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網路分析的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結構是,除前言外共分為八章,分別介紹社會網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論、社會網路資料類型和收集方法、網路分析的各種技術與方法、社會網路分析的應用等內容。
第一章
首先追溯了西方社會網路分析的思想淵源,對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做了系統回顧,介紹了社會網路分析的一些新進展。社會網路分析有不同的學科發展背景,其發展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我們通過回顧社會網路分析思想與方法在西方的發展,梳理出其中的主要線索和問題,並結合國內的研究狀況進行探討,目的在於強調更好地借鑒已有的成果,加強對社會網路分析的認識和應用。
第二章
系統說明了社會網路分析的基本原理。社會網路分析作為一種獨立的社會研究方法,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原則。通過這些方面我們可以認識社會網路分析方法的特徵及其獨特之處。在本章中我們在說明社會網路分析概念的基礎上,具體介紹了社會網路分析的方法論原理和研究程序。
第三章
主要說明社會網路分析所用的數據資料具有自己的類型與特徵,它是一組反映行動者關系的信息。社會網路資料首先是關於社會關系的數據信息,簡稱關系數據。關系數據不同於屬性數據,不僅其本質內容不同,其表達形式也不同。本章在介紹了社會網路資料的概念和類型基礎上,結合研究設計具體說明了社會網路的測量及其收集方法。
第四章
主要介紹社會網路分析的研究技術與方法。社會網路最基本的數學表達形式是圖論法和矩陣法。圖論法是以線和點的形式來表示行動者及其關系的一種方法。用社群圖可表示社會關系的結構、特徵等屬性。矩陣法是把社會網路中的每一個結點或關系分別按行和列的方式排列即可形成網路矩陣,包括鄰接矩陣、關聯矩陣等。矩陣法可以對群體關系進行具體分析。
第五章
是關於社會網路的中心度分析。中心度是我們認識社會網路中行動者位置及其關系的重要概念,具有廣泛的應用性。本章首先介紹了中心度、中心勢概念,重點說明了結點中心度、緊密中心度、間距中心度及其測量方法。最後又對社會網路中與等級密切相關的權力和聲望作了分析。網路中的聲望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社會聲望概念,這里主要說明了接近度聲望概念及其測量。
第六章
是關於社會網路分析中的子群研究。構成社會網路的基本元素就是行動者及其群體,社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子群,它們相互結合形成了復雜的社會結構。本章首先從社會群體、子群概念出發,說明各種團聚性的子群及其測量方法,包括「團伙」、n-團伙、n-宗派、k-叢等,最後分析隸屬性群體。
第七章
是關於網路中的位置和角色的分析。在社會結構分析中,位置和角色是兩個重要的概念。本章在簡要介紹了網路分析的位置和角色概念之後,主要說明了結構等價性、自同構等價性和正則等價性及其不同的測量方法,最後一節簡要介紹了關系代數法和統計模型法。位置和角色分析是目前社會網路分析中數量化分析程度最高的方面,已應用和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的數學分析方法。本章結合例子簡要介紹了聚類法、統計模型法等。這些分析方法現在都可藉助於有關的分析軟體來應用。
第八章
討論了社會網路分析的一些應用。社會網路分析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其應用領域已遠遠超出了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傳統范圍,如小群體關系、社會支持網等,而且擴展到了人文社會科學甚至工程技術科學的諸多領域。但本書只是簡要分析了與社會網路分析密切相關的社會資本研究以及體現中國社會結構特徵的「關系」研究。
本書最後在附錄中介紹了社會網路分析軟體包的應用,重點說明了Pajek 的內容及使用方法。附錄中還附有兩個不同的各具代表性的《社會網路分析》教學大綱,供讀者參考比較。
B. 什麼是社會網路分析法
社會網路分析法是一種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學理論認為社會不是由個人而是由網路構成的,網路中包含結點及結點之間的關系,社會網路分析法通過對於網路中關系的分析探討網路的結構及屬性特徵,包括網路中的個體屬性及網路整體屬性,網路個體屬性分析包括:點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網路的整體屬性分析包括小世界效應,小團體研究,凝聚子群等。該方法目前在教育領域應用比較廣泛,主要探究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者所構成網路的特點,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於該網路的改進策略。
從社會網路分析來看,傳播網路是一個包含了大量個體及個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系統。近年來在對復雜網路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亦發現了眾多的冪律分布。例如:電子郵件網路、電影演員合作網路、引文關系網路,特別是互聯網這樣的社會性網路,雖然網路在結構及功能上是如此的千變萬化,相差迥異,但復雜網路中節點的度值k,相對於它的概率P(k)滿足冪律關系,且冪指數多在2和3之間,這一現象是如此的普遍,令人驚嘆不已,以至於人們給具有這種性質的網路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無標度網路Sacle-free。無標度是指網路缺乏一個特徵度值(或平均度值),即節點度值的波動范圍相當大,所以正態分布統計思想下無法洞察冪律分布下的網路動力學行為和結構,甚至我們可以把社會網路,傳播網路稱為冪網。
現在,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也正在對這方面的應用進行探索,進行了社會網路角度的引文分析,輿情與傳播擴散的研究,人際和群體傳播關系對微觀信息傳播行為和態度的影響等研究。
與此同時基於海量數據的關系數據獲取,將帶來數據挖掘技術與社會網路分析技術的融合,形成數據挖掘在社會網路分析中的社會和商業應用價值。
現在來看,社會網路分析可以解決或可以嘗試解決下列問題:
1、人際傳播問題,發現輿論領袖,創新擴散過程;
2、小世界理論,六度空間分割理論;
3、Web分析,數據挖掘中的關聯分析,形成交叉銷售,增量銷售,也就是啤酒和尿布的故事;
4、社會資本,產業鏈與價值鏈;
5、文本的意義輸出,通過追問調查研究文本的關聯和意義;
6、競爭情報分析;
7、語言的關聯,符號意義;
8、相關矩陣或差異矩陣的統計分析,類似得到因子分析和MDS分析;
9、恐怖分子網路;
10、知識管理與知識的傳遞,弱關系的力量;
11、引文和共引分析。
C. 社會調查報告的調查方法有哪幾種舉的越多越好,謝謝~
一、社會調查的方法
1、普遍調查
2、重點調查
3、典型調查
4、抽樣調查
二、社會調查報告的基本結構
(一)標題:寫明調查對象的名稱及內容,如《關於下崗工人再就業問題調查》、《關於重慶市社會治安問題的調查》。
(二)導語:此為社會調查的開頭部分,也稱前言、導言。此部分需寫明社會調查的意圖、性質、時間、地點、對象,以及調查的范圍和採用的調查方法。
(三)主體:這是社會調查報告的核心部分,也稱正文
1、情況部分:介紹調查所得到的基本情況,應注重具體事實、統計數據、文字應簡明、准確,條理分明,也可兼用數字、表格、圖示說明。
2、分析部分:重點分析所調查事情或現象的產生背景、原因、實質,條分析縷,有事這有依據,抓住問題的實質、規律,揭示出其重要意義或危害性,給人印象深刻,提醒世人或領導注意。
3、建議部分: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為有關部門恰當處理提供參考。
(四)結語:總結全文、深化主體、警策世人,也可在建議部分結束
三、社會調查報告的結構方式
(一)縱式結構: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材料,如果是針對某一件事情,通常可採用這種結構方式,如《某某販賣毒品的犯罪調查》、《某某公司不正當廣告炒作的調查》。
(二)橫式結構:根據材料的內容、特點、性質的不同,進行分類處理,如果是針對某類社會現象,通常採用此種結構方式,如《關於中、小學實行強行補課的調查》、《關於獨生子女問題的調查》,社會調查報告一般立足於某類社會現象,故這是常見的一種結構方法。
(三)縱橫式結構: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但應確定以某一種結構方式為主,另一種為輔。
四、社會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
(一)寫作前目的明確,認真選擇調查對象,認真選擇調查對象,認真制定調查計劃,計劃內容包括:
1、確定調查對象(范圍、程度),選擇公眾關心、有調查價值、自己也有能力駕馭的社會現象。
2、確定調查目的、調查項目、調查方法。
3、准備調查需用的工具(如照相機、筆記本、電腦等)、經費,安排好調查日程。
(二)認真進行調查,搜集有關資料,注意材料的准確性、典型性。
(三)整理分析調查到手的材料,進行分類、鑒別、篩選,去粗存精,去偽存真。
(四)撰寫社會調查報告
1、確立自己的觀點、看法,但必須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判斷。
2、實事求是,不誇張、不隱瞞實情,如實將調查到的情況寫出來,注意突出重點,不必面面俱到。
3、重點在於客觀分析,在掌握的事實基礎上分析,透過揭示其本質、規律。
4、講求實效,貴在及時。
D. 社會調查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調查方法有問卷法(合理設計問卷,採用開放式,封閉式或混合式問卷收集信息),文獻法(通過書面材料,統計數據等文獻對研究對象進行間接調查),訪問法(通過交談獲得資料),觀察法(現場觀察,憑借感覺的印象搜集數據資料)。
社會調查是社會「調查」和「研究」的簡稱。社會調查是指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有意識地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來了解社會真實情況的一種自覺認識活動。
(4)社會化網路分析的調查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社會調查據其分析單位的不同,可分為宏觀調查(如對國家,省,縣或人口普查等大范圍或大規模的調查)和微觀調查(一般包括兩三人或數人的小群體的查)。
據其調查內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研究性的調查(為解決理論性或政策性的問題而進行)和工作性的調查(為解決當前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而進行)兩類。
E. 進行社會調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社會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報告是針對社會生活中的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然後把調查研究得來的情況真實地表述出來,以反映問題,揭露矛盾,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向人們提供經驗教訓和改進辦法,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為科學研究和教學部門提供研究資料和社會信息的書面報告。
調查報告的特點體現為:
(1) 真實性:
它的真實性就是要以事實為根據,不僅報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實,就是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過程、原因和結果也必須真實。
(2) 客觀性:
客觀性,指客觀地反映事實,忠於事實,不帶有調查者的主觀隨意性。不能對客觀事實隨意引申,或不切實際地渲染。
(3) 針對性:
社會調查報告就是要有針對性地調查研究一些社會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回答廣大群眾關心的問題,解決「面」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4)實效性:
(5)評價性:
一般來說,社會調查報告應該包含以下一些內容:調查的目的、調查的方法、調查的時間、樣本的情況、調查的內容、調查表的分析、分析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其特點是具有寫實性、針對性、邏輯性。
根據調查報告的要求,對我校學生調查報告格式做如下要求:
一、標題要求
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
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
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范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麼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問題,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調查》等。
二、列出調查的主要內容,格式如下: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
調查方法:
調 查 人:
調查分工:(以小組形式調查的要求,小組人數不得超過3人)
三、報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F. 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自填問卷法:個別發送法
集中填答法
郵寄調查法
網路調查法
結構訪問法:當面訪問法
電話詢問法
G. 社會調研主要有哪些方式
調查方法有問卷調查法、網路調查法、實地調查法、社會調查法、抽樣調查方法、統計調查方法等等。常用的調查方法是普查法和抽樣法等。
1、問卷調查法
問卷法是目前國內外社會調查中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問卷是指為統計和調查所用的、以設問的方式表述問題的表格。問卷法就是研究者用這種控制式的測量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度量,從而搜集到可靠的資料的一種方法。
2、網路調查法
網路調查法是利用Internet 的互動式信息溝通渠道來搜集有關統計資料的一種方法。這種資料搜集方法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在網上直接用問卷進行調查,二是通過網路來搜集統計調查中的一些二手資料。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便利、快捷、調查效率高,調查成本低;缺點是調查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調查時還有可能遭到計算機病毒的干擾和破壞,甚至前功盡棄。
3、實地調查法
實地調查法,是應用客觀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對某種社會現象,在確定的范圍內進行實地考察,並搜集大量資料以統計分析,從而探討社會現象。實地調查是在傳播研究范圍內,研究分析傳播媒介和受傳者之間的關系和影響。
4、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是指一種特定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查方法就是社會調查主體為保證其社會調查活動朝著預定的方向進行,達到了解和認識社會的目的所運用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和。社會調查方法在社會調查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構成社會調查活動的第三大要素。
5、抽樣調查方法
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劃類、排隊等,完全隨機地抽取調查單位。特點是:每個樣本單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位完全獨立,彼此間無一定的關聯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它各種抽樣形式的基礎。通常只是在總體單位之間差異程度較小和數目較少時,才採用這種方法。
6、統計調查方法
統計調查方法是指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搜集統計資料的方法。《統計法》規定的統計調查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樣調查、統計報表、重點調查和綜合分析等。我國現行調查方法的選擇原則是: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全面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並充分利用行政記錄等資料。
H. 社會網路分析方法
社會網路分析方法是由社會學家根據數學方法﹑圖論等發展起來的定量分析方法,近年來,該方法在職業流動、城市化對個體幸福的影響和經濟體系、國際貿易等領域廣泛應用,並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會網路分析是社會學領域比較成熟的分析方法,社會學家們利用它可以比較得心應手地來解釋一些社會學問題。許多學科的專家如經濟學、管理學等領域的學者們在新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面臨許多挑戰時,開始考慮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社會網路分析就是其中的一種。
網路指的是各種關聯,而社會網路即可簡單地稱為社會關系所構成的結構。社會網路分析問題起源於物理學中的適應性網路,通過研究網路關系,有助於把個體間關系、「微觀」網路與大規模的社會系統的「宏觀」結構結合起來,通過數學方法﹑圖論等定量分析方法,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數學、通信科學等領域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個的研究分支。
所以,從社會網路的角度出發,人在社會環境中的相互作用可以表達為基於關系的一種模式或規則,而基於這種關系的有規律模式反映了社會結構,這種結構的量化分析是社會網路分析的出發點。
社會網路分析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關系論的思維方式。可以利用來解釋一些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領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