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預防學生沉迷網路內容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網路時代,網路逐步滲透到人類的社會體系中,學習、交友等等都離不開網路,像我們的信息課和微信平台,豐富著我們的學習生涯。
但是網路是一把雙刃劍,成癮性網路游戲、邪惡動漫、不良小說、互聯網賭博等不斷出現,造成一些中小學生沉迷游戲、行為失范、價值觀混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近一時期,甚至出現人身傷害、違法犯罪等惡性事件。泰州地區曾經發生過一初二學生國慶放假期間在家連續三天兩夜打網路游戲,最後猝死的事件,也發生過一起因為兒子參加網路賭博最後弄得父親自殺從而家破人亡的事件。
中小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和人生塑造的黃金階段,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由於明辨是非的能力還不高,還缺乏正確處理生活中各種信息的能力,尤其缺乏抵制種種不良誘惑的堅強毅力,倘若被網路的不良誘惑吸引,就如同掉入陷阱而不能自拔。經常使用電腦、手機上網容易導致肌肉骨骼系統的疾患。累及的主要部位有腰、頸、肩、肘、腕部等。沉迷網路還容易引起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中樞神經失調。嚴重者發展成為網路綜合征,該病症的典型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鍾紊亂、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思維遲緩、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很少關心他人、飲酒和濫用葯物等。總之沉迷網路會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業成就、道德發展、人際交往和家庭關系等產生不良影響,這樣的例子媒體報道的不少。
同學們,為了不留遺憾於青春,不留失望於父母,不留危害於社會,讓我們從不帶手機進校園,不去網吧做起吧!讓我們拒絕沉迷網路,健康成長!
㈡ 寫給沉迷於網路的同學的一封信,要原創
沉迷於網路的同學們:
你們好。
同學們,你們肯定大部分都是家裡有電腦或電腦被家長上了鎖,然後你們又很想玩游戲,跟著同學們說去了網吧,或者自己偷偷去網吧。剛開始還玩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後來就玩三個小時,後來發展到放學後不回家,甚至逃課去網吧。零錢花沒了,就偷父母的錢去網吧。
有的同學說:「網上比現實生活豐富得多,可以玩游戲,和好朋友聊天,還可以看到許多新奇的東西。」「網上游戲很好玩,打打殺殺,所向無敵,非常過癮!」等等。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在你們一天不回家時,家人多麼著急;在你們逃課去網吧時老師的擔心;父母的錢找不到會有多麼生氣......
而且,網路也有許多危害:有的同學沉迷於網路不能自拔,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有的同學長時間上網,視力急劇下降;有的同學受不良信息影響,走上了盜竊的犯罪道路,甚至引起殺人事件。
同學們,不要再去網吧了!游戲是放鬆和開發智力的工具,不能再成為你的主宰。同學們,希望你們能夠告別網吧,把握自己!把握自己,就是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給自己的未來一篇蔚藍晴空!
希望你們早日告別網吧!
你們的同學
2014年12月12日
親愛的中國家長們:
你們好!
今天我想對你們說。謝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們的關心與照顧,你們一直將我們視為掌上明珠。但是,你們的一些關愛其實無形之間對於我們造成了一些傷害。現在,我想對你們說一些心裡話。
首先,你們有時候會以「愛」的名義來對我們進行一些傷害。你們有時會堂而皇之說「爸爸媽媽是為你好,你應該……」其實,你們無形之中就因為這些愛而一直約束著我們,忽略了我們的感受,不給我們自己自由支配的空間,一切的一切都不由得我們自己做主。所以,這種「愛」會讓我們漸漸地失去自己的主見,漸漸地追隨他人迷失了自己,隨波逐流,失去自己的支配能力和判斷能力。
其次,當今社會的確是競爭激烈,稍一失手就可能在社會生活中失去一席之地。理所當然的,學習成績優異就成了現在家長和學生所共同期盼的了。也因此,家長因為學習成績優異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比比皆是。因為希望孩子成龍成鳳而讓他們拚命學習,從而殊不知,未來學習優異的人才會數不勝數,而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好的人才確是鳳毛麟角。我相信,社會需要的不只是能力超群的人,更是自理和人際都優秀的人。所以,不要因為學習而忽略了孩子自理能力和人際關系能力的培養,要讓他們學會敢於擔當。
另外,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年的應試教育所造成的影響在家長們的已根深蒂固。我贊同,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但是,不要因為應試教育的原因而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力。現在正值暑假,相信每個補習班定是擠滿了人,有些低年級的孩子也要被迫去上補習班,搞得比上學還緊張,沒有一絲一毫的休息時間。或許,家長們的盼望是殷切的。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的心靈是要在緊張的時刻放鬆,而不是一直緊緊地綳著。所以,我希望家長再放鬆之餘給孩子以放鬆的空間,讓孩子放鬆心靈,無所顧慮的玩耍。
各位家長,這是我們的一部分心聲,希望你們採納,我們還是孩子,但也能理解你們,希望你們也藉此理解我們,了解我們的感受,謝謝。
祝
身體健康
永遠快樂
一個孩子
×××
㈣ 對沉迷於網路的同學寫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長:
你們好!
當今社會,網路技術迅猛發展,但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尤其對於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夠成熟的青少年而言,沉迷網路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健康成長與成才。除了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通宵熬夜導致課堂上昏昏欲睡嚴重影響學業之外,還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隱形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影響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長期沉迷虛擬的網路游戲,導致人生觀與價值觀扭曲。
網路游戲主要情景以「攻擊、戰斗、暴力」為主,長期玩飈車、砍殺、爆破、槍戰等游戲,火爆刺激的內容容易使游戲者模糊道德認知,淡化虛擬游戲與現實生活的差異,採用虛擬世界的方式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在虛擬網路游戲中生命結束以後可以重來,由此會導致青少年對生命的意義及其價值產生誤解,不會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進而引發一系列慘案。
2.在虛擬網路游戲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靠暴力攻擊對方,如果現實中遇到問題,他們也會以虛擬世界中的方法解決問題。近年來青少年犯罪成上升趨勢,與他們長期接觸虛擬的網路游戲有很大的關系。
3.長期處於虛擬的暴力世界中,人容易變得冷漠,人性中最美的「愛」與「善良」將會消失,缺乏同情心,留下的是對現實世界的極其不適應,進而更加渴望回到他們所適應的虛擬世界,從此人生進入惡性循環,導致父母對孩子的管理徹底失控。
4.現實中的朋友越來越少。據搜狐網報道,如今的網路游戲有時已經成為青少年的一種社交方式,中小學生對《王者榮耀》青眼有加,不單單是因為游戲的體驗感受較好,有學生表示,對於這款游戲的依賴,源於學生之間社交的需求。調查中有學生如此解釋:「我不是一個熱衷於《王者榮耀》的學生,但很多人都在玩這個游戲,如果你不玩,你就會顯得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別人聊的內容你聽不懂,就會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言外之意就是如果自己不玩游戲就沒有朋友,這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很大的誤導,難以形成獨立的認知和人格。
圖片
二、容易接觸不良信息
網路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使得有害思想和不良文化廣泛傳播,有些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與接觸了不良的網路信息有很大關系,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如今社會網路確實是一種重要的社交媒介,有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內心非常渴望交朋友,但是由於性格原因現實中一般不會主動交友,進而轉向沒有任何人知曉的網路世界,在網路世界中找到自己所謂的「朋友」。把網友當成了知己,很容易受到對方思想的影響,如果遇到「壞朋友」將會對學生整個的認知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學生厭學、逆反、甚至自殘等行為出現。
2.誤入邪教組織,一些缺乏辨別能力及抵抗力低的青少年,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自覺被拉入邪教組織,在邪教組織精神控制的作用下,在歪理邪說中感受虛幻成長和「大人社會」的認同感,甚至痴迷、狂熱、崇拜最終形成扭曲的心靈,導致行為異常、人格缺陷。銀川市公安局曾破獲一起利用QQ郵箱內「漂流瓶」工具,通過互聯網向他人隨機發送邪教信息的案件。
3.網路色情,淫穢色情信息是青少年最容易接觸到的互聯網不良信息,調查顯示:近50%的青少年曾接觸過黃色網站,由於青少年好奇心強,自控力差,很容易導致一些人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總之,青少年學生沉迷網路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狀態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青少年學生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作為家長,控制孩子的網路,防止孩子沉迷網路意義重大。在此年級向家長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1)學生嚴禁帶手機到校,特殊情況請及時告知班主任,將手機交於班主任保管,不能隱瞞班主任讓孩子將手機帶入學校,成功的孩子的背後一定站著理智的家長;
(2)現在學生的零花錢較多,有些學生會隱瞞家長私自購買手機,家長如果發現請及時告知班主任,家長需要經常關注,杜絕此類情況發生;
(3)發現問題及時告知班主任,家校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㈤ 作為一名學生應當怎樣使自己避免黃賭毒及網路成癮的危害請寫一封信
你作為一個學生,平時要每天上學,不要和社會上不務正業的人交往,要遠離他們,防止他們的小恩小惠和誘惑,如果他們有什麼不軌行為一定要告訴家長和老師,免得自己誤入歧途
㈥ 預防沉迷網路手抄報內容怎麼寫
手抄報一:沉迷網路的對策
(一)沉迷網路的預防
1、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上網的情況,平時留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以及學習情況。
2、積極參與孩子上網。家長要積極參與孩子上網,加強對互聯網的認識。
3、不要讓孩子去條件差、管理不規范的網吧上網。
4、主動推薦好網站。有目的地收集一些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網站的網址,推薦給孩子。
5、嚴格設定上網規則。對孩子的上網時間要有所節制,每天上網時間最好不超過兩小時,且在操作1小時後休息15分鍾左右。而且每次上網最好制定計劃,提高目的性。對設定的規則要堅決執行。
6、防範色情與暴力內容。對網上色情和暴力內容的防範,主要應靠家長平時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道德觀念的培養,讓他們明辨是非,提高抵禦網上不良信息的能力。
(二)教育的反思:
不是孩子不想學習,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學好。
僅僅逼迫孩子去學習是沒有用的;必須要解決如何學、怎麼學、有成功體驗和看到希望的問題。
(三)沉迷網路的心理治療
1、系統治療:
家庭系統治療:就是對家庭所有成員的行為及互動模式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與行為校正。
家校聯合系統治療:就是對家庭所有成員以及相關老師的行為及互動模式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與行為校正。
深圳高級中學一位初一學生沉迷於網路游戲,每天要上網6個多小時,學習成績班上倒數,與家長沖突很大,後經心理咨詢和老師及家庭系統咨詢治療之後,親子關系改善,學習成績提高,又不斷地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班級活動也積極鼓勵他參加,很自然就漸漸減少了上網時間,半年後完全能夠控制住自己的上網,學習成績進步很大,最後以優異成績被保送直升深圳高級中學高中部。
2、認知治療:
就是進行有效的深層咨詢對話;改變自我評價與認識。
3、心理訓練:建立新的條件反射。
4、催眠治療:包括改變自我心像,進行「心像厭惡」與「心像暗示」。
手抄報二:如何預防孩子沉迷網路
讓田野不長「雜草」,最好種上「水稻」
網路為什麼「迷人」?因為某種程度上,網路不僅僅是一條網線、一個WiFi,而是等同於社交、娛樂、休閑、競技、讀書……這個虛擬世界五光十色、應有盡有。如何與「迷人」的網路「爭奪」中小學生,這是一道難題。
「中小學生的內心猶如一片廣闊田野,要讓田野不長『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一片金燦燦的『水稻』。」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校長羅樹庚建議,創造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使孩子們把更多精力放在有效學習、戶外運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吃飽了「精神大餐」,孩子們自然就能提高對網路不良內容的免疫力。
「對青少年的網路行為,學校宜疏不宜堵,與其消極被動地預防不良上網,不如積極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齊學紅在研究中發現,目前許多學校出台了關於學生使用手機的規定,如「教室里不得使用手機」,但多數局限在是否允許、能否使用層面,在對學生如何使用手機及具體上網行為上則缺乏有效引導。
齊學紅建議,應該正面引導青少年的上網行為,幫助青少年了解網路是個什麼樣的天地、什麼是合乎道德的網路行為。她介紹,一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鑒。如在日本,設置了「青少年上網導航員」,對網路社會現狀和危險性、青少年如何把握網路使用尺度、如何進行上網自我監控和管理等進行「導航」;在韓國,網路倫理內容納入了小學、初中德育教材,以及高中道德、電腦教材中。
家長,別把手機當「電子保姆」
「要指引,履職責,教有方,辨不良。要陪伴,融親情,廣愛好,重日常……」日前,教育部發布朗朗上口的「防迷網」三字文,以及《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家長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注重陪伴、疏導心理、配合學校,築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堅實防線。
如果家長自己就是「手機控」「低頭族」,如何能指望孩子管住自己?羅樹庚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學生走上沉迷網路、手游之路,與其成長環境有關。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常常把手機當「電子保姆」,讓動畫片和手機游戲陪伴孩子長大;有的家長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本為方便聯系而買的智能手機也「失了控」……
羅樹庚介紹,在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每年都會組織一年級新生家長參加專題活動,引導家長重視電子產品和網路游戲的危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裴濤建議,家長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網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內容是否積極,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健康使用網路。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是因為喜歡上網才開始討厭學習,事實上,不少孩子是因為討厭學習而沉溺網路。如果學習占據了孩子大部分生活,就給了沉迷網路以可乘之機。」裴濤提醒,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康廣泛的興趣愛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廣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如讀書、下棋、運動、做家務、走親訪友、舉家旅行、參觀博物館、欣賞音樂會等,讓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吸引孩子。
綜合治理,形成良性互動教育合力
「網路精神毒品對整個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需要相關部門共同施策、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努力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良性互動的教育合力。」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學校要做些什麼?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各校要加強午間、課後等時段管理,規范學生使用手機,組織開展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學生使用網路基本情況;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系狀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各地中小學責任督學要將預防中小學生網路沉迷工作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看,學校教育正在打一場『注意力爭奪戰』,我們的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變化,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價值,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網路轉移到校園生活中來,把中小學生引導到積極健康向上的成長軌道上。」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校長董紅軍說。
青少年群體社會經歷不足,生活習慣尚處於形成階段,面對開放的網路,要想讓預防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見成效,學校、家庭、社會還需打出「組合拳」。
「政府要有決心,加大對網路的監管力度,弘揚網路的正向價值,對網路游戲、網路視頻等內容進行嚴格審查,加大對違規違法內容傳播的處罰力度。」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馮建軍建議,可以用技術方式進行控制,如實施網路游戲實名認證制、推行網路游戲分級制度等。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的引導工作需要全社會的齊抓共管。學校在加強自身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還要積極與政府、社會及家長溝通協調,整合好資源,共同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劉子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