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層在哪裡設置

網路層在哪裡設置

發布時間:2022-12-16 15:38:23

1. 一條寬頻,連接兩個無線路由器的設置方法

步驟如下:

1、主路由器是與寬頻進行連接的,如果是寬頻線,直接將寬頻線接入主路由器的WAN口。

2、如果有寬頻貓,需要用網線將寬頻貓和無線路由器的WAN口連接。

3、連接之後登入主路由器的web管理頁面,輸入密碼登錄,這里主路由器的web管理地址是192.168.3.1。

4、在主路由器中設置寬頻上網帳號和密碼,記得選擇PPPOE撥號上網方式,不同的路由器寬頻上網帳號設置的位置不一樣,但是操作方法是一樣的,就是在先設置寬頻帳號和密碼,保證主路由器能上網。

5、接下來開啟主路由器的無線上網功能,設置一下無線WIFI的名稱及密碼,保存即可。之後測試網路正常即可。

6、主路由器能正常上網後,接下來設置副路由器,首先將副路由器上電,然後登錄其web管理地址,副路由器的web管理地址是192.168.2.1。

7、進入副路由器web管理後台後,點擊「網路設置」。

8、一樣選擇WAN設置,接入的方式是「無線接入」。

9、勾選」無線接入「後,選擇主路由器的wifi名稱,輸入主路由器的wifi密碼,點擊」保存」即可。

10、如果主路由器wifi名稱過長,可以點擊「無線AP列表」。找到自己的主路由器,添加即可。

11、保存設置後等待路由器重啟。

12、重啟完成後檢測是否與主路由器連接成功,如下圖所示,看一下副路由器的默認網關是主路由器的地址,說明連接成功了。之後將副路由器放在離主路由器較遠的地方,就可以放大主路由器的信號了,這樣就能增加主路由器的無線信號覆蓋,上網設備可以直接連接副路由器的wifi了。

(1)網路層在哪裡設置擴展閱讀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

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

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

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路由器是互聯網的主要結點設備。路由器通過路由決定數據的轉發。轉發策略稱為路由選擇(routing),這也是路由器名稱的由來。作為不同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系統構成了基於TCP/IP的國際互聯網路Internet的主體脈絡,也可以說,路由器構成了Internet的骨架。

它的處理速度是網路通信的主要瓶頸之一,它的可靠性則直接影響著網路互連的質量。因此,在園區網、地區網、乃至整個Internet研究領域中,路由器技術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其發展歷程和方向,成為整個Internet研究的一個縮影。

在當前我國網路基礎建設和信息建設方興未艾之際,探討路由器在互連網路中的作用、地位及其發展方向,對於國內的網路技術研究、網路建設,以及明確網路市場上對於路由器和網路互連的各種似是而非的概念,都有重要的意義。

2. 陝西廣電網路寬頻如何設置路由器

無線路由器設置步驟如下:

1把貓介面的網線插到路由器的wan口上,需要再一根網線,從路由器lan口連接到電腦上,在瀏覽器地址上輸入192.168.1.1,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

3. 換電腦連接路由器後怎麼設置上網

  1. 打開控制面板-查看網路狀態和任務。

  2. 點擊更改適配器設置。

  3. 雙擊本地連接選項。

  4. 點擊屬性選項。

  5. 點擊協議版本4選項。

  6. 填寫路由器的IP和DNS選項就可以。

4. 路由器怎麼設置網速才能快!

方法如下:

1、首先用管理員賬戶登錄無線路由器,點擊「網路設置」的圖標。

(4)網路層在哪裡設置擴展閱讀: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

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

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路由器是一種多埠設備,它可以連接不同傳輸速率並運行於各種環境的區域網和廣域網,也可以採用不同的協議。路由器屬於O S I 模型的第三層--網路層。指導從一個網段到另一個網段的數據傳輸,也能指導從一種網路向另一種網路的數據傳輸。

第一,網路互連:路由器支持各種區域網和廣域網介面,主要用於互連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不同網路互相通信;

第二,數據處理:提供包括分組過濾、分組轉發、優先順序、復用、加密、壓縮和防火牆等功能;

第三,網路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路由器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錯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所謂「路由」,是指把數據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行為和動作,而路由器,正是執行這種行為動作的機器,它的英文名稱為Router,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能將不同網路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

5. 無線路由器有兩個無線信號怎麼設置

一條網線,兩個路由器,可以讓兩個路由器都有無線網的操作步驟如下:
設A路由器為主路由器,B路由器為你房間的副路由器

1、設置B路由器,將B路由器的IP地址改為192.168.x.1(x可以為2、3、4等),與A路由器不一樣;
2、登陸B路由器,將DHCP伺服器禁用,並設置無線SSID號(wifi名字)與密碼,保存,重啟B路由器;
3、設置A路由器撥號上網,啟用DHCP伺服器,並設置SSID號與密碼,保存,重啟A路由器;
4、從A路由器的LAN口(一般為四個顏色一樣的口)接出來一根網線,插到B路由器的LAN口上;
5、在房間搜索B路由器的wifi,輸入密碼登陸,聯網成功;
6、在放A路由器處搜索A路由器的wifi,輸入密碼,聯網成功。

6. tplogin.cn手機設置

1查看路由器底部的標貼,可以看到登錄地址。

2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登錄地址,進入登錄界面,如果之前沒設置過密碼會提示先設置一下密碼。

3進入主界面,可以看到當前網路狀態圖,如果線路有問題,圖片會顯示線路斷開。

4點擊下載的「路由設置」圖標,進入路由器設置。

5首先要設置的就是「上網設置」,只有網路設置好上了我們才能上網,才能幹其他事。

6進入上網設置界面,把運營商給你的賬號密碼輸進去。

7有網路以後就可以設置一個無線了,現在沒無線可不行,點擊「無線設置」8無線只要設置個無線名與密碼就好了,其他都默認就可以了。

路由器又可以稱之為網關設備。路由器就是在OSI/RM中完成的網路層中繼以及第三層中繼任務,對不同的網路之間的數據包進行存儲、分組轉發處理,其主要就是在不同的邏輯分開網路。而數據在一個子網中傳輸到另一個子網中,可以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進行處理。

在網路通信中,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以及選擇IP路徑的作用,可以在多個網路環境中,構建靈活的連接系統,通過不同的數據分組以及介質訪問方式對各個子網進行鏈接。路由器在操作中僅接受源站或者其他相關路由器傳遞的信息,是一種基於網路層的互聯設備。

7. vivo怎樣設置網路類型

vivo手機設置網路類型方法:待機桌面點擊電話程序,在撥號盤輸入「*#*#2288#*#*」--網路模式中,選擇4G(優先)/3G/2G、3G(優先)2G或僅2G網路即可。

1、待機桌面進入電話

溫馨提示:使用4G網路,需要所在地有4G網路覆蓋且信號良好,並開通4G網路數據套餐使用。

8. asus rt-ac1200g路由器怎麼設置

1、進入路由器。
打開瀏覽器-輸入192.168.1.1(一般路由器地址是這個或者查看路由器背面的登錄信息)進路由-輸入用戶名,密碼 ,(默認一般是admin)。

2、在【設置向導】里,選擇【PPPoE撥號】(有些是ADSL撥號)這一項,按提示步驟輸入上網的用戶名和密碼,保存。

3、在【網路參數】--【WAN設置】里,選【正常模式】,在【連接】的三個選項,選擇【PPPoE撥號】這一項。下面就是選擇【自動連接】,保存,退出。

9. 關於網路基礎

第一層:物理層
這一層負責在計算機之間傳遞數據位,它為在物理媒體上傳輸的位流建立規則,這一層定義電纜如何連接到網卡上,以及需要用何種傳送技術在電纜上發送數據; 同時還定義了位同步及檢查。這一層表示了用戶的軟體與硬體之間的實際連接。它實際上與任何協議都不相干,但它定義了數據鏈路層所使用的訪問方法。
物理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向下直接與物理傳輸介質相連接。物理層協議是各種網路設備進行互連時必須遵守的低層協議。設立物理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網路物理設備之間的二進制比特流的透明傳輸,對數據鏈路層屏蔽物理傳輸介質的特性,以便對高層協議有最大的透明性。
ISO對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做了如下定義:
物理層為建立、維護和釋放數據鏈路實體之間的二進制比特傳輸的物理連接提供機械的、電氣的、功能的和規程的特性。物理連接可以通過中繼系統,允許進行全雙工或半雙工的二進制比特流的傳輸。物理層的數據服務單元是比特,它可以通過同步或非同步的方式進行傳輸。
從以上定義中可以看出,物理層主要特點是:
1.物理層主要負責在物理連接上傳輸二進制比特流;
2.物理層提供為建立、維護和釋放物理連接所需要的機械、電氣、功能與規程的特性。
"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這是OSI模型中極其重要的一層,它把從物理層來的原始數據打包成幀。一個幀是放置數據的、邏輯的、結構化的包。數據鏈路層負責幀在計算機之間的無差錯傳遞。數據鏈路層還支持工作站的網路介面卡所用的軟體驅動程序。橋接器的功能在這一層。
數據鏈路層是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它介於物理層與網路層之間。設立數據鏈路層的主要目的是將一條原始的、有差錯的物理線路變為對網路層無差錯的數據鏈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數據鏈路層必須執行鏈路管理、幀傳輸、流量控制、差錯控制等功能。
在OSI參考模型中,數據鏈路層向網路層提供以下基本的服務:
1.數據鏈路建立、維護與釋放的鏈路管理工作;
2.數據鏈路層服務數據單元幀的傳輸;
3.差錯檢測與控制;
4.數據流量控制;
5.在多點連接或多條數據鏈路連接的情況下,提供數據鏈路埠標識的識別,支持網路層實體建立網路連接
6.幀接收順序控制
" 第三層:網路層
這一層定義網路操作系統通信用的協議,為信息確定地址,把邏輯地址和名字翻譯成物理的地址。它也確定從源機沿著網路到目標機的路由選擇,並處理交通問題,例如交換、路由和對數據包阻塞的控制。路由器的功能在這一層。路由器可以將子網連接在一起,它依賴於網路層將子網之間的流量進行路由。
數據鏈路層協議是相鄰兩直接連接結點間的通信協議,它不能解決數據經過通信子網中多個轉接結點的通信問題。設置網路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為報文分組以最佳路徑通過通信子網到達目的主機提供服務,而網路用戶不必關心網路的拓撲構型與所使用的通信介質。
網路層也許是OSI參考模型中最復雜的一層,部分原因在於現有的各種通信子網事實上並不遵循OSI網路層服務定義。同時,網路互連問題也為網路層協議的制定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OSI參考模型規定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點:
1.路徑選擇與中繼
在點-點連接的通信子網中,信息從源結點出發,要經過若干個中繼結點的存儲轉發後,才能到達目的結點。通信子網中的路徑是指從源結點到目的結點之間的一條通路,它可以表示為從源結點到目的結點之間的相鄰結點及其鏈路的有序集合。一般在兩個結點之間都會有多條路徑選擇。路徑選擇是指在通信子網中,源結點和中間結點為將報文分組傳送到目的結點而對其後繼結點的選擇,這是網路層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之一。
2.流量控制
網路中多個層次都存在流量控制問題,網路層的流量控制則對進入分組交換網的通信量加以一定的控制,以防因通信量過大造成通信子網性能下降。
3.網路連接建立與管理
在面向連接服務中,網路連接是傳輸實體之間傳送數據的邏輯的、貫穿通信子網的端---端通信通道。
從OSI參考模型的角度看,網路層所提供的服務可分為兩類:面向連接的網路服務(CONS,Connection Oriented Network Service)和無連接網路服務(CLNS,Connection Network Service)。
面向連接的網路服務又稱為虛電路(Virtual Circuit)服務,它具有網路連接建立、數據傳輸和網路連接釋放三個階段,是可靠的報文分組按順序傳輸的方式,適用於定對象、長報文、會話型傳輸要求。
無連接網路服務的兩實體之間的通信不需要事先建立好一個連接。無連接網路服務有三種類型 :數據報(datagram)、確認交付(confirmed delivery)與請求回答(request reply)。數據報服務不要求接收端應答。這種方法盡管額外開銷較小,但可靠性無法保證。確認回答服務要求接收端用戶每收到一個報文均給發送端用戶發送回一個應答報文。確認交付類似於掛號的電子郵件,而請求回答類似於一次事務處理中用戶的"一問一答"。
從網路互連角度講,面向連接的網路服務應滿足以下要求:
1.網路互連操作的細節與子網功能對網路服務用戶應是透明的;
2.網路服務應允許兩個通信的網路用戶能在連接建立時就其服務質量和其它選項進行協商;
3.網路服務用戶應使用統一的網路編址方案。
" 第四層,傳輸層
這一層負責錯誤的確認和恢復,以確保信息的可靠傳遞。在必要時,它也對信息重新打包,把過長信息分成小包發送;而在接收端,把這些小包重構成初始的信息。在這一層中最常用的協議就是TCP/IP&127;的傳輸控制協議TCP、Novell的順序包交換SPX以及Microsoft NetBIOS/NetBEUI。
傳輸層是OSI參考模型的七層中比較特殊的一層,同時也是整個網路體系結構中十分關鍵的一層。設置傳輸層的主要目的是在源主機進程之間提供可靠的端-端通信。
在OSI參考模型中,人們經常將七層分為高層和低層。如果從面向通信和面向信息處理角度進行分類,傳輸層一般劃在低層;如果從用戶功能與網路功能角度進行分類,傳輸層又被劃在高層。這種差異正好反映出傳輸層在OSI參考模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傳輸層只存在於通信子網之外的主機中。 如果HOST A 與HOST B通過通信子網進行通信,物理層可以通過物理傳輸介質完成比特流的發送和接收;數據鏈路層可以將有差錯的原始傳輸變成無差錯的數據鏈路;網路層可以使用報文組以合適的路徑通過通信子網。網路通信的實質是實現互連的主機進程之間的通信。
設立傳輸層的目的是在使用通信子網提供服務的基礎上,使用傳輸層協議和增加的功能,使得通信子網對於端--端用戶是透明的。高層用戶不需要知道它們的物理層採用何種物理線路。對高層用戶來說,兩個傳輸層實體之間存在著一條端--端可靠的通信連接。傳輸層向高層用戶屏蔽了通信子網的細節。
對於傳輸層來說,高層用戶對傳輸服務質量要求是確定的,傳輸層協議內容取決於網路層所提供的服務。網路層提供面向連接的虛電路服務和無連接的數據報服務。如果網路層提供虛電路服務,它可以保證報文分組無差錯、不丟失、不重復和順序傳輸。在這種情況下,傳輸層協議相對要簡單。即使對虛電路服務,傳輸層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虛電路仍不能保證通信子網傳輸百分之百正確。例如在X.25虛電路服務中,當網路發出中斷分組和恢復請求分組時,主機無法獲得通信子網中報文分組的狀態,而虛電路兩端的發送、接收報文分組的序號均置零。因此,虛電路恢復的工作必須由高層(傳輸層)來完成。如果網路層使用數據報方式,則傳輸層的協議將要變得復雜。
" 第五層:會話層
允許在不同機器上的兩個應用建立、使用和結束會話,這一層在會話的兩台機器間建立對話控制,管理哪邊發送、何時發送、佔用多長時間等。
會話層是建立在傳輸層之上,由於利用傳輸層提供的服務,使得兩個會話實體之間不考慮它們之間相隔多遠、使用了什麼樣的通信子網等網路通信細節,進行透明的、可靠的數據傳輸。當兩個應用進程進行相互通信時,希望有個做為第三者的進程能組織它們的通話,協調它們之間的數據流,以便使應用進程專注於信息交互。設立會話層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從OSI參考模型看,會話層之上各層是面向應用的,會話層之下各層是面向網路通信的。會話層在兩者之間起到連接的作用。會話層的主要功能是向會話的應用進程之間提供會話組織和同步服務,對數據的傳送提供控制和管理,以達到協調會話過程、為表示層實體提供更好的服務。
會話層與傳輸層有明顯的區別。傳輸層協議負責建立和維護端--端之間的邏輯連接。傳輸服務比較簡單,目的是提供一個可靠的傳輸服務。但是由於傳輸層所使用的通信子網類型很多,並且網路通信質量差異很大,這就造成傳輸協議的復雜性。而會話層在發出一個會話協議數據單元時,傳輸層可以保證將它正確地傳送到對等的會話實體,從這點看會話協議得到了簡化。但是為了達到為各種進程服務的目的,會話層定義的為數據交換用的各種服務是非常豐富和復雜的。
會話層定義了多種服務可選擇,它將相關的服務組成了功能單元。目前定義了12個功能單元,每個功能單元提供一種可選擇的工作類型,在會話建立時可以就這些功能單位進行協商。最重要的功能單元提供會話連接、正常數據傳送、有序釋放、用戶放棄與提供者放棄等5種服務。
" 第六層:表示層
它包含了處理網路應用程序數據格式的協議。表示層位於應用層的下面和會話層的上面,它從應用層獲得數據並把它們格式化以供網路通信使用。該層將應用程序數據排序成一個有含義的格式並提供給會話層。這一層也通過提供諸如數據加密的服務來負責安全問題,並壓縮數據以使得網路上需要傳送的數據盡可能少。許多常見的協議都將這一層集成到了應用層中,例如,NetWare的IPX/SPX就為這兩個層次使用一個NetWare核心協議,TCP/IP也為這兩個層次使用一個網路文件系統協議。
表示層位於OSI參考模型的第六層。它的低五層用於將數據從源主機傳送到目的主機,而表示層則要保證所傳輸的數據經傳送後其意義不改變。表示層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描述數據結構並使之與機器無關。在計算機網路中,互相通信的應用進程需要傳輸的是信息的語義,它對通信過程中信息的傳送語法並不關心。表示層的主要功能是通過一些編碼規則定義在通信中傳送這些信息所需要的傳送語法。從OSI開展工作以來,表示層取得了一定的進展,ISO/IEC 8882與8883分別對面向連接的表示層服務和表示層協議規范進行了定義。表示層提供兩類服務:相互通信的應用進程間交換信息的表示方法與表示連接服務。
表示服務的三個重要概念是:語法轉換、表示上下文與表示服務原語。我們將主要討論語法轉換與表示上下文這兩個概念。
1.語法轉換:
人們在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時要將客觀世界中的對象表示成計算機中的數據,為此引入數據類型的概念。任何數據都具有兩個重要特性,即值(value)與類型(type)。程序設計人員可利用某一類型上所定義的操作對該類型中的數據對象進行操作。例如,對於整數類型的數據可以進行加、減、乘、除操作,對於集合類型的數據可以進行與、或、非等操作。但是從較低層次看,任何類型的數據最終都將被表示成計算機的比特序列。一個比特序列本身並不能說明它自己所能表示的是哪種類型的數據。對比特序列的解釋會因計算機體系結構、程序設計語言,甚至於程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這種不同歸結為它們所使用的"語法"的不同。在計算機網路中,相互通信的計算機常常是不同類型的計算機。不同類型的計算機所採用?語法"是不同的。對某一種具體計算機所採用的語法稱之為"局部語法"(local syntax)。局部語法的差異決定了同一數據對象在不同計算機中被表示為不同的比特序列。為保證同一數據對象在不同計算機中語義的正確性,必須對比特序列格式進行變換,把符合發送方局部語法的比特序列轉換成符合接收方局部語法的比特序列,這一工作稱之為語法變換。OSI 設置表示層就是要提供這方面的標准。表示層採用兩次語法變換的方法,即由發、收雙方表示層實體協作完成語法變換,為此它定義了一種標准語法,即傳送語法(transfer syntax)。發送方將符合自己局部語法的比特序列轉換成符合傳送語法的比特序列;接收方再將符合傳送語法的比特序列轉換成符合自己局部語法的比特序列。
2.表示上下文:
兩台計算機在通信開始之前要先協商這次通信中需要傳送哪種類型的數據,通過這一協商過程,可以使通信雙方的表示層實體准備好進行語法變換所需要的編碼與解碼子程序。由協商過程所確定的那些數據類型的集合稱之為"表示上下文"(presentation context)。表示上下文用於描述抽象語法與傳送語法之間的映像關系。
同時,對同樣的數據結構,在不同的時間,可以使用不同的傳送語法,如使用加密演算法、數據壓縮演算法等。因此在一個表示連接上可以有多個表示上下文,但是只能有一個表示上下文處於活動狀態。應用層實體可以選擇哪種表示上下文處於活動狀態,表示層應負責使接收端知道因應用層工作環境變化而引起的表示上下文的改變。在任何時刻可以通過傳送語法的協商定義多個表示上下文,這些表示上下文構成了定義的上下文集DCS(Defined Context Set)。
" 第七層:應用層
這一層是最終用戶應用程序訪問網路服務的地方。它負責整個網路應用程序一起很好地工作。這里也正是最有含義的信息傳過的地方。程序如電子郵件、資料庫等都利用應用層傳送信息。
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為用戶的應用進程訪問OSI環境提供服務。OSI關心的主要是進程之間的通信行為,因而對應用進程所進行的抽象只保留了應用進程與應用進程間交互行為的有關部分。這種現象實際上是對應用進程某種程度上的簡化。經過抽象後的應用進程就是應用實體AE(Application Entity)。對等到應用實體間的通信使用應用協議。應用協議的復雜性差別很大,有的涉及兩個實體,有的涉及多個實體,而有的應用協議則涉及兩個或多個系統。與其它六層不同,所有的應用協議都使用了一個或多個信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 )來描述信息結構的組織。低層協議實際上沒有信息模型。因為低層沒涉及表示數據結構的數據流。應用層要提供許多低層不支持的功能,這就使得應用層變成OSI參考模型中最復雜的層次之一。ISO/IEC 9545 用應用層結構ALS(Application Layer Structure )和面向對象的方法來研究應用實體的通信能力。
在OSI應用層體系統結構概念的支持下,目前已有OSI標準的應用層協議有:
1.文件傳送、訪問與管理FTAM(File Transfer、Access and Management)協議;
2.公共管理信息協議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3.虛擬終端協議VTP(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
4.事務處理TP(Transaction Processing)協議;
5.遠程資料庫訪問RDA(Remote Database Access)協議;
6.製造業報文規范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協議;
7.目錄服務DS(Directory Service)協議;
8.報文處理系統MHS(Message Handling System)協議。
當兩台計算機通過網路通信時,一台上的任何一層的軟體都假定是在和另一機器上的同一層進行通信。例如,一台機器上的傳輸層和另一台的傳輸層通信。第一台機器上的傳輸層並不關心實際上是如何通過該機器的較低層,然後通過物理媒體,最後通過第二台機器的較低層來實現通信的。

10. 網路連接詳解

用戶: 需求發起者。

數據傳輸過程圖:

應用程序: 發起數據的傳輸交流過程。

過程:

過程:

過程:

過程:

過程:

過程:

過程:

註: OSI參考模型總結 - 小白的博客 - CSDN博客

訪問伺服器的過程可以通過 windows+R 快捷命令 --> 進入運行界面--->然後通過cmd 命令 --->進入控制台--->然後輸入命令 tracert + 訪問的域名網址-->查看訪問過程。

ping命令來測試網路連接:

物理層常見故障:

硬體連接問題:1.接觸不良2.硬體未連通

數據鏈路層故障:

1.MAC地址沖突不能上網;

2.交換機與計算機網卡的帶寬協商不一致,網速不一致導致網路不通;

3.ADSL欠費導致網路不通;

4.將計算機錯誤的連接到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註:

網路層故障:

1.計算機IP地址設置錯誤。

2.計算機沒有設置網關。

3.計算機子網掩碼配置錯誤。

4.沿途路由器路由表錯誤。

傳輸層故障:

表示層故障:

亂碼問題(字元集對應錯誤)

應用層故障:

應用層程序配置問題(瀏覽器伺服器的配置問題導致上網故障等)

物理層安全:

防止非法計算機接入公司網路(包括無線AP)

數據鏈路層安全:

1.設置WiFi密碼,屬於網路鏈路層添加秘鑰的方法。

2.公司內部的交換機可以設置哪個Mac地址可以接入,設置接多少台計算機。

3.家裡的ASDL撥號上網的需要登入賬號密碼。

4.劃分不同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網路層安全:

1.在路由器上設置ACL控制數據包轉發,控制網路。

2.在計算機上設置網路安全,設置訪問許可權。

應用層安全:

發現軟體漏洞,增補丁。

TCP用主機的IP地址加上主機上的埠號作為TCP連接的端點,這種端點就叫做套接字(socket)或插口。套接字可以實現將多個客戶連接到一個伺服器。

它是網路通信中端點的抽象表示,包含進行網路通信必需的五種信息:1.連接使用的協議,2.本地主機的IP地址,3.本地進程的協議埠,4.遠地主機的IP地址,5.遠地進程的協議埠。

1.域: 套接字通信中使用的網路介質,常見的有AF_INET(因特網路)

2.類型:

a. 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 用於提供面向連接、有序的、可靠的雙向jie節流的鏈接式數據傳輸服務,由類型sock_stream指定,他是在AF_INET域中通過TCP/IP鏈接實現的。

b. 數據報套接字(sock_dgram): 提供了一種無連接的服務,是AF_INET域中通過UDP/IP鏈接實現的。

c. 原始套接字(sock_raw): 允許對較低層次的協議直接訪問,比如IP、ICMP協議,他常用於檢驗新的協議的實現或者訪問現有服務中配置的新設備。網路監聽技術很大程度上依賴於socket_raw.

3.協議: 套接字協議一般採用默認值。即默認參數為0。

1.套接字是用於描述IP地址和埠,是一個通信鏈的句柄。應用程序通常通過"套接字"向網路發出請求或者應答網路請求。

2.當前應用進程需要使用網路進行通信時,就會發出系統調用,請求操作系統為其創建「套接字」,以便把網路通信所需要的系統資源分配給該應用進程。

3.操作系統為這些資源的總和,用一個叫做套接字描述符的號碼表示,並把此號碼返回給應用進程,應用進程所進行的網路操作都必須使用這個號碼。

4.通信完畢後,應用進程通過一個關閉套接字的系統調用通知操作系統回收與該「號碼」相關的所有資源。

1.連接創建階段

a.套接字被創建後,其埠號和IP地址都是空的,應用進程調用bind(綁定)來指明套接字的本地地址(在伺服器端調用bind時就是把熟知埠號和本地IP填寫到已創建的套接字中)

b.伺服器調用bind後 ,還必須調用listen(收聽)把套接字設置為被動方式,以便隨時接收客戶的服務請求。(UDP伺服器由於只提供了無限連接服務,不使用listen系統調用)

c.客戶進程發送連接請求後,伺服器緊接著調用accept(接受),以把客戶進程發來的連接請求提取出來。(系統調用accept的一個變數就是要指明哪一個套接字發起的連接。)

2.數據傳輸階段

客戶和伺服器都在TCP連接上使用send系統調用傳送數據,使用recv系統調用接收數據。

3.連接釋放階段

一旦客戶或者伺服器結束使用套接字,就把套接字撤銷,此時調用close釋放連接和撤銷套接字。應用層總結-系統調用和應用編程介面 - 十分殘念的博客 - CSDN博客

其過程示意圖如下:

網路編程的目的:

直接或間接地通過網路協議與其他計算機進行通訊。

網路編程的問題:

1.如何准確的定位網路上一台或多態主機。

2.找到主機後,如何快速高效的傳輸數據。

網路編程的對象:

傳輸層提供的面向應用的可靠或非可靠的數據傳輸機制。

網路編程流行模型:

1.CS模型(客戶端/伺服器模型)

2.BS模型(瀏覽器/伺服器模型)

參考網路編程--Socket(套接字) - A-祥子 - 博客園

註: 擴展鏈接內關於TCP/IP的相關知識講解也相當詳細,可以參考瀏覽一下。

閱讀全文

與網路層在哪裡設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安全培訓內容範文 瀏覽:73
電信連接網路設置 瀏覽:127
為什麼網路無法連接到ie 瀏覽:495
當貝和創舟網路電視盒哪個好 瀏覽:44
wan鏈路上應用哪個網路 瀏覽:674
網路專線租賃屬於哪個行業 瀏覽:985
網路安全檢測方案 瀏覽:466
網路安全法講座觀後感 瀏覽:562
網路公鏈什麼意思 瀏覽:32
移動網路晚上網路太差 瀏覽:947
一九年有哪些網路游戲 瀏覽:282
所有無線網路都是感嘆號 瀏覽:216
e家寬網路續費後如何開通 瀏覽:539
網路營銷方法和應用 瀏覽:691
電腦網路測試儀正負極 瀏覽:481
銀行的網路功能有哪些 瀏覽:450
網路設備無線 瀏覽:24
關閉電視網路連接有線電視機頂盒 瀏覽:572
網路專線哪個公司好 瀏覽:219
網路信號被攔截不好怎麼辦 瀏覽:8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