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增強大數據時代網路安全制衡能力

增強大數據時代網路安全制衡能力

發布時間:2022-02-24 20:03:10

A. 大數據帶來解決網路安全新機遇

大數據帶來解決網路安全新機遇_數據分析師考試

2015年中國互聯網大會近日在北京召開,網路安全成為討論熱點,在專家看來,傳統防禦手段已經失效。

普華永道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所有行業監測到的網路攻擊共有4280萬次,比上一年增長了48%。有專家分析,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解決網路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難。

360公司總裁齊向東認為,以前的互聯網安全,企業面臨的是只是操作系統的安全問題,用軟體就能夠解決。但是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以後,包括智能攝像機、路由器、汽車,甚至隨身穿戴、智能醫療設備等,都趨於智能化、網路化,解決這些智能硬體的安全問題,無法用上網安全的解決方案完成。

齊向東透露了一組數據:2011年到2014年,國內互聯網公開的安全事故已經造成了累計11.3億用戶的信息泄露。95%的網站能夠被黑,40%網站存在後門,70%網站存在漏洞。」

隨著大數據、雲服務的普及,物聯網成為攻擊對象,網路安全威脅如「細胞分裂」般擴散。在新一代技術革命的浪潮下,信息資源已經成為基礎性社會資源,融入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顛覆性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齊向東表示,「在個人網路安全領域,360已擁有超過12億的用戶,這就相當於12億個安全大數據的「探測器」,分布在互聯網每一個節點上。每一個用戶在使用產品的同時,這些終端設備都可以實時感知各種威脅和攻擊,匯集到雲端。」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帶來解決網路安全新機遇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B. 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現狀以及對策建議

【導讀】隨著大數據的推行,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安全隱患,相信大家有過這樣的感覺,自己手機總是可以莫名其妙的收到很多消息或電話,瀏覽淘寶,抖音時總是自己想的,其實這都是大數據的後台推算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現狀以及對策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鑒於大數據資源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價值,除加強基礎軟硬體設施建設、網路攻擊監控、防護等方面外,對國內大數據服務和大數據應用提出以下建議。

對重要的大數據應用或服務進行國家網路安全審查。重要的大數據應用程序或服務涉及國民經濟、人民生活和政府治理應該被包括在國家網路安全審查的范圍,並明確安全評估規范應盡快制定確保這些大數據平台有嚴格的和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受到攻擊和受到敵對勢力。

合理限制敏感和重要部門使用社交網路工具。政府部門、中央企業和重要信息系統單位應避免或限制使用社交網路工具作為日常辦公的通訊工具,將辦公移動終端和個人移動終端分開使用,防止重要保密信息的泄露。

敏感和重要的部門應該謹慎使用第三方雲計算服務。雲計算服務是大數據的主要載體。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在第三方雲計算平台上建立了電子政務和企業業務系統。然而,由於缺乏安全意識、安全專業知識和安全措施,第三方雲計算平台本身的安全往往得不到保障。因此,政府、中央企業和重要信息系統單位應謹慎使用第三方雲服務,避免使用公共雲服務。同時,國家應盡快出台雲服務安全評估和測試的相關規范和標准。

嚴格規范和限制境外機構數據跨境流動。在中國提供大數據應用或服務的海外機構應接受更嚴格的網路安全審計,以確保其數據存儲在國內伺服器上,並嚴格限制數據跨境流動。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的關於「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現狀以及對策建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總的來說,大數據的價值不可估量,未來發展前景也是非常可觀的,因此有興趣的小夥伴,盡早著手學習哦!

C. 如何看待大數據環境下的網路信息安全問題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可以說將來會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健因素!因為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成為某些人盈利的手段!6月1號起實施的《網路安全法》或許可以規范一下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安全!為大家的網路信息安全帶來一定的保障。必須強制網路企業強化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信息由哪家企業泄漏的就應該由哪家企業來承擔責任,而不是不痛不癢的口頭警告。


D. 掌握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主動權

掌握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主動權_數據分析師考試

截止2014年7月,世界上存儲的數據如果印製成書,可覆蓋美國58次,刻錄成光碟可從地球延伸到月球6個來回,數據爆炸已經從文字概念變為一種社會現象。佔有大數據資源並具備相應解釋運用能力,已成為當前世界各國新一輪科技競爭和綜合國力較量的重點。然而不正當開發利用數據資源,蓄意進行數據攻擊破壞,以及大數據無所不在的「眼睛」和「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預測能力,正在形成一把無形利刃,對國家和軍隊信息安全提出嚴峻挑戰。

傳統網路安全防護模型及措施失效。傳統網路安全防禦體系以數據存儲處理節點為中心,從網路邊界開始由外向內實施檢測、預警、保護和恢復等措施相結合的縱深防禦。但在大數據背景下,網路結構發生邊界模糊、中心離散、分層減少等重大變化,導致原本奏效的安全防護理念,出現了設備位置不確定、檢測目標不明確、防護重點不突出、阻斷策略不匹配等問題,防護效能嚴重降低。

情報竊取和網路攻擊行為藏匿其中。由於大數據具有體量龐大和價值密度低等特點,使得在大數據中尋找蛛絲馬跡更加困難。一旦他國利用大數據作為掩體,開展情報竊取和網路攻擊活動,特別是經過精心預謀和周密組織,對特定對象實施長周期、低強度的連續緩慢攻擊竊密行為,更難定位發現。

潛意識滲透策反活動更加隱蔽無形。當前,我國智能終端市場被蘋果、三星等國外公司壟斷,民用導航設備幾乎全部採用美國GPS定位系統。這種狀況易使他國採取隱蔽措施,讓搜索引擎得出趨向性結論,使導航路線刻意經過某一地點,逐步進行心理暗示、推銷政治意圖。只要這個過程足夠隱蔽緩慢,就不易被察覺,長期實施必將導致人的價值觀變形、達到潛意識滲透的目的。網路空間與現實社會已經完全融合,整日泡在論壇里、醉心於博客的人,不知不覺便會將很多個人信息上傳到網上,導致個人數據主動泄漏,這些數據的潛在價值不斷刺激服務提供商收集、使用的慾望,嚴重威脅個人隱私安全。

大數據時代,我國擁有占絕對優勢的原始數據資源,在較多領域存在領先機會,必須採取果斷措施,大力推進數據開放共享和技術改革創新,掌握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主動權。

進行大數據立法並制定行業標准。信息安全問題的解決不僅有賴於技術領域的創新發展,技術規范的法律化也有重要現實意義。我國尚無雲計算和大數據相關的法規和行業標准,亟須通過立法,對數據的使用目的、使用范圍和使用期限等進行界定和責任劃分,對數據採集權、使用權、所有權、收益權,以及個人隱私權等進行保護,開創數據合法有序利用的良好局面,規范信息資源市場秩序。

改革現行信息安全監督管理機制。我國多個信息安全監督和通信主管部門並存,數據資源的管理、開發和利用被分割成各自獨立的領域,政策之間存在一定沖突和矛盾,不利於整體規劃和協調推進大數據安全戰略。應盡快建立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的監管機制,突破當前機構職能交叉重疊和執行依據互不統一的問題,不斷強化和充實監管能力,依法行政、有效監督大數據的開發利用。

構建端到端網路安全防護新模型。大數據時代網路攻擊的種類更多、渠道更廣、隱蔽性更強,基於傳統網路安全防護模型的各種策略和技術設備大大失效。必須緊扣大數據時代網路和技術新特點,構建端到端模型:強化接入認證管理,利用密碼保護克制數據污染,採取雲威脅分析精確定位攻擊竊密行為,主動感知、主動檢測、主動防禦,有效克服傳統安全模型缺陷。

堅決推進關鍵軟硬體技術自主可控。目前,我國已在自主CPU處理器和操作系統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初步形成替代國外產品能力,應盡快著手進行試點應用,逐步實現整體替換。同時加大人才和資金投入,掌握大數據採集挖掘和分析處理核心技術,奪取新一輪科技競爭制高點。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掌握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主動權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E. 大數據時代網路安全進入產業爆發期

大數據時代網路安全進入產業爆發期
2017年中國雲市場競爭中,「1分中標」、「1元中標」案例已經不新鮮,在競爭白熱化的雲計算市場中,第一部網路安全相關法律的出台,再次攪動業界神經,安全成為各大雲服務廠商標榜的核心競爭力。以近日菜鳥和順豐的爭議為例,數據安全、雲市場爭奪都被成為各執一詞的緣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采訪包括阿里雲在內的雲服務公司以及網路安全領域的創業者和專家,解讀雲服務市場的安全競爭。其中阿里雲總裁胡曉明一一回應跟阿里雲相關的競爭和安全問題。他表示,「根本不存在(阿里雲)與騰訊雲爭奪順豐一事,另外如果阿里雲做侵犯用戶隱私的事情,那應該倒閉。」
阿里雲回應「不安全」
6月1日,《網路安全法》實施第一天,順豐和菜鳥陷入數據之爭,在數據資源方面互不讓步,雙方皆以保護用戶數據隱私安全的名義指責對方。捲入這場「羅生門」的,還有順豐和菜鳥各執一詞的「雲市場」爭奪,即騰訊雲和阿里雲的的雲服務市場競爭。
在這場風波中,關於安全的討論爭議也很多。
近日,胡曉明在上海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回應菜鳥順豐之爭。「順豐早就是我們的客戶了,我也沒有提要跟順豐進一步加大雲計算的合作,我們都沒有找過對方。」胡曉明說。
他表示,一方面不存在與騰訊雲爭奪順豐一事,另外一方面從技術角度也不可能實現通過用戶IP地址獲取用戶核心數據的可能。
在接受采訪的一個小時時間里,胡曉明約有一半時間在談安全、回應與安全相關的質疑。據介紹,阿里雲平台上承載了大概37%的中國網站業務,阿里雲平均每天承受的攻擊是16億次。
據胡曉明介紹,阿里雲有嚴格的內部審計制度。阿里雲工程師進行任何運維管理操作時,都會有內部審計和實時違規預警。所有工程師都需要雙因素認證來完成操作人的身份驗證。此外,還通過定期的安全掃描和模擬滲透,來確保數據安全的內部控制有效、完整性。
「為什麼我們今天特別歡迎網路安全法的正式實施?就像交通法規定的紅綠燈一樣,交通規則越嚴格越好。」阿里雲的另一位負責人補充說,這個也是整個雲計算產業發展的前提。
網路安全產業爆發期
從5月份的勒索病毒事件,再到6月的菜鳥順豐事件,疊加《網路安全法》的落地,網路安全的概念被熱炒到了新高度。
法律對於網路運營者的管理責任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網路安全法》規定了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而網路運營者則應根據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入侵,防止數據泄露或被竊取或篡改。
6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2017中國網路安全大會采訪十餘家參會網路安全公司,其中瑞星安全的一位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咨詢業務的客戶明顯增加,行業向好。
北京另一家做雲安全服務的創業公司人士表示,國外的網路安全市場相對成熟,中國相當於剛剛做完基礎設施建設,對安全的需求正處於爆發的上升期,產業也在爆發期。他們公司2015年創立,現在基本能做到盈虧平衡,比較難得。
據介紹,他們的客戶主要是政府的政務雲平台和金融機構,客戶的安全意識還是比較強的,特別是《網路安全法》出台後,對一些網路數據管理運營平台擔負的責任進一步清晰,大家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某信息安全眾包服務電商平台的CEO陳新龍表示,網路安全元年,應該從2017年《網路安全法》的實施開始。
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中國境內被篡改網站數量總數達到62894個,其中被篡改政府網站數量達到1483個。已收集到的信息系統安全漏洞達9756個,其中高危漏洞3764個,佔比為38.6%。
又一份IDC 報告數據顯示,截至 2014 年底,中國信息安全投資的比例依然不足 1%,和美國(3.6%)及日本(6%)等成熟市場差距明顯,中國網路安全市場還有很大的釋放空間。
陳新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17年他所創立的安全服務平台,新入駐的網路安全廠商增長迅速。
此前,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總工程師尹麗波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政府的意識很強,包括工信部和網信辦,這些年都在對政府部門在做安全培訓和檢查,提升網路安全意識,普及網路安全技能和知識。在保護安全方面,大部分政府部門都已經行動起來。但企業這塊還有很大的空間,特別是中小企業,信息化程度很低,更別說網路安全措施。所以海量的中小企業,可能會是將來網路安全產業的巨大目標群體。

F. 大數據時代,誰能保障互聯網安全

大數據時代,誰能保障互聯網安全


網路安全事件近期頻發,網路安全警鍾再次響起。互聯網企業應如何保護數據安全?

5月27日下午到夜間,很多用戶發現自己的支付軟體無法登陸,故障2.5個小時;28日,國內最大的旅遊在線預定網站也出了問題,故障時間長達12小時。兩家企業均是互聯網行業中的佼佼者,出現如此問題,顯示出網路安全和穩定遭遇嚴峻挑戰,在當下「互聯網+」熱潮中,網路安全和穩定更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隨著這幾年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方便快捷的互聯網的服務,但是這幾天的事情告訴我們,在方便背後是黑色危機。

互聯網與生活

對大多數人而言,用手機查看賬單,看看水、煤、電繳費,看看信用卡還款情況,看看理財賬戶的收益,都是方便快捷的方式。而在數千里之外的一次施工,就可以讓一切中斷。隱私暫且不說,軟體託管的資金、理財都是真金白銀。網路出點問題也好,伺服器有點麻煩也罷,你的錢就會成為一筆糊塗賬,這是很可怕的。

同樣,現在很多人都依靠網上預訂行程。出行從訂機票、出發車輛送機場,到落地對方城市車輛接到酒店,再到酒店住宿,返程機票,車輛接送,幾乎擁有一整套服務。然而網路出現問題,很多預訂了行程的客人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因為網路或者伺服器的問題,機票沒出,車輛沒訂,酒店沒訂,或者時間拖延,出行者就會遇到大麻煩。

我們的生活已經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緊緊聯系在了一起,互聯網就像空氣一樣必不可少。具有行業主導地位的互聯網公司對於個人的重要性不亞於銀行、電信這些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國企。他們出點問題,就會是社會性的大問題。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此次事件損失是慘重的,教訓是深刻的。如何對此類事件有所防範,成為各大互聯網企業與用戶共同面對的問題。有個生僻詞從今天開始就會成為熱門詞彙—災備。

什麼是災備?

一般來說,災備可以分為數據級、應用級和業務級三個級別,可能大多數人對這三種級別的災備都不是很了解,那麼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了解一下這三種災備。

數據級災備主要關注的就是數據,就是在災難發生之後,可以確保數據不受到損壞。對於級別較低的數據級災備來說,可以將需要備份的數據通過人工的方式保存到異地實現。如將備份的磁帶(盤或光碟)定時運送到異地保存就是方法之一。而較高級的數據災備方案則依靠基於網路的數據復制工具,實現生產中心不同備份設備之間或是生產中心與災備中心之間的非同步/同步的數據傳輸,如採用基於磁碟陣列的數據復制功能。

應用級災備是建立在數據級災備的基礎上的,對應用系統進行復制,也就是在異地災備中心再構建一套應用支撐系統。支撐系統包括數據備份系統、備用數據處理系統、備用網路系統等部分。應用級災備能提供應用系統接管能力,即在生產中心發生故障的情況下,災備中心便能夠接管應用,從而盡量減少系統停機時間,提高業務連續性。

業務級災備是最高級別的災備系統。它包括非IT系統,所以當發生大的災難時,用戶的辦公場所可能會被損壞,用戶除了需要原來的數據以外,還需要工作人員在一個備份的工作場所能夠正常地開展業務。

金融業的信息系統標准一直有明確的監管要求,而且嚴於其他行業。我國金融行業標准中的《銀行業信息系統災難恢復管理規范》對災難分級、恢復時間有詳細規定。中國銀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數據中心監管指引》也已經明確,總資產規模一千億元人民幣以上且跨省設立分支機構的法人商業銀行,以及省級農村信用聯合社,應設立異地模式災備中心。

選擇具有災備系統的互聯網公司

據記者采訪的多位網路安全技術專家介紹,目前,不少普通的互聯網企業並沒有災難備份,對用戶而言,選擇具有災備系統的互聯網公司顯得尤為重要。

江淮雲信易通公司則表示,通過雲計算技術可以低成本地實現多個數據備份及快速恢復,並進行更嚴格的雲上許可權管理。如果沒有完善的數據可靠性機制保障和安全防禦能力,對互聯網公司而言意味著致命性打擊。

據了解,信易通是一家數據公司,和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中國人民銀行軟體開發中心)簽訂災備協議,為中小企業制定數據災備方案,所有的數據由中國人民銀行電子化公司備份傳輸到北京,提供數據級和業務級的災備,安全性很高。

以前,自建災備中心往往需要建設基礎設施和全部的應用系統的硬體軟體,覆蓋全部應用系統數據的實時數據傳輸,應用管理,這個建設周期很長,而且成本高、見效慢。

相比之下,信易通的雲災備中心基礎設施可以共享中小金融機構災備服務中心的機房,網路可以實時通信,網路安全設備監控設備共享,數據層面可以共享虛擬化雲存儲,應用層可以根據每個金融機構不同需求在平時的時候可以分配一定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這樣對比下來,採用雲災備服務中心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投入成本更少而見效更快了。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誰能保障互聯網安全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G. 大數據時代的大崩盤 網路信息安全有多重要

網路信息已經和我們息息相關了
只要你的信息聯網了,那麼你的信息就可以隨時被人找到,
例如:我們平時的通話
一旦運營商那裡泄漏我們的通話記錄,通話人,時間,甚至內容等等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再例如銀行那麼不小心泄露我們的地址,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等等。大家可想而知,現在的數據安全有多重要。

H. 網路安全如何加強

一、剋制自己的慾望:網路帶給我們的東西特別多,尤其是平時我們得不到卻十分想得到的東西,那麼我們的這個慾望就會被別人網路上給利用了,為了要實現自己的慾望,就會對網路上某些人的行為放鬆警惕,自然就會讓自己處於網路安全的隱患之中。

所以如果你剋制自己的慾望,能夠清晰地對待別人對你的各種誘惑,在網路上自己會不會就更加安全了呢?

現代人把大部分生活交給了網路,身份信息、銀行賬戶、家庭情況、身體狀況等等信息,網路上映射著另一個完完整整的自己,然而,在隱私信息盜竊泛濫的互聯網上,每個人都被裸體般暴露。

沒人能夠免受網路風險的影響,但你可以採取一些步驟來最大程度地減少發生意外的機會。

所以關於網路安全,你要有自己的態度和原則,學會一兩個自己安全不被危及的方法技巧,其實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在網路上自由來往了。

最後呼籲,安全網路環境,全民共建!不法的請收手,不是今天不報,是時候未到,到頭來給你算總賬。全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讓不法見縫插針。

I. 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管理是最大風險

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管理是最大風險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中國來說面臨安全管理能力、存儲及處理能力、應用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等多方面的新挑戰。

大數據的安全管理能力挑戰。數據安全管理問題,是我國應用大數據面臨的最大風險。雖然將海量數據集中存儲,方便了數據分析和處理,但由於安全管理不當所造成的大數據丟失和損壞,則將引發毀滅性的災難。有專家指出:由於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對隱私權的侵犯已經不再需要物理的、強制性的侵入,而是以更加微妙的方式廣泛衍生,由此所引發的數據風險和隱私風險,也將更為嚴重。
當前,我國對大數據的保護能力還十分有限,數據被惡意使用的現象仍然難以掌控。我國個人和企業對於數據資源的保護意識,還比較薄弱。隨著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物聯網、雲計算、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全面普及,我國數據資源與全球的數據資源一樣,正在呈現爆發性、多樣性的增長態勢。但是,由於對數據保護認識的不足,以及對個人電腦安全防護的不當,個人或企業的隱私數據暴露在互聯網上的現象十分普遍。2011年,我國最大程序員網站的600萬個人信息和郵箱密碼被黑客公開,進而引發了連鎖的泄密事件。2013年,中國人壽80萬客戶的個人保單信息發現被泄露。這些事件都凸顯出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管理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大數據的存儲及處理能力挑戰。當前,我國大數據存儲、分析和處理的能力還很薄弱,與大數據相關的技術和工具的運用也相當不成熟,大部分企業仍處於IT產業鏈的低端。我國在資料庫、數據倉庫、數據挖掘以及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普遍落後於國外先進水平。
在大數據存儲方面,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數據來源的極其豐富和數據類型的多種多樣,使數據存儲量更龐大,對數據展現的要求更高。而目前我國傳統的資料庫,還難以存儲如此巨大的數據量。在大數據的分析處理方面,由於針對具體的應用類型,需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因此必須通過建立高級大數據的分析模型,來實現快速抽取大數據的核心數據、高效分析這些核心數據並從中發現價值,而這些數據分析能力我國還很欠缺。
因此,如何提高我國對大數據資源的存儲和整合能力,實現從大數據中發現、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是當前我國大數據存儲和處理所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的應用能力挑戰。我國擁有龐大的人口資源和大數據應用市場,市場復雜度高且變化多端,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復雜的大數據國家。我國互聯網用戶,通過利用互聯網上的海量數據來提升自身的商業價值和科研價值。我國企業用戶,也已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信息資產,如產品數據、運營數據和價值鏈數據等。隨著我國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深入部署和逐步完善,大數據應用能力所引發的商業模式的改變,將直接影響我國企業的競爭能力。
在政府決策方面,當前我國政府部門的數據規模還很小,多數仍集中在對結構化數據的應用上,而對於非結構化數據的利用則幾乎為空白。利用數據分析來支撐政府決策,我國做得還很不夠。從認識到「大數據能產生價值」,到實現了「從大數據中找到價值」,再到「有效使用大數據產生的價值」,政府目前也只是剛剛起步。當前,如何收集數據、使用數據、開放數據、管理數據和利用數據來支撐決策,是我國面臨的又一新挑戰。
大數據的人才培養能力挑戰。大數據領域技術人才和商業人才的缺乏,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根據麥肯錫的一項研究顯示,僅美國每年就有14萬到19萬名數據科學家的缺口,預計到2018年將達到44萬到49萬,而數據科學家則更是嚴重缺乏。
我國大數據分析專業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有專家粗略估算至少需要100萬人。當前,具備綜合掌控數學、統計學、機器學習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又可承擔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數據科學家,在我國尤為奇缺。目前,我國初級的分析人員只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報表和進行描述性分析,而隨著未來大數據應用的不斷增長,我國大數據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將更加嚴重。因此,培養能夠解決大數據問題所需的人才,包括培養大數據分析人才和管理人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又一緊迫問題。

閱讀全文

與增強大數據時代網路安全制衡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文憑的網路小說作家有哪些 瀏覽:796
網路語腰間盤突出怎麼說來著 瀏覽:367
愛思助手怎麼通過usb連接手機網路 瀏覽:630
網路連接線水晶頭黃光 瀏覽:703
實業網路營銷 瀏覽:46
正常網路密碼有哪些 瀏覽:478
紅米note7無法連接網路怎麼回事 瀏覽:889
電腦下載網路游戲免費 瀏覽:819
網路全網營銷有哪些 瀏覽:107
網路安全管理中心內容 瀏覽:66
溧陽網路優化服務多少錢 瀏覽:12
財經軟體沒有移動網路 瀏覽:800
蘋果x網路突然變2g 瀏覽:489
為什麼駕證審驗網路學習顯示申請 瀏覽:512
怎麼限速網路卡但能用 瀏覽:956
網路攝像頭哪個好就 瀏覽:58
什麼是網路審計 瀏覽:876
如何監管網路輿情 瀏覽:176
win7網路加速軟體 瀏覽:625
廣東網路信號電信和移動 瀏覽:50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