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全國信息安全專業大學排名(10篇)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電」或「西軍電」,由教育部直屬,為中電集團、西安市、國防科工委、陝西省與教育部共建高校,為1959年20所全國重點大學、入選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中國電子信息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中國雷達、資訊理論、密碼學、電子對抗、微波天線等學科的發源地。
2、清華大學
全國信息安全專業大學排名(10篇)
清華大學誕生於1911年,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
3、武漢大學
全國信息安全專業大學排名(10篇)
武漢大學,簡稱「武大」,是一所位於湖北武漢市的綜合研究型大學,其辦學源頭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13年改名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 1926年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更名武漢大學沿用至今。
4、北京郵電大學
全國信息安全專業大學排名(10篇)
北京郵電大學,簡稱北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技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管理學、文學、理學等多個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列入「卓越計劃」、「111計劃」。北京郵電大學是我國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5、上海交通大學
全國信息安全專業大學排名(10篇)
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6、哈爾濱工業大學
全國信息安全專業大學排名(10篇)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HIT),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
⑵ 北郵有幾個重點實驗室
重點實驗室
1、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與通信網國家重點實驗室
2、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信息管理科學與信息經濟學
光通信與光波技術
3、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智能通信軟體與多媒體實驗室
另外,重點學科
1、國家級重點學科
通信與信息系統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信號與信息處理
電路與系統
2、北京市重點學科
物理電子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管理科學與工程
⑶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實驗室名單
序號 實驗室名稱 依託單位
1 薄膜與微細技術 上海交通大學
2 超分子結構與譜學 吉林大學
3 單原子分子測控 清華大學
4 電子物理與器件 西安交通大學
5 非線性數學模型與方法 復旦大學
6 分子酶學工程 吉林大學
7 分子與生物分子電子學 東南大學
8 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 吉林大學
9 輻射物理及技術 四川大學
10 高溫材料及高溫測試 上海交通大學
11 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 天津大學
12 固體力學 同濟大學
13 光電技術及系統 重慶大學
14光電信息技術科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15 海洋地質 同濟大學
16海洋環境科學廈門大學
17 海洋遙感信息處理中國海洋大學
18 環境斷裂 北京科技大學
19 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 北京師范大學
20 基於加速器的原子分子物理 復旦大學
21 計算機網路和信息集成支撐技術 東南大學
22膠體與界面化學 山東大學
23 潔凈煤發電及燃燒技術 東南大學
24 結構工程與振動 清華大學
25聚合物分子工程 復旦大學
26聚合物復合材料及功能材料 中山大學
27材料物理 鄭州大學
28 能源潔凈利用與環境工程 浙江大學
29 破壞力學 清華大學
30射線束技術與材料改性 北京師范大學
31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 清華大學
31 生物活性材料 南開大學
32 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 重慶大學
33 生物有機分子工程 北京大學
34 數學及其應用 北京大學
35 圖象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 華中科技大學
36 物理海洋 中國海洋大學
37 細胞生物學與腫瘤細胞 廈門大學
38 細胞增殖及調控生物學 北京師范大學
39 先進材料 清華大學
40 現代分析科學 廈門大學
41 現代設計及轉子軸承系統 西安交通大學
42智能製造技術 華中科技大學
43 重離子物理 北京大學
44 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 北京大學
45 量子信息與測量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46 蛋白質科學 清華大學
47 水沙科學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
48 先進反應堆工程與安全 清華大學
49 認知科學與學習 北京師范大學
50 虛擬地理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南京師范大學
51 虛擬現實新技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52 流體力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53 石油天然氣成藏機理 石油大學
54 可控化學反應科學與技術基礎 北京化工大學
55 岩石圈構造、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 中國地質大學
56 新型功能材料 北京工業大學
57 煤炭資源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58 煤炭加工與高效潔凈利用 中國礦業大學
59 核心數學與組合數學 南開大學
60 材料電磁過程研究 東北大學
61 癌變與侵襲原理 復旦大學中南大學
62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 復旦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63 動力機械與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
64 道路與交通工程 同濟大學
65 光譜學與波譜學 華東師范大學
66功能基因組學和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研究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67 超細材料制備與應用 華東理工大學
68 紡織面料技術 東華大學
69 海岸與海島開發 南京大學
70 中尺度災害性天氣 南京大學
71 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東南大學
72 工業生物技術 江南大學
73生物醫學工程浙江大學
74瀕危野生動物保護遺傳與繁殖 浙江大學
75 動物分子營養學 浙江大學
76 海水養殖 中國海洋大學
77 材料液態結構及其遺傳性 山東大學
78 計算智能與信號處理 安徽大學
79 地球空間環境與大地測量 武漢大學
80植物發育生物學武漢大學
81 信息存儲系統華中科技大學
82生物醫學光子學華中科技大學
83 硅酸鹽材料工程 武漢理工大學
84 有色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中南大學
85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華南理工大學
86 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 華南理工大學
87 基因工程 中山大學
88材料成形過程與模具 鄭州大學
89 組織移植與免疫 暨南大學
90皮革化學與工程 四川大學
91 高電壓技術與系統信息監測及新技術 重慶大學
92 西南資源開發及環境災害控制工程 重慶大學
93 微生物資源開放研究 雲南大學
94 生物醫學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95 電子陶瓷與器件 西安交通大學
96旱區農業水土工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97植保資源與病蟲害治理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98 大陸動力學 西北大學
99 現代設計與集成製造技術 西北工業大學
100磁學與磁性材料 蘭州大學
101 神經科學 北京大學
102 分子心血管學 北京大學
103 造山帶與地殼演化 北京大學
104 生物信息學 清華大學
105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 中國農業大學
106 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
107 中醫內科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
108全光網路與現代通訊網 北方交通大學
109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北京林業大學
110 信息管理與信息經濟學 北京郵電大學
111 汽車材料 吉林大學
112 植被生態科學 東北師范大學
113 森林植物生態學 東北林業大學
114 農產品生物化工 合肥工業大學
115 實驗畸形學 山東大學
116 醫學分子病毒學 復旦大學
117 分子醫學 復旦大學
118 腦功能基因組學 華東師范大學
119微電子機械繫統東南大學
120 水資源開發 河海大學
121 器官移植 華中科技大學
122 基本物理量測量 華中科技大學
123 農業微生物 華中農業大學
124 眼科學 中山大學
125 腎臟病臨床研究 中山大學
126 人類疾病生物治療 四川大學
127 口腔生物醫學工程 四川大學、武漢大學
128 新型感測器 電子科技大學
129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30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31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32電子裝備結構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33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34電子信息對抗攻防與模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35 特殊地區公路工程 長安大學
136 農業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與病害控制 雲南農業大學
137 食品科學 南昌大學
138 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中北大學
139 蛋白質化學及魚類發育生物學 湖南師范大學
140 微生物與植物遺傳工程 廣西大學
141 智能製造技術 汕頭大學
142 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華北工學院
143植物逆境 河南大學
144 哺乳動物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 內蒙古大學
145 西部環境 蘭州大學
146油氣資源與勘探技術實驗室 長江大學
147 極化材料與器件實驗室 華東師范大學
148 綠洲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新疆大學
149水利水運工程 重慶交通大學
150光電技術與智能控制 蘭州交通大學
151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師范大學
152工業物聯網與網路化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郵電大學
153有機功能分子合成與應用 湖北大學
154功能材料綠色制備與應用 湖北大學
155特種功能材料 河南大學
156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華中農業大學
157中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 西北民族大學
158 地面機械仿生技術 吉林大學
⑷ 網路空間安全都有哪些學校開設
1、全國開設網路空間安全專業的院校還是比較多的,其中7所高校作為首批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分別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這7所院校都是中國IT方面的頂尖高校,在網路安全有很強的實力,而且都獲得中國首批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點。
2、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圖片中的高校"網路空間安全"本科專業通過教育部審批,其熱門程度位居前列。
⑸ 教育部下屬單位有哪些
辦公廳、政策法規司、發展規劃司、人事司、財務司、基礎教育一司、基礎教育二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等教育司、教育督導團辦公室、民族教育司、師范教育司;
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會科學司、科學技術司、高校學生司、直屬高校工作司;
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 、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1、辦公廳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辦公廳,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財務、資產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以及政務公開、新聞發布、來信來訪、安全保密等工作。
2、政策法規司
中國教育部政策法規司隸屬於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負責研究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並就重大問題進行政策調研;起草綜合性教育法律法規草案;
承辦全國教育系統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的有關工作;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有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3、發展規劃司
擬訂全國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承擔高等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工作;會同有關方面擬訂高等教育招生計劃和高等學校設置標准;參與擬訂各級各類學校建設標准;
會同有關方面審核高等學校設置、撤銷、更名、調整等事項;承擔教育基本信息統計、分析工作;承擔直屬高等學校和直屬單位的基建管理工作;
承擔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的有關工作;承擔高等學校的安全監督和後勤社會化改革管理工作。
4、人事司
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直屬高等學校、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等幹部人事工作;規劃、指導高等學校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隊伍建設工作;承擔指導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5、財務司
教育部財務司是參與擬訂教育經費籌措、教育撥款、學生資助的方針、政策;承擔統計全國教育經費投入情況的有關工作;
負責直屬高等學校和直屬單位國有資產、預決算、財務管理和內部審計;參與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經費、有關教育專項經費管理;參與利用國際金融組織等對我國教育貸款的立項工作的部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⑹ 我國將建4至6所網路安全學院了嗎
中央網信辦、教育部日前印發《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管理辦法》,決定在2017年至2027年實施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建成4至6所國內公認、國際上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網路安全學院。
辦法提出,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將承擔加強學科專業建設,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完善本科、研究生教育和網路安全人才培養體系;根據學校實際,拓展網路安全專業方向,合理調整和擴大網路安全專業招生規模,建設跨理學、工學、法學、管理學等門類的網路安全人才綜合培養平台等九大任務。
預祝網路安全學院早日建立。
⑺ 網路安全現在就業前景怎麼樣現在學好嗎
未來中國網路信息安全千億市場規模指日可待
伴隨5G商用提速,網路安全企業紛紛謀劃相關安全產業鏈布局。賽迪顧問預測,未來幾年,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全面普及,網路信息安全市場規模會穩定上漲。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網路信息安全市場規模已達336.2億元,到了2017年中國網路信息安全市場規模達到409.6億元左右。截止至2018年,網路安全政策法規持續完善優化,網路安全市場規范性逐步提升,政企客戶在網路安全產品和服務上的投入穩步增長,中國網路信息安全市場整體規模接近500億元左右。並預測在2021年中國網路信息安全市場規模將達到926.8億元,未來千億市場規模指日可待。
2016-2021年中國網路信息安全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網路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困境分析
網路空間安全人才培養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求,目前每年網路安全學歷人才培養數量不足1.5萬。
2015年教育部已將「網路空間安全」設為一級學科,並制訂了學位基本要求和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截至2018年底,我國241所高校設置有網路安全相關專業244個。
高校是我國培養網路空間安全人才的主陣地,但一些與會人士表示,高校更加擅長理論教學,缺乏實踐,也缺乏參與產業實踐的機會和動力,知識更新成難題。而具備網路安全思維的學生數量也很少,缺乏興趣驅動。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⑻ 網路安全碩士點的大學
教育部網信辦出的七所一流網路安全學院西電,
東南,武大,北航,中科大,川大,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再加上清華,北郵,上交研究生的話,中科院信工所。
⑼ 中國國內最好的計算機專業大學前十所
中國內地計算機專業10強高校排行榜
一、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深處寒冷北方的哈工大能保持幾十年的超強實力可以說是個奇跡,作為當年唯一的計算機應用重點學科,哈工大培養出了大量的人才。現在他們與許多學校和研究機構搞學科並建,吸納了很多外來人才,增強了哈工大的整體實力。目前哈工大承擔的項目經費已超億元。他們的優勢領域包括:智能機器人,CIMS與系統集成,智能化中文信息處理機器翻譯技術,計算機網路及系統安全防護技術等。
二、吉林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十幾年前,計算機系的創始人王湘浩院士和他的得力助手們還在的時候,吉林大學在軟體方面的優勢是相當大的。但近幾年來吉大人丁不旺,過去的人亡的亡,走的走,客觀的講,與80年代的輝煌相比,吉大計算機確實是在走下坡路。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吉大計算機整體實力仍然是很強的。軟體自動化、軟體重用技術、人工智慧、專家系統、計算機代數、定理證明與自動推理、分布式推理、分布式系統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
三、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華科近年來在系統結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張江陵、裴先登教授領導的該專業在信息存儲系統與技術,存儲網路與附網存儲技術,採用新原理的超高密度超高速存儲技術,集群系統與並行I/O,網路安全體系結構理論與技術方面有優勢。建有外存儲系統國家專業實驗室,信息存儲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四、清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擁有三位院士的清華大學差不多在所有方向都有相應的強人撐著,相比之下,應用和系統結構更強些,某些方向已經處於世界的領先水平。優勢領域包括多媒體,網路技術等。同時擁有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國家重點學科。
五、浙江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校長潘雲鶴是浙大計算機唯一一位院士,它所帶頭的計算機圖形學,智能CAD在國內無其右者,而且浙大開放式的校風,賢才的遠?使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建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勢領域還有CAD/CIMS、虛擬現實,網路與多媒體、產品創新設計、智能信息與人機交互技術等。
六、西北工業大學的計算機學院
由沈緒榜院士領導的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VLSI系統設計方向很強。優勢領域還包括網路與分布計算,並行計算與群機系統,人工智慧與多媒體,語音圖象信號學科組等。建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國家專業實驗室。有一些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是基礎學科如數學,電子(通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學帶動軟體發展,電子通信則對硬體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七、武漢大學的計算機學院
軟體,尤其是在多媒體軟體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國家多媒體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事多媒體軟體方法和技術研究,研製、開發了大量的多媒體軟體。
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計算機學院
發展勢頭最猛的學校之一,在人工智慧、軟體工程和體系結構、虛擬現實與多媒體技術方向有優勢。建有由李未院士領導的軟體開發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虛擬現實新技術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軟體網上聯合研發中心。
九、國防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學院
這是一所不太為人所了解的學校,就象一個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我們在感嘆它的高大的同時,有時也會有一種難以接近的感覺。由三位院士領導的系統結構方向曾經研製出了讓中國人驕傲的銀河系列大型機。國防科技大學的優勢領域大多和硬體相關。設有網路技術與信息安全研究所,並行與分布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十、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如果說80年代的軟體專業是並蒂蓮花的話,那麼現在的南大完全可以說是一枝獨秀,由孫鍾秀院士領導的軟體甚至已經涉及到大型操作系統的設計。優勢領域包括軟體自動化與形式化方法,分布計算與並行處理,系統軟體及其信息安全,多媒體技術,人工智慧與知識工程,資料庫技術,語言信息處理等。擁有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⑽ 教育部網站信息安全性怎樣
越來越多的業務和數據都通過網路來傳遞和處理,因此教育信息網路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提高網路的安全性,建立起一套真正適合教育信息網路的安全體系是時代的需要。教育信息網路是教育信息系統運行的載體,是各級教育管理部門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實現信息共享的基礎平台。教育信息網路安全狀況直接影響著正常工作的運轉。在網路建成的初期,安全問題可能還不突出,但隨著信息化應用的深入,網路上的各種數據急劇增加,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開始困擾我們。因此在網路建設過程中,必須未雨綢繆,及時採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範和清除各種安全隱患和威脅。 一、教育信息網路面臨的安全威脅 教育信息網路面臨的安全威脅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對網路數據的威脅;二是對網路設備的威脅。這些威脅可能來源於各種各樣的因素,總結起來,大致有下面幾種: 1、物理因素。從物理上講,教育信息網路的安全是脆弱的,整個網路涉及設備分布極為廣泛,任何個人或部門都不可能時刻對這些設備進行全面監控,任何安置在不能上鎖的地方的設施,包括光纜、電纜、區域網、遠程網等都有可能遭到破壞,從而引起網路的癱瘓,影響正常工作的進行。如果是包含數據的軟盤、光碟、主機等被盜,更會引起數據的丟失和泄露。 2、技術脆弱性因素。目前教育信息網路中區域網之間遠程互連線路混雜,有電信、廣電、聯通、移動等多家,因此缺乏相應的統一安全機制,在安全可靠、服務質量、帶寬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著不適應性。此外,隨著軟體交流規模的不斷增大,系統中的安全漏洞或「後門」也不可避免地存在。 3、操作人員的失誤因素。教育網路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系統。一個合法的用戶在系統內可以執行各種操作。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對用戶的許可權分配限定用戶的某些行為,以免故意或非故意地破壞。更多的安全措施必須由使用者來完成。使用者安全意識淡薄,操作不規范是威脅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 4、管理因素。嚴格的管理是網路安全的重要措施。事實上,很多網管都疏於這方面的管理,對網路的管理思想麻痹,網路管理員配置不當或者網路應用升級不及時造成的安全漏洞、使用脆弱的用戶口令、隨意使用普通網路站點下載的軟體、在防火牆內部架設撥號伺服器卻沒有對賬號認證等嚴格限制,捨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來加強網路的安全管理等等,都造成了網路安全的隱患。 5、其他因素。一般來說,安全與方便通常是互相矛盾的。有些網管雖然知道自己網路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可能招致的攻擊,但是出於管理協調方面的問題,卻無法去更正。因為是大家一起在管理使用一個網路,包括用戶數據更新管理、路由政策管理、數據流量統計管理、新服務開發管理、域名和地址管理等等。網路安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並且在服務層次上,處於對其他管理提供服務的地位上。這樣,在與其他管理服務存在沖突的時候,網路安全往往需要作出讓步。二、實現教育信息網路安全的對策 網路安全是指為了保護網路不受來自網路內外的各種危害而採取的防範措施的總和。不同屬性的網路具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對於教育信息網路,受投資規模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全部最高強度的實施,但是正確的做法是分析網路中最為脆弱的部分而著重解決,將有限的資金用在最為關鍵的地方。實現整體網路安全需要依靠完備適當的網路安全策略和嚴格的管理來落實。 網路的安全策略就是針對網路的實際情況(被保護信息價值、被攻擊危險性、可投入的資金),在網路管理的整個過程,具體對各種網路安全措施進行取捨。網路的安全策略可以說是在一定條件下的成本和效率的平衡。教育信息網路包括各級教育數據中心和信息系統運行的區域網,連接各級教育內部區域網的廣域網,提供信息發布和社會化服務的國際互聯網。它具有訪問方式多樣,用戶群龐大,網路行為突發性較高等特點。網路的安全問題需要從網路規劃設計階段就仔細考慮,並在實際運行中嚴格管理。為保證網路的安全性,一般採用以下一些策略: 1、安全技術策略。目前,網路安全的技術主要包括殺毒軟體、防火牆技術、加密技術、身份驗證、存取控制、數據的完整性控制和安全協議等內容。 2、物理安全及其保障。物理安全的目的是保護路由器、交換機、工作站、各種網路伺服器、列印機等硬體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竊聽攻擊。網路規劃設計階段就應該充分考慮到設備的安全問題。 3、網路安全管理。即使是一個完美的安全策略,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實施,也是空紙一張。網路安全管理除了建立起一套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外,還必須培養一支具有安全管理意識的網路隊伍。 4、網路安全的培訓教育。除了對用戶進行有關網路安全的法律和規章制度進行宣傳教育外,還必須讓網路用戶知道和了解一些安全策略:包括口令的選取、保存、更改周期、定期檢查、保密。 5、應急處理和災難恢復。為保證網路系統發生災難後做到有的放矢,必須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事件救援,災難恢復計劃及方案。備份磁帶是在網路系統由於各種原因出現災難事件時最為重要的恢復和分析的手段和依據。網路運行部門應該制定完整的系統備份計劃,並嚴格實施。備份計劃中應包括網路系統和用戶數據備份、完全和增量備份的頻度和責任人。 備份數據磁帶的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安全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通過備份磁帶,一方面可以恢復被破壞的系統和數據;另一方面需要定期地檢驗備份磁帶的有效性。可以通過定期的恢復演習對備份數據有效性進行鑒定,同時對網管人員數據恢復技術操作的演練做到遇問題不慌,從容應付,保障網路服務的提供。 教育信息網路的安全問題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沒有絕對安全的網路系統。提高網路的安全系數是要以降低網路效率和增加投入為代價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的安全有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全面考慮綜合運用防火牆、加密技術、防毒軟體等多項措施,互相配合,加強管理,從中尋找到確保網路安全與網路效率的平衡點,綜合提高網路的安全性,從而建立起一套真正適合教育信息網路的安全體系。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