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軍事職業網路建設包括哪些

軍事職業網路建設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30 02:50:44

⑴ 俄軍職業化建設與改革重點有哪些方面

俄軍職業化建設與改革重點有哪些方面

軍隊職業化建設與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就俄軍改革重點而言,主要著眼於軍隊補充制度改革、軍事職業教育制度改革和軍人社會、精神心理保障改革等方面。

一、軍隊補充制度改革

軍隊補充是俄軍常用的軍事術語,它指國家為滿足武裝力量對人員的需求而採取的一整套措施。完善的補充體系能夠在平時使軍隊保持應有的編制員額和儲備訓練有素的後備力量,在向戰時過渡時及時實施全面動員,在戰時確保補充作戰部隊損耗和組建新部隊的人員需求。俄軍事政治高層對補充制度改革十分重視。先後出台多項法律,確立了義務制與合同制相結合的混合補充制度,並著手合同制改革。

俄軍補充制度改革包括軍官合同制改革、合同兵役制改革和預備役合同制改革三項內容。

1.推行軍官合同制改革,留住軍隊骨幹

20世紀90年代初,俄軍隊規模大幅縮減,軍人威望嚴重下降,相當一部分軍官開始不安心於服役,這種現象嚴重威脅到軍官隊伍的穩定,對軍事改革乃至軍隊日常活動造成了不利影響。為扭轉這種局面,俄軍決定引入合同制,利用契約精神激活軍官服役的動力。

1993年出台的《兵役義務與服役法》和《俄聯邦武裝力量軍人簽訂服役合同書與退役辦法暫行條例》國防部長命令規定,俄軍現役軍官、准尉、預備役公民、軍校學員有權在自願的基礎上按法定程序與國防部簽訂服役合同,進而成為合同制現役軍官,而不願意繼續服役的軍官則可退役。

從1993年8月至1994年底,俄軍所有軍官分批與俄國防部簽訂了服役合同,而以後所有加入現役或繼續服役的軍官也必須先簽訂服役合同。合同制使國家和軍官之間建立了穩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在這種關系保障下,國家保住了軍隊骨幹,軍官獲得了可靠的職位和收入。

2.實施合同兵役制改革,提升合同兵的數量和質量

合同兵役制改革是俄軍職業化改革的核心,俄歷屆領導人都將兵役制度改革作為任內軍隊建設與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20餘年的改革過程中,俄軍在合同兵役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也經歷了不少挫折,其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92~2000年,俄軍確立了義務兵役制與合同兵役制相結合的混合兵役制,在大規模裁軍的背景下增加了合同兵的數量。1993年2月,俄時任總統葉利欽簽署了《兵役義務與服役法》,正式確立了義務兵役制與合同兵役制相結合的混合兵役制。

然而,由於政治、經濟等方面原因,合同兵役制改革的方案多次調整,使改革進程受到嚴重影響。不過,在這一階段確立了混合兵役制,大幅縮減了軍隊員額,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之後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為2001~2010年,俄軍啟動了分階段向合同兵役制過渡的聯邦專項綱要,合同兵數量顯著增加,但隨即陷入停滯。普京執政後,迅即著手推動軍隊職業化改革,他放棄了之前盲目提高合同兵數量的做法,開始採用成建制地組建合同兵部隊的職業化改革思路。

俄軍首先從2002年9月至2003年底在王牌部隊第76近衛空降師進行合同制改革試點,之後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2004~2007年部分兵團和部隊兵員補充轉向合同制的聯邦專項綱要》。該《綱要》規定,從2004年起,俄常備兵團和部隊的兵員補充將完全轉用合同制,義務兵服役期自2008年起由2年縮短至1年,義務兵僅用於補充非常備部隊和國家後備力量,以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戰爭。

通過實施該《綱要》,俄軍士兵和士官中合同兵的比例達到了40%。但是,《綱要》的預期目標並未實現。根據俄聯邦審計署2008年7月的審計結果,截至2008年1月1日,俄國防部招募的合同兵僅為原計劃的79.9%,合同兵役制的吸引力和常備部隊的戰備能力均未達到預期水平。

與此同時,國防預算已無力供養日益增加的合同兵,且合同兵部隊的作戰能力並不能令人滿意。俄意識到這種合同兵役制改革的思路不妥,遂於2010年秋宣布暫停徵招合同制軍人,逐步降低合同制軍人的比例,同時相應提升義務兵的比例。俄軍又重新回到以義務兵為主的混合兵役制的老路,軍隊職業化改革嚴重受挫。

第三階段為2011年至今,俄軍通過總結合同兵役制改革失敗的教訓,認識到軍隊職業化改革單純追求合同兵數量的做法是錯誤的,必須注重培養合同兵的軍事職業素養。為此,俄自2011年起採取了若干措施完善合同兵役制,重啟職業化改革,並朝預定目標穩步推進。

一是制定全新的、更加嚴格的招募標准。俄軍對需由合同兵擔任的崗位進行考察,並據此制定合同兵在年齡、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具體標准。

二是引入新的合同兵役選拔機制。新機制的特點是所有申請成為合同兵的公民都必須在教導部隊、武備中學或軍事院校進行培訓,只有通過畢業技能考核的人才能簽訂服役合同。

三是加強對合同兵的鑒定工作。從2011年起,每年對合同兵進行一次考核鑒定,以考察其是否適合繼續服役,並視情讓其參加補訓或復訓。四是建立新的合同兵招募組織領導體系。

2011年3月,俄軍經過綜合研究國家人口、軍隊需求和財政撥款等因素,制定了新的合同兵役制改革目標:2017年前使合同兵數量達到42.5萬人,平均每年需招募5萬人。俄軍還強調,本次改革絕不再急於實現數量增長,而是要堅持質量為先。從這幾年的實踐來看,改革措施成效明顯,俄軍合同兵有計劃地參加補訓和復訓,且總人數實現了穩步增長,截至2015年底,俄合同兵在整個武裝力量中的比例首次超過了義務兵,達到35.2萬人。

3.嘗試預備役合同制改革,建立精乾的後備力量

隨著軍官合同制改革和合同兵役制改革的推進,俄軍開始考慮建立與合同制軍人服役制度相適應的合同制預備役制度,訓練和儲備能夠補充常備部隊的職業化後備力量。「新面貌」改革後,俄軍裁掉了所有簡編部隊和架子部隊,常備部隊主要崗位均由合同制軍人擔任,此時進行預備役合同制改革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2012年12月30日,俄頒布《關於建立預備役部隊問題對若干法律文件的修訂》聯邦法律,自此俄新的預備役制度正式確立。其具體改革舉措:一是整個預備役分為預備役部隊人員和後備兵員兩部分。

後備兵員是指服預備役但未編入預備役部隊的公民,他們仍承擔部分預備役軍人的義務,但不再被強制參加軍事集訓,是緊急情況下補充作戰部隊的第二梯隊。二是建立領導組織體系。

二、軍事職業教育制度改革

俄把軍事職業教育作為國家普通教育基礎上的國家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高等軍事職業教育高於高等普通教育,由軍事院校體系實施。該體系的主體是國防部下屬高等軍事院校。因此,俄高等軍事院校網構成了俄職業軍官培訓體系。在該體系中,高等軍事院校對軍官(學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進修和復訓,並同時確認其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教育水平。在軍事職業教育制度改革方面,俄軍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項舉措:

1.軍事高等教育與國家普通高等教育並軌

俄軍將軍事高等教育納入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使其能夠得到整個社會的承認。俄國防部於1994年4月頒布了新的《高等軍事院校條例》,規定俄軍院校實行國家統一的教育標准,採用與地方高等院校相同的三級教育體制。1998年,俄軍又重新制定了軍事專業的國家高等教育標准,解決了普通科學文化教育與軍事專業教育相矛盾的問題,調整後的大部分指揮專業由5年制恢復為4年制,節約了人力、物力資源。2012年,俄開始啟用第三代國家教育標准,俄軍於2013年9月更新軍事教學大綱,新大綱將教學重點轉向塑造學員的領導能力、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掌握先進武器裝備和現代軍事對抗手段等。

2.完善軍官的補充職業教育制度

俄軍從2011~2012訓練年度開始採用新的軍官補充教育制度。這種體制的實質是,軍官在整個服役期間要進行連續不斷的培訓,即軍官在每次晉升任命之前,必須到相應院校進行一定時間的進修。如果一名排級軍官能夠從27歲到60歲走完33年的全部軍官生涯,就需入院校學習7次,學習時間總計為33個月。俄軍認為,新的補充職業教育體制是俄軍事教育最重要的原則,它強調對軍官進行持續不斷的培訓,以期為「新面貌」改革後的俄軍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軍官。

3.實行通才培養,提高軍事人才適應能力

俄軍對培養軍官的初級高等軍事院校培養體系進行了調整,一方面將高等指揮與工程技術院校合並,把部分工程技術學校改為指揮學院,另一方面大幅增加指揮學院的專業技術課程,開設軍事與技術結合、軍政結合、文理工科交叉的課程,培養科學文化基礎扎實的軍事通用人才。

目前,俄軍初級院校普遍實行「兩段式」教育,前3~4年實行國家統一教育,完成標准大學教育,再用1年時間進行軍事專業教育。以此培養的軍人是既懂技術又會指揮的復合型人才,在部隊任職時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有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三、軍人社會、精神心理保障改革

俄軍認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提高軍人生活質量、提升軍隊社會威望與職業榮譽感、令軍人職業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前提,是推進軍隊職業化改革的有力支撐。20世紀90年代,由於俄陷入嚴重的經濟與社會危機,蘇聯時期所建立的軍人社會保障體系幾乎完全失效。

進入21世紀,俄軍事政治高層開始重視改革與完善軍人社會保障體系,在一系列軍隊建設構想類文件中都將其列為優先任務。為實現軍隊職業化改革目標,俄軍對軍人社會保障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以物質保障、住房保障和精神心理保障等為重點,積極改善軍人待遇,以確保職業化改革能夠順利實施。

1.物質保障

軍人的物質保障包括薪金與各種福利,具體來講就是軍人及其家屬所享受的貨幣與實物保障,以及國家特許的一些優待權利。自俄軍組建以來,俄軍人薪金一直處於較低水平,軍人薪金長期未得到有效增長。據統計,1992~2004年軍人所得薪金的購買力下降了50%以上。部分福利待遇也以聯邦法律的形式被取消。面對軍人權利日益受到損害、生活質量連年下降的狀況,軍人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對國家的信任度也嚴重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俄軍不得不對軍人的物質保障制度進行改革。一是大幅增加軍人薪金。自2012年1月1日起,軍人平均加薪1.5~2倍,其增幅是俄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軍人薪金自此有了實質性增長,這也是2012年以後俄軍合同兵數量實現穩定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是平衡薪金結構,提高基本工資。在新的薪金結構中,由軍銜工資和職務工資組成的基本工資占薪金總額的一半,而各類津貼由原來的100餘種減少到9種月津貼和4大類額外補貼,數額也明顯變少,薪金整體結構趨於合理。三是提高貨幣補償實物福利的額度。俄政府和國防部經調查發現軍人並沒有實際享受到法律規定的所有福利待遇,因此,決定取消軍人及其家屬的部分優待,並以貨幣的方式加以補償,額度為每人每月約4300盧布。

2.住房保障

俄軍建立之後,繼承了蘇軍住房保障的基本制度,即現役軍人分配或租住公寓房,退役軍人由國家免費提供住房。然而,在國家實施大規模裁軍的情況下,軍人住房保障制度遭遇了嚴峻考驗。一方面,為安置從國外撤回的軍人,需要政府增建大量公寓住房,另一方面,大批退役軍人也需要國家提供免費的永久住房。整個20世紀90年代,在國家經濟瀕臨崩潰、軍隊日常活動都無法保障的情況下,軍人住房問題成為困擾軍隊建設與改革的一大難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俄國防部主要採取了下列三項措施:一是分批分類實行住房保障。由於住房保障缺口過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次性解決問題,俄國防部決定對合同制軍人分批分類實行住房保障。按照計劃,俄採取支付購房或建房補助金、直接交付住房等形式,為不同批次入伍的軍人提供公寓住房或永久住房。

二是建立軍人住房保障公積金與抵押貸款制度,合同制軍人住房保障開始由現房供給形式向貨幣積累形式轉變。國家為參加該制度的每名軍人設立個人賬戶,在軍人服役期間,國家將逐季度向個人賬戶內存入一定數目的購房款,三年後軍人可根據個人意願將這筆錢作為在國內任意地區購買私人住房的啟動資金,而不必等到服役期滿。截至2015年底,有超過35萬名軍人開設了個人公積金賬戶(未計入因各種原因已關閉的賬戶),14萬名軍人獲得了住房,可見,利用公積金購房已成為合同制軍人獲得住房保障的重要形式。

三是調整住房保障領導管理體系。長期以來,俄軍住房保障工作由國防部營房管理總局負責領導,往下是各軍區營房管理局、軍兵種營房管理局、中央軍事指揮機關營房管理局,再加上這些單位下轄的直屬部隊和分支機構,整個住房保障系統大約有9500名軍人和文職人員。

3.精神心理保障

俄軍一直強調精神因素在戰爭中的作用,認為精神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提升軍隊的戰鬥力,並最終決定戰斗乃至戰爭的勝負。俄軍事活動家德拉戈米羅夫曾評價過戰斗精神的重要作用。他說:「在戰爭最為關鍵的時刻,也就是決定勝負的時刻,意志力的作用就會越升到首位。」

因此,俄軍在加強軍人社會保障的基礎上,十分重視軍人的精神心理保障,注重培育軍人的戰斗精神。在俄軍的戰斗精神中,愛國主義是核心、起著凝聚軍心的作用。

俄軍戰斗精神的突出特徵表現在崇尚進攻、英勇無畏和集體主義三個方面。俄軍強調主動進攻而非消極防禦,強調英勇無畏而非畏首畏尾,強調集體協同而非單打獨斗,這些都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戰斗精神的養成,俄軍主要通過四個途徑來達成。

一是培養軍人崇尚榮譽的精神追求。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尚武的民族,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著名將領,俄軍很重視利用本國輝煌的軍事歷史和傳統教育現代軍人,培養軍人的榮譽感和集體認同感。

2013年,俄將西部軍區第5獨立近衛摩步旅和第4獨立坦克旅分別重新改回塔曼師和坎捷米羅洛夫師,並且恢復了其歷史稱號,此外分別授予了第154獨立警衛團和第130獨立摩步旅「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團」和「謝苗諾夫斯基近衛團」榮譽稱號。通過此舉在俄軍人心中強化了本國的軍事傳統和光榮歷史。

二是尊重士兵及其權利。為了維護官兵的權利,俄軍建立了「軍官會議」制度,為軍人維護權利相互提供支持。俄軍於1998年專門通過並頒布了《軍人地位法》,明確規定了俄羅斯軍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以及國家對軍人實行法律、社會和物質保障的基本政策,特別強調俄羅斯要「在國內營造一種氛圍:尊重和信任武裝力量、其他軍隊、隊伍和機構、服兵役以及加強國防和保障軍事安全有關的活動」。該法律還明確規定了「退役軍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權利和自由」,這為軍人安心服役、保障權利提供了法律依據。

三是將宗教作為軍人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俄軍自組建起就引進了宗教工作,並逐步建立起獨具特色的宗教工作體制。俄國防部設有信教軍人工作局,主要負責了解武裝力量的宗教需求、隨軍神職人員的選拔等工作。在各軍區司令部成立了信教軍人工作處,主要任務是協調所有信教軍人的工作機構,向部隊和分隊提供適當的宗教工作組織方法指導。在旅級以上單位設置「指揮員信教軍人工作助理」職位,由符合要求的神職人員擔任。這一職位的設置將神職人員的身份正式軍隊化,使其成為專門為軍隊信教人員服務的人員。

四、法律保障

縱觀俄軍職業化改革歷程,立法是俄軍公布軍事政策、落實改革舉措、監督改革進程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俄進行任何領域的一步改革都堅持立法先行。經過20餘年的完善與補充,俄軍已具備了較為完整的軍隊職業化法律保障體系。

目前,俄軍實行職業化改革的法律保障體系層次清晰、職能明確。該體系包含三個層次:

一是《俄聯邦憲法》。它規定了國家的國防職能(保障國家領土完整和不受侵犯),為國家制定其他法律文件和軍人享受各種保障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依據。

二是俄武裝力量建設領域的聯邦法律。此類聯邦法律數量較多,如《兵役義務與服役法》《選擇性民役法》《動員准備與動員法》《軍人地位法》《老戰士法》等,它們是武裝力量建設相關領域的基礎性法律,規定了軍隊建設的組織程序和軍人的權利與義務。

三是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它是指通過總統令、政府令、國防部長令等形式批准生效的規范性條例、章程、規定等。如1999年9月16日俄聯邦第1237號總統令批準的《服兵役程序條例》、2001年1月16日俄國防部長第30號命令批準的《武裝力量士兵和士官補充指南》等,它們往往對武裝力量建設和軍人權利保障有十分細致的規定,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是對聯邦法律的重要補充。

另外,俄在法律文件宣傳方面下了較大功夫。俄法律文件公開程度較高,只要不涉密,都可以很方便地從多個渠道獲取最新文本。在俄羅斯,規范性法律文件基本都是以總統令和政府令的形式公布的,俄總統網站和政府網站每日都會更新法令動態,確保民眾第一時間獲悉有關政策。(作者:韓喆於淑傑,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⑵ 戰場網路數字化建設有哪些

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C3I系統)是一個國家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軍隊的神經中樞。C3I系統按作戰任務的性質和規模分為戰略C3I系統和戰術C3I系統。如果按系統的功能分類,一般可分為偵察探測和預警系統、數據處理和顯示系統、通信系統、電子戰系統、防空系統、火力支援系統、後勤系統等。

戰略C3I系統一般指用來指揮控制戰略部隊的C3I系統,美軍戰略C3I系統的全稱是全球軍事指揮控制系統(WWMCCS)。它不是一個單層結構的系統,而是一個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大型金字塔式結構的C3I系統。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10多個探測預警系統、30多個指揮中心和60多個通信系統以及安裝在這些指揮中心裡的自動數據處理系統。美軍戰術C3I系統包括陸軍戰術C3I系統、海軍戰術C3I系統和空軍戰術C3I系統。陸軍戰術C3I系統一般是指軍以下單位使用的C3I系統。

在信息時代,信息戰制勝是在兩軍對壘中迅速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中心環節。欲以信息戰取勝的一方,必須具有實時收集、處理和傳送信息的能力,並同時不使敵方獲得同樣的能力,陸軍作為聯合武裝部隊的一部分,必須通過其計劃和行動,實施干擾,乃至破壞敵方的信息傳輸,從而確保己方獲得准確而有用的信息。從根本上說,每一種現代化武器系統只要依靠兼容的數字數據鏈路,並通過顯示器共同觀察戰場來提高反應能力,都可成為信息戰制勝的有機組成部分。

數字化情報偵察系統。為了在未來戰場上以信息戰取勝,美陸軍正在實施一個龐大的發展計劃。其中實現偵察和信息系統現代化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囊括了戰場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C3I)的各個方面,因為它們對於指揮員獲取准確的信息至關重要。美陸軍為了通觀戰場,加強了空中偵察系統的研製工作,主要系統有:

RAH-66「科曼奇」武裝偵察直升機,是美陸軍新一代直升機,主要用於空降突擊部隊。它將顯著提高美陸軍在各種地形、惡劣氣候和戰場環境下晝夜作戰的能力。由於它在飛行速度、抗毀能力、空對空作戰能力方面都有較大提高,並配備了第二代寬視場數字式前視紅外系統等先進的設備,故可支援部署在前線的部隊和應急作戰部隊,進行近距離和大縱深作戰。該直升機尺寸小,生產型重3522千克,巡航速度314.5千米/小時,最大飛行距離達1260海里,續航時間2.5小時。它能完成目前需要AH-1、OH-58A/C和OH-6三種直升機才能完成的任務,具有較強的作戰和支援能力。一旦它裝備部隊,可大大提高美陸軍戰術作戰的靈活性。

「護欄」系統,是用來向軍級和師級指揮部提供目標情報信息的決策支持系統。RC-12和RU-21系列飛機將作為軍級情報收集系統的運載平台。RC-12K/N/P飛機機載的「護欄」通用感測器系統把改進型「護欄」V系統的通信情報感測器與高精度機載通信定位系統綜合在一起,可對360千米以外的敵方無線電台測向和定位,具有先進「快看」系統的電子信號截收和測向功能。美軍在駐歐第5軍裝備了第一個「護欄」通用感測器系統。美軍第3軍裝備了改進型「護欄」V通信情報感測器系統。1994財年,美第18空降軍也裝備了改進型「護欄」V通用感測器系統。美軍還將向韓國提供這種感測器。「護欄」V將繼續為美軍情報和保密司令部服務,並繼續在第3軍和第18空降軍中眼役。

近程無人航空器,將使陸軍指揮官至少能夠在距離己方前沿150千米的地方,對敵進行全天候偵察,並具有快速反應能力。更重要的是,無人航空器在敵占區執行偵察和監視任務期間,可避免己方作戰人員受敵方火力的傷害。近程無人航空器不僅用於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而且還用於海軍的航母和較大的兩棲攻擊艦上。

近程無人航空器是正在研製的無人航空器系列中的基本型,該系列還包括垂直/短距起落、留空時間長的中程無人航空器。最初裝備的近程無人航空器將配備白晝電視、夜用前視紅外系統和微光偵察系統。近程無人航空器的作戰半徑為150千米,沖刺速度大於203.5千米/小時,巡航和空中巡邏速度小於111千米/小時。該航空器的留空時間為8~12小時,在此期間,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可提供近實時的圖像信息。

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簡稱「聯合星」系統),是由美國空軍和陸軍於1985年開始合作研製,1989年生產出樣機,用以滿足空中地上作戰需要的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該系統由改進的波音707-320C飛機、機載AN/APY-3雷達、2部高頻/單邊帶(HF/SSB)電台、16部HAVEOUICKI型超高頻(UHF)電台、5部甚高頻/調頻(VHF/FM)電台或1部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數據通信終端設備、FMS-800飛行管理系統、158部計算機網路設備和車載地面站組成。它能為陸軍和空軍指揮官提供完整的戰場狀況,使他們對敵方前沿地域的進攻規模、兵力部署以及縱深第二梯隊和後續部隊的推進情況了如指掌。

數字化指揮控制系統。指揮控制系統領域的裝備是美陸軍武器裝備發展重點中的重點,這也是數字化C3I網路的核心內容。主要裝備有:

指揮控制車,是一項聯合研製計劃,包括現代化裝甲車和指揮控制系統兩部分。它採用「布雷德利」戰車的底盤,並在此基礎上安裝了指揮控制設備,用以代替海灣戰爭中重兵機動集團用的M577A1指揮所運載車。這種車輛將為移動指揮所提供快速機動能力、較強的抗毀能力以及定位導航能力,並增強指揮所對核生化武器的防護能力。指揮控制車將裝備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的硬體和軟體,增強自動化指揮能力,並通過與武器系統兼容的數字數據機擴大通信能力。1993年3月,指揮控制車按計劃完成了可行性論證,相繼由各承包商和軍方分別對樣車進行了系統試驗和鑒定。未來的計劃將繼續進行標准系統和各分系統的合格試驗,車內功能設備試驗和樣車生產。

標准化綜合指揮所系統,是美陸軍研製的系列化指揮所設施,計劃容納美陸軍5個戰場功能領域的設備,包括機動控制系統、前方地域防空指揮和控制系統。「阿法茲」高級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全信息源分析系統和戰斗勤務支援控制系統。該系列化指揮所設施包括帳篷式剛性方艙型指揮所、履帶車型指揮所、5噸重加長的廂式車型指揮所和M998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型指揮所。帳篷式剛性方艙的側壁尺寸為3.34米×3.34米,可互換和任意組合。這種方艙安裝在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上,通過配置指揮控制設備、5千瓦的電源裝置和核生化綜合防護設施等,構成帳篷式剛性方艙型指揮所。履帶車型指揮所和5噸加長的廂式車型指揮所,也同樣是在相應車輛上配置了指揮控制設備構成。其中帳篷式剛性方艙型指揮所和履帶車型指揮所已小批量生產,5噸加長的廂式車型指揮所和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型指揮所仍在研製中。

多維作戰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美陸軍1993年版《作戰綱要》提出了「全維行動」的概念,強調未來的軍事行動是涉及各維空間的行動。同時數字化戰場將向指揮官提供大量的實時數據。如何從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以指揮全維軍事行動,遂成為急待解決的主要問題。為此,美國雷西昂公司最近推出了多維作戰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據稱該系統將成為數字化戰場的核心裝備,其主要作用是能實時地模擬武器系統的性能,接收戰場上各種數字系統的數據,為指揮官提供重新部署兵力的最佳方案,協助指揮官迅速作出決策。

旅以下指揮和控制系統,是一個軟體系統,安裝在戰斗指揮車、各戰斗車輛和攻擊直升機上。該軟體系統可為所有旅及旅以下指揮官提供戰斗指揮能力,還可為單兵以及武器、感測器和支援平台提供數據和信息的橫向與縱向的綜合處理能力。該系統的各個子系統能對所有戰斗、後勤支援及戰斗火力報告的圖形及文本信息進行存儲和訪問。該系統將與其他陸軍戰斗指揮系統互用並交換有關的數據與信息,還能為運動中的單兵及其操作的武器平台提供上述能力,其數據與信息交換方式和通信規程將在陸軍戰斗指揮系統的技術結構內互用。

車載信息系統(IVIS),是目前美軍用於營以下實現指揮、控制和情報「橫向一體化」的自動化綜合系統。它裝備於MIA2坦克,M2A2步兵戰斗車和攻擊直升機等作戰平台上。由IVIS綜合顯示器、光塔電子裝置及通信系統等組成,並由軟體綜合控制。

IVIS綜合顯示器,可向指揮人員實時地顯示出作戰區域的地圖,敵友雙方部隊位置,後勤保障信息,車輛診斷與預測信息,本車的坐標位置,行駛方向和速度,並且可以接收命令和情報,發送報告,使指揮員及時、准確、全面地了解戰場景象。IVIS的電子裝置能夠迅速處理各種感測器傳來的信息(包括車輛運行數據)、目標和友軍等戰術數據。IVIS採用了國防部標準的NITF 2.0圖像傳輸格式和數字圖像壓縮技術,大大壓縮的圖像數據,利於圖像的傳送。由於數字信息傳輸速度快,從而極大地減少了通信業務,也減少了人為的誤差。同時,命令的改變可以隨時通過通信網的廣播形式迅速、准確、全面地傳達到各用戶終端,可與一個分隊內所有車輛、陣地進行准確通信聯絡,並可傳送圖像、圖表、文字和數據。由於IVIS利用了數字技術,通過SINCGARS使指揮員能以「快跳頻」方式,向部屬發出命令,並在戰場上橫向地與間接火力支援分隊的「數字信息設備」及「航空兵的改進的數據數據機」互相交換信息。坦克、步戰車、火炮及飛機裝備了IVIS後,通過實時的數字化情報信息交流,可以極大地改善數字化部隊間瞄火力和空中火力之間的協同行動,有效地支持了機動作戰。該系統至少有以下5個優點:①可以加速指揮人員作出決策的時間;②提高了對全局形勢的了解;③提高了指揮員在戰場關鍵陣地集結兵力的可能;④減少了友軍間的相互誤傷;⑤提高了總體作戰效能。

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是戰場網路的基本框架結構,綜合了5個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化指揮控制子系統,即機動控制、防空、情報、火力支援和戰斗勤務支援系統。只有實現了它們之間的互通,戰場指揮員才能迅速獲取和綜合信息,確定最佳作戰行動,在各軍兵種聯合作戰時正確實施指揮和控制。為了實現互通性,該系統採取的主要措施是確定通用的協調規程、系統語言、報告格式,並對每個子系統設有必要的介面;採用通用的具有連通性的硬體和軟體;採用模塊化、面向目標的Ada語言;配備了以下改進型數字通信系統:

(1)「阿法茲」高級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共用的自動化指揮控制和協調系統。為了確保對所有火力支援設施(迫擊炮、近距離空中支援、海軍炮火支援、武裝直升機和進攻性電子戰)的規劃、協調與控制,並實施火力封鎖和遏制敵方目標,它可提供綜合的自動化支援。該系統配備有改進型數字通信系統,以改善武器系統對環境的感知和提高火力請示速度;採用加固的通用硬體和軟體;軟體採用美國國防部標准化的Ada語言編制,每一種版本都具有附加功能,並實現了互通。按計劃,該系統的第三版本每小時能處理720次射擊任務。

(2)機動控制系統,為美陸軍軍和軍以下戰術指揮官實施部隊調遣提供輔助決策手段。為了實現與其他系統的互通,該系統採用通用硬體和Ada語言編寫的軟體。在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該系統已初步試用。到90年代中期,其系統開發由最初的試驗系統向目標系統發展,到1994年初開始批量生產。

(3)全信息源分析系統,用於接收和分析處理來自戰略和戰術情報感測器和信息源的數據;為實施戰術部署提供計算機輔助能力;顯示有關敵情的信息;迅速分發情報信息;指定目標以及支配部隊建制內的情報和電子戰資源;為部隊行動提供安全保障。為完成這些任務,該系統必須增強其軟體和硬體的通用性。為達到目標,該系統採用漸進采辦計劃。第一階段計劃在1993~1995年選定11支部隊和訓練基地優先裝備。第二階段採用通用硬體和軟體向開放系統體系結構過渡。第三階段將改進軟體,以實現該系統的最終目標能力。

(4)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系統,用於對防空炮兵的指揮信息、分發和接收的防空炮兵的管理數據、空中目標的跟蹤數據和遠方感測器的數據進行自動交換。其核心部分是一個空戰管理作戰中心和若干個陸軍空中指揮控制站,該系統傳輸數據的速度非常快。例如,E-3頂警機的數據傳到火炮瞄準手只需4~9秒鍾。該系統已得到美國政府批准,投入小批量生產。最先裝備3個輕型和特種作戰師及一個訓練基地。這3個師是第101空降師(空中突擊師)、第10山地師(輕步兵師)和第2步兵師。美陸軍重型師將於1997年裝備該系統第二階段研製的設備。未來的防空武器系統(如超視距武器系統和「布雷德利-針刺」導彈發射車)都將納入第二階段的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系統的管轄之下。

(5)戰斗勤務支援控制系統,包括補給、維修保養、運輸、醫療衛生、人事和財務等方面的工作。陸軍正在購買9000餘部戰術陸軍指揮和控制系統通用硬體和軟體項目中的攜帶型計算機系統,它們是加固的非研製項目設備,具有數據人口、詢問、檢索、編輯、列印和傳輸功能。民用設備軟體也執行文字處理、分類/歸並、電子擴展圖表、編程等任務。加固的計算機採用16位結構,有一個容量為768K位元組的隨機存取存儲器,以及一個67M位元組的大容量存儲器。戰斗勤務支援控制系統有專用的通信系統,稱為戰斗勤務支援通信系統網。該通信網允許行政官員和後勤官員相互交換信息,並與其他的指揮控制網中的同行交換信息。通信設備包括話音無線電系統,高頻/調頻/單邊帶無線電系統、定位/數據通信系統和傳真設備。

數字化通信系統。數字化通信系統是指以數字形式處理並傳送信息。計算機模擬表明:在常規情況下,缺乏數字通信設備的4個連中只有2個連能如期部署到位與敵方交戰,而使用數字通信的部隊,4個連能全部部署到位投入戰斗;數字通信比話音通信的錯誤率減少60%,在傳輸速度上,連級採用數字通信向營級報告的速度幾乎比採用非數字通信的快1倍。因此,數字通信能提高部隊的反應速度、殺傷力和生存力;能使指揮員更好地協調部隊;提高直射和間射武器的射擊精度、協同性和時效性,特別是在應急時刻,可充分發揮間射武器系統的齊射效果,等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作戰部隊普遍使用數字通信的時候,部隊的作戰條令、訓練和設備方面都將有重大變革。為此,美陸軍為未來信息戰開發了6種新的數字通信系統。

單信道地面與機載無線電系統,是為指揮官在前沿戰場實施指揮控制,提供可靠抗干擾和保密的無線電通信網。它有背負式、車載式和機載式三種型式。該系統中基本電台的通信頻率為30~87.975兆赫,有2320個可用頻道,重量8.4千克,通信距離可達8~35千米。美軍計劃采購180000部,其中141500部裝備第一線部隊,38500部裝備其他部隊。每個陸軍師將裝備3500部電台。目前己在陸軍師中裝備了28000部。為了增強系統性能,美軍還著手在系統中增加數據通信和定位報告能力,以及與公共用戶系統的介面能力,並減少重量,簡化操作。

陸軍數據分發系統,陸軍數據分發系統ADDS,是一個專門設計用於支援陸軍戰術指揮與控制系統和其他戰場自動化系統的戰術數據分發系統,專用於數字通信,無話音通信能力,是美軍為了解決話音傳輸與數字傳輸爭奪線路的矛盾而研製的。它是美陸軍師級和軍級指揮控制系統使用的一個數據通信系統,用於在預期的電子干擾環境中提供近實時的數據分發,以提高戰場信息系統的互通能力。該系統由增強型定位報告系統和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組成。它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了時分多址技術,可在4秒鍾內進行快速數據通信,並可解決傳輸爭奪線路的矛盾;採用跳頻和擴頻技術,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重量輕,背負式定位報告接收機重10千克,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終端重34千克。雖然美軍的移動用戶設備系統MSE具有話音、數據、傳真通信等多種功能,但實際使用時,主要是為分散配置的各級指揮所提供電話服務。ADDS則可以滿足數字化戰場上越來越多的數字式自動化指揮、控制和情報系統的需要,專門用於在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

ADDS系統由實施中速數據分發的增強型定位報告系統(EPLRS)和實施高速數據分發的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的2M類終端結合而成,能在可預見的電子對抗環境中,在師地域內實施近實時數據的分發。EPLRS系統是一個超高頻無線電網路,由網路控制台和背負式車載式及機載大用戶分機組成。用戶分機內有一個數據分發模塊,對步兵和車輛的定位精度小於15米,對機載用戶小於25米。EPLRS系統用戶分機裝備數據傳輸量較小的單位,如炮兵營、連射擊指揮中心、火力支援小組、激光觀測組以及火力支援協調組等。JTIDS系統的2M類終端,也工作在超高頻波段,採用了時分多址、跳頻、擴頻技術,裝備於數據傳輸量較大的單位,如師炮兵和炮兵旅射擊指揮中心及目標偵察單位。EPLRS系統用戶機「通話」,不但能進行點對點的傳輸,而且可以通過多種路由把數據送給用戶,由於使用多種路由和中繼台站,ADDS系統可以用較小的輸出功率工作,並覆蓋較大的地域。

「軍事星」軍事戰略與戰術中繼衛星系統,包括移動式戰術終端和可運輸式的固定式戰略終端。美陸軍主要研製「惡棍」單信道,抗干擾、背負式終端和「斯馬特」-T移動式、保密、抗干擾、可靠的戰術終端,以保障利用「軍事星」進行戰術通信的需「惡棍」是一種低數據率衛星通信終端,工作在極高頻頻段,每秒可傳輸75~2400比特的話音和數據。該終端重量輕,原型重量為13.6千克,後續終端可減少到5.44~6.8千克;波束窄,可降低被探測概率,因而它主要用於擴大指揮控制主鏈路與遠距離偵察分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通信距離。「斯馬特」-T終端是一種由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載的衛星通信終端,為戰術用戶提供中數據率和低數據率話音和數據通信。它不僅具有保密、抗干擾能力,而且還能擴大美陸軍軍和軍以下移動用戶設備系統的通信距離。美陸軍已與3家公司簽訂了合同,研製42部工程樣機。

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是美國於1997年正式開始研製,用於三軍聯合作戰C3I系統的一種全綜合的具有多個網路和相對導航能力的TDMA(Time Division Multipe Access)時分多址、保密、抗干擾的數字信息分發系統。

該系統的容量足以為分散的戰術指揮控制分隊、飛機、水面艦艇、潛水艇和其他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用戶的分隊提供保障。某種信息可在往一網路內通播,一個戶可選擇任意一種所需要的或指定接收的信息或分組。必要時還可以建立附加網路。

網路採取無節點結構。工作在主網路的單元能與在通信或定位網路內的所有其他單元相連接。不管哪一個單元破壞均不致削弱功能。而且任何一個終端均可起中繼作用。因此,以中繼方式工作的飛機只是暫時成為節點。一個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的網路是由一組已知的偽雜訊和跳頻調制的碼序列確定的,擁有該碼序列的全體網路用戶均可共享每個用戶通播的信息,也可只選擇需要的一些分組信息。一個信道是網路的一個重要分組。其重復率與該信道的用戶數據率相等。

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中規定一個時元為2.8分鍾,這是作為時隙新編號依據的時間周期。有源網路成員必須在每個時元中至少佔有一個時隙。無源網路成員只能接收,因而不必為它分配時隙。一個時元包含98304個時隙,每個時隙為7.8125毫秒。因此,如果在全網每隔2.8分鍾沒有信息需要進行一次以上更新的話,則每個單獨的網路的容量大約為98000個用戶或98000個單獨的信息。一個中等周期規定為12秒,這只對定時工作的某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的工作頻率為965~1215兆赫。為了最大限度地抗干擾和保密,傳輸脈沖利用偽雜訊編碼和偽隨機跳頻技術在整個頻段內進行擴展並跳變。雖然該信息系統工作在「塔康」頻段上並跨越了整個敵我識別頻段,但也證明,「塔康」對它的干擾可忽略不記,因為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的頻段寬、工作周期短,並可採取不用敵我識別專用的頻率的方法,避免受到敵我識別信號的干擾。

移動用戶設備系統(MsE),是美陸軍歷史上最大、最現代化的一個保密、自動、高度機動、可快速部署和抗毀的戰術地域通信系統,可在整個陸軍師和軍作戰地域內提供數據、話音和傳真通信。MsE系統在150×250平方千米的作戰地域內,展開完整的地域通信網,由42個節點中心、9個大型用戶入口節點、224個小型用戶入口節點聯成一個柵格狀的干線節點網,可為8100個用戶(其中固定用戶為6200個,移動用戶為1900個)服務,各用戶入口節點為固定有線電用戶服務(主要供各獨立營直至軍的高級司令部使用)。移動用戶由92個無線電入口單元(RAU)來提供服務,每個無線電入口單元按標准規定可連接16~25個移動用戶無線電話終端(MsRT),並能保持初試呼叫成功率為90%。無論網路用戶怎樣移動,也無論用戶處於網路中的任何位置,都能立即建立通信聯絡。MsE系統為全數字、保密、自動交換的戰術通信網,使用AN/TT-47、AN/TTC-46、AN/TTC-48V等交換機、AN/TRC-190接力機、AN/GRC-224超高頻設備、AN/TRC-191無線電入口單元、AN-1035U數字非保密話音終端、AN/VRC-97移動用戶無線電終端以及AN/TTC-35(V)系統控制中心等設備和分系統,為用戶提供機動話音、數據和傳真通信,它可與戰略通信網、民用通信網互通,也能和AN/TSC-85A、AN/TSC-93A等衛星終端互聯,為師、旅兩級部隊在更大范圍內的通信提供方便。該系統使用方便,節點一般由通信兵開設,而用戶終端的裝備使用則貫徹「用戶擁有,用戶操作」的原則,用戶主要任務就是使用用戶的終端設備。MSE還是一種撥號電話系統,用戶只要入網即可用直接撥號的方法進行通話。系統設備全部車載,可隨部隊機動,一個大型分支節點開設或撤收作業,在30分鍾內即可完成。該系統結構靈活,具有很高的冗餘度,抗毀性好,在網路負荷過大時、轉移時或某一部分受損時,可以自動調整通信線路,保證指揮作業的連續性。MSE使用了泛路由搜索技術,發出呼叫的交換機可以把呼叫請示發往鄰近的所有交換機,鄰近的交換機也做同樣的呼叫,使MSE抗毀性能得到增強。

該系統採用泛搜索路由和增量調制技術,可使移動和固定用戶實現邊疆的戰場覆蓋,不管指揮官和參謀人員調動到哪裡,都能使用一個固定的電話號碼進行通信。系統中的每個信道的傳輸速率為16千比特/秒。一個移動用戶設備網可保障5個軍、總共裝備26個師、2個訓練基地和20個軍的通信營。

全球定位系統,是美陸、海、空三軍的一個聯合發展項目。在該項目中,陸軍牽頭負責背負式接收機、車載式接收機和低/中性能的機載接收機的研製。這些接收機將廣泛裝備在陸軍的所有梯隊。其中小型化機載接收機已通過試驗。

微型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已可從「導航星」全球定位系統接收信號。據悉,已有一種輕型精確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於1994年初裝備部隊。這是一種手持式地面接收機,能夠處理全球定位系統信號、提供用戶的位置、平台速度和時間信息。美陸軍正在研製機載嵌入式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該機只有一塊或幾塊集成電路板,嵌入機載通信或導航設備中,就能在全球定位接收衛星信號。美陸軍計劃將之裝備於一部分直升機和電子戰飛機上。同時美陸軍還在生產改進型微型數據數據機,以便使接收到的信號與諸兵種合成部隊共享。改進型數據數據機的性能優於美陸軍目前使用的機載目標信息自動傳輸系統,能同時傳送和接收數個信道的無線電信息、能向運行車輛、直升機、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以及各運籌中心等傳送實時的信息。

由此可見,美軍已組建成完備的數字化情報偵察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和數字化通信系統。它是以移動用戶設備系統、單信道地面及空中通信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為基礎的高技術綜合體,通過電子計算機利用改進的數據機、車載信息系統等進行各種武器系統之間的數據、圖像、圖表和命令等情報的實時傳遞,全面綜合來自各種渠道的偵察數據,包括士兵、野戰炮兵及飛機發回的圖像和報文,由戰斗指揮車等平台上運行的旅以下指揮控制系統迅速組合出戰場的動態畫面,利用有關設備,使下屬了解其意圖和目標,及時向戰斗部隊發布戰斗行動的命令,使戰場高度透明,使作戰部隊和各種武器系統縱橫聯系、信息共享一體化和精確打擊,從而實現了數字化C3I網路的一體化和高度自動化。

⑶ 機房建設和網路建設主要包括哪些東西,我要詳細點的。謝謝.......

計算機對周圍運行環境要求較高,如何合理機房機房,是關系微機系統能否可靠穩定運行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設計和布局
(1)選址,一般要考慮防震、防潮、防塵、防磁等因素。在具體選址時,應避開以下區域:低窪、潮濕、落雷區;塵埃、有害氣體污染區;強電場或磁場區;臨近火災、強振動源及雜訊源區等,並且最好建在二、三樓,一來安全方便,容易保濕;二來能防潮、防塵。< BR> (2)布局,一般應有主機室和若干個終端室及配電室、緩沖室等。主機室可安放主機、列印機、控制台終端等設備,為系統管理員工作間;終端室主要放置終端,處理日常業務;配電間用於電源安裝;緩沖室用於更衣、換鞋,存放備用品、業務資料及各類消耗品等等。在機房內各間可採用鋁合金玻璃牆隔斷。
二、裝修
(1)選用鋁合金框架玻璃門窗把機房內各間隔斷,一可增加透明度,便於觀測設備運行情況;二可防噪音、防塵、,達到安靜、清潔、美觀的效果。
(2)機房門應保證進機房的最大設備能進出,一般朝外開,採用雙層密閉玻璃窗,防止空氣自然對流,保持室內溫度、濕度,減少塵埃和污染,鋁合金門扇要求密封性好,不留間隙,並能靈活開關。
(3)牆面應選擇不易產生塵埃,也不易吸附塵埃的材料來裝飾。
(4)地面最好採用防靜電的活動地板。要求光滑、平整、美觀,以防塵、防靜電為原則、但切忌鋪地毯,因地毯易積塵,更易產生靜電,而靜電是看不見的「殺手」,有條件者,地板也應考慮接地系統。
(5)選用質輕、防水、防潮,吸音,不起塵輕鋁合金吊頂板。吊頂能降低機房凈高,改善保溫性能;在頂棚、吊頂間能安裝各種電纜、通訊管道及燈具設施,還能防止灰塵下落。
(6)機房應有一定的照明度,在離地0.8m處,照明度應不小於200LX(勒克斯),在有吊頂的房間可選用嵌入式熒光燈,在無吊頂房間用吸頂式或吊鏈式熒光燈。
三、供電系統
(1)機房內電纜線要有多股銅線,不得用鋁線,插座應安裝在方便使用的位置,火線、零線,接地線應齊備;供電採用三相五線制。
(2)配置合適的UPS不間斷電源,供電方式採用「市電——UPS——計算機」。
四、接地系統
計算機機房的接地有防雷保護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直流工作接地等四種接地方式。接地電阻的要求:①交流工作地的接地電阻<4Ω;②安全保護地的接地電阻<4Ω;③防雷保護地的接地電阻<10Ω;④計算機直流工作接地電阻的大小、接法以及諸地之間的關系,應依不同計算機系統的要求而定。
五、空調系統
機房的溫度、濕度和清潔度對計算機正常運行及使用壽命都有很大影響,在機房建設中應選擇合適的空調系統。要求:
(1)機房溫度應控制在16~26℃范圍內。溫度過高,會使系統內電源及某些元器件發熱,導致使用壽命下降,邏輯電路產生邏輯錯誤。
(2)機房的相對濕度要求在40%~70%之間,相對濕度過度,會使內部焊點和插座的接觸電阻增大,元器件表面結露、銹蝕;相對濕度過低,會產生靜電,使電子線路發生故障,同時靜電還會吸附灰塵,影響機器設備正常工作。 一個中小型企業網路規劃與建設
(1) 公司有 1000 台 PC
(2) 公司共有多個部門,不同部門的相互訪問要求有限制,公司有若干個跨省的分公司
(3) 公司有自己的內部網頁與外部網站
(4) 公司有自己的 OA 系統
(5) 公司中的每台機能上互聯網
(6)核心技術採用VPN
根據以上 6 個方面的要求說明 提出一個網路設計方案

目 錄
前言
一、項目概述
二、需求概述
三、網路需求
1.布線結構需求
2.網路設備需求
3.IP地址規劃
四、系統需求
1.系統要求
2.網路和應用服務
五、存儲備份系統需求
1.總體要求
2.存儲備份系統建設目標
3.存儲系統需求
4.備份系統需求
六、網路安全需求
1.網路安全體系要求
2.網路安全設計模型

⑷ 軍隊信息化綜合集成建設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軍隊信息化建設既是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顯著特徵,又是實現信息化的一個基本途徑;既是信息化建設的內在要求,又是對信息化發展的一種戰略指導。縱觀世界發達國家軍隊信息化軍事變革實踐的成功經驗,無不以綜合集成實現各種軍事資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實現各要素各系統的融合和高度一體,實現軍隊整體作戰能力的躍升和全面發展。綜合集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簡單組合,而是建立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基礎之上、並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實施的全方位融合。因此,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必須樹立系統建設的思想,把軍隊作為一個大的有機體系進行系統集成、整體優化,既要注重從社會大系統的高度把握軍隊建設,從軍隊大系統的高度籌劃各分系統、子系統的建設,搞好武器裝備、作戰力量、作戰體系等各個系統的集成,又要注重從技術上入手,充分利用以數據鏈、KC4ISR等系統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實現各種作戰平台、作戰要素的一體化融合,提高軍隊信息化作戰能力。
跨越式發展,是人類社會中事物運行和發展的一種超常規方式。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形態、戰爭形態和軍隊建設形態都曾出現過跨越式更替。實行跨越式發展,是時代轉型對我軍建設提出的歷史性要求,是我軍擺脫被動爭取主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軍處於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的特殊階段。如果按部就班地在完成機械化建設任務後,再進行信息化建設,就會坐失良機,勢必會再次拉大我軍與西方發達國家軍隊的「時代差」和「技術差」。因此,必須緊跟世界新軍事變革和信息化建設步伐,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最大限度地發揮後發優勢,大膽超越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中可以跳越的某些階段和環節,以局部躍升推動和促進我軍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
軍隊信息化建設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課題,它涉及面寬、技術性強、投資大、要求高,統籌規劃非常重要。統籌規劃的主要任務是搞好頂層設計,如果沒有頂層設計,各部門、各系統、各單位各行其是,勢必導致條塊分割、重復建設。在這種情況下,投入越大,浪費越大。在這方面,我們也有過教訓。搞好頂層設計,必須堅持以作戰需求為牽引,本著自上而下的原則進行,既不能一轟而上,又不能上下一般粗。在頂層設計中,統帥部的最高層設計最重要,主要為軍隊信息化建設提供依據和規范。軍區以下部隊主要是按照統帥部的統一部署,分層次搞好本級的頂層設計,以規範本單位各系統、各業務領域的建設,確保信息化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基層單位主要是圍繞總的建設目標,抓好相關知識學習、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熟練掌握現有裝備特別是新裝備等基礎性工作,以及上級明確的信息化建設項目任務的完成。

⑸ 機房建設和網路建設主要包括什麼如何做

首先要明確網路建設的需求是什麼,比如是IDC機房(用來伺服器託管),數據中心機房,傳輸機房(作為數據遠距離傳輸的中間節點),不同機房需求是有很大差別的,但是不同的機房大體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一、根據網路建設需求明確采購的網路設備類型

建設機房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考慮采購哪些網路設備,如果是普通數據中心機房可能需要采購大量交換機和伺服器。

二、機房電力系統和機房的備用電力系統

網路設備都是耗電的,網路要具備高可靠和高可用行,電力如果設計有問題,一切都是空談,同時根據機房的重要程度 還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備用電力系統,一般備用的電力系統供電為鉛蓄電池,正常情況下電池處於充電狀態,當正常電源異常會切換到電池供電狀態。

三、機房的空調設備

機房由於有大量設備,散熱是很嚴重的,為了不影響設備運行穩定性還需要空調設備,同時標准機房的溫度和濕度都是有明確要求的。

四、光纜

在建設機房的同時,光纜同時要到位,否則機房只是一個獨立的孤島,需要通過光纜和其他機房局點進行互聯。

五、其他

設備機櫃根據實際情況采購。

以上5點,每一點都需要專業的工程成員設計施工,完成之後設備還需要進行聯調,測試等一些列的工作,中間設計的細節就更多了,歡迎補充和討論。

⑹ 軍隊信息化的內容有哪些

軍隊信息化是指在國家最高軍事領率機關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軍隊建設的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軍隊現代化。
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軍隊的核心戰鬥力——信息力和結構力。結構力是軍隊因大量採用信息技術而使其武器裝備、軍事人員、體制編制和軍事理論實現科學合理的整合後產生的1+1>2的作戰能力。這里,我們可把結構力分解為功能結構力和組織結構力。功能結構力是指目標探測、跟蹤識別、指揮控制、火力打擊、戰場防護、作戰機動和毀傷評估等作戰功能實現一體化後產生的作戰能力;組織結構力則是陸、海、空、天、電等各作戰單元和各種部隊一體化、網路化後生成的作戰能力。
軍隊信息化建設是建設信息化軍隊的過程,信息化軍隊是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結果。信息化軍隊,是信息時代的主要軍隊形態,是規模小、質量高,裝備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由新型軍事人員構成,以信息力為作戰力量的最重要的構成要素,適於打信息化戰爭的網路化、知識化、一體化武裝集團。目前,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內涵主要有六項:
在軍事理論方面。要變革工業時代以機械化戰爭為核心的軍事理論為信息時代以信息化戰爭為核心的軍事理論。在這一方面,發達國家軍隊已取得很大進展,主要是:拓寬了國家安全的內涵:使軍事戰略像核武器問世後出現了「核化」趨勢一樣出現了「信息化」趨勢;戰爭與作戰理論已開始深度創新,有關新概念層出不窮等。
在軍事技術方面。要積極開發和利用高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當前,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各項高技術正在飛速發展,各國軍方在積極利用民用信息技術的同時,正在大力開發軍用信息技術,以便為進行裝備信息化建設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撐。
在武器裝備方面。要把機械化武器裝備體系逐步改造為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世界各國軍隊盡管裝備信息化建設的起步有早有晚,發展水平也很不平衡,但都走上了裝備信息化建設之路。迄今,只有美國初步建成了比較完備的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
在軍事人才生成方面。要大力培養信息時代的新型軍事人員。這些軍事人員要有強烈的信息意識、豐富的信息知識和高超的信息技能,適於建設信息化軍隊和打信息化戰爭。
在軍事組織體制方面。要考慮建立信息時代的信息化軍隊體制編制,以便使信息在軍隊內部和戰場上快速、順暢、有序地流動,以適應打信息化戰爭的要求。目前,美國等西方國家軍隊將重點放在解決如何變縱長形「樹」狀領導指揮體制為扁平形「網」狀領導指揮體制;如何進行陸軍的結構改革,使其適應高技術戰爭和信息化戰爭的要求,以及如何組建信息戰攻防部(分)隊等。
在後勤保障方面。要全力打造「數字化後勤」。西方發達國家軍隊已經全面啟動「數字化後勤」建設。數字化後勤是以數字信息技術和系統為主要管理手段的可視化後勤,其基本內涵是後勤管理的數字化。即一方面要求管理信息數字化,另一方面要求管理系統和過程數字化。後勤管理數字化的基礎是後勤和後勤管理的標准化、制度化和後勤管理資料庫建設,關鍵是要建立開放的、實時的、面向部隊的數字化後勤管理綜合信息系統。

⑺ 什麼是軍事網路

軍事網路不是軍事網站,軍事網路是指用於軍事指揮、組織動員、軍事訓練、後勤、情報等的信息傳輸的網路,只要是用軍事方面的都可以稱為軍事網路,網路跟網站不是同一回事

⑻ 簡述一份網路建設方案應包含哪幾個主要部分,每部分包含哪些內容

大多數以實際場地為准
一般是
1.網路建設總體使用目的和規劃
2.網路所需的硬體設備數量,型號,價格
3.各種設備的軟體數量,型號.價格
4.網路所需的現場布線的各種線材(如電線,網線等)型號,數量,價格,走向分布設計
5.周邊配件,如電源插座,網路模塊介面,空調,風扇等的型號,數量,價格
6.場地的建設,如地面否需鋪設防靜電板還是一般的地磚,牆,天花和間隔等的設計及報價
7.是否應安裝監控或防盜設備(需要時在總體規劃時列表,上示各項中添加)
8.工程所需完工時間,各設備硬體軟體的質保日期,整體售後維護日期及相關費用
9.工程款項各階段的支付及最後結算形式.

⑼ 網路建設是什麼意思

網站建設是網站策劃師、網路程序員、網頁設計師等崗位,應用各種網路程序開發技術和網頁設計技術,為企事業單位、公司或個人在全球互聯網(Internet)上建設站點,並包含域名注冊和主機託管等服務的總稱。網站是企業展示自身形象、發布產品信息、聯系網上客戶的新平台、新天地,進而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開拓新的市場,以極少的投入獲得極大的收益和利潤。
網站建設的內容
網站建設包括:網站策劃、網頁設計、網站推廣、網站評估、網站運營、網站整體優化,網站建設的目的是通過網站達到開展網上營銷,實現電子商務的目的。

⑽ 《軍事職業教育在線課程建設規范》的原文在哪個網站,具體有哪些內容


必要的軍隊人才是建設一支優秀軍隊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軍隊,官兵可以通過考軍校、優秀大學生提干、優秀士兵保送還有自考、軍事職業教育這些渠道提高自己,為軍隊不斷的輸送優秀的軍事人才。

在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中,軍事職業教育的功能定位

軍委訓練管理部領導:我軍軍事職業教育,既不同於外軍職業軍事教育,也不同於地方職業教育,是特指面向全軍官兵在崗有組織的、自主的現代繼續教育。開展軍事職業教育,是官兵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崗位能力、促進職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從改革設計上看,軍隊院校教育是軍事人才培養的主渠道,部隊訓練實踐是軍事人才培養的大課堂,軍事職業教育是軍事人才培養的大平台,是軍隊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實踐的補充、延伸、拓展、支撐,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統一於培養強軍興軍、世界一流、能打勝仗的軍事人才上。從職能作用上看,軍隊院校教育重在固本強基,部隊訓練實踐重在檢驗升華,軍事職業教育重在拓展提高,三者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必須統籌設計、同向發力、整體推進。

軍事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

一是教育目的具有崗位針對性,以提高軍隊人員崗位履職能力和職業發展潛力為基本目標,聚焦增強備戰打仗本領,瞄準提高崗位履職核心能力和職業素養。

二是教育對象具有全員覆蓋性,全軍上到將軍、下至普通士兵的所有人員,含文職人員,都是軍事職業教育的對象,人人都在學習之中,只要是軍隊一員,就有義務、有責任參加軍事職業教育。

三是教育內容具有動態開放性,緊跟科學技術、武器裝備和軍事理論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滿足官兵發展變化的學習需求。

四是教育形式具有自主靈活性,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突出自覺參與、自主學習、自我提升,官兵緊扣個性化學習需求,自己選擇具體學什麼、怎麼學、何時學。

五是教育手段具有鮮明時代性,推進軍事職業教育與信息網路技術深度融合,強調依託信息網路平台開展在線學習,同時也不排斥書本閱讀、離線教學等其他學習方式。

六是教育過程具有終身持續性,屬於在崗繼續教育范疇,是軍事人員在崗位上接受的再教育再培訓,貫穿官兵職業生涯,通過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軍事職業教育確定的改革目標:

一是健全順暢高效的軍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軍事職業教育全面納入軍隊教育訓練體系,強化軍委、軍兵種機關統籌管理職能,充分發揮院校機關教學管理職能,有效落實部隊機關學習管理職能。

二是完善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相結合的軍事職業教育培訓格局。非學歷繼續教育以軍官特別是中高級軍官為重點,逐步實現對軍隊職業崗位的全覆蓋,學歷繼續教育以士官和初級軍官為重點,滿足在崗提升學歷學位的需要。

三是構建全員全時全域的學習環境。建成全軍統一、功能完備、實用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務平台,整合利用現有設施設備,全軍大部分獨立營區建成在線學習室和基層圖書室,配套形成以移動終端、固定終端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條件。

四是建成覆蓋全軍職業崗位的教育資源體系。以各級各類軍事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素質需求為牽引,按照聯合崗位、通用技能、科技素養、武器裝備優先的思路,初步滿足軍隊人員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要。

五是形成有組織有計劃的自主終身學習良好局面。軍事職業教育成為各級黨委重視、主官主抓的重點工程,配套完善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制度機制,有效激發內在活力和軍隊人員終身學習內生動力,軍隊人員學習能力和知識更新效率明顯提升,軍事職業教育對戰鬥力建設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軍事職業教育運行模式:

一是通過統建共用軍事職業教育服務平台,構建個人網路學習空間,提供一站式教學服務。

二是通過共建共享在線課程,匯聚海量教育資源,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要。

三是通過有組織有計劃自主學習,實現個人學習與崗位需求的有機結合。

軍事職業教育堅持非學歷繼續教育與學歷繼續教育相結合、以非學歷繼續教育為主,分領域、分類別、分層次開展在崗繼續教育,其中非學歷繼續教育區分崗位能力提升與知識拓展更新培訓、軍事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軍事職業技能認證培訓等3個類別,學歷繼續教育區分軍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士官遠程教育、在線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等3個類別。

閱讀全文

與軍事職業網路建設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卡頓電腦游戲也會畫面卡頓嗎 瀏覽:861
macbookpro無線網路無法連接 瀏覽:204
為什麼wifi找不到網路 瀏覽:710
ping網路是ping哪個 瀏覽:655
B站網路直播平台有哪些 瀏覽:785
雲音響連接網路失敗 瀏覽:314
湖南網路優化多少錢 瀏覽:848
win7使用無線網路就卡死 瀏覽:169
電腦無線網路連接就不能本地連接 瀏覽:414
虛擬網路平台怎麼用手機 瀏覽:277
windows10筆記本電腦搜索不到網路 瀏覽:857
無線監控器上的網路模塊 瀏覽:774
網路貸款哪個最容易求帶什麼意思 瀏覽:972
boss直聘網路安全審查工作 瀏覽:145
網路招聘一年需要多少錢 瀏覽:685
遂平城南哪個網路好 瀏覽:922
家裡忽然沒網路無線網正常 瀏覽:260
十年網路流行語哪個讓你印象深刻 瀏覽:226
計算機網路謝希仁韓司 瀏覽:364
手機網路診斷錯誤代碼324 瀏覽:38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