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迅速開展網路教學網路教學的意義大嗎
為了防止預防和控制新的冠狀動脈病毒肺炎流行病,教育部倡導學校的學校延伸,利用在線平台進行網上教學,在線教育已成為整個社會注意力的關注話題。
Ⅱ 網路學習的感受和建議
網路學習可能會引起近視眼,這種近視眼屬於新冠肺炎綜合症的症狀。
推遲開學的第二周,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上課,家裡所有的電子設備都上繳用來上網課,連好不容易從孩子手中奪回來的手機又回到了他們手中。而讓家長們更擔憂的,還有孩子們的健康問題,尤其是眼睛健康。這種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眼睛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新冠肺炎綜合症。
疫情當下,孩子上網課不可避免,但長時間盯著屏幕上課對眼睛傷害大,由於這個問題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所以又叫做新冠肺炎綜合症。新冠肺炎綜合症的表現還有很多。
家長告訴醫生,因最近發現孩子看東西需要看很近,還總是喜歡眯眼睛皺著眉頭,2020年4月8日,武漢一解封,能出門了,就帶孩子到醫院做復查。
接下來的復查結果令人大吃一驚,驗光檢查後發現,疫情前,雙眼遠視還保持在125度的孩子近視了:右眼近視150度,左眼近視175度,雙眼各散光50度。疫情後的孩子的雙眼近視度數各增漲了300度!
是遺傳原因造成的嗎?然而孩子的父母並沒有近視,那是什麼原因造成7歲的孩子近視度數暴漲呢,平時用眼情況如何?在醫生的詳細問診發現,孩子每天三節網課每節兩個小時,外加彈鋼琴至少一個小時。近距離用眼時間達七小時以上,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階段,由於不科學的用眼方式,導致近視猛漲300度。讓人遺憾的是,孩子的近視不可逆轉,也許隨著年齡增長,近視度數還會加深。
顯然,孩子近視是由於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也就是說,新冠肺炎對人的影響,不僅僅是它的傳染性強,致病率高,致死率也高,還會導致一些肺炎以外的問題,輕者,人們長期在電腦前工作學習導致眼睛近視,頸椎病,兩個月宅在家不出門,會出現肥胖症、脂肪肝的情況。較嚴重的,出現在敬老院的老人身上,由於長期封閉管理,子女不能去探望老人,老人容易心情不好,最後就悶出病來了。去年,我的外婆就是這樣得肺癌走的。這些都叫做新冠肺炎疫情綜合症。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Ⅲ 在線課程的利與弊
一、對老師來說:
如果科學地利用平台所提供的教學資源、互動工具,能節省老師大量的備課時間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不用來回奔波,在家都可以教學,節省時間成本;
從線下教學到線上教學,會有一段適應過程,對於那些年紀稍大,對於網路知識技能運用生疏的教師而言,也增加工作負擔;同時線上授課也不太好把控課堂紀律;
二、對家長來說:
減少接送孩子的時間成本,可以實時監督孩子在線學習的情況
不必為不同的課程來回奔波,可以安排更多課程或增加親子時間
擔心電腦、ipad屏幕會傷害孩子眼睛;沒有老師現場管教,擔心孩子不好好聽課,利用手機等「開小差」。
三、對孩子來說
減少去各個培訓機構的來回奔波,減少身心疲累,學習的環境變得更為寬松自由(畢竟沒有老師的監督與管控);
知識會學的「半生不熟」,連續的上網課也是很疲勞的,無法和線下課堂的小夥伴打成一片,導致社交困難
現今更為突出的問題是,隨著城市的復工復產和農村的備耕春耕的開始,更多的家長將不能陪在孩子的身邊。而一大部分的孩子恰恰是在用家長的手機在上網課,這樣無疑會對線上教學造成沖擊的。
Ⅳ 新型肺炎期間,會催生什麼樣的互聯網模式
這次病毒來臨,我覺得可能在未來幾年之內會出現一大批新興的行業,在這個新興的行業,包括線上教育短視頻風口,再一個就是說利用短視頻帶貨,還有一個就是說你能夠在家自己創業,其實有的時候這些都是利用網路的力量來掀起來的。對手我們在面臨這些情,必須要一個很好的判斷與分析,因為在未來幾年之內,這個小視頻還有一個線上教育也是非常火的,再一個就是醫療行業保險行業。
這個就是說小視頻帶貨的這個過程,因為在未來小視頻也是非常火的,它能夠讓我們大家進行一個很好的帶貨功能,可以把自己的家鄉特產帶回去,然後走向全國,相對於電商來說有著一個很大的優勢。你說現在好多人都已經開始了這一步的做法,也就是說他們正在進行小視頻帶貨的這樣的一個商業模式。人覺得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Ⅳ 有人說線上教學可以完全帶去學校教學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為什麼
2003年,受SARS疫情影響,所在的成都教育學院曾經組織在職教師網路參與繼續教育。事後調查,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老師說是在空放著視頻課自己去干自己的事情。後來知道,有的平台試圖改進,就設定間隔一定時間一定動動滑鼠才有學習進度,於是有的老師就把手機和滑鼠粘在一起,給手機設定定時震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調查了解這樣一些情形後,我有了這樣的判斷和結論:「網路技術和網路信息為自主學習、合作研修創造了新的條件:它有更加豐富和優質的學習資源,『海量』的資源提供了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的機會,有利於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實現根本意義的個別學習和自主學習。但『網路學習需要更強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我個人認為,一定程度上,自覺的學習者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更有效,而不自覺的學習者在常規的組織學習活動中更有收獲。」(《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高校和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線上學習緊鑼密鼓,鋪天蓋地。與17年前比較,無論是技術手段、課程資源,還是教師學生的信息素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是組織線上學習的有利條件。但學習者的年齡變小,學習的自覺意識不強、自控能力較弱,這又是本次網路教學不利的一面。釘釘、QQ的在線教學平台被學生低分評價,就是學習者對這種學習方式不滿的反映。新近,教育部在疫情防控的部署中又傳遞出可能進一步延期開學的信息,「在線教育教學」將成為更多高校和中小學的選項,這樣,開發和實踐線上教學已成為許多一線教師的現實問題。如何針對學生實際,加強和改善線上教學,提高線上教學質量。筆者認為需要注意這樣以下問題:
一、對線上教學的內容要有選擇和調整。昨日,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問我:「我們現在上網課都是自說自話,沒有互動。我下個星期五要上一節口語交際,自己問自己答。」我的意見是:「口語交際可能也有兩種方式,一是口語交際的案例分析與討論,採取線上教學可能效該不錯;但如果是口語交際的實踐課,線上教學的方式未必是好的選擇。因為口語交際價值在於交際,交際就是有來有往,就要考慮情境性,就需要有對方語言、情感的關注和回應。對於交際的情境性。孔子提出過這樣的交際原則:『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這是說,交際一定要觀察別人的需要、理解別人的心情。從自己的表達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比在1968年提出一個公式:交流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這里,表達的工具不僅僅是口頭語言,還要用到自己的情緒、音調、體態語言。從這種意義上,自說自話本身不是口語交際,這樣的口語交際課有可能把學生教壞了,在今後的口語交際中只會自說自話。」以此為例,可以說有的課是不適合線上教學的。基於此,從學校層面上講,組織線上教學要研究各課程的特點,不宜線上教學的就留在到校現場開;從教師層面講,要有線上教學和開學後現場教學的通盤考慮,線上教學的內容可以集中安排適合線上學習的,不適合線上學習的集中在復學後的線下進行,不要按部就班。
二、不要當「主播」,而是成為學習活動的設計者、促進者。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我的判斷都是: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應該是教師從思想的提供者轉變為思想的促進者,教學的過程要從提供思想走向促進思想。看到許多老師說線上教學讓自己變成了「主播」,這當中當然有老師們的「自嘲」。但終究,教學活動不是展示活動,組織線上教學教師不能把自己定位為「主播」,主播的主要目的展示自己,教師得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前日詢問一些碩士對參與的網路學習,部分同學說:「網路教學,如果只是教師的單向信息傳播,我們很容易疲憊,很難堅持。」碩士生尚且有這樣的感受,何況中小學學生。要想一想,電視電影有情節,有場景變換,還有那麼多帥哥美女,你都有可能換台不看。你當主播能比這些電影電視更有吸引力?所以還是要從「主播」的位置上退下來,當好教師,也就是設計學習活動入手,想辦法讓學生有效地動起來。學生不動起來,他沒有事情可做,無事生非,自然也就分心,也就疲憊。
三、要有基於學生立場的教學改變。就此,我有以下幾點提醒:
(一)教師需要更明顯的情感投入。盡管有資料說明艾帕爾·梅拉比是在一系列實驗研究的基礎上,但我對公式還是有一些質疑,首先是不同年段的學生對「文字」、「音調」、「面部表情」的要求和感受會不會不一樣?所佔比例是不是會不一樣?比如,小學生和大學生可能對教學內容合理性的重視與要求程度就可能不一樣;其次是「面部表情」是不是改為「感情」更好?因為面部表情可能是「裝」出來、「演」出來的,而感情應該是真摯的,我們應該牢記陶行知的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但無論如何,教師的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的熱愛是教育影響力的來源。就我看來,把學生吸引到線上學習中來,更需要教師的熱情感染。在拍攝MOOC「教師職業道德」的講課視頻中,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爭取讓學員感受到,我在和他一個人交流、討論,讓他不忍心離開這樣的交流」,盡管實際效果未必如願,但我想,有過這樣的努力總會好一些。
(二)適當變換。《周易·系辭下》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窮」不是缺錢,是不通達,行不通了。當教師的,要窮則思變,效果不好了,行不通了,就要考慮調整和改變,這是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和努力,也是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進步的途徑。線上學習的變,可以有教師講解、學生討論、學生展示的教學實現方式的變,也可以有聲音、圖片、影像的呈現材料形式的變。比如:就PPT的展示,也可以適當增加一點動態的改變,每一張文字的內容簡單一點,稍微多一點切換。設想一下:你對著一張PPT看上五六分鍾,耳邊是毫無表情的聲音,你煩不煩?
(三)要有專門的線上學習培訓和交流。各學科線上學習的第一課都先不要講教學內容,而是要講自己這一學科線上學習的時間、內容、方式、平台,讓學生學會使用工具,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與安排。在有過一次線上學習後,又要組織同學們分享學習中有效方法,討論線上學習遇到的普遍困難和個別問題,聽取家長的意見進而建議,使現象學習更有實效。
(四)安排活動,適當放慢教學節奏。前幾天,一位小學數學教師發了拍攝的視頻授課給我,請我說說意見。這位老師教學基本功很扎實,教學設計和拍攝都花了很多功夫,用思維導圖建構和呈現教學內容體系也做得很好。但問題還是在於更像「主播」,不像是老師在組織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習。就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我以為一定要更加具體(包括學習活動對象、學習活動要求、學習有效方法、呈現檢查方式、完成時限
Ⅵ 疫情期間網課的好處和壞處是什麼
疫情期間網路授課的優點
1、不需要聚集人員,減少感染風險
新型肺炎的疫情不容忽視,避免人員聚集,是當前遏制病毒最有效的手段,這一點和在學校教學是有根本區別的。
2、打破了地點的限制
學生們不用去學校,家長也省去了接送,老師也不用早來了,節省了大家很多時間。一些優秀學校的優質課程,還可以給其他學校共享,這是網路的優勢。
3、課程可一次錄制,多次重復播放
不論是錄播還是直播的方式,課程錄制好以後,學生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要想復習,可以隨時播放,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疫情期間網路授課的缺點
1、孩子自覺性不夠高
沒有老師的監督,孩子不夠自覺,對待網課、作業等不夠重視。
2、擔心孩子沉迷網路
在課堂上,如果孩子不聽課,老師還能管一管。在家裡主動點播課程,聽課效率低,作業完成度低。
3、影響視力
電子產品是影響當代中小學生視力的主要原因。
4、影響孩子注意力
電子產品、網路只要一旦使用,就容易被上面跳出來的東西所吸引,所以孩子真可能上課時心不在焉。這樣的方式,對孩子培養專注力不利。
Ⅶ 疫情防控下如何調適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問題1:我積極地准備了網課直播,但看到網路上的言論非常矛盾,有人認為孩子一個月不學沒什麼,還有人認為我們在網路上肯定上不好課。我感到自己受到影響無法集中注意力講課該怎麼辦?
回復: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發展讓人們更頻繁地接觸各類媒體以獲取最新消息,可與此同時我們也會得到許多雜七雜八的信息以及各種不必負太多責任的評價,這樣會令人心煩意亂,無法集中注意力。
這時你需要嘗試進行注意的「重點聚焦」。我們都知道一塊凸透鏡放在太陽下,調整凸透鏡的位置使陽光聚焦在一個點上,這樣才能點燃紙張。每個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對所有接觸到的信息不加篩選,那麼就需要處理過多無用的信息,自然會導致無法聚焦。第二,盡量減少使用社交媒體,控制自己刷微博、看微信的時間,切斷負面信息來源,對可能動搖你在疫情期間「上好網路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的意志、分散你的注意力的內容說「不」,可以更有效地讓老師們堅定信念,聚焦重點,集中精力搞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網路教學。
A
Q
問題2:我的學生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進行網路學習時心態產生了變化,一類學生在網路教學中故意影響教學秩序,另一類則是缺乏上進心自暴自棄,我該怎樣對待他們?
回復:中學生正處於青少年時期,這一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高漲,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對一切都不願意順從,不願意聽取父母、教師的意見,一些學生表現出強烈的逆反行為。在教學秩序較為鬆散的網路平台上他們可能會發表不適當的言論以博取其他同學的關注,標榜自己的特立獨行。在心理學的行為塑造中,對於不良行為的最好辦法就是及時消除影響並忽略它, 這時老師就要迅速刪除不當言論並盡可能轉移其他同學的注意力,這樣學生的不良行為可漸漸消退。
針對網路學習中缺乏上進心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穿插疫情當中涌現出的各類榜樣的例子,例如一位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困在中國武漢的女博士通過視頻順利完成了自己在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答辯,取得了博士學位。用榜樣的力量激發他們的上進心,讓同學們意識到,疫情打破了安穩的日子和原本的復習計劃,但抗擊疫情的過程同樣是給我們意志和信念的考題,在這一過程中直面自己的懦弱,不浪費一分一秒去爭取自己的未來,才是真正的勇者。
除此之外,教師要意識到,青少年時期時思維監控能力明顯增強,創造性思維達到頂峰,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正好可以利用網路教學的機會,設置更多學生自主討論和分享的環節,更大程度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真正找到自主學習、增長知識、提升能力的樂趣,而不是在純粹的題海戰術中迷失自我。
A
Q
問題3: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非常擔心家人和自己的身體健康,與此同時,網路教學方式我不熟悉害怕出錯,又擔心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感到非常焦慮和緊張,應該怎麼辦?
回復:情緒的產生與我們對現狀的評價有很大關系。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學教師面臨著三大壓力來源,一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疫情,第二是自己不熟悉的網路教學,第三就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面對這三重壓力人們非常容易對現狀產生糟糕的評價,感受到焦慮和緊張是正常反應,採用以下方式可有效應對。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焦慮,要做好自己和家人的信息過濾,限制自己每天接觸疫情相關消息的時間,在有限時間內關注官方新聞,對自己和家人做好科學防護。面對自己不熟悉的網路教學,從思想上認識到無論是以什麼形式進行教學,教學內核是不變的。對自己使用的教學平台提前做好功課,或在家人幫助下進行模擬練習,或尋求教研組的支持,老師們互通信息,通過不斷練習獲取更多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面對不確定的教學效果,要做好隨時調整教學計劃的心理准備,認識到在進行網路教學初期,搜集豐富的學情信息對提升教學質量有更大意義。只要認識到壓力來源並逐個擊破,將自己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具體的工作上,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一定會得到緩解。
A
Q
問題4:在網路教學過程中,我無論怎樣做都調動不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內心感到非常受挫,出現了很強烈的沮喪感,學生和家長反映學習效果不好,我也會感到自責,我該怎麼辦?
回復: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正常的生活和教學節奏,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教育部門迅速做出了反應。得益於通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才讓我們在無法面對面進行教學的情況下仍然有機會進行網路教學,也能通過網路一定程度上獲得學生的反饋。但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工具新的客觀情況,在網路教學初期教師一定會面臨諸如平台使用不熟練、學生在家較為懶散等各種問題。這時,有責任心的教師,尤其是中學階段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的教師,面對這些挫折而感到沮喪、自責是正常的表現。你希望學生們能在積極互動中及時有效地獲得知識,你不妨試試這樣做:
首先,接受自己是「網路教學新手教師」這樣的現狀,將注意集中在備課和學生情況調查上,而不是集中在自己的情緒上。一方面檢查自己的課程內容是否適合網路教學,是不是講授內容過多,讓學生不需要主動思考積極表達,只要聽就可以了,這樣可能造成學生互動不積極。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學情調查,設計課程內容和互動方式調查問卷,深入考察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接受情況。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利用教研組的教學經驗,多向其他老師請教。在此基礎上,針對學情調查、借鑒其他老師的經驗,積極嘗試做出改變。要堅定信念,在堅持一段時間的努力後一定能收效顯著。
A
Q
問題5:我在工作環境中可以專心工作,但因為疫情只能居家工作進行網路教學,面對陌生的教學平台、毫無師生互動感的電腦屏幕,我手足無措、坐立難安,感覺自己都沒有辦法開口講課了,我該怎麼辦?
回復:如果拋開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你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站上講台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手足無措?是不是也會緊張的口乾舌燥,生怕給學生講不清楚呢?所以,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教學「新常態」,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變成了「新手」。面對教學平台和鏡頭的陌生感讓教師們產生了無力感,所以出現這種問題是正常的,也是暫時的。
面對這樣的情境,教師要學會藉助身邊的力量,發展自身力量,給學生帶來力量。藉助身邊的力量,在不熟練教學平台的情況下,可以由家人充當學生,在課前試驗運行網路教學的內容,讓家人提意見,將自己的擔心和困惑說給家人聽,家人的安慰和反饋會讓你得到親密支持的力量。發展自身的力量,在新出現的困難面前每個人都會感到軟弱無力、焦慮懼怕,這其實也是生命自身不屈服的力量。如果此時你抓住機會,提升自身素養,特別是提高自身的應對能力,就會變被動為主動。給學生帶來力量,要時刻牢記老師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教師更應該堅定信念,這事實上就會在課堂中給學生傳遞勇氣和力量。
試試上面的方法,你一定能夠底氣十足、信心滿滿地站在網路講台上!
A
Q
問題6:在焦慮和緊張的居家工作中,我出現了晚上失眠、白天渾渾噩噩的狀況,非常影響工作,我該怎樣調節?
回復: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陌生的網路教學方式、焦慮的學生和家長,中學教師出現失眠的軀體狀況是很正常的。還有許多教師工作起來廢寢忘食,容易熬夜,但高效工作的前提是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和良好睡眠。失眠可以存在多種認知和情緒基礎,不管原因如何,採用以下簡單步驟可有效改善失眠狀況。第一,在家工作一定要為自己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尤其是早上要定時起床,中午盡量不要午睡,晚上盡量不要熬夜;第二,睡前盡可能有一段時間拒絕所有電子產品,可以閱讀書籍或進行舒緩的睡前瑜伽;第三,如果在中途醒來,可以深呼吸並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平靜地躺在床上閉目養神,不要刻意去想自己還有哪些任務尚未完成,更不用強迫自己再次入睡。
想要從根源上消除失眠的狀況,核心是做好工作規劃,對於自己需要完成的、正在進行的、已經完成的任務做到心中有數,明確哪些是努力可以改變的、哪些是無法改變需要接受的。嘗試這樣做,就可以很大程度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能夠在白天高效完成任務,晚上輕松休息。
A
Q
問題7:在長時間的居家工作中我出現頭暈、腰背疼痛的現象,有時也感覺胸悶、喉嚨癢,我該怎麼辦?
回復:首先,長時間居家隔離不能出門,再加上較為緊張的新冠肺炎疫情氛圍,很容易讓人產生緊張、煩悶的感覺,不良的情緒會帶來一定的生理反應,出現諸如心慌、氣短、胸悶、乏力等症狀。其次,作為教師,要長時間進行備課、批改作業、答疑等久坐的工作,如果不注意作息安排,就很有可能出現頭暈、腰酸背疼的狀況,再加上需要進行網路授課,長時間說話,喉嚨癢、口乾也是正常現象。
要想應對,需要做到兩點:第一,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沒有到過疫區或接觸過可能的感染者,也沒有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大可放心。因為在疫情期間大家可能都會對自己的身體變化過分敏感。居家工作要注意勞逸結合、適度休息、適當鍛煉、提升免疫力、放鬆自己的精神和心情,學習一些放鬆肩頸、腰背的拉伸運動,每天早中晚固定進行身體鍛煉;在心理上多多關注自己身體的積極變化,不要只關注症狀部分。第二,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在生活中,不良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會帶來不適的軀體反應,這時自己要主動多和家人、朋友溝通,不要讓自己獨自陷於負面情緒。
Ⅷ 小學生如何看待新冠肺炎
開學在即,為了更好的防控新型冠病毒肺炎,國務院發布了中小學生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學校和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那麼,為應對新冠肺炎中小學生應怎麼做呢?
1、開學前
1.1、儲備洗手液、消毒劑
學校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並向主管部門報告;對全體教職員工開展防控制度、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培訓;開學前對學校進行徹底清潔,對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教室開窗通風;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返回居住地後應當居家隔離14天後方可返校;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劑、口罩、手套、消毒劑等防控物資的儲備;設立(臨時)隔離室,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等症狀時立即進行暫時隔離。
1.2、了解疫情動態
通過電視、網路、新聞媒體了解疫情動態,主動學習疫情防控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洗手、戴口罩知識和技能。
1.3、減少聚會
學生假期盡量居家,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
2、開學後
2.1、自帶餐具
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議學生自帶餐具。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後,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鍾;或採用熱力消毒櫃等消毒方式;或採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鍾,消毒後應當將殘留消毒劑沖凈。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鍾後,清水沖洗干凈。
2.2、教師戴醫用口罩授課
教師應戴醫用口罩授課,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對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及時追訪和上報。
2.3、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
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教室、宿舍、圖書館、學生實驗室、體育活動場所、餐廳、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課間盡量開窗通風,也可採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
Ⅸ 防疫隔離期間在線教育大規模應用,如何提升學生網路素養
一個“前所未有”的寒假讓今年的這個春天特別難忘。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多數中小學生更頻繁地接觸和使用互聯網,不僅在家接受各種網上教學,而且在業余時間利用互聯網休閑娛樂。
總之,我們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時一定要小心,這條路需要我們不斷的咨詢、探索和整合。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進,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Ⅹ 與課堂教學相比,網路直播課的優勢在哪
現在我們許多人都宅在家中,但是為了不當誤學習,所以開始進行了大量的網路授課,但是隨著網路授課的進行,各種不同的聲音開始出現,有人認為網路直播授課更好,但是有人認為線下授課更好。其實網路直播授課的優勢也有不少,比如首先網路直播授課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聽講,還可以在課下接著復習。其次就是網路直播授課記筆記的時候,可以先將直播暫停,保證自己的筆記能夠全部記下來。最後就是網路直播授課的安全性非常高,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擴散和傳播。
最後就是網路直播授課的安全性非常高,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擴散和傳播。目前新冠肺炎的疫情正在逐步被控制,從每天獲得數據上來看,每天的治癒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確診和疑似病例增加的數量,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好事。所以網路授課盡管有許多人不適應,反對,但是必須在這段時間進行下去。而且換句話來說,將來在工作的時候,想要給自己充電,基本上還是要依靠網路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