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
在當今信息時代,青少年已成為網路使用的主要群體。然而,過分沉迷網路,已經嚴重影響了一些青少年的正常生活,甚至導致人格扭曲、學業失敗、身心受傷,從而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問題。因此,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已刻不容緩。要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路,變堵為疏,發揮網路對青少年成長單的積極作用。例如家長和教師可以引導孩子把網路變成工具,幫助孩子制定網路學習計劃,教孩子通過網路查資料、學習知識、進行小製作等。還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網站,搞一些小競賽,小設計來激勵學生學好用好網路。
建立和完善學校心理輔導非常重要。心理輔導老師要多關注那些交往困難,內心敏感,容易受挫的學生,及時與他們溝通,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學生心理普查可以增加成癮人格的測量,以便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通過講座、展覽等形式說明網路成癮的危害,提高學生的免疫力。通過團體訓練等形式加強學生人際關系的建立與溝通維系技巧的訓練,以防止他們過度依賴網路。
2. 如何預防大學生網路成癮
1.加強高校學生自控能力
大學生的自控能力處於極不穩定時期,面對隨身攜帶充滿誘惑的手機網路平台,容易沉浸其中。基於愈演愈烈的手機成癮現狀,高校需加強學生的自控能力,成立專門針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矯正的部門,定期定向關注在校大學生的手機成癮問題。
此外,通過班級反饋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重點對象進行及時疏導和干預,包括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等方式。孟礁的研究結果顯示,手機成癮者往往容易排斥心理咨詢的形式,而採用前期團體輔導配合後期心理咨詢的形式對矯正和預後評估成癮起到積極作用。
2.豐富校園多元文化建設
王凱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干預能夠有效緩解大學生手機成癮程度,能夠作為降低大學生手機成癮的有效手段之一。除了體育運動之外,高校還需加強校園多元文化建設,加大對社團的管理和宣傳,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特別是手機成癮對象)或主動或被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通過面對面交流活動,改變人——機的成癮形式,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手機的過分依賴,從而也為手機成癮的大學生提供更多人際交往的渠道。
3.創新利用新媒體平台建設
對於碎片化時間,手機關系成癮(微信等)、娛樂成癮(微博等)和信息收集成癮形式的現象較為嚴重,而目前新媒體建設情況良莠不齊,對大學生的思想認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錯誤引導。高校應採取相關方式倡導,結合學生所需的能力素質以及專業所需和就業能力培養,通過教師推薦或其他有效宣傳形式加強對新媒體利用的創新建設推廣。
4.改變傳統教學形式
大學生手機成癮原因之一在於本身對專業的認同度不夠,導致大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缺乏學習興趣,出現態度消極、被動學習等現象,並產生厭倦情緒。
此外,傳統的教學形式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也不能有效引導學生對教授內容的掌握,也是造成上課期間學生手機成癮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此類現象,一方面高校需做好大學生專業學習生涯規劃管理,及時了解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靈活管理學生轉專業學習體系;一方面需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你聽我講、你問我答的傳統授課形式。
實踐結果顯示,學生通過工作坊形式中的角色扮演能夠強化自主學習主動性,很大程度改變學生對傳統授課形式的認知,通過新穎的授課形式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和師生間的互動,從而減少大學生在課堂上的「手機成癮」現象。
5.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對於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大學生尤其重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學生涯設計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落地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個性化輔導、大學生涯設計競賽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理念信念與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了解國際、國內發展大勢,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激發學生自主、自覺地學習意識,成長成才意識,自我發展意識。
6.密切家校溝通
研究發現,具有良好親子關系的大學生的網路成癮發生率明顯低於具有不良親子關系的大學生,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關系不良容易導致孩子網路成癮。網路成癮的大學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大多為冷漠型和專制型的,往往採用不合適的教育方式,往往依靠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與子女一代的沖突和矛盾。這種教育方式在孩子進入大學後通常都會妨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學生在學校里或多或少的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如果父母親不及時與他們交流與溝通,發現並解決這些問題,不能使子女感受到家庭氣氛的和諧與親密,就會使他們因缺乏關愛和交流而容易產生困惑,轉而在沉迷於網路上的虛擬世界之中,在網路中尋找精神的刺激和安慰,更容易網路成癮。
家長應配合學校,主動利用網路、電話等方式,盡可能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與溝通,發現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交往中遇到的障礙,及時地把握他們的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提供有益的建議,使遠離家庭的大學生在學校里仍然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關注,從而能更有效地抗拒網路的誘惑。學校應引導家長提高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改善家庭親子關系。
3. 如何預防網路輿論
開啟一個新話題,轉移網民關注點。
預防網路安全隱患的方法有如下這些:
1、防火牆
安裝必要的防火牆,阻止各種掃描工具的試探和信息收集,甚至可以根據一些安全報告來阻止來自某些特定IP地址范圍的機器連接,給伺服器增加一個防護層,同時需要對防火牆內的網路環境進行調整,消除內部網路的安全隱患。
2、漏洞掃描
使用商用或免費的漏洞掃描和風險評估工具定期對伺服器進行掃描,來發現潛在的安全問題,並確保由於升級或修改配置等正常的維護工作不會帶來安全問題。
3、安全配置
關閉不必要的服務,最好是只提供所需服務,安裝操作系統的最新補丁,將服務升級到最新版本並安裝所有補丁,對根據服務提供者的安全建議進行配置等,這些措施將極大提供伺服器本身的安全
4、優化代碼
優化網站代碼,避免sql注入等攻擊手段。檢查網站漏洞,查找代碼中可能出現的危險,經常對代碼進行測試維護。
5、入侵檢測系統
利用入侵檢測系統的實時監控能力,發現正在進行的攻擊行為及攻擊前的試探行為,記錄黑客的來源及攻擊步驟和方法。
這些安全措施都將極大提供伺服器的安全,減少被攻擊的可能性。
6、網站監控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成長,個人網站、企業網站、社區網站,越來越多,同時網站競爭也越來越強,從而衍生出來的對網站的監控,網站監控是站長、企業、社區等通過軟體或者網站監控服務提供商對網站進行監控以及數據的獲取從而達到網站的排錯和數據的分析。
(4)如何正確的預防網路迷霧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隱患如下:
1、數據傳輸安全隱患
電子商務是在開放的互聯網上進行的貿易,大量的商務信息在計算機和網路上上存放、傳輸,從而形成信息傳輸風險。因此措施可以通過採用數據加密(包括秘密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來實現的,數字信封技術是結合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技術實現的。
2、數據完整性的安全隱患
數據的完整性安全隱患是指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因此確保數據不被篡改的措施可以通過採用安全的散列函數和數字簽名技術來實現的。雙重數字簽名可以用於保證多方通信時數據的完整性。
3、身份驗證的安全隱患
網上通信雙方互不見面,在交易或交換敏感信息時確認對方等真實身份以及確認對方的賬戶信息的真實與否,為身份驗證的安全隱患。解決措施可以通過採用口令技術、公開密鑰技術或數字簽名技術和數字證書技術來實現的。
4、交易抵賴的安全隱患
網上交易的各方在進行數據傳輸時,當發生交易後交易雙方不認可為本人真實意願的表達而產生的抵賴安全隱患。措施為交易時必須有自身特有的、無法被別人復制的信息,以保證交易發生糾紛時有所對證,可以通過數字簽名技術和數字證書技術來實現的。
5. 如何預防學生沉迷網路
近日,教育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中小學校迅速開展一次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學生使用網路基本情況,重點排查學生沉迷游戲等問題。教育部表示,預防中小學生網路沉迷需要各方面盡心盡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約為1.96億;10-19歲佔比為19.6%,約為1.51億。
各校還要通過開展家訪、召開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多種方式,提醒家長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職責,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網路素養,掌握沉迷網路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教育部同時下發《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傳達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家長。該信另附「防迷網」三字文,朗朗上口,便於記憶。
6. 如何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
孩子不學習不睡覺,反而把更多時間投入到打魔獸、聊QQ中去,相信是每位家長都不願見到的。網路成癮不僅會讓青少年出現失眠、視力減退、運動不足等問題,同時還可能誘發青少年抑鬱症等心理問題。下面就為您介紹一種預防青少年心理疾病網路成癮的絕招。
心理專家表示,預防孩子網路成癮,家庭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這里專家給出了一個防治心理疾病網路成癮的絕招,那就是家長可以不著痕跡地打亂孩子的上網時間。
首先,心理專家建議家長尋找孩子出現心理疾病網路成癮的原因,比如性格內向、成績不如意、人際關系沖突等。將「因迷戀上網而失去的重要的人和事」列表,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嚴重後果。然後,使出防治青少年心理疾病網路成癮的絕招,逐漸減少並限定孩子的上網時間。具體做法是:將原來的上網時間錯開,打亂原有的心理秩序。規定每天與家人、朋友交流一小時。
接下來,幫助子女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網癮的危害。幫助子女尋求網路之外的替代性興趣。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徵和網路知識,並主動與子女一起使用網路。
7. 預防沉迷網路的方法有哪些
預防沉迷網路,怎麼做,最好的辦法是找個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比如愛好什麼,這樣轉移對網路的興趣。
8. 如何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
近日有一則新聞,一名少女暑假期間沉迷網路成天家中長時間上網,母親多次勸阻無效,結果一氣之下服下毒鼠葯,幸而搶救及時,避免了一場家庭悲劇。像這樣因青少年沉迷網路引發的家庭悲劇近年來頻頻發生,而在暑假期間更是掀起了一股上網熱潮,不少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網路不知道該怎麼辦。沉迷網路的危害是嚴重的,因此家長的焦急可想而知,但是即使如此,要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也要用對方法。那麼到底要如何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呢? 首先,要讓青少年認識到沉迷網路會帶來哪些危害。專家認為長期沉迷刺激性的電腦網路游戲,人高度緊張的時間一長,很可能導致「超限抑制」現象,使其電腦以外的「興奮灶」減少,所以在生活中,長期沉迷網路游戲的人會對周圍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表現為易出汗、急躁、粗暴、激動甚至虛脫。同時,對於一些心臟不好、神經系統不穩定的人,刺激性電腦游戲極有可能成為誘發因素。 沉迷網路的人,眼科疾病極為多發。長期面對電腦,就是長時間的近距離作業,而刺激性的游戲又容易讓人興奮睡眠減少,使眼睛得不到休息。同時,青少年沉迷網路,正常的飲食規律被打亂,容易造成水分攝入量減少,而網吧環境比較差,透氣性不好,眼睛自然會出現酸、脹、痛等,長時間這樣容易引起結膜炎甚至青光眼,而過多地接觸電腦,也容易使人過早形成白內瘴。 上述只是沉迷網路的多鍾危害中的兩點,家長不妨多了解相關內容,以便向青少年講述沉迷網路帶來的種種不良影響。然後再想辦法幫助青少年控制上網,防治沉迷。下面我們來看看法國家庭的做法: 上網已成為法國孩子首選的娛樂方式,法國孩子上網大都在家裡和學校。巴黎的每個區都有網吧,不過這些網吧對孩子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因為,網吧大多是在咖啡館的基礎上增設的,是成年人聚會和遊客上網的地方。 法國政府在刑法中規定:對傳播青少年色情圖像的人,判有期徒刑3年和4.5萬歐元機構罰款;對製作青少年色情圖像的人,判有期徒刑3年和7.5萬歐元罰款。學校則為家長提出可操作的建議,如將電腦安置在客廳里;經常與孩子探討上網的技巧和經驗,了解孩子的喜好和上網的基本情況。 學校也向學生提出建議,讓學生擁有自我保護意識,如不要隨意發送個人或家庭信息,不要輕信在網上與之聊天的陌生人,在網上看到不健康的東西,要立即關閉等。此外,家長還與孩子制定家庭公約,公約主要包括電腦放置的地方、每人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及使用電腦與學習、體育鍛煉時間的分配等,而且雙方都要自覺遵守。許多法國專家認為, 如果孩子不能自律,任何技術性的和人為的強制措施對孩子的約束都不會完全有效。尤其是青少年,如果一味用強制手段限制上網,那麼青少年可能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對此,法國一個家庭的父母聽從心理專家的建議與孩子協商制定了一項使用電腦的家庭公約,由於公約里含有自己的承諾,孩子不但沒有逆反心理,而且還很自律。 有上述可見,如何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不僅需要家長的幫助,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和協助,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青少年遠離網路的侵害。當然,要真正預防和控制網癮,主要還在於青少年本身和家長,如果家長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預防和控制網癮,那麼不妨向心理專家咨詢求助。
9. 如何預防沉迷網路
近日,教育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中小學校迅速開展一次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學生使用網路基本情況,重點排查學生沉迷游戲等問題。教育部表示,預防中小學生網路沉迷需要各方面盡心盡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約為1.96億;10-19歲佔比為19.6%,約為1.51億。
各校還要通過開展家訪、召開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多種方式,提醒家長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職責,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網路素養,掌握沉迷網路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教育部同時下發《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傳達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家長。該信另附「防迷網」三字文,朗朗上口,便於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