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結合,軟體與硬體的結合,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的結合,這樣來理解,可以減少網路課程學習的難度。這也是網路協議分層的基本知識原點,即網路為什麼要分為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因為計算機網路是由通信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分為2個子網後,問題變簡單了。進一步,還可以繼續分層,把通信子網分為2層或者3層,即物理層、鏈路層和網路層;再把資源子網分為2層,即傳輸層和應用層。
網路硬體與軟體的結合,這樣的概念理解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互聯網,是由路由器和IP協議相結合產生的,路由器是其硬體,而IP協議是其軟體。
網路的組成還要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網路,有不同的組成方式,包括區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因此,要分別介紹網路的組成,不能籠統地談計算機網路的組成。網路應用也有類似情況,區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的應用范圍和模式都是不同的。
2.如何學習網路協議
分層理論,把協議分層,可以減少分析的難度,分層,以及模塊化是計算機技術的重要分析方法。計算機網路首先分為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2層,進一步再把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繼續分層。事實上,網路設備與層有關,比如集線器、乙太網交換機和路由器都是不同層的網路設備。TCP/IP與層有關,比如IP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網路安全與層有關,比如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鏈路層都有相應的安全協議。
3.了解網路分類的重要性
可以更好地幫助讀者理清思路,不至於在頭腦中如同一團漿糊。如按照地域分類,包括區域網、廣域網;按照介質分類,包括銅網、光纖網、無線網;按照應用分類,包括區域網應用和互聯網應用。
4.一定要學習好TCP/IP協議
底層是區域網,廣域網或者無線網,然後是IP層,用於組成邏輯的,完整的網路,上述完成了通信子網的功能。TCP完成應用進程間的通信,應用層完成應用。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實質是學習TCP/IP協議,因為只有採用了TCP/IP這個完整協議的網路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因此,學習好TCP/IP協議,理解了TCP/IP協議的內涵,也就真正地理解了計算機網路,學會了計算機網路。
『貳』 如何進行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並不斷發展的一門學科。《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掌握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本工具,具備熟練上網操作的能力等。課程以網路分層體系結構為線索,具有概念多、理論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對於學生而言,《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具有抽象難懂、枯燥無味等特點。教學的關鍵在於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探索適合《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優化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效率與效果相統一的原則,確保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對知識的精煉講解和准確完整的描述,可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做出具體的分析,通過思考、研究和分析,確定符合實際的課程內容,把教學工作置於切實有效的基礎上來。對於《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來說,我們首先要明確課程的整體教學任務和詳細的教學內容,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然後在此框架內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法、手段和學生的活動形式。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從講課的語言到授課的方法要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從而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還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多讓學生去動手,多說多練,並在此過程中實現師生的互動和生與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雙向的互動環節,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對於計算機網路學習的強烈興趣。教師通過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通過設計問題後,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小組的合作探究進行生生互動,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進行師生互動,促進師生有效的交流,對重難點進行突破。這樣所講的內容學生很容易做到當堂消化,對知識本質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升華。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獲取知識,進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2.1 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在《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當前教學主題設計並提出「任務」,針對提出的任務,採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後引導學生邊學邊練,並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得以展現。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使用任務驅動法的,首先對於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出需要掌握的程度和設計一些習題,讓學生通過認真的聽講,之後進行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共同完成所要求達到的目標。這樣的任務驅動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共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操作中和小組合作中實現創新。
2.2 案例教學法
計算機網路課程,具有抽象的理論性和較強的實踐性,如課程中的組建與維護、網站開發與設計、互聯網應用、網路產品,需要結合實物和一定的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照真實的實物和具體的實例結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並學會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的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在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將同軸電纜、光纖、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搬到課堂上,對照實物現場進行講解,同時在課堂上現場給學生演示如何製作網線,如何製作簡單的網頁,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換機,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路原理和實用技術。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加強了解,開闊了視野;同時讓學生了解如何做網路研究和開發工作,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2.3 圖例教學法
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可以採用具體的圖例,並結合實際應用進行講解,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觀。比如,在講解「星型拓撲結構」時,筆者首先畫出「星型拓撲結構」的示意圖。通過示意圖來講解它的優點是易於維護、安全可靠。一個用戶產生故障不會影響其他用戶;同時,也指出它的缺點是中心節點會成為整個網路的瓶頸,一旦出現故障.與它相連的網路就會癱瘓。學生在宿舍上網時會使用交換機進行互連,這樣互連的網路具有星型結構的優點和缺點。如果交換機出現故障,那麼與之相連的所有計算機就都不能上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抽象概念實例化,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3.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多媒體教學。計算機網路的原理比較抽象,有時很難用語言把它描述清楚。如果把這些晦澀難懂的內容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將原來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動畫表現出來,學生們就能更加直觀的接受這些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網路教學。通過網路教學平台,將課程的教案、參考文獻目錄、授課PPT、網路課件等相關教學資料在校園網的網路教學平台上發布,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討論等等。
4.總結
教學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所以在《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叄』 怎樣學好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
挺簡單的,就把書多看看就行。。。看的時候要用心。
『肆』 如何學好計算機網路課程
首先找個安靜的地方,比如圖書館。找幾套計算機網路的考試試題(附帶答案),邊看答案邊做,做完再多做幾次;完了之後看書,先別看知識點,還是做題,課後題對答案全做;然後找相關ppt,過一遍知識點,看不懂繼續看;最後詳細看書,找題來做。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考試逼的。
『伍』 如何學習計算機網路這門課,,
如果是很基礎的,建議還是從編程開始認識。明明是兩個學科,為什麼我要這樣建議你呢? 因為懂得編程的人,學計算機網路是事半功倍的。(建議先學學C語言,一覽眾山小)同時還應該兼修一門通信原理,比較生僻。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很多東西,是看不到的,全憑大腦構思,假想。學好以後。就可以開始學習計算機網路3級課本,四級。 之後可以向軟四 工程師或是CCNA 等發展。當然,如果有能力,考高級工程師也是有可能的。 那可是教授級的。道路不是太順,吃苦還是第一因素。
『陸』 對於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應該如何學習
如果是很基礎的,建議還是從編程開始認識。明明是兩個學科,為什麼我要這樣建議你呢? 因為懂得編程的人,學計算機網路是事半功倍的。(建議先學學C語言,一覽眾山小)同時還應該兼修一門通信原理,比較生僻。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很多東西,是看不到的,全憑大腦構思,假想。學好以後。就可以開始學習計算機網路3級課本,四級。 之後可以向軟四 工程師或是CCNA 等發展。當然,如果有能力,考高級工程師也是有可能的。 那可是教授級的。道路不是太順,吃苦還是第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