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棱鏡門"事件對我國網路空間主權安全有何啟示
http://9512.net/read/1b25d8020268899b6ca00b6f.html
請參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三號):
第一條: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網路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共有七章七十九條,內容十分豐富,奠定了中國網路安全保護和網路空間治理的基本框架,是引導我國網信事業沿著健康安全軌道運行的指南針,具有里程碑意義。
《網路安全法》集中體現了網路空間各利益相關方普遍關心的問題,確定了網路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監管等多項法律規范和制度,這些規范和制度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形成了一個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的閉環系統。
通過這些法律規范及制度,《網路安全法》確定了相關法定機構對網路安全的保護和監管職責,明確了網路運營者應履行的安全義務,平衡了涉及國家、企業、公民等多元主體的網路權利與義務關系,清晰地協調了政府管制和社會共治網路治理的關系。
形成了以法律為根本治理基礎的網路治理模式,結構合理嚴謹,規定銜接配套,語言清晰准確,並對網路安全涉及的主要詞語進行了文意解釋,為建立網路空間治理系列基礎法律保障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向全世界發出了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並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四項原則: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
習主席提出的「全球互聯網治理四項基本原則」具有深刻的國際法意義,首先,只有各國的網路空間主權得到相互尊重,維護網路空間和平才有可能實現;其次,只有網路空間實現了和平安全,方能促進各國網路空間的開放合作。
再次,各國網路空間開放合作的基礎,必須構建良好的網路空間秩序。習主席提出的上述原則根植於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不但反映了互聯網時代各國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取向,而且也反映了互聯網時代「安全與發展」為一體雙翼的主潮流。
❸ 網路教育如何安全上網自主10分鍾
不要太注重遊戲 游戲只是娛樂的1部分,不良網站不進,把握時間觀念!,玩游戲設防塵密!安裝小寶設施,每次玩前在小寶設施中固定時間!就可以了。
❹ 自主可控是什麼
「自主可控」是保障網路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能自主可控意味著信息安全容易治理、產品和服務一般不存在惡意後門並可以不斷改進或修補漏洞。
反之,不能自主可控就意味著具「他控性」,就會受制於人,其後果是:信息安全難以治理、產品和服務一般存在惡意後門並難以不斷改進或修補漏洞。
可控性是指對信息和信息系統實施安全監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統,是實現信息安全的五個安全目標之一。
而自主可控技術就是依靠自身研發設計,全面掌握產品核心技術,實現信息系統從硬體到軟體的自主研發、生產、升級、維護的全程可控。
簡單地說就是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各類軟體全都國產化,自己開發、自己製造,不受制於人。
自主可控是我們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環節,是保護信息安全的重要目標之一,在信息安全方面意義重大。
(4)網路安全自主權擴展閱讀
強調「自主可控」的原因
1、自主可控如果簡單地分層:「自主」更多的是強調經濟問題,如果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就必須采購別人的軟體,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還要時時受制於人。
而「可控」更多的是強調安全,強調對信息和系統實施安全監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統,尤其在特殊情況下,信息系統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對於我國,軟體業的自主可控無論如何強調也不為過,勢必將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長期堅持。
2、雖然「自主」能夠為實現「可控」打下良好基礎,但「自主」並不是「可控」的充分必要條件。
對於不同的行業和應用,「自主」與「可控」的權重並不相同,例如,對於輕辦公應用,可能更應強調自主研發以創造商業價值。
對於銀行證券應用,可能更多強調信息和系統安全及可用;而對於國防和軍事應用,則應更強調系統的可控性,需要保證即使受到惡意攻擊,系統仍然可用、安全、可靠。
❺ 國產化自主可控的背後是國家對信息安全和網路安全的重視,有哪些軟體廠商是全面適配國產化的
國產化自主可控的背後是國家對信息安全和網路安全的重視,
這個角度,通過華為的高通晶元以及到5g市場的佔有等,還有很多所謂諜戰片中都有這類的產品的訴求的溝通,通過監聽和竊聽,或者拿到硬碟和主板等,導致數據泄密等,所以安全確實要有高度重視
有哪些軟體廠商是全面適配國產化的?我知道有天翎、天縱、普元等,具體適配的哪些國產化的控制項,下面展開講解下:
存在即合理
❻ 網路安全與信息化如何實現自主可控
用自主研發的安全產品
❼ 如何尊重網路主權,維護網路安全
1、在處理快遞單等含有個人信息資料的文件時,先抹掉個人信息再丟棄;
2、在外使用公共網路,下線要先清理痕跡,或者開啟隱私模式;
3、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不要隨意留下個人信息;
4、網上留電話號碼,數字間用「-」隔開避免被搜索到;
5、一般情況下,簡歷只提供必要信息。家庭信息,身份證號碼等不要過於詳細;
6、及時關閉手機WiFi功能,在公共場所不要隨便使用免費WiFi。
(7)網路安全自主權擴展閱讀:
網路時代信息恆流,網民要提高防範意識,提高甄別網路信息真假程度的能力,切勿輕易相信微信附近的人等網路好友。
如若在網路平台購買虛擬商品,應當在官方網站購買。一旦發現上當受騙,要及時聯系支付平台對轉賬金額予以凍結、同時保留相關記錄、轉賬信息等證據,並報警處理。
遇到陌生人通過電話或網路進行借錢、引誘投資等,第一時間中斷通話,避免上當受騙。如需網路轉賬,一定要事前電話核實轉賬消息無誤後,再進行操作。
❽ 網路安全法規定網路空間主權的內容包括
網路空間主權是一國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現。
《聯合國憲章》確立的主權平等原則是當代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覆蓋國與國交往各個領域,其原則和精神也應該適用於網路空間。各國自主選擇網路發展道路、網路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路空間治理的權利應當得到尊重。
第2條明確規定《網路安全法》適用於我國境內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這是我國網路空間主權對內最高管轄權的具體體現。
《網路安全法》將原來散見於各種法規、規章中的規定上升到人大法律層面,對網路運營者等主體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做了全面規定:
包括守法義務,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義務,誠實信用義務,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監督義務,承擔社會責任等,並在「網路運行安全」、「網路信息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等章節中進一步明確、細化。
(8)網路安全自主權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法》第五章將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明確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建立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和應急工作機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演練。
這為建立統一高效的網路安全風險報告機制、情報共享機制、研判處置機制提供了法律依據,為深化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實現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路安全態勢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