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際網路中使用的主要協議有哪些
TCP/IP中的協議
以下簡單介紹TCP/IP中的協議都具備什麼樣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網際協議IP是TCP/IP的心臟,也是網路層中最重要的協議。
IP層接收由更低層(網路介面層例如乙太網設備驅動程序)發來的數據包,並把該數據包發送到更高層---TCP或UDP層;相反,IP層也把從TCP或UDP層接收來的數據包傳送到更低層。IP數據包是不可靠的,因為IP並沒有做任何事情來確認數據包是按順序發送的或者沒有被破壞。IP數據包中含有發送它的主機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機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層的TCP和UDP服務在接收數據包時,通常假設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這樣說,IP地址形成了許多服務的認證基礎,這些服務相信數據包是從一個有效的主機發送來的。IP確認包含一個選項,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來指定一條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間的直接路徑。對於一些TCP和UDP的服務來說,使用了該選項的IP包好象是從路徑上的最後一個系統傳遞過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它的真實地點。這個選項是為了測試而存在的,說明了它可以被用來欺騙系統來進行平常是被禁止的連接。那麼,許多依靠IP源地址做確認的服務將產生問題並且會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數據包中有已經封好的TCP數據包,那麼IP將把它們向『上』傳送到TCP層。TCP將包排序並進行錯誤檢查,同時實現虛電路間的連接。TCP數據包中包括序號和確認,所以未按照順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損壞的包可以被重傳。
TCP將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層的應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務程序和客戶程序。應用程序輪流將信息送回TCP層,TCP層便將它們向下傳送到IP層,設備驅動程序和物理介質,最後到接收方。
面向連接的服務(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們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況下使用TCP(發送和接收域名資料庫),但使用UDP傳送有關單個主機的信息。
3.UDP
UDP與TCP位於同一層,但對於數據包的順序錯誤或重發。因此,UDP不被應用於那些使用虛電路的面向連接的服務,UDP主要用於那些面向查詢---應答的服務,例如NFS。相對於FTP或Telnet,這些服務需要交換的信息量較小。使用UDP的服務包括NTP(網落時間協議)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騙UDP包比欺騙TCP包更容易,因為UDP沒有建立初始化連接(也可以稱為握手)(因為在兩個系統間沒有虛電路),也就是說,與UDP相關的服務面臨著更大的危險。
4.ICMP
ICMP與IP位於同一層,它被用來傳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來提供有關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徑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機通向其他系統的更准確的路徑,而『Unreachable』信息則指出路徑有問題。另外,如果路徑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連接『體面地』終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於ICMP的服務。
5. TCP和UDP的埠結構
TCP和UDP服務通常有一個客戶/伺服器的關系,例如,一個Telnet服務進程開始在系統上處於空閑狀態,等待著連接。用戶使用Telnet客戶程序與服務進程建立一個連接。客戶程序向服務進程寫入信息,服務進程讀出信息並發出響應,客戶程序讀出響應並向用戶報告。因而,這個連接是雙工的,可以用來進行讀寫。
兩個系統間的多重Telnet連接是如何相互確認並協調一致呢?TCP或UDP連接唯一地使用每個信息中的如下四項進行確認:
源IP地址 發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埠 源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目的埠 目的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埠是一個軟體結構,被客戶程序或服務進程用來發送和接收信息。一個埠對應一個16比特的數。服務進程通常使用一個固定的埠,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這些埠號是『廣為人知』的,因為在建立與特定的主機或服務的連接時,需要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進行通訊
❷ 網際網路的協議
有關互聯網的協議可以分為3層: 最頂層的是一些應用層協議,這些協議定義了一些用於通用應用的數據報結構,其中包括:
DNS:域名服務;
FTP:服務使用的是文件傳輸協議;
HTTP:所有的Web頁面服務都是使用的超級文本傳輸協議;
POP3:郵局協議;
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Telnet:遠程登陸等。
❸ 網際網路的路由協議可以分為兩大類
網際網路的路由協議分為兩大類:
內部網關協議 (IGP,具體的協議有RIP和OSPF等)和 外部網關協議 (EGP,使用最多的是BGP)。
互聯網(Internet):凡是能彼此之間通信的設備組成的網路就叫互聯網。網際網路(Internet):是由千萬台設備組成的網路。
路由器是連接兩個或多個網路的硬體設備,在網路間起網關的作用。它通過讀取每一個數據包中的IP地址來決定如何傳送。路由器的一個作用是連通不同的網路。
❹ 多選題:下面()是網際網路上常用的網路協議A SMTP B HTTP C HTML D FTP E URL
SMTP、HTTP 、FTP是網際網路上常用的網路協議。
SMTP是簡單郵件傳輸協議一組用於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傳送郵件的規則,由它來控制信件的中轉方式。
SMTP協議屬於TCP/IP協議族,它幫助每台計算機在發送或中轉信件時找到下一個目的地。
FTP文簡稱為「文傳協議」。用於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雙向傳輸。
網際層協議:包括IP協議、ICMP協議、ARP協議、RARP協議。
傳輸層協議:TCP協議、UDP協議。
應用層協議:FTP、Telnet、SMTP、HTTP、RIP、NFS、DNS。
一:NETBEUI:網路通信因為不支持路由,所以NETBEUI永遠不會成為企業網路的主要協議。NETBEUI幀中唯一的地址是數據鏈路層媒體訪問控制(MAC)地址,該地址標識了網卡但沒有標識網路。
路由器靠網路地址將幀轉發到最終目的地,而NETBEUI幀完全缺乏該信息。網橋負責按照數據鏈路層地址在網路之間轉發通信,但是有很多缺點。因為所有的廣播通信都必須轉發到每個網路中,所以網橋的擴展性不好。NETBEUI特別包括了廣播通信的記數並依賴它解決命名沖突。
一般而言,橋接NETBEUI網路很少超過100台主機。依賴於第二層交換器的網路變得更為普遍。完全的轉換環境降低了網路的利用率,盡管廣播仍然轉發到網路中的每台主機。事實上,聯合使用100-BASE-T Ethernet,允許轉換NetBIOS網路擴展到350台主機,才能避免廣播通信成為嚴重的問題。
二:IPX/SPX: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於大型企業網。它包括32位網路地址,在單個環境中允許有許多路由網路。IPX的可擴展性受到其高層廣播通信和高開銷的限制。
三:TCP/IP:每種網路協議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是只有TCP/IP允許與Internet完全的連接。TCP/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學院和一些商業組織為美國國防部開發的,即便遭到核攻擊而破壞了大部分網路,TCP/IP仍然能夠維持有效的通信。ARPANET就是由基於協議開發的,並發展成為作為科學家和工程師交流媒體的Internet。
❺ 網際網路中有些什麼協議各起什麼作用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
開放系統互聯協議中最早的協議之一,它為連接不同操作系統和不同硬體體系結構的互聯網路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種網路通用語言。TCP/IP協議定義了在互聯網路中如何傳遞、管理信息(文件傳送、收發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並制定了在出錯時必須遵循的規則。
IPX/S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互聯網信息交換包/順序信息交換包
IPX和SPX是Novell NetWare協議棧的一部分,用於網路伺服器和工作站之間傳輸數據;IPX和SPX兩層協議造就了Novell網路的特色,幾乎成了Novell網的代名詞。
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網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網路會話層協議,管理數據交換和網路訪問。它向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應用程序介面)提供一組協調性命令,利用下一層網路服務將信息逐個節點地進行傳送,從而把應用程序與下層的網路操作系統加以隔離。
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NetBIOS用戶擴展介面
用於LAN Manager、LAN Server、Windows for Workgroups和Windows NT等的NetBIOS增強版本,它確定了傳送幀格式並增加了許多功能。
開放系統互聯(OSI)模型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4年提出的一種標准參考模型,是一種關於由不同供應商提供的不同設備和應用軟體之間的網路通信的概念性框架結構。現在它被公認為是計算機通信和 internet 網路通信的一種基本結構模型。當今使用的大多數網路通信協議都是基於 OSI 模型結構。OSI 模型將通信處理過程定義為七層,並將網路計算機間的移動信息任務劃分為七個更小的、更易管理的任務組。各個任務或任務組被分配到 ISO 參考模型各層。各層相對獨立(self-contained),從而使得分配到各層的任務能夠獨立實現。這樣當其中一層提供的某解決方案更新時,它不會影響其它層。
ISO 定義了基於 OSI 模型的 internet 網路通信協議組,基本上由歐洲國家提出。
主要協議
應用層(Application)
--------------------------------------------------------------------------------
ACSE:關聯控制服務元素 (ACSE:Association Control Service Element)
CMIP:通用管理信息協議 (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CMIS:通用管理信息服務 (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CMOT:TCP/IP 上的 CMIP (CMOT:CMIP over TCP/IP)
FTAM:文件傳輸訪問和管理 (FTAM: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ROSE:遠程操作服務元素 (ROSE:Remote Operation Service Element)
RTSE:可靠傳輸服務元素協議 (RTSE:Reliable Transfer Service Element Protocol)
VTP:ISO虛擬終端協議 (VTP:ISO 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 ISO)
X.400:信息處理服務協議 (X.400:Message Handling Service Protocols)
X.500:目錄訪問服務協議 (X.500:Directory Access Service Protocol - DAP)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
ASN.1: 抽象語法標記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ISO-PP:ISO表示層協議 (ISO-PP:OSI Presentation Layer Protocol)
會話層(Session Layer)
--------------------------------------------------------------------------------
ISO-SP:ISO會話層協議 (ISO-SP:OSI Session Layer Protocol)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
ISO-TP:OSI傳輸層協議 - TP0、TP1、TP2、TP3、TP4 (ISO-TP:OSI Transport Protocols - TP0、TP1、TP2、TP3、TP4)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
CONP:面向連接網路協議 (CONP: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Protocol)
ES-IS:終端系統和中間系統路由交換協議 (ES-IS:End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Routing Exchange protocol)
IDRP:域間路由選擇協議 (IDRP: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IS-IS: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協議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O-IP CLNP:無連接網路協議 (ISO-IP 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數據鏈路層 (Data Link)
--------------------------------------------------------------------------------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
LAPB:平衡鏈路訪問過程 (LAPB:Link Access Procere Balanced for X.25平衡鏈路訪問過程)
參考資料:http://www.networkdictionary.com/chinese/protocols/iso.php
❻ Internet(網際網路)上最基本的通信協議是
TCP/IP協議。
TCP/IP傳輸協議,即傳輸控制/網路協議,也叫作網路通訊協議。它是在網路的使用中的最基本的通信協議。TCP/IP傳輸協議對互聯網中各部分進行通信的標准和方法進行了規定。
並且,TCP/IP傳輸協議是保證網路數據信息及時、完整傳輸的兩個重要的協議。TCP/IP傳輸協議是嚴格來說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數據鏈路層都包含其中。
TCP/IP起源於60年代末美國政府資助的一個分組交換網路的研究項目,到90年代已經發展成為計算機之間最常應用的組網形式,是一個真正的開放系統。
(6)因特網路協議包含哪些擴展閱讀
CP與UDP的比較: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1、提供無連接的,不可靠的傳輸。傳輸速度較快。缺點是不可靠、不穩定。
2、發送數據之前不需要建立連接,減少了開銷和時延。UDP沒有阻塞機制,寧願阻塞時丟棄數據不傳,也不阻塞造成延時。
3、UDP支持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通信。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
1、面向連接的、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但是開銷較大、傳輸速度較慢。
2、使用TCP通信之前,需要進行「三次握手」建立連接,通信結束後需要「四次揮手」斷開連接。
3、TCP是點對點的連接,一條TCP連接只能連接兩個端點。
4、TCP是全雙工通信,允許通信雙方任何時候都能發送數據,發送數據按順序、不丟失、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