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事汽車安全衛士
360 汽車衛士 :針對車機系統和汽車聯網的安全防護產品,能夠實現車機殺毒、清理、加速、聯網防火牆、控制監控、車機 root 檢測、車機 adb 調試檢測功能,還能通過雲端管理功能對車機體檢結果分析、車機聯網控制行為、車機應用調用行為、車機 root 檢測分析、汽車控制數據分析。目前只支持 Android 系統的車機,之後也會進行 Linux 和 QNX 系統的開發。
360 車聯網安全運營平台 :汽車信息安全運營平台,基於 360 自有的互聯網數據,自動挖掘與雲端關聯分析,發現各種安全威脅,並向汽車推送威脅情報。結合部署在車機上的車機端服務,能發現和定位惡意行為,對受害車輛及攻擊目標實現定位,最終判斷入侵途徑及攻擊者背景。主要包括威脅情報、分析平台、管理平台、車機衛士四個模塊。
㈡ 網約車運營平台牌照如何申請
根據六部委文件《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從事網約車運營的企業須持有《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牌照」)。牌照是網約車合法運營的證明,是企業穩定運營的的護身符。申請牌照所需材料共六類13項:
1.具備互聯網平台和信息數據交互處理能力的證明材料。
2.具備供相關監管部門依法調取查詢相關網路數據信息條件的證明材料。
3.資料庫接入情況。
4.伺服器設置在中國內地的情況說明。
5.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護技術措施文本。
6.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的銀行或者非銀行支付機構簽訂的協議範本。
以上材料需要分別整理匯總,提交給相關交通主管部門、通信主管部門、公安機關、稅務機關、人民銀行、網信部門等。材料內容繁多,申請流程復雜冗長,若未做好充足的准備,可能由於材料不充分被多次拒絕,影響客戶運營推廣計劃。
安達出行憑借多年的網約車項目經驗,深耕於網約車平台建設,曾經順利完成交通部級監管系統對接,有網約車牌照申請成功經驗,充分了解牌照申請過程中的難點和關鍵;可為客戶提供便捷快速的網約車牌照申請一條龍業務,覆蓋從企業注冊登記、監管平台對接、材料准備、提交初審、復核、取得證書的完成流程。
㈢ 網約車信息查詢服務上線,你知道該如何查詢嗎
據了解,交通運輸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線網約車查詢服務,乘客只要輸入車牌號,就可查詢乘坐的網約車及駕駛員是否合規。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關注交通運輸部微信公眾號2.點擊菜單服務欄“網約車合規查詢”3.輸入車牌信息
點擊查詢後頁面會顯示該車輛是否取得網約車運輸證。這個服務的上線,是為了規范網約車,同時也是為了保障乘客安全,提高服務質量。
在這個事件中我還聽到一種聲音,就是應該取締網約車,不然乘客安全無法保障。直接取締的話確實是一了百了,但是不利於社會發展,也會使大量網約車司機失去收入來源。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加大對網約車的管理規范,讓網約車成為一種安全的出行方式。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㈣ 什麼是車聯網
Internet of Vehicles,在國內稱之為車聯網。車聯網系統依託日益健全的大數據平台,通過4G、5G無線通訊技術、感測器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信息交互技術等,以實現對車輛進行實時高效的智能化監管。
目前車聯網系統已經實現的功能容擴為:語音交互、車輛導航、智能駕駛、車輛狀態查詢、遠程車輛控制、道路救援等。
車聯網領域的知名品牌有:奇瑞雄獅智雲互聯車機系統、比亞迪的DiLink系統、吉利的GKUI系統、寶馬的iDriver、豐田的G-BOOK、大眾的Car-Net等等。
車聯網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平台的支持。互聯網巨頭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車聯網系統。
阿里推出的AIiOS系統整合了旗下的資源,實現了智能交互,智能駕駛艙、車輛遠程式控制制、車輛狀態查詢等服務。美中不足的是,AIiOS系統目前並不能直接「驅動」 汽車 關鍵部件,它還只是一個能夠提供人機交互和車聯網數據交換的服務平台。但是,從阿里公司「驅動萬物互聯」的口號來看,阿里對AIiOS系統寄予的願景還是十分宏大的。
網路推出的「car life」系統,主推自動駕駛技術,通過車聯網,將車與車、車與交通設施間相互連接,實現自動判斷信號燈、道路、車輛等功能。
騰訊起步較晚,2017年推出的「AI in Car」系統,主打開放連接能力和生態資源。
但車聯網系統遠不止這些,要真正實現人、車、環境三者之間的智能互聯,遠不是一個單獨的公司或者一個單獨的系統所能夠解決的。車聯網是跨行業跨領域的集成系統,需要各個領域的公司通力合作、共同開發!
在未來的車聯網系統里,各個大數據平台將實現互通互聯,最終形成一個巨型數據倉庫。而每一輛車都是這個數據倉庫的一個節點。
車輛行駛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源源不斷的匯集到數據倉庫,由雲計算系統對數據進行「精挑細選」的過濾,再由數據分析系統根據不同行業對車輛信息數據的不同需求,將分類後的數據進行實時共享。以便為 汽車 及駕駛員提供實時、准確、有效、貼心的個性化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人與車智能交互、車與車智能交互、車與周圍設施智能交互、車輛周圍環境監測(空氣質量、污染指數、天氣情況)、車輛路徑智能規劃、交通情況實時預警、車輛自動安全駕駛、駕駛員身體狀況、駕駛水平監測、駕駛員實時違章預警、車輛突發危險處理等等。
通過「車聯網」系統, 汽車 將具備高度的智能化,成為未來智能化 社會 的一塊組成部分。
中國 汽車 工業相比歐美來說,起步要晚得多。但是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 汽車 消費市場,中國的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發展已經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因此,未來的車聯網智能化進程中,我們必將大有作為,將會進一步引領世界,請拭目以待!
車聯網是物聯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 汽車 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車聯網不僅僅是指 汽車 聯網,而是指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路,對智能交通的實現、減少交通事故和擁堵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車聯網作為一個比較熱門同時又比較新的互聯網應用領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 汽車 廠商和軟體服務商都專注於尋找殺手級應用,而忽略了用戶體驗的提升。
有調查顯示,在車聯網應用中,「語音控制」「遠程遙控」及「觸屏操控」分別以26%,24%和14%的票數當選「最華而不實功能」前三名,超過七成用戶買車後再沒用過車載移動互聯功能。從車載功能的角度來說,用戶體驗不足可以總結為:功能豐富,但滿足不了用戶需求。
從用戶角度評價車載功能,體驗不佳表現為兩點:其一是功能與用戶期待不一致,例如,大多數導航儀都只是簡單地進行半徑掃瞄,搜索周圍的目的地,而不能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智能搜索;還有語音識別技術雖然釋放駕駛員雙手雙眼,增加駕駛安全系數,卻不能保證通話質量和產品抗噪性,這些應用功能看似滿足了用戶的基礎需求,但仍未達到用戶對使用感受的期許。
另一個用戶體驗不佳的表現是:常用功能使用不便,例如,某些藍牙車載電話,撥打電話後,原本已連接的藍牙會自動斷開,使用十分不便;車載導航升級程序繁瑣,需要在商家及時更新電子地圖內容基礎上,車主下載安裝才能體驗最新功能應用。雖然這些功能為車主使用時提供了便捷,但使用中卻存在多餘或復雜的操作步驟,令功能使用產生不便。
因此,車聯網用戶體驗亟待提升,不管國內還是國外。
開門見山,不繞彎子: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路。通過GPS、RFID、感測器、攝像頭圖像處理等裝置,車輛可以完成自身環境和狀態信息的採集;通過互聯網技術,所有的車輛可以將自身的各種信息傳輸匯聚到中央處理器;通過計算機技術,這些大量車輛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處理,從而計算出不同車輛的最佳路線、及時匯報路況和安排信號燈周期。
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發展,以車內網(車內區域網)、車際網(車與車)和車載互聯網(車與乙太網連接)為基礎,按照約定的通訊協議和數據交互標准,在車-X(車、路、行人以及互聯網等)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系統網路,並最終實現智能交通、智能 汽車 、智能駕駛等功能。
由上可見,車聯網不僅僅只是 汽車 能聯網!其實上面寫的有點復雜,挺難懂的,我們再用大白話來解釋一遍
把帶3G/4G模塊的車載導航或者平板電腦安裝在 汽車 上,這個設備可以上網、更新導航信息、在車上刷微信、看視頻甚至為車內提供WIFI熱點,注意了!這些功能都不算是車聯網!
這些功能在技術層面上實現難度很低,只能算是在車上上網,不能稱之為車聯網,因為車聯網的核心功能必須與車輛狀態信息、車輛控制、交通安全、交通效率等相關。
(下面開始劃重點,請注意)
車聯網的核心不僅僅是能夠連接到網路,而更重要的是通過連接網路,獲取「車」與「物」在使用中所需要的數據,從而達到使工具以人們期望的方式運行的結果。
實際上,車聯網(Internetof Vehicle)是指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感測設備等交互,實現車輛與公眾網路通信的動態移動通信系統,它應該是為了滿足與車有關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效率、安全、管理等元素而建立起的異構通信網路。
車聯網好像顯得很高大上似的,但它到底是有什麼用呢?
從技術角度看
可以看出,上面所述的1~4點是車聯網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遞進的過程,從簡單的車輛設備控制到自動駕駛,再到智能交通體系的全面發展。特別是第3、4點,現在看起來還是非常科幻,但5~10年後很有可能會變成生活的日常。就如同我們現在回想10年前,絕大部分人還在用著諾基亞的按鍵功能機,玩的手機 游戲 也就是個俄羅斯方塊,而今天我們卻能使用著性能比肩電腦而且價格又很低的智能手機,玩著王者榮耀和吃雞。
從應用場景上看
其實以上應用場景才是互聯網公司這么熱衷於車聯網技術開發的目的,車聯網極有可能發展成下一個流量平台。
以上,關於車聯網的東西想說的基本說完了,剩下的就是要插播硬廣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拉
(這個帥氣的GIF是我用兩個雞腿才請設計師小哥做的,一定要好好欣賞ヾ(๑ )ノ")
硬廣時間:那麼,關於車聯網,小鵬 汽車 做了些啥呢?對於車聯網的技術發展,傳統車企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無疑是最佳選擇,一邊是傳統製造業的代表,一邊是新興互聯網公司,真要合作起來也是不容易的,但是對於天生帶有互聯網基因的小鵬 汽車 來說,便一切都不是問題了。小鵬 汽車 在設計之初已經將網聯安全作為重要考慮因素,並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不斷完善安全策略,我們所遵循的安全策略主要有兩項基本原則:
在這兩個基本原則之上,小鵬 汽車 還設計了覆蓋雲、管、端的整套安全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通過安全OTA(over-the-air)系統,小鵬 汽車 擁有了在線升級和及時修復漏洞的能力。並且在自身系統安全建設的同時,小鵬 汽車 還與第三方安全機構合作,進行安全風險評估、方案評審、沙盤演練和生產環境滲透,共建網聯安全堡壘。
智能網聯 汽車 是一個便利和風險並存的技術和產品,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存在安全風險就放棄技術開發。通過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其信息安全策略,降低安全風險,提高對 社會 的便利程度,才是目前相關行業和企業應當選擇的道路;同時,全行業和政府相關部門也應當共同行動,朝著制定統一標准和規范的方向努力。
我們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智能互聯網 汽車 一定能夠自由安全地行駛在公共道路上!
車聯網是物聯網的一個局部應用,以車為終端,和通過無線或有線進行鏈路聯接的各種設備組成的子網。它可以對車的信息進行收集與共享,再通過信息的處理,實現車與路、車與人、人與人、人與第三方服務商的溝通,讓 汽車 生活更加智能。
至於未來無人 汽車 對於公路貨運的影響,本人覺得未來無人駕駛技術不會首先實際應用在貨車上,應該先在私家車或計程車等小車上應用無人駕駛技術,等待技術和市場逐步成熟後,再應用到其它類型的車上。貨車一般體量巨大,若首先應用無人駕駛技術,高速行駛的威勢,恐怕會對其它有人駕駛車造成恐慌,待到公路上的車大部分都實現無人化駕駛後,所有的車通過車聯網互連,相遇時自行交換彼此的線路,速度,角度等行駛信息,再通過聯網計算,細微調控,就可以飛速在公路上賓士,安全而高效。
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新技術正與交通行業加速融合
安全、高效、便捷、經濟、綠色的出行,一直是人們的追求。如今,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正與交通行業加快融合,智能交通建設提速,我們離這一目標更近了。
當前,智能交通有哪些應用場景,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又該怎樣推進建設?
新一代信息技術助推智能交通跨越式發展
在北京,不久前由網路公司運營的我國首批「共享無人車」正式對外開放。用戶通過手機應用一鍵呼叫,自動駕駛計程車就能接單。該計程車為完全無人駕駛, 汽車 屏幕上顯示著起點終點、道路限速等情況,還會根據環境合理決策,除非遇到緊急情況,一般不需人工干預,乘客得以安心享受乘車的樂趣。
危險品運輸是道路運輸安全監控的重點。按規定,運輸危險品的車輛只能在特定的時間內在固定的路線行駛,然而哪條路線人口少、道路通暢、保障條件好、不易出現安全隱患等,人們並不清楚。而今,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騰訊開發的重點車輛管控系統有望解決這一難題。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說:「通過分析道路沿線人口、擁堵狀況、應急處理資源等,我們能夠輔助交管部門規劃危險品運輸路線、時間,從而保障運輸安全。」
智能交通是將信息、通信、感測等技術綜合運用於交通上的成果。長沙的智慧通勤公交、北京的無人駕駛、危險品運輸路線規劃,都是智能交通應用場景的有益 探索 。專家表示,發展智能交通,符合我國交通行業轉型的現實需求,也順應了技術發展大勢,既回應民生關切,也能牽引產業變革,是我國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管理部門與 科技 專家未雨綢繆,在我國機動車總量只有幾千萬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整體上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研究和 探索 ,並制定了相關規劃,為我國智能交通起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與傳統主要依靠設備集成提升交通智能化程度不同,人工智慧、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望助推智能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比如,傳統自動化技術也能實現一定程度的無人駕駛,但距離商用比較遠。融合了最新的人工智慧、雷達、地理信息等技術, 汽車 「大腦」快速進化——不僅能「看」,沒了盲區;還有了「智商」,懂得決策,從而向無人駕駛邁出了一大步。
快速發展的5G技術具備低時延、廣連接等優勢,是推進智能交通的利器。比如,控制好自動駕駛狀態下運行的地鐵列車,需要精確可靠、極快速響應的傳輸信號。有了5G,這一技術不再是難題。今年4月,深圳開通的首條無人駕駛地鐵線,就融合了5G技術。
智能交通車路協同網路有待進一步優化
小到交通信號燈的控制優化,大到搭建城市交通「智慧大腦」;從公交到地鐵,從公路到港口,交通各行業、各領域都在展開智能化嘗試,智能交通的圖景漸行漸近。網路智能駕駛事業群組解決方案總經理聶育仁認為,當前,智能交通處於起步階段,即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期。
但總體看,智能交通應用場景規模化落地還有一段距離。智能交通離不開一套相互支撐的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缺失,都可能造成「智」而不「能」。例如,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真正落地,除了要有「聰明」的車,還得有「智慧」的路,這就需要可知可感的基礎設施、數據決策和管理系統等共同搭建起來的車路協同網路。
「如果車路協同是路燈,單車智能就是車燈,兩者協同,自動駕駛規模商業化落地門檻才能降低。」聶育仁認為,只有實現了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行車才能更安全、行駛范圍更廣泛、落地更經濟。
專家表示,目前,智能交通發展仍不夠系統,發展不平衡,各個方向缺乏協調,系統性的智能化應用和集成還有待加強。比如,交通控制設備基本能夠滿足單一控制場景,但要適應於未來的車路協同場景,還應進一步優化。
針對短板,政府部門和產業界正在發力。今年5月有關部門表示,要著力推進「單車智能+網聯賦能」,加速推進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化。
「我國新基建的提速,將為車路協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說,隨著技術解決方案的進步,車路協同網路也將不斷完善。
展望未來,施雪松認為,未來交通是以人為中心、人車路智聯的「生命體」。「通過感知設備採集數據,人工智慧演算法處理數據,數據和演算法雙輪驅動,交通行業有望實現從分析、預測、決策到反饋的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升級。」
聶育仁判斷,智能交通發展會經歷「數字化升級、網聯化轉型、自動化變革」三個階段,三者同步推進,並非一個接著一個階段開啟。「未來城市可能會出現智能交通運營商,高效、綠色、共享的自動駕駛車輛,並與其他交通工具結合,形成全新的出行和運輸模式。」
科技 界、產業界和管理部門協同營造良好產業生態
智能交通行業的持續 健康 發展,有賴於技術、市場、政策和法規的良性互動,需要 科技 界、產業界和管理部門協同發力,共同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
專家提醒,智能交通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將過去信息化工作簡單搬到網上,它的根基是人們交通出行的切實需求。產業界應當扎實挖掘痛點,找准應用場景,有了產業支撐,技術更新換代的動力才持久。
管理理念需齊頭並進。比如,採集交通數據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挖掘分析價值。專家表示,建立健全跨部門、跨行業的開放共享機制,才有利於真正做到基於大數據的科學決策。
法律法規應適度包容。以無人駕駛為例,適應夜間、暴雨天氣行車等復雜路況,自動駕駛需要積累足夠的真實路況數據,支持感知、預測、規劃等模塊的升級。聶育仁舉例,北京設立了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從下午4點到夜間10點時間段,開放夜間測試,對企業研發很有幫助。
「發展智能交通,我國有較為豐富的應用場景,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也較高。」聶育仁分析,在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我國具備一定的優勢,有望在智能交通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業界專家提醒,保持智能交通發展勢頭,互聯網企業等新入行者,在發揮好信息技術應用優勢同時,還有必要加深對交通行業底層邏輯的理解,加強融合互通,協同推進智能交通。
專家認為,在交通信息採集、感知、分析等一些軟硬體上,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迎頭繼續追趕,智能交通發展才更平衡、協調。
「我國交通密度大、交通情況比較復雜,這對發展智能交通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聶育仁認為,智能交通前景廣闊,用好技術手段解決人們交通出行的痛點,將成為牽引我國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力量。
編輯丨陳振宇
朱博士回答:
車聯網,是指車與人、路、車、衛星、交通管理後台、車輛服務體系等都能連接。
往最終的發展方向說,就是車能連接一切。
車能變成一個具有自主處理路況能力的機器人。
車聯網定義
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路。通過GPS、RFID、感測器、攝像頭圖像處理等裝置,車輛可以完成自身環境和狀態信息的採集;通過互聯網技術,所有的車輛可以將自身的各種信息傳輸匯聚到中央處理器;通過計算機技術,這些大量車輛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處理,從而計算出不同車輛的最佳路線、及時匯報路況和安排信號燈周期。
智能網聯 汽車
2013年,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中國 汽車 工程學會聯合30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5年7月更名為「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成立後,通過協同創新和技術共享,在智能網聯 汽車 領域完善相關的標准法規體系,搭建共性技術平台,推動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發展。
車聯網是一個國家的政策,加快構建車聯網。全方位實現公共交通網路化。為車主提供安全出行,防止被宰被坑,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熟悉「車聯網」,但它對 社會 的影響不容小覷。簡而言之,車輛互聯網是通過車載網路,車載移動互聯網和車輛間網路在 汽車 ,人, 汽車 和道路, 汽車 和 汽車 , 汽車 和外部世界之間建立聯系,因此為實現智能動態信息服務和車輛。智能控制和智能流量管理。
經過兩年多的 探索 ,研發和市場驗證,我們成功開發出國內領先的車載網路產品和解決方案。——華為智能車智能盒。
華智智能 汽車 智能箱的成功開發打破了傳統 汽車 網路設計思路和商業模式,得到了廣大車主, 汽車 服務商和各大保險公司的高度認可。這是一款真正實用且廣泛推廣的智能 汽車 網路終端產品。
該行走黑匣子由嵌入式智能硬體終端,雲交互平台等軟硬體組成,創新地捆綁了業主的需求,服務提供商的利益,代理商的利益以及開發商的利益。
當主人外出時,他只需要點擊手機上的旅行助手即可。華智智能車智能箱可以快速檢測車主對車輛的需求。
各種狀態,如:輪胎,電壓,室內溫度,交通違規,保險,駕駛執照,年檢,維修等諸多信息。
實時監控輪胎壓力
(1)當車主離開車輛並且輪胎泄漏時,華為智能車智能箱將自動向車主的手機發送泄漏報警,以避免在緊急情況下需要時間解決問題,這將節省主人很多。處理時間。
(2)當車主啟動車輛時,華為智能車智能箱將通過語音自動向車主報告輪胎壓力的實時狀態,以確保車主的安全。
(3)駕駛過程中,當輪胎溫度過高或漏氣時,華智智能車載箱會自動向車主發出報警信號。
車聯網系統,是如今非常實用的配置之一,早期只出現在一些豪華配置中,如今我們10多萬的國產車高配車型也比較普遍了,當然,也是 汽車 的賣點之一,在車輛車載信息服務上,和行車安全性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車聯網涵蓋了 汽車 所有的車載服務,車輛檢測、車輛防盜、車輛碰撞等提醒, 汽車 安全檢測等各項內容,它的全稱是 汽車 移動物聯網,是指利用車載電子感測,通過通訊技術、導航系統與網路平台連接,從而實現人、車、路與城市之間建立起緊密聯系。
它的主要硬體包括移動智能車機、OBD(4G)、OBD(藍牙)、車載WiFi、智能後視鏡 、行車記錄儀、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車載視頻監控系統、車輛感測器、智能車鑰匙等,車聯網共有3層,第1層是感知層,也就是端,即通過車載終端上的RFID、GPS等器件感知車輛的信息及狀態,第2層是互聯互通,也就是管,即車與車、車與路互聯互通,第3層是雲,即通過雲計算等調度、管理車輛,並為之提供相應的服務。
車聯網是個很大的范疇,涉及到車車互聯,車路互聯,車聯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智能交通,或者說智能交通的最好表現形式,未來就是車聯網。
國內最大新能源 汽車 車友會,分享駕駛技巧、分享新能源 汽車 維保知識,歡迎威馬 汽車 及其他新能源品牌車主加入
㈤ 吉利研究院、騰訊雲、中汽數據、安恆信息簽署戰略合作
2022年1月11日,騰訊雲、吉利汽車研究院、中汽數據和安恆信息聯合簽署車聯網網路安全實驗室戰略合作框架,並舉行了實驗室揭牌儀式。四方將正式在車聯網網路安全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建行業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運營體系。
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康國旺、副院長任向飛,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鍾學丹、騰訊安全策略發展中心總經理呂一平,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屹,安恆信息董事長范淵等共同出席了本次簽約和揭牌儀式。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文件顯示,到2025年,我國智能汽車銷量將達到當年汽車總銷量20%,其中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佔比30%;而到2030年,這兩個數字將分別達到40%和70%。
伴隨車聯網智能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車聯網網路安全需要解決諸多問題,例如確保數字基礎設施完整性、建立風險緩解及應對策略、抵禦惡意攻擊訪問等。而由於汽車安全關繫到人身安全,網路安全在其中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也明確把「建立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車網路安全體系」作為六大戰略目標之一。此次四方成立網路安全實驗室,是立足國家戰略、著眼產業發展的有力舉措。
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康國旺表示:「車聯網安全是吉利未來關鍵基石之一,吉利願意和業界一流安全企業打造新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通過建設業內頂尖的車聯網實驗室僅僅是多方合作的第一步,引入合作夥伴安全基因和能力,共創共贏車聯網安全新業態,更是吉利車聯網安全的下一步發展戰略。」
「應對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挑戰,離不開產業各界的開放合作,協同研究。」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鍾學丹表示,四方聯合成立安全實驗室,是汽車網路安全領域里頗具意義的跨界聯手,騰訊將貢獻多年來在汽車安全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與吉利研究院、中汽數據、安恆一同開放共創,將網路安全建設融入整車研發製造全流程,共建行業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運營體系,護航汽車產業安全建設。
騰訊安全在車聯網安全方面積累了國際領先安全研究成果,以科恩實驗室為代表的騰訊安全團隊已在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領域輸出多個如特斯拉、寶馬、豐田等網聯汽車的國際級研究成果,並為20餘家整車企業提供網聯汽車安全解決方案和專家服務。
此次簽約也標志著騰訊與吉利汽車集團的合作再進一步。2021年1月,騰訊與吉利汽車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底座、數字化新業務及低碳發展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2021年8月,騰訊與吉利工業互聯網平台總部廣域銘島在重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在工業互聯網行業生態、工業智能協同創新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此次四方戰略合作,將進一步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產品,將網路安全建設融入整車研發製造流程,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雲管端一體化的網路安全水平,提供可以覆蓋全場景的智聯網聯汽車網路安全能力,積極樹立差異化的網路安全技術優勢。
㈥ 8年以上車齡可以注冊哪個平台
8年以上車齡不可以注冊平台了。因為根據國家七部門發布的《網絕路預約出租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車》第三十九條的規定:網約車行駛里程達到60萬千米時強制報廢。行駛里程未達到60萬千米但使用年限達到8年時,退出網經車經營。所以,車輛從事網約車經營,最長使用時限是8年。
8年車齡能跑項目
平台注冊不了但是可以跑順風車,例如嘀嗒順風車,滴滴順風車等,以上平台對車齡的要求都是比較寬的,加入順風車平台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嘀嗒。嘀嗒出行用戶已經突破1.3億,車主數量突破了1500萬,順風車用戶互助行駛總里程達到230億公里,可謂是月活躍用戶排行榜中的第二位。對於收入而言,相比其他平台還是比較客可觀的。
㈦ 盤點國內10家車聯網企業
隨著5G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車聯網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春天。藉助於人、車、路、雲之間的全方位連接和信息交互,實現了「三網融合」,催生了大量新的產品應用,滿足人們對車載信息服務和交通安全效率的更高要求。
車聯網的內涵主要指:車輛上的車載設備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對信息網路平台中的所有車輛動態信息進行有效利用,在車輛運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務。
車聯網表現出以下幾點特徵:車聯網能夠為車與車之間的間距提供保障,降低車輛發生碰撞事故的幾率;車聯網可以幫助車主實時導航,並通過與其它車輛和網路系統的通信,提高交通運行的效率。
01網路
home..com
網路是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AI公司。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提供AI晶元、軟體架構和應用程序等全棧AI技術的公司之一,被國際機構評為全球四大AI公司之一。網路以「用 科技 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為使命,堅持技術創新,致力於「成為最懂用戶,並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 科技 公司」。
網路公司2000年1月1日創立於中關村,創始人李彥宏擁有「超鏈分析」技術專利,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網路每天響應來自10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億次搜索請求,是網民獲取中文信息和服務的最主要入口,服務10億互聯網用戶。
02華為
www.huawei.com
華為創立於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目前華為約有19.7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30多億人口。
華為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讓無處不在的聯接,成為人人平等的權利,成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礎;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讓雲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所有的行業和組織,因強大的數字平台而變得敏捷、高效、生機勃勃;通過AI重新定義體驗,讓消費者在家居、出行、辦公、影音 娛樂 、運動 健康 等全場景獲得極致的個性化智慧體驗。
03騰訊
www.tencent.com
騰訊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互聯網 科技 公司,用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全球各地人們的生活品質。
騰訊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公司一直秉承 科技 向善的宗旨。我們的通信和社交服務連接全球逾10億人,幫助他們與親友聯系,暢享便捷的出行、支付和 娛樂 生活。
騰訊發行多款風靡全球的電子 游戲 及其他優質數字內容,為全球用戶帶來豐富的互動 娛樂 體驗。
騰訊還提供雲計算、廣告、金融 科技 等一系列企業服務,支持合作夥伴實現數字化轉型,促進業務發展。
04東軟
www.neusoft.com
東軟創立於1991年,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軟體公司,致力於以軟體的創新,賦能新生活,推動 社會 發展。目前,東軟在全球擁有近20000名員工,在中國建立了覆蓋60多個城市的研發、銷售及服務網路,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設有子公司。
東軟以軟體技術為核心,業務聚焦智慧城市、醫療 健康 、智能 汽車 互聯以及軟體產品與服務領域。
在智能 汽車 互聯領域,東軟擁有30年服務全球客戶的經驗,以軟體為驅動,賦能智能 汽車 生活,推動 汽車 產業的開放與融合,專注智能 汽車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發展,致力於打造安全、舒適、智能、綠色的 汽車 生態系統和移動出行服務。
05中國移動
www.10086.cn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是按照國家電信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於2000年組建成立的中央企業。2008年5月,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並入中國移動。2017年12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進行公司制改制,企業類型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目前是全球網路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品牌價值和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電信運營企業,注冊資本3000億人民幣,資產規模超過1.7萬億人民幣,員工總數近50萬人。
06四維圖新
www.navinfo.com
四維圖新成立於2002年,是中國導航地圖產業的開拓者。經十餘年的創新發展,四維圖新已成為導航地圖、導航軟體、動態交通信息、位置大數據、以及乘用車和商用車定製化車聯網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者。如今,四維圖新以全面的技術發展戰略迎接 汽車 「新四化」時代的來臨,致力於以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雲服務平台、以及應用於ADAS和自動駕駛的車規級晶元等核心業務,打造「智能 汽車 大腦」,賦能智慧出行,助力美好生活,成為中國市場乃至全球更值得客戶信賴的智能出行 科技 公司。
07千方 科技
www.ctfo.com
北京千方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373)創立於2000年,現有員工近8000人,業務遍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雲邊端融合等創新優勢,構建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賦能行業數字化治理與轉型。
歷經二十載的穩步發展,千方 科技 率先完成了覆蓋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軌道交通、民航、水運等的智慧交通全業務布局,以多維、豐富、精準的行業數據為基礎,以全景、數智、物聯的產品技術為核心,形成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從硬體基礎設施到軟體智慧中樞的完整產業鏈,並通過對先進技術攻關和行業智慧積累,將創新成果廣泛應用於行業場景,助力行業數字化升級,共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面向智能物聯時代,千方 科技 率先推出交通行業首個全業務領域、全棧式技術、全要素數據及全生命周期的全域交通解決方案,構建行業SaaS平台,為客戶提供產品、解決方案以及基於產業互聯網的創新服務。
08 高新興
www.gosuncn.com
高新興 科技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098)總部位於廣東廣州,是全球領先的智慧城市物聯網產品與服務提供商。自1997年成立起,長期致力於研發基於物聯網架構的感知、連接、平台層相關產品和技術,從下游物聯網行業應用出發,以通用無線通信技術和超高頻RFID技術為基礎,融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物聯網「終端+應用」縱向一體化戰略布局,構築物聯網大數據應用產業集群,並成為物聯網大數據應用多個細分行業領先者,服務於全球逾千家客戶。
09中科創達
www.thundersoft.com
中科創達軟體股份有限公司(300496)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自2008年創立以來,公司致力於提供卓越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技術及解決方案,立足智能終端操作系統,聚焦人工智慧關鍵技術,助力並加速智能手機、智能物聯網、智能網聯 汽車 、智能行業等領域的產品化與技術創新。
中科創達在Android、Windows、Linux操作系統和應用開發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涵蓋了BSP、操作系統內核、驅動、框架、協議棧、多媒體、應用、工具和安全技術。圍繞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公司面向智能手機、智能網聯 汽車 、智能物聯網、企業市場推出了一系列完整的解決方案及產品。此外,公司也向產業鏈各方夥伴提供開發、支持等各類服務,幫助客戶完成產品創新和市場的成功。
10萬集 科技
wanji.net.cn
北京萬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萬集 科技 、股票代碼:300552)成立於1994年11月2日,注冊資本19788.768萬元,是專業從事智能交通系統(ITS)技術研發、產品製造、技術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歷經廿余載的研發積累和實踐經驗,公司在車聯網、大數據、雲平台、邊緣計算及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積累了大量自主創新技術,開發了車路兩端激光雷達、V2X車路協同、ETC、動態稱重等多系列產品,為智慧高速、智慧城市提供全方面綜合的解決方案、系統、產品及服務。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企業不完全整理,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如果您還想了解其它 汽車 零部件廠商情況,也請在文末留言,我們會在後期整理發布。
㈧ 吉利/騰訊等四方展開合作 共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體系
日前,吉利汽車研究院、中汽數據、騰訊雲和安恆信息聯合簽署車聯網網路安全實驗室戰略合作框架,四方將在車聯網網路安全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運營體系。
根據規劃,我國到2025年智能汽車銷量將達到當年汽車總銷量的20%,其中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佔比30%;到2030年,這兩個數字將分別達到40%和70%。伴隨車聯網智能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車聯網網路面臨諸多安全問題,例如確保數字基礎設施完整性、建立風險緩解及應對策略、抵禦惡意攻擊訪問等。
此次四方戰略合作,將進一步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產品,將網路安全建設融入整車研發製造流程,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雲管端一體化的網路安全水平,提供可以覆蓋全場景的智聯網聯汽車網路安全能力,積極樹立差異化的網路安全技術優勢。
據了解,此次簽約也標志著騰訊與吉利汽車集團的合作再進一步。騰訊在去年1月與吉利汽車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底座、數字化新業務及低碳發展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隨後在8月,騰訊與吉利工業互聯網平台總部廣域銘島在重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在工業互聯網行業生態、工業智能協同創新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㈨ 工信部: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易車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目標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重點研究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標准,完成50項以上急需標準的研製。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完成100項以上標準的研製,提升標准對細分領域的覆蓋程度,加強標准服務能力,提高標准應用水平,支撐車聯網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標准體系框架包括總體與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6個部分。在重點領域及方向,提出以下內容:
1、總體與基礎共性標准
總體與基礎共性標準是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的總體性、通用性和指導性標准,包括術語和定義、總體架構、密碼應用等3類標准。
術語和定義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主要概念,為相關標准中的術語和定義提供依據支撐。
總體架構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總體架構要求,明確和界定防護對象、防護方法、防護機制,指導企業體系化開展網路安全防護工作。
密碼應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密碼應用通用要求,明確數字證書格式、數字證書應用、設備密碼應用等要求。
2、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標准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標准
主要規范車聯網終端和基礎設施等相關網路安全要求,包括車載設備網路安全、車端網路安全、路側通信設備網路安全、網路設施與系統安全等4類標准。
車載設備網路安全標准主要規范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智能設備和組件的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包括汽車網關、電子控制單元、車用安全晶元、車載計算平台等安全標准。
車端網路安全標准主要規范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匯流排架構、系統架構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
路側通信設備網路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聯網路側設備的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網路設施與系統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設施與系統的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
3、網聯通信安全標准
網聯通信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通信網路安全、身份認證等相關安全要求,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認證等2類標准。信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蜂窩車聯網(C-V2X),以及應用於車聯網的蜂窩移動通信(4G/5G)、衛星通信、無線射頻識別、車內無線區域網、藍牙低能耗(BLE)紫蜂(Zigbee)、超寬頻(UWB)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身份認證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數字身份認證相關的證書應用介面、證書管理系統、安全認證技術及測試方法、關鍵部件輕量級認證等技術要求。
4、數據安全標准
數據安全標准主要規范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平台、車載應用服務等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要求,句括通用要求、分類分級、出境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應用數據安全等5類標准。通用要求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可採集和處理的數據類型、范圍、質量、顆粒度等,包括數據最小化採集、數據安全存儲、數據加密傳輸、數據安全共享等標准。分類分級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數據分類分級保護要求,制定數據分類分級的維度、方法、示例等標准,明確重要數據類型和安全保護要求。數據出境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行業依法依規落實數據出境安全要求,句括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要點、評估方法等標准。個人信息保護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及相關技術要求,明確用戶敏感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場景、規則、技術方法,包括匿名化、去標識化、數據脫敏、異常行為識別等標准。應用數據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相關應用所開展的數據採集和處理使用等活動,包括車聯網平台、網約車、車載應用程序等數據安全標准。
5、應用服務安全標准
應用服務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服務平台和應用程序的安全要求,以及典型業務應用服務場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平台安全、應用程序安全和服務安全等3類標准。平台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信息服務平台、遠程升級(OTA)服務平台、邊緣計算平台、電動汽車遠程信息服務與管理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應用程序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應用程序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服務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典型業務服務場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汽車遠程診斷、高級輔助駕駛、車路協同等服務安全要求。
6、安全保障與支撐標准
安全保障與支撐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管理與支撐相關的安全要求,包括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和安全能力評估等3類標准。風險評估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風險分類與安全等級劃分要求,明確安全風險評估流程和方法,提出車聯網服務平台、整車網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等相關要求。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監測、數據安全監測、應急管理、網路安全漏洞分類分級、安全事件追蹤溯源等相關要求,以及安全管理介面、車聯網卡實名登記、車聯網業務遞交網關(HI)介面等相關規范。安全能力評估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服務平台運營企業、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基礎電信企業等安全防護措施部署安全服務實施,提出網路安全成熟度模型、數據安全成熟度模型、安全能力成熟度評價准則、評估實施方法、機構能力認定、道路車輛信息安全工程等相關要求。
㈩ 汽車的智能網聯化面臨著極大的網路安全挑戰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隨著互聯網 科技 的發展, 汽車 產業也逐漸向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方向發展,車輛本身已從封閉的系統變成了開放的系統,智能網聯 汽車 將逐漸成為像手機一樣的智能終端設備。當 汽車 成為網路空間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像其他聯網的電子設備和計算機系統一樣,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面臨嚴峻的網路安全挑戰。近幾年針對 汽車 的眾多攻擊事例表明,黑客攻擊不僅會造成數據和隱私泄露,還能通過接管和控制車輛駕駛系統,給駕乘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都帶來了重大隱患。
值得重視的安全問題
早在2015年,兩名白帽黑客就通過遠程入侵一輛正在路上行駛的切諾基,對其做出減速、關閉引擎、突然制動或者制動失靈等操控,這次事件造成克萊斯勒公司在全球召回了140萬輛車並安裝了相應補丁。2019年4月,騰訊科恩實驗室發布的報告顯示,利用特斯拉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存在的缺陷,通過欺騙Autopilot系統,可以實現讓車輛駛入反向車道;即使Autopilot系統沒有被車主主動開啟,黑客利用已知漏洞獲取Autopilot控制權之後,也可以利用Autopilot功能通過 游戲 手柄對車輛行駛方向進行操控。
此外, 汽車 安全漏洞不僅會對用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構成威脅,還有可能造成城市交通癱瘓,給 社會 公共安全管理帶來治理挑戰。例如,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數學模型分析發現,在交通高峰期,只要20%的 汽車 被黑客入侵導致熄火,就能有效地讓城市交通癱瘓,並導致交通事故、人員傷亡等城市混亂,而救護車和消防車也因交通停滯而無法趕到。雖然讓數百萬輛 汽車 同時遭到協同攻擊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但這項研究成果顯示了 汽車 網路安全風險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
隨著車聯網的發展,智能網聯 汽車 受到的攻擊面非常廣泛。例如,黑客可通過移動App、車聯網雲平台、OTA空中軟體升級、車載T-BOX、車載信息 娛樂 系統、車載診斷系統介面、V2X車路通信等環節和節點存在的漏洞實現對車輛內數據的竊取、對車輛的盜竊以及對車輛駕駛系統自動控制。
同時,除網路安全風險外,載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 汽車 在功能安全性方面也存在重大隱患。截至目前,特拉斯、谷歌Waymo、Uber等公司研製的自動駕駛 汽車 在上路測試過程中都發生過交通事故,Uber公司的自動駕駛 汽車 還曾在2018年3月造成一名行人死亡,特拉斯開發的載入輔助駕駛系統的 汽車 更是造成多起嚴重的交通事故。這些安全事件都為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發展蒙上了陰影。
科技 「病」還需要用 科技 「葯」來治
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鏈長、防護界面眾多,安全問題復雜,為此,產業鏈各方紛紛加快安全技術研發,提升 汽車 安全防禦能力。
整車廠安全意識明顯提升,特拉斯連續4年在Pwn2own國際黑客大賽上舉辦漏洞懸賞計劃,已向發現其系統漏洞的黑客提供了數十萬美元獎勵。2019年,其獎金更是提高為贈送一輛Model 3轎車。國內長安 汽車 、比亞迪、蔚來 汽車 也都紛紛建立信息安全部門,或與網路安全廠商加強合作。
汽車 配套產品供應商積極在產品設計和研發側嵌入網路安全能力,以滿足整車廠的安全需求。大陸集團2017年收購以色列 汽車 網路安全公司Argus,並把網路安全放在產品與服務開發的核心位置,目前已發布了端到端安全解決方案,涵蓋電子部件安全、部件間通信安全、車輛與外界介面安全、雲端安全等。哈曼國際2016年收購 汽車 網路安全公司TowerSec,快速加強網路安全技術研發,推出了HARMAN SHIELD網路安全解決方案,並積極為標致雪鐵龍等整車廠商提供智能網聯 汽車 平台的網路安全策略。
IT互聯網公司以及網路安全企業也積極應對 汽車 網路安全風險。騰訊旗下科恩實驗室依靠自身多年的漏洞挖掘經驗長期致力於車聯網系統的漏洞挖掘與研究。網路2018年4月啟動網路安全實驗室,負責為自動駕駛 汽車 開發安全解決方案,2018年11月發布一站式 汽車 信息安全解決方案,可解決黑客攻擊和隱私泄露等安全問題。此外,國內外網路安全廠商紛紛拓展 汽車 安全業務,360推出「 汽車 安全大腦」解決方案,通過監控、分析、響應的動態防禦手段,為智能網聯 汽車 的安全運營提供保障。
此外,Arxan Technologies、Mocana、Intertrust Technologies等國外安全廠商,亞信安全、梆梆安全、綠盟 科技 等國內安全廠商都將 汽車 安全作為新增業務。同時,國外也涌現多家專注於 汽車 網路安全的初創企業,例如CarsDome、GuardKnox、CyMotive等。
汽車 網路安全的立法挑戰
除產業界積極應對 汽車 網路安全挑戰外,針對該領域的法案、指南、標准等也在積極推進過程中。美國眾議院2017年9月通過的《自動駕駛法案》將網路安全作為單獨一個章節,要求自動駕駛車輛廠商必須制定網路安全計劃,包括如何應對網路攻擊、未授權入侵以及虛假或者惡意控制指令等安全策略,用以保護關鍵的控制、系統和程序,並根據環境的變化對此類系統進行更新。此外,還要求自動駕駛 汽車 製造商必須制定隱私保護計劃,明確對車主和乘客信息的收集、使用、分享和存儲的相關做法,包括在收集方式、數據最小化、去識別化以及數據留存等方面的做法。
英國政府於2017年8月發布《網聯 汽車 和自動駕駛 汽車 的網路安全關鍵原則》,提出包括加強企業內部網路安全管理、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產品售後服務與應急響應機制、整體安全性要求、系統設計、軟體安全管理、數據安全、彈性設計在內的 8 項關鍵原則。隨後,在英國交通部和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以及眾多 汽車 企業的支持下,英國標准協會於2018年12月發布自動駕駛 汽車 網路安全標准,英國由此成為首個發布此類標準的國家。目前,我國 汽車 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和信息安全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等標准制定機構也在加緊制定 汽車 信息安全標准。
針對功能安全問題,目前國內外都利用法律法規進行規制。各國針對自動駕駛 汽車 上路的立法都非常謹慎。例如出於安全考慮,目前國內外大部分自動駕駛道路測試法規都要求自動駕駛 汽車 測試時必須配備經過嚴格培訓的測試人員,測試駕駛人應當始終處於測試車輛的駕駛座位上,要在必要時干預或接管車輛,並強制要求測試主體在測試前購買相關保險,且必須通過封閉道路測試驗證後方可在公共和開放道路上進行測試。
當前,全球范圍內進入智能網聯 汽車 快速發展階段,企業之間跨界融合、產業重構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產業生態正在快速形成與發展。未來,人工智慧、5G、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在智能網聯 汽車 技術發展中產生巨大協同效應,重塑 汽車 產業業態和商業模式,為人類出行方式帶來根本性變革。但在當前發展階段,國內外智能網聯 汽車 廠商尚沒有構建面向中高級無人駕駛階段的可信安全體系,無論在功能安全,還是網路安全方面,智能網聯 汽車 的安全可靠性都亟待加強。若無安全性保障,將極大地限制智能網聯 汽車 的普及應用。因此,安全是智能網聯 汽車 發展的基礎,產業界各方應進一步提升安全意識,在產品設計、研發、測試的過程中,將安全內嵌其中,並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做到持續的安全保障,實現安全與產業發展同步建設。
人民交通》雜志是我國交通領域大型時政類期刊
以傳播國家方針政策,展現交通發展進程
助力中國交通事業快速發展成長為辦刊目標
網址:http://www.rmjtxw.com
電話:010—67637567
地址:北京市豐台區東鐵營順三條2號
郵政編碼:100079
編輯|貢昶
圖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