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如何評價網路藝術

如何評價網路藝術

發布時間:2022-02-24 21:59:33

Ⅰ 網路音樂的藝術特徵

計算機的普及為每個人提供了一個對等的多媒體平台,而音樂的特點決定了它是時間和傳播的藝術,二者先天的DNA契合決定了網路音樂的神奇效應。由於音樂傳播方式的改變,音樂形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其形式上的多樣化也使得我們的音樂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計算機和網路這個特殊傳播載體,為許多音樂形式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也使新的音樂形式的誕生和傳播成為可能。網路音樂形式的多樣性也是網路音樂區別於其它音樂傳播方式的一個重要特點。
如果把網路音樂進行劃分的話,它是多種多樣的,如FLASH音樂、MIDI音樂、電子賀卡音樂、網路游戲音樂、網路廣告音樂、網站背景音樂、網路MP3音樂、視頻音樂、彩鈴音樂等等;在音樂形式上,它囊括所有了音樂類型,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現代音樂、舞蹈音樂、器樂曲、聲樂曲、通俗音樂等。網路中傳播音樂的多樣性表現為音樂形式及音樂種類的豐富多樣性。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作為一種信息被傳播,可以帶給我們愉悅和美感,在傳統的傳播形式中,人們只有在音樂廳、歌劇院、音樂沙龍、廣場才可以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人們欣賞音樂受到了時間條件的限制,因為當時的音樂無法被原封不動的重復和再現,人們必須在現場才可以欣賞到自己喜歡的音樂,隨著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人們的許多夢想都變為了現實。廣播、電視、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誕生打破了音樂欣賞在時間上的限制,因為音樂可以被原汁原味地再現、復制和重復,改變了音樂原有傳統的傳播形式給音樂傳播設下的種種羈絆。
留聲機、錄音機、CD、MP3、VCD、DVD在音樂傳播中雖然和網路音樂有著共同的特點——可重復性,但音樂的欣賞內容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網路音樂傳播給人們的選擇視聽提供了無限大的音樂欣賞空間,根本上擺脫了廣播、電視在時間上、內容上對人們視聽的限制。
網路的共享,科技的發展,使網路音樂的傳播達到了極致,其最大的特點是音樂可以不受限制被重復、再現。由於互聯網的交互性、開放性、遠程性特點,決定了一首樂曲從它誕生之日起,只要經過互聯網來傳播,就可能被無限量傳遞,無限量被下載,不受空間、時間的制約和限制,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上網就可以完成,使這首樂曲被反復下載和再現、不受限制地被反復欣賞,使更多的人享受到音樂重復和再現的快樂。 在傳統的傳播形式中,音樂的欣賞無疑帶有一種貴族化的傾向,是少數人的專利,人們欣賞音樂受到了許多時間和空間、經濟條件的制約;不管是多麼美妙的音樂,你如果身在它處就無法欣賞,而場地的空間又決定了聽眾的人數是有限的,註定了好的音樂欣賞與大眾無緣,也註定了好的音樂欣賞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現代的音樂傳播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制約,使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欣賞美妙的音樂。互聯網中MSN、QQ、BBS等網路通訊工具使音樂的交流和傳播同樣具有遠程性的特點,好聽的音樂作品、最新的音樂資料等信息,會以最快的速度傳遞並與好朋友共享。在互聯網中音樂的傳播速度、傳播范圍,是所有傳統媒介無法比擬的。由於互聯網的特點,使音樂創作者、音樂愛好者、音樂傳播者之間突破空間,使遠距離的交流、傳播、共享、創作變為了可能。 網路和計算機的發展,使網路音樂的誕生成為可能,它巨大的存儲功能保證網路聽眾不用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時間,就可以隨時從網路上點擊收聽或者下載音樂。為大眾提供了一個欣賞音樂,完全平等的基礎平台。
互聯網路的交互性傳播不必像其它大眾媒介那樣,要藉助其它的社會公共系統才能完成,它通常依靠自身平台就可以完成交互行為過程。
傳統媒體在傳播音樂的過程中,無疑都會受到許多的限制,而網路音樂就像一個全天候開放的書架,其所有的信息都是公開的,它音樂品種齊全,就像一個琳琅滿目的商店,你可以找到任何音樂流派和音樂形式的音樂,同時你對音樂進行選擇性的欣賞也是完全自由的,網路音樂無須經過專門的音樂製作部門和媒體單位的過濾就可以被網路聽眾所接收。它沒有任何強制性的因素,人們不必要考慮欣賞的順序、時間,欣賞的內容也可以隨時更新,音樂的風格可以自由挑選,欣賞者的欣賞好惡受到了絕對的尊重,欣賞者的審美個性得到充分釋放。音樂愛好者利用網路表達個人的意見和喜好,互聯網使網路音樂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由於網路傳播的隱身性,網路的交互傳播不需要諂媚迎逢,不需要矯揉造作,通過網路媒介就作品的多方面問題進行更加直接、即時和全面的交流,它們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頻繁和快捷。這就使音樂創作者之間的互動、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互動、音樂創作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互動變得現實與可能。 網路以及數字化的應用,使某一段音樂素材能在較大范圍內得以共享,數字化的時代,網路音樂迅速繁榮,網路的快捷和資源共享等特徵使得絕大部分人更加青睞於網路音樂下載。世界上通過網站銷售的專輯以及通過收費下載形式售出的單曲數量已愈來愈高,網路銷售在唱片銷量中所佔比重也越來越大。美國唱片工業協會一再就一些非法侵權的網路音樂共享提出訴訟案件等,都反映了互聯網時代音樂傳播的迅速以及音樂共享方面的需求。
在中國,大約有7200個網站提供音樂下載,大部分網站為用戶提供免費的音樂下載,而一些免費的諸如KUGOO之類的P2P軟體更是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自由交流的平台。客觀地講,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收費的在線音樂服務將與免費的網路音樂文件交換共存。免費網路音樂文件的無限擴張,收費在線音樂服務的孱弱無力,傳統唱片公司收入的逐年遞減,都預示著全球音像產業的重大轉型期已經到來。網路資源的共享性,使網路音樂迅速傳播,使得許多年輕人更願意使用小巧輕便的MP3而不是笨重的CD機,在對傳統唱片業的不斷沖擊中,輕巧的MP3播放器得到迅速發展和普及。

Ⅱ 網路藝術的理解 急 急 急 !!

舞蹈藝術進入網路時代,網路舞蹈明星呼之欲出——從中國舞蹈風雲榜的啟動

脫離了舞台、音樂、燈光等等各種地域、時間的限制,網路舞蹈、舞蹈DV的推廣意味著舞蹈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在未來,人們也許更多地習慣於通過電腦看見舞蹈,一個舞蹈通過網路傳播,幾分鍾就可以看見,而且可以反復的欣賞,為我們直接地提供了方便。我們常說舞蹈是跨越時空的藝術,這是指它的藝術的內涵而言,當今隨著數字化對人類各行業的猛烈沖擊,傳統的舞蹈除了它本身的藝術內涵沒有改變,它的形式已經開始悄然被網路所取代,這也許意味著舞蹈在形式上也將成為跨越時空的藝術。

什麼樣的載體能承載舞蹈數字化發展?很快網路上短期內就出現了中國舞蹈網、舞蹈之家咖啡廳、舞動舞蹈論壇等網站。由於種種原因,網站形式單調,論壇參與人渺渺,尤其缺少舞者的參與和舞蹈欣賞者的互動,中國有八千萬的網民,而上網的舞者卻只有十幾萬,這與中國有著數千萬舞蹈愛好者的比例顯然嚴重失調,更別說站立在後面的數億欣賞舞蹈的大眾了。當今各種網站多如牛毛,而頂級的舞蹈娛樂網站卻「眾里尋她千網路,仍然不現燈火闌珊處」。

有空白的地方就有機遇,據說大地之舞網早就瞄準了這個廣闊的市場,已經緊張籌備許久,就等待著2007年4月下旬絢麗出爐了。

大地之舞網總經理李雪輝說這次推出的以「舞壇風雲、領秀中國」中國舞蹈風雲榜,就是想打造一個「視聽一體化」的舞蹈網路傳播平台,說白了也就是搞一個大型網路造星運動,擺脫傳統舞蹈的各種時空限制,讓專業的、非專業的的舞者自由大比拼,為大眾提供基於舞美視覺、音樂聽覺的互聯網全新立體娛樂享受。吸引商家贊助,吸引網民參與,提高網站知名度,讓民眾熟知舞蹈風雲榜、大地之舞網。大地之舞網將為舞蹈群體提供一個國內一流的舞蹈網路平台,利用網路多媒體技術和交互功能,形成網站、舞者、網民的互動交流,推動民族舞蹈的發展,推動網路舞蹈的普及,讓更多的人群成為舞蹈數字化的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

這個方向是鼓舞人心的,也是值得期盼的,若此,我們等待著,觀察著——經過這次造星運動後,舞蹈數字化——這個舞者交流的新方式,是否被這個時代的更多的舞者接受。

Ⅲ 評判網路藝術的八條標准

國際網路藝術評委會經過謹慎的研究,確定了評判網路藝術有八條標准:
1.技術運用:採用創新技術;
2.網路設計原理:如何採用超鏈、導航規則、框架結構與背景的運用法則等等;
3.結構:非線性存取方式;
4.公眾服務:是否為公眾提供了服務;
5.網路意識或自我反省:是否有助於提升我們的知識和感覺,等等;
6.整合:各種元素的整合、小至聲音、圖片與文本的整合,大到頁面、程序與界面的整合,是否通過整合豐富了作品;
7.社群與身份:是否令人生出歸屬感,促進新社區的構成;
8.開放性:是否便於修改和增添新內容。

網路藝術(Net Art),廣義上是指一切與網路有關的藝術形式,即網路上的藝術。包括所有在網路上傳送的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數字化形式的藝術作品,因此該定義幾乎包括上網的傳統媒體的所有藝術形式。而狹義的網路藝術,一般是指藉助網路媒介創作和傳播的藝術,如網路文學、文藝博客、網路游戲、網路貼圖、網路音樂、網路波普、網路動畫、網路裝置、視頻表演、網路惡搞、網頁設計、網路虛擬基因遺傳、網路人工智慧生命、網路互動藝術、網路行為藝術等形式。當然,還有很多難以歸類的數字化的網路藝術。在一般情況下,網路藝術的製作者應具備計算機的基本常識,而且作品有一定技術含量,在網上要有傳播的可能,同時也要具備傳統藝術所具有的藝術觀念和形式,要表現作者獨特的社會體驗和生存體驗。
一般來說,正常的網路商務行為、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對話、論壇發言、網路灌水、網路跟帖等不是網路藝術,傳統的繪畫、雕塑、裝置、音樂、錄像、行為藝術等形式的作品數字化後放置在網上也不是網路藝術。現在對網路藝術進行准確的定義還為時過早,要為其發展預留一定的發展空間。

網路藝術的產生:
網路藝術是數字信息技術與網路技術環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融合了數字處理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網路傳輸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多學科的知識,具有明顯的跨學科特徵。網路藝術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數字化的文字、圖形、聲音等信號在互聯網上傳播。網路藝術有可能終結過去僵化的線性的藝術思維,而建造出一個虛擬的、流動的、超文本的多媒體人文景觀。1995年,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中心」組織的國際電子藝術競賽中,將網路藝術單獨作為一個藝術門類。

網路藝術往往要依賴國家的經濟水平、技術條件和政治開放程度,並非是全世界所有人的福音。比如,朝鮮僅有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才可以訪問互聯網,為數極少的公共網吧一般僅供外國遊客使用,遊客到該國參觀被禁止帶手機和長焦鏡頭照相機,古巴則長期禁止私人電腦接入國際互聯網。在軍政府控制下的緬甸,網吧的電腦具有五分鍾自動抓屏功能以監視上網者。東歐和中東的一些國家,受意識形態和宗教因素的限制還沒有接入國際互聯網。因此,可以看到現在的朝鮮等國還到處是類似中國文革時期繪制的戶外宣傳畫,基本看不到現在很常見的電腦噴繪形式,這些國家的藝術還沒有進入以計算機和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語境。
當然,技術永遠都是發展的,技術的水平也是相對的,因此不能迷信技術。中國最初的網路藝術作品多是由計算機專家或軟體愛好者製作的,由於技術所帶來的樂趣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製作者沉溺於新技術所製造的種種虛擬效果。正如油畫布上的畫作未必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水準,因此用Photoshop軟體一些如濾鏡功能簡單處理後的圖片也未必當然地成為數碼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必須要具有一定形式和內容,同時要具有一定的藝術趣味和社會意義,才可以稱為作品,即便是經過復雜計算的如人民幣那樣復雜的裝飾紋樣現在看來也未必是藝術作品。反而,不少低技術處理的互動貼圖、惡搞圖片、Flash等形式的「作品」,反而帶給網民莫大的藝術享受。
因此,網路藝術家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等學科的知識,但未必是專門性的技術人才。比如,以Flash為代表的早期網路藝術,作品多是簡單的搞笑故事,如《洗腳城》,《武松打虎》,以及「佐羅」「小破孩」「小小」系列作品,這些低技術含量的作品並沒有影響其網路人氣。再如,北京奧運會的焰火設計者蔡國強,他未必懂計算機控制技術下的精確點火,但作品設計的版權卻一定是以蔡國強為主的。2002年,有人說成都最熟悉PS軟體的人是某大學文印店的一個不到20歲的女性打字員,只要能想像出的藝術效果她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模擬出來。但遺憾的是,她還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藝術家。現在網路上流行爆笑版的互動貼圖,如徵婚啟事、非主流談戀愛、薩達姆打工等。互聯網平台可使不同地方的人都可以參與,按照故事發展的N種可能並結合社會上一些完全不相乾的熱點事件加上文字說明合作完成作品,多採用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的手法,有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快樂。沒有人關心故事的結果是什麼,也沒有人會關心這些作品的邏輯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被完成,更不關心在技術方面有沒有重大突破,而是強調網路平台的娛樂性,即要讓所有參與者和觀看者愉快。
自從國際互聯網誕生以來,已經很難考證網路藝術始於何時。自網路藝術誕生以來,藝術就有了現實和虛擬之分了,而計算機技術所模擬的虛擬影像甚至比傳統影視作品更為逼真。網路藝術的創作者、參與者與消費者往往是重合的,網路藝術的互動和可復制性將沖擊傳統藝術創作的著作權與原創性,也將沖擊了傳統藝術作品在特定時空的展出方式以及收藏模式。另外,網路藝術也部分實現了「技術」和「藝術」的分離,以設計為例,不少沒有扎實繪畫功底的人也可以完全按照設計的技術流程加上一定的藝術觀念,創作出相當不錯的作品來。

Ⅳ 網路藝術過去 現在 與未來 對我們生活和藝術的影響

按你說「網路藝術」也是有很多的,說白了也就是藉助網路上的一些工具來實現你現實的藝術作品。比如說「PS」軟體,可以幫你圖片處理而做出藝術相片,電影畫面等。還有一些是你現實很難買到的工具,也可以在網路上用現成,得已來實現你的藝術作品等。很多的....不一一例舉,希望能幫到你。

Ⅳ 如何看待網路文化

一、定義
網路文化是指網路上的具有網路社會特徵的文化活動及文化產品,是以網路物質的創造發展為基礎的網路精神創造。
它有廣義與狹義.李曉衡在《建設先進網路文化的思考》中對網路文化做了這樣的界定:廣義的網路文化是指網路時代的人類文化,它是人類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狹義的網路文化是指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路技術以及網路經濟基礎上的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是人們在互聯網這個特殊世界中,進行工作、學習、交往、溝通、休閑、娛樂等所形成的活動方式及其所反映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等方面的總稱,包含人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知識結構、道德修養、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行為方式等方面。[1] 馮永泰則認為,網路文化是以網路技術為支撐的基於信息傳遞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動及其內涵的文化觀念和文化活動形式的綜合體。
一種是從網路的角度看文化,另一種則是從文化的角度看網路。前者強調從網路的技術性特點切入,突出由技術變革所導致的文化範式變遷。而後者則主要從文化的特性出發,強調由網路內容的文化屬性所引發的文化範式轉型。不容否認,網路文化是新興技術與文化內容的綜合體,單純強調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妥當的。
[編輯本段]二、存在時空及創造主體
應該講,自從計算機網路出現,網路文化即開始出現。最初的網路文化還有較多的地球上其他人類社會文化的特徵以及計算機文化的特徵。這一時期的網路文化應該講還沒有出現。網路作為文化信息的載體傳播網路外的其他文化,網路出現以前的文化,網路沒有創造任何文化。你可以發現網路上傳播的小說用的文字,語言,修辭語法都不是網路創造的,網路電影不過是網路外的電影的數字化方式的再現和傳播。換言之,沒有網路這些小說電影也會出現或者已存在,網路解決的是網路外文化傳播的技術問題。
[編輯本段]三、生長的根基
建造網路其實是建立了一個物質的星球,網路社會的出現是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它經網民通過資源的使用傳播建立的各種網上關系。這種關系在很多方面不同於網外關系,網路社會是一個不同於網外社會的社會,這個社會受到網外社會的影響,同時有很多網外社會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網路社會出現前後網外社會的特徵。網民發現他們自己要在網上發明一系列方式去表達網民的情感及網路社會的網民生存中悟出的哲理,這些方式是在網路出現之後出現的,完全不同於已往網內外的文化表達方式,此時網路文化才以一種單一的文化存在。
網路文化的主題是社會經濟生活的結晶,它含概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濟行為主體、醫療衛生、娛樂文化、科學技術、教育、外交關系等。網路來源生活,網路文化的發展歸根究底以社會為基礎!
[編輯本段]四、發展變化的條件:
⑴網民新的網路文化思維方式,新的網路美學觀念 。
⑵網路文化的新的創造方式 。
⑶網路外的資源以及這些資源素材創造的新資源 。
⑷新的網路社會出現 。
⑸網路技術的進步 。
[編輯本段]五、區域化、多樣化及國際化的特徵
不同民族地區會出現不同的網路文化,同一民族的網路文化會有不同形式,互聯網產生國際化的文化,不同國家都開放互聯網,不同民族的網路文化互相融合,會出現公用的各民族都能享受的文化。形成國際網路文化區。管理網路文化的法律,知識產權保護法-包括不同國籍的法律和國際法及律師制度。
[編輯本段]六、學術研究
網路文化出現後就會有網民去研究網路文化的學術問題,學術的方式及研究方法可能和現代人的不同。用比較文化學的方法,我們可推想可能有網路文字學,網路語言學,網路語法修辭學,網路人類文化社會學,網路文化學,網路印象主義畫派研究,網路樂器學,網路曲式學,網路超現實主義音樂研究……
[編輯本段]七、加強我國網路文化建設
第一,發展網路文化技術,拓寬網路文化發展空間。為了保證我國網路文化的健康發展,必須大力發展網路文化技術。要瞄準世界文化科技發展的戰略前沿,加強數字技術、數字內容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提高文化裝備製造技術水平;要進一步加大新一代網路、「防火牆」、「電腦密碼」等重點領域的技術攻關和研究開發力度,著力構築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過濾網站,抵禦破壞性信息侵襲的同時,保證網路文化的優秀成果能更快地傳輸到各個相關領域;要加快建設中文域名伺服器,開發集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娛樂性和易操作性於一體的宣傳教育軟體,佔領網路文化前沿陣地,改進傳播民族優秀文化的手段;要大力發展互聯網接入基礎設施,在繼續推進東部和城市地區建設的同時,以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為重點,以衛星網、移動網、電視網等寬頻業務為方向,通過多元化投資打破壟斷,不斷降低上網費用,提高上網速度;要積極開展與各國政府及相關國際組織在互聯網技術、標准規范、資源分配、網路接入、互聯網治理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建立有效的溝通協商機制,促進互聯網快速健康發展。
第二,發展網路文化產業,用優秀文化佔領網路陣地。要做到以先進文化引領網路文化,必須以強大的民族網路文化產業為支撐,不斷提高優秀網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以市場為依託,不斷提高網路文化產業的規模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努力形成一批「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社會責任感強」的網路文化骨幹企業;要以產品為基礎,不斷增強我國網路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推動網路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向原創為主轉型升級;要以中華文化為重點,創新文化服務方式,大力加強數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藝術館建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路文化品牌;要加強戰略研究,制定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建立網路文化產業協調機制,優化網路文化產業企業發展的基礎環境,指導規范網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要建立網路文化產業高端交流平台,展示、交流網路文化產業新進展新成就,提高網上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引領網路文化產業良性運行。我們自己的網路文化產業發展起來了,網路文化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有了切實可靠的保障。
第三,建設網路文化隊伍,為網路文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網路文化隊伍既包括網路文化的建設人才,也包括網路文化的管理人才。比如鞏希兒,因為網遊玩得教好所以組建了自己的家族。面對新興的網路文化產業,人才短缺是一個重要的瓶頸。不僅數量上不足,而且人才構成也不平衡,高端人才稀缺,中低端人才也十分緊張。繁榮網路文化,造就網路文化產業人才,首先要著力培育網路文化創意、技術、管理、營銷等專業人才,努力形成一支與市場相適應、與品牌相適應、與我們的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網路文化隊伍。其次,要優化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從政策、環境等方面,為網路文化產業人才創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再次,要建設互聯網信息服務從業人員的准入機制,積極引進在國內外文化產業運作方面有經驗、有水平的高端人才,投身我國網路文化建設。同時,還要建立網路空間教育與現實空間教育一體的教育體系,進一步提高人們利用網路的能力和網路文明素養。
第四,加強網路文化管理。網路文化管理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如何通過創新與規范,促進網路文化的和諧發展,已經成為文化發展和創新的要求。加強網路文化管理,就是要充分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積極實施網路文化管理的監督職能、引導職能、規范職能、懲戒職能,加快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監督、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網格文化管理體制和機制,推動網路文化健康發展。一要健全法律法規,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進網路文化法制化進程,首先要提高立法質量,把網路管理的立法工作納入到國家整個法制建設的框架中思考設計;其次要跟蹤網路文化的最新動態,加快立法進程,使網路文化建設盡可能做到有法可依。再次要嚴格執法,對網路上的違規違法、經濟犯罪、民事犯罪等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障國家的網路文化安全。二要以技術突破帶動網路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網路文化是一種技術文化。技術的發展既有可能給網路文化帶來某種威脅,也一定可以運用它來消除這種威脅。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在防範網路文化的偏向問題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技術手段對網路文化進行管理,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信息技術產品的監控與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強網路安全體系建設,通過研製和開發先進的防範病毒傳播和破壞計算機系統的軟硬體技術,建造防火牆,啟用分級過濾軟體,對網上內容進行甄別,將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以及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的網站予以屏蔽、過濾。三要以行業自律為重點,積極推進網路文化健康發展。推進網路行業自律,就是要做到自覺維護主流思想、自覺傳播先進文化、自覺抵制低俗之風、自覺維護公平競爭,共同構築網路誠信。這當中,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專業人士在行業自律中的作用,互聯網企業要切實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加強自律,文明辦網。網民也要自律。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和網路倫理教育,促使人們自覺樹立起網路自律意識,遵守網路道德,不斷鞏固網上社會主義思想陣地。
[編輯本段]八、由網路文化引申的現象
舉一個例子,我們以前在網上無非是聊聊天、玩玩游戲、聽聽音樂什麼的,做些可有可無的事來打發時間。而隨著網路文化時代的進步,我們發現網路不僅可以給我們帶來所需的資源,給我們娛樂放鬆展示自己的機會,更是驅使一個網路現象漫延的一個重要過程。比如網路文化中的跟風現象,最能體現跟風現象的就是「人肉搜索」事件。在這個事件中,我們看到了互聯網帶給我們的利與弊。大家憤怒時,可以發起「網路通緝令」,於是被「通緝」的人無論是好還是壞,很快,在互聯網上我們就能看到有關他包括他周圍一切的相關資料。人們在驚嘆網路力量的同時,也會不自覺地會參與進來,而像「人肉搜索」這一集體化或個人化的網路行為,會被大家跟風的一種行為,可以被我們看作是一種由網路文化引申的現象。

Ⅵ 網路藝術的特徵

由以上網路藝術的表現方式,我們不難得獲得以下網路藝術的特徵:
1、多媒體的整合性
由於科技日新月異,它不僅體現在傳播媒體的多元化,也反映在多門類新興藝術的整合。這種整合性將使電腦發展成一門新的藝術,即網路藝術。電腦、電視、電訊三者最終將融為一體。傳統藝術必將發生改變,以適應資訊時代的新規范,而這些新型的整合藝術,將使得網路藝術更加多姿多彩。
2、現實與虛擬化
電腦數字技術能夠創造出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存在的逼真景象,「數碼影像」的逼真程度早已遠遠超越繪畫和攝影,幾乎以假亂真,這是人類運用藝術與科技手段來模擬現實又一次的超越。
「創造一個美麗新世界」,不再是個遙遠的夢想。未來人生將在此岸與彼岸間擺渡,在現實與虛擬中游離,透過網路藝術,所謂的「虛擬現實」,在本質上更接近的是藝術而不是技術。
3、共生性
網路藝術可使創作者利用多媒體間的優劣互補,而且在向受眾傳送藝術信息時也可因時因地而有多種選擇。不僅作品的創作者倚賴網路,受眾群也必須經由網路的聯系來完成,作品與觀眾成為不可分離的共生結構,如此的網路藝術特性,正迎面撲來,其發展迅速,它對傳統藝術的沖擊與整合勢將加速進行中。
4、開放與互動化
互動與開放這兩項元素,完全能展現後現代主義不重視理性的概念,以及突顯以讀者為主體的精神。在1967年法國文學家羅蘭(Roland Barthes)提出了「作者已死」的學說,認為當作品完成時,作者的影響力就不存在了,取代的是文本的本身那些結構與符號,以及讀者自身經驗所閱讀到的符號,因此作品因人而感受不同,於此閱讀的同時也正是寫作的同時,這種「作者已死」論,非常符合網路藝術中「非線性」集體創作的特質。作品因觀者的參與而改變,也變得更加完整。
5、游戲化的享樂世界
網路藝術存在高度的游戲性,作品充滿好玩、有趣,能吸引更多人的參與和關注。透過志同道合的社群,一時間會因為某個共同議題而聚集,會因為一次有趣的實驗而參與,藝術超越時空而進行,透過信息時代的視像藝術,將把人們帶入一個游戲於彼岸與此岸的自由世界。在這種信息世界的視像藝術更強調自娛娛人。人們通過種種新奇的消費性視聽器材尋求著自我創作,透過網路來達成自我實現的自我樂趣。如2005年2月才成立的YouTube網站,短短一年後,在2006年用戶群每月平均點閱率已經超過二十五億次,而這些用戶,也是積極的創造者,平均每天上傳六萬五千多支短片進入YouTube 的資料庫。

Ⅶ 對中國網路文學的藝術評價

網路文學已經突破了網路局限,與傳統媒體多方合作,通過各種渠道為網路寫手推薦作品出版、改編,在網路文學與傳統出版、周邊產業開發之間,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Ⅷ 如何看待新媒體藝術在當下社會中的發展

1 新媒體藝術的產生及定義
新媒體自從產生以來就一直是個極具爭議的話題。新媒體包含的內容很多,可以從媒體統治的時代來劃分什麼是新媒體什麼是傳統媒體,也可以從科學技術的發展情況上來區分,因為新媒體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但無論如何都可以明確的一點是,新媒體是有別於傳統媒體的新式媒體形態。隨著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也隨之產生不斷變化,並且在人類社會里產生廣泛及深刻的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也隨著改變,一部分藝術家也越來越多地依靠新媒體對自己的藝術進行闡述和表達。這種新媒體藝術藉助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試圖從傳統媒體中脫離出來,尋求一種全新的表述方式,從簡單的敘事變為敘情,從單一的感官感受變成綜合性的體驗,無論是新媒體還是新媒體藝術,都取得了迅猛的發展。
2 新媒體技術對藝術的影響
20世紀末以來新媒體技術逐漸發展,而新媒體藝術則是利用新技術賦予藝術家新的手段,藝術形式不再是單純的平面畫面或者是立體作品,而是各式各樣新式的表現形式,並且大多具有交互體驗。這種體驗給受眾一種全新的感受,不再是單方面的接受藝術家傳達的信息,而是可以參與到其中,能夠更深刻的體驗,這種追求即時效果和互動感受也是新媒體環境下藝術的新的表現特點,作為一種結合了多種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給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也帶來了更多的靈感和更廣闊的視角。作為不停探索人類新想法、不停突破現有界限、走在大眾思維前端的藝術家,將電腦科技等新媒體技術與現有表現手段結合在一起,實現藝術形式的不斷創新。
談到新媒體技術對藝術的影響就需要先了解新媒體所具有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一是成本低,製作流程比較簡單。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製作相比傳統媒體更加低成本高效率。傳統媒體的信息製作環節十分復雜,先由記者進行前期採集編輯,然後由媒體公司進行後台完善總結,再通過各種渠道發送出去。新媒體卻節省了其中很多環節,信息大多藉助網路傳播,在傳播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不像傳統媒體需要依靠紙質的大量印刷或電視廣告的大量播放才能達到宣傳的目的,對於一般受眾來說,接收信息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相比傳統媒體人們更傾向於免費的新渠道。
二是傳播范圍廣、速度快、信息傳達比傳統媒體順暢。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的傳播可以依靠自由發達的網路和受眾隨身攜帶的客戶端來實現,相比依賴紙張的平面媒體、依賴電視的電視媒體、依賴收音機的廣播媒體,新媒體可以將各種媒體的優勢集為一身,打破媒體自身的界限,將各種技術手段聯系在一起,使信息傳播的雙方都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交流。隨著互聯網及雲時代的到來,產生了信息爆炸的現象,人們接收信息的途徑也不同於以往,更加簡潔明快迅速的接收方式更合乎當下快速的生活節奏。
三是受眾體驗更良好,相比傳統媒體具有交流互動的優勢。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扮演輸出的角色,具有交流的局限性,無法很好地和受眾交流互動,即使有也不能實時互動,不具有時效性,而新媒體技術不只是單方面的輸出,還有雙方互相交流的互動,具有良好的時效性、活躍度、新鮮感。
結合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特點,藝術家在利用新媒體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也可以嘗試相比以往藝術行為的更多的新形式。基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對自身人性的探索也越來越多,從大工業社會量產的精神需求逐漸轉變為強調個體突出個性的精神需求,在這一前提下,能夠進行交互的藝術應運而生。人類不再是生硬地單方面接收,而是富有個人情感的交流互動,每個受眾個體的不同都會對信息傳達的這個過程產生不同的影響,造成不同的後果。相比過去,人們更樂意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他人的感受,展現不同的樣態。
一方面,新媒體比傳統媒體更具有客觀上的優勢,另一方面,在主觀層面上受眾也更樂於接觸新媒體。
藝術家在進行新媒體藝術創作的時候可以藉助其信息傳播的優勢,綜合各種渠道,在更多的媒體媒介上進行藝術表達,這種新興的藝術創作形式給人們日新月異的感受。
3 對新媒體藝術未來發展的思考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時代也不斷的推進,當下社會的主要發展特徵之一就是新媒體的崛起。媒體藝術的運用更加廣泛更加專業,新媒體給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影響,從事藝術行業應當更加努力學習新的知識以應對不斷快速變化的社會,積極主動對現有的生活進行提升和改變,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新媒體為藝術帶來了全新的科學技術、觀念思想、行為方式,也為藝術帶來了一些弊端,某些藝術的創作逐漸被大眾同化,逐漸變成快餐、簡單、無腦,可供思考的空間越來越少。因為對個性的逐漸倡導,人們對自己的喜惡也愈發明確,在選擇信息的過程中越來越傾向個人口味。如果無法對信息進行有效的辨別,可能在接收的過程中會因為個人的差異選擇更多的垃圾信息,從而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無法收獲有益的資源。
對科學技術的過度依賴也可能導致藝術本質的偏離,從利用客觀事物表達主觀情感進行思考變為單純為表現客觀事物的技術樣態,從而忽略了人的主觀思想的重要性。在這個信息爆炸、各種想法紛至沓來的時代,對與錯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甚至機器也會越來越像人類,在虛擬世界中存在的人與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人可能愈發分離不清。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人類社會發展的標准或目的到底是什麼,這又是未來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
4 結語
在這個新媒體藝術不斷發展的時代里,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對審美觀念也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不僅在客觀上要合理運用科學技術,也要在主觀上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從統一、簡單的平面角度變為多樣、復雜的立體角度。在對新媒體藝術不斷開發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這種與新技術相依相生的藝術形態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研究新媒體藝術也是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進行歸納總結。

Ⅸ 如何看待網路書畫美術大賽

多數都沒有含金量,建議看清楚主辦機構.
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簡稱全國美展,是中國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國家級美術作品展覽,每五年舉辦一次。主辦單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美術家協會。採取兩個階段辦展的方式,先按畫種分展區展出,然後在北京舉辦獲獎及優秀作品展。組織委員會,由名譽主任,正、副主任和委員若幹人組成。設「創作獎」、「理論評論獎」、「終身成就獎」三個子項。其中「創作獎」設金、銀、銅、優秀四個分項。現已舉辦十二屆。
還有一些小規格的,省級的,市級的.
現在網上這些你參賽也沒什麼不妥,只不過沒有什麼含金量.評委也不是什麼權威.證書也沒啥人承認,你開心就好.如果獎品直接給錢,那也不錯啊.

Ⅹ 如何評價回婉華藝術特點

如果是一個剛剛接觸相聲的觀眾,或者對相聲這個行當不是特別了解的演員,回先生是一個很陌生的人。提起相聲必談郭君,郭君最大的貢獻是通過市場化的營銷手段讓相聲回到了大眾的眼中,同時也讓非德雲社體系,非德雲社風格的演員想要出頭變的更加困難。這是句牢騷,與題無關。言歸正傳,說起相聲,尤其是解放後的相聲,孫玉奎回婉華夫婦是繞不過去的,不管是她作為張壽臣先生義女的身份還是她們夫婦對於相聲保存流傳,去蕪存菁方面的貢獻都是不可忽視的。至於說到藝術風格,各位有興趣可以去找找中國僅存的幾位女先生的演出視頻。我以前有幸聽過一個回先生晚年的演出錄音,那個時候對相聲表演理解很淺薄,現在僅剩下一點點印象。總體感覺跟魏文華先生的風格很像,穩,尺寸和火候很到位,但是突出的特點真的沒有什麼印象。也可能是怹上歲數了吧。這種風格行里人聽,舒坦,鋪平墊穩。但在現在相聲的主流觀眾圈裡並不討喜,因為不熱鬧,不賣腐不賣萌,沒有大家喜歡的污污的東西。(天津的觀眾另說,天津有些觀眾比演員懂得多)逝者已去,願怹安好。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網路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包劉歡計算機網路工程 瀏覽:181
小學文憑的網路小說作家有哪些 瀏覽:796
網路語腰間盤突出怎麼說來著 瀏覽:367
愛思助手怎麼通過usb連接手機網路 瀏覽:630
網路連接線水晶頭黃光 瀏覽:703
實業網路營銷 瀏覽:46
正常網路密碼有哪些 瀏覽:478
紅米note7無法連接網路怎麼回事 瀏覽:889
電腦下載網路游戲免費 瀏覽:819
網路全網營銷有哪些 瀏覽:107
網路安全管理中心內容 瀏覽:66
溧陽網路優化服務多少錢 瀏覽:12
財經軟體沒有移動網路 瀏覽:800
蘋果x網路突然變2g 瀏覽:489
為什麼駕證審驗網路學習顯示申請 瀏覽:512
怎麼限速網路卡但能用 瀏覽:956
網路攝像頭哪個好就 瀏覽:58
什麼是網路審計 瀏覽:876
如何監管網路輿情 瀏覽:176
win7網路加速軟體 瀏覽:62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