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息安全風險的缺口是指
信息安全風險的缺口是指IT的發展與安全投入,安全意識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在2015年舉行的「反信息詐騙聯盟一周年暨首屆反信息詐騙高峰論壇」上,發布的國內首個《反信息詐騙白皮書》指出,許多詐騙分子掌握了受害人的詳細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電話、消費記錄等,藉此精心製造出有場景的「精準詐騙」。此外,還有大數據成為詐騙工具、詐騙個案金額也越來越大。
近日,知名漏洞響應平台「補天」漏洞發布消息稱,機鋒論壇2300萬用戶數據遭泄露。據了解泄露信息包含賬戶名稱、郵箱、加密密碼在內賬號信息。無獨有偶,中國鐵路總公司網上訂票網站12306.cn近日也被曝出包括賬號、明文密碼、身份證郵箱在內的用戶信息遭到泄露。
顯然,用戶正遭遇一場史無前例的信息「危機」。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11月,騰訊手機管家共收到用戶舉報詐騙簡訊6255萬條,用戶主動標記詐騙電話6287萬個,而且每月新增詐騙簡訊、詐騙電話數量在不斷攀升。
(1)信息網路安全防禦缺口是指擴展閱讀:
要想「天下無賊」,黑色產業鏈是這一環節的重要渠道。「白皮書」認為,正是由於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立法散見於法律法規之中,缺乏系統性,在實際操作上存在較多問題。這就需要調動整個產業鏈的力量,「警企民」聯防建立反信息詐騙天網,讓所有環節之間密切配合,從而才能有效打擊詐騙黑色產業鏈。
其次,實行軟體開發商問責制。軟體開發商獲取信息行為是這一「導火線」的重要引子,採集的信息是否有必要,是否安全牽扯著廣大用戶。
但頻頻曝出的軟體開發商信息泄露事件為這一事態埋下了多重隱憂。顯然,主管部門需要加快政策、安全標準的制定,提高移動互聯應用軟體的安全認證門檻,對軟體開發商獲取個人信息行為提出明確規范,禁止採集不需要的信息,允許用戶在隱私授權上保留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