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理解是,雲計算的「雲「就是存在於互聯網上的伺服器集群上的資源,它包括硬體資源(伺服器、存儲器、CPU等)和軟體資源(如應用軟體、集成開發環境等),本地計算機只需要通過互聯網發送一個需求信息,遠端就會有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為你提供需要的資源並將結果返回到本地計算機,這樣,本地計算機幾乎不需要做什麼,所有的處理都在雲計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計算機群來完成。
狹義的雲計算指的是廠商通過分布式計算和虛擬化技術搭建數據中心或超級計算機,以免費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術開發者或者企業客戶提供數據存儲、分析以及科學計算等服務,比如亞馬遜數據倉庫出租生意。
廣義的雲計算指廠商通過建立網路伺服器集群,向各種不同類型客戶提供在線軟體服務、硬體租借、數據存儲、計算分析等不同類型的服務。廣義的雲計算包括了更多的廠商和服務類型,例如國內用友、金蝶等管理軟體廠商推出的在線財務軟體,谷歌發布的Google應用程序套裝等。
應用:
1、雲物聯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
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互聯網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2、雲安全
「雲安全」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
(1)雲計算網路技術包含哪些擴展閱讀
雲計算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1、可靠性較強
雲計算技術主要是通過冗餘方式進行數據處理服務。在大量計算機機組存在的情況下,會讓系統中所出現的錯誤越來越多,而通過採取冗餘方式則能夠降低錯誤出現的概率,同時保證了數據的可靠性。
2、服務性
從廣義角度上來看,雲計算本質上是一種數字化服務,同時這種服務較以往的計算機服務更具有便捷性,用戶在不清楚雲計算具體機制的情況下,就能夠得到相應的服務。
3、可用性高
雲計算技術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在儲存上和計算能力上,雲計算技術相比以往的計算機技術具有更高的服務質量,同時在節點檢測上也能做到智能檢測,在排除問題的同時不會對系統帶來任何影響。
4、經濟性
雲計算平台的構建費用與超級計算機的構建費用相比要低很多,但是在性能上基本持平,這使得開發成本能夠得到極大的節約。
5、多樣性服務
用戶在服務選擇上將具有更大的空間,通過繳納不同的費用來獲取不同層次的服務。
6、編程便利性
雲計算平台能夠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編程模型,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程序製作,這樣便為用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性,同時也節約了相應的開發資源。
『貳』 雲計算包括哪幾層服務
目前雲計算是新新事物,新新事物風險和機遇並存。
以直白的方式來表達:
雲計算是整合資源以即方式提供服務,它主要在三個層面體現技術和服務。
一個是硬體基礎設施層面,讓硬體資源以即方式提供服務;
(客戶要硬體環境資源,登錄資源池自己定製、然後交錢、最後獲取資源,用多少付多少錢;
付費對象是:應用開發者,企業IT管理者,應用平台供應商等。);
一個是應用平台層面,讓應用平台以即方式提供服務;
(供應商提高軟體平台,平台可以開發、部署、管理、監控應用,提供開放的類APP商店;
付費對象是:應用開發者。)
一個是應用層面,讓應用以即方式提供服務;
(應用開放商,把應用部署在應用平台,用戶可以去使用這些應用,按即方式享受服務和付費;
付費對象是:終端消費者。)
即方式服務:
像水電一樣,從你開始使用到你結束使用進行度量,你登錄應用入口就可以直接使用應用,
甚至不用在你本地安裝應用,就像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用水一樣,然後付費,它本質是一種推
的服務、盈利模式。
所以,雲計算要學習就多方多面。
不過,他們的根本基礎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網路、硬體、軟體等,
只是硬體或平台會比較側重虛擬機、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等方面的技術,
而應用會比較在意用戶體驗、大眾互聯方面,應用主要技術還是軟體開放技術,
特別可能會熱於android或ios或wm的WIFI移動應用的開發。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技術。
目前雲計算是新新事物,教學資源緊張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風險和機遇並存。
請相信機遇的東西確實是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雲計算目前就像初期的計算機專業一樣,
等它成熟了,等你看到它的發展了,那時候你就落後,只能在前人後面撿煙頭。
好好把握學習這個專業的機會,目前雲計算處於發展初期,等你畢業剛好是大展拳腳的好時機!
相信選擇這個新新行業有風險,但機會總是給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
來自:廣州溯源—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構建綠色未來
『叄』 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有哪些
大數據運維,大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大數據處理等等崗位的工作的。雲計算和大數據還有物聯網都是以後發展的趨勢。三大趨勢。檸檬學院大數據。
『肆』 雲計算時代,網路安全技術有哪些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數據泄漏事故、勒索軟體和其他類型的網路攻擊,這使得安全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而隨著網路攻擊者利用不同的方式入侵企業以及中斷業務,並且,隨著移動、雲計算和IoT擴展企業網路以及增加端點,安全變得至關重要。根據Gartner表示,安全團隊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他們還應該了解新技術以幫助保護其企業地域攻擊。
「在2017年,企業IT面臨的威脅仍然處於非常高的水平,每天都會看到媒體報道大量數據泄漏事故和攻擊事件。隨著攻擊者提高其攻擊能力,企業也必須提高其保護訪問和防止攻擊的能力,」Gartner副總裁、傑出分析師兼Gartner榮譽工作者Neil MacDonald表示,「安全和風險領導者必須評估並使用最新技術來抵禦高級攻擊,更好地實現數字業務轉型以及擁抱新計算方式,例如雲計算、移動和DevOps。」
下面是可幫助企業保護其數據和信息的頂級技術:
1.雲計算工作負載保護平台
目前,企業有不同類型的工作負責、基礎設施以及位置,其中包括物理/虛擬機和容器,除了公共/私有雲之外。雲計算工作負責保護平台允許企業從單個管理控制台管理其各種工作負載、基礎設施以及位置,這樣他們也可以跨所有位置部署共同的安全策略。
2. 雲訪問安全代理(CASB)
很多企業使用多個雲服務和應用程序,所有這些應用程序從一個CASB監控,因此,企業可有效執行安全策略、解決雲服務風險,並跨所有雲服務(公共雲和私有雲)確保合規性。
3. 託管檢測和響應(MDR)
通常企業沒有資源或者沒有人員來持續監控威脅時,才會考慮使用MDR服務。這些服務提供商使企業能夠通過持續監控功能來改善其威脅檢測和事件響應。
4. 微分區
這使企業能夠在虛擬數據中心分隔和隔離應用程序和工作負責,它使用虛擬化僅軟體安全模式向每個分區甚至每個工作負責分配精細調整的安全策略。
5. 容器安全解決方案
容器是軟體中獨立可執行的部分,其中還包括運行它所需的所有東西,包括代碼、運行時、設置、系統工具以及系統庫。容器通常共享操作系統,任何對操作系統的攻擊都可能導致所有容器被感染。容器安全解決方案可在容器創建之前啟用掃描,除了提供保護外,它們還監控運行時。
6. 欺騙技術
有時候惡意活動會滲透企業網路,而不會被企業部署的其他類型網路防禦系統所檢測。在這種情況下,欺騙技術可提供洞察力,可用於查找和檢測此類惡意活動。它還會採取主動的安全姿態,並通過欺騙它們來擊敗攻擊者。目前可用的欺騙技術解決方案可覆蓋企業堆棧內的多個層次,並涵蓋網路、數據、應用程序和端點。
7. 軟體定義外圍(SDP)
隨著不同系統和參與這通過企業的同一網路連接,SDP允許企業定義誰需要知道什麼,從而有效從公眾眼中刪除敏感信息。通過在允許設備訪問應用基礎設施之前檢查設備的身份和狀態,這可幫助減少攻擊面。
8. 遠程瀏覽器
程瀏覽器提供遠程虛擬環境,其中可打開Web瀏覽器,並且,由於這種環境沒有連接到企業網路,基於瀏覽器的惡意軟體不可能滲透到企業網路來竊取數據。
9. 端點檢測和響應(EDR)
這些安全解決方案可監控所有端點,查找任何異常/惡意行為。EDR專注於檢測異常活動,並隨後對異常活動進行調查,如果發現威脅,則會進行修復和緩解。根據Gartner表示,到2020念安,全球范圍內80%的大型企業、25%的中型企業以及10%的小型企業將利用EDR功能。
10. 網路流量分析(NTA)
這些安全解決方案可監控網路流量、連接、流量和對象,以查看是否存在任何可疑威脅或惡意內容。當發現惡意內容時,惡意內容會被隔離以採取進一步行動。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伍』 雲計算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迅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雲計算系統運用了很多技術,包括編程模型、數據管理技術、數據存儲技術、虛擬化技術以及雲計算平台管理技術等關鍵技術。因此雲計算開發人員不僅需要掌握這些技術,同時也需要與時俱進的學習當前流行的技能,比如Python運維、Linux基礎、Openstack私有雲技術、Docker容器技術、以及Hadoop大數據技術等。
相關企業預計,2018年將是雲計算的爆發年,到2020年全球雲計算的規模預計將升至39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17%。這就意味著現在你學好的雲計算技術,未來就有廣闊的高薪前景。雲計算學習課程內容涵蓋Linux、網路工程師Python運維、雲計算、OpenStack、Docker容器等企業常用技術點,同時聯合新浪、鏈家、小米等高級企業顧問對雲計算大綱進行了多次研討與分析,加深安全攻防、容器技術,並將Python運維開發項目增至25天,引入一線企業新浪、小米、映客、京東等實戰項目,全力打造開發型雲計算運維工程師。
『陸』 雲技術是什麼
雲技術是指在廣域網或區域網內將硬體、軟體、網路等系列資源統一起來,實現數據的計算、儲存、處理和共享的一種託管技術。
雲技術(Cloud technology)基於雲計算商業模式應用的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整合技術、管理平台技術、應用技術等的總稱,可以組成資源池,按需所用,靈活便利。
雲計算技術將變成重要支撐。技術網路系統的後台服務需要大量的計算、存儲資源,如視頻網站、圖片類網站和更多的門戶網站。
伴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高度發展和應用,將來每個物品都有可能存在自己的識別標志,都需要傳輸到後台系統進行邏輯處理,不同程度級別的數據將會分開處理,各類行業數據皆需要強大的系統後盾支撐,只能通過雲計算來實現
最簡單的雲計算技術在網路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例如搜尋引擎、網路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未來如手機、GPS等行動裝置都可以透過雲計算技術,發展出更多的應用服務。
進一步的雲計算不僅只做資料搜尋、分析的功能,未來如分析DNA結構、基因圖定序、解析癌症細胞等,都可以透過這項技術輕易達成。
『柒』 雲計算可以分為哪幾類
雲計算可以分為三類
1、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是主要的服務類別之一,它向雲計算提供商的個人或組織提供虛擬化計算資源,如虛擬機、存儲、網路和操作系統。
2、平台即服務(PaaS)
平台即服務是一種服務類別,為開發人員提供通過全球互聯網構建應用程序和服務的平台。Paas為開發、測試和管理軟體應用程序提供按需開發環境。
3、軟體即服務(SaaS)
軟體即服務也是其服務的一類,通過互聯網提供按需軟體付費應用程序,雲計算提供商託管和管理軟體應用程序,並允許其用戶連接到應用程序並通過全球互聯網訪問應用程序。
(7)雲計算網路技術包含哪些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互聯網自1960年開始興起,主要用於軍方、大型企業等之間的純文字電子郵件或新聞集群組服務。直到1990年才開始進入普通家庭,隨著web網站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路已經成為了目前人們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雲計算這個概念首次在2006年8月的搜索引擎會議上提出,成為了互聯網的第三次革命。
近幾年來,雲計算也正在成為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全球的信息技術企業都在紛紛向雲計算轉型。我們舉例來說,每家公司都需要做數據信息化,存儲相關的運營數據,進行產品管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等,而進行這些數據管理的基本設備就是計算機了。
『捌』 雲計算有哪些技術
雲物聯 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 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 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 隨著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 1.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 2. 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雲安全 雲安全,是一個從「雲計算」演變而來的新名詞。「雲安全(Cloud Security)」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 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掛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 雲存儲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 當雲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雲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那麼雲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一個雲存儲系統,所以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 隱私 雲計算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雲技術要求大量用戶參與,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隱私問題。用戶參與即要收集某些用戶數據,從而引發了用戶數據安全的擔心。很多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雲技術收集。正因如此,在加入雲計劃時很多廠商都承諾盡量避免收集到用戶隱私,即使收集到也不會泄露或使用。但不少人還是懷疑廠商的承諾,他們的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少知名廠商都被指責有可能泄露用戶隱私,並且泄露事件也確實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