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科技未來五大發展趨勢有哪些
2019年1月9日,全球領先的新經濟行業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權威發布《2018-2019中國金融科技專題研究報告》。2018年金融科技成為全球資本青睞的熱點產業,發展進入3.0時代。數據顯示,截至2018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額達580億元。金融科技在細分領域的應用也得到進一步發展。
金融科技-定義、分類與優勢
金融科技的定義: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可以理解為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改善客戶體驗、提升服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方面都有所突破。近幾年,金融科技成為全球投資人和創業者聚焦的熱點產業。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加強,金融科技賦能傳統金融業務發展勢頭將繼續保持迅猛狀態,未來更多金融科技細分領域發展會走向成熟。但金融科技的發展講究效率與安全的平衡,二者具有同等重要性卻又存在矛盾,因此企業需要增強復合型人才以及技術儲備,實現技術突破以推動金融科技業務進一步發展。
❷ 為何說金融行業已經成為網路攻擊的重災區
據報道在8月15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上,有專家稱目前金融行業漸成網路攻擊重災區,企業年損失超百億。
由於目前大量新金融科技的應用,使得傳統金融交易日益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已經開始將目標瞄準整個金融行業,並開始利用各類網路技術實施犯罪。
希望網路安全能夠早日被得到重視!
❸ 金融科技的發展對金融業產生哪些影響
第一、金融科技有助於推動金融機構的轉型升級。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所有金融機構共同關注、共同推動的行業趨勢。拓展金融服務的邊界,提高金融供給的效率,拓寬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已成為金融機構的重要戰略選擇。金融科技簡化供需雙方的交易環節,降低資金融通邊際成本,開辟融達客戶的全新途徑,推動金融機構實現服務模式創新、業務流程再造、運營管理變革,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為金融業轉型升級持續賦能。例如各大銀行都在加大企業手機銀行建設用於服務企業,對於中小企業、初創企業來說,線上服務能更加便捷的滿足企業需求。
第二、金融科技有助於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應用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一把金鑰匙。通過線上服務、生物識別等便利化服務,同時通過引進海關數據、工商數據、稅務數據等第三方數據建立模型,提升風控能力,使業務能覆蓋到更多的中小企業,促進普惠金融加快發展。應用線上模式促進中小企業、中小客戶以及初創企業融資,是突破物理網點局限、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新途徑。
【拓展資料】
金融科技的關鍵是金融和科技的相互融合,技術突破是金融科技發展的原動力。所以結合信息技術對金融的推動,可以將金融科技的發展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傳統金融觸網
2005-2010年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加快世界互通互聯,使得互聯網商業迅速發展起來,對金融業也產生了些許改變。
具體表現為金融觸網,簡單的傳統金融業務線上化,通過IT技術應用實現辦公和業務的電子化自動化,從而提高業務效率。典型代表為網上銀行,將線下櫃台業務轉移至PC端。此時,IT作為後台部門存在,為部分金融業務提供技術支持,或者科技企業扮演技術服務或解決方案提供商角色。
第二階段:互聯新金融興起
2011-2015年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人們隨時隨地溝通成為可能,極大提高了網路利用的效率。
這一階段具體表現為傳統金融類機構搭建在線業務平台,對傳統金融渠道的變革,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融合。同時互聯網公司的金融化應運而生,使得移動支付成為可能。此時,互聯網在金融業的滲透率逐步提升,但並不改變傳統金融的本質屬性。
第三階段:金融和科技強強聯合
2016年至今人工智慧時代,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日益成熟,成為金融創新的重要推動力。
在這個階段,金融業通過新的科技改變傳統的金融信息採集來源、風險定價模型、交易決策的過程、信用中介的角色,大幅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如數字貨幣、大數據徵信、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至此,金融和科技強強聯合,對傳統金融產生變革。
兄弟,說實話,你有那麼高的技術我建議你可以想想自己創業,我對這個不是很懂,但你肯定懂,找工作要找個有前途的,能學到將來能幫助你發展的知識的工作。
❺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的區別到底在哪
互聯網金融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資金的融通,金融意指資金的融通,這個融通包括直接融通和間接融通,互聯網金融更多是指直接融通,目前互聯金融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P2P平台,這個在中國雖發展不足5年,但憑借其投資門檻低,收益率穩定迅速佔領市場,目前年交易規模已破萬億,且還在以雙位數增長,9月份央行更首次為網貸平台正名鼓勵其發展,未來合規的網貸平台發展空間還是蠻大的。
金融科技其實來自美國,在美國沒有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只有金融科技,主要指互聯網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開展金融服務。這些服務和銀行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是顛覆的關系,而是互為補充。
總結來說,互聯網金融其本質還是金融,而金融科技對科技要求較高,主張利用科技的力量來進行金融服務。
❻ 金融科技就業前景分析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不斷加深,全球涌現出一批優質的金融科技創業公司,並對傳統金融機構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威脅,因此發展金融科技已經成為傳統金融機構實現業務轉型、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金融機構不斷加大信息技術投入
近年來,金融機構逐漸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科技已經逐漸成為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導向,領先金融機構對信息科技的投入逐年增長,根據中國信通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2019年全球領先金融機構信息技術投入金額逐年增長,2019年達260億美元,同比增長5.9%。
❼ 高盛的管理團隊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牽頭經辦了近40項大型的債務發售交易。高盛公司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分別於 1998年、2001年和2003年完成了金額共計30億美元的大型交易。在1993年,高盛牽頭經辦了中國的首次揚基債務發售交易,成功地為中信集團籌 資2.5億美元。高盛在債券交易二級市場中也非常活躍。
與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高盛是中國高增長企業的理想合作夥伴。除了向這些企業提供資金以外,高盛還通過其全球網路向其投資組合中的公司提供策略顧問服務和廣泛的業務支持。
占據中國市場領導地位的投資銀行業務
和其他國際投資銀行相比,高盛在幫助中國客戶通過全球股票發售交易籌集的資金額方面名列首位。
高盛牽頭經辦了中國各大國有行業的重組和民營化項目,其中包括1997年的中國航空業(中國南方航空)和電信行業(中國移動通信)重組項目; 1999年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中國石油)的項目;2001年中國高科技行業(中國航信)以及2002年中國金融服務行業(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重組項 目。
高盛還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自1998年以來每一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
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設在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其所有運作都建立於緊密一體的全球基礎上,由優秀的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高盛集團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公司亦持續不斷地發展變化以幫助客戶無論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銳地發現和抓住投資的機會。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2008年9月21日晚間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的請求。而高盛和大摩的轉型,意味著「長久以來世人熟知的華爾街的終結」。 2008年09月2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宣布,計劃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投資50億美元。 中國移動通信於1997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0億美元,成為亞洲地區(除日本外)規模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中國石油於2000年3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9億美元;中國銀行(香港)於2002年7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6.7億美元;平安保險於2004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18.4億美元;中興通訊於同年進行的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億美元,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國交通銀行於2005年進行的海外上市項目,籌資22億美元,成為第一個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國有銀行;以及中國石油於同年進行的後續股票發售,籌資27億美元。2006年,高盛還成功完成了中海油價值19.8億美元快速建檔發行項目以及中國銀行111.9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這是至發售日中國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開上市項目。 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牽頭經辦了40多項大型的債務發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分別於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 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每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 與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高盛在中國市場同樣擔當著首選金融顧問的角色,通過其全球網路向客戶提供策略顧問服務和廣泛的業務支持。近年來,高盛作為金融顧問多次參與在中國的重大並購案,如日產向東風汽車投資10億美元;戴姆勒-克萊斯勒向北汽投資11億美元;TCL與湯姆遜成立中國合資企業;匯豐銀行收購中國交通銀行20%股權;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中國石油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購在奈及利亞的石油資產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國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高盛擁有合資公司33%股權,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擁有67%股權。合資公司的成立令高盛從此可以在中國開展本土A股上市業務,人民幣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和提供國內金融顧問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摩根士丹利也有被收購的可能,但收購方很有可能是巴克萊集團(BarclaysPLC)等大型外國銀行,而不是美國商業銀行。他們認為目前美國已經沒有哪家大型銀行有能力收購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WellsFargo& Co.)和U.S.Bancorp(USB)或許有能力收購一家投資銀行,但兩者似乎都沒有意願去進行如此大規模的交易。巴克萊集團或許是諸多有意收購摩根士丹利的外國公司之一。NABResearch的銀行業分析師NancyBush表示,摩根士丹利也有可能會與高盛合並,這樣華爾街就只剩一家大型投資銀行了。 另據新華社消息,16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相繼發布財報,其中高盛季度盈利出現其上市以來最大跌幅,摩根士丹利盈利也有小幅下滑。 高盛財報顯示,本財年第三季度(至8月29日結束)該公司盈利8.1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28.1億美元相比大跌71%,為其1999年掛牌上市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 摩根士丹利同日發布財報說,其第三財季實現利潤14.3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營業收入為80.5億美元,略高於上年同期的79.6億美元。 美元,虧損會高達15億美元。因此這家銀行的價格會從七八十塊跌到49塊。這個報告一出來,這個公司一周內就跌了四分之一的市值,股價一周內下跌25%。高盛又寫了一份研究報告,高度看空中國石油[11.66 0.78%],雖然包括 申銀萬國、中信證券[23.91 3.33%]、海通證券[13.39 5.18%]大力推薦中石油,可是以高盛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發布相反的報道。因此香港的中石油H股一周跌了12.82%。那麼高盛等銀行在2004年,在國有銀行要改制的時候,相繼發表一些文章跟看法,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一點錢,說壞賬太高了,不值錢,你們都別要。結果誰要了,高盛自己去買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佔有的美國銀行以一塊多錢的價格收購了建行上市的股權。結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國商業銀行對外宣布,由於次債危機,他們遭到重大損失,可是建行的上市呢,他們賺到了1300億。100塊乘以13億人口就等於1300億,就被這些大行席捲一空,相當於每人出了100元。各位還記不記得越南危機?發生在2008年4月的越南危機是越南的大悲劇。可是我們注意到了,這個國家在2007年出了問題,可是到了2008年3月之前,以高盛為首的國際投行一再地呼籲大家買入。他們對越南的評價有八個字,叫做:越南概念,亞股新寵。這篇文章是2007年5月14日發表的,文中講到高盛把越南納入新鑽石11國。在它的力捧之下,越南的股價、樓價拉高,最後到2008年4月呢,不知道什麼原因,所有資金全部撤出,股價大跌,樓價大跌,只有一個不跌,就是通貨膨脹高達25%。這就是高盛。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這么說,以高盛為首的這些國際金融資本,他們就是這一場金融海嘯的真正背後操縱人。
❽ 高盛為什麼這么牛
因為他涉及到的領域眾多,資本雄厚。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
2017年6月7日,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集團排名第78位。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位列259位。
高盛最近高調派發公司福利。他們不僅給自己發巨額獎金,還舉辦了召集全球合夥人參加的合夥人晚宴。更奢華的是,上個月高盛把兩艘渡輪投入使用,航程連接高盛辦公樓和澤西城。
雖說高盛今年開始也在裁員,但是大摩、瑞銀什麼的都已經開始動手在裁高級董事、總經理級別的人,高盛只是傳出風聲,要裁哪個級別的還不明(大摩在公關節奏和掌控上明顯比高盛輸分)。但是高盛跟去年明顯不一樣。
其一,是管理層發獎金,今年高盛5位executive給自己發了總計7100萬美元的獎金,其中首席執行官勞埃德-貝蘭克梵有2100萬美元(200萬美元年薪,560萬美元現金和1300萬美元股票)。其他投行的CEO最多的也就是這個數的一半,所以貝蘭克梵這么鶴立雞群,肯定是故意的。
其二,是高盛傳統上本來有一個合夥人晚宴。這個晚宴,吃飯事小,單是一項:要把全球的合夥人都叫來參加,當然還包括配偶,還加上各路賓客,差旅費就很驚人。
❾ 金融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
金融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
1、科技創新推動了金融產品和模式的變革,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務門檻,加大對長尾客群的服務力度,依託科技手段搭建場景,利用信用數據積累開展線上新產品,使消費金融、普惠金融得以覆蓋眾多消費生活場景,精準服務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
2、科技創新促進了金融服務方式的優化和改進。通過主動擁抱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輕型化、平台化轉型,金融服務全面實現線上化、場景化。比如銀行,直銷銀行是傳統的商業銀行,順應金融科技化趨勢,主動改革轉型的創新探索,以互聯網移動終端為觸點,能夠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線上的金融服務。
3、科技創新對金融制度與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創新使金融風險的形態和路徑發生了重大變化,數據安全、網路安全、信息安全、投資者保護等等已成為金融監管的全新課題。監管部門需要適應新的形勢,建立健全監管體制和機制,並積極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等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拓展資料:
1.金融科技之清算系統:近幾年隨著央行不斷拓展支付渠道、暢通匯路,先後建立了大小額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網聯清算平台等,將在途資金縮短至實時到賬。快捷的支付服務,有效的提高了銀行的服務水平和資金的利用效率。
2.金融科技之大數據:現在幾乎所有的銀行業務都離不開計算機,不同企業,不同客戶的任何一筆貸款、一次交易、一筆轉賬都在銀行有據可查,銀行通過這些大數據進行分析,評估企業行業屬於朝陽產業還是夕陽行業,使貸款投資降低風險,更有準確性,省去了銀行的貸前調查、貸中管理等管理;評估客戶的經濟能力、消費習慣,採用對應的策略,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信用卡的後期管理就採用了這樣的模式,根據上市銀行2017年年報,信用卡不良率均成下降趨勢。
❿ 金融科技(fintech)就業的前景以及所涉崗位是什麼
金融科技(fintech)就業的前景廣闊,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並且所涉崗位比較多,例如產品經理、數據專家等,具體介紹如下:
金融科技就業前景:
在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金融監管部門及相關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從事金融科技產品開發、運營和管理等相關工作。
與傳統金融相比,金融科技憑借在許多方面有著更大的優勢,在處理風險和獲客上的效率都大大提升,成為風投界的新興寵兒。
金融科技就業崗位:
1、區塊鏈開發人員
市場對區塊鏈編程人才的需求猛增。根據自由職業人才市場Upwork的統計,區塊鏈已成為金融技能需求增長最快的技能之一。
2、開發人員
FINTECH應用程序市場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驚人的增長。根據最近的報道,全球應用下載和消費者支出已達到創紀錄水平。
由於受到精通技術的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的推動,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和個人理財的需求在極速增長。
3、金融/財務分析師
財務分析師負責根據收入預測來管理預算。根據公司的規模,您可以是單個部門或整個公司的分析師。
4、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將設計,架構和開發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以實現強大的數據安全性,對數據的強大控制,易於集成,創建新的利潤中心並降低成本。
5、合規專家
隨著FINTECH的監管負擔增加,這些金融公司中將有更多的合規專家,合規官和合規分析師在工作。根據華爾街日報,合規官是該國最熱門的工作之一。
6、網路安全分析師
網路作為在線小偷和黑客總是去賺錢的地方。金融服務將永遠是主要目標。根據IBM X-Force研究小組的研究,自2016年以來,金融服務行業遭受的攻擊比任何行業都多。故此,對於網路安全分析師的需求居高不下。
7、定量分析師
「 Quants」是撰寫大型,復雜財務模型必不可缺的專業人才。他們是在大型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進行交易證券和分析風險的數據驅動交易技術的驅動著。
隨著大數據的持續增長,量化在FINTECH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以設計能夠對大量數據進行分類並使其自動化的模型,從而使交易可以成為一個主要的自動化過程。
8、業務發展經理
業務開發經理在FINTECH組織中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有助於產生新的收入並幫助許多新興公司成長。業務開發經理正在尋找新市場,新業務夥伴關系以及開發現有市場的新方法。
9、數據專家
隨著客戶越來越多地使用Internet和數字技術,客戶變得越來越主動,並希望新的金融服務公司為他們提供更多根據其需求量身定製的服務。
因此,將需要數據科學家,首席數據官,財務數據分析師和數據分析經理來篩選可以提供更多有關其市場洞察力的信息。
金融科技的興起過程:
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以及移動互聯為引領的新的工業革命與科技革命,會導致金融學科的邊界、研究範式不斷被打破和被重構。
本輪科學技術的爆發導致金融行業傳統發展模式受到顛覆性沖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是全球數據積累存量已達到引爆新一輪行業變革的規模和水平,全球數據正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
2017年全球的數據總量為21.6ZB(1個ZB等於十萬億億位元組),金融數據在其中佔比很高,此外金融市場天然擁有海量標准化大數據,適合前沿科技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是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在演算法、算力方面的使用,以及諸如GPU、TPU以及NPU等硬體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逐漸使已穩定50年之久的「摩爾定律」迎來終結。
科技深刻地改變了金融業態,並開始成為未來金融發展的制高點。金融科技正在傳統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積極布局,已然成為新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