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違法犯罪行為有哪些
法律分析:1、網路竊密。利用網路竊取科技、軍事和商業情報是網路犯罪最常見的一類。當前,通過國際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國際犯罪分子每年大約可竊取價值20億美元的商業情報。在經濟領域,銀行成了網路犯罪的首選目標。犯罪形式表現為通過用以支付的電子貨幣、賬單、銀行賬目結算單、清單等來達到竊取公私財產的目的。2、製作、傳播網路病毒。網路病毒是網路犯罪的一種形式,是人為製造的干擾破壞網路安全正常運行的一種技術手段。網路病毒的迅速繁衍,對網路安全構成最直接的威脅,已成為社會一大公害。3、高技術侵害。這種犯罪是一種旨在使整個計算機網路陷入癱瘓、以造成最大破壞性為目的的攻擊行為。世界上第一個將黑手伸向軍用計算機系統的15歲美國少年米尼克,憑著破譯電腦系統的特殊才能,曾成功進入「北美防空指揮中心」電腦系統。4、高技術污染。高技術污染是指利用信息網路傳播有害數據、發布虛假信息、濫發商業廣告、侮辱誹謗他人的犯罪行為。由於網路信息傳播面廣、速度快,如果沒有進行有效控制,造成的損失將不堪設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條 利用信息網路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一)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二)發布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三)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2. 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獲利5萬,退了3萬,還有事嗎
有事。有刑事責任的,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網路犯罪,是指行為人運用計算機技術,藉助於網路對其系統或信息進行攻擊,破壞或利用網路進行其他犯罪的總稱。既包括行為人運用其編程,加密,解碼技術或工具在網路上實施的犯罪,也包括行為人利用軟體指令。
2、網路系統或產品加密等技術及法律規定上的漏洞在網路內外交互實施的犯罪,還包括行為人藉助於其居於網路服務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網路系統實施的犯罪。網路犯罪是針對和利用網路進行的犯罪,網路犯罪的本質特徵是危害網路及其信息的安全與秩序。
資料拓展:
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對外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並公布了四起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典型案例。 同傳統的犯罪相比,網路犯罪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即成本低、傳播迅速,傳播范圍廣;互動性、隱蔽性高,取證困難;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網路犯罪是典型的計算機犯罪。
第一,成本低、傳播迅速,傳播范圍廣。就電子郵件而言,比起傳統寄信所花的成本少得多,尤其是寄到國外的郵件。網路的發展,只要敲一下鍵盤,幾秒種就可以把電子郵件發給眾多的人。理論上而言,接受者是全世界的人。
第二,互動性、隱蔽性高,取證困難。網路發展形成了一個虛擬的電腦空間,既消除了國境線,也打破了社會和空間界限,使得雙向性、多向性交流傳播成為可能。在這個虛擬空間里對所有事物的描述都僅僅是一堆冷冰冰的密碼數據,因此誰掌握了密碼就等於獲得了對財產等權利的控制權,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陸網站。
第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從國防、電力到銀行和電話系統此刻都是數字化、網路化,一旦這些部門遭到侵入和破壞,後果將不可設想。
3. 網路犯罪有哪些罪名
網路犯罪主要包括以下七種:
1、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2、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3、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
4、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5、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罪;
6、利用計算機實施犯罪的提示性規定;
7、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和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條
【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前款規定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或者採用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或者對該計算機信息系統實施非法控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提供專門用於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4. 新型網路犯罪包括哪些
新型網路犯罪包括:
1、網路竊密。利用網路竊取科技、軍事和商業情報是網路犯罪最常見的一類
2、製作、傳播網路病毒。網路病毒是網路犯罪的一種形式,是人為製造的干擾破壞網路安全正常運行的一種技術手段等。
網路犯罪具體行為包括:病毒傳播、設置邏輯炸彈、非法入侵或破壞計算機系統、盜用上網賬號和信用卡數據、網路敲詐、侵犯版權和其它知識產權、發布網路虛假廣告、利用網路散發虛假或恐怖信息、傳播淫穢物品等.一些通常被認為不可能通過網路進行的犯罪,如殺人、強奸等直接針對人身的犯罪,現在也有人透過網路途徑間接實施.黑客侵襲、內部人員攻擊、計算機病毒蔓延等種種在新技術條件下的攻擊方式,均會造成網路秘密信息的泄露,破壞網路資源的正常使用以及信息系統的癱瘓,這些利用互聯網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者針對網路系統實施攻擊的行為,就是人們俗稱的「網路犯罪」。
公安機關提醒:警方不會通過電話做筆錄,逮捕證由警方在逮捕現場出示,不會通過傳真發放,更不會在網上查到。公檢法機關從未設立所謂的「安全賬戶」,更不會通過電話安排當事人轉賬匯款到「安全賬戶」。
一、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地方、部門和社會公眾建議提高草案法律責任部分的罰款幅度,加大對電信網路詐騙人員的懲處力度。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作以下修改補充:
1、增加對電信網路詐騙分子使用電話卡、金融賬戶、互聯網賬號等的限制措施,並增加限制措施情形。
2、根據打擊治理跨境電信網路詐騙的實踐需要,增加規定對有關涉電信網路詐騙人員可以採取限制出境措施。
3、對有關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罰款幅度作了調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條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前款規定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或者採用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或者對該計算機信息系統實施非法控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5. 網路犯罪有哪些種類
在計算機網路上實施的犯罪可以分為兩類。首先,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這類犯罪通過襲擊網站或在線傳播計算機病毒來實施。
其次,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犯罪種類繁多,包括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罪、盜竊罪、貪污、挪用公款罪以及竊取國家秘密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定的犯罪行為,例如電子訛詐、網上走私、非法交易、電子色情服務、虛假廣告、洗錢、詐騙、電子盜竊、毀損商譽、在線侮辱、毀謗、侵犯商業秘密、組織邪教組織、間諜活動以及刺探、提供國家機密的信息。
這些網路犯罪行為不僅破壞了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還嚴重侵犯了個人和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危害。因此,加強網路安全意識,提高法律意識,對於預防和打擊網路犯罪具有重要意義。
在打擊網路犯罪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技術手段的應用,提升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同時,也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力度,確保網路空間的安全穩定。
網路安全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念,提高防範意識,共同維護一個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
網路犯罪不僅涉及到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還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因此,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加強網路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公眾對網路犯罪的警惕性,共同構建一個安全、和諧的網路環境。
同時,政府和相關機構也應加強對網路犯罪的研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對網路犯罪的打擊力度,為網路空間的安全穩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