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nat路由表例題計算機網路

nat路由表例題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2022-11-20 20:40:10

『壹』 計算機網路的問題

你好,首先說明一個問題,路由器採用了一種叫做網路地址轉換(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技術,這個技術的特點就是讓一個路由器下級的客戶端可以同時跟網際網路進行數據交換。
說過這個原理,開始解釋你的問題:
1、路由器啟動後,對內使用IP 192.168.1.1,對外使用分配到的IP 222.111.111.111,這兩個IP都是路由器的IP地址,只不過前者對外通信,後者對內通信而已
2、舉個例子,192.168.1.2對外網的一個客戶端通信,它會先把數據包傳到路由器,路由器通過NAT技術把這個數據包的IP地址轉換成222.111.111.111傳輸出去,知道對方接收到數據包;對方回應了一個數據包,這個數據包發到了222.111.111.111地址上,它接收了,再通過NAT轉換成192.168.1.2,為什麼會知道是這個地址?因為對方的數據包頭中的IP地址包含了192.168.1.2這個地址,NAT功能會自動轉換
就是這個原理,有問題可以Hi我!

『貳』 高分 幫我解答一下這幾道計算機網路的題目啊

IP:192.168.1.0 255.255.255.0

如果劃分成四個網段:
網路地址 可用主機地址范圍 廣播地址
1:192.168.1.0/26 192.168.1.1--192.168.1.62 192.168.1.63

26表示子網掩碼,也可以表示:255.255.255.192

2:192.168.1.64/26 192.168.1.65--192.168.1.126 192.168.1.127

3:192.168.1.128/26 192.168.1.129--192.168.1.190 192.168.1.191

4:192.168.1.192/26 192.168.1.193--192.168.1.254 192.168.1.255

這樣分了四個部門的IP,他們每個部門都有62個可用IP地址,網路號和廣播地址不能用,如果這樣劃分的話每個部門的可擴展性會很好!

,如果說你每個部門只有5台電腦的話,就不能這樣分了!那麼劃分的網段會更多!那麼應該是這樣:

192.168.1.0/29 192.168.1.1--192.168.1.6 192.168.1.7
29表示子網掩碼 ,也可以表示:255.255.255.248
192.168.1.8/29 192.168.1.9--192.168.1.14 192.168.1.15

192.168.1.16/29 192.168.1.17--192.168.1.22 192.168.1.23

192.168.1.24/29 192.168.1.25--192.168.1.30 192.168.1.31

192.168.1.32/29 192.168.1.33--192.168.1.38 192.168.1.39
省略:
--------------- ----------------------------- --------
--------------- ----------------------------- --------
--------------- ----------------------------- --------
最後:
192.168.1.248 192.168.1.249--192.168.1.254 192.168.1.255

這樣劃分的話那就就會有32子網,每個子網可用6個IP地址 !

接入服務有DSL 專線,現在一般公司都是接的DSL ,那麼只需要你在公司路由器
的上設置一下NAT(地址轉換)就可以了。將你的本地IP映射成公網IP就可以了具體你可以參考一下書本!

第4,5個問題在你公司的WEB伺服器上設置,我想對於你來說應該不難的,

第6個問題:
你把虛擬機的網卡設置成橋接(前提是同一個網段),然後用本地實體機ping一下虛擬機,如果是通的話就可以訪問上上述全部服務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呵呵!

『叄』 計算機網路-網路層-網終地址轉換NAT

網終地址轉換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需要在專用網連接到互聯網的路由器上安裝NAT軟體。裝有NAT軟體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個有效的外部全球P地址。這樣,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機在和外界通信時,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將其本地地址轉換成全球P地址,才能和互聯網連接。

圖4-60給出了NAT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在圖中,專用網192.168.0.0內所有主機的P地址都是本地P地址192.168.x.x。NAT路由器至少要有一個全球P地址,才能和互聯網相連。圖4-60表示出NAT路由器有一個全球IP地址172.38.1.5(當然,NAT路由器可以有多個全球IP地址)。

NAT路由器收到從專用網內部的主機A發往互聯網上主機B的IP數據報:源IP地址是192.168.0.3,而目的IP地址是213.18.2.4。NAT路由器把IP數據報的源IP地址192.168.0.3,轉換為新的源IP地址(即NAT路由器的全球IP地址)172.38.1.5,然後轉發出去。因此,主機B收到這個IP數據報時,以為A的IP地址是172.38.1.5。當B給A發送應答時,IP數據報的目的IP地址是NAT路由器的IP地址172.38.1.5。B並不知道A的專用地址192.168.0.3。當NAT路由器收到互聯網上的主機B發來的IP數據報時,還要進行一次IP地址的轉換。通過NAT地址轉換表,就可把IP數據報上的舊的目的IP地址172.38.1.5,轉換為新的目的IP地址192.168.0.3(主機A真正的本地IP地址)。

由此可見,當NAT路由器具有n個全球P地址時,專用網內最多可以同時有n台主機接入到互聯網。這樣就可以使專用網內較多數量的主機,輪流使用NAT路由器有限數量的全球IP地址。

顯然,通過NAT路由器的通信必須由專用網內的主機發起。設想互聯網上的主機要發起通信,當IP數據報到達NAT路由器時,NAT路由器就不知道應當把目的P地址轉換成專用網內的哪一個本地IP地址。這就表明,這種專用網內部的主機不能充當伺服器用,因為互聯網上的客戶無法請求專用網內的伺服器提供服務。

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NAT路由器上的全球IP地址,現在常用的NAT轉換表把運輸層的埠號也利用上。這樣,就可以使多個擁有本地地址的主機,共用一個NAT路由器上的全球IP地址,因而可以同時和互聯網上的不同主機進行通信。

使用埠號的NAT也叫做網路地址與埠號轉換NAPT (Network Address and Port  Translation),而不使用埠號的NAT就叫做傳統的NAT(traditional NAT)。

從表4-12可以看出,在專用網內主機192.168.0.3向互聯網發送IP數據報,其TCP埠號選擇為30000。NAPT把源IP地址和TCP埠號都進行轉換(如果使用UDP,則對UDP的埠號進行轉換原理是一樣的)。另一台主機192.168.0.4也選擇了同樣的TCP埠號30000。這純屬巧合(埠號僅在本主機中才有意義)。現在NAPT把專用網內不同的源IP地址都轉換為同樣的全球IP地址。但對源主機所採用的TCP埠號(不管相同或不同),則轉換為不同的新的埠號。因此,當NAPT路由器收到從互聯網發來的應答時,就可以從IP數據報的數據部分找出運輸層的埠號,然後根據不同的目的埠號,從NAPT轉換表中找到正確的目的主機。

應當指出,從層次的角度看,NAPT的機制有些特殊。普通路由器在轉發P數據報時,對於源IP地址或目的P地址都是不改變的。但NAT路由器在轉發IP數據報時,一定要更換其IP地址(轉換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其次,普通路由器在轉發分組時,是工作在網路層,並且NAPT路由器還要查看和轉換運輸層的埠號。

『肆』 關於NAT的一些總結

標簽: tcp/ip

網路地址轉換又稱網路掩蔽、IP掩蔽(英語: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縮寫:NAT),在計算機網路中是一種在IP數據包通過路由器或防火牆時重寫來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的技術。這種技術被普遍使用在有多台主機但只通過一個公有IP地址訪問網際網路的私有網路中。它是一個方便且得到了廣泛應用的技術。當然,NAT也讓主機之間的通信變得復雜,導致了通信效率的降低。

NAT是作為一種 解決IPv4地址短缺 以避免保留IP地址困難的方案而流行起來的。
在一個典型的配置中,一個 本地網路 使用一個專有網路的指定子網(比如192.168.x.x或10.x.x.x)和連在這個網路上的一個路由器。這個 路由器 占 有這個網路地址空間的一個 專有地址 (比如192.168.0.1),同時它還通過一個或多個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提供的 公有的IP地址(叫做「過載」NAT )連接到網際網路上。 當信息由本地網路向網際網路傳遞時,源地址從專有地址轉換為公用地址。由路由器跟蹤每個連接上的基本數據,主要是目的地址和埠。當有回復返迴路由器時,它通過輸出階段記錄的連接跟蹤數據來決定該轉發給內部網的哪個主機;如果有多個公用地址可用,當數據包返回時,TCP或UDP客戶機的埠號可以用來分解數據包。對於網際網路上的通信,路由器本身充當源和目的。

流行在網路上的一種看法認為,IPv6的廣泛採用將使得NAT不再需要,因為NAT只是一個處理IPv4的地址空間不足的方法。

原文: https://blog.csdn.net/gui951753/article/details/79593307

在一個具有NAT功能的路由器下的主機並 沒有創建真正的IP地址 ,並且不能參與一些網際網路協議。一些需要初始化從外部網路創建的TCP連接和無狀態協議(比如UDP)無法實現。除非NAT路由器管理者預先設置了規則,否則送來的數據包將不能到達正確的目的地址。一些協議有時可以在應用層網關(見下)的輔助下,在參與NAT的主機之間容納一個NAT的實例,比如FTP。NAT也會使安全協議變的復雜,比如IPsec。

端對端連接是被IAB委員會(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支持的核心網際網路協議之一,因此有些人據此認為NAT是對公用網際網路的一個破壞。一些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只向他們的客戶提供本地IP地址,所以他們必須通過NAT來訪問ISP網路以外的服務,並且這些公司能不能算的上真正的提供了網際網路服務的話題也被談起。

NAT除了帶來方便和代價之外,對全雙工連接支持的缺少在一些情況下可以看作是一個有好處的特徵而不是一個限制。在一定程度上,NAT依賴於本地網路上的一台機器來初始化和路由器另一邊的主機的任何連接,它可以阻止外部網路上的主機的惡意活動。這樣就可以阻止網路蠕蟲病毒來提高本地系統的可靠性,阻擋惡意瀏覽來提高本地系統的私密性。很多具有NAT功能的防火牆都是使用這種功能來提供核心保護的。另外,它也為UDP的跨區域網的傳輸提供了方便。

基本NAT和埠號轉換
基本網路地址轉換(Basic NAT)
這一種也 可稱作NAT或「靜態NAT」 ,在RFC 2663中提供了信息。它在技術上比較簡單 ,僅支持地址轉換,不支持埠映射 。Basic NAT要求對 每一個當前連接都要對應一個公網IP地址 ,因此要維護一個公網的地址池。寬頻(broadband)路由器通常使用這種方式來允許一台指定的設備去管理所有的外部鏈接,甚至當路由器本身只有一個可用外部IP時也如此,這台路由器有時也被標記為DMZ主機。由於改變了IP源地址,在重新封裝數據包時候必須重新計算校驗和,網路層以上的只要涉及到IP地址的頭部校驗和都要重新計算。

網路地址埠轉換(NAPT)
這種方式支持埠的映射,並允 許多台主機共享一個公網IP地址
支持埠轉換的NAT又可以分為兩類: 源地址轉換和目的地址轉換 。前一種情形下發起連接的計算機的IP地址將會被重寫,使得內網主機發出的數據包能夠 到達外網主機 。後一種情況下被連接計算機的IP地址將被重寫,使得外網主機發出的數據包能夠 到達內網主機 。實際上, 以上兩種方式通常會一起被使用以支持雙向通信。

利用埠號的唯一性實現了公網ip轉換為私網ip的這一步。PAT(NAT重載)能夠使用 傳輸層埠號來標識主機 ,因此,從理論上說, 最多可讓大約65000台主機共用一個公有IP地址

NAPT維護一個帶有IP以及埠號的NAT表,結構如下。
內網IP 外網IP
192.168.1.55:5566 219.152.168.222:9200
192.168.1.59:80 219.152.168.222:9201
192.168.1.59:4465 219.152.168.222:9202

不同類型的NAT:

完全圓錐型NAT(Full cone NAT),即一對一(one-to-one)NAT
一旦一個內部地址(iAddr:port)映射到外部地址(eAddr:port),所有發自iAddr:port的包都經由eAddr:port向外發送。任意外部主機都能通過給eAddr:port發包到達iAddr:port(註:port不需要一樣)

埠受限圓錐型NAT(Port-Restricted cone NAT)
類似受限制錐形NAT(Restricted cone NAT),但是還有埠限制。
一旦一個內部地址(iAddr:port1)映射到外部地址(eAddr:port2),所有發自iAddr:port1的包都經由eAddr:port2向外發送。
在受限圓錐型NAT基礎上增加了外部主機源埠必須是固定的

對稱NAT(Symmetric NAT)
每一個 來自相同內部IP與埠,到一個特定目的地地址和埠的請求, 都映射到一個獨特的外部IP地址和埠。
同一內部IP與埠發到不同的目的地和埠的信息包,都使用不同的映射 只有曾經收到過內部主機數據的外部主機,才能夠把數據包發回

『伍』 如果採用NAT(網路地址轉換)方式接入互聯網,則路由器的介面IP、計算機的IP應如何規劃請寫出一個

不需要怎麼規劃,外網IP作為路由介面地址,計算機IP使用內網地址,然後NAT設置所有的內網IP都轉為外網IP對外通信就完了。多餘的設置就是外網IP有多個要設為IP地址池,或者要設置為埠映射

『陸』 計算機網路(四)網路層

主要任務是把分組從源端傳到目的端,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網路層傳輸單位是數據報。

鏈路層數據幀可封裝數據的上限稱為最大傳送單元MTU

標識:同一數據報的分片使用同一標識。

中間位DF(Don』t Fragment):

最低位MF(More Fragment):

片偏移:指出較長分組分片後,某片在原分組中的相對位置。以8B為單位。除了最後一個分片,每個分片長度一定是8B的整數倍。

IP地址:全世界唯一的32位/4位元組標識符,標識路由器主機的介面。IP地址::={<網路號>,<主機號>}

有一些IP地址是不能用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

網路地址轉換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在專用網連接到網際網路的路由器上安裝NAT軟體,安裝了NAT軟體的路由器叫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個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

此外,為了網路安全,劃分出了部分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私有IP地址網段如下:

路由器對目的地址是私有IP地址的數據報一律不進行轉發。

分類的IP地址的弱點:

某單位劃分子網後,對外仍表現為一個網路,即本單位外的網路看不見本單位內子網的劃分。

路由器轉發分組的演算法:

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CIDR:

CIDR記法:IP地址後加上「/」,然後寫上網路前綴(可以任意長度)的位數。e.g. 128.14.32.0/20

CIDR把網路前綴都相同的連續的IP地址組成一個「CIDR地址塊」。

使用CIDR時,查找路由表可能得到幾個匹配結果(跟網路掩碼按位相與),應選擇具有最長網路前綴的路由。前綴越長,地址塊越小,路由越具體。

將多個子網聚合成一個較大的子網,叫做構成超網,或路由聚合。方法:將網路前綴縮短(所有網路地址取交集)。

由於在實際網路的鏈路上傳送數據幀時,最終必須使用MAC地址。

ARP協議:完成主機或路由器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ARP協議使用過程:

ARP協議4種典型情況: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是 應用層 協議,使用 客戶/伺服器 方式,客戶端和服務端通過 廣播 方式進行交互,基於 UDP

DHCP提供即插即用聯網的機制,主機可以從伺服器動態獲取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DNS伺服器名稱與IP地址,允許地址重用,支持移動用戶加入網路,支持在用地址續租。

DHCP工作流程如下:

ICMP協議支持主機或路由器:包括差錯(或異常)報告和網路探詢,分部發送特定ICMP報文

ICMP差錯報告報文(5種):

不應發送ICMP差錯報文的情況:

ICMP詢問報文:

ICMP的應用:

32位IPv4地址空間已分配殆盡,這時,可以採用更大地址空間的新版本的IPv6,從根本上解決地址耗盡問題

IPv6數據報格式如下圖

IPv6的主要特點如下:

IPv6地址表示形式:

零壓縮:一連串連續的0可以被一對冒號取代。雙冒號表示法在一個地址中僅可出現一次。

IPv6基本地址類型:

IPv6向IPv4過渡的策略:

R1的路由表/轉發表如下:

最佳路由:「最佳」只能是相對於某一種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較為合理的選擇而已。

路由演算法可分為

由於網際網路規模很大且許多單位不想讓外界知道自己的路由選擇協議,但還想連入網際網路,可以採用自治系統來解決

自治系統AS:在單一的技術管理下的一組路由器,而這些路由器使用一種AS內部的路由選擇協議和共同的度量以確定分組在該AS內的路由,同時還使用一種AS之間的路由協議以確定在AS之間的路由。

一個AS內的所有網路都屬於一個行政單位來管轄,一個自治系統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統內都必須連通。

路由選擇協議

RIP是一種分布式的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是網際網路的協議標准,最大優點是簡單。

RIP協議要求網路中每一個路由器都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路的唯一最佳距離 [1] 記錄(即一組距離)。 RIP協議只適用於小互聯網。

RIP是應用層協議,使用 UDP 傳送數據。一個RIP報文最多可包括25個路由,如超過,必須再用一個RIP報文傳送。

RIP協議的交換

路由器剛開始工作時,只知道直接連接的網路的距離(距離為1),接著每一個路由器也只和數目非常有限的相鄰路由器交換並更新路由信息。

經過若干次更新後,所有路由器最終都會知道到達本自治系統任何一個網路的最短距離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即「收斂」。

RIP的特點:當網路出現故障時,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例如數分鍾) 才能將此信息傳送到所有的路由器,「慢收斂」。

對地址為X的相鄰路由器發來的RIP報文,修改此報文中的所有項目:把「下一跳」欄位中的地址改為X,並把所有的「距離」欄位+1。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PF協議:「開放」標明OSPF協議不是受某一家廠商控制,而是公開發表的;「最短路徑優先」是因為使用了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徑演算法SPF。OSPF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鏈路狀態協議。 OSPF直接用IP數據報傳送。

OSPF的特點:

為了使OSPF 能夠用於規模很大的網路,OSPF 將一個自治系統再劃分為若干個更小的范圍,叫做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有一個32 位的區域標識符(用點分十進製表示)。區域也不能太大,在一個區域內的路由器最好不超過200 個。

BGP 所交換的網路可達性的信息就是要到達某個網路所要經過的一系列AS。當BGP 發言人互相交換了網路可達性的信息後,各BGP 發言人就根據所採用的策略從收到的路由信息中找出到達各AS 的較好路由。

一個BGP 發言人與其他自治系統中的BGP 發言人要交換路由信息,就要先建立TCP 連接,即通過TCP傳送,然後在此連接上交換BGP 報文以建立BGP 會話(session),利用BGP 會話交換路由信息。 BGP是應用層協議,藉助TCP傳送。

BGP協議特點:

BGP-4的四種報文

組播提高了數據傳送效率。減少了主幹網出現擁塞的可能性。組播組中的主機可以是在同一個物理網路,也可以來自不同的物理網路(如果有組播路由器的支持)。

IP組播地址讓源設備能夠將分組發送給一組設備。屬於多播組的設備將被分配一個組播組IP地址(一群共同需求主機的相同標識)。

組播地址范圍為224.0.0.0~239.255.255.255(D類地址),一個D類地址表示一個組播組。只能用作分組的目標地址。源地址總是為單播地址。

同單播地址一樣,組播IP地址也需要相應的組播MAC地址在本地網路中實際傳送幀。組播MAC地址以十六進制值01-00-5E打頭,餘下的6個十六進制位是根據IP組播組地址的最後23位轉換得到的。

TCP/IP 協議使用的乙太網多播地址的范圍是:從01-00-5E-00-00-00到01-00-5E-7F-FF-FF .

收到多播數據報的主機,還要在IP 層利用軟體進行過濾,把不是本主機要接收的數據報丟棄。

ICMP和IGMP都使用IP數據報傳遞報文。組播路由器知道的成員關系只是所連接的區域網中有無組播組的成員。

IGMP工作的兩個階段:

只要有一個主機對某個組響應,那麼組播路由器就認為這個組是活躍的;如果經過幾次探詢後沒有一個主機響應,組播路由器就認為本網路上的沒有此組播組的主機,因此就不再把這組的成員關系發給其他的組播路由器。

組播路由協議目的是找出以源主機為根節點的組播轉發樹。構造樹可以避免在路由器之間兜圈子。對不同的多播組對應於不同的多播轉發樹;同一個多播組,對不同的源點也會有不同的多播轉發樹。

組播路由選擇協議常使用的三種演算法:

移動IP技術是移動結點(計算機/伺服器等)以 固定的網路IP地址 ,實現跨越不同網段的 漫遊 功能,並保證了基於網路IP的網路許可權在漫遊過程中不發生任何改變。

路由器是一種具有多個輸入埠和多個輸出埠的專用計算機,其任務是轉發分組。

若路由器處理分組的速率趕不上分組進入隊列的速率,則隊列的存儲空間最終必定減少到零,這就使後面再進入隊列的分組由於沒有存儲空間而只能被丟棄。 路由器中的輸入或輸出隊列產生溢出是造成分組丟失的重要原因。

路由器(網路層)可以互聯兩個不同網路層協議的網段。
網橋(鏈路層)可以互聯兩個物理層和鏈路層不同的網段。
集線器(物理層)不能互聯兩個物理層不同的網段。

路由表根據路由選擇演算法得出的,主要用途是路由選擇,總用軟體來實現。

轉發表由路由表得來,可以用軟體實現,也可以用特殊的硬體來實現。轉發表必須包含完成轉發功能所必需的信息,在轉發表的每一行必須包含從要到達的目的網路到輸出埠和某些MAC地址信息的映射。

『柒』 路由表向的 題目怎麼做啊

28.96.37.151,則轉發的埠是哪一個,若收到分組的目的IP是128.96.35.151,則轉發的埠是哪一個。

答:目的地址為128.96.37.151時,則轉發埠為R3;如果為128.96.35.151,則轉發埠為E2
原因:128.96.37.151網路為128.96.37.128/25段,所以根據路由表得出下一跳為R3,同理得出128.96.36.151的轉發埠(或下一跳)
-----------

若該路由器是該單位的與Internet接入路由器,則該單位分得的IP地址是什麼。

答:如果是接入路由器,則分得的IP是一個互聯網IP地址。
註:題目信息少,估計也只能這么回答了。不可能得出一個具體的IP
---------------------

在一個網路中子網數目劃分增多時,可供分配給主機的正常IP地址總數目會如何變化。

答:第劃分一個子網,能分給主機的正常IP地址總數就會減2,原因是每個子網都需要有一個IP做為本網段的網路地址和廣播地址,分別為本網段第一個和最後一個IP
--------------

當我們將主機地址設置為192.168.1.2時,則主機訪問Internet時需要經過什麼樣的變化。
答:當主機為192.168.1.2時,訪問Internet需要做NAT(網路地址轉換)
原因:192.168.1.2是區域網私有地址,還有10.0.0.0/8和172.16.0.0段的地址也是如此,這類地址不能直接在Internet上使用,所以必須使用NAT,將其轉換成一個公網IP才可以訪問Internet。

祝你好運! 有問題可以加我網路HI!呵呵~
另外,虛機團上產品團購,超級便宜

『捌』 計算機網路專業cisco路由器配置試題

五、問答題(共20分)
1、寫出下列交換機配置命令實現的作用。(10分)
(1)Swith(config)#access-list 101 deny icmp 2.2.2.2 3.3.3.3 0.0.0.0 echo
拒絕主機2.2.2.2 ping 3.3.3.3的數據。
(2)Swith(config)#access-list 102 permit udp any 5.5.5.5 0.0.0.0 eq 1600
允許任何主機訪問5.5.5.5的UDP1600號埠
(3)Swith(config-if)#plex half
將介面改為全雙工模式。
(4)Swith(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8.18.18.18
指定默認路由下一跳地址為18.18.18.18
(5)Swith#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將運行的配置保存到NVRAM
2、寫出下列路由器配置命令實現的作用(共20分)
(1)routre(config)#interface ethernet0
routre(config)#ip address 29.1.1.1 255.255.255.0
將e0口的IP設置為29.1.1.1
(2)routre#show ip nat translation
查看NAT轉換表。
(3)routre(config-if)#speed 100
更改以太口的速率為100Mbps
(4)routre(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
將串口數據封裝為PPP格式
(5)routre(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將介面加入到vlan2

六、理解題
1、有2個介面,f0/0ip為218.1.1.134 掩碼為255.255.255.192,f0/1IP為200.4.3.8 掩碼為255.255.255.0,默認路由為 218.1.1.133,路由器的名字為 border-Router
,IOS的版本是 13.1

2、(10分)
閱讀下列某交換機的配置,說明其中包含的信息。
SW#config t 進入全局模式
SW(config)#interface vlan 2 進入vlan介面
SW(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給vlan介面配置IP
SW(config-if)#ip helper-address 192.168.2.254 指定DHCP的IP為192.168.2.254
SW(config-if)#no shutdown 激活vlan埠

3、(10分)
有一台CISCO3550交換機的快速乙太網埠F0/1的IP地址設置為192.168.1.1,讓其作為192.168.1.0/24網段的網關,快速乙太網埠F0/2的IP地址設置為192.168.2.1,讓其作為192.168.2.0/24網段的網關,交換機的名稱為Swutch,從Swutch>提示符開始寫出具體配置命令。
這個題好像有問題。

『玖』 請參見圖示。假設該路由器運行 NAT,計算機採用哪些 IP 地址可以訪問 Internet請給出具體的解題步驟。

給你參考,別照抄
這個題實際問題是問你
1、192.168.18.56/28 所在的網路號是什麼
2、這個網路中一共有多少個IP地址,分別是哪些
192.168.18. 00111000
255.255.255.11110000(28位子網掩碼)
-------------------
網路號是 192.168.18.00110000即192.165.18.48(看清楚,這里是網路號不是IP地址,因為子網掩碼是28位)

同網路號的IP地址從
192.168.18.00110001~192.168.18.00111111

192.168.18.49~192.168.18.63

如果做NAT,IP地址可以是192.168.18.49~192.168.18.77除192.168.18.56

『拾』 2011年4月自考計算機網路原理 路由表更新題目解答

分析:
路由器B的新學習到的路由項為:
網路 距離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1、我們從這題無法判斷哪些網路跟路由器B直接連接,但是如果學習到的路由表項目如果有B直接連接的,那麼就直接跳過。
2、根據最短距離的原則,在原來B的路由表中,出現重復的網路有:
N2 、N6 、 N8 、N9那麼比原來短的,或者差不多的有:
N6、N8
3、根據學習的原則沒有的項目為:N3,N3直接加入到B的路由表項
4、路徑更新:因為N6在原來的項目中距離為8,下一條為F路由器,現在C通告的為4,比原來的好,那麼實際B經過C到達N6的路徑為4+1=5(需要經過C為一跳)所以N6 更新為 N6 5 C
同理,N8計算過後,發現跟原來的一樣3+1 =4 所以不需要更新這個項目。
最後N3 新增 距離為8+1=9 最後的路由項為 N3 9 C
是否完了?還沒,我們看看原來B的路由表:其中:
網路 距離 下一跳
N2 2 C
N7 5 C

這個時候發現N2、N7原來是從C學習的,而C新發來的數據沒有N7,表示這時候可能N7已經不可達了,那麼需要從B中將N7刪除掉,另外N2的網路通告盡管比舊表的路徑低(差),但是因為發生了變化,所以只能更新(刷新)此時N2 的路徑為:4+1=5
所以最後的表項為:
網路 距離 下一跳
N1 7 A
N2 5 C
N3 9 C
N6 5 C
N8 4 E
N9 4 F

閱讀全文

與nat路由表例題計算機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賣產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508
怎麼讓家裡的網路快速如新 瀏覽:518
單位網路安全要求會議 瀏覽:681
全國網路安全軍民融合 瀏覽:527
筆記本網路本地連接好還是無線 瀏覽:827
網路貸款多少錢利息 瀏覽:503
沈陽哪裡能網路搶票 瀏覽:977
智慧屏看電視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859
怎麼看電腦可不可以連xbox網路 瀏覽:280
華為家庭網路信號全覆蓋 瀏覽:316
施樂無線網路連接設置 瀏覽:48
我的移動網路密碼 瀏覽:800
如何提高網路文化出海 瀏覽:114
新網路詞在哪裡有 瀏覽:430
計算機網路重點簡答題 瀏覽:175
開數據但網路連接超時 瀏覽:328
移動接網路的路由器怎麼更換 瀏覽:1004
上海美猴網路怎麼樣 瀏覽:509
3g網路哪個運營商快 瀏覽:924
在校園如何使用有線網路 瀏覽:30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