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揭陽市三防指揮部成員單位有哪些
揭陽市軍分區、水務部門、氣象部門、宣傳部門、發改部門、財政部門、民政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等。
1、軍分區:負責協調駐揭部隊和組織民兵預備役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協助地方人民政府轉移危險地區的群眾;負責防汛搶險輕舟大隊的訓練、管理和救災。
2、水務部門:負責水利工程的安全檢查與搶險技術指導,組織指導制訂水利工程防洪應急措施,以及直屬單位防洪工作;組織指導水毀水利工程的修復;負責水利工程安全的預警與有關信息的發布。
3、氣象部門:負責做好天氣預報,及時提供台風、降雨等災害性天氣預報和有關氣象信息;負責台風、暴雨的預警和發布台風、暴雨信息,防禦台風期間及時對重要天氣形勢和災害性天氣做出滾動預報,並向三防指揮部及有關成員單位提供氣象信息。
4、宣傳部門:負責把握防洪搶險救災宣傳工作導向,及時協調、指導新聞宣傳單位做好防洪搶險救災新聞宣傳報道工作。
5、發改部門:負責做好災後糧食市場調控和供應工作;協調組織防災、抗災、救災資金和物資供應;負責防洪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計劃的下達,配合財政、水務等相關部門爭取防洪工程建設上級資金補助;負責災後市場物價的監控,防止哄抬物價,確保物價穩定。
6、財政部門:負責解決防洪抗災搶險和救災復產資金的落實,並監督檢查使用情況。
7、民政部門:負責防洪期間緊急轉移人員和災民的安置,及時掌握災情,安排災民生活;負責組織、協調災區救災及受災群眾的生活救助;負責職能范圍內的災情核查、發布及災後救濟,及時提供災情信息,管理、分配救災款物, 並監督檢查使用情況;組織開展救災捐贈、儲備救助物資等工作。
8、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組織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與有關信息發布;加強對台風暴雨影響嚴重地區的地質災害排查,進一步指導當地人民政府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建設,協助有關部門選定地質災害發生時的避險點、避險路徑;協助當地政府做好危險區域人員的轉移與安置。
『貳』 林姓在百家姓里排行第幾
林姓:中國南方第二大姓,現中國16大姓、現林姓人口有一千四百多萬,若是能把台灣二百多萬林姓計算進去的話,有一千六百多萬人,就比起,朱、胡、高,三姓,林姓直接可以進入中國第13大姓內,中國明朝植民第一人林阿鳳,和林道乾、二人在明朝期間是海上霸主,林阿鳳:軍隊四萬人,船二千多隻,曾攻打菲律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海外攻打外國第一人,林道乾:軍隊四千,失敗後帶二千多親屬移民泰國還做了大官,現林姓成為泰國巨族原理,二人在明朝多次大規模植民,泰國及東南亞各國,即系林姓比較早就大規模移民海外各國的意思,所以林姓成為世界海外華人第一大姓的主要原因,東南亞一帶華人國多姓林,台灣:數一數二大姓林,日本:華人姓氏第一姓,新加坡:數一數二大姓林,馬來西亞也是數一數二姓林,菲律賓:華人林是第一大姓,印度尼西亞:華人第一大姓,泰國:華人第一大姓,汶萊:是十大姓之一,韓國:十大之一、朝鮮:十大姓之一,越南:林姓屬於大姓,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也是首要華人大姓,其他世界各國等等,成為世界海外華人第一大姓林。備註:我本人知道:現中國百家姓林姓人口是不準確的,現中國百家姓林姓人口數據是差得太離譜的,不知道中國姓氏研究會他們有什麼居心,現公布1400多萬姓林實在太離譜了,我知道早幾十年前也不扯這個數,96年前中國南方各省林姓都有1400多萬了,更不要說整個中國林姓人口,96年當年世界林氏理事會主席林偉功親自去南方幾個省公安廳拿來林姓真實人口數據有:福建省林姓數據,472萬人,廣東省林姓數據為311萬人,浙江省林姓數據為184萬,江西省林姓120萬,廣西壯族自治區:林姓80萬,海南省林姓50萬,96年這幾省真實數共1217萬人姓林,何況中國南方還有好幾個省姓林還沒計算上去,就是:江蘇省、雲南省、湖南省、貴州省、南方這幾省林姓也不少的,加上算的話當年96年的中國南方都有1400多萬姓林了,當年中國的北方統計公布有300多萬姓林人數,96年整個中國林姓足有1700多萬原本都可以進入中國12名大姓的,中國百家姓姓氏研究會他們只是公布了1400多萬姓林,等於就是公布了中國南方的林姓人數當作整個中國百家姓林姓人數,實在太惡毒了如今還是這樣公布這個數1400多萬姓林數據,真他媽的,現在2020年中國足足有2000幾萬人姓林,因為各省林姓增加好多,福建省林姓有550萬,廣東省都有500幾萬,浙江省有300多萬,江西省有百幾二百萬姓林,廣西有100多萬姓林,海南省有七八十萬姓林,江蘇省,雲南省、湖南省、貴州省,平均都有好幾十萬姓林的,中國北方現有500多姓林,還有幾個地方(96年當年香港和澳門還沒回歸祖國,台灣有200多萬姓林:可惜還沒解放、所以這些不能計入在中國百家姓內計的)旦是現在香港、澳門都回歸了,這兩個地方林姓都排名第三人數好多的共有幾十萬人姓林,以上備計一下現在中國實際最少有二千幾萬姓林的。
『叄』 求一篇以文明上網為主題的文章 一千來字 今晚就要
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你知道互聯網嗎?互聯網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 ,漢譯音為網際網路,也有人把它稱之為網際網或環球網。互聯網正在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的主流之一。網路不再僅僅被人看作時尚和潮流的象徵,也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生活。而作為互聯網最大的使用群體,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互聯網對我們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在互聯網上能做些什麼呢?據一項調查表示:有62%的學生上網的目的是為了玩游戲,有20.4%的學生是在聊天。只有9.4%的學生上網是查資料,而且在查資料的同學中還有一部分是找動畫的相關資料的,還有約4。8%的學生有意或無意地進入一些不良的網站,如黃色或暴力網站。顯然,同學們對網路的了解有些片面。那麼,我們如何利用互聯網,在網上開展活動,讓互聯網為我們同學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務呢?
第一,學習掌握一些網路基礎知識。網路將在我們未來的生活中起著相當大的作用。信息課上,我們可以跟著老師學習網頁製作,學習動畫設計等等,掌握各種基礎的網路知識。這些東西相對簡單,又能引起大家的興趣,時間要求也不高。相信大家都會喜歡。
第二,建立自己的網站或博客。中高年級的同學有了一定的網路知識,可以針對自己的業余愛好和學習興趣,建立有益的個人網站,培養對網路信息的關注能力。可以提高我們對學校學習科目的興趣,提高對業余愛好的興趣。現在博客流行,也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建個自己的博客,多發些自己的作文,對於提高寫作水平很有好處。
第三,正確使用網路聊天。網路上絕大多數聊天場所都不適合學生,建議可以去英語聊天室,那裡的人很多都是為了提高英語水平去聊天的。在英語聊天室,可是提高我們對英語對話的興趣,提高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第四,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適當的游戲。喜歡下棋的同學,可以去棋類網站,對於喜歡哈利伯特的同學,可以去哈里波特的主頁。對於喜歡樂器的孩子,可以在網路上下載各種樂譜。
第五,及時方便獲取有效信息。網路為我們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很多時候,我們在學校學到知識,需要有效的課外補充。而網路提供了最豐富的資料庫,可以讓我們及時查找到需要的知識。每周可以固定時間上網查找知識,既提高學習效率,又可以知道網路的重要用途,有效利用網路。同時還可以鍛煉我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六,瀏覽新聞和有益信息。我們可以掌握一些有益的新聞網站,了解學校外面的世界,學會關注社會。
第七,聯系朋友,增加交流。通過網路我們可以交往一些朋友。主要可以是三方面的朋友,一是外地的同齡朋友,可以了解彼此的學校情況,學習情況,增加對其他地方的了解。第二是外國的同齡朋友。重點應該是英文筆友或可以口語交流的朋友,定期的溝通可以提高英文寫作能力和口語技巧。第三類是成熟的大齡朋友。充滿智慧的朋友可以對我們的人生產生有益的影響。
第八,參與論壇探討,提高分析問題能力。選擇對我們同學成長有益的論壇,讓他積極參與其中的討論,可以拓寬思路和視野,加強與同齡朋友的溝通,增強參與度。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鍛煉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力和判斷力,激發求知慾。
總之,希望我們同學們正確看待網路,讓網路真正成為我們學習的好幫手。
為了積極配合黨和政府關於加強網路文化建設的號召,營造健康、和諧、文明的網路輿論氛圍,倡導青年學生自覺抵制網路低俗之風,凈化網路環境,促進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9月22日上午10時,4000多名中山大學學生在大學城校區體育館舉行了「文明上網,從我做起」——中大學子向青年網民發出文明上網倡議活動。該活動由廣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分局指導,中山大學校團委、學生會、保衛處聯合發起,並得到廣州市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協會全力支持。廣州地區主要門戶網站和商業網站均派出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以「文明上網,從我做起」為主題,針對一些青年學生對網路存在錯誤認識和不文明上網行為而舉行的一次網路安全專題教育。活動上,中山大學學生代表向全市青年網民發出文明上網倡議,並舉行了集體宣誓、現場簽名等儀式,向在場師生派發了印有《文明上網公約》的書簽,號召廣大網民積極參與到網路文明建設的工作中來,自覺增強網路道德意識,自覺抵制網路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風,文明上網,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共同清掃網路垃圾,共同維護文明網路環境。
中山大學領導和參加此次活動的省市公安機關領導分別作了講話,對此次活動予以充分肯定。參加活動的4000多名同學在校領導和網路警察帶頭下,在印有「文明上網,從我做起」的條幅上簽了名。
9月22日上午,4000多名中山大學學生齊聚東校區體育館,以「文明上網,從我做起」為主題向青年網民發起文明上網倡議。此次活動由廣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分局指導,中山大學保衛處、團委、信息與網路中心聯合發起,並得到廣州市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協會全力支持。
此次活動以「文明上網,從我做起」為主題,是針對一些青年學生對網路存在錯誤認識和不文明上網行為而舉行的一次網路安全專題教育活動。活動上,中山大學黨委朱孔軍副書記、省公安廳網警總隊蔡旭副總隊長在講話中呼籲同學們要形成正確的榮辱觀,加強自律,創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網路文化環境。
隨後,我校學生代表向全市青年網民發出了文明上網倡議,並舉行了集體宣誓、現場簽名等儀式。在場的4000多名學生庄嚴地進行了集體宣誓,並積極踴躍地在網路宣傳橫幅上簽名,表現了同學們對此倡議的積極響應。朱孔軍副書記給學生代表授旗,旗上「文明上網,從我做起」幾個大字帶著同學們的決心在會場飄揚。最後,活動在全場四千名中大學子的集體簽名中圓滿結束。
這次活動倡導了文明上網的理念,倡導同學們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依法上網,文明上網,自覺抵制網上不良信息,這既有助於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亦有助於弘揚社會正氣,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文明的網路氛圍。9月22日上午,4000多名中山大學學生齊聚東校區體育館,以「文明上網,從我做起」為主題向青年網民發起文明上網倡議。此次活動由廣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分局指導,中山大學保衛處、團委、信息與網路中心聯合發起,並得到廣州市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協會全力支持。
此次活動以「文明上網,從我做起」為主題,是針對一些青年學生對網路存在錯誤認識和不文明上網行為而舉行的一次網路安全專題教育活動。活動上,中山大學黨委朱孔軍副書記、省公安廳網警總隊蔡旭副總隊長在講話中呼籲同學們要形成正確的榮辱觀,加強自律,創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網路文化環境。
隨後,我校學生代表向全市青年網民發出了文明上網倡議,並舉行了集體宣誓、現場簽名等儀式。在場的4000多名學生庄嚴地進行了集體宣誓,並積極踴躍地在網路宣傳橫幅上簽名,表現了同學們對此倡議的積極響應。朱孔軍副書記給學生代表授旗,旗上「文明上網,從我做起」幾個大字帶著同學們的決心在會場飄揚。最後,活動在全場四千名中大學子的集體簽名中圓滿結束。
這次活動倡導了文明上網的理念,倡導同學們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依法上網,文明上網,自覺抵制網上不良信息,這既有助於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亦有助於弘揚社會正氣,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文明的網路氛圍。
『肆』 廣東旭普空間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旭普公司分為全資獨立的兩個公司及一個分公司:廣東旭普空間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四川旭普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及廣東旭普空間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廣東旭普空間廣東旭普空間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SuperSITInc)是以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3S空間信息技術為突出技術特徵,集成辦公自動化(OA)、管理信息系統(MIS)、資料庫系統(RDBS)一體化的軟體工程、測繪工程技術服務商和優秀的計算機網路系統集成商。主要是從事空間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和研究。專業提供涉及GIS空間技術應用的行業信息化建設全面解決方案,包括基於工作流的辦公自動化、業務管理、電子政務(商務)、系統集成、數據加工生產、測繪等內容。擁有一支承擔過眾多GIS工程、有豐富的建設經驗的技術開發團隊,他們所完成的系統各自具備鮮明的專業特徵,涵蓋農業、水利、電力、有線電視、市政建設、房地產管理、智能交通、公安聯動指揮、城市規劃、土地管理、數碼城市等城市發展建設的各種行業。
法定代表人:冉崇國
成立時間:2002-04-01
注冊資本:16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00000004303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高普路1037號第4層
『伍』 團伙研發軟體植入手機非法扣取話費被判刑了嗎
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2017年度涉互聯網十大案例,內容涵蓋刑事、民事、行政及執行等領域,及時回應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網約車、網路盜竊、微信外掛程序支付、網路代駕等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據悉,這是全國省級法院首次集中發布同類型典型案例。
省高院認為,本案為涉電子商務服務合同糾紛,類型新,對規范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引作用。
必須抓。
『陸』 中國政法大學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1、學界校友:
鄭成思、賀衛方、王人博、王保樹、陳瑞華、江平、陳光中、張晉藩、李德順、應松年、王名揚、潘漢典錢端升、胡建淼、王裕國、陳明華
2、政界校友(在職):
熱地全國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法幹校畢業
沈德詠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法大研究生院訴訟法專業畢業
張耕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北京政法學院法學基礎理論專業畢業
王秀紅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鮑紹坤中央政法委副秘書
沈春耀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法大研究生院國際法專業畢業
王勝明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朗勝全國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趙大程司法部副法律系本科畢業
陳訓秋司法部副
郝明金監察部副
趙岸青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紀檢組長
強衛青海省省委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畢業
袁純清山西省省委法大研究生院學專業畢業
1、中國政法大學簡稱法大、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學、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的學科協調發展的中央部屬高校。
2、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大學、首批入選「2011計劃」高校。同時為國家111計劃立項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是全國唯一擁有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是中國最著名的法律、學院校,被譽為「中國法學的最高學府」。
3、學校位於首都北京市,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其中,學院路校區是學校的研究生院所在地,昌平校區是本科生、中歐法學院所在地。
4、中國政法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一所以法學為主體,兼有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為全國75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之一。
『柒』 南郵通信專業排名不高,為什麼分很高
南郵牌子響,知名度高,原來郵電部部屬院校,出了很多知名的校友,如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趙厚麟,中國聯通總裁常小兵,中央電視台副台長何宗就等等,社會聲譽好。畢業生就業好,運營商,通信設備商,外企等,工資待遇好,可以看看近幾年的研究生就業情況:
2005級:279人
通訊/IT業企業:17人 大唐2 富士康1 杭州華三通信1 源見科技1
旺宏1 敏訊1 南京寰坤1 中智1
愛可信1 上海領世1 其他6
外企:33人 阿卡4 南摩1 南京朗訊13 青島朗訊3
趨勢3 三星1 上海阿卡8
第三方:11 人 江蘇郵規院6 上海郵電設計院1
山東郵規院1 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3(上海)
中興:57人 深圳5 南京41 西安 11
華為:32人 北京1 深圳6 南京23 上海 2
運營商:83人 電信31 移動44 網通 5
高校:8人 河南理工1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1 金陵科技學院1
莆田學院1 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1
南京工程學院1
科研單位:8人 127所 307所 電波傳播研究所
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 國網自動化研究所
事業單位、公務員:4人
互聯網:1人 騰訊
出國: 1人
升學: 7人 南郵、中科大、中山大學
其他: 17人 北京舜聯 恆豐銀行 南京證劵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銀聯 中鐵通信信號上海工程公司 南京廣電
南瑞繼得電氣 江蘇廣播電視集團
梅特勒—托利多測量技術公司
2006級:250人
通訊/IT業企業:31人 上海鼎橋3 烽火科技1 海南寶通3 杭州海康威視1
江蘇方天電力 1 常州裕凱1 合勤科技1 上海新嶠1
中創軟體3 富士施樂實業1 聯創科技1 科德電子1
東方世紀網路信息有限公司1 浪潮集團1 三維通信1
南京誠信致遠科技1 其他8
外企:17人 阿卡6 南摩1 南京朗訊4 諾基亞1 趨勢1
愛立信1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2
第三方:9人 江蘇郵規院5 華信郵電咨詢設計研究院1
上海郵電設計院2 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1
中興:45人 深圳6 南京34 天津1 西安3 上海1
華為:17人 南京10 深圳4 西安3 上海1
運營商:85人 電信:41 移動:35 網通:2 聯通:7
高校:6人 安陽工學院1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1 揚州職業大學1
黃石師范1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1
南京大學金陵學研1
科研單位:7人 電信科學技術第十所1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1
蘇州市計量測試研究院1 電信科學技術第一所1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2 遼寧省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1
事業單位、公務員: 海南國際安全廳1 省電力常州供電局1 民航華東空管局1
國家廣電總局1 南京市公安局1 南京市衛生信息中心1
互聯網:1人
出國:3人
升學:4人 南郵1 北郵1 東大2
其他:18人 國家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解放軍第69092工廠
省公用信息有限公司 省外貿 安中儀表廠 熊貓電子
江蘇廣播電視集團 工行上海分行 中國銀行湖北分行
南京供電公司 常州供電公司
2007級:270人
通信類/IT業企業:16人 南京信源通1 烽火科技1 杭州華三通信3 杭州海康威視1
中智東恆2 友達蘇州公司1 浙江大華1 無錫研勤1
邁普通信(成都)1 杭州斯凱網路1 賽斯特網路1
銳騏電子(廈門)1 南京誠信致遠科技1
外企/中外合資: 22人 思科1 三星2 俊茂微電子1 上海高通1 趨勢3
愛立信13 加拿大威視股份1
第三方:6人 江蘇郵規院1 河南郵電規劃設計研究院1
廣東省點心規劃設計院 河南省信息咨詢設計研究院3
中興:90人 深圳6 南京71 中興軟創1 中興特種軟體1 西安7
上海4
華為:41人 南京38 深圳3
運營商:66人 電信:29 移動:29 聯通:8
高校:2人 滁州學院1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1
科研單位:7人 南京841研究所2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5
事業單位、公務員:6人 國安局1 南京廣電2 浙江安全局1
江蘇海事局1 福建公安局1
互聯網:5人 網路2 阿里巴巴3
出國 :1人
升學:1人 南郵
其他:7人 熊貓電子集團3 蘇州市人防通信站1 商河縣電業局1
招行無錫分行1 深圳第一創業證券公司1
2011屆:南京郵電大學
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
東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
江蘇省報刊發行局
江蘇省郵政電子商務局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
江蘇省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南京鼓樓創業園就業服務有限公司
淮安市人力資源總公司
南京鼓樓創業園就業服務有限公司
安徽正德人力資源咨詢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訊宏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江蘇菲斯克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資源服務上海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鼓樓創業園就業服務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智東恆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鼓樓創業園就業服務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誠信致遠科技有限公司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美滿電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操作維護中心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鼓樓創業園就業服務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841研究所
美滿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常州人才派遣有限公司
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菲斯克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青島百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蘇州市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鼓樓創業園就業服務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南京鼓樓創業園就業服務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星網銳捷網路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美滿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蘇州市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摩托羅拉移動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菲斯克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山西省電信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蘇州市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徐州嘉豐勞務代理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無錫市公佳勞動保障事務代理所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貝爾軟體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聯芯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市外事服務有限公司
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江蘇省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江蘇菲斯克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
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上海貝爾軟體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盛科網路(蘇州)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榆林市匯橋人力資源有限責任公司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旭上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江蘇菲斯克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中國通信建設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韶關分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智東恆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通市誠煒服務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揚州拓普人才開發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841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市外事服務有限公司
上海市對外服務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841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
南京841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智東恆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中智東恆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
無錫市公佳勞動保障事務代理所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業務支撐中心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麒麟遠創軟體(中國)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中智東恆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操作維護中心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操作維護中心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長途電信傳輸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菲斯克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星網銳捷網路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南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UT斯達康通訊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三星電子(中國)研發中心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市電信規劃設計院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星網銳捷網路有限公司
南京南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鼓樓創業園就業服務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六安分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蘇州市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電熊貓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電熊貓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蘇州日月新半導體有限公司
南京中電熊貓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正德人力資源咨詢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中智東恆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浙江
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
三亞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中興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中興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所以說,南郵分數高自由他的道理。
『捌』 潘長江不認識蔡徐坤被罵,網路三大怪現狀言論底線在哪裡
一、潘長江老師當時因為綜藝節目上不認識蔡旭坤,而被蔡旭坤的粉絲們罵,其實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大家所深思的,至於底線,我認為不能因為粉絲們喜歡一個明星,成為攻擊其他明星的理由,一個明星不可能說讓所有的人都認識,因為不認識就要被罵確實說不通。
四、當蔡學坤的粉絲做出這件事情之後,就被大家說這個人不是真粉絲,這些人主要就是為了來黑蔡旭坤的,所以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對潘長江以及蔡旭坤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的粉絲還直接說出這是對蔡旭坤的網路暴力,而且在這些事件當中,讓世界發生的更加繁瑣。
其實我們對於潘長江老師在綜藝節目上不認識蔡徐坤的行為完全可以理解,因為蔡徐坤剛出道的明星,潘長江老師不認識情有可原,這不能讓他的粉絲成為攻擊的理由。
『玖』 我國規范網路市場的法律有那些
最近出台的規范是下面第一個,即《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其他的都是與互聯網網路服務有關的法律規范,供你參考。
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2007-12-20】
2. 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2006-02-20】
3. 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2005-09-29】
4.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2005-09-25】
5. 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2005-02-08】
6. 互聯網IP地址備案管理辦法【2005-02-08】
7. 中國互聯網路域名管理辦法【2004-11-05】
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台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09-03】
9. 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2004-07-08】
10. 文化部關於實施《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2003-07-04】
11.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關於全國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連鎖經營單位審批情況的通告【2003-06-05】
12. 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2003-05-10】
13. 文化部關於加強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連鎖經營管理的通知【2003-04-22】
14. 互聯網等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失效]【2003-01-07】
15. 文化部關於實施《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的通知【2002-12-09】
16. 文化部關於發布行業標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的通知【2002-11-19】
17.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02-09-29】
18.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中規定的「企業登記注冊」是否包括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問題的答復【2001-07-16】
19.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新股發行公司通過互聯網進行公司推介的通知【2001-01-10】
2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2000-12-28】
2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2000-12-28】
22.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中國證監會國際互聯網站信息發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1999-05-25】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8年1月3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護公眾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的合法權益,規范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秩序,促進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公眾提供互聯網(含移動互聯網,以下簡稱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活動,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是指製作、編輯、集成並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視音頻節目,以及為他人提供上載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的活動。
第三條 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作為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實施監督管理,統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產業發展、行業管理、內容建設和安全監管。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作為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依據電信行業管理職責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實施相應的監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和地方電信管理機構依據各自職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及接入服務實施相應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及其相關網路運營單位,是重要的網路文化建設力量,承擔建設中國特色網路文化和維護網路文化信息安全的責任,應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接受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行業主管部門和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的管理。
第五條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組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負責制定行業自律規范,倡導文明上網、文明辦網,營造文明健康的網路環境,傳播健康有益視聽節目,抵制腐朽落後思想文化傳播,並在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指導下開展活動。
第六條 發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要有益於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正確導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大力弘揚體現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提供更多更好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文化滋潤心靈、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作用,為青少年成長創造良好的網上空間,形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
第七條 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當依照本規定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的《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
未按照本規定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的《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指導目錄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商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制定。
第八條 申請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備法人資格,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且在申請之日前三年內無違法違規記錄;
(二)有健全的節目安全傳播管理制度和安全保護技術措施;
(三)有與其業務相適應並符合國家規定的視聽節目資源;
(四)有與其業務相適應的技術能力、網路資源和資金,且資金來源合法;
(五)有與其業務相適應的專業人員,且主要出資者和經營者在申請之日前三年內無違法違規記錄;
(六)技術方案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
(七)符合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確定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總體規劃、布局和業務指導目錄;
(八)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條件。
第九條 從事廣播電台、電視台形態服務和時政類視聽新聞服務的,除符合本規定第八條規定外,還應當持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許可證或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其中,以自辦頻道方式播放視聽節目的,由地(市)級以上廣播電台、電視台、中央新聞單位提出申請。
從事主持、訪談、報道類視聽服務的,除符合本規定第八條規定外,還應當持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從事自辦網路劇(片)類服務的,還應當持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
未經批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互聯網上使用廣播電視專有名稱開展業務。
第十條 申請《許可證》,應當通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中央直屬單位可以直接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應當提供便捷的服務,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提出初審意見,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審批;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或者初審意見之日起40日內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其中專家評審時間為20日。予以許可的,向申請人頒發《許可證》,並向社會公告;不予許可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許可證》應當載明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播出標識、名稱、服務類別等事項。
《許可證》有效期為3年。有效期屆滿,需繼續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應於有效期屆滿前30日內,持符合本辦法第八條規定條件的相關材料,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續辦手續。
地(市)級以上廣播電台、電視台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轉播類服務的,到省級以上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履行備案手續。中央新聞單位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轉播類服務的,到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履行備案手續。備案單位應在節目開播30日前,提交網址、網站名、擬轉播的廣播電視頻道、欄目名稱等有關備案材料,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應將備案情況向社會公告。
第十一條 取得《許可證》的單位,應當依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或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以下簡稱電信主管部門)申請辦理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或者履行相關備案手續,並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或變更登記手續。電信主管部門應根據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許可,嚴格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的域名和IP地址管理。
第十二條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變更注冊資本、股東、股權結構,有重大資產變動或有上市等重大融資行為的,以及業務項目超出《許可證》載明範圍的,應按本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的辦公場所、法定代表人以及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的網址、網站名依法變更的,應當在變更後15日內向省級以上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和電信主管部門備案,變更事項涉及工商登記的,應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三條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應當在取得《許可證》90日內提供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未按期提供服務的,其《許可證》由原發證機關予以注銷。如因特殊原因,應經發證機關同意。申請終止服務的,應提前60日向原發證機關申報,其《許可證》由原發證機關予以注銷。連續停止業務超過60日的,由原發證機關按終止業務處理,其《許可證》由原發證機關予以注銷。
第十四條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應當按照《許可證》載明或備案的事項開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並在播出界面顯著位置標注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批準的播出標識、名稱、《許可證》或備案編號。
任何單位不得向未持有《許可證》或備案的單位提供與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有關的代收費及信號傳輸、伺服器託管等金融和技術服務。
第十五條 鼓勵國有戰略投資者投資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企業;鼓勵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積極開發適應新一代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特點的新業務,為移動多媒體、多媒體網站生產積極健康的視聽節目,努力提高互聯網視聽節目的供給能力;鼓勵影視生產基地、電視節目製作單位多生產適合在網上傳播的影視劇(片)、娛樂節目,積極發展民族網路影視產業;鼓勵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傳播公益性視聽節目。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應當遵守著作權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採取版權保護措施,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六條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提供的、網路運營單位接入的視聽節目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已播出的視聽節目應至少完整保留60日。視聽節目不得含有以下內容:
(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誘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公民個人隱私等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危害社會公德,損害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十)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
第十七條 用於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電影電視劇類節目和其它節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廣播電影電視節目的管理規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播出時政類視聽新聞節目,應當是地(市)級以上廣播電台、電視台製作、播出的節目和中央新聞單位網站登載的時政類視聽新聞節目。
未持有《許可證》的單位不得為個人提供上載傳播視聽節目服務。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不得允許個人上載時政類視聽新聞節目,在提供播客、視頻分享等上載傳播視聽節目服務時,應當提示上載者不得上載違反本規定的視聽節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播、鏈接、聚合、集成非法的廣播電視頻道、視聽節目網站的節目。
第十八條 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發現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傳播違反本規定的視聽節目,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對含有違反本規定內容的視聽節目,應當立即刪除,並保存有關記錄,履行報告義務,落實有關主管部門的管理要求。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主要出資者和經營者應對播出和上載的視聽節目內容負責。
第十九條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應當選擇依法取得互聯網接入服務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經營許可證的網路運營單位提供服務;應當依法維護用戶權利,履行對用戶的承諾,對用戶信息保密,不得進行虛假宣傳或誤導用戶、做出對用戶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損害用戶的合法權益;提供有償服務時,應當以顯著方式公布所提供服務的視聽節目種類、范圍、資費標准和時限,並告知用戶中止或者取消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條件和方式。
第二十條 網路運營單位提供互聯網視聽節目信號傳輸服務時,應當保障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的合法權益,保證傳輸安全,不得擅自插播、截留視聽節目信號;在提供服務前應當查驗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的《許可證》或備案證明材料,按照《許可證》載明事項或備案范圍提供接入服務。
第二十一條 廣播電影電視和電信主管部門應建立公眾監督舉報制度。公眾有權舉報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的違法違規行為,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不得推諉。廣播電影電視、電信等監督管理部門發現違反本規定的行為,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移交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
電信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提供必要的技術系統介面和網站數據查詢資料。
第二十二條 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依法對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進行實地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工作人員依法進行實地檢查時應當主動出示有關證件。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可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同時,可對其主要出資者和經營者予以警告,可並處2萬元以下罰款:
(一)擅自在互聯網上使用廣播電視專有名稱開展業務的;
(二)變更注冊資本、股東、股權結構,或上市融資,或重大資產變動時,未辦理審批手續的;
(三)未建立健全節目運營規范,未採取版權保護措施,或對傳播有害內容未履行提示、刪除、報告義務的;
(四)未在播出界面顯著位置標注播出標識、名稱、《許可證》和備案編號的;
(五)未履行保留節目記錄、向主管部門如實提供查詢義務的;
(六)向未持有《許可證》或備案的單位提供代收費及信號傳輸、伺服器託管等與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有關的服務的;
(七)未履行查驗義務,或向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提供其《許可證》或備案載明事項范圍以外的接入服務的;
(八)進行虛假宣傳或者誤導用戶的;
(九)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泄露用戶信息秘密的;
(十)互聯網視聽服務單位在同一年度內三次出現違規行為的;
(十一)拒絕、阻撓、拖延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或者在監督檢查過程中弄虛作假的;
(十二)以虛假證明、文件等手段騙取《許可證》的。
有本條第十二項行為的,發證機關應撤銷其許可證。
第二十四條 擅自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由縣級以上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可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根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傳播的視聽節目內容違反本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可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根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未按照許可證載明或備案的事項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或違規播出時政類視聽新聞節目的,由縣級以上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可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根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五十條之規定予以處罰。
轉播、鏈接、聚合、集成非法的廣播電視頻道和視聽節目網站內容的,擅自插播、截留視聽節目信號的,由縣級以上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可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根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五十一條之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五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電信主管部門應根據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的書面意見,按照電信管理和互聯網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關閉其網站,吊銷其相應許可證或撤銷備案,責令為其提供信號接入服務的網路運營單位停止接入;拒不執行停止接入服務決定,違反《電信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的,由電信主管部門依據《電信條例》第七十八條的規定吊銷其許可證。
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廣播電影電視、電信等主管部門不履行規定的職責,或濫用職權的,要依法給予有關責任人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出現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除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外,其主要出資者和經營者自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受到處罰之日起5年內不得投資和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
第二十八條 通過互聯網提供視音頻即時通訊服務,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監督管理。
利用區域網絡及利用互聯網架設虛擬專網向公眾提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須向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前置審批,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審核批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監督管理。
第二十九條 本規定自2008年1月31日起施行。此前發布的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之處,依本規定執行。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王太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