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
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三者之間並且還是相互推動的,怎樣將三者合力為一呢?如何推動素質教育和家庭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呢?現將本課題階段性研究總結如下。
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為了切實發揮教育培養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須樹立一種全新的觀念,打破學校和社會的界限,以學校為龍頭、家庭為基礎、社會為平台,把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力量有機組合起來,形成「三位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網路,共同創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學校教育是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它不同於家庭、社會的影響,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視的優勢。從學校育人功能來看,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師)依據一定的教育方針,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教育的社會化活動,它能按一定社會需要,根據教育大綱的要求,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和訓練;從學校育人環境來看,學校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們的學習創造一個和諧舒適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努力拚搏的精神;從受教育的時間來看,學生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最集中,更利於全身心接受各種知識的傳授,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健體。
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對學校教育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補充。它具有早期優勢,是子女成長的搖籃,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有益於增強兒童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使兒童的智力得到盡可能早的開發,使他們從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倫理道德觀念、審美觀念和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它最能根據孩子的智力發展特點實施個別教育,最能培養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針對的對各種社會信息景進行整理、篩選。此外,家庭教育是終生教育,具有長期性、持久性,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步入社會前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渡過的,甚至走向社會後仍然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終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齊講「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場所是家庭」孩子對母親的愛進而發展到對兄弟姐妹、鄰里的愛,這就是道德發展的基本原則。
社會教育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繼續延伸和發展,是學校和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特別是青少年所進行的教育。社會教育組織機構繁多,其教育內容具有廣泛性、適應性、及時性與補償性,其方式方法具有靈活多樣性,若善於利用,引導得力,必然會對不同興趣、愛好、特長的青少年的素質提高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通過社會教育,學生可以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不斷增強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可以在社會大課堂,體驗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學習社會規范,擴大社會交往,養成現代素質,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科技的需要,為參加現代化建設做准備。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教育網路,實現 「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格局,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重要意義。 它是促進學校教育整體化,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德育目標的需要;是形成整體教育的思想保證,是對教育改革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和發展;是把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根本途徑,是把全黨重視、社會共同參與結合在一起的重要舉措。因此,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勢在必行。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首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
從學校教育看,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象依然存在,盡管素質教育已實行多年,但教育觀念的更新仍顯滯後,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只抓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德育工作,只注重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而忽視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
從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重智輕德,忽視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部分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對孩子或者溺愛,或者虐待,或者強制,或者放任,養成了孩子的不良品德;部分家長的教育方法落後,有的家庭奉行「金錢或物質刺激」,有的家庭則推行「大棒加蜜糖」等等;部分家庭教育環境不良,家長們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致使孩子也染上同他們一樣的壞習慣。
從社區教育看,一方面,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風氣尚未全面形成,還存在種種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和消極因素。如,社區中還存在「三廳一社一吧」,存在賭、毒、黃等現象。在中學生中流行的電腦游戲、卡通畫等,使有些學生沉迷於其中而難以自拔;由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消極影響、有些學生不能抵制「崇洋媚外」的心理;不能辨別封建迷信和偽科學的東西,有些學生消極、悲觀、自私自利。此外,家長「下崗」對學生造成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它會促使學生意識到競爭的壓力而努力學習,同時也會給一些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如有的學生產生輕視自己的父母、輕視工農的思想。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還有許多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如,社區教育基礎條件不足,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新建的小區層出不窮,在這些社區中,真正符合未成年人成長建設要求的設施缺乏,盡管國家已經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但還遠遠不夠。這些問題應當引起足夠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此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各個領域之間缺少溝通,使「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網路存在不協調的情況。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沒有真正的聯系起來,教育思想得不到統一,相互間缺乏溝通,不能形成教育合力;有效的社會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社區教育也由於缺少學校的配合,不能及時而靈活的把學生組織起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使學生在成長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和實踐的機會,從而使教育出現了真空狀態。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相協調發展的途徑,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有計劃、講針對性、重實效的開展教育活動。
首先,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合作意識。教育是人民的事業,不能單純的把它歸為政府的責任、教育行政部門的責任、學校的責任,全社會都應該主動參與。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都是教育的重要環節,缺一不可,既要分工明確,又要互為補充、互相配合、互相依賴。在教育過程中,三者之間應加強溝通,增進交流,統一思想,同步教育。為使教育網路切實地運轉起來,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此項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
其次,發揮學校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積極探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點。學校要針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努力辦好家長學校,舉辦系列講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學校通過「家長會」的形式,密切與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同時,加強宣傳和咨詢,讓家長和社會更多地了解並關注學校教育,形成積極參與教育的社會風氣。
學校要開展「教師進家庭」活動,形成家訪制度,鼓勵教師以家訪的形式走進家庭,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力求教育的時效性。同時,學校要開展「家長進學校活動」,誠邀家長參與學校活動,以了解學校,感受學生的學習生活,增進家長與學生的溝通。
同時,學校要主動與學生所在社區取得聯系,創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第一,必須堅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一致性。無論學校、家庭還是社會,對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統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孩子努力方向更明確,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猶豫徘徊。
第二,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互補性。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都各自發揮著作用,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那麼,要使家庭、社會、學校的教育形成合力,結成教育網,除了統一要求外,還要充分發揮好各自的作用,使其各有側重,形成互補。
第三,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優勢。在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學校教育更自覺,目的性更強一些,並且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進行,因此,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
總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三個基本環節。在教育過程中,家庭是基礎,學校是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社會是重要的依託和平台,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結合才可以更好地發揮整體教育的作用。
B. 高校教師如何開展網路教學
1.開展網路教學是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信息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是依靠課堂的方式來傳授知識,時代要求高校必須培養人才的創新素質,那些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即具備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不能只記憶和背誦前人經驗,而是善於創新,勇於挑戰的知識型人才。當代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具有信息的獲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這是信息社會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學生必須「有選擇地學、不斷地學」,想從老師那裡學點知識以「一勞永逸」已經不可能了。「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明智的選擇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尋覓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如何利用各種認知手段以不斷獲得新知,使自己與時代同步。2.網路教學具有自身的優勢網路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大、信息傳遞便捷、交互性強的特點,有利於開展發現式和協同式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網路是信息社會最為有效的信息獲取工具,開展網路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利用網路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的能力。由於當前社會信息多、更新快、人才競爭激烈,現在的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質結構的要求以外,還要求其內容科學、方法優化,使學習者可以優質、高效地接受教育。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高校教學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對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機會和方便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網路教學具備這些特點,主要體現在:資源共享、享受服務不受時空限制、可快速傳輸多種媒體信息、多向交流等。這些無疑是對信息時代教育的極大支持。
C. 簡要概述學校網路教育的基本途徑
(1)課件學習:
每門學科分為幾個章節,每一章節分幾講來完成,每一講相當於一節課。每一門學科這個部分滿分是10分,得分點在於每一講只要播放夠6分鍾以上即可得到1分。
(2)視頻學習:
每門學科分為幾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對應的網路視頻教程學習。如果學生想把視頻保存到電腦上,可以用錄像軟體《超級捕快》,將網路視頻錄制保存AVI,FLV,WMV等常用的視頻格式,在電腦上直接學習。
(3)在線測試:
其中每一章節學完之後,課件學習後面的在線測試是和前面的每個章節對應的,課件學習每一章點播完後就可以捎帶做下後面對應章節的在線測試。
每一章做完提交就可以當場顯示得分和對錯情況,可以重復做很多遍,直到得到的分數你比較滿意,這個環節佔30分,全部完成後要得到21分以上就可以了,得到滿分更好!
(4)網上作業:
這個環節是各學科老師所布置的平時作業,一般都不計入總成績的,只有《網上學習導論》計入考試成績。
《網上學習導論》該門學科在線測試題庫裡面沒題,所以這個網上作業是必做的,相當於在線測試,佔30分。《網上學習導論》這個網上作業做題方法是把每一模塊的題目下載下來,按題目要求做好後點擊上傳即可完成。
(5)在線時長:
在線時長就是每次登陸學習平台學習的時間都會有一個統計,每學期下來累計在線學習時間多長,平台裡面會自動累計顯示的。
這個也要佔到10分左右,沒有要求學生必須每天在線時間多長,只要大家各自安排好學習計劃,每周或者休息時間登錄學習即可,原則上每學期在線累計時長要達到3000分鍾以上(最低限制,上不封頂,學習時間越多越好)。
(6)教學論壇:
這個是師生交流的一個很有利的平台,在這裡面可以看到很多個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專業不同批次的同學朋友,每個學科都有一個專業輔導老師,學生可以隨意在裡面發帖發信息,關於學習考試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裡面發問求解。
(3)如何與學校構建網路教學擴展閱讀
學校網路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發展不均衡
通過網路實現的遠程教育,在我國地域差別比較大。受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東部發達地區在遠程教育開展的深度與廣度等方面均優於西部欠發達地區,因此在相應政策制訂上較難,在客觀上造成遠程教育的規范程序差。
在最近的一次遠程教育現狀調查中發現存在招收不合格生源情況、個別學生上網無法保障、教與學脫節等問題。
(2)人才緊缺
網路遠程教育與傳統的全日制教育差別比較大,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在時間與空間兩方面的不同步性。
在這種新的教學機制下,如何將傳統教學的優點轉移到以網路為載體的教學過程中,這是一個難點。既懂網路技術,教學素質又過硬的人員很少。這就極大地影響了傳統教學模式向網路教學的成功升遷。
(3)教學模式單一
由於既懂網路又懂教學的人才緊缺,直接影響了網路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與學兩方面的介面—課件的製作質量,造成網路教學模式單一。
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負面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差,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把握不準,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4)教學交互性差
由於通過網路實現的教育教學過程,不要求教師和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嚴格不同步,客觀造成教學交互性差。學生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向教師提出,教師也不能實時給予清楚明晰的解答。
盡管網路教學過程中廣泛使用了增強交互性的BBS、MSN等技術,但與傳統教學過程中師生面對面的溝通相比,其效果要遜色好多。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網路教育
D. 怎樣在校園網中構建網路教學平台或者說學習平台(詳細方案)
樓主是想搭建真實的模擬網路平台嗎?
那麼就需要有網路設備,交換機,路由器等
有了這些設備,就可以通過這些網路設備組網,並且模擬真實網路的實際業務需求.
也可以通過平台教學,原理加操作,通過操作來加深原理的理解.
交換方面可以配置vlan,trunk,channel,vtp,vrrp等,路由有靜態,動態ospf等.還可以模擬等價路由,nat轉換等.都可以.只要你的設備支持.
E. 如何使課堂教學與網路教學有效結合
想要使課堂教學與網路教學有效結合的話,一定要提前做好教案,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和網路教學都變得非常有趣。可以適當的在網路教學上做一些小游戲,並且是用課堂所教授的知識。
F. 如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
一、發揮學校優勢,提高學生道德素質
在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學校是從社會大教育中優化出來的一個更積極向上、更生動純潔的育人園地,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學校教育更自覺,目的性更強一些,並且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進行。因此學校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優勢,很重視「四幫一」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長全面負責,黨支部為中堅核心,政教處、大隊部為主導,年級組、班主任為主體,關工委、校外輔導員為顧問的德育工作網路。在提高認識的過程中,全體幫教人員通過學習,認清目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給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充分認識「四幫一」活動的重要性,
首先確定被幫扶對象;開展好「四幫一」教育活動的基礎性工作就是確定幫教對象。被幫扶對象認定過多不行,過多了,時間、精力、人員配備等方面都跟不上,就容易使活動流於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幫扶作用。學校領導和高年級班主任經過反復研究,對於那些缺少家庭的溫暖,行為習慣較差,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各班確定一名學生,這樣學校確定了八位學生作為被幫教對象。
其次提高認識,增強責任;為了使這些後進學生早日步入正常的學習生活軌道,我們進行了「四幫一」結對活動,根據實際情況,對這八位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幫助他們各自物色了一位退休教師、任課教師、優秀學生及這八位學生的家長作為「四幫一」幫助對象,並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幫教措施和活動計劃。後進生是校園里的弱勢群體,後進生問題不僅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天賦的才能、獨立的意志和成功的慾望。為了讓這些學生在校園中都能有在家的感覺,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被尊重、被認可,學校提出了兩句口號:一是「進步即成功」,不管學生之前成績如何,品德如何,只要在最近一段時間在成績、品德、行為習慣等某一方面取得進步,你就能成為「每周一星」,你的名字將登上學校光榮榜,你的事跡也將會在升旗儀式上進行表揚。二是「做一個文明學生要比語文、數學考100分來的更光榮」。這兩句口號可以說為後進生的轉變提供了一個平台,使他們看到了成為一個優秀學生的可能,所以教師樂教樂幫,學生樂學。爭做「進步學生」、「文明學生」之舉也在學校蔚然成風。
二、構建家校網路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學校為此進一步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使家長們及時了解學校的教育意圖,協調好教育的步調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但是實際情況卻並不樂觀: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在培養子女成才的觀念上存在失誤,只重視檢查子女各科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其思想道德的培養教育。有些家長平時過份嬌寵孩子,一旦子女做錯什麼事,總覺得自己付出那麼多的艱辛、代價,一心為了養育孩子,孩子不應做出錯事,因而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方法訓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長借口工作繁忙,平時極少與子女交談,了解其思想情況,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託給學校。於是學校採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建立家長、學校聯系監督卡:通過監督卡與家長聯系,了解家長對子女進行教育的情況,向家長通報學校的各項教育教育要求。二是成立家長委員會,宣傳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識,推廣家長教育子女的成功經驗,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規范化、科學化。三是在校園網上開辟「家長學校」欄目,向家長宣傳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識。四是教師根據實際需要上們家訪或教師通過校信通與家長經常溝通等等形式多種多樣。在「四幫一」教育活動中,教師特別注重的一點是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聯系實際問題讓他們理解現代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對於子女來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長教育學生的水平,主動協助學校一起教育子女,取得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例如:五年級老師了解到他們幫教的那位學生不但父母離異,而且沒人照顧,跟著奶奶過日子住在叔叔家,六、七十歲的奶奶帶著她和叔叔的孩子、既要料理家務還做點小生意。父母根本不問不聞,該生經常礦課遲到。又如六年級幫教那位學生是領養的,後來他父母又養了一個,對領養的就不那麼關心,父母的冷漠使孩子推動心理平衡,經常進網吧,偷家裡人的錢,遭父母的打。有些老教師上門幫教,家長不太歡迎,覺得面子上不光彩,說什麼「孩子成人自成人」,於是老教師們只好「小心從事,用誠心感染」,通過多次與家長接觸交流,家長看到老教師們的用心良苦,終於使這位父母開始感覺到孩子的「危險」。 家庭環境塑造學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與學校教育達成一致,學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實踐證明,家庭學校結合了,互相理解與合作了,才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的教育循環網路,促進學生身心才能健康發展。
三、注重關愛方法,確保教育成效。
1、注重培養自信心
教育需要愛,更需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教師必須耐心、細致地研讀每個學生,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促進師生之間的雙向情感交流。例如六年級王健同學語言表達方面與一般孩子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更不敢走到講台上講話。為了幫助他練習膽量,班主任走到他身旁,拉著他的手和他一起走到講台上,並且私下經常找他談心,鼓勵他。漸漸地,孩子有了自信,敢於發言了。現在他上課總是一絲不苟地聽講,積極舉手發言,這對他的個方面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2、狠抓常規養成教育
五年級的朱單一同學從低年級起就基礎差,養成習慣差,自控力差。因此,班主任從培養良好習慣入手,扎實有效地加強他的常規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學習常規、紀律常規、生活常規等。在班內以奪星星的形式每周進行一次評比,各方面都做得好的就記一顆星,學期末給表現好的學生發個小獎狀。班主任私下鼓勵朱單一好好表現,及時發現他的閃光點,只要一有什麼進步就給他記一顆星,學期末他發到了小獎狀。在他眼裡,一張小小的獎狀比一百元錢還珍貴。從此,他越來越愛表現自己,表現越來越好。
3、家校協力共培育
要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家庭的教育作用不可或缺。任課教師經常通過家訪、電話等途徑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雙方面及時了解他的方方面面,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徑。例如:五年級任課教師,發現楊帆同學常因懶惰而忘了做作業。任課教師與他談話他會答應老師第二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檢查卻拿不出作業來。老師無論是:「哄」是「嚇」,該生都以不變應萬變。怎麼辦?不斷的失敗使任課教師不得不重新考慮轉化他的方法。之後,任課教師發現他完成了某一項作業時,就及時表揚他,並及時給他記上一顆星,並且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多次下來,該生也能和另外的同學一樣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多次的教育楊帆已經能夠認真完成每科的作業了。
4、優秀學生共同進步
在小學六年的最後階段,同學都很忙,為了讓學生能夠共同進步,許多優秀學生都能夠積極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例如六年級的優秀學生喻小燕堅持著幫助王嘉立。老師上完課,如果布置了作業的話,她就拿著作業本,端著凳子到王嘉立座位上去看著他做,如果有不會的,就會一步一步的分析給他聽,直至他會為止,然後還會找一道題型類似的題目讓他做,如果他還是不會,還會教他,直到他會做為止。不僅是課堂作業,還有家庭作業。有時老師一上完課就布置了家庭作業,但他呢,就是不想做,那麼喻小燕還是會到他位置上去看著他做,不會還是會耐心地教他,讓他懂得解題的方法。但有時老師還是在快放學了才布置家作,這樣喻小燕就沒時間看著他做了,只能讓他自己回家認真做。第二天早上,王嘉立一來喻小燕就會檢查他的家作,大多數他都做了,只是有些沒做,於是就會耐心地教他做。在喻小燕的積極幫助下,王嘉立同學的畢業考試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5、幫教工作以活動為載體
在「四幫一』活動中,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例如:座談交流會、開展徵文活動、組織學生參觀徐悲鴻故居等。特別是組織學生參觀徐悲鴻故居,同學們感想特別深,同學們在故居前拍照留念,有的同學看著徐爺爺的生平事跡感想萬分,有的同學看著徐爺爺的用過的毛筆不肯放下,有的同學坐在徐爺爺的曾經坐過的位子久久不肯離開。這次活動效果很好。在活動中讓同學們增加了樂趣,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6、喚起教師的愛心
後進生形成的原因,固然有家庭教育的缺失、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有教師教育失當這個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學生落伍不僅牽涉到學生一個人,還涉及到幾個家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有惻隱之心、關愛之心,不視學生為子女至少應把他們當作兄弟姐妹來看,並採取積極、耐心、細致的行動來關心他們。不遺棄任何一個後進生,要與他們交朋友,要早他們身上多花功夫,幫教人員對他們要求不能過高,為他們補上一點、鞏固一點、跟上一點,就是成功一點,日積月累,點能成線,線能成面。
G. 《網路教學與開學後的教學如何銜接》
《網路教學與開學後的教學如何銜接》
一、確保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導主任為副組長以及全體任課教師參與的學科教研組,認真研討,積極備課,並且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研究透徹,了解重難點,能運用自如。
2、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可能存在的疑難點,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及解決辦法。
3、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等等。
4、重點關注課堂上的掌握情況,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的反饋。
二、重視班級文化,恢復學習狀態
線上學習極大的考驗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我約束力,但是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師生互動、學生交流的環節,導致學生上課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參與性。另外,容易有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思維容易中斷以及不利於學生一些行為習慣的養成。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成為開展線下教學的障礙。所以恢復學習狀態、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盡快恢復學習狀態,是當務之急。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同桌互助、優生展示、小組合作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在輕松愉悅中交流互動,讓他們增強學習信心,重建學習規則。
三、教師要了解學生狀況,做好知識銜接
首先,學科知識內容的銜接,是學生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關鍵環節。教師要通過開展線上學習效果檢測活動等對線上教學情況摸底,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其次,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整體分析,對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拿到課堂中,重點講解,強調,對於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孩子找到解決辦法。
最後,要求每位教師要認真備課,每次新授課之前可以結合前面的內容進行回顧梳理,尤其是有關聯的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達到學科知識學習上的銜接。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學生愛玩、好動,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約束能力都比較差,因此,要充分利用課後的時間,尤其是比較落後的同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現狀,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五、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1、抓好學校安全管理,建立管理責任制,定期檢查,並做好記錄。加強班級管理,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培養孩子們的西沃保護意識與能力。
2、做好防護工作,緊抓學校衛生清潔,堅持消毒工作,並做好記錄。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專業水平。
H. 請問如何構建校園網啊
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於1994年正式啟動以來,已與國內幾百所學校相連, 2000年該網「二期工程」完成時,除達到連接1000所大學的目標外,對有條件的中小學也將提供上網接入服務。但實際情況是我國大多數校園網卻因應用水平的低下而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如何利用當前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校園網資源,實現學校各項業務系統的集成,提高應用水平成為學校校園網建設的工作重點。
校園網在國內發展還不成熟,學校、媒體甚至計算機業界,對校園網都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偏見。同時因為應用軟體匱乏造成了只注重有形網路建設而忽略了無形文化建設的後果,使大多數校園網失去應有功效。
建設校園網要經過周密的論證、謹慎的決策和緊張的施工。許多教訓是當一堆設備變成網路的時候,學校的滿腔熱情也已冷卻凝固;網建成了,問題也出現了:設計目標無法實現;應用軟體缺乏,阻礙了設想實施;維護費用不堪承受等等。這就需要在網路建設實施前確定明確的設計目標。
設計目標
校園網的設計目標簡而言之是將各種不同應用的信息資源通過高性能的網路設備相互連接起來,形成校園區內部的Intranet系統,對外通過路由設備接入廣域網。具體而言這樣的設計目標應該是:建設一個以辦公自動化、計算機輔助教學、現代計算機校園文化為核心,以現代網路技術為依託、技術先進、擴展性強、覆蓋全校主要樓宇的校園主幹網路,將學校的各種PC機工作站、終端設備和區域網連接起來,並與有關廣域網相連;在網上宣傳和獲取教育資源;在此基礎上建立能滿足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軟、硬體環境;開發各類信息庫和應用系統,為學校各類人員提供充分的網路信息服務;系統總體設計本著總體規劃、分布實施的原則,充分體現系統的技術先進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開放性、可擴展性,以及建設經濟性。
設計思想
進行校園網總體設計,首先要進行對象研究和需求調查,明確學校的性質、任務和改革發展的特點及系統建設的需求和條件,對學校的信息化環境進行准確的描述;其次,在應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學校Intranet服務類型,進而確定系統建設的具體目標,包括網路設施、站點設置、開發應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標;第三是確定網路拓撲結構和功能,根據應用需求建設目標和學校主要建築分布特點,進行系統分析和設計;第四,確定技術設計的原則要求,如在技術選型、布線設計、設備選擇、軟體配置等方面的標准和要求;第五,規劃校園網建設的實施步驟。
校園網總體設計方案的科學性,應該體現在能否滿足以下基本要求方面:(1)整體規劃安排;(2)先進性、開放性和標准化相結合;(3)結構合理,便於維護;(4)高效實用;(5)支持寬頻多媒體業務;(6)能夠實現快速信息交流、協同工作和形象展示。
方案解析
一個完整的校園網建設主要包括兩個內容:技術方案設計;應用信息系統資源建設。
技術方案設計主要包括:結構化布線與設備選擇、網路技術選型等;應用信息系統資源建設主要包括:內部信息資源建設、外部信息資源建設等。這里我們介紹網路技術選型。
一、網路技術選型設計
校園網路系統基本可分為校園網路中心、教學子網、辦公子網、圖書館子網、宿舍子網及後勤子網等。
1.校園網路中心的設計
網路中心設計主要包括主幹網路的設計、校園網與Internet的互連、遠程訪問服務等。
(a)主幹網路的設計
主幹網路採用聯想新推出的LS-5608G智能型8聯機箱式千兆乙太網交換機作為校園網的中心交換機,它提供8個插槽,可選插8聯的10/100Base-TX、2聯的100Base-FX或1聯的千兆乙太網模塊。適用於大型主幹網路和高速率、高埠密度、多埠類型的復雜網路。同時可以選擇MS-5103千兆位乙太網模塊(SX/MM/850nm,0-350m)或MS-5104千兆乙太網模塊(LX/SM/1310nm,0-6km)與下面的各個子網通過千兆位的鏈路相連。
(b)校園網與Internet的互連:
推薦採用區域網專線接入方式,此方式需要配備路由器等設備,租用專線DDN或幀中繼(Frame Relay),也可申請ISDN專線並向CERNET管理部門申請IP地址及注冊域名,以專線方式連入Internet,並提供防火牆、計費管理等功能。
本方案選用聯想的LR-2501路由器,具有1個區域網(LAN),2個廣域網(WAN)和1個控制台。支持幀中繼(Frame-Relay)、X.25、PPP、HDLC協議。
(c)遠程訪問服務
採用聯想LA-220和LA-240訪問伺服器,安裝在本地區域網中,通過1至4個數據機(或ISD TA)和1至4根電話線,即可為遠程訪問人員提供撥號上網服務,遠程用戶只需擁有1個數據機和1根電話線,通過撥接LA-220或LA-240上所連接的電話號碼,就可以登錄訪問。
2.教學子網的設計
校園網建網的目的之一,是利用網路實現多媒體教學,如:互動式多媒體課堂、電子閱覽室、教師培訓等。多媒體教學的難點在於實現視頻信號的傳送(如VOD視頻點播)。目前在區域網上實時傳送高質量的視頻數據還未成熟,但傳送壓縮後的視頻數據確是可行的。根據教學子網對速度要求較高的特點,可以採用了聯想LS-5625智能型24+1和10/100M自適應乙太網交換機,它提供24個10/100M交換式埠和一個擴展插槽,可選插1個8聯的10/100 Base-TX、1個2聯的100Base-FX或1個1聯的千兆乙太網模塊。但實際上大量用戶(指超過60個流)的視頻傳輸的瓶頸在於存儲介質的外部傳輸速率,因此可選用多通道的磁碟陣列接多台主機的方式提高訪問的匯流排帶寬。
在教學子網的軟體方面,可選用的種類較多,如:聯想傳奇(ParaSago)、電子教室、海航的電子閱覽室、中教的課件製作系統等。
3�辦公子網的設計
辦公子網主要面向學校的各級領導及各職能部門,能夠實現對網路數據的查詢、修改、添加、刪除等操作,同時,應該能夠滿足支持視頻傳送的要求。鑒於此,辦公子網採用了聯想LH-2627 24+3的10/100M自適應集線器或LH-2613 12+1的10/100M自適應集線器,這兩款集線器除具備普通雙速集線器功能外,還專門提供了交換式埠,能夠為連接在該埠上的設備提供獨享的10/100M帶寬,極大地提高數據傳輸速率,解決伺服器瓶頸問題。
採用聯想LP-136 3聯10/100M乙太網列印伺服器,來完成共享列印功能。該伺服器具有3個標准並聯,可同時連接三台任意標准並聯列印機。
辦公子網對應的軟體有科利華等公司研製開發的辦公軟體等。
4�圖書館子網的設計
圖書館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我們採用聯想LS-3016 16的10/100M自適應乙太網交換機,它提供了優良的每埠性能價格比,並支持基於埠的VLAN劃分。
圖書館管理系統的應用軟體產品較多而且相對成熟。
5�宿舍區子網及後勤子網等的設計
宿舍區子網即在學生宿舍內部連網,用以直接瀏覽學校發布的信息及查閱一些電子文檔資料;後勤子網覆蓋范圍較大,主要用途有食堂IC卡計費系統等。由於宿舍區子網及後勤子網對帶寬的要求並不高,因此我們選用聯想LH-2016 16的10/100M自適應集線器,提供16個雙速集線器埠,能夠自動適應所接設備的速度(10/100Mbps),每台LH-2016背面都有2個堆疊口、利用這兩個堆疊口最多可堆疊6台集線器,最大可用埠數為96個。
綜上所述,通過聯想全系列網路產品即可構建一個完整、先進、可靠的校園網路硬體平台,從而有利於校園網信息系統的使用、維護、擴充、升級,並能有效利用投資。
二、內部信息資源建設
內部信息資源建設可分為以下幾個模塊:校長查詢、學生管理、課程管理、思教管理、教工管理、黨務管理、工資管理、財產管理、檔案管理、文件管理等,各模塊的功能在此不作贅述。
三、外部信息資源建設
外部信息資源建設應包括以下幾個功能:Internet功能、遠程訪問功能、電子郵件功能、以多媒體方式介紹學校的功能、討論和交流功能、信息發布功能。各項功能均可通過相應的網路信息平台實現。在此亦不做詳細描述。
學校的網路化建設必然會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提供簡單、有效、便捷的理想辦公、教學環境。校園網一方面縮短了學校與外界的距離;另一方面,構建了以Intranet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推動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隨著校園網建設的普及應用,學校最終將迎來科學管理和教學的新時代
I. 簡答高校如何開展網路教育
一、學校開展網路教育教學的基礎與現狀
(一)具有設備先進、功能完善的現代教育信息網路
近年來,學校與中國電信公司合作,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開展數字校園建設,建設了國內一流的網路設施。目前,校園網採用三層交換技術,連接教育網(1000M)、電信網(1000M)、中國聯通網(1000M)和第二代互聯網IPv6(1000M),出口帶寬達到4G。建設了網路與遠程教育平台,應用當前國內外信息與通訊技術,以及學習與教育理論方面的先進理念和最新成果,高起點、高標准構建全面支持網路教育的數字化教學綜合環境。
(二)數字化教學綜合支撐平台已部署完成
數字化教學綜合支撐平台由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根據學校現代遠程教育未來發展的需要以及辦學實際情況構建,平台集遠程教育、成人教育、非學歷培訓三種模式為一體,結合在職碩士研究生培養和大學本科生網路課程選修,實現網路教學資源的共享,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中涉及到的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的網上教學和管理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平台系統功能完整、運行穩定,並已先後多次實施教師與管理員培訓。
(三)數據介面已實現,平台內數據完備
數字化教學綜合支撐平台已與教學、教務管理實現了數據介面,完成了數據的導入與初始化。平台內注冊教師用戶1852人,學生用戶19979人,開設課程教學空間3466門,各項數據完整,具備開展網路教學的條件。
(四)已有部分教師率先、自發的開展網路教學
2010年9月開學以來,部分教師已自發的開展網路教學,目前平台總訪問量近120萬,近百門課程上傳了教學材料,課程問卷、課程作業和論壇等互動欄目應用良好。網路教學平台已經得到了大部分教師的關注,全校范圍的「課程上網工程」也已啟動建設。
(五)技術支持部門已調整到位
學校網路與教育技術中心已調整完成,教育技術部的領導和老師通過訪問學習、相關培訓、參加研討交流,目前對平台應用熟悉,對開展網路教學的意義認可,可以說從觀念和技術上具備了開展網路教育教學的技術支持和服務能力。
J. 學校web伺服器上構建網路教學系統應具備哪些功能
FileZilla Server Serv-U 用得比較多的FTP伺服器軟體。 Web伺服器有:Ap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