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軟體的安裝和卸載一直是困擾許多新用戶的難題。在Windows中,我們可以使用軟體自帶的安裝卸載程序或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刪除程序」來實現。與其相類似,在Linux下有一個功能強大的軟體安裝卸載工具,名為RPM。它可以用來建立、安裝、查詢、更新、卸載軟體。該工具是在命令行下使用的。在Shell的提示符後輸入rpm,就可獲得該命令的幫助信息。
軟體的卸載
1.軟體的卸載主要是使用rpm來進行的。卸載軟體首先要知道軟體包在系統中注冊的名稱。鍵入命令:
#rpm -q -a
即可查詢到當前系統中安裝的所有的軟體包。
2.確定了要卸載的軟體的名稱,就可以開始實際卸載該軟體了。鍵入如下命令即可卸載軟體:
#rpm -e [package name]
參數e的作用是使rpm進入卸載模式。對名為[package name]的軟體包進行卸載。由於系統中各個軟體包之間相互有依賴關系。如果因存在依賴關系而不能卸載,rpm將給予提示並停止卸載。你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來忽略依賴關系,直接開始卸載:
#rpm -e [package name] -nodeps
忽略依賴關系的卸載可能會導致系統中其它的一些軟體無法使用。
補充:
如果是以.bin結尾的二進制軟體,可以用以下方法安裝(以so-6_0-beta-bin-linux-zh-Tw1.bin為例):
在so-6_0-beta-bin-linux-zh-Tw1.bin所在文件夾下運行模擬終端
輸入:
./so-6_0-beta-bin-linux-zh-Tw1.bin
並按回車!
當然也可以輸入:
./so 再用[Tab]鍵補全
(./表示當前目錄,如果終端不在該軟體所在目錄下打開,則在軟體名前尚需輸入相應的路徑。)
如果在圖形界面,也可直接單擊(或雙擊,視具體的滑鼠設置而定)運行反安裝程序就可以了!
② rpm 文件啥呀
RPM文件,是記錄只讀存儲器晶元數據副本——通常來自ROM卡帶、計算機固件、或是街機主板——的電腦文件。該詞多隨游戲機模擬器使用,即將老游戲或電腦固件數據復制為ROM文件,供現代計算機使用模擬器軟體運行。
RPM驅動提供了一個同RPM交互的API。內核代碼調用RPM驅動來請求RPM管理和共享資源。內核代碼也可以為RPM通知注冊驅動,RPM通知在共享資源狀態發生變化時發送。
(2)計算機網路rpm擴展閱讀
RPM用於管理共享的SoC(系統級晶元)相關資源,其中包括匯流排,時鍾,電源軌等。RPM的目標是滿足SoC的操作和性能要求的同時實現最大的功率節省。RPM接受多個RPM主控的資源請求。仲裁和聚合請求,並配置共享資源。RPM的主控方有應用處理器,調制解調處理器,以及一些硬體加速器。
RPM給每個RPM的主控方提供了一個單獨的寄存器區域。一般情況下,每個寄存器代表了一些共享資源。通常情況下,主控方通過寫寄存器來請求資源,然後產生一個中斷給RPM。RPM處理請求,向寄存器中寫確認信息,然後產生中斷給主控方。
③ rpm是什麼意思
最高轉速(rpm)
解釋: 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轉/分鍾) 發動機只有在到達一定轉速之後才能穩定工作,在這個轉速即所謂的怠速,在之上發動機正常工作,之下就會滅車。
另外每台發動機都會限定一個最高轉速,結構不同,發動機的最高轉速也不同。 提升轉速能增加功率。一款發動機所能達到的最大額定轉速通常都跟最大功率相對應,技術數據中發動機的功率數值通常就是指它在最高轉速下達到的最大功率。最高額定轉速往往在低擋位走下坡路段時很容易達到。 最高額定轉速值跟發動機排量相關,但總的來講,發動機的轉速水平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
現在四沖程發動機的平均轉速值是:怠速600~800轉/分,至於最大功率時的發動機轉速,根據發動機內部結構、排量以及汽缸數量的不同,通常在5000~6500轉/分之間。
賽車的最高額定轉速能達到驚人的12000轉/分,甚至更高。最大扭矩值通常出現在2500~4000轉/分之間。 有些發動機會出現所謂的高端「節氣門損失」,原因是進氣道無法吸進足夠量的空氣。,造成一種自然的轉速限制現象。最高轉速的出現往往會伴隨有氣門的扇動(氣門漂浮),這不僅帶來另人不適的雜訊,而且對發動機有害。 轉速過高不僅會導致氣門受損,而且由於接觸面滑動過快,潤滑油膜被破壞,而造成活塞和軸承的損壞。
另外,如果在高轉速情況降擋,會使慣性力突然增長,如果沒有燃油動力跟進,祈禱平衡慣性力作用,就容易導致連桿、活塞和曲軸的斷裂。 現在有些汽車由於法規的原因以及安全的考慮,發動機的最高轉速被強制限定在一個較低水平,而限制發動機的最高轉速可以有效延長機器的壽命並提高其可靠性。
例如:上海別克君威(Regal)2.5GL的2.5LV6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12Kw/5600rpm,但當發動機轉速達到4200rpm時就會自動切斷燃油供應,在車速超過170Km/h時,供油量也會被限制,因此,0~100Km/h加速時間13.04秒,最高車速173Km/h並不能代表它的真正實力。
(3)計算機網路rpm擴展閱讀
RPM文件在Linux系統中的安裝最為簡便。以著名的圖像處理軟體XV為例,其RPM包xv-3.10a-13.i386.rpm可以在該程序的主頁中下載取得。
在Terminal中,基本的安裝指令如下:
rpm -i xv-3.10a-13.i386.rpm
如果你的連網速度足夠快,也可以直接從網路上安裝應用軟體,只需要在軟體的文件名前加上適當的URL路徑。
作為一個軟體包管理工具,RPM管理著系統已安裝的所有RPM程序組件的資料。我們也可以使用RPM來卸載相關的應用程序。
rpm -e xv
RPM的常用參數還包括:
-vh:顯示安裝進度;
-U:升級軟體包;
-qpl:列出RPM軟體包內的文件信息;
-qpi:列出RPM軟體包的描述信息;
-qf:查找指定文件屬於哪個RPM軟體包;
-Va:校驗所有的RPM軟體包,查找丟失的文件;
-qa: 查找相應文件,如 rpm -qa mysql
④ 硬碟安裝後怎麼添加/刪除rpm包()
是可以指定iso文件所在的目錄
的
⑤ 《計算機網路技術人員》(三級)操作技能鑒定 Linux系統管理試題詳解
這個要看用的什麼linux操作系統的,下面的命令需要用root管理員用戶許可權執行:
(1)dmesg >> /etc/test.sh
(2)chmod a+x /etc/test.sh; /etc/test.sh
(3)cd /; tar -zcf tmpdir.tar.gz /tmp
(4)echo " -sh /tmp | mail -s notify [email protected]" >> /root/notify.sh; chmod a+x /root/notify.sh; echo "0 16 * * * /root/notify.sh" >>/etc/crontab;/sbin/service crond restart;
(5)sed -i 's/id:.:initdefault:/id:3:initdefault:/g' /etc/inittab
(6)cd /root;ftp 172.16.0.100; get tcpmp.rpm;
(7)rpm -i /root/tcpmp.rpm
⑥ rpm代表什麼意思它是什麼單位
RPM是Red-Hat Package Manager(紅帽軟體包管理器)的縮寫。下面介紹一下RPM:
1、RPM管理器
英文原義:RPM Package Manager(原Red Hat Package Manager,是一個遞歸縮寫)
註解:一種用於互聯網下載包的打包及安裝工具,它包含在某些Linux分發版中。它生成具有.RPM擴展名的文件。與Dpkg類似。
2、功能
安裝、卸載、升級和管理軟體,組件查詢功能,驗證功能,軟體包GPG和MD5數字簽名的導入、驗證和發布,軟體包依賴處理,選擇安裝,網路遠程安裝功能。
rpm 命令:遵循GPL協議且功能強大的包管理,它可以建立、安裝、請求、確認、和卸載軟體包。間接的提升了Linux 的易用性。
3、轉速
RPM =round per minute 每分鍾多少轉
主要用於表徵機械轉子的轉速,硬碟轉速也可用此表示。
4、製造技術
快速成形製造技術(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簡稱RPM),是國外20世紀8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一類先進製造技術。它集數控制項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新型材料技術·激光技術於一體,改變了傳統切削加工方法材料遞減的加工原理,而採用材料累加原理來製造模型或零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RPM
⑦ Linux 龍勇
一、填空
1、軟體系統 驅動系統 2、一般文件 目錄文件 特殊文件 符號鏈接文件
3、多用戶 多任務 4、操作符 范圍
5、批處理 實時 虛擬 非同步性 6、根目錄 當前目錄
7、命令體 操作選項 命令參數 8、外部設備
9、mount mnt 10、root user-r root 系統管理員
11、文件名 子目錄名及其指針(inode號碼) 12、外圍設備(輸入/輸出) I/O
13、shell script 用戶定義 14、用戶指示符
15、/dev/hdb 16、指令翻譯器
17、/user/bin 18、管道 19、6 20、三
21、NFS 22、Samba 23、smbd 24、開啟/關閉伺服器
25、$ 26、外圍設備 27、系統管理員
二、名詞解釋
1.LILO: LILO(LInux LOader),LILO代表Linux載入程序。LILO是一個在系統啟動時運行的程序,它允許選擇用於引導計算機的操作系統。
2.多重文件系統:LINUX系統都有一個固定不動的硬碟驅動器用以存儲操作系統和部分用戶數據,此文件系統稱為根文件系統(root file system)。同時,LINUX也提供其他可移動的輔助設備供擁護存儲大量數據,藉助每個設備上個別產生的文件系統來強化和簡化龐大的文件系統。由於每個輔助設備上都有自己的文件系統,因此,它們也都有自己的完整的含有「根目錄」的分層式文件系統結構,且各文件系統彼此相互獨立。LINUX中,可以通過mount指令將其他文件系統「掛」在根文件系統上,使之成為根文件系統的一部分,當不再使用該文件系統時,須使用umount指令將其從根文件系統上卸下。
3.成串指令:LINUX允許用戶將多個指令組合在一起,從邏輯上將它們視為一個單一指令執行,組合是同過大括弧或小括弧實現,兩種方法是有區別的。
①、利用大括弧「{}」組合成串指令。用大括弧將數個指令括起,個指令後緊跟分號「;」,以示指令結束。
②、利用小括弧「()」組合成串指令。用小括弧括起的指令被限制在新的子shell(child-shell)內執行,該指令串組成的子shell結束後,恢復到執行該子shell前的情況,其內的指令不會對原來的變數產生影響,也不會改變原工作目錄。
4.Shell Script: shell script是放在文件中的一串Shell和操作系統命令,它們可以被重復使用。本質上,shell script是命令行命令簡單的組合到一個文件裡面。Shell基本上是一個命令解釋器。它接收用戶命令,然後調用相應的應用程序。
5.響應:
6.RPM: RPM是Red Hat Package Manager的縮寫,RPM是由Red Hat公司根據BOGUS(PMPMS)發展而來的軟體包的安裝與管理程序,類似Windows平台上的Uninstaller(反安裝)和Cleansweep這些軟體,是讓用戶用來自行安裝和管理Linux上的應用軟體包的管理程序。
7.shell的變數:變數是對內存中某一存貯單元的命名,當對變數進行存取時,如同對內存中相使用應存儲單元的存取。Shell的變數分為:環境變數(environment variable)和暫時變數(provisional variable)。
8.系統調用:所有的操作系統在其內核里都有一些內建的函數,這些函數可以用來完成一些系統級別的功能。Linux系統使用的這樣的函數叫做「系統調用」,英文是systemcall。這些函數代表了從用戶空間到內核空間的一種轉換。每個系統調用都有一個定義好的數字,這些數字是用來構造這些系統調用的。這些系統調用的對應的數字和一些參數都在調用的時候送到某些寄存器裡面。系統調用的數字實際上是一個序列號,表示其在系統的一個數組sys_call_table[]中的位置
9.符號鏈接文件:(symbolic links),它也有一個文件名,但其內容只是一個指向某個文件或目錄的指針。若要看其內容,看到的卻是該指針所指向的文件或目錄的內容。
10.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網際網路互聯協議,又名網路通訊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TCP/IP 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准。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有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重新傳輸,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網際網路的每一台電腦規定一個地址。
11.shell的引號:shell的引號有三種:單引號、雙引號、倒單引號。
單引號:其內的數據完全被視為普通字元串,不做任何取代
雙引號:其內數據若有$和單引號,則仍保留在shell中的特定功能。
倒單引號:使用指令結果取代其內的字元串。
12.指令取代:在LINUX 中允許用戶將指令的標准輸出視為字元串,為此,需要將指令用倒單引號括起,此時,shell先執行指令,再用其標准輸出的結果取代指令名稱字元串。
13.PAM(可插入認證模塊):PAM(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les )是由Sun提出的一種認證機制。它通過提供一些 動態鏈接庫和一套統一的API,將系統提供的服務 和該服務的認證方式分開,使得系統管理員可以靈活地根據需要給不同的服務配置不同的認證方式而無需更改服務程序,同時也便於向系統中添加新的認證手段。
14.位置參數:位置參數共有10個,它們使得用戶可以在執行shellscript時使用參數(argument)。其名稱為:$0,$1,$2,$3,$4,$5,$6,$7,$8,$9。執行指令時,指令名稱後面跟的參數將分別被賦值給相應的位置參數。
15.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TCP是一種面向連接(連接導向)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的運輸層(Transport layer)通信協議。在簡化的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層傳輸層所指定的功能。
16.DNS: DNS伺服器是(Domain Name System或者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系統或者域名服務,域名系統為Internet上的主機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用戶使用域名地址,該系統就會自動把域名地址轉為IP地址。域名服務是運行域名系統的Internet工具。執行域名服務的伺服器稱之為DNS伺服器,通過DNS伺服器來應答域名服務的查詢。
17.CSMA/CD: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即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 在乙太網中,所有的節點共享傳輸介質。如何保證傳輸介質有序、高效地為許多節點提供傳輸服務,就是乙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要解決的問題。
18.HTTP: 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聯網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協議。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須遵守這個標准
19.域名:域名(Domain Name),是由一串用點分隔的名字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計算機或計算機組的名稱,用於在數據傳輸時標識計算機的電子方位(有時也指地理位置)。
三、判斷
××√√√×√√√××√√√××√×√××
四、問答
1. 請描述linux的ext3文件系統?
在EXT2格式中,每個邏輯磁碟被分成很多個區塊(block),且數目非常大,而每個block有由1024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為一個位元組(byte)。
每個位元組存放a letter、 a number或a symbol。
2. 下面是使用$ls –l指令的文件信息,請指出:
該信息保存在文件系統的哪一部分?indoc-blocks
各部分的意義是什麼?
「Total 1 /drw-rw-rw 1 Wang Wang 1565 Oct 24 12:40 cjbg」
total 1表示該文件夾(cjig的上層目錄)下只有一個文件(即cjig)
/d表示這是一個目錄,就是文件夾的意思
rw-rw-rw-表示各組許可權,即所有者、同組成員、其他用戶均擁有讀、寫許可權,不擁有執行許可權。
1表示該文件佔用inode節點個數
Wang Wang 表示該文件(cjig)所有者是Wang,所在組為Wang。
1565表示文件大小
Oct 24 12:40最後修改時間為Oct 24 12:40。
Cjig是該文件名。
3.簡述Linux操作系統文件用戶、操作許可權及其許可權更改。
①、Linux操作系統文件用戶有三種:所有者、同組人員、其他用戶。
②、許可權(permission)分為三組,第一組是owner的許可權,第二組是同組人員的許可權,第三組是其他用戶的許可權。
每組分別由:r—可讀;w—可寫;x—可執行,三種許可權構成。其中子目錄的x可執行權表示:可以使用該目錄下的文件,即可以CD到該目錄下。
整個文件的操作權或稱為模式可以用三位八進制數表示。此種方法也稱為絕對模式
③、改變一個或一組文件的操作許可權採用CHMOD指令
格式1:chmod absolute-mode file1 [file2] [file3] … —— 絕對模式
argument:absolut-mode —即用三位八進制數表示操作許可權。
filename之間以空格「 」分隔。
格式2:chmod symbolic-mode file1 [file2] [file3] … —— 符號模式
argument:symbolic-mode—由三部分構成:
[who] op permission
who——用戶的身份:u— owner ;
g— with owner in the same group
o— other users
a— all of the users
op—— the act of operation (設定許可權的動作):
+ — add one of permissions加上一種權利
- — cancel one of permissions 取消一種權利
= — 設定具有某種權利
permission——操作權利:r—讀取權利;
w—寫入權利;
x—執行權利
filename之間以空格「 」分隔。
4.解釋「〔root@localhost /root〕#」的含義。
root代表當前的用戶 也就是說你使用root的帳號登錄的
localhost是系統的名字 沒有設置系統名字的時候默認名稱是localhost
/ 代表你當前所處的目錄位置 你當前在根目錄下
# 是用戶提示符 代表你是根用戶,普通用戶是$提示符
5.簡述LVM(邏輯卷管理)的工作原理。
LVM 在每個物理卷頭部都維護了一個 metadata,每個 metadata 中都包含了整個 VG 的信息,包括每個 VG 的布局配置、PV 的編號、LV 的編號,以及每個 PE 到 LE 的映射關系。同一個 VG 中的每個 PV 頭部的信息是相同的,這樣有利於故障時進行數據恢復。
LVM 對上層文件系統提供 LV 層,隱藏了操作細節。對文件系統而言,對 LV 的操作與原先對 Partition 的操作沒有差別。當對 LV 進行寫入操作時,LVM 定位相應的 LE,通過 PV 頭部的映射表,將數據寫入到相應的 PE 上。
LVM 實現的關鍵在於在 PE 和 LE 間建立映射關系,不同的映射規則決定了不同的 LVM 存儲模型。LVM 支持多個 PV 的 Stripe 和 Mirror,這點和軟 Raid 的實現十分相似。
6.怎麼實現linux主機與windows主機的資源共享?
Linux/Windows系統之間文件共享—Samba
1.Samba的組成:一個Samba伺服器實際上包括兩個守護進程:smbd和nmbd。
2.安裝Samba伺服器
3.Samba的配置
(1)圖形化配置
(2)修改Samba配置文件:Samba伺服器配置工具是用來管理Samba共享、用戶以及基本伺服器設置的圖形化界面。
配置Samba伺服器的第一步是配置伺服器的基本設置和幾個安全選項。
配置Samba伺服器的第二步是添加Samba用戶。
配置Samba伺服器的第三步是添加共享。
連接Samba共享
要從Microsoft Windows機器上連接Linux Samba共享,可以使用「網上鄰居」或圖形化文件管理器。也可用以下DOS命令:
net use drive:\\ipaddress\service/user:username
7.Linux桌面系統從哪些方面保證了系統和信息有比Windows更高的安全?
開放源代碼,有利於系統的安全和穩定
1、開放源碼可以帶來安全。一、開放代碼有助於快速修改錯誤;二、開放代碼有助於改善代碼質量;三、開源有助於促進安全代碼開發技術
2、沒有惡意後門。由於源碼的開放性,其安全隱患要比商業操作系統少得多,不存在開發者有意留下的秘密後門,使得Linux非常適合於安裝到涉及國家機密和安全的計算機系統中。
五、選擇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BC C B C A B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CD B B A A B D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C A B B C C D A B E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D B D A ACDE A ABC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 CD ABCDE D A ABCD A D ? ABC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AC B ABDE D B D D B A B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C B A A C B D AD C B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B C B A B C D ABCD A A
81 82 83 84 85
A D B A B
六、填寫指令的功能
LOGNAME:顯示當前終端的當前登錄用戶名。
WHO:顯示當前已登錄的用戶標識符及其使用的終端。arguments: 無參數時顯示系統當前的所有用戶;有參數時顯示登錄者本身的信息
DATE:顯示當前系統的日期和時間。
CAL:可以用來顯示公歷日歷。
cal命令不帶參數只顯示當前月份的日歷。
-1 顯示一個月的月歷(Display single month output. This is the default.)
-3 顯示系統前一個月,當前月,下一個月的月歷(Display prev/current/next month output.)
-s 顯示星期天為一個星期的第一天,默認的格式(Display Sunday a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This is the default.)
-m 顯示星期一為一個星期的第一天(Display Monday a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j 顯示儒略日(一年日期按天算,從1月1號算起,默認顯示當前月在一年中的天數)(Display Julian dates (days one-based, numbered from January 1).)
-y 顯示當前年份的日歷(Display a calendar for the current year.)
ECHO:顯示指令後參數的內容
WRITE:允許用戶通過終端與別的用戶交流信息。
說明:userid 是目標用戶的標識符。
MESG:設定是否允許別的用戶向你發送信息(message)。無選項時,查詢當前狀態。
MAN:連機幫助。:該指令的退出需要用戶鍵入「q」。
TYPE:得到指令或文件的出處
PASSWD:允許用戶修改 password。當用戶執行該指令時,系統要求用戶首先輸入原來的password,然後兩次輸入新的password。對於用戶的輸入,屏幕上不會有任何的顯示。
HOSTNAME:獲得當前系統名字。每個系統都應該有一個名字,這個名字通常在系統安裝時確定,可以使用hostname命令來獲得當前系統的名字。同樣設置計算機的名字也可以使用hostname命令,但這需要root許可權。
IFCONFIG:顯示或設置網路設備。ifconfig 命令被用來為一個網卡分配一個IP地址;設置本地環路界面;分配一個子網掩碼。
IFCONFIG ETH0 DOWN:要暫停某個網路介面的工作。
IFUP命令用於啟動指定的非活動網卡設備,該命令與ifconfig up命令相似。
IFDOWN命令用於停止指定的活動網卡設備,該命令與ifconfig down命令功能相似。
ROUTE:在本地IP路由表中顯示和修改條目。
PING:網路測試命令,它通過向被測試的目的主機地址發送ICMP報文並收取回應報文,來測試當前主機到目的主機的網路連接狀態。在Linux系統中,ping命令默認會不間斷地發送ICMP報文直到用戶使用「Ctr+C」鍵來終止該命令,使用「-c」參數可指定發送ICMP報文的數目。
TRACEROUTE:跟蹤本地和遠程兩台主機間的UDP路由數據報。
KILL:刪除執行中的程式或工作
SU:是用戶可以不重新登錄(login)而直接將自己以某個文件的擁有者的身份去獲得該文件,之後以<ctrl>+<D>回到原來自己的登錄者。此前,用戶不必知道目標文件用戶的UID和GID。但必須知道其passwd。(通過id指令可獲得當前登錄者的UID、GID)
3.LINUX的文件系統構成:
LINUX系統都有一個固定不動的硬碟驅動器用以存儲操作系統和部分用戶數據,此文件系統稱為根文件系統(root file system)。同時,LINUX也提供其他(如:磁碟,磁帶,光碟等)可移動的輔助設備供擁護存儲大量數據,藉助每個設備上個別產生的文件系統來強化和簡化龐大的文件系統。由於每個輔助設備上都有自己的文件系統,因此,它們也都有自己的完整的含有「根目錄」的分層式文件系統結構,且各文件系統彼此相互獨立。
LINUX中,可以通過mount指令將其他文件系統「掛」在根文件系統上,使之成為根文件系統的一部分,當不再使用該文件系統時,須使用umount指令將其從根文件系統上卸下。
⑧ 計算機基礎問答,盡量詳細點,追加分
11.計算機網路按地理位置分成
LAN 本地網(區域網)
MAN 城域網 (也算是區域網)
WAM 廣域網 (互聯網
按網路拓撲結構分:
a 、星形結構。
b 、層次結構或樹形結構。
c 、匯流排形結構。
d 、環形結構。
e 、點 -- 點部分連接的不規則形。
f 、點 -- 點全連接結構。
其他還有按不同角度分類:按距離分為廣域網 WAN 、區域網 LAN 、城域網 MAN ;
按通信介質分為有線網和無線網;按傳播方式分為點對點方式和廣播式;按速率分為低、中、高速;
按使用范圍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按網路控制方式分為集中式和分布式。
12.目前常見的網路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
13.多媒體的英文單詞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兩部分組成。一般理解為多種媒體的綜合。
多媒體技術不是各種信息媒體的簡單復合,它是一種把文本(Text)、圖形(Graphics)、圖像(Images)、動畫(Animation)和聲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結合在一起,並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互動式操作的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計算機的使用領域,使計算機由辦公室、實驗室中的專用品變成了信息社會的普通工具,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管理、學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詢、商業廣告、軍事指揮與訓練,甚至家庭生活與娛樂等領域。
多媒體技術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集成性 能夠對信息進行多通道統一獲取、存儲、組織與合成。
(2)控制性 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綜合處理和控制多媒體信息,並按人的要求以多種媒體形式表現出來,同時作用於人的多種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體應用有別於傳統信息交流媒體的主要特點之一。傳統信息交流媒體只能單向地、被動地傳播信息,而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實現人對信息的主動選擇和控制。
(4)非線性 多媒體技術的非線性特點將改變人們傳統循序性的讀寫模式。以往人們讀寫方式大都採用章、節、頁的框架,循序漸進地獲取知識,而多媒體技術將藉助超文本鏈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內容以一種更靈活、更具變化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5)實時性 當用戶給出操作命令時,相應的多媒體信息都能夠得到實時控制。
(6)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興趣、任務要求、偏愛和認知特點來使用信息,任取圖、文、聲等信息表現形式。
(7)信息結構的動態性 「多媒體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認知特徵重新組織信息,增加、刪除或修改節點,重新建立鏈
14.常見的多媒體電腦構成有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還有列印機和掃描儀,是電腦重要的輸出、輸入設備。
15.MID音樂格式原理是源文件只提供一串或幾串樂譜信息流,一個樂符對應你電腦音效卡中的一個標准音,當播放器讀取迷笛時,就是一個從音效卡里提取、加工、合成工作。所以迷笛可以壓縮到很小(一首5分鍾的曲子才幾十到一百K),不過您可千萬不要以為它音質不好,反而,因為是音效卡的標准音,音質恰恰是無損的!!這在僅源音質來講,優於MP3。
但是迷笛最大的缺憾是它無法把復雜多變的人聲編入樂譜,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添加變換效果,就像鋼琴不能彈奏人聲一樣。
16.點陣圖圖像
點陣圖圖像(技術上稱為柵格圖像)使用顏色網格(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像素)來表現圖像。每個像素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和顏色值。例如,一幅點陣圖圖像中的自行車輪胎就是由該位置的像素拼合在一起組成的。在處理點陣圖圖像時,您所編輯的是像素,而不是對象或形狀。
點陣圖圖像是連續色調圖像(如照片或數字繪畫)最常用的電子媒介,因為它們可以表現陰影和顏色的細微層次。點陣圖圖像與解析度有關,也就是說,它們包含固定數量的像素。因此,如果在屏幕上對它們進行縮放或以低於創建時的解析度來列印它們,將丟失其中的細節,並會呈現鋸齒狀。
矢量圖形
矢量圖形由被稱為矢量的數學對象定義的線條和曲線組成。矢量根據圖像的幾何特性描繪圖像。
矢量圖形與解析度無關,也就是說,您可以將它們縮放到任意尺寸,可以按任意解析度列印,而不會丟失細節或降低清晰度。
非點陣圖圖象 包含矢量圖象 但不是特指
17.有損壓縮和無損壓縮。 1.有損壓縮 有損壓縮可以減少圖像在內存和磁碟中佔用的空間,在屏幕上觀看圖像時,不會發現它對圖像的外觀產生太大的不利影響。因為人的眼睛對光線比較敏感,光線對景物的作用比顏色的作用更為重要,這就是有損壓縮技術的基本依據。 有損壓縮的特點是保持顏色的逐漸變化,刪除圖像中顏色的突然變化。生物學中的大量實驗證明,人類大腦會利用與附近最接近的顏色來填補所丟失的顏色。例如,對於藍色天空背景上的一朵白雲,有損壓縮的方法就是刪除圖像中景物邊緣的某些顏色部分。當在·屏幕上看這幅圖時,大腦會利用在景物上看到的顏色填補所丟失的顏色部分。利用有損壓縮技術,某些數據被有意地刪除了,而被取消的數據也不再恢復。 無可否認,利用有損壓縮技術可以大大地壓縮文件的數據,但是會影響圖像質量。如果使用了有損壓縮的圖像僅在屏幕上顯示,可能對圖像質量影響不太大,至少對於人類眼睛的識別程度來說區別不大。可是,如果要把一幅經過有損壓縮技術處理的圖像用高解析度列印機列印出來,那麼圖像質量就會有明顯的受損痕跡。 2.無損壓縮 無損壓縮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顏色信息只需保存一次。壓縮圖像的軟體首先會確定圖像中哪些區域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包括了重復數據的圖像(如藍天)就可以被壓縮,只有藍天的起始點和終結點需要被記錄下來。但是藍色可能還會有不同的深淺,天空有時也可能被樹木、山峰或其他的對象掩蓋,這些就需要另外記錄。從本質上看,無損壓縮的方法可以刪除一些重復數據,大大減少要在磁碟上保存的圖像尺寸。但是,無損壓縮的方法並不能減少圖像的內存佔用量,這是因為,當從磁碟上讀取圖像時,軟體又會把丟失的像素用適當的顏色信息填充進來。如果要減少圖像佔用內存的容量,就必須使用有損壓縮方法。 無損壓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比較好地保存圖像的質量,但是相對來說這種方法的壓縮率比較低。但是,如果需要把圖像用高解析度的列印機列印出來,最好還是使用無損壓縮幾乎所有的圖像文件都採用各自簡化的格式名作為文件擴展名。從擴展名就可知道這幅圖像是按什麼格式存儲的,應該用什麼樣的軟體去讀/寫等等。
18.mov. asf. 3gp.
19.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種操縱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是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簡稱dbms。它對資料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證資料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戶通過dbms訪問資料庫中的數據,資料庫管理員也通過dbms進行資料庫的維護工作。它提供多種功能,可使多個應用程序和用戶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時或不同時刻去建立,修改和詢問資料庫。它使用戶能方便地定義和操縱數據,維護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進行多用戶下的並發控制和恢復資料庫。
數據(data)是對客觀事物的符號表示,是用於表示客觀事物的未經加工的原始素材,如圖形符號、數字、字母等。或者說,數據是通過物理觀察得來的事實和概念,是關於現實世界中的地方、事件、其他對象或概念的描述。
資料庫是按照數據定義,內容和結構按照一定模式存放數據的倉庫
資料庫系統是一個實際可運行的存儲、維護和應用系統提供數據的軟體系統,是存儲介質、處理對象和管理系統的集合體。它通常由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組成。其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宿主語言、實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數據的插入、修改和檢索均要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員負責創建、監控和維護整個資料庫,使數據能被任何有權使用的人有效使用。資料庫管理員一般是由業務水平較高、資歷較深的人員擔任。
20.計算機程序就是指 電腦可以識別運行的指令集合。
程序,為進行某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程序是由序列組成的,告訴計算機如何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由於現在的計算機還不能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所以還不能用自然語言編寫計算機程序。
21.編譯:把程序轉化成為可被計算機內部識別並執行的代碼。或者說是生成可執行文件。
解釋:在程序中加上自己的注釋,以讓人易於理解。
22.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被明確定義,病毒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一般大范圍傳播的病毒都會讓用戶在重新啟動電腦的時候能夠自動運行病毒,來達到長時間感染計算機並擴大病毒的感染能力。
通常病毒感染計算機第一件事情就是殺掉他們的天敵--安全軟體, 比如卡巴斯基,360安全衛士,NOD32 等等。這樣我們就不能通過使用殺毒軟體的方法來處理已經感染病毒的電腦。那麼我說一下手動殺毒方法。
我們要解決病毒可以首先解決在計算機重啟以後自我啟動。
通常病毒會這樣進行自我啟動
直接自啟動,1.引導扇區 2.驅動 3.服務4.注冊表 。
間接自啟動:印象劫持,autorun.inf文件,HOOK,感染文件。
23.計算機病毒的寄生方式和傳播對象來分,計算機病毒可以分為系統引導型病毒、可執行文件型病毒、宏病毒、混合型病毒、特洛伊木馬型病毒和Internet語言病毒等等。
24. 目前,廣域網應用已遍全省各級地稅系統。廣域網覆蓋地域廣、用戶多、資源共享程度高,所面臨的威脅和攻擊是錯綜復雜的,歸結起來主要有物理安全問題、操作系統的安全問題、應用程序安全問題、網路協議的安全問題。
(一)物理安全問題網路安全首先要保障網路上信息的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介質層次上對存貯和傳輸的信息安全保護。目前常見的不安全因素(安全威脅或安全風險)包括三大類:
1.自然災害(如雷電、地震、火災、水災等),物理損壞(如硬碟損壞、設備使用壽命到期、外力破損等),設備故障(如停電斷電、電磁干擾等),意外事故。
2.電磁泄漏(如偵聽微機操作過程)。
3.操作失誤(如刪除文件,格式化硬碟,線路拆除等),意外疏漏(如系統掉電、死機等系統崩潰)
25.防火牆的功能
防火牆對流經它的網路通信進行掃描,這樣能夠過濾掉一些攻擊,以免其在目標計算機上被執行。防火牆還可以關閉不使用的埠。而且它還能禁止特定埠的流出通信,封鎖特洛伊木馬。最後,它可以禁止來自特殊站點的訪問,從而防止來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
防火牆是網路安全的屏障:
一個防火牆(作為阻塞點、控制點)能極大地提高一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並通過過濾不安全的服務而降低風險。由於只有經過精心選擇的應用協議才能通過防火牆,所以網路環境變得更安全。如防火牆可以禁止諸如眾所周知的不安全的NFS協議進出受保護網路,這樣外部的攻擊者就不可能利用這些脆弱的協議來攻擊內部網路。防火牆同時可以保護網路免受基於路由的攻擊,如IP選項中的源路由攻擊和ICMP重定向中的重定向路徑。防火牆應該可以拒絕所有以上類型攻擊的報文並通知防火牆管理員。
防火牆可以強化網路安全策略:
通過以防火牆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將所有安全軟體(如口令、加密、身份認證、審計等)配置在防火牆上。與將網路安全問題分散到各個主機上相比,防火牆的集中安全管理更經濟。例如在網路訪問時,一次一密口令系統和其它的身份認證系統完全可以不必分散在各個主機上,而集中在防火牆一身上。
對網路存取和訪問進行監控審計:
如果所有的訪問都經過防火牆,那麼,防火牆就能記錄下這些訪問並作出日誌記錄,同時也能提供網路使用情況的統計數據。當發生可疑動作時,防火牆能進行適當的報警,並提供網路是否受到監測和攻擊的詳細信息。另外,收集一個網路的使用和誤用情況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的理由是可以清楚防火牆是否能夠抵擋攻擊者的探測和攻擊,並且清楚防火牆的控制是否充足。而網路使用統計對網路需求分析和威脅分析等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防止內部信息的外泄:
通過利用防火牆對內部網路的劃分,可實現內部網重點網段的隔離,從而限制了局部重點或敏感網路安全問題對全局網路造成的影響。再者,隱私是內部網路非常關心的問題,一個內部網路中不引人注意的細節可能包含了有關安全的線索而引起外部攻擊者的興趣,甚至因此而暴漏了內部網路的某些安全漏洞。使用防火牆就可以隱蔽那些透漏內部細節如Finger,DNS等服務。Finger顯示了主機的所有用戶的注冊名、真名,最後登錄時間和使用shell類型等。但是Finger顯示的信息非常容易被攻擊者所獲悉。攻擊者可以知道一個系統使用的頻繁程度,這個系統是否有用戶正在連線上網,這個系統是否在被攻擊時引起注意等等。防火牆可以同樣阻塞有關內部網路中的DNS信息,這樣一台主機的域名和IP地址就不會被外界所了解。
除了安全作用,防火牆還支持具有Internet服務特性的企業內部網路技術體系VPN(虛擬專用網)。
防火牆的英文名為「FireWall」,它是目前一種最重要的網路防護設備。從專業角度講,防火牆是位於兩個(或多個)網路間,實施網路之間訪問控制的一組組件集合。
防火牆在網路中經常是以下圖所示的兩種圖標出現的。左邊那個圖標非常形象,真正像一堵牆一樣。而右邊那個圖標則是從防火牆的過濾機制來形象化的,在圖標中有一個二極體圖標。而二極體我們知道,它具有單向導電性,這樣也就形象地說明了防火牆具有單向導通性。這看起來與現在防火牆過濾機制有些矛盾,不過它卻完全體現了防火牆初期的設計思想,同時也在相當大程度上體現了當前防火牆的過濾機制。因為防火最初的設計思想是對內部網路總是信任的,而對外部網路卻總是不信任的,所以最初的防火牆是只對外部進來的通信進行過濾,而對內部網路用戶發出的通信不作限制。當然目前的防火牆在過濾機制上有所改變,不僅對外部網路發出的通信連接要進行過濾,對內部網路用戶發出的部分連接請求和數據包同樣需要過濾,但防火牆仍只對符合安全策略的通信通過,也可以說具有「單向導通」性。
找得好辛苦.....
⑨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的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
1.1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1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1.2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
1.1.3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3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3.1 計算機網路的硬體設備
1.3.2 計算機網路軟體
1.3.3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
1.4 網路的傳輸介質
1.4.1 雙絞線
1.4.2 同軸電纜
1.4.3 光纜
1.5 廣域網基礎
1.6 IP地址與子網掩碼
1.6.1 IP地址
1.6.2 子網掩碼
1.7 區域網的組建
第2章 網路體系結構和TCP/IP協議
2.1 網路協議模型
2.1.1 協議分層
2.1.2 OSI參考模型
2.1.3 TCP/IP協議模型
2.1.4 TCP/IP與OSI的對應關系
2.2 乙太網技術
2.2.1 乙太網的工作原理
2.2.2 乙太網地址和幀格式
2.2.3 嗅探器的相關知識
2.2.4 Sniffer的使用
2.3 TCP/IP 協議
2.3.1 TCP/IP協議基礎
2.3.2 ARP協議
2.3.3 IP協議
2.3.4 ICMP協議
2.3.5 UDP協議
2.3.6 TCP協議
2.4 常用網路測試工具的使用
2.4.1 設置和查看網路介面工具:Ipconfig
2.4.2 測試網路連通狀態工具:Ping
2.4.3 顯示網路狀態工具:Netstat
2.4.4 顯示經過的網關工具:Tracert
第3章 Windows操作系統和常用伺服器配置
3.1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3.1.1 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簡介
3.1.2 管理計算機名、用戶賬戶、用戶組
3.1.3 本地安全設置
3.1.4 管理文件和文件夾
3.2 DNS服務
3.2.1 DNS概述
3.2.2 DNS客戶端
3.2.3 架設DNS伺服器
3.2.4 DNS協議和實例分析
3.3 Web服務
3.3.1 Web概述
3.3.2 Web客戶端
3.3.3 架設Web伺服器
3.3.4 HTTP協議和實例分析
3.4 FTP服務
3.4.1 FTP概述
3.4.2 FTP客戶端
3.4.3 架設FTP伺服器
3.4.4 FTP協議和實例分析
3.5 MAIL服務
3.5.1 MAIL概述
3.5.2 MAIL客戶端
3.5.3 架設MAIL伺服器
3.5.4 SMTP協議、POP3協議和實例分析
第4章 Linux操作系統和常用伺服器配置
4.1 Linux操作系統基礎
4.1.1 Linux簡介
4.1.2 使用Linux命令行
4.1.3 常用命令
4.1.4 文件和目錄基礎
4.1.5 vi編輯器
4.1.6 管理用戶和組
4.1.7 文件和目錄的屬性
4.1.8 文件打包和壓縮
4.1.9 使用grep進行文本搜索
4.1.10 使用RPM軟體包
4.1.11 網路配置
4.2 配置DNS伺服器
4.2.1 安裝DNS伺服器
4.2.2 安裝緩存域名伺服器(caching-nameserver)
4.2.3 配置主DNS伺服器
4.2.4 重新啟動DNS伺服器
4.2.5 配置DNS客戶端
4.2.6 使用nslookup命令測試DNS服務
4.3 配置FTP伺服器
4.3.1 安裝vsftpd伺服器
4.3.2 測試vsftpd伺服器的默認配置
4.3.3 配置vsftpd伺服器,允許匿名用戶上傳文件
4.3.4 配置vsftpd伺服器的虛擬用戶
4.4 配置Web伺服器
4.4.1 安裝Apache伺服器
4.4.2 測試Apache伺服器
4.4.3 配置Apache伺服器
4.5 配置E-mail伺服器
4.5.1 配置DNS伺服器
4.5.2 安裝Postfix伺服器
4.5.3 切換郵件伺服器
4.5.4 修改配置文件/etc/postfix/main cf,配置Postfix伺服器
4.5.5 配置dovecot伺服器,實現POP和IMAP郵件服務
4.5.6 配置電子郵件客戶端
第5章 網頁製作
5.1 Dreamweaver CS4的安裝
5.2 Dreamweaver CS4界面及常用面板
5.3 站點管理
5.3.1 創建本地站點
5.3.2 管理站點
5.4 網頁基本操作
5.4.1 新建一個空白頁面
5.4.2 插入文本
5.4.3 插入圖片
5.4.4 插入超級鏈接
5.4.5 插入音頻、視頻以及動畫
5.4.6 使用表格
5.5 網頁中的高級應用
5.5.1 利用框架構建網頁
5.5.2 加入行為
5.5.3 創建翻轉圖
5.5.4 使用模板
5.5.5 使用庫
第6章 路由器及選路協議基礎
6.1 路由器的基礎知識
6.1.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6.1.2 路由器的功能
6.1.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6.1.4 初次訪問路由器
6.2 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CLI)
6.2.1 路由器用戶界面概述
6.2.2 命令行界面命令列表
6.2.3 路由器的幫助功能和編輯命令
6.3 路由器的文件維護
6.3.1 路由器的基本存儲組件
6.3.2 路由器的啟動過程
6.3.3 路由器IOS的升級與備份
6.4 路由表的建立和靜態路由配置
6.4.1 路由表的建立
6.4.2 靜態路由的實例
6.5 距離矢量選路協議
6.5.1 路由更新的概念
6.5.2距離矢量協議中路由選擇表的交換
6.5.3 路由環路問題
6.5.4 RIP協議基礎
6.5.5 RIP協議的配置
6.6 鏈路狀態選路協議
6.6.1 鏈路狀態協議基礎
6.6.2 OSPF選路協議
6.6.3 單區域中配置OSPF
6.7 網路地址轉換
6.7.1 網路地址轉換NAT的基本概念
6.7.2 NAT的原理
6.7.3 NAT配置實例
第7章 交換機配置基礎
7.1 交換機的基本概念
7.1.1 交換機的三種交換方式
7.1.2 VLAN的基本概念
7.2 生成樹協議
7.2.1 生成樹協議的幀格式及選舉過程
7.2.2 快速生成樹協議簡介
7.3 VLAN中繼
7.3.1 VLAN中繼數據幀的格式
7.3.2 VLAN數據幀跨交換機的傳輸
7.4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7.4.1 在交換機上配置VLAN和配置中繼鏈路
7.4.2 三層交換機上VLAN間路由的配置
第8章 計算機網路安全
8.1 網路安全概述
8.1.1 網路安全概念
8.1.2 網路安全機制
8.2 加密與認證
8.2.1 網路加密技術
8.2.2 網路認證技術
8.2.3 利用PGP加密技術文件
8.3 網路安全實用技術
8.3.1 防火牆基礎
8.3.2 入侵檢測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⑩ 計算機網路技術試題,請高手進來!
1.B
2.B
3.C
4.A
5.A
6.A
7.B
8.B
9.D
10.A
11.A
12.B
13.D
14.A
15.B
16.B
17.B
18.A
19.A
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