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編寫輕量級 CSS 框架
簡單介紹一下,我給自己編寫的框架取名 Snack,原意「快餐」,主要表達簡單之意。雖然是輕量級框架,但我並不想拿輕量級做為噱頭,畢竟體量輕意味著某些功能的缺失以及疏漏。這個框架的意義更多的是交流學習,我試圖借鑒其它框架的優秀之處,盡量簡化類名,以及嘗試探索一些更通用的組件。
大多數的輕量級框架只是 CSS 框架,不涉及 JS 部分,主要用於網頁的布局。我之所以打算自己編寫框架,是因為工作中重復的東西太多,通過框架可以很好的將這些零散組件整合到一起。另一方面,寫個小項目,學點新知識是一件趣事。
編寫框架是去年想做的事情,但因為時間原因,拖了很久。寫框架之初我曾陷入一個誤區,我打算設計一些比較前衛的樣式,立體的按鈕、浮動的面板等,比如下圖中的風格。
https://dribbble.com/shots/524593-Soft-Interface-Black
但是在斷斷續續編寫框架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了方向,上圖的樣式只是一種皮膚,編寫框架之初不應該把重點放在這上面。當然,好的 UI 設計也是框架成功的一部分。
模塊劃分
編寫框架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框架應該包含哪些模塊。因為是輕量級框架,所以模塊肯定沒有重量級框架那麼全面,只有核心的一些組件。通過比較一些輕量級框架以及工作總結,大致常用的模塊包括柵格、媒體、按鈕、排版、表單、表格、面板以及輔助工具。
在常用的這幾個組件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柵格、表單及面板,媒體組件也很重要,但是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大,我直接用了 Bootstrap 的媒體組件。
命名策略
首先是類命名的層次與結構。類命名一直是我比較糾結的地方,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為了起一個見名知意又簡潔的類名總是抓耳撓腮。我在編寫框架時盡量避免與 Bootstrap 的類名重疊,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對比其他框架會發現,這種情況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畢竟類名會有一定的規律性以及層次性。在這一點上我比較喜歡 Bootstrap 的風格。下面和 Bootstrap 的表單做一個對比。
Bootstrap 的表單結構及類名
--div.form-horizontal
--div.form-group
--label.control-label
--input.form-control
Snack 的表單結構及類名
--div.form-horizontal
--div.form-group
--label.control-label
--input.form-control
這個表單結構整體而言還算不錯,只是個別地方需要修改。有一些框架不給 input 等元素起類名,而是給父元素一個類名,個人對這種做法表示疑問,不起類名會降低框架編寫及使用的靈活性。
第二個策略是組件的修飾,比如按鈕及面板都存在多個語境(顏色、大小等),在這一點上我編寫框架時做了一些簡化,風格上有些 Semantic 的影子。
<button class="btn primary">primary</button><table class="table bordered striped">...</table><div class="boxes primary">...</div>
關於修飾類的策略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至於哪種方法更好,還需要在編寫框架的過程中摸索。
柵格系統
演示示例: https://nzbin.github.io/snack/#grid
任何框架必須建立在柵格的基礎上才能靈活布局。我在前面提到了 Bootstrap 的精華就是柵格系統。柵格系統的編寫需要使用預處理器的循環功能,否則就要做無謂的重復勞動了。我遇到過一些輕量級框架是用 Less 編寫的,其柵格系統就沒有用循環,這樣的源碼稍顯唐突,可能是作者對 Less 的循環功能不熟,當然 Less 本身的循環比較弱,用起來有些別扭。關於預處理器的循環,可以參照我之前翻譯的《CSS 預處理器中的循環》,比較詳細地對比了三種流行預處理器的循環功能。簡單說一下,Less 沒有循環,但可以用遞歸實現,而 Sass 和 Stylus 有真循環。
我編寫的柵格系統也是默認 12 列,但是後來發現 12 列的柵格缺少最常用的列寬(比如 10%、20%、30%等),比如下面 CodePen 展示的例子用 12 列柵格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我又添加了 10 列柵格,但仍然無法面面俱到,不過已經很靈活了。
See the Pen snack-grid點擊預覽
柵格的使用和 Bootstrap 是一樣的,除了 12 列柵格外,10 列柵格以及均分柵格都要添加 .cols- 類
<!-- 默認 12 列柵格,所以省略 cols-12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5"></div>
<div class="col-7"></div></div><!-- 10 列柵格 --><div class="row cols-10">
<div class="col-3"></div>
<div class="col-7"></div></div>
這個柵格並沒有響應式,只有一個斷點,小屏手機上的話所有柵格都會單行顯示。一方面,這樣的設計符合大多數輕量級框架的初衷;另一方面,我打算再寫一個針對移動端的框架,畢竟 Web 端和移動端的風格差距較大,按照業務需求分開會更好。不過最近我更改了源文件,為響應式預留了擴展方式。
表單
演示示例: https://nzbin.github.io/snack/#forms
在上面的命名策略中已經展示了 Snack 表單的基本結構,基本表單除了結構之外,樣式上並沒有太多可以討論的地方。在此說一下表單中 checkbox 的結構調整,先看一下 Bootstrap 的 checkbox 結構。
<!-- checkbox --><div class="checkbox">
<label>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 checkbox </label></div><!-- checkbox-inline --><label class="checkbox-inline">
<input type="checkbox" id="inlineCheckbox1" value="option1"> checkbox</label>
以上兩種結構不能有偏差,稍有偏差樣式就會錯亂,靈活性較差。其次我在想兩種結構能不能整合在一起,增強靈活性。想了很久,找到了方法,Snack 結構如下:
<!-- checkbox --><div class="checkbox">
<label>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 checkbox </label></div><!-- checkbox-inline --><div class="checkbox inline">
<label>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 checkbox </label></div>
也可以將樣式直接加到 label 標簽上。另外,如果將 input 移到 label 標簽外也是沒有問題的,如下:
<!-- checkbox --><div class="checkbox">
<input type="checkbox" id="checkbox1" value="">
<label for="checkbox1">checkbox</label></div><!-- checkbox-inline --><div class="checkbox inline">
<input type="checkbox" id="inlineCheckbox1" value="">
<label for="inlineCheckbox1">checkbox</label></div>
這種結構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自定義 input 樣式,詳見下面的 CodePen 的 scss 文件。radio 的設置和 checkBox 是一樣的。
See the Pen snack-forms點擊預覽
輔助類
輔助類是一系列類的組合,比如字型大小大小、顏色值、padding、margin 以及左右浮動等。在一些 Bootstrap 搭建的後台管理系統中尤為常見,這樣布局起來就會比較靈活。以下是一個邊框的輔助類。
.border-left-right { border-left: 1px solid #eee; border-right: 1px solid #eee;
}.border-top-bottom { border-top: 1px solid #eee;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ee;
}.border-left { border-left: 1px solid #eee;
}.border-right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ee;
}.border-top { border-top: 1px solid #eee;
}.border-bottom {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ee;
}
關於輔助類的更多內容可以閱讀這篇文章《如何編寫通用的 Helper Class》
盒組件
演示示例: https://nzbin.github.io/snack/#boxes
盒組件是我整個框架中比較滿意的一個模塊。之所以要做這個組件主要是覺得 Bootstrap 的 list 組件和 panel 組件可以整合到一起。當然,這樣的做法有利有弊。盒組件在後台管理系統的布局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其命名也是多種多樣,比如 panel、widget、portlet、ibox、card等,每個後台管理系統框架都會對這個組件進行深度開發,可見其在布局上的重要性。給一個組件起一個合適的類名也很關鍵,想了很久,最後用了 box 的類名,當然一般情況下盡量不要用 box,因為這個類名比較寬泛。下面的 CodePen 模擬了 Bootstrap 的 list 及 panel 組件。
See the Pen snack-boxes點擊預覽
主題
給框架添加主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Snack 的默認主題是白色,因為喜歡黑色,最後添加了暗夜主題,編寫主題只需改變組件的顏色。演示文檔 的頁面用了暗夜主題,點擊上方的紅色按鈕可以切換主題。
『貳』 網站如何設計
一、建設網站前的市場分析
1、相關行業的市場是怎樣的,市場有什麼樣的特點,是否 能夠在互聯網上開展公司業務。
2、市場主要競爭者分析 ,競爭對手上網情況及其網站規劃、功能作用。
3、公司自 身條件分析、公司概況、市場優勢,可以利用網站提升哪些競爭力, 建設網站的能力(費用、技術、人力等)。
二、 建設網站目的及功能定位
1、為什麼要建立網站,是為了宣 傳產品,進行電子商務,還是建立行業性網站?是企業的需要還是市 場開拓的延伸?
2、整合公司資源,確定網站功能。根據公 司的需要和計劃,確定網站的功能:產品宣傳型、網上營銷型、客戶 服務型、電子商務型等。
3、根據網站功能,確定網站應達 到的目的作用。
4、企業內部的建設情況和網站的可擴展性
『叄』 Python 如何開發高效漂亮的輕量級 Web 應用
痛點
從我開始折騰數據分析工具的那一天,就沒有想明白一件事兒 —— 我打算把數據分析的成果做成一個 Web 應用,為什麼這么難?
我需要的核心功能,無非是在網頁上接收用戶輸入,然後做分析處理,把分析結果反饋給用戶,完事兒。
可是這談何容易?
很多人都會微笑著告訴你,想做 Web 應用?這得學前端編程, HTML + Javascript 了解一下吧!
什麼?你還需要在後台做數據分析?那你就得學 Web 框架了。
你說喜歡 Python ?那就學個 Django 或者 Flask 好了。
我也不是沒有看過 Django 和 Flask 的教程,還曾經付費學習過。光是 Django 配置環境,就夠寫一章出來。
作為學習的中間成果,我還寫了這篇《如何用 Python 做 Web 開發?——Django 環境配置》分享給你。
真正讓我痛苦的,不是 Web 框架的操作有多麼瑣碎,而是教程里的案例,為什麼都那麼奇怪?
幾乎所有的教程,都指向一個目標:
來,我教你做一個 blog 出來!
我用你教?!
我要是想用 blog ,可以直接注冊一個免費的啊!為什麼我要自己開發個 blog 出來?
為什麼你就不能告訴我,該怎麼把我目前的數據分析結果,迅速挪到 Web 頁面上,跟用戶實時交互?
雖然二者的結果,都是做一個 Web 應用出來。但是,它們關注的焦點,需要的功能,能一樣嗎?
但是人家寫書和做教程的人,就是不疾不徐,堅持一定要教會你,如何做一個 blog 出來……
你不學,又能怎麼辦呢?你難道想只憑 Python 腳本,就做一個 Web 應用出來?
還真別說,最近,這個事兒從幻想,變成了現實。
樣例
這不,我就用純 Python 腳本寫了個 Web 應用。
我編寫的代碼里,沒有一絲半毫的 Web 框架,Javascript,甚至是 HTML 。
這玩意兒能用嗎?
你自己來試試看。
請你打開瀏覽器,輸入以下鏈接:https://helloworld-streamlit.herokuapp.com/
你會看到下面的初始化界面。
初始化完畢之後,頁面會分成左右兩欄。左面是兩個下拉候選框,分別讓你指定需要分析的數據范圍。
上面一個,是事件類型;
下面一個,是事件發生歸屬地。
如果你看過我的文章《如何用 Python 和循環神經網路預測嚴重交通擁堵?》,應該對這個數據集很熟悉。
只不過,當時我們更注重的,是用循環神經網路搭建了一個嚴重擁堵事件預測模型。
而今天,我們是要進行探索性數據分析,也就是根據我們感興趣的目標,對數據進行整理操作,然後可視化顯示。
選定之後,你會看到右側提示兩個信息:
你篩選之後,數據框包含行數
在層疊地圖上的可視化結果。
怎麼樣?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雖然咱們這個 Web 應用很簡單,不過交互分析該有的功能和流程,基本上都涵蓋了。
你可能會問:
王老師,編這么一個應用出來,不簡單吧?
讓我帶你到幕後,看看是不是很復雜。
幕後
我把這個應用的全部源代碼,都為你存儲到了 Github 上。請你訪問這個網址獲取:https://github.com/wshuyi/demo-helloworld-streamlit
可以看到,一共包含了 4 個文件。
有意思的是,其中 3 個,包括:
Procfile
setup.sh
requirements.txt
都只是部署到遠程伺服器時,需要用到的配置文件而已。
也就是說,只有最後一個helloworld.py是主角,它包含了實現咱們全部互動式數據分析功能的 Python 腳本文件。
這代碼,少說也得有幾百行吧?
別擔心,打開來看看:
上面這張截圖,就已經包含了實現交互數據分析功能的全部代碼。
神奇吧?
解讀
這么短的代碼,為什麼能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這是因為它背後使用的一個軟體包,叫做streamlit。
它是干什麼用的?
一言以蔽之,給你賦能,讓你能夠不去操心什麼前端後端。只寫 Python ,只關注功能,你就能寫出一個互動式 Web 應用出來。
當然,既然最後是 Web 應用,那麼實際上前後端的功能都是齊備的。
只不過,這些交由 Streamlit 來幫你費心操辦。你根本不用管。
爆發
為什麼會有人做了這么一款神器出來?
原因很簡單,咱們前面提到的痛點,是大夥兒都有的。
咱們這些麻瓜(Muggle),遇到痛點只能忍著。
但是真正的魔法師(優秀程序員),是忍不了的。
在這段來自 PyData LA 2019 的視頻里,Streamlit 的 CEO Adrien Treuille 談及了他在數據智能企業中,長期遭遇的痛點。
最大的痛點,就是數據科學家訓練好機器學習模型後,需要驗證效果,和用戶反饋溝通。
但是,做機器學習的工程師本身,並不掌握這一整套的工具棧。
所以,就得在把全部的數據分析和模型訓練工作完成後,把這東西移交給一個工具製作團隊。
人家做完以後,就告訴數據科學團隊說,做好了。但是注意,現在處於需求凍結階段。這個應用你們可以隨便用,只是別亂改。改壞了我們管不了。因為最近兩個月,我們還得給其他若干數據分析團隊做 app 。大概幾個月以後,我們又能回來幫助你們了……
Adrien Treuille 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長期痛點,於是在 2018 年, 創立了 streamlit 。
目標很簡單,給數據科學團隊提供簡單的工具,讓他們使用已經掌握的 Python 編程技能,就能直接做 Web 應用。
什麼 「等上兩三個月不許改」?!你們自己慢慢兒玩兒去吧,我們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至於做出來的東西嘛,可以是這樣的:
資源
看到這里,是不是心動了?也打算學習一下 Streamlit ?
沒問題,我前面給你提供的樣例,就在 github 上,你可以直接查看源碼。
如果你希望重現這個小應用,並且一步步學習掌握 Streamlit 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我也已經為你寫好了一份手把手的教程。地址在這里https://sspai.com/post/58474。
它不僅教你如何設置環境,安裝工具,寫作代碼,甚至連如何免費部署到 heroku 平台,讓用戶使用,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你。
那篇文章,我用於參加少數派年度徵文活動,所以就不能全文展示在這里了。
讀完以後,如果你覺得有收獲,歡迎在少數派平台上幫我點個贊。謝謝支持!
思考
嘗試過之後,你應該不難發現,Streamlit 給你帶來了什麼。
如果你學過 Javascript 和 Flask, Django 等 Web 應用開發技術,Streamlit 可以加快你的 Web 應用開發與測試進程。
如果你還沒有學過上述技術, Streamlit 可以給你賦能,讓你一下子有了把數據分析結果變成產品的能力。
給你講點兒更激進的。
有人已經希望能用它替代掉 Flask 用於產品發布了。
還有人說,將來寫技術文檔,也應該充分使用 Streamlit 。
甚至,還把它比作了數據科學界的 iPhone 。
這里,它是借喻 iPhone 開啟智能手機時代,說明 Streamlit 的劃時代性。
我不希望你也變得如此激進。
因為這里提到的每一種功用,現在還都有非常專業的工具做的更好,而且新的工具也在不斷涌現。
例如說,我們在多個教程中一直使用 Jupyter Notebook 。
現在憑借 Voila 擴展的加持,你也可以很輕松地把 Jupyter Notebook 變成 Web app ,而且可以免費運行在 mybinder 上面。
但是,你可以看到,一個新的工具,以一種簡單,而不是更繁復的辦法,解決一個功能痛點,是一件多麼令人欣喜的事兒。
看了這篇文章,可能會給你一種誤解,似乎 JavaScript 為代表的前端編程技術,再也不需要學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
可以想像,開發門檻降低以後,將來會有更多的人使用 Python 來做 Web 應用。
用 Streamlit 這樣的方法,他們只是開發出了一個原型。
要是想打造精品,就必須精細調控很多細節。
這時候, 如果你精通 Javascript ,那你潛在的合作對象一下子就多了起來,你掌握的這門技術,也就有了更大的價值。
還記得嗎?我不止一次給你強調過,比起一個工具自身的能力來,協作網路更重要。忘了的話,記得復習《學 Python ,能提升你的競爭力嗎?》。
這就好像印刷術的發明,不是讓會寫字這件事兒變得失去價值,而是全社會都增大了對好作品的渴求。深刻的思考,加上有效的文字表達,會讓你生存得更好。
當然,如果你不希望精通寫作技藝,只是想做一個抄書匠糊口。那麼印刷術就可能會替代你的工作,結果就不那麼美妙了。
小結
這篇文章,我為你介紹了 Streamlit 這款有趣的工具。希望你讀過之後,掌握了以下知識點:
藉助 Streamlit ,你可以用純 Python 編制 Web 應用;
學 Web 設計依然很有前途,因為你的潛在合作群體正在迅速擴大;
不要惹魔法師(優秀程序員)。他們的痛點需求會轉化成無盡的戰鬥力,興許會直接替掉你的日常工作。
更多Python知識,請關註:Python自學網!!
『肆』 輕量級框架的定義
輕量級框架是相對於重量級框架的一種設計模式:輕量級框架不帶有侵略性API,對容器也沒有依賴性,易於進行配置,易於通用,啟動時間較短。這是輕量級框架相對於重量級框架的優勢。
『伍』 如何設計有效的網頁布局
1.具有清晰的視覺層次。布局應當讓頁面各元素之間的關系和重要性一目瞭然。你可以通過適當使用下列屬性來實現視覺層次: 焦點:指用戶首先關注的區域。形式上被賦予焦點屬性的UI元素一定要表達重要的內容。視覺流:指用戶關注區域的順序。可以根據任務邏輯和用戶的瀏覽習慣來設計恰當的視覺流。好的視覺流應該清晰、合理、順暢、自然。 關聯:在邏輯上相關的UI元素應具有清晰的視覺關系。 錯誤: 邏輯上相關的UI元素在空間上被分隔,且沒有明顯的視覺關聯。對齊:使頁面工整,信息呈現有序,便於用戶掃視。 錯誤: 沒有對齊影響了頁面效果且不便於用戶掃視。不要因為功能需要和對極限情況的顧慮而輕易犧牲掉頁面的視覺展現。強調:可以根據UI元素間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強調。2.針對用戶的閱讀模式來設計布局。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是從左向右,至上而下。閱讀分為沉浸式閱讀(immersive reading)和掃視(scanning),前者的目的在於理解,後者在於定位。 瀏覽網站時,用戶不會沉浸在UI本身,而是沉浸在他們的目標任務中,因此掃視是最常使用的閱讀模式。用戶只在確信必要時才仔細閱讀大量文本。針對掃視的布局設計可以適當強調主要的UI元素,弱化次要的。包括: 1)將主UI元素放在掃視路徑上。 2)避免將重要信息放在左下角或者頁面底端或者需要滾動很多的控制項上。 3)考慮使用漸進展開方式來隱藏次要的UI元素。 4)將任務相關的重要信息要直接表現在控制項上。用戶更傾向於關注交互控制項上的標簽,而不是輔助型的靜態文本。 錯誤:用戶必須閱讀輔助型文本後才能明確「確定」按鈕的作用。 正確: 直接將按鈕的作用描述作為控制項標簽,便於用戶理解。 5)不要展示大段文本,去除不必要的文本。多文本時格式化展示。 註:常規模式也存在例外。眼動議實驗指出,真實用戶的行為很沒有規律。此模式的目的在於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而不是精準的描述用戶行為。3.合理利用頁面空間。保持頁面的視覺平衡。避免擁擠和對空間的浪費。確保關鍵數據沒有被截斷,除非數據特別長。 錯誤: 邏輯上相關的UI元素在空間上被分隔,且沒有明顯的視覺關聯。控制項的尺寸和間距恰當,沒有不必要的滾動。一個任務盡量在一屏內完成。實際情況中,我們用戶的頁面空間要小於屏幕解析度,它會因各種因素而壓縮,如:非全屏操作(彈出窗口和對比瀏覽),瀏覽器本身及各種輔助欄對屏幕的佔用等,設計中要考慮這些情況。 4.不要讓布局本身成為突出的UI元素,保持視覺簡潔(visual simplicity)。減少內容和展現上的嵌套層級。減少控制項不同尺寸的數量,例如,在界面上只使用一兩種按鈕寬度。採用輕量級的分組和分割方式,可以用布局本身和分隔符代替分組框。使用盡量少的對齊線。5.選擇與頁面類型相匹配的版式。在設計之初,應充分考慮頁面承載的內容、功能和屬性,繼而選擇適合該頁面的版式。不合適的版式會造成用戶的閱讀困擾,降低任務的完成效率。 標准和規范:1.柵格化:我們所說的柵格化是指在網頁設計工作中對柵格系統的建立和應用。網頁柵格系統來源於平面柵格系統,它以規則的網格陣列來指導和規范網頁中的版面布局以及信息分布。柵格化可以使信息呈現工整簡潔、美觀易讀,降低頁面開發和運維成本。它結構變化相對靈活,擴展性強。 2.以8px為橫向柵格單位:以8px為橫向柵格單位,頁面所有元素寬度都可以是2的倍數,包括圖片和版塊寬度,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頁面(特別是對於J-PEG圖片)的渲染速度(基於計算機內部二進制的運算機制)。其在擴展和兼容性上也有一定優勢。在阿里巴巴中文站中,布局間距的最小單位為8px,布局區塊採用32px(8px*4)和24(8px*3)兩種粒度單位,分別組成以下兩種可實現的柵格系統: 32px:適用於市場、社區等相關頁面 24px:適用於旺鋪相關頁面 3.頁面定寬:自適應可以根據瀏覽器顯示情況自動調整頁面寬度,但是因為用戶水平方向的聚焦范圍有限,所以當頁面過寬時,用戶的瀏覽和操作成本會增加;而當頁面過窄時(如用戶同時開啟兩個瀏覽器對比查看商品搜索結果),自適應則會導致布局變形和內容錯亂。給頁面規定寬度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在綜合考慮當下主流解析度情況、瀏覽器外觀對顯示空間的佔用、人機工程學中對水平視角和聚焦范圍的規定以及8px單位等多種因素後,我們認為960px是一個相對更加合理的頁面寬度。
『陸』 網頁設計用什麼軟體
word
也可以
一.建立網頁
1.運行word,單擊「文件——新建」;
2.在彈出的窗口中,單擊「web頁」,然後選擇「普通版式」。單擊「確定」,彈出窗口
3.可以用提供的模板。
二、編輯網頁
1.插入圖片
普通模板建立的網頁有3欄,我們可以對它進行修改。先刪除一欄,操作方法和word中刪除表格行或列是一樣的。這時,我們的網頁只剩下2欄,在左邊這一欄裝上一幅畫吧。
方法是:將游標移到要插入圖象的地方,然後單擊「插入」,選擇「圖片」,找到「來自文件」後單擊。
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要插入的圖片,單擊「插入」
2.編輯文字
在右邊那一欄里,根據提示輸入自己喜歡的文字,當然你可以採取復制、粘貼的方法來完成。呵呵!看看怎麼樣啊!還滿意吧!那就保存一下,否則你可就白忙活了。
3.保存、修改網頁
保存的方法很簡單,單擊工具欄的「保存」按鈕,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要保存的文件夾,給自己的網頁文件起個名字,然後單擊「保存」就OK了!
修改網頁也是非常簡單的,用word打開,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就行了。
怎麼樣?只要你會word的操作,就能做出網頁來!
最後,你要想發布你的網頁,就去網易申請個人空間,根據網易給你的要求進行操作,上傳就可以讓別人看到了!!
『柒』 輕量級GIS是什麼意思啊
輕量級GIS開發是基於輕量級框架而言的。而輕量級框架是相對於重量級框架而言的一種程序設計模式。與重量級框架相比,解決問題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輕量級框架一般由struts,spring組成,側重於減小開發的復雜度,相應的它的處理能力便有所減弱(如事務功能弱、不具備分布式處理能力),比較適用於開發中小型企業應用。採用輕量框架一方面因為盡可能的採用基於POJOs的方法進行開發,使應用不依賴於任何容器,這可以提高開發調試效率;另一方面輕量級框架多數是開源項目,開源社區提供了良好的設計和許多快速構建工具以及大量現成可供參考的開源代碼,這有利於項目的快速開發。例如目前Tomcat+Spring+Hibernate已經成為許多開發者開發J2EE中小型企業應用偏愛的一種架構選擇。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捌』 最好的輕量級 網頁設計原型工具是哪個
收不到簡訊驗證碼,原因以及處理方法如下:
系統簡訊延時,可以耐心等待一下,或者嘗試在驗證碼一欄點擊「重新發送」,等待看看是否可以接收到簡訊;
檢查手機是否停機,是否能夠正常接收簡訊,欠費停機的手機是無法接收簡訊的,可以在手機繳費以後再操作;
手機號或者手機卡問題,可以嘗試更換別的手機號或者將手機卡放到另一個手機試試;
網路特殊高峰時期,如春節,大量簡訊延時,可以更換別的時間段試試;
系統本身問題,等待微信系統更新或者修復。
『玖』 什麼是輕量級J2EE框架
Spring Hibernate Struts等屬於輕量級框架,輕量級框架是相對於重量級框架而言的一種程序設計模式。與重量級框架相比,解決問題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輕量級框架一般由struts,spring組成,側重於減小開發的復雜度,相應的它的處理能力便有所減弱(如事務功能弱、不具備分布式處理能力),比較適用於開發中小型企業應用。採用輕量框架一方面因為盡可能的採用基於POJOs的方法進行開發,使應用不依賴於任何容器,這可以提高開發調試效率;另一方面輕量級框架多數是開源項目,開源社區提供了良好的設計和許多快速構建工具以及大量現成可供參考的開源代碼,這有利於項目的快速開發。例如目前Tomcat+Spring+Hibernate已經成為許多開發者開發J2EE中小型企業應用偏愛的一種架構選擇。
『拾』 輕量級 加密演算法 有哪幾種
注:(以下內容我是從網上找的,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這些問題我也不怎麼懂!!)
1.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是一個使用128為分組塊的分組加密演算法,分組塊和128、192或256位的密鑰一起作為輸入,對4×4的位元組數組上進行操作。AES的每一輪加密都包含4個階段,分別是AddRoundKey,SubBytes,ShiftRows,和MixColumns。眾所周之AES是種十分高效的演算法,尤其在8位架構中,這源於它面向位元組的設計。
AES 適用於8位的小型單片機或者普通的32位微處理器,並且適合用專門的硬體實現,硬體實現能夠使其吞吐量(每秒可以到達的加密/解密bit數)達到十億量級。同樣,其也適用於RFID系統。[3]高效的實現和演算法的免費使用為AES在無線區域網和後來出現的相關協議中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2.DESL(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Lightweight Extension),
數據加密標准(DES)是由美國聯邦信息處理標准在1976年為美國選出的一種加密演算法。作為一個分組加密演算法,DES在64位大小的分組快上進行操作,其密鑰同樣也是64位。[10]DES的大致結構由Feistel網路組成,此網路中包括含有8個S-Boxes的16次完全相同的基本輪回,一次初始排列,一次最終排列和一個獨立的密鑰次序表。
3.XXTEA
TEA微型加密演算法最初是由David Wheeler和Roger Needham在1994年以Fast Software Encryption工作室的名義發表的,設計的重點在於描述與實現的簡單性。它是一種分組加密演算法,以128位的密鑰對64位的分組塊進行操作。[6]TEA遭受到等效密鑰的困擾——每個密鑰與其他是那個密鑰是等效的,也就是說有效的密鑰長度只有126位。此演算法易受到相關密鑰(Related Key)攻擊法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