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模型最低的一層

計算機網路模型最低的一層

發布時間:2022-08-06 15:36:09

❶ 集線器工作在osi哪一層

集線器工作在osi第一層機物理層,傳輸的單位是比特。所有介面在同一廣播域、和同一沖突域中,所以集線器只能利用到實際帶寬的30%至40%。

物理層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區域網與廣域網皆屬第1、2層。

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如果您想要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這個第一層,那就是「信號和介質」。



(1)計算機網路模型最低的一層擴展閱讀:

信號在線路中傳播會進行衰減,集線器的作用就是對信號進行再生放大,從而擴大了網路的傳輸距離。從功能就可以看出,集線器是工作在物理層的。

而且從下圖中可以看出,使用集線器的網路是匯流排型網路,那麼當一台計算機發送消息時,所有的計算機都會收到消息。而且有一個問題就是有可能多台主機同時發送消息,那麼這些信號在匯流排上相遇就會發生沖突,所以就需要使用"載波監聽多點接入/碰撞檢測(CSMA/CD)"。

使用集線器的網路叫做共享式網路,該網路的所有主機都屬於同一個沖突域,即一台計算機發送消息,其它的計算機都能夠收到。而且同一時刻只能夠有一台計算機發送消息(為了防止沖突)。

❷ 通信網路中 L1層、L2層與L3層具體是什麼意思

1、L1層指的是物理層,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

2、L2層指的是數據鏈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二層,介乎於物理層和網路層之間。數據鏈路層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的基礎上向網路層提供服務,其最基本的服務是將源自網路層來的數據可靠地傳輸到相鄰節點的目標機網路層。

3、L3層指的是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介於傳輸層和數據鏈路層之間,它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進一步管理網路中的數據通信,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2)計算機網路模型最低的一層擴展閱讀

數據的封裝過程

在OSI參考模型中,當一台主機需要傳送用戶的數據(DATA)時,數據首先通過應用層的介面進入應用層。在應用層,用戶的數據被加上應用層的報頭(AH),形成應用層協議數據單元,然後通過應用層與表示層的介面數據單元,遞交到表示層。

表示層並不「關心」應用層的數據格式,而是把整個應用層遞交的數據報看成是一個整體進行封裝,即加上表示層的報頭(PH),然後遞交到會話層。

同樣,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也都要分別給上層遞交下來的數據加上自己的報頭。它們是會話層報頭(SH)、傳輸層報頭(TH)、網路層報頭(NH)和數據鏈路層報頭(DH)。其中,數據鏈路層還要給網路層遞交的數據加上數據鏈路層報尾(DT)形成最終的一幀數據。

❸ 物理層的原理

物理層(Physical Layer)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位於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它直接面向實際承擔數據傳輸的物理媒體(即通信通道),物理層的傳輸單位為比特(bit),即一個二進制位(「0」或「1」)。實際的比特傳輸必須依賴於傳輸設備和物理媒體,但是,物理層不是指具體的物理設備,也不是指信號傳輸的物理媒體,而是指在物理媒體之上為上一層(數據鏈路層)提供一個傳輸原始比特流的物理連接。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
⑴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數據通路可以是一個物理媒體,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數據傳輸,包括激活物理連接,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接。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數據終端設備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通路。

⑵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實體,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帶寬是指每秒鍾內能通過的比特(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傳輸數據的方式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非同步傳輸的需要。

⑶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
物理層

PC機的非同步串列通信編程方法內容包括DOS、WINDOWS和BIOS級PC通信、基於非同步通信與器的系統的PC通信以及通信編程方法。

DOS級通信
PC機一般常有兩個非同步串列埠,分別稱作COM1和COM2,它們都符合RS-232C標准。在DOS操作系統中,COM1、COM2被作為I/O設備進行管理,COM1、COM2便是它們的邏輯設備名。據此,DOS便可通過對COM1、COM2操作實現非同步串列通信。DOS的MODE命令可用以設置非同步串列埠的參數,DOS的COPY命令允許將非同步串列埠作為一個特殊的"文件",進行數據傳輸。下面舉一個利用DOS的MODE、COPY命令,進行雙機鍵盤輸入字元傳輸的例子。MODE命令的格式如下:

MODE埠名:速率,校驗方式,數據位數,停止位位數

其中埠名為COM1或COM2;傳輸速率可選110、150、300、600、1200、2400、4800或9600bps;校驗方式為E(偶校驗)、(奇校驗)或N(無校驗);數據位數為7或8位;停止位位數為1或2位。通信雙方設置的參數應一致,如雙方都打入如下命令:MODECOM1:1200,E,7,1則表示雙方以COM1為非同步通信埠以1200bps、偶校、7位數據位、1位停止位的設置參數進行通信。DOS中有一標准控制台COM,實際上作輸入時CON即鍵盤,作輸出時CON即顯示器。

准備發送的PC機執行如下命令:COPYCON:COOM1:表示將從鍵盤收到的信息通過COM1串列口發送。

❹ 在ISO/OSI參考模型中,最低層和最高層分別為 .

C。

應用層提供為應用軟體而設的介面,以設置與另一應用軟體之間的通信。例如: 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物理層在局部區域網上傳送數據幀,負責管理計算機通信設備和網路媒體之間的互通。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范、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適配器等。

OSI參考模型分為七層,從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4)計算機網路模型最低的一層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也採用了分層結構技術,把一個網路系統分成若干層,每一層都去實現不同的功能,每一層的功能都以協議形式正規描述,協議定義了某層同遠方一個對等層通信所使用的一套規則和約定。每一層向相鄰上層提供一套確定的服務,並且使用與之相鄰的下層所提供的服務。

❺ 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叫什麼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物理層: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負責網路定址、錯誤偵測和改錯。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數據包時,會形成幀。數據鏈表頭(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

數據鏈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數據包末端的字元串。例如乙太網、無線區域網(Wi-Fi)和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PRS)等。

(5)計算機網路模型最低的一層擴展閱讀:

數據鏈路層: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

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網路層: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協商數據交換格式 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

❻ 光貓屬於哪一層

當然是屬於第一層物理層。

物理層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區域網與廣域網皆屬第1、2層。

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如果您想要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這個第一層,那就是「信號和介質」。

物理層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物理層要盡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只考慮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

(2)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該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3)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❼ osi模型中最底層和最高層分別是什麼

最高層是應用層,最底層是物理層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提供為應用軟體而設的介面,以設置與另一應用軟體之間的通信。例如: 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物理層(Physical Layer)在局部區域網上傳送數據幀(data frame),它負責管理計算機通信設備和網路媒體之間的互通。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范、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適配器等。

(7)計算機網路模型最低的一層擴展閱讀

1、第1層 物理層

2、第2層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負責網路定址、錯誤偵測和改錯。

分為兩個子層:邏輯鏈路控制(logic link control,LLC)子層和介質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層。

3、第3層 網路層

網路層(Network Layer)決定數據的路徑選擇和轉寄,將網路表頭(NH)加至數據包,以形成分組。網路表頭包含了網路數據。

4、第4層 傳輸層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把傳輸表頭(TH)加至數據以形成數據包。傳輸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協議等發送信息。例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等。

5、第5層 會話層

會話層(Session Layer)負責在數據傳輸中設置和維護計算機網路中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通信連接。

6、第6層 表達層

表達層(Presentation Layer)把數據轉換為能與接收者的系統格式兼容並適合傳輸的格式。

7、第7層 應用層

❽ 計算機網路通信協議分為多層,最低的一層是

ISO七層模型由下至上為1至7層,分別為: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會話層(Session layer)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網路層(Network layer)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一般計算機網路用到的是1-3層.

❾ 物理層標准協議

物理層標准協議。
物理層(或稱物理層,PhysicalLayer)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區域網與廣域網皆屬第1、2層。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如果您想要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這個第一層,那就是「信號和介質」。OSI採納了各種現成的協議,其中有RS-232、RS-449、X.21、V.35、ISDN、以及FDDI、IEEE802.3、IEEE802.4、和IEEE802.5的物理層協議。

❿ MAC層和物理層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

不一樣。

物理層(Physical Layer)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位於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它直接面向實際承擔數據傳輸的物理媒體(即通信通道),物理層的傳輸單位為比特(bit),即一個二進制位(「0」或「1」)。實際的比特傳輸必須依賴於傳輸設備和物理媒體,但是,物理層不是指具體的物理設備,也不是指信號傳輸的物理媒體,而是指在物理媒體之上為上一層(數據鏈路層)提供一個傳輸原始比特流的物理連接。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體訪問控制)子層定義了數據包怎樣在介質上進行傳輸。在共享同一個帶寬的鏈路中,對連接介質的訪問是「先來先服務」的。物理定址在此處被定義,邏輯拓撲(信號通過物理拓撲的路徑)也在此處被定義。線路控制、出錯通知(不糾正)、幀的傳遞順序和可選擇的流量控制也在這一子層實現。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模型最低的一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興移動網路怎麼樣 瀏覽:214
哪個徵婚網路好 瀏覽:340
網路數字硬碟錄像機怎麼設置 瀏覽:647
蘋果5s突然連不了網路 瀏覽:820
手機時間怎麼設置網路連接 瀏覽:935
剛買的樂視手機網路用不了 瀏覽:480
用無線網路微信有延遲 瀏覽:423
電腦連接未知網路怎麼辦 瀏覽:9
測試網路的軟體哪個好 瀏覽:251
哪個平板可以看網路視頻 瀏覽:401
網路電腦組裝哪種好 瀏覽:80
哪個是網路子系統核心網元 瀏覽:767
無線投屏顯示網路無效 瀏覽:93
不看網路電視可以安裝wifi嗎 瀏覽:165
移動網老斷網哪個網路好 瀏覽:41
網路連接啟動後又自動禁用 瀏覽:665
華碩無線網路拓展器說明書 瀏覽:806
顛覆式網路營銷技巧 瀏覽:875
網路學校教學課程有哪些 瀏覽:57
直播會卡網路設置 瀏覽:15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