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劇本是什麼意思
一,
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與劇本類似的詞彙還包括腳本、劇作等等。
劇本的寫作,最重要的是能夠被舞台上搬演,戲劇文本不算是藝術的完成,只能說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後(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終藝術的呈現。歷代文人中,也有人創作過不適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劇本。這類的戲劇文本則稱為案頭戲(也叫書齋劇)。比較著名的如王爾德的《莎樂美》等。而好的劇本,能夠具備適合閱讀,也可能創造傑出舞台表演的雙重價值。
一部可以在舞台上搬演的劇本原著,還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適度的修改,以符合實際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會修改出一份不同於原著,有著詳細注記、標出在劇本中某個段落應該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劇本,這樣的劇本叫做「提詞簿」或「演出本」、「台本」 (promptbook)。此外,劇本是完整的演出腳本,有另外一種簡單的舞台演出腳本只有簡短的劇情大綱,實際的對白與演出,多靠演員在場上臨場發揮,而這一種腳本則稱為是「幕表」。
劇本的創作者
劇本的創作者叫做編劇,或尊稱為劇作家。
劇本的內容
劇本主要由人物對話(或唱詞)和舞台提示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說話的語氣、說話時的動作,或人物上下場、指出場景或其它效果變換等。
一個典型的劇本例子如下:
公館一室內
王媽:(小心翼翼地)小姐,您還是得注意身子,就吃點東西吧。
趙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媽下)
劇本的結構
一部較長的劇本,往往會由許多不同的段落所組成,而在不同種類的戲劇中,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區分段落。在西方的戲劇中,普遍使用「幕」(Act)作為大的單位,在「幕」之下再區分成許多小的「景」(scene)。中國的元雜劇以「折」為單位,南戲則是以「出」為單位,代表的是演員的出入場順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創造後,將「出」改為較為復雜的「出」。
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再高潮結局」。 當然根據編劇技巧的不同,結構還會變化。如「佳構劇」。
劇本的分類
按照應用范圍,可分為: 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等。
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二,
劇本是一種側重以人物台詞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沖突的文學體裁。劇本可以分為悲劇、喜劇與正劇;按場次劃分,還可分為獨幕劇與多幕劇等。
它的基本特徵是:
1.濃縮地反映現實生活
2.集中地表現矛盾沖突
3.以人物台詞推進戲劇動作
受舞台表演時間、空間的限制,劇本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濃縮性。舞台表演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三個小時。舞台場景相對固定,不能隨時換景。
劇本要集中地表現矛盾沖突,是由戲劇藝術的時空特徵決定的。戲劇的情節發展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進行,不能像小說那樣可以不慌不忙地展開。它必須一開始就抓住事件的起點,然後通過一些必要層次的發展,把事件盡快地推向高潮。
在劇本中,劇中人物的言語(台詞)是用來塑造形象、展示矛盾沖突的基本手段
⑵ 什麼是劇本,劇本主要內容是什麼
寫劇本如設計房子,無定論,無局限,可千變萬化,卻有技巧和經驗。凡名人銘言或庸人俗談,不可不信亦不當全信。最終要從名家的劇本里看名堂,從自家的劇本里看差距。莎士比亞時代並沒有如今這多條條框框,莎翁之劇至今仍百演不衰。
其實作劇是實驗。猶如小說是理論科學,戲劇乃實驗科學。小說寫得楚楚動人,完美無缺,印出來也就罷了。戲劇則不然,無論寫得多麼出色,都要經過導演,演員,經過服裝,舞美,音樂,在舞台上耍出幾十個回合,經了觀眾的反應,改寫,改寫,改寫。一部好的劇目至少要改寫一年至幾年。如此而言,任何關於劇本寫作的書,都不是聖經,不能盲目照搬,其條條框框,皆經驗之談。但凡經驗,乃局部經歷的疊加,都有見樹不見林的時候,故此可學習而不可信仰。一切要為我所用,隨時准備打破格式,推陳出新。
但是有些基本原則還是要知道,猶如房子有柱有梁,要承重穩固。因了劇團要花許多錢,用許多人,用一兩個月的寶貴時間,在你的劇本上排一部戲,就像房地產商根據你的圖紙蓋房子。劇本不好,勞民傷財至極。演員導演多年的訓練,用來演您寫的戲。觀眾花了許多錢,老老實實地坐在黑房子里,一動不動地坐上兩個小時。這非常違反人的常態,也就要求您的劇目給觀眾以足夠的享受,教他覺得這值得他的犧牲。在北京,觀眾要早早吃飯,不然就是餓了肚子,坐很遠的車,找到你的劇場。忍受這所有的折磨,來看您的戲。您就必須要讓觀眾享受,讓他感覺所有的犧牲是值得的。而且,下次會做出更大的犧牲來看您的戲。
您的每一個字都會蠶食別人許多的血汗和金錢。每時每刻都要想,這個字值得嗎?
劇本的內容:
1。人物:跟沖突有關的主要角色。
2。主題:關於什麼?一定是關於一件值得的事情。
3。結構:故事在舞台上表現的整體設計。
4。沖突:戲劇的動力。
5。舞檯布景:視覺內容
6。潛台詞:角色的話要適可而止。
7。思想意識:你自己的觀點和價值。
8。聲音:作為劇作家,你自己特有的聲音
在繼續寫下去之前,想要作幾點說明:
其一,在國內看的劇目不多,但卻看到些許問題。劇裡面水分略大,加之劇本技巧不足,總叫人不耐煩,有些真真地浪費演員。
其二,偶然寫出「戲劇不是藝術」的話,引起不同觀點。這其實很好,硬幣沒有不同的兩面,就一定是假的。如果你曾經為飯碗擔憂過,就明白,戲劇其實是一種行業。就像餐飲是一種行業,旅行社是一種行業,IT是一種行業一樣。要首先扎扎實實地當行業來作,才有藝術的沃土。
其三,自己覺得,劇本是文學裡面最不需要「造詣」和教條的寫作形式。看在戲劇裡面作久了,有造詣的劇作家,寫出東西來就難於深入現實,而生活里經驗豐富的業余寫手,有深入社會的感受和體會。稍稍懂得劇本的基本知識,就能寫出動人的本子來。中國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引人入勝而動人心弦的劇本。
於是早就有寫點什麼的慾望。原想翻譯一本關於劇本寫作的書,但每一本都大有自己不贊同或同中國實際有差距之處。於是就到處翻開來參考,夾雜自家的感覺和想法,胡亂的寫出來。
—————————————————————————————————————————————————————————————————
在所有的元素中,我首推人物。因為戲劇與小說不同,小說是以文字面對讀者,戲劇是以人物同觀眾交流。戲劇可以不要劇本,有了演員,有了觀眾,就有了戲。戲劇裡面的人物,或可愛,或可恨,或令人討厭,都要同觀眾不但有故事情節上的交流,同時還要有感性或是理性上的交流,更要讓觀眾有所感覺,讓觀眾沒有什麼感覺的角色就像小說里的廢話。劇本裡面,文字不是語言,劇作家要用人物來講故事,人物才是劇本的真正語言。小說要用文字栩栩如生,詳詳細細地寫出來,有著躍然紙上的生動。劇本則不然,要用舞台提示來暗示人物的內心,給演員留有充分的表演餘地。劇本的對話要留餘地,再留餘地。美國有人做研究,發現小說家變成成功的劇作家很少,記者卻很容易變成劇作家,因為記者懂得語言精練,懂得如何以簡短的語言抓住讀者,更懂得如何從小事裡面大驚小怪地搞出懸念來。詩人也可以變成好的劇作,因為詩歌就要大留餘地,多多地讓讀者意會而非言傳。
用人物說話要練習,就有許多技巧。因為人們之間的交流不僅僅是語言,眼神,身體語言,道具,服裝的運用,都是語言的范疇。這就要多觀察,多練習,多讀劇本(注意優秀劇本舞台指示STAGE DIRECTION的寫法)。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人們交流的細節。
我認為戲劇裡面感性的交流更豐富,更細膩,更真實。許多觀眾看戲,不是為了尋找真理,或哭,或笑,或喜或憂,觀眾需要更多的是感覺。
如若把人物作為語言,作為通過故事來同觀眾作感性和理性的交流的語言,每一個人物的過去的歷史,現在的狀況都要有一個詳細的構思。甚至他喜歡吃什麼,喝什麼酒,為什麼晚上開著燈睡覺。。。凡是根劇
⑶ 劇本什麼意思
劇本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與劇本類似的詞彙還包括腳本、劇作等等。它是以代言體方式為主,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
劇本是舞台表演或拍戲的必要工具之一,是劇中人物進行對話的參考語言,是一門為舞台表演服務的藝術樣式,區別於戲劇和其他文學樣式。
(3)網路上說的讀劇本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劇本的主要內容
劇本主要由台詞和舞台指示組成。對話、獨白、旁白都採用代言體,在戲曲、歌劇中則常用唱詞來表現。劇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劇作者的口氣來寫的敘述性的文字說明。
包括對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的交代,對劇中人物的形象特徵、形體動作及內心活動的描述,對場景、氣氛的說明,以及對布景、燈光、音響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戲劇發展史上,劇本的出現,大致在戲劇正式形成並成熟之際。古希臘悲劇從原始的酒神祭禮發展為一種完整的表演藝術,就是以一批悲劇劇本的出現為根本標志的;中國的宋元戲文和雜劇劇本,是中國戲劇成熟的最確實的證據。
印度和日本古典戲劇的成熟,也是以一批傳世的劇本來標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戲劇形態是沒有劇本的,例如古代希臘、羅馬的某些滑稽劇,義大利的初期即興喜劇,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頭劇目,中國唐代的歌舞小戲和滑稽短劇,以及現代的啞劇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劇本
⑷ 劇本殺是什麼意思
劇本殺顧名思義,其實就是閱讀自己的劇本,按照自己分配到的劇本來扮演角色,然後玩的一場游戲。劇本殺的話,現在也分為線上跟線下兩種
⑸ 劉愷威在酒店讀劇本是什麼事情啊
這是2016年最大的笑話,大概是去年11月初,全明星探爆出劉愷威連續多天深夜進入同組女演員房間逗留四小時直到凌晨,視頻中劉愷威什麼都沒有拿,只穿了一個背心套外套,進門時燈是亮的,出門房間卻是黑的,劉愷威出軌了,楊冪因為這件事被堵在機場3個小時,劉愷威躲著,楊冪終於請了七八個保鏢出機場,到活動現場了,楊冪說「我尊重愷威的選擇」,此時,劉愷威就從上次還能網路直播的「信號很差的片場」回來了,發微博說:對劇本。表示你當我傻啊?,於是夜光劇本的梗就橫空出世,而當事女演員王鷗(聽說是個慣三)更不要臉稱:還能不能好好的玩耍了。我真的為劉愷威的智商擔憂,對夜光劇本的理由就像你小時候去網吧寫了一通宵作業,你媽信嗎?之後,更爆出劉愷威與這位女演員共曾穿一件衣服,劉愷威拿記者的個人信息威脅記者等。劉愷威首先是與此女演員拍了一個撲街爛戲(諷刺的是,這部戲竟然因為去年收視王楊冪的緣故在芒果台播出,經紀公司與芒果合作),此時兩人就稍有曖昧,接著劉愷威的下一部戲就推薦此女演員出演,夜光劇本的事就在劉愷威生日那幾天發生,那時劇組在偏遠的新疆,楊冪在錄《真正男子漢》非常累,據說楊冪曾提出來新疆為劉愷威慶生,但被劉愷威以工作忙拒絕了,其實那三天,劇組又是直播生日party,又是吃飯,KTV,根本不忙。
⑹ 什麼是(戲劇)劇本朗讀會
劇本朗讀會,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朗讀劇本的活動。
它的目的大多是用一種簡便的形式,將一些劇本推廣出去。比如,一些外國的劇本,現階段國內沒有正式排演的條件或能力,但有關方面又希望將其在國內加以推介,所以會使用劇本朗讀。
又比如,一些新創作出的劇本(往往是年輕創作者的劇本或帶有實驗性的劇作),為了在創作後徵求觀眾和評論者的修改意見,或者類似演出交易會般供製作方選擇,因而也會使用劇本朗讀。
相關資料
相比於正式的演出,劇本朗讀確實帶有一定的草創性質,不收費或少量收費,規模一般不大(一般是在小劇場),觀眾一般比較專業,大家的關注點也一般在劇本本身。但是這也不是說劇本朗讀就一定沒有導演創作。劇本怎麼讀,用什麼語氣、性格朗讀,都需要設計。
另外,雖然演員都是拿著劇本上台朗讀,但這也不妨礙演員進行一定的肢體表演。實際上有的劇本朗讀因為對演員表演已經做了比較多的設計,所以和正式的演出差別已經不大,演員只要脫本,大體就可以上台演出了。這種劇本朗讀,實際上就是一種在作品正式登上舞台前的緩沖,甚至可能是一種實驗性的創作。
⑺ 網紅劇本是什麼意思
辛巴直言網紅劇本就是侮辱觀眾的智商
辛巴在雙十一過後就帶著一眾徒弟跟團隊成員回老家捉魚摸蝦、打雪仗遊玩去了,昨天辛巴在老家短暫開播跟粉絲們聊天,中途他說起KS現狀,辛巴稱現在各大網紅都在演劇本,就像三年級的小學生似的,一點意思都沒有,而且有點侮辱大家的智商了,辛巴還稱演戲、劇本如果繼續下去,那KS流量將會下滑得非常嚴重,而且現在KS平台上的很多觀眾暫時留下,也只是為了看你們能演到什麼時候罷了,等看到結局的時候,就不會再也多少人了!
現在的KS平台確實充斥著各種亂象,各種形式的直播都是劇本套路,比如劇本PK、劇本賣貨、劇本演戲的,辛巴是KS的領軍人物,他也是KS一哥,雖然他本人非常排斥劇本、演戲,但是架不住整個大環境就是這樣,慶幸的是前兩天KS官方也正式發聲明,以後再有電商、網紅劇本賣貨的,先扣分、再封小黃車,最後嚴重點的直接封號,也算是KS官方第一次正視這個問題,如果再不監管,那KS平台要不了多久就亂套了,最後希望KS官方對劇本PK也加大監管力度吧,還大眾一個干凈健康的直播平台!
二子爺喊話全網,不帶他都別玩
最近好幾個大網紅都合體直播,先是二驢跟方丈,再是散打哥跟張二嫂,然後昨天二子爺開播跟粉絲們聊天,他這幾天也是郁悶得很,一直想加入這幾個大網紅的劇本,偏偏這幾個網紅都不理睬他,然後昨天二子爺就在直播中途喊話這幾個大網紅,稱他二子爺要是人氣做不起來,那大家就都別玩了,二子爺還表示帶他一個怎麼了?給他點熱度能怎麼滴?大家都是朋友,就不能互相拉一把嗎?最後二子爺還放狠話,他稱方丈、散打哥、張二嫂你們幾個要是不給他點上15萬個關注,那這事就沒完!
也不知道二子爺哪裡來的自信,為啥別人玩就一定要帶你啊?你每天亂講八卦,方丈、散打哥他們幾個你哪一個沒有得罪過?還好意思讓他們帶你,不過也許二子爺就想蹭他們的熱度,畢竟黑粉也是粉,在他們這幫網紅的眼裡,只要有熱度,那他們就去蹭,至於過程是不是讓人不齒,他們不會去不管,所以大家少給他們刷點禮物,留下禮物的錢買點排骨燉燉湯,它不香嗎?
⑻ 韓劇演員集中一起閱讀劇本是什麼意思
開會討論對劇本的理解 方便對戲
⑼ 劇本是什麼
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與劇本類似的詞彙還包括腳本、劇作等等。它以代言體方式為主,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
[編輯本段]劇本的內容
劇本主要由人物對話(或唱詞)和舞台提示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說話的語氣、說話時的動作,或人物上下場、指出場景或其它效果變換等。 一個典型的劇本例子如下: 小姐房間內 王媽:(小心翼翼地)小姐,您還是得注意身子,就吃點東西吧。 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媽下)
[編輯本段]劇本的結構
一部較長的劇本,往往會由許多不同的段落所組成,而在不同種類的戲劇中,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區分段落。在西方的戲劇中,普遍使用「幕」(Act)作為大的單位,在「幕」之下再區分成許多小的「景」(scene)。中國的元雜劇以「折」為單位,南戲則是以「出」為單位,代表的是演員的出入場順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創造後,將「出」改為較為復雜的「出」。莎士比亞劇本集 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再高潮結局」。 當然根據編劇技巧的不同,結構還會變化。
[編輯本段]劇本的分類
按照應用范圍,可分為: 話劇劇本,課本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等,小說劇本,相聲、小品。 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還有一種劇本主要追求文學性,不以演出為目的,或者不適合演出,動作性不夠.被成為」案頭劇」」書齋劇」.歐洲19世紀的許多浪漫主義詩人和作家創作過很多這種戲劇形式的詩歌,但只能提供閱讀,不適合上演.所以在戲劇創作中,劇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應該在劇本的創作中處理好劇本的文學性和舞台性.因為戲劇演出才是最終目的.沒有演出和觀眾的戲劇談不上是戲劇.
[編輯本段]劇本創作三大忌
1、寫劇本變寫小說
劇本寫作和小說寫作是兩樣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寫劇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達一連串的畫面,所以你要讓看劇本的人見到文字而又能夠即時聯想到一幅圖畫,將他們帶到動畫的世界裡。小說就不同,他除了寫出畫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辭手法和角色內心世界的描述。這些在劇本里是不應有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小說里有這樣的句子: 「今天會考放榜,同學們都很緊張地等待結果,小明別過父母後,便去學校領取成績通知書。老師派發成績單,小明心裡想:如果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擔心,害怕考試失敗後不知如何面對家人……」 試想,如果將上面的句子寫在劇本里,你叫演員看了怎樣用動作去表達。 如果要用劇本去表達同樣的意思,就只有寫成如下: 《櫻桃園》劇照在課室裡面,學生都坐在座位上,臉上帶著緊張的表情,看著站在外面的老師。老師手上拿著一疊成績通知書,她看了看面頭的一張,叫道:「陳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領取成績單。小明在課室的一角,兩只手不停地搓來搓去。他看出課室外面,畫面漸漸返回當日早上時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廳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備出門,看了看父親,又看了看母親,見到他們嚴肅的臉孔,不知該說些什麼。小明的父親說:「會合格嗎?」小明說:「會……會的。」 「陳小明!」老師宏亮的聲音把小明從回憶中帶回現實。老師手上拿著小明的成績單看著他,小明呆了一會,才快步走出去領取……
2、用說話去交待劇情
劇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對話(除非是劇情的需要),否則整個故事會變得不連貫,缺乏動作,觀眾看起來就似聽讀劇本一樣,好悶。要知道你現在要寫的是電影語言,而不是文學語言。只適合於讀而不適合於看的便不是好劇本。所以,一部優秀的電影劇本,對白越少,畫面感就越強,沖擊力就越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寫一個人打電話,你最好不要讓他坐在電話旁不動,只顧說話。如果劇情需要,可讓他站起來,或拿著電話走幾步,盡量避免畫面的呆板和單調。
3、故事太多枝節
很多人寫劇本都寫得太多枝節,在枝節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場景,使故事變得復雜化,觀眾可能會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主題。試想如果在一幕電影中同時有十幾個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間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觀眾在短短時間里那能把每一個角色記得這么清楚。 其實,寫劇本有一句格言:Simple is the best! 愈簡單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們所看過的好電影中,它們的劇情是不是都很簡單。例如電影《泰坦尼克號》(Titanic)只是講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當中男女主角產生了愛情。其他電影也一樣,簡單到報紙短評用短短幾十個字就能講出故事大綱。
⑽ 什麼是讀劇本
另外一點,就是劇作者要通過什麼來表達?他通過什麼來表達他的觀點?他的這種情感?涉及到劇本的內容,它的內容是什麼?因為作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作者的觀點不可能直白地表述,直接地說,像寫論文一樣,那樣不行。他必須通過一定的藝術形象把它表達出來。所以,劇本的內容是主要的一大方面。它涉及到情節、故事、人物的形象,這些都是劇本的具體內容,要搞清楚。那麼,怎麼才能夠做到讀懂劇本?有哪些條件?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了解戲劇劇本的特點。大家都知道,戲劇劇本可以獨立存在。我們中學學的文學有四大類:小說、詩歌、散文、還有一類就是戲劇文學。這說明戲劇有很強的文學性。比如說,諾貝爾文學獎可以頒發給戲劇作家,但它從來沒有頒發給影視的編劇。戲劇作品可以獨立的作為一個文學的作品存在的。但另一方面,戲劇劇本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像其他文學種類那樣,就是這種閱讀。只要你通過這種媒介,紙制的或者其他的閱讀了,就可以了。但戲劇的劇本,它不是直接為了閱讀的。它是為了排戲演出用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除了歷史上少量的一些專供閱讀、不是為演出的劇本,比如戲劇史上有稱這些戲為「書齋劇」、「案頭劇」,你可以閱讀研究,但是不是為了演出的。除了少量的這樣的劇本,基本上都是為了演出服務的。我們知道,莎士比亞除了戲劇家之外,他還是作為文學家存在的。雖然《莎士比亞全集》各種各樣的版本都有,但它一開始都是為了演出的。在小說裡面,作者可以通過描寫等手段,具體的塑造人物形象,環境,包括心理怎麼想的,都可以。但戲劇劇本的構成,主要是以對話,獨白為主。除了一些必要的舞台提示,動作說明,基本上沒有主觀的心理的這種描寫。但是在演出中,對話或者獨白,只是舞台語匯的一部分。所以讀劇本,如果以讀小說、故事的形式,你有時候就會感到,很多信息缺失了,會造成一定的迷惑。劇本是為了演出服務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讀劇本不能像讀小說、詩歌、散文那樣。好。我們了解了劇本的這一特點以後,還需要了解一些戲劇劇本編劇上的一些基本知識。比如說戲劇行動的構成,一些常見的劇本結構和劇本基本風格等等。這涉及了一些編劇的基本知識,另外還涉及一些戲劇文學史的常識。假如說,一般的讀者習慣了看故事,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這種線型的,直線型結構的模式,這種模式只是戲劇編劇,或者戲劇文學類型的一種。還有其他的模式,比如說非線性的,片段式的、史詩式的等等。有的讀者只習慣於現實主義風格的,一旦接觸到其他的風格,比如說象徵的風格,荒誕的風格,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所以,大家讀劇本,要了解一些編劇的常識和戲劇史的知識。這種課程就是非常有必要,通過學習,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這樣對讀劇本是非常有好處的。另外一點,讀劇本的這種過程中,要充分地調動想像力,和活躍起膩的感官。剛才介紹的,劇本是為了演出,主要是為了演出創作的。劇作者在寫作的時候,一般頭腦中都會有舞台的形象,他和寫小說完全是不同的思維。而讀者要想更好的理解劇本,就需要通過想像力,來復原作者要呈現的舞台形象。那不僅是對話,還有視覺、聽覺、心理感覺等等。劇中人是在一個特定的規定情景中進行表演,所以在閱讀劇本的時候,我們最好也能夠像是在觀看錶演。眼前浮現出形象來,這樣就會非常有助於進入劇本,從而理解它。除此以外,因為劇本主要是以台詞,對白,獨白,舞台提示這些組成的,所以,對待每一句台詞,台詞之間的銜接都要留心。此外,給予的舞台提示和劇名(劇本的名字)也要有特殊的重視。一般來說,台詞是劇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台詞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一個劇本,尤其是一些優秀的,或者是一些經典的劇本,台詞都會是比較講究。不會把生活中的那些大白話,水話隨便的就放上去。舞台的時間很有限,舞台演出的這段時間必須把有用的東西放上去。舞台上人物的語言很多都是有特殊用意的。它不是隨便地照搬生活用語。台詞需要演員說出來。它是要說出來的,不是要看的。所以,也會涉及到很多的這種處理,比如說強調某一句話,或者一句話中的某一個詞,這樣的意義就完全不同。很多台詞還含有這種潛台詞,什麼叫潛台詞呢?就是沒有直接說出來的言外之意,這種潛在的意思。這些都需要特殊的照顧舞台上的布景、道具、人物動作、表情,這些是靠舞台提示來表現的。這些提示需要特別的留心,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光看人物的說話,就像看故事,兩個人、幾個人在說話一樣,匆匆地掃過,就會失去很多有用的劇本的信息。一般來說,劇名也體現了劇本的主題,主要內容或者是風格,或者和這些主題內容有相關的。這也需要特別的留意。有的劇本題目一看就知道它的風格,比如後面我會和大家談到有一個劇本,劇名非常長,叫《哦!爸爸,可憐的爸爸,你被媽媽掛在壁櫥里,我是多麼傷心啊》。這是一個劇本的題目這么長。它就是這么一種調侃荒誕的風格。咱們剛才提到的,我再簡單地總結一下。剛才咱們提到,要了解劇本的特點,了解一些戲劇劇本編劇上的基本知識,一些戲劇文學史的知識。還有,咱們要充分調動想像力,和活躍感官。仔細對待每一句台詞,台詞之間的銜接,留心舞台提示和劇名。在這些基本認識的基礎上,還需要多讀一些劇本。開始都有哪些劇本可以讀呢?中國有句古話: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咱把標準定的很高,往往還不能達到,也許僅僅達到了中間這個檔次。那麼開始就不能把標准訂低了。從學習這個角度,一定要找些好的劇本,中外的名劇,一些經典的戲,應當是首選。主要是國外的劇本。國外的劇本無論從風格、質量,范圍、內容來說,可選的很多。另外是有一定量的精讀。有的朋友說他讀了很多的劇本,但是感覺還是收獲不大,讀完就忘了。為什麼?就是每次都匆匆地讀過。精讀一部劇本勝過草草讀十部。這是我的看法。如果精讀、研讀一部經典的劇本,那個收獲更是非常巨大的。不僅僅是在劇本的本身或是編劇的角度,其他方面也會有很多收獲。下面我再簡單介紹一下有一些常見的劇本閱讀的經驗,或者一些常規的做法。大家可以嘗試和運用。結合你自己的一些情況,找到一些適合你的劇本閱讀的方法。讀劇本最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根據劇本的長度,有的很長,有的很短。所以,你的時間有可能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或者有時候四五個小時。有一個相對固定連續的時間。而且找一個不要被打攪的地方,准備一些紙盒鉛筆,必要的時候做一些標注。有的讀劇本的朋友,尤其讀比較長的劇本時,今天讀一點,明天讀一點,分幾次把它讀完。最好不要這樣。一口氣讀完,首先咱們一口氣通讀一遍,然後立刻把你讀後的感受寫下來。是否喜歡它,或者是哪些部分感動了自己,一句話或者是一個場景都可以。還有哪些自己感到迷惑不懂的。一遍以後就對這些記錄一下。對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說劇名,人名、人物、時間、地點等也梳理一下。第二遍就可以比較仔細的讀。對台詞,對白,獨白,舞台的提示,相對仔細地去閱讀。可以根據舞台里的說明性的文字,用筆勾勒出一個舞台的草圖,人物的位置以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可以用手裡的鉛筆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台詞和關鍵的舞台提示做上記號,寫上標注。對第一遍中不太了解的地方,著重地對待。還有些部分,比方說劇本的開端,開始,結尾,這些重點的部分要研讀一下。有些台詞、對白甚至需要讀出聲來,或者是表演出來。我非常建議大家要動嘴讀,帶感情的朗讀。有些劇本很長,你不見得全部讀下來。劇本比較短的可以通讀。盡量運用你的感情,你的理解。如果你有時間,你也可以讀的那麼細,但一般來說,你把它讀一讀,是有助於理解劇本的。劇本很長,你可以選一些重點的場景,或者片段來讀一讀,這種感覺完全是和用眼睛看不相同的。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讀第三遍,或者第四遍。可以針對劇本創作的背景,或者相關的文化背景進行一些調查和研究,找一些資料。這一次,你需要總結一下,把這個故事、情節。情節不同於故事。故事就是講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情,情節是劇本怎麼把這些事件結構起來,用什麼樣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敘述出來,這個後面會詳細說。你要總結一下故事、情節、人物的關系,主要的人物有哪些特點,劇本的主題是什麼,主要的風格是什麼,把這些寫成一篇讀後感。這樣就強化了你獨具的效果。也可以把這些作為一個資料保存。讀多了之後,你會有一個劇本的資料庫。如果有必要,你還可以在網上,或者去圖書館找一找相關的介紹,或者評論性的文章,如果這個劇本是非常經典的,這方面的介紹非常多,可以參考一下。有的劇本,讀了好幾遍還是讀不懂,怎麼回事?我總結一般有幾個常見原因:一個是可能讀的不夠細,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一些關鍵的台詞,或者潛台詞,你沒有留意,錯過了。比如說,我們必讀劇本里的《朱莉小姐》中,朱莉和讓發生關系,就有些同學沒有注意到,影響了對整劇的理解。另外,可能是你不太了解這個劇本的特殊的風格和結構,你是用其他的風格和模式來閱讀。比如說:你用現實主義的方法理解荒誕風格的戲劇,你覺得讀不懂,這是另外一個原因。當然也會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說,這個劇本本身就是晦澀的,或者是故弄玄虛的。這些都有。所以,建議大家讀一些供認的比較優秀、經典的劇本。我給大家選的這些劇本完全是咱們平常可以見到的,這些劇本我想大家接觸的機會會很多。一些常見的劇本,如《雷雨》這樣的隨處可見的劇本,我就不給大家提供了。給大家提供的主要是結合咱們的學習,有一定的特殊的意義。不見得這些劇本完全是經典或者一流的,它可能在某一方面對於咱們的教學有一定的意義。關於劇本,咱們今天先初步的介紹一下。我再簡單的總結一下。一方面是我們要讀懂劇本,要了解劇本作者想要說什麼、他說的是什麼、怎麼說的等幾個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想要學會讀懂劇本,首先要了解劇本的特點,也就是說它是為了演出而創作的,和小說、散文、詩歌等其他的文學形式,閱讀方法上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一些戲劇劇本編劇或者是戲劇文學史上的劇本知識。了解一些常見的劇本結構和劇本的風格。讀劇本,我們還要充分調動想像力和感官,尤其是每一句台詞和舞台提示,包括劇名這些信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多讀一些名劇,精讀一些優秀的劇本,不久我們就會感到我們的劇本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