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電視機與普通電視機的區別
寸和英寸都是長度單位,一個來源於中國,一個來源於古歐洲。是在歷史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電視機規格說的寸,是英寸,代表顯示屏對角線長度。
寸來源於中國的傳統度量衡,秦始皇統一中國主要地區以後,下令書同文、車同軌,為大中華的文化凝聚力打下了基礎,也從此開始了歷史上最早的標准化工作。秦漢時就有了比較明確的丈、尺、寸長度關系。
寸來源於人手腕下切脈的位置,距離手腕一寸。十寸為一尺,大概成年人小臂長度,所以那段骨頭叫尺骨。
有趣的是,英尺也是來源於人體,名字就叫「foot」,腳。英國國王感覺討論太費時間,一腳踩下去道:這么長就是一尺!趕上當時鞋大,這一英尺就30厘米出頭。
這么自發的搞出來的度量衡肯定是經不起檢驗的,農耕時代還無所謂,大概其看一眼就算整齊了,看不過來的拿腳走一遍,工業時代就受不了了,誤差一根頭發絲都能導致嚴重問題。1990年英國5390航班在飛行中風擋爆裂,機長身體大部分被吸出艙外,靠空姐抓住腳脖子才撿回一條命。這件事故的起因有若干條,其中一條就是維修人員憑肉眼判斷固定風擋的螺絲與原來的螺絲尺寸相同。
歐洲進入工業時代對度量衡的這種混亂很惱火,於是產生了建立標準度量衡的念頭,也就是現在的米·千克·秒體系。英尺也好,市尺也好,都與公制度量衡建立了穩定的折算關系,一寸等於3.33厘米,一英寸等於2.54厘米,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一英尺是30.48厘米,一英寸怎麼才2.54厘米,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這里其實是這樣的,一英尺是十二英寸……
好吧,完整點說:英里(mile)1英里=880尋=1760碼=5280英尺=63360英寸……暈菜了吧?難怪英國小學生能熬過來的都是大科學家,比如牛頓。
所以現在英國很積極的使用公制,但是美國卻很奇怪的堅持英制。糧食貿易用蒲式耳,加油論加侖,汽車里程錶上是英里(邁路表就是mile,說誰超速多少邁其實是英里數),身高都是五英尺十英寸……
還有就是為什麼用對角線衡量。因為電子工業是從晶圓開始起步,矩形屏幕的規格就是由外接圓的直徑決定的,不管你是3:2還是4:3,16:9
都無所謂,只要對角線多長就知道晶圓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