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社交網路如何影響人的社會身份

社交網路如何影響人的社會身份

發布時間:2022-06-16 18:49:27

Ⅰ 試述社交網路對人際傳播的影響

應該說社交網路對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的影響,社交網路有利也有弊。一方面,社交網路,開闊了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層面。在社交網路中,人們可以接觸不同類型,不同性格,不同區域的人,會從這些人身上得到不同的收獲。同時,也可以將在生活中有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可以在網路中得到傾訴,使人的情感得到宣洩,降低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難度。互聯網大大降低了身份認同的難度,因為它拓寬了身份認同的群體,同學、校友、網友、公會的朋友、朋友圈友。我們的圈子在不斷地被擴大,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身份認同也更加的簡單。
但同時另一方面。過度的沉溺於社交網路。會妨礙與真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導致不愛與生活中的人交流。也是它的不利之處。

Ⅱ 社交網路如何影響真實的人際關系

社交網路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人們對它的關注來源於社交網路對我們生活的改造,這是每一個人都難以抗拒的,試想如果把你手機上的微信、微博、QQ等軟體卸載掉,你能堅持多久不把它們裝回來?

但是,即便如此,把"社交網路"和"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對立起來,也是不恰當的。須知,社交網路的本質,就是真實的人際關系。

一、一切從一封信開始

談起社交網路,繞不開的一個人物是哈佛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他以善於進行精巧的實驗設計來直接展示人性而聞名。

1967年的一天,一位女士正在波士頓市大學城的街道上漫步,碰見一位她認識的神學院教師,她正准備打招呼。只見這個人興沖沖地跑過來,把手裡攥著的一個棕色的信封塞到她手裡,"這是交給你的,Alice"。Alice起初有些疑惑,但當她看到這封信的寄信人的時候,她頓時明白了什麼。這封信是從堪薩斯州的一個靠種植小麥為生的農民手裡寄出,他首先將信件交給了當地的一位牧師,這位牧師又將信寄到了他在波士頓市的同行——這位神學教師手中,而這位教師碰巧認識這名叫Alice的女士。Alice的丈夫在大學城裡的哈佛大學讀書,而他此時正在參與米爾格拉姆的神秘項目。Alice是這個項目的其中一位志願者,另一位志願者是波士頓市的一名股票經紀人,Jeffrey Travers。米爾格拉姆將信件交給在美國中部的堪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的一些志願者,要求他們通過認識的人把信件寄到波士頓的兩個志願者手中。當Alice收到信件時,這個實驗剛開始第四天。

米爾格拉姆的實驗發現,在1960年代的美國,平均通過5-6個人,就可以把信件在任意兩個互不相識的人之間傳遞。這一現象,後來被稱作"六度分隔理論"或者"小世界理論"。

2004年,還是在波士頓的大學城,走出了一家舉世矚目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

二、社交網路,你還Hold不住?

其實,不管是通過熟人轉寄一封信,還是在Facebook上分享一個視頻,這種交流的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信息的流通,並且不斷的拓寬關系網路。而寄信和互聯網的唯一差別就是,效率。如果那時有微信的話,可能不需要4天,4個小時之後,Alice就會收到這位來自中部的淳樸農民的問候。

這種便捷性極大的降低了溝通的成本,它所帶來的進步是不言而喻的,打開你的手機,你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和通訊錄里的任何人,甚至和陌生人社交。但是這種便捷性所帶來的問題就是極大的認知負荷。

一個人在認知資源上終究是有局限性的,當你的手機同時彈出了三個十萬火急的消息,你老闆的,你老婆的,和你媽發來的,你先回哪一個?人們在交流中都期待盡快的獲得響應,卻忽視了人的局限性,所以可以理直氣壯的發問:"你的手機就帶在身邊,為什麼不回復我?"而社交網路的發展,正在逐漸的超出人類的認知極限。當你一個下午沒有打開手機,發現一個群里有上萬條未讀消息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輕點屏蔽,然後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除了信息,人們對於朋友的數量也是有認知極限的。人類學家鄧巴指出,人類能夠維持的穩定社交聯系平均在150個上下。相信在交友極其便利的條件下,這個數字顯得實在是太小。這就像是一隻掰玉米的老猴子,手上能拿到的只有那麼多,掰掉一個新的,就要扔掉一個原來在手裡的。唯一不同的是,猴子的玉米扔到地上就不管了,我們把人扔到通訊錄里,還期待著以後有機會再聯系。

當認知資源有限時,我們會有選擇的分配我們的注意力,這也使得我們很容易忽視那些即使我們不看消息不回復也不用擔心失去的關系,沒錯,這裡面有你最親的人。

三、距離產生什麼?

社交網路只不過是建立和維持"真實人際關系"的途徑之一,和傳統的面對面交流相比,不同點就是中間多了一層互聯網媒介。就像是在兩個人中間拉上了一扇屏風,這層媒介使得人們可以更加游刃有餘的選擇性表達自己。

這種不那麼針鋒相對的社交方式,一方面可以緩解緊張和尷尬,在面對面的交往中,你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不經意間流露的表情,都會直接的對對方產生影響,而在網路交往中,溝通之前,你可以做足准備,溝通之後,還有足夠的餘地迴旋。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看起來不怎麼愛說話,到了網上,卻變成了一個話癆,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在相反的方向上,這種距離感也會讓人們很難交心,畢竟我們看到的都只是表象,永遠無法知曉屏幕另一端的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有助於拓寬我們交際的廣度,維持現有的關系,但是對於交際的深度的作用卻很有限。畢竟時空上的接近也會促進心理上的親近感。

"解釋水平理論"認為,當我們在時空上接近時,我們會更關注到具體的細節,而當時空上沒有這種接近感時,我們會剝離的、抽象的去看待一件事物,要培養深厚的感情,更需在細微處下功夫。

(文:落雁戲飛鴻)

【有獎調研】如果網路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Ⅲ 1社交網路應用程序如何影響人們的社會身份

可以提升也可以降低你的社會身份,關鍵看你自己傳遞出來什麼
_嗣竊諫緗煌緲梢越嶠桓嗟吶笥?,大家分享生活點滴,傳遞更多信息,不過,優秀的人不分在哪裡,都會散發他的正能量

Ⅳ 社交網路對現實中的人際關系會有何影響

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告訴我們,大多數人只能維持大約150段關系。我們會擁有5個核心人物組成的內部圈子,以及10到15個家人和朋友組成的親密圈子。此外,還有35個聯系相對密切的人。最後,剩下100多人,和我們維持著某些有意義的聯系,例如工作、同學等等。其他都是泛泛之交。可你會說,我的微信朋友圈裡都不止150人呢。沒錯,社交媒體的發展,讓我們看似擁有著龐大的人際網,甚至有人將這些數據作為炫耀的工具。可實際上,經過相關學者的研究,證明超過150人以上的關系,是沒有質量的。我想你大概也屏蔽過很多所謂的「微信好友」,殊不知,你也正被某些人屏蔽。一味追求「虛假」的好友數量,只是為了補償你在現實中某方面的自卑感。當你微信朋友里的好友數量越多,實際上只會減少你從中獲得的回報。因此,我們應該深入了解「溝通」的意義,更加健康的建立和維持高質量的人際關系。

Ⅳ 互聯網的產生對社交有哪些影響

最近,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在京發布《社交網路與賦能研究報告》,該報告歷時1年合作而成,剖析老中青三個代際人群在使用社交網路時的特點,以及社交網路對於他們的影響和變化。

線上調查分別針對 26 歲以下、26-35 歲、36-55 歲和55歲以上人群進行。26歲以下和 26-35 歲人群基本屬於「90 後」和「80 後」代際,研究定義為青年;36-55 歲人群基本屬於「70 後」和「60 後」,研究定義為中年;55 歲以上人群基本屬於「50 後」,研究定義為老年。

年輕人身為互聯網原住民,互聯網對其的影響的絕對的,可謂是「離開了網路不能活」,但是互聯網對於中老年人的影響並沒有達到如此程度。不過,隨著社交軟體的深入,中老年人的生活也逐漸被影響和變化。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Ⅵ 網路對人們交流的影響

社交網路交往對象特性:虛擬性、間接性、隱蔽性、不可捉摸。

網路交往新空間的一般特點:神奇性與兩面性。

神奇性:網路交往超越了空間,擴大了我們的交往領域、對象,改變了以往的交往方式。

兩面性:一方面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經驗,結交更多的朋友等。一方面網路詐騙案件等犯罪事件時有發生。

我們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用好社交網路這把雙刃劍,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關鍵詞:利、弊、微信、數據、保護

正文: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一方面,人們通過網路可以獲取豐富的信息知識,大大拓展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網路上一些不健康的東西給人們的精神世界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其中,不可忽視的是社交網路對個體人際交往的影響。而我認為社交網路是把雙刃劍,關鍵是我們怎麼去使用它。

利:(一)在網上交友倡導的「平等,自由「的精神使網民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地位,身份變得模糊起來;使網上交友前所未有的跳出了世俗的交友觀的束縛。網路實實在在的開辟出了一個嶄新的交際渠道;拓寬了我們的交際范圍。網際網路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強,實現了全球信息共享,在網上可以隨意獲得自己的需求,在網上瀏覽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聞信息,科技動態,在網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人們交往的領域空前地寬廣,極大地開闊了們的視野,給人們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

Ⅶ 社交網路,朋友圈可以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產生影響嗎

社交網路、朋友圈不是虛擬的,是現實人際關系的互聯網化而已。隨著社會的互聯網化,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正在對人類的現實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推薦一本書:《社交的本質》,作者是蘭迪·扎克伯格。Facebook老扎的sister,裡面就朋友圈、社交網路的理解和認識相當有趣、有深度。比如:

1、 朋友圈可以成為共享和通信的強大工具,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2、 建立私密朋友圈和賬號,在這里分享有關家人的重大和特別時刻。這些內容我們想保存並銘記,但我們也覺得沒有必要跟所有朋友或整個網路一起分享。我們用「狹播」取代了「廣播」。能夠與人分享,卻不必承擔被觀眾環繞的壓力,我們感到很開心。
3、 這種沒有其他人摻和的親密感情才最珍貴。在這個我們每時每刻都能連接到社會化媒體的時代,其他人聽到、看到的已經太多了。
4、 在這個人們每時每刻都在分享的年代,意識到自己不應該跟別人匯報所有的事也許是最難做的了。
5、 愛意味著以正確的方式分享照片
6、 如果你在好友方面也不誠實或不認真,加了一些你完全不認識的人或者泛泛之交,你真正的朋友在遇到這些人、在網上搜索他們的信息,發現你們是「好友」以後會被誤導。
7、 你的網路身份是現實身份的表達和延續。
8、 分享行為無法代替親密關系。
9、 親密關系不是一張漂亮的照片,也不是一段精彩的感言,不應該為了獲得點贊或回復而炫耀它。給別人演出一場好戲,並不代表我們實實在在地在為感情付出。
10、始終確保朋友的朋友不是泛泛之交。

Ⅷ 社交網路的弊端

社交網路的弊端

1.弱化了我們自身的實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網路畢竟是虛擬平台,不是現實生活,不管你在社交軟體上營造出何種形象,人終歸是要回歸現實生活的。我們在通過社交軟體與他人交流時,不需要太多的言語溝通,打字就可以了。我們不知道對方的表情、環境,只是單純的打字聊天,這樣非常不利於我們隨機應變,畢竟,在某些情況下,文字的強度是比不上語言的強度的!
此外,社交軟體只是我們交友聊天的一個平台,我們的學習、工作等都在現實生活進行,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自身的社會交集能力。

2.虛假詐騙信息眾多切極易擴散。隨著互聯網的推廣,各種網路詐騙層出不窮,讓你防不勝防。這其中,潛伏在各大社交軟體里的詐騙手段也是各有千秋。像是在各種群里發布虛假廣告、在各大直播平台直播虛假信息、在貼吧里打各種虛假「小廣告」等等。那些人用各種手段混入各大群里,被踢出後,又換另一個群繼續,真的是讓人特別無語。


3.浪費時間。現在大多是年輕人在玩各種社交軟體,一個個正值青春年華的人,沒事兒就把手機等應用拿出來,「逛一逛」社交軟體,一逛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甚至逛一天都可以;雖然說,逛這些社交軟體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但是,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就有點兒得不償失了。況且,還不知道你究竟看的是什麼東西呢?
年輕人嘛!沒事兒就出去旅遊旅遊,乘著現在還有精力,還能動,就多看看這個世界,了解不同的風俗文化,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這在我看來才是真正的「增長見識」。不要等到老了,人想動也動不了的時候,再說來看看這個你生活了一輩子的世界!

4.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當我們瀏覽各種社交軟體的時候,難免一不小心就會很久,當你長時間的在手機或電腦面前,這對於我們的眼睛、大腦、脊椎等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外,在這些社交軟體上,我們可能還會瀏覽到許多不健康的信息,這又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Ⅸ 社交網路對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會有什麼影響

應該說社交網路對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影響,有利也有弊。一方面,社交網路,開闊了真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層面。在社交網路中,人們可以接觸不同類型,不同性格,不同區域的人,會從這些人身上得到不同的收獲。同時,也可以將在生活中有些不與人知的事情,可以在網路中得到傾訴,使人情感得到宣洩。但同時另一方面。過度的沉溺於社交網路。會妨礙與真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導致不愛與生活中的人交流。也是它的不利之處。

Ⅹ 社交網路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會造成什麼影響

社交網路可以拉近現實生活中非熟人的關系。不只是拉近,也是讓非熟人可以通過社交網路了解自己,因為平時面對朋友,我們是可以展現自己很多方面的,但是對於非熟人來說,卻可以通過社交網路了解到平時看不到的面。同時增加一些互動。

就像我們常常發現自己的一些狀態經常是沒有那麼緊密關系的人去回復。而我們身邊關系親密的人本來就能洞察我們的心情變化,可以直接電話或者當面交流。

大部分是泛泛之交,但可以擴大我們的交往面。今天我室友收到一條微信,是一個以前一起上托福班的妹紙,其實只說過幾次話,後來也沒有聯系只是互相加了微信,然後我室友就被通知去參加婚禮了。突降的份子錢想想也是醉了啊。

好像有點跑題,就是吐個槽。接著說,我覺得社交網路可以很好地將和我們強鏈接和弱鏈接關系的人拉在一起呢,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弱鏈接優勢,它說白了就是一些關系疏遠的人,但是卻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多異質性的信息。

如果每天都只和自己親密的幾個人接觸,那麼信息差異性也不會很大,價值也就越低。我好想說的有點亂啊邏輯,其實我的意思就是,社交網路可以讓我們和更多的人保持聯系,有的甚至只有一面之緣。但是卻真的擴大了自己的社交網路,有時候提供的幫助和知識是超出熟人圈子所能提供的的。

閱讀全文

與社交網路如何影響人的社會身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移動網路如何加入電信 瀏覽:77
網路歌手哪個平台可以發布 瀏覽:840
4g網路模式哪個最好 瀏覽:189
網路盒子與網線哪個好 瀏覽:590
網路跳線2米長多少錢 瀏覽:872
路由器網路設置連接電腦 瀏覽:518
社區網路員哪個部門管 瀏覽:255
2021最強網路信號手機排行 瀏覽:379
網路快車是什麼東西 瀏覽:724
網路有哪些媒體 瀏覽:281
網路不好怎麼辦最好 瀏覽:281
農行繳費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738
地鐵發票開票失敗提示網路異常 瀏覽:436
網路通上不了網是路由器壞了嗎 瀏覽:931
網路安全培訓內容範文 瀏覽:80
電信連接網路設置 瀏覽:136
為什麼網路無法連接到ie 瀏覽:504
當貝和創舟網路電視盒哪個好 瀏覽:50
wan鏈路上應用哪個網路 瀏覽:679
網路專線租賃屬於哪個行業 瀏覽:98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