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清相國在線觀看
還沒有播出,無法觀看。
劇情簡介
陳廷敬原名陳敬,中進士後被順治賜名廷敬。康熙繼位後,陳廷敬成為康熙侍讀晉身官場,開始傳奇人生。他歷經艱辛、明察暗訪,先後懲治康熙奶娘之子山東巡撫富倫逼迫百姓捐糧案、雲南巡撫王繼文貪污案、兩江總督阿山借端科派之罪、京官私買優伶以及歹人假冒皇子招搖詐騙等事,並設下「連環參」之計,幫朝廷肅清一批貪污官員;身為吏部侍郎,他與貪腐官員、不法商人及爐頭鬥智斗勇,平抑了錢價並提出了稅賦新法,得到朝廷採納。為官50年,陳廷敬官至文淵閣大學士,75歲病死相位
『貳』 關於山西陳廷敬、張愛珍的事跡
張愛珍,女,中共黨員,大專文化,著名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59年9月生,山西高平市人。1974年畢業於高平市青年文藝班。1990年進修於晉中師范專科學校藝術系。曾任高平縣上黨梆子青年團副團長、副書記。上黨戲劇院二團支部書記兼團長,晉城市文化藝術學校副校長(副處級)。現任晉城市上黨戲劇院副院長、晉城市藝術類中級職稱評委,中國劇協會員,山西省藝術類高級職稱評委。
1985年9月當選為晉城市第一屆人大代表,1987年6月當選為中共山西省委第五次當代會黨代表,1988年1月當選為山西省第七屆人大代表,1991年1月當選為晉城市第二屆政協常委,1992年10月起享有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1月當選為山西省第八屆人大代表,1996年4月當選為晉城市第三屆政協常委會委員,1996年7月任山西省青年聯合會第七屆二次會議委員,2001年5月當選晉城市第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活躍在戲曲藝術舞台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來虛心求教老藝人們和得取吳婉芝老師真傳,充分吸取山西民歌營養,繼承前輩藝術成果,其行腔運調,發音吐字都有許多創新。與編劇作曲樂隊等部門密切合作,逐漸形成了上黨梆子獨有青衣、小旦等旦角流派藝術「愛珍腔」,開創了戲劇聲腔藝術新里程,為上黨梆子的長腔改革創出了一條新路,被藝術界所矚目。
1986年在山西振興戲曲調演時,她以改編傳統戲《殺妻》中王玉蓮的演唱,轟動省城觀眾,獲得了此次調演的主演金牌獎。
1987年,參加了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上黨梆子戲曲片《斬花堂》。它一人身兼二職,即是本片主角宋巧蓮的扮演者、又是本片張金香的配唱者。在本片中塑造了兩個性格反差極大的音樂形象。鮮明、生動,受到好評。
1988年在全省振興上黨梆子調演和上黨梆子「杏花獎」廣播賽中奪得全省兩個第一。
1991年6月,經過長時間准備,在省文化廳和省政協的共同推薦下,她率團終於踏上了進京角逐梅花獎的演出。並獲得了中國戲劇第九屆「梅花獎」。
1995年,以自編現代戲《路魂》「山鳳」一角獲得中國戲曲底二屆「金三角」優秀表演獎。以《殺妻》選段「窗前梅樹是我友」獲得中國唱片第三屆「金唱片獎」。
代表劇目有;《皮秀英打虎》、《秦香蓮》、《柴夫人》、《殺妻》、《兩地家書》、《塞北有個佘賽花》,現代戲《蝶戀花》、《走出大山》、《路魂》等。灌制中國唱片盒等6盒。CD激光唱片一張。VCD唱片上黨梆子經典系列《殺妻》1張。
1991年以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了由她主演的《殺妻》、《兩地家書》演出實況錄音,中央電視台播放了《兩地家書》全劇錄象,中央電視台還在「南腔北調」欄目中,多次播放她的《兩地家書》選段選場。2000年中央電視台3套戲曲音樂頻道《名段欣賞》第37、51期播放《殺妻》、《打金枝》等唱段。2002年中央電視台11頻道《名段欣賞》第171、178期播放了她演唱的《兩地家書》、《殺妻》、《秦香蓮》、《柴夫人》、《走出大山》等唱段。山西電視台錄制了改編大型戲曲上黨梆子《柴夫人》,衛視頻道向全國播放。2003年4月參加了中國戲劇梅花獎創辦20周年山西四大梆子專場選定《殺妻》的演出。
山西省委授予她「優秀文藝工作者」稱號,山西省委宣傳部及文聯授予她「跨世紀新星」,山西劇協首屆「跨世紀戲劇新星」榮譽稱號。晉城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市勞動模範」。她的主要事跡已收入《中國人物年鑒》、《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文藝家詞典》、《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界名人錄》、《張愛珍與「愛珍腔」》等書。
『叄』 陳廷敬的資料
陳廷敬(1641—1712)
山西澤州人,初名敬,字子端,一字說岩,號午亭。他是清初學者型書法家,順治十五年中進士,歷充三朝《聖訓》、《一統志》、《明史》館總裁官,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詩文、書法皆極精工,所作古文,為汪琬所賞,詩亦為王士稹所奇。卒謚文貞。有《尊聞閣集》行世,晚年手定為《午亭文編》。 陳廷敬是清代初期帖學功底極深的代表性書家,更是一個善於融會貫通、博採眾長而又創新不足的書家。這一幀《靜明子壽序》便是他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作品。 首先,從整篇作品來看,可知陳廷敬對東晉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下過很深的功夫。如「壽、落、其、條、慕、余」等字的露鋒筆法,寫得非常輕靈嫻熟;另外,像「明、序、此、異、與、其」等字的帶筆動作,與《蘭亭序》相較,可謂惟妙惟肖;再如「皆、不、世、顧、此」等字的頓筆、轉折和收筆方式,都是典型的《蘭亭序》筆法。陳廷敬對王羲之的情有獨鍾可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這既有受清初帖學師法晉人風韻的大氣候影響,更有自身職業特點的關系。作為一位為當朝者服務的知識分子,他選擇書法學習的對象要麼是嚴整精工的楷書,如唐代的大楷,要麼是書卷氣很濃、筆致和字形皆非常瀟灑流媚的晉人行書。他選擇了後者,這有利於他平時較為快速地批閱記錄大量的文稿。《靜明子壽序》書寫速度不緊不慢,有一股濃濃的書卷味。 其次,陳廷敬並不是一味照搬《蘭亭序》的創作方法。這幅作品有不少字字型都是中宮緊收、體態瘦長,顯然受了初唐歐陽詢的行書《落花詩帖》的影響,如「行、落、舉、世、慕、居、里、中」等字,筆筆精緻,嚴謹中顯精神。不僅如此,作品中還可以見到元代趙孟頫和明代文徵明的影子,如「序、然(第3行)、能、修、而」等字的結構形態和運筆節奏,便有趙書的秀媚之氣;「不、與、近、然(第5行第3宇)」的連筆方法和頓筆時的「切筆」(筆毫側起再頓筆,沒有拖沓出鋒現象),很像文徵明的行書作品。 可以這么說,陳廷敬是清初書壇帖學的集大成者,在《靜》作中,我們可以欣賞到他對歷代帖學技法不露形跡,貼切自然的高度提煉和巧妙運用。據說他在康熙年間任吏部侍郎時兼管戶部錢法,曾疏請將錢幣改重為輕,以杜私鑄之風。這說明他很善於分析現實,提出解決問題的捷徑。此法運用於書學亦然,他深知面對競尚帖學之風,如何才能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何摒棄和吸收以為己用。 總的看來,《靜明子壽序》雖然融合了眾家之法,作品輕松灑脫,筆法精熟,無一敗筆。但是,從創造性角度看,這幅作品便顯不足,因為,我們很難從作品中覓到一種屬於陳廷敬自己的創作語言(元素),無論從筆法還是字結構來看,都停留於對前人筆法的綜合運用階段,很難說有多少創造性。魯迅在談到文學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時說,「雜取百家,合成一個」,但書法有著更為「苛刻」的要求,書家自身若沒有迥異於他人的人格特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歷程,其作品便不會有振聾發聵的時代效應。 縱然如此,陳廷敬仍算是一位傑出的功力型書法家,他避開了帖學的死胡同(館閣體),選擇了一種最適合於自己的書學道路,並達至十分完善的境界,這是非常難得的。 清代中朝以後,再也見不到像《靜明子壽序》那樣對晉代《蘭亭序》和唐初及元明諸家技法如此嫻熟運用於一處的書法作品,直至現代沈尹默,帖學才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肆』 如何看待王凱出演《大清相國》中的陳廷敬
感覺他在劇中的神情非常的出彩,表演非常到位給個贊。
『伍』 陳廷敬為何在《康熙王朝》中戲份那麼少
他被譽為康熙年一代名相,為何在《康熙王朝》中戲份那麼少
『陸』 康熙年間陳廷敬是個怎樣的官
陳廷敬,陽城縣皇城村人,清初名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還是了不起的語言文字學家、詩人、編輯家、理學家、書法家、音樂家,曾以總裁官的身份領導編修了《康熙字典》、《佩文韻府》等大型典籍。
在太行、太岳、中條三山腹地的山西陽城,在滔滔沁河之東,有一個明末清初的城堡式建築群——皇城村,因清朝康熙皇帝御書「午亭山村」四個赫赫大字而聞名於世。皇城地處晉城市陽城、沁水、澤州三縣之交,其東北部樊山如蒼龍逶迤而立,村西有樊河似玉帶縈繞而過。巍峨壯觀的城牆樓閣,與青山綠水相與襯映,氣勢恢弘,宛然如畫。布局井然的牌坊院落,官宅與民居渾然一體鱗次櫛比,廊回巷幽。這是因文化內涵深沉而顯得凝重,這里因人才傑出而透現地靈。這里,清初曾出了一位著名歷史人物,他就是康熙名相陳廷敬。
陳廷敬,字子端,號說岩(意為喜愛岩石),晚號午亭,午亭山人。山西省陽城縣皇城村人。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深受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的賞識和重用,對創建與唐「貞觀之治」可以媲美的「康熙之治」起著不可否認的輔弼作用。故他堪稱清初的傑出政治家;陳廷敬以總裁官的身份領導編修了《康熙字典》、 《佩文韻府》、 《明史》、 《三朝聖訓》、 《鑒古輯覽》、 《大清一統志》等大型語言工具書和史志巨著,代表了當時代的最高水平。故。他又堪稱清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和編輯家;陳廷敬本人著有《午亭文編》50卷,其文其詩,品位極高,人稱燕許手筆, 「海內無異詞」,是居於當時權威地位的文學家和詩人。陳廷敬著有《困學緒言》,對我國傳統理學有深刻而獨到的研究,故他還是一位卓有建樹的理學家;他同時是一位書法家,因明清入翰林院的進士一定得書法拔尖,今存其書聯「飲露花中如美酒,談詩泉上似高賢」被方家稱為神品。尤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陳廷敬通曉音律,能作樂譜曲,竟是一位音樂家,學識淵博,文采優長;集諸家於一身,居高位而多才。這在我國古代宰輔大臣中誠屬罕見。
陳廷敬出生於明崇禎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從小受到極好的文化熏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母親張氏對他口授詩經和「四書」。他生性聰穎, 「讀書過目輒不忘。」6歲進入私塾讀書,9歲賦《牡丹詩》,系一五言絕句: 「牡丹後春開,梅花先春坼(音che,裂開)。要使物皆春,須教春恨釋。」這首詩的意思是說:牡丹和梅花比較,一個開在春天之後,一個開在春天之前。牡丹為什麼開在最後呢?她是要讓百花齊放,萬物皆春,散盡它們在春天的所有仇怨。 「要使物皆春」這一警句,使當時的人們非常驚異。連他母親都十分驚訝地說: 「這孩子想叫世間萬物都各得其所呀!」有識之士知道他抱負不小,將來「必為名宰輔也」。私塾老師王先生辭別陳昌期說: 「你兒子是個非常奇特的人,不是我能教了的。」極為有趣的是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年僅13歲的陳廷敬與他父親一道赴試潞安府考秀才,陳廷敬以童子第一入州學,而年已46歲的陳昌期卻成績不如兒子。萊蕪人張四教學使知道陳廷敬會寫詩,獨不考他詩,而考《五經》義,立就。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他參加鄉試中舉,次年中進士。陳廷敬初為庶吉士,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任日講起居注官』。康熙初年的日講起居注官,集侍直內廷、掌記注與講教經史於一身,除了將皇帝的一言一行書之簡冊外,更要緊的是還要和皇帝切磋學問,交流思想。所以擔任這個職務被當時人看作是極其榮耀之事。這可以說是陳廷敬仕途生涯中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里程碑。康熙十七年閏三月二十八曰奉命入直南書房。這是陳廷敬仕途生涯中的又一次重要轉折點。如果說任日講起居注官給陳廷敬以接近皇帝機會的話,那麼,入直南書房使他獲得參與機密的權利。陳廷敬入直南書房,標志著他已成為清廷核心機構中的一員。從此之後,他的政治地位得以穩步上升,在朝廷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從康熙二十五年到二十七年三年間,陳廷敬一年一個台階由工部尚書、戶部尚書而至吏部尚書,可謂春風得意。康熙四十年(公元1702年)陳廷敬奉命管理南書房事務,這是一項非正式卻十分重要的內廷職務。標志著他的政治影響力的進一步上升。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四月十九日(公歷6月3日),陳廷敬晉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成為名副其實的輔弼大臣(閣老)。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他終以耳疾為由,經多次懇切請退,終獲批准。但因編修御制文集的工作尚未完成,他仍得繼續留京辦事。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十九日(公歷5月25日),陳廷敬病逝。
陳廷敬一生居官恪慎清勤,德高望重,能在伴君如伴虎、行世如行舟的50多年政治生涯中做到主信僚服,善始善終,而且生前死後朝野好評如一,這在我國古代宰輔大臣中亦屬罕見。
『柒』 電視劇《 延禧攻略》是在哪個平台播出
據悉,電視劇《延禧攻略》將於7月19日在愛奇藝全網獨播,此前該劇的預告片曝出時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和於正以往的古裝劇不同,這一次電視劇在播出之前就收獲了不少的好評。
和以往清宮劇里爾虞我詐的上位戲碼不同,《延禧攻略》里每個後宮佳麗都身懷獨家本領,為了博得乾隆皇帝(聶遠飾)這位終極導師的喜愛,力求在後宮中C 位出道立足群芳,她們憑借各自實力展開了激烈較量,可謂上演了一部古裝劇版的「後宮練習生」。《延禧攻略》通過對這些後宮奇女子人生的生動描繪提示人們,靠耍心機、玩手段終將落魄收場。而要成功邁向人生的C位,只能如劇中女主一般,憑借一往無前的勇氣,機敏靈活的頭腦,以及寬廣博大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