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安全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網路的東西太復雜 你這樣問 我也很難回答你 你若是要安全我建議你幾點:PC機器最好裝帶進程保護的防火牆 這樣就算你去黃網 IE都會有顯示在你電腦會運行什麼程序 這個是最直接 最客觀的 要是伺服器當然要做到一個強力的主動防禦 比如 卡巴 在黑客業內他是一個比較難做專殺的
㈡ 造成當前網路安全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 影響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的主要原因 「計算機安全」被計算機網路安全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漏」。影響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看,網路自身的原因導致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的因素。 (1)系統的安全存在漏洞所謂系統漏洞,用專業術語可以這樣解釋,是指應用軟體或操作系統軟體在邏輯設計上的缺陷或在編寫時產生的錯誤,這個缺陷或錯誤一旦被不法者或者電腦黑客利用,通過植入木馬、病毒等方式可以達到攻擊或控制整個電腦,從而竊取您電腦中的數據,信息資料,甚至破壞您的系統。而每一個系統都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沒有任何一個系統可以避免系統漏洞的存在,事實上,要修補系統漏洞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漏洞會影響到的范圍很大,他會影響到包括系統本身及其支撐軟體,網路客戶和伺服器軟體,網路路由器和安全防火牆等。也就是說在這些不同的軟硬體設備中都會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 (2)來自內部網用戶的安全威脅內網就是區域網,它是以NAT(網路地址轉換)協議,通過一個公共的網關訪問Internet。如果將內部網和外部網相比較,來自內部網用戶的威脅要遠遠大於外部網用戶的威脅,這是由於內部網用戶在使用中缺乏安全意識,例如移動存儲介質的無序管理、使用盜版軟體等,都是內網所存在的網路安全的隱患。 (3)缺乏有效的手段監視網路安全評估系統所謂網路安全評估系統,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對網路進行檢查,看是否有會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因此如果不經常運用安全評估系統,對其進行相應的檢查和作出修補,就會造成數據信息資料的外泄。 (4)安全工具更新過慢安全工具指的是保護系統正常運行,並且有效防止數據、資料信息外泄的工具。由於技術在不斷的進步,黑客的技術也在不斷的提升,如果安全工具更新過慢,黑客就會利用新的技術,對其系統存在的漏洞導致一些未知的安全隱患。 由於中國的計算機星期並且廣泛的被使用是近20多年的事情,因而在這么快速的不可遏制的發展趨勢下,還沒有來得及形成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法律法規。這就為許多的不法分子對於信息的盜取提供了可趁之機,也就留下了許多的隱患。 二、 網路安全問題 (1)網路系統運行的安全問題 隨著 1995 年以來多個上網工程的全面啟動,我國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網路公司、銀行系統等陸續設立自己的網站,電子商務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但相應的網路安全的投入與建設明顯滯後,許多應用系統安全防護能力低或處於不設防狀態,存在著極大的信息安全風險和隱患。 此外,目前絕大部分的互聯網訪問流量都來自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因此加強數據中心的安全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從以前出現的網路安全案例來看,這方面是國內網路安全的關鍵問題之一。 (2)互聯網信息發布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2000年12 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對於網路安全作出了詳細的規定,而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單位和個人並沒有嚴格按照規定來執行,把一些不應該在網上公布的信息在網上公布了,實際工作中缺少詳細的操作規程和管理規章。 從近期我國發生的安全攻擊事件來看,有很多是因為內部人員的疏忽大意。因此,不管是在互聯網上發布信息的單位,還是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機構,很有必要加強內部的安全體系,尤其是對於系統管理和維護的人員,提高技術水平和安全意識就尤為重要了。 (3)基礎信息產業嚴重依靠國外帶來的安全問題 我國的信息化建設還基本上依靠國外技術設備。當外國網路安全公司大舉推銷安全產品時,我們是在相對缺乏知識和經驗的情況下引進的,難免出現了花錢買淘汰技術和不成熟技術的現象。 在計算機軟硬體的生產領域,我們在關鍵部位和環節上受制於人,計算機硬體中許多核心部件(特別是CPU)都是外國廠商製造的;計算機軟體也面臨市場壟斷和價格歧視的威脅,國外廠商幾乎壟斷了我國計算機軟體市場。 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講,對國外技術的過於依賴存在安全方面的隱患,如果不擺脫這方面的困境,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的信息和網路安全問題的。 (4)全社會的信息安全意識淡薄 有些人對於我國目前網路安全的現狀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少數人認為我國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聯網用戶的數量也不多,信息安全的問題現在還不嚴重,這種錯誤的認識已經成為我國網路安全的嚴重隱患。 另外,我國的信息安全領域在研究開發、產業發展、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方面和迅速發展的 IT 業形勢極不適應,目前這方面還僅僅作為信息化的研究分支立項,投入很少,這種狀況下,國內和國外差距正在越來越大。 對於互聯網用戶而言,應該對目前互聯網用戶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有明確的認識,在安裝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時及時對安全漏洞進行掃描並加以修補。 以上的問題已經明擺在我們面前,並且影響和威脅著互聯網的正常發展,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在激烈的信息爭奪和網路信息大戰中我們就會處於被動和弱勢。 三、 保證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對策 (1)建立安全管理機構。計算機網路安全系統其自身是脆弱並且存在漏洞的,但是要避免其數據資料的外泄,也並不是無計可施,比如建立安全管理機構,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由於系統漏洞所帶來的不良後果。使黑客沒有下手的可能。 (2)安裝必要的安全軟體,並及時更新。安裝必要的殺毒軟體,可以保證在遇到黑客攻擊或者是有不良病毒入侵的時候,及時的隔離或者提醒用戶,防止惡意不法分子對重要信息的竊取和訪問,或者因此而帶來的關於電腦的癱瘓。 (3)網路系統備份和恢復。網路系統備份是指對於重要的資料和核心數據進行備份,以保證當計算機遭遇了黑客攻擊,還可以通過系統快速的恢復相關資料。這是使用計算機應該養成的一個良好的習慣。 (4)完善相應的法律規章制度。在技術上做到防止其信息安全可能發生的同時,也應該在管理上做出相應的對策,對其建立完整,行之有效的一個制度,以保證能夠在技術和管理上相得益彰的保證網路信息的安全。2.5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管是建立安全管理機構還是安裝安全軟體或者資料備份,這些並不是解決網路安全的根本方法。而只有加強計算機從業者進行道德教育,培訓,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並且對於青年人進行必要的網路安全知識的素質教育,才能做到比較切實的防患。 四、 總結 近年來,我國計算機的運用普及,以及在數字經濟時代所作出的推動作用,網路安全也受到大家的關注。本文簡單分析了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總之網路安全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還涉及到管理的方面。在日益發展的技術時代,網路安全技術也會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㈢ 請分析威脅網路信息安全有哪些因素
1.軟體漏洞:每一個操作系統或網路軟體的出現都不可能是無缺陷和漏洞的。這就使我們的計算機處於危險的境地,一旦連接入網,將成為眾矢之的。
2.配置不當:安全配置不當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牆軟體的配置不正確,那麼它根本不起作用。對特定的網路應用程序,當它啟動時,就打開了一系列的
安全缺口,許多與該軟體捆綁在一起的應用軟體也會被啟用。除非用戶禁止該程序或對其進行正確配置。否則,安全隱患始終存在。
3.安全意識不強:用戶口令選擇不慎,或將自己的帳號隨意轉借他人或與別人共享等都會對網路安全帶來威脅。
4.病毒:目前數據安全的頭號大敵是計算機病毒,它是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數據。影響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正常運行並且能夠自我
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程序代碼。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染性、寄生性、隱蔽性、觸發性、破壞性等特點。因此,提高對病毒的防範刻不容緩。
5.黑客:對於計算機數據安全構成威脅的另一個方面是來自電腦黑客(backer)。電腦黑客利用系統中的安全漏洞非法進入他人計算機系統,其危害性非常大。從某種意義上講,黑客對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電腦病毒更為嚴重。
㈣ 為什麼網路安全很重要
現在的網路犯罪分子可以找到很多漏洞,並對內部系統造成損害。這樣的事件將導致資金,機密信息和客戶數據的丟失,並且還會破壞業務在市場上的聲譽。2020年3月,Mariott International遭受了重大數據泄露,其中520萬客人的信息被訪問,使用特許經營物業的兩名員工的登錄憑據。大流行和遠程工作甚至沒有放過Twitter。2020年6月,幾位知名人士的帳戶通過電話網路釣魚被劫持。強大的網路安全技術是企業生存的現代必需品,但更重要的是,網路衛生意識也已成為當務之急。在當今的業務基礎架構中,網路安全不僅限於 IT 專業人員和與之相關的公司。網路安全適合所有人,律師,室內裝飾師,音樂家,投資銀行家等,都會發現網路安全系統對他們的工作和業務有益。通過泰科雲Techcloudpro實施和學習網路安全,小型企業將使其員工更加負責任,律師事務所將有動力保護其數據,室內設計師將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控制其繁重的文件。
㈤ 為什麼現在還是存在網路安全問題呢
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是黑客的襲擊和計算機病毒的傳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計算機網路也迅速普及,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於網路自身固有的脆弱和中國的網路信息技術起步比較晚使網路安全存在很多潛在的威脅。在當今這樣「數字經濟」的時代,網路安全顯得尤為重要,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般認為,目前網路存在的威脅主要表現在:
1、利用網路傳播病毒:通過網路傳播計算機病毒,其破壞性大大高於單機系統,而且用戶很難防範。
2、非授權訪問:沒有預先經過同意,就使用網路或計算機資源被看作非授權訪問,如有意避開系統訪問控制機制,對網路設備及資源進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擴大許可權,越權訪問信息。它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假冒、身份攻擊、非法用戶進入網路系統進行違法操作、合法用戶以未授權方式進行操作等。
㈥ 你能說說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嗎
我們將所有影響網路正常運行的因素稱為網路安全威脅,從這個角度講,網路安全威脅既包括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也包括人為因素和系統自身因素。
1.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
網路設備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供電、靜電、灰塵、強電磁場、電磁脈沖等,自然災害中的火災、水災、地震、雷電等,均會影響和破壞網路系統的正常工作。針對這些非人為的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目前已有比較好的應對策略。
2-人為因素
多數網路安全事件是由於人員的疏忽或黑客的主動攻擊造成的,也就是人為因素,豐要包括:
(1)有意:人為的惡意攻擊、違紀、違法和犯罪等。
(2)無意:工作疏忽造成失誤(配置不當等),對網路系統造成不良後果。
網路安全技術主要針對此類網路安全威脅進行防護。
3.系統自身因素
系統自身因素是指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網路設備因自身的原因導致網路不安全,主要包括:
1)計算機硬體系統的故障。
2)各類計算機軟體故障或安全缺陷,包括系統軟體(如操作系統)、支撐軟體(各種中間件、資料庫管理系統等)和應用軟體。
3)網路和通信協議自身的缺陷也會導致網路安全問題,1.4節將詳細分析互聯網協議的安全問題。
系統自身的脆弱和不足(或稱為安全漏洞)是造成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的內部根源,攻擊者正是利用系統的脆弱性使各種威脅變成現實。
一般來說,在系統的設計、開發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系統漏洞,主要包括:
1)系統基礎設計錯誤導致漏洞,例如互聯網在設計時沒有認證機制,使假冒IP地址很容易。
2)編碼錯誤導致漏洞,例如緩沖區溢出、格式化字元串漏洞、腳本漏洞等都是在編程實現時沒有實施嚴格的安全檢查而產生的漏洞。
3)安全策略實施錯誤導致漏洞,例如在設計訪問控制策略時,沒有對每一處訪問都進行訪問控制檢查。
4)實施安全策略對象歧義導致漏洞,即實施安全策略時,處理的對象和最終操作處理的對象不一致,如IE瀏覽器的解碼漏洞。
5)系統開發人員刻意留下的後門。 些後門是開發人員為了調試用的,而另一些則是開發人員為了以後非法控制用的,這些後門一旦被攻擊者獲悉,則將嚴重威脅系統的安全。
除了上述在設計實現過程中產生的系統安全漏洞外,很多安全事故是因為不正確的安全配置造成的,例如短口令、開放Guest用戶、安全策略配置不當等。
盡管人們逐漸意識到安全漏洞對網路安全所造成的嚴重威脅』,並採取很多措施來避免在系統中留下安全漏洞,但互聯網上每天都在發 新的安全漏洞公告,漏洞不僅存在,而且層出不窮,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主要在於:
1)方案的設計可能存在缺陷。
2)從理論上證明一個程序的正確性是非常困難的。
3)一些產品測試不足就匆匆投入市場。
4)為了縮短研製時間,廠商常常將安全性置於次要地位。
5)系統中運行的應用程序越來越多,相應的漏洞也就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多。
為了降低安全漏洞對網路安全造成的威脅,目前一般的處理措施就是打補丁,消除安全漏洞。但是,打補丁也不是萬能的,主要原因是:
1)由於漏洞太多,相應的補丁也太多,補不勝補。
2)有的補丁會使某些已有的功能不能使用,導致拒絕服務。
3)有時補丁並非廠商們所宣稱的那樣解決問題。
4)很多補丁一經打上,就不能卸載。如果發現補丁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合適,就只好把整個軟體卸載,然後重新安裝軟體,非常麻煩。
5)漏洞的發現到補丁的發布有一段時間差,此外,漏洞也可能被某些人發現而未被公開,這樣就沒有相應的補丁可用。
6)網路和網站增長太快,沒有足夠的合格的補丁管理員。
7)有時候打補丁需要離線操作,這就意味著關閉該計算機上的服務,這對很多關鍵的服務來說也許是致命的。
8)有時補丁並非總是可以獲得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應用范圍不廣的系統而言,生產廠商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動力去開發補丁程序。
9)廠商可能在補丁中除解決已有問題之外添加很多的其他功能,這些額外的功能可能導致新的漏洞出現,系統性能下降,服務中斷,或者出現集成問題和安全功能的暫時中斷等。
1 0)補丁的成熟也需要一個過程,倉促而就的補丁常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還會帶來新的安全漏洞。
1 1)自動安裝補丁也有它的問題,很多自動安裝程序不能正常運行。
網路對抗研究領域中一個最基礎的研究方向就是漏洞挖掘,即通過測試、逆向分析等方法發現系統或軟體中存在的未知安全漏洞,在其安全補丁發布之前開發出相應的攻擊程序,並大規模應用。對於已發布補丁的軟體,也可以通過補丁比較技術發現補丁所針對的安全漏洞的細節,以最短的時間開發出利用程序,在用戶還沒來得及打上補丁之前實施攻擊。在這種情況下,補丁反而為攻擊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總之,威脅網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系統自身存在安全漏洞,從而給了攻擊者可乘之機。
㈦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網路安全
近年爆出很多網路完全問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2306鐵路網路訂票網站,兜售客戶信息資料,而且被實錘。其他的一些相關問題報道,多如牛毛。
網路安全也可以說是信息安全,在大學里,也算是比較新的一個專業,現代社會本身就是信息時代,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出現和發展,可以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電信詐騙,而且像電腦中病毒,手機中病毒,這些都了解一些,就像我們剛辦的電話號碼,別人就知道了這個手機號還有姓名,很多時候,都是信息被兜售了。
有時候是一些app的原因,讀取信息,讀取聯系人,能了解個人的人際關系,還有手機自帶的一些軟體,直接授權很多沒必要的隱私許可權,其實這些都有待完善,信息安全問題,在現代仍然不被過多重視,至少還要一段時間後,才可能真正引起群眾們的關注。
㈧ 簡述影響計算機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響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有防火牆,系統安全,安全審核,資料庫安全等。
㈨ 網路安全問題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計算機信息系統並不安全,其不安全因素有計算機信息系統自身的、自然的,也有人為的。
可以導致計算機信息系統不安全的因素包括軟體系統、硬體系統、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等幾方面。
1. 軟體系統:
軟體系統一般包括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和資料庫部分。所謂軟體就是用程序設計語言寫成的機器能處理的程序,這種程序可能會被篡改或盜竊,一旦軟體被修改或破壞,就會損害系統功能,以至整個系統癱瘓。而資料庫存有大量的各種數據,有的數據資料價值連城,如果遭破壞,損失是難以估價的。
2. 硬體系統:
硬體即除軟體以外的所有硬設備,這些電子設備最容易被破壞或盜竊,其安全存取控制功能還比較弱。而信息或數據要通過通信線路在主機間或主機與終端及網路之間傳送,在傳送過程中也可能被截取。
3. 環境因素:
電磁波輻射:計算機設備本身就有電磁輻射問題,也怕外界電磁波的輻射和干擾,特別是自身輻射帶有信息,容易被別人接收,造成信息泄漏。
輔助保障系統:水、電、空調中斷或不正常會影響系統運行。
自然因素:火、電、水,靜電、灰塵,有害氣體,地震、雷電,強磁場和電磁脈沖等危害。這些危害有的會損害系統設備,有的則會破壞數據,甚至毀掉整個系統和數據。
4. 人為因素:
安全管理水平低,人員技術素質差、操作失誤或錯誤,違法犯罪行為。
5. 數據輸入部分:
數據通過輸入設備輸入系統進行處理,數據易被篡改或輸入假數據。
6. 數據輸出部分:
經處理的數據轉換為人能閱讀的文件,並通過各種輸出設備輸出,在此過程中信息有可能被泄露或被竊取。
㈩ 什麼是網路安全,為何要注重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網路安全的目的是保障用戶業務的順利進行,滿足用戶的業務需求是網路安全的首要任務,離開這一主題,奢談安全技術和產品無異於南轅北轍。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訪問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