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時代下個人如何助推人際交往

網路時代下個人如何助推人際交往

發布時間:2022-02-16 23:43:18

Ⅰ 上網利於人際交往的辯詞

電腦網路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的影響

白雲霞
隨著電腦網路的迅速擴張和強力滲透,預計在不遠的將來,上網將象看電視一樣成為普通人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內容之一。電腦網路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和人際交往工具,正在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並且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發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就目前情況來看,電腦網路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涉及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情感宣洩、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和提高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某些由電腦網路引發的心理障礙、情感沖突和安全焦慮等方面。
一、電腦網路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一)擴大了人際交往圈子,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標准之一。相關實證研究也表明,人際關系與個體心理健康有著密切關系,有助於個體心理健康。一個缺少朋友,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夠健全的人。不同學派的學者,無論是在心理疾病的原因探討還是心理治療技術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視人際關系的地位和作用。沙力文認為精神病包括人際關系中不適宜的整個領域,主要是由於患者的童年人際關系被破壞,從而產生嚴重的焦慮感,導致精神的分裂。在人本主義心理學者那裡,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二者的關系問題更是被看作心理健康和治療研究的中心問題。他們認為,自我實現者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能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認知心理學傾向的學者們則主要從人際問題解決方面對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
人際關系冷漠是現代社會生活中日趨嚴重的一種社會病。人們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孤獨地出沒,急切需要快捷便利而又自由的交際方式。網路交往使得人們的交往空間擴大,人際溝通的時效性、便利性和准確性提高,有利於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並且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帶來積極的影響。在傳統交往方式下,個體的人際交往常常囿於實際生活中狹小的生活圈子。網路社會的人們卻可以跨越千山萬水,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讓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真正實現「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它可以讓人足不出戶在數秒之間找到多年摯友般的傾心感受,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試探、戒備和情感道義責任。同時,由於網路人際交往的匿名特點,學生網民間一般不發生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使得網路人際交往比較容易突破年齡、性別、地位、身分、外貌美醜等傳統人際交往影響因素的限制,建立更為和諧、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
電腦網路不僅使一般的社交便利性提高,社會圈子擴大,而且解決了某些具有特殊困難和阻礙人們的社交問題。例如,今年北京的SARS橫行,中小學生在家中利用網路學習、交往、聊天談心。又如一個嚴重的面部燒傷病人,可能因為變形的面部使得很多人不願或不敢接近;一位行動不便者可能囿於一隅無法讓自己走入他人的生活圈子;邊防哨卡的士兵可能因為交通不便和職責原因,無法與外界溝通……,電腦網路為這些特殊的人們提供了人際交往的全新天地。
此外,電腦網路也可以作為某些社交恐怖症患者系統脫敏治療過程中的初級訓練工具。讓他們首先通過電腦網路與他人進行無須直接面對面的接觸和溝通,建立起人際交往的信心,隨後再進行現實的人際交往訓練。
(二)為個體不良情緒的宣洩提供了良好途徑
現代心理治療理論非常重視宣洩在心理健康維護和治療中的作用。心理咨詢和治療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受到壓抑的心理症結提供宣洩和釋放的渠道。但是,由於傳統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影響,很多國人在遇到各種煩惱和心理問題時, 往往沒有勇氣或不習慣找心理醫生,也不願意向身邊熟悉的人傾訴。這種忌「心病」現象和「家醜不外揚」的普遍心態顯然不利於個體心理問題的及時解決,也不利於個體心理健康。電腦網路的匿名性特點為學生網民不良情緒的及時釋放和網民之間的情感幫助、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專業心理援助
目前互聯網上的心理健康站點主要包括高校心理學系主辦的站點或主頁、網路心理醫院站點或主頁、個人創辦的專業心理網站或主頁、心理學雜志社的站點或主頁以及其它網站的心理專欄等。其中,由國內高校心理學系主辦的站點或主頁,如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http://www.bnu.e)、華東師大心理學系(http://psy.ecnu.e.cn)等。國內網路心理醫院站點或主頁,如北京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北京醫科大學第六醫院 ,http://www.xinqiao.net)、中德心理醫院 (http://zhongde.363.net)等。國內以心理學為主題的個人主頁如(http://www shanghai window.com/shanghai/health/ psyche/, 舒偉潔醫師的個人主頁)心理健康特快、阿堯心理咨詢網\知心姐姐 (http://www.foreversister.com)等。
這些心理學的專題網站或主頁盡管各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但它們都自覺擔負起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專業心理援助的責任。其主要內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狀況自測、網路方式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心理醫院和心理醫生的介紹及求醫預約、心理健康研究動態等。雖然由於經驗、人手和資金等諸多因素所限,這些網站或主頁的內容還不十分充足,質量也參差不齊,但是,由於它們既方便快捷而又具有較好的保密性,因而受到網民的廣泛青睞,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對網民的心理健康輔導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提高學生網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有利於提高個體心理健康水平
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異。低層次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沒有心理疾病症狀,高層次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或「自我實現」。因此,即使是正常人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意味著個體各種心理素質和諧發展。網路生活有助於提高網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求知慾和創造性,不斷提升網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網上各電子網站的個人主頁為學生網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新天地。如我校外貿專業的學生利用電腦網路設計的《班級特色專刊》受到專家的好評。很多學生網民都深深體會到網上創作帶來的樂趣。這種網上創作激發了學生網民的興趣和創造性,鍛煉了他們的能力,提高了許多學生的自信心,也出現了某些好的藝術作品和思想成果。
二、電腦網路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
由於網路正處於飛速發展的上升時期,存在著許多不成熟、不完善之處, 加之網路管理、網路文化發展的相對滯後,以及網民個人心理素質因素的差異,因而網路也難免會給網民的心理健康帶來一系列消極影響,這一現象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心理學界的足夠重視。
(一)電腦網路引發的各種心理障礙
1、網路成癮症
網路成癮症與吸煙、酗酒甚至吸毒等上癮行為有驚人的相似:一上網就興奮異常,上不了網就「網癮難耐」。其典型症狀是:整天沉溺於網路,甚至不吃不喝不睡,通宵達旦,導致體能下降、生物鍾紊亂、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低落、思維模糊、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應,嚴重者甚至「走火入魔」, 出現體能衰竭或精神異常。他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度過,對自己不再有任何控制,表現逃避現實的心理跡象,越來越願意呆在網上,和家人的關系出現問題。我校曾有一名學生,2000年開始上網時,僅僅是為了打發周末閑暇的時光。隨著在網上呆的時間越來越長,「黑客攻擊技術」、「色情圖片」、「網上聊天」 等逐漸讓其痴迷不己,於是便不分晝夜和網友聊天,下載各種攻擊軟體和「有趣圖片」。無法自拔的他,成績下降了,身體也不行了。上網咨詢心理專家得知這就是「網路綜合症患者」。類似的現象在其它地區也有過報道。心理衛生專家呼籲網民一定要注意上網心理衛生,同時也提醒家人和老師注意控制青少年的上網時間,以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2、人際關系障礙
由電腦網路所引發的人際關系障礙主要表現為網路孤獨症、人際信任危機和各種交際沖突。網路孤獨症與網路成癮症非常類似,只是前者更多表現出生理和認識方面的障礙, 後者側重於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網路成癮症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際關系障礙,網路孤獨症患者則不一定表現出明顯的生理障礙。網路孤獨症多發生在性格內向者身上,其典型症狀是:沉溺於網路,脫離現實,寡言少語,情緒抑鬱,社交面狹窄,人際關系冷漠。由於個體將注意力和個人興趣專注於網路,不僅不利於自己的心理,而且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影響畢業。
網路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際信任危機也有可能影響到學生網民的現實人際交往態度, 出現人際關系障礙。聊天室等虛擬社區以匿名或化名方式進行的網路交往既無法規范人們言論的真實性,甚至也公開承認或默許交往者的虛假言論。一個五大三粗的男子漢可以起一個甜蜜動人的女性化昵稱,扮演愛情天使。正如一個老師所言:「網上交往只能把它看作游戲。在網上與你談情說愛的『純情少女』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光頭老者。」這種網路人際交往的虛幻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抱著游戲般的心態參與網上交際, 不僅自己撒謊面不改色心不跳, 對他人言行自然也是毫無信任感可言。這種網上的人際信任危機可能遷移到他的現實人際交往中,導致現實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真誠性的懷疑和自身真誠性的缺乏,進而影響與他人建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3、人格障礙
網路人際交往還可能誘發各種人格障礙,比較突出的有攻擊型人格障礙、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網路人際交往具有匿名性特點。由於學生網民以為對自己的言行無須承擔任何責任,他們往往在言語上非常直接坦率。當一個人的某種行為習慣養成之後,可能轉換成個人的人格特質。學生在網路生活實踐中養成的攻擊性言行特點,可能強化其人格特質中的攻擊性因子,形成攻擊性人格。
雙重或多重人格是指在一個人身上體現出兩種或多重人格, 在不同時間與地點交替出現。由於虛擬社區和聊天室普遍採用化名式的「 網名」,學生網民往往都有自己的虛擬身份,部分學生在網上交際時經常扮演與自己實際身份和性格特點相差十分懸殊甚至絕然相反的虛擬角色,有的學生還同時擁有多個分別代表著不同身份和性格特點的網名, 男扮女、女扮男的現象也非常普遍。一位 l7 歲的男學生在接受電視采訪時曾公開承認自己曾經用18歲女孩的身份在虛擬社區生活了近3年時間,結識了很多網友。最後他還不無遺憾地說,可惜以後不能再用這個網名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都經常面臨網上網下判若兩人或時而張三時而李四的多重角色差異和角色沖突。當多重角色之間的沖突達到一定程度或角色轉換過頻時, 就會出現心理危機,導致雙重或多重人格障礙。
(二)引發系列感情糾葛,導致各種情感問題
學生網戀、失戀、多角戀愛等都是網路生活中容易出現的情感問題。網上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網戀,生活中的網戀故事也多如牛毛。電腦網路在時刻忙於上演那成千上萬的愛情喜劇的同時,也在痛苦地吟誦不計其數的失戀故事和嘆息感傷。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當一方的愛情之火被撩發得愈燃愈熾時,點火者卻突然從網路上消失得無影無蹤。除此之外,「見光死」也是眾多網戀故事老套的結局。網路讓愛情發生的機會和頻率都大大提高,也讓失戀發生的機會和頻率都大大地提高了。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萌動狀態,失戀對他們來講不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正如網戀可以讓人品嘗到如現實戀愛同樣的甜蜜一樣,「網戀」後的失戀也同真實的失戀一樣讓人寢食難安。
(三)安全焦慮
網路人際交往往往給人以虛假的安全感。學生以為呆在門戶緊閉的自家卧室里,坐在心愛的電腦前是最安全不過的了。這里既不可能被人發現, 也不可能被人偷窺, 更不可能受到侵犯。這種自以為是的安全感使得他們放棄了起碼的戒備心,給網路犯罪以可乘之機。事實上,這個貌似安全的地方卻隱匿了太多的不安全因素。不僅電子郵件隨時可能被人輕而易舉地偷看到, 連電腦上的全部信息都可能被瀏覽或破壞。最近美國發生的一個網路偷窺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二十歲的美國女孩艾密在網上被偷窺達數年之久,犯罪者甚至以她的名字建立了網站, 還在網站上發表了關於艾密之死的故事。但這一切都沒有引起人們的警覺,直至最後罪犯朝艾密的轎車撞去, 並且朝艾密的頭部連開數槍。一些心懷叵測之人還利用善良人們的信任,利用網路交際去物色和接近目標,繼而實施生活中的欺詐與暴力犯罪。另外,這種虛假的安全感也使得網路犯罪更加猖獗。一些網路罪犯或違規者出於不會被發現的僥幸心理瘋狂實施其犯罪陰謀。
隨著網路犯罪案例的增多,安全焦慮又成為籠罩在網民頭上揮之不去的一片陰影。人們時刻擔心自己的電腦被網路黑客所光顧,擔心自己的個人隱私被偷窺,擔心電子郵件背後的病毒,擔心從網上走到自己身邊的「熟悉的陌生人」。層出不窮而又形形色色的網路病毒、黑客和其它犯罪 -CIH病毒、HAPPY 病毒、梅梨沙病毒、宏病毒、千年蟲、愛蟲、黑手黨小子和最近的沖擊波等等搞得人們應接不暇、身心疲憊,給社會、組織和個人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創傷。更有很多家長為子女的安全和心理健康成長感到擔憂。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說,武漢市41中初一女生袁某,瞞著父母出去約見網友,一直下落不明。武漢市一位叫梅子的女中學生被網友騙到住處姦汙。梅子遭強暴後自殺未遂,罪犯被抓獲歸案。本市某職高學生高某被網友約到廣州見面後,被逼使用假幣從事犯罪活動,當他拒絕後被打得遍體鱗傷棄置荒野,幸虧警察發現才救了他一命。另據中新網北京消息:最新調查顯示,有近3成新加坡中學生表示曾到訪色情網站,其中3%還是「常客」,他們瀏覽這類網頁的時間甚至比成人更多,但許多家長對此卻懵然不知。國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電腦網路這個人們廣為依賴的「寵兒」彷彿一夜之間又變得如「潘多拉的盒子」一樣讓人惶恐與無所適從。
電腦網路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啟示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對待網路,養成良好的用「腦」和上網習慣,學會區分網路(真實和虛擬並存)和現實生活的界限,建立和完善網路規范,加強網路立法工作,特別要重視對學生網民進行有關於網路方面等心理衛生的宣傳教育。

Ⅱ 網路對人際交往的好處

它能提供真正的支持。網路的容忍度能夠幫助邊緣化的孩子,無論他是對一個不同尋常的一點也不「酷」的話題感興趣,或掙扎與性別認同問題。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甚至可以得到高質量的網路幫助。曾經在一個論壇上,整個網路社區的用戶都通過語音會議軟體勸解一個青少年放棄自殺的想法。
它能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無論是製片人還是演員都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滿足自我表達的需要。數字技術讓孩子能夠和更多的觀眾分享他們的作品,甚至是和遙遠的夥伴合作(21世紀的基本技能)如果他們真的很認真,社交媒體還可以提供反饋信息,讓孩子磨練自己。
5、它能讓孩子行善。推特、臉書和其他一些大型的社交網路能讓孩子接觸很多重要事件,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孩子們能意識到自己的聲音的力量,他們可以做很多事,從為有需要的人募捐,到匿名發布一些正面的信息。

Ⅲ 網路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社交的重要性不僅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還改變了我們的大腦,我們都知道良好的人際關系會帶來很多好處,比如讓我們身體更健康,更少患病更加成熟以及更幸福等等啊,當社會關系不佳,在社交中感到被排斥,是我們大腦里的反應和感到身體疼痛的反應,類似就是一樣的

其次網路肯定是影響人際交往的,由於信息分享速度的不斷提升和科技的發達,我們通過微信QQ網路交際工具交流的頻率越來越高,但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在網上交談甚歡,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無話可聊的現象,而且隨著表情包的大量使用,這種情況更為明顯

總之網路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更為重要,不要讓網路為人際交往帶來不好的影響,而是要讓它發揮積極的作用

Ⅳ 網路促進人際交往800字作文

網路時代的到來,的確為人類的生活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社會運行也越來越因此而連接的更加緊密,可以說這世界正逐漸變的「尺長鍾短」了。與此同時,網路的「雙刃性」便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不可否認,網路在以其快捷的速度、生動的形式和浩瀚的容量向人們傳遞信息與知識的同時,也將網路文化的垃圾帶入了我們生活的視野。因此,網路與人際關系也就自然的表現出兩面性——積極方面與消極方面。 廣義的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它包括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法律關系和角色關系等一切方面。而這里的人際關系僅從狹義的角度出發,它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心裡關系。而它關注的是這種心理關系的親密性,融洽性和協調性的程度。研究表明:交往雙方關系融洽和諧時,應該在尊卑緯度上表現出互補性,親疏緯度上表現出對等性型等。 而我個人覺得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網路,它自身具有如下的特點:身份的虛擬性;地位的平等性;情感的寄託性和虛擬的成就性等。這些都將影響著我們現實中的人際關系,特別是那些因眾多因素造成的自卑心理的人,網路的出現無疑使他們的人際關系大為改變。 網路可以大大的提高人際交往的自信心。研究表明,影響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有:相貌、正面的交往、相似性與互補性。 一、網路給人提供了一種充分展示自己另一方面的空間。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交際困惑。所以特別希望宣洩自己的情感;同時又不願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而網路剛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寬松的環境。人們可以在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裡扮演著可能與生活中完全不同的角色:內向寡言的人可以變的幽默風趣;自私乖僻的人可能變的格外溫柔體貼;人們更大膽熱烈的表達愛情……正如同有人說的:「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因此,網路狀態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法受到現實生活中人際關系的有效約束,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自由度。 網路中身份的虛擬性,可以減少一些人因為自己的容貌醜陋、平時交際缺失等因素造成的焦慮,增強其人際交往的自信性。同時,網路中的「虛擬性」由此還可以彌補一些現實中所不能體會的「缺失」。而展現在對方面前的是一些既真實又不完全真實的文字。盡管這些都是從你指間流淌出的文字,但並非就是你真實心聲的獨白,或者更多的是裝飾。 網路中地位的平等性,同樣可以減少交往中的許多因自身經濟和身份地位的不同而造成的膽怯心理。在網上你的社會地位沒有任何作用,不論你的一個教授還是一個學生,你的發言權是一樣的。你的話語是否受歡迎沒有任何的光環作用,只是你的話語是否吸引人。 二、網路因空間的距離給人一種美感,更符合人們對於浪漫的嚮往。 網路中情感的寄託性和虛擬的成就性,也可以大大增強人際交往中的自信心。有人曾說:「感情一方面靠的是緣分,另一方面靠的是經常的溝通」。而在QQ聊天的剛開始,或許只是彼此在盲目的亂侃,但一會或許會發現彼此又有許多共同的話題,逐漸由陌生變的熟悉,再到後來的志同道合,成為知心朋友,最終找到情感的寄託。這無疑也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成功的例子。再比如一些游戲,除了可以開發自己的智力外,還可以通過游戲得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但是網路畢竟是虛擬的現實,正如人們常說:「花園雖好也並非久留之地」,網路亦如此。誠如上文所述,網路可以為人際關系的交往帶來許多益處,但是說白了,這是在建立在「勞神傷財」的基礎上。而現實中的人際關系越比「網路」中虛擬的要復雜。 比如,受到網上各種虛假信息的愚弄,在網上交際被他人欺騙,其情感體驗則是沮喪的;或者,將網上單純的人際交往的經驗用於生活中,則顯得蒼白無力

Ⅳ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大學生提高社交能力,主要在於平時的社交、活動、交流等。在平時多接觸,多和別人交流,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更甚者是一些演講比賽,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和積累,自己的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然後,氣質。氣質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加分項,多看書(不是那種網路小說)看一些哲理的、禪意的,從內在改變一個人的感覺,氣質好的人,與他說話時會有一種不明覺厲的神秘感(人的好奇心很奈斯)。

最後,避其鋒芒。不與人爭權奪利(但可不是處處忍讓,必要時給其一點教訓是最好的選擇)不攀比(尤其是沒有那個實力的時候)要強是必須要有的,但不能用太極端的方式;與人平等交流是基礎,不然你再厲害也沒人真正喜歡你。

Ⅵ 網路怎樣促進人際交往(辯論正方)

1、QQ、MSN、開心網等使得人們懂得和不認識的、年齡、工作領域、語言環境不同的人相接觸
2、通過網路可以更加了解不同民族、信仰的習慣,減少因不了解而造成的誤會
3、使得聯系更加方便
4、擴大了個人的知識面,使得與朋友間可聊話題增多
5、能更全面的分享,例如能從微博心情、頭像等

Ⅶ 網路時代的人際關系 2000字

思路
1、網路時代的人際關系利弊
2、傳統的人際關系利弊
3、對比兩者,擇優,寫的時候一定要主題明確。比如你想表達傳統人際關系更好,就不要說網路人際關系也好

Ⅷ 如何看待網路時代的人際關系

不要說互聯網關系離我很遙遠,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與鄰里交往,工作交往,朋友交往等只不過是通過網路的工具表現出來。在互聯網社交當中怎麼把」關系「延伸,完全可以借鑒現實中處理各種關系的辦法。

其實在互聯網中我們期望的關系是能夠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與贊同,那在獲得這個關系之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能夠與別人交往和建立關系,這種交往與關系怎麼才能延伸與持續。

也就是說只有足夠的交往延伸和持續的關系才能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贊同。如果能做到這點那麼在互聯網的虛擬社交關系也就不神秘了。

關系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

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任何人任何事物沒有一成不變的關系。我們從小到大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積累了知識與經驗,都是在不斷的變化。關系也是一直在變,隨著交往時間長短,交往頻繁次數,關系不僅會不斷地變.而且會變得更復雜和曲折。

關系不僅有人文價值更有經濟價值。隨著新經濟.關系經濟.網路經濟等概念的出現。這些虛擬關系的出現造就了典型的以網路為平台的網路關系,網路虛擬關系是不分上下、不分遠近,也沒有邊際,這種關系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關系。

網路虛擬關系與現實關系區別就在於虛擬關系的結構是平等的。其實這個虛擬關系並不虛。因為虛擬關系仍然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虛擬關系是由人來控制的。在網路上人與人的交往都是關系的延伸都是由人來指揮的。

Ⅸ 怎樣才能做好自己的人際網路

一天,一隻老青蛙遇見一隻老蜘蛛,便大吐苦水,「我自蝌蚪時代開始,便辛勤勞作,沒有一天懈怠過,但仍然是汗流浹背,方能糊口,現我年近黃昏,正在喪失勞動力,等待我的命運只能是飢餓而死。而你,我從來沒見你勞作過,卻衣食豐足。就是現在老了,你仍不愁吃喝,自有投網者,送來美味佳餚。哎,不是說.天道酬勤.嗎?這世道,真不公平啊!你說這是為什麼?」

老蜘蛛回答:「你說我沒勞作,這不對,想當年,我剛離家獨立,每天餓著體膚,熬著筋骨,一日復一日地織我這張網,好不容易生活才有了依靠。就是現在,我還隨時要修復經常出現的破洞。你之所以生活艱辛、老而無靠,是因為你是靠四條腿在生活,一旦四條腿跳不動了,生活就失去了依靠。而我是靠一張網在生活,網不會因我年老而衰,所以我雖然年事已高,而生活不愁。如果我也像你一樣靠我這幾條纖細的腿來生活,我會生活得比你還慘百倍。」

青蛙與蜘蛛的對話,應該給我們以啟示。我們是要做青蛙還是要做蜘蛛?答案不言而喻,但不幸的是,我們的許多人,不自覺地成了「青蛙」,所以,生活得很艱辛,至少心靈上很艱辛。應該怎樣來鑒別自己是青蛙還是蜘蛛?其實方法很簡單。如果至今你仍然沒有一張屬於你自己的人際關系網路,你是「青蛙」,如果你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人際關系網,你可能是「蜘蛛」。之所以用「可能」一詞,是因為雖然你有一個完善的人際關系網路,但從未啟用它,你僅是一個會織網的「青蛙」。

青蛙與蜘蛛命運的差距如此之大,從理論上看,乃是本能能量與外延能量的差別。本能能量是個人所擁有的自然能量,是身體本身的能量。而外延能量是由大腦活動派生出來的、對個人能量進行補充的一切外在能量。本能能量是有限的,而外延能量是無限的。青蛙僅發揮了本能能量,所以生活艱辛,而蜘蛛除了本能能量之外,更藉助了外延能量,所以生活輕松。人又何嘗不是如此,靠本能能量,搏不過獅子,但倚仗外延能量,卻可

以把獅子關在籠子里供人觀賞。人如何擴大自己的外延能量?方法很簡單——織網。織一張漁網,可以捕魚;織一張通訊網,可以遠距離通話;織一張internet網,可以縮短世界的距離:織一張人際關系網,可以完成個人力量無法完成的活動,可以實現個人力量無法實現的事業。個人的外延能量,來自於人際關系網。

既然人際關系網路是個人能量的基礎,因此加強人際交往即可增加個人能量。織一張人際關系網絕不是一項非目標活動。這里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社交需不需要目標?筆者曾在一次講座中提出「為目標而交往」的概念,此言一出,台下就有人送上來一張紙條,上書「為目標而交往,是否太勢利」,針對這一紙條,筆者回答道:「人類的活動,都是一種有目標的活動,社交也是一種活動,它應該有目標。按中國傳統心態來看,社交不應該有目標,應該.以情會友,別無所求.,應該奉行一種無為哲學,誰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對象的使用價值,然後想方設法接近他、利用他,這就被認為太勢利。根據現代社會的交際觀念,社交有三個基本功能:信息共享、情感溝通、相依相助。這也是社交的三個基本目標。我們不能只強調信息共享、情感溝通而拒絕相依相助。我們也不能把相依相助都當成.勢利.來看待。為了相依相助而社交,這不是勢利,這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一種社會性行為。」

我們不妨設想,有這么一個人,他既不能與你信息共享、情感溝通,也不能與你相依相助,你會與他交朋友嗎?恐怕不會。可見,交往還是有選擇的,選擇就是一種目標的體現,拒絕目標,也就是拒絕交往。

Ⅹ 網路對人際交往的利弊有哪些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對人際交往有利有弊,其優缺點如下。

優點:

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互聯網能夠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拓寬溝通的渠道,促進人際的新方式的產生。以前一些由於地域阻隔難以相識,或是由於性格原因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成為朋友的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在虛擬外衣的保護和支持下找到新朋友,極大的滿足了人對社會交往的需求。

由於網路交友的目的比較單純,我們能夠更加迅速的獲得友誼。互聯網的特性給人一種相對安全、隱秘的感覺,使人在擁擠、無法保障隱私的現代城市的個人空間得到較好的保護。

2. 張揚人的個性。《中國社會心理分析》指出,網上社會群體既是現實社會群體的延伸,又不 同於現實社會群體。其社會角色不確定、社會關系鬆散且群體意識和歸屬感較為淡薄。在虛 擬世界,性別、種族、年齡都是流動性的,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被賦予一種身份;而在網路 世界裡,你的身份就是你自己賦予和表現的身份。

在網路社交中,人可以通過虛擬身份和開放式平台暢所欲言,不受身份和權威的限制,使人 的個性得到張揚。另外,「小團體」式的網路*的分眾化特點,特別是由於興趣和觀點的相似 性而組織起來的公共交流平台也通過群體內部的社會支持功能使自己的團體所支持的觀點得 到自我強化。

缺點:

人際疏離的作用。毫無疑問,互聯網掙脫了時間、地點的局限,拉近了遠方的朋友之間的距離;但是有趣的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又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人的孤獨和隔 離,人長期沉迷於虛擬世界對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障礙。

網路社交成癮。人們對於青少年網癮的憂慮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是最近,互聯網上又出現了「成人網癮」的新現象。前者主要痴迷的是網路游戲和色情網站,而後者則是典型的網路社交的受害者。一些在社交網站上開發出來的小游戲,比如QQ農場,還有一些內容豐富的論壇,以及新近興起的微博,都讓不少人樂此不疲。

閱讀全文

與網路時代下個人如何助推人際交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遂寧網路推廣是做什麼的 瀏覽:943
網路線哪個牌子的好 瀏覽:436
康佳電視開機就彈出網路設置 瀏覽:63
手機網路最好手機 瀏覽:119
宿舍一個路由器可以連幾個網路 瀏覽:294
我國的通信主幹線網路有哪些 瀏覽:689
網路營銷名詞解釋全員網路營銷 瀏覽:710
飛行堡壘的無線網路適配器 瀏覽:874
蘋果網路用不了國外軟體 瀏覽:673
電腦鏈接網路時斷時連 瀏覽:583
網路信號傳輸機制 瀏覽:555
手機數據為什麼一直是3G網路 瀏覽:830
蘋果怎麼共享無線網路連接列印機 瀏覽:742
手機網路已斷開語音怎麼關閉 瀏覽:890
中控大屏升級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253
如何網路賺錢視頻 瀏覽:949
恆騰網路在哪裡買 瀏覽:558
南廣網路可以看什麼 瀏覽:804
電腦沒網路怎麼看 瀏覽:421
有線電視怎麼共享網路 瀏覽:5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