殺場面將成為歷史,一種更高層次的"軟"戰爭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流。交戰雙方將不是立即投入大批軍隊或軍艦,而是運用電腦對敵實施攻擊,使其陷入一場信息災難。這種"軟"戰爭的直接作戰目的,已不再是大量的殲滅敵方的有生力量,而是利用各種手段,特別是"軟"手段破壞敵方的計算機網路,阻斷敵方信息流,癱瘓其指揮控制體系,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勝利。戰爭可能在沒有流血的情況下,就決出了勝負。
3.2計算機戰使現代信息系統面臨嚴峻挑戰
人類社會文明正大步邁向信息時代,大量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立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它在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也成為計算機戰的空間和戰場,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和挑戰。如何有效地破壞敵方信息系統和保護己方信息系統,將成為各國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在未來的計算機戰中,並非總是大國、強國占上風,發達國家的風險會更大。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由於在發達國家中信息化程度高,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極其廣泛,其對計算機系統的依賴程度遠遠大於不發達國家,這使得發達國家遭受計算機戰攻擊的可能性增大,其損失也將會更慘重。另一方面,由於研究計算機攻擊的手段和方法只需很少的人力和物力,而研究防範的手段和措施則要困難得多,這種易攻難防的特點,使得任何國家在未來戰爭中都將難以避免計算機戰的攻擊。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也為以"劣"勝"優"創造了新的條件。對於那些經濟還不發達的弱小國家來說,只要肯在計算機戰中下大功夫、花大力氣,就有可能找到克敵制勝,以劣勝優的方法,從而奪取未來戰爭的主動權。�
3.3計算機戰將成為新的戰略威懾手段
運用計算機戰不僅可以攻擊敵方的軍用計算機網路,破壞和控制敵方軍事指揮和控制系統,同時亦可以攻擊敵方國家的經濟、民用計算機網路,破壞和控制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擾亂其社會秩序,來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計算機戰將同核戰爭一樣成為新的戰略威懾手段。�
3.4計算機戰使未來戰爭更趨社會性
自古以來軍隊始終是進行戰爭的主體,民眾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受到歷史的局限。計算機戰使未來戰爭的社會性更加突出。一是其攻擊的目標已不僅限於軍用計算機及其網路,而是包括民用計算機及其網路的整個社會的信息系統,直接威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全社會的生存與發展;二是參與計算機戰並能發揮巨大作用的也決非只是軍事人員和軍隊,任何一個熟悉計算機及網路知識的公民都有可能參與並發揮無法估量的作用。近年來活躍於西方計算機網路數以萬計的"電腦黑客"中,真正的軍事人員和間諜微乎其微,多數是一些"頑皮"的青少年,他們施展計算機方面的才能進入重要的軍事網路,竊取極其重要的軍事機密並將其公諸於世。不難想像,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將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直接為軍方服務。未來計算機戰將有可能成為全民皆"兵"的戰場。
(摘自中國軍事)
❺ 網路藍軍的首支藍軍
2011年4月底,廣州軍區組建首支軍區級專業化「網上藍軍」。
一支「網上藍軍」同時與4支「紅軍」網上對抗,結果取得「3勝1負」戰績。4月下旬,廣州軍區組織一場網上異地同步演練,「網上藍軍」四面出擊,一改過去「一對一」對抗模式,在「以一對多」的無形戰場上,從容使用網路新戰法,使網上對抗更加精彩激烈。軍區軍訓和兵種部部長陳維展介紹說:「『網上藍軍』作為網路對抗的一支新型力量,將有力地推動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
為提升網上訓練效益,這個軍區投入數千萬元,聯通軍區、軍級單位、作戰師旅團和訓練基地之間的網路,建成全軍首個軍區級訓練專網,並從軍區范圍內挑選30多名網路人才,建成首支專業化「網上藍軍」。
不見硝煙起,但聞鍵盤聲。記者看到,「網上藍軍」發揮專業優勢,同時向4支「紅軍」發起凌厲進攻,時而實施「病毒攻擊」,時而發布大量「垃圾文件」,時而滲透進入「紅軍」內部網路,竊取兵力部署和行軍路線圖等信息,逼著「紅軍」指揮員不斷出新招。一場對抗下來,不少「紅軍」指揮員額頭滲出了汗珠,連呼「驚險」!
❻ 中國紅軍跟藍軍是什麼,紅軍與藍軍的區別
一、中國紅軍跟藍軍是:
紅軍是各大軍區普通部隊,通過和藍軍對抗演習達到練兵的戰略目的。
藍軍是指指在部隊模擬對抗演習中,專門用來扮演假想敵的部隊,可以模仿世界上任何一隻軍隊的作戰特徵與紅軍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二、中國紅軍和藍軍的區別如下:
1、紅軍和藍軍的軍事扮演角色不同。紅軍通常是代表我國部隊,而藍軍主要是代表假想敵。
2、裝備不同。紅軍的裝備和技術就是解放軍的,藍軍的裝備和技術是模仿西方軍隊的。
3、戰爭策略不同。紅軍主要是用來進攻,藍軍是為防守方。
(6)計算機網路紅軍藍軍擴展閱讀
演習雙方
演習中通常分為紅軍、藍軍,邊境防禦演習多以紅軍守、藍軍進攻為主,瀕海演習多以紅軍進攻,藍軍堅守為主。演習中紅、藍軍設有司令部,由上級軍事指揮部門派出演習導演組,由導演組設定演習情況,紅軍、藍軍根據設定的演習課目進行實兵演練。
(在演練性演習的各個階段,導演組通常會隨機性的設置情況,由參與演習司令部人員和參演部隊相應的作出應對措施)。
演習過程
例如紅軍的海軍向登陸地域實施火力覆蓋,演習導演組根據紅軍的火力密度、攻擊范圍,防禦一方的防守態勢、抗擊手段、防護水平等諸多因素計算出藍軍相應的損失,當裝備、兵員損失達到……時,
判定藍軍某一支部隊(分隊)失去戰鬥力,退出演習場;或是損失達多少數量,相應退出同比例的藍軍人員、裝備。當然對抗性演習是相對應的,藍軍措施得當,同樣也可以讓紅軍一方慘敗而返。
演習不一定是以人員、裝備的損失來確定演習的成敗。如兩棲登陸演習,只要紅軍能登陸上岸,鞏固登陸場,達成演習的戰役目標,損失沒有超過標准,都能被演習導演組評定為演習獲勝。
❼ 網路藍軍是什麼
網路藍軍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是根據訓練的需要,為提高部隊的網路安全防護水平而設立的。2011年5月25日,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稱建設網路藍軍是為提高部隊網路安全防護水平設立的。
而大家經常說的絡藍軍就是中國網路藍軍,代號:O.B.A 源自英語;Online Blue Army 的縮寫,狼的忠誠和勇猛無敵,被公認為網路藍軍的象徵物,藍軍由創始人「狼牙」組建於2011年08月,藍軍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藍軍在這片熱土上誕生了,他的使命是研究新技術,宣揚網路正義,藍軍是一支高素質,高含量的民間網路隊伍,如果祖國和人民需要,他將奉獻出最後一股力量。
藍軍核心成員均來自國內知名網路安全專家,絕大部分成員來自民間的網路技術愛好者,他們在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各個領域均有突出的特長和技能,團隊為了共同的夢想聚集在一起。
❽ 中國網路藍軍的關於藍軍
藍軍核心成員均來自國內知名網路安全專家,絕大部分成員來自民間的網路技術愛好者,他們在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各個領域均有突出的特長和技能,團隊為了共同的夢想聚集在一起。
很多朋友不解的是;你們存在的意義何在?
民間藍軍存在的最大意義莫過於;因為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技術探索和創新,不是說不研究就不被攻擊和受虐。立志做一匹狼,一匹勇猛無敵,又狠又準的狼,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奉獻狼的精神和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