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政部對網路募捐平台有什麼規定
《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
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應當在民政部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並可以同時在以本慈善組織名義開通的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網路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
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成立後,對慈善中國全國慈善信息平台進行了迭代升級,開發了移動端頁面,優化辦事服務流程,推動實現慈善信息全國一網可查。
(1)網路捐贈行業前景如何擴展閱讀:
個人求助不屬於《慈善法》規制的范圍,但對於個人求助在公開募捐平台上發布也沒有禁止性的規定。主要是平台要做好風險提示。
個人救助是《慈善法》立法中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按照法律規定,個人求助不屬於《慈善法》規制的范圍,個人求助信息也就不屬於慈善募捐的公開信息。
但是對於個人求助,《慈善法》也做了開放式的規定,可以在媒體上發布這種信息,但是媒體應該履行相應責任,要向社會公眾進行風險提示,告訴公眾這不屬於慈善募捐的信息,信息的真實性要由發布的個人承擔。
『貳』 網路推廣行業現在前景怎麼樣
網路營銷的就業前景很好,但是得看看你精不精通了,如果不會,就算知道 了沒有什麼作用,對吧。如果你懂一點點,建議你多去看看有關的書籍,提升自己。
1,網路營銷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路推廣的前景非常不錯的,新人類都是玩電腦,智能機長大的,是很好的趨勢,很有前途;
2,同時個人或網路推廣團隊也要掌握核心的關鍵操作技術和流程,才能在市場站住腳;
『叄』 舊衣服這個行業前景怎麼樣
說實話嗎?如果你是賣給別人(不知道情況下)那麼利潤可觀,如果是知道的情況下,那麼前景不咋滴
『肆』 「羅爾事件」後該怎樣看待網路捐款
網路募捐性質如何認定?
在深圳羅爾網路捐贈事件中,僅依靠個人和一家沒有慈善資質的公司發布的兩篇微信文章,就在幾天內募集到200多萬元捐贈款。這讓人見識到國內網路捐助的蓬勃力量。
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個人捐贈達到169.30億元,其中,個人小額捐贈(單筆金額在人民幣1萬元以下)的總額從2014年的58.6億元上升到75億元。而國內主要網路捐贈平台共籌款9.66億元,較2014年增長127.29%。
然而,快速增長的網路慈善卻常常「遇人不淑」。去年6、7月間,4歲南京重病女孩柯某獲648萬余元捐款,但其父母卻被質疑濫用捐款,有數十名網友以涉嫌「詐捐」的名義報案,要求返還善款。
公眾號、朋友圈等社交圈中,時常會遇到各類求助信息,有的是患病求醫療費、有的是貧困求學費……感動之下,動手轉發或解囊相助的很多,但當事人如此募捐是否合法?信息發布方是否需要具有相關資質?
「按照慈善法的規定,個人進行公開慈善募捐,應當與慈善組織合作。」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說,個人和不具有慈善資質的公司在自己的平台上發布具體個人的求助信息屬於「個人求助」,而非慈善法規定的慈善募捐,法律並不禁止個人求助。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楊思斌則認為,個人求助是在有限空間內進行的私人行為,但是通過互聯網公眾號轉發就帶有了公共性,而「羅爾事件」中小銅人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並非慈善組織,本身沒有公開募捐資格,該公司的行為是否屬於「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公開募捐」,要由執法部門根據事實來認定。
信息披露怎樣避免「魚目混珠」?
「羅爾事件」之所以遭遇輿論圍剿,是由於部分重要信息未向公眾披露。互聯網時代,網路慈善最怕信息失實失真。記者梳理近年來網路上出現的多個網路募捐熱點事件發現,輿論都在聚焦信息的真實性。
信息披露不充分。比如「羅爾事件」中,羅爾只提及女兒的遭遇、妻子長期沒有工作、父親得重病等信息內容,而未披露其家庭有房有車,以及白血病女兒的治療費用情況。
無中生有說假話。去年8月,廣西防城港市一女子利用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件,謊稱家人遇難,不僅騙取了數千網民同情,還詐騙近10萬元捐款。
部分真實但「借雞生蛋」。去年10月,安徽利辛女子李某自稱下班路上為救女童而被惡犬咬成重傷,收到數十萬善款。後經調查,李娟其實是在男友的狗場被咬傷的。從「見義勇為」到「騙捐善款」,輿論嘩然。
家有難事向社會求助無可非議,但前提是信息披露必須真實。廣東融方律師事務所律師呂勝柱說,「羅爾事件」表面上看是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通等問題,實則暴露了現有募捐體系缺乏必要的信息證實機制,仍待規范。
艾瑞咨詢分析師李超認為,網路募捐突破了傳統募捐的時空限制,傳播快、影響大、互動強、效率高,可及時有效地為受助者排憂解難。但網路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得募捐信息真假難辨,這就需要提供空間服務的網路平台具有較高的甄別募捐信息真偽的能力,在信息發布前進行核實驗證,讓受捐者盡量披露更多的個人真實信息資料,並及時公布資金的使用情況。
呂勝柱表示,根據國家網信辦2015年發布的《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的相關條款,平台要對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如果網路平台出現詐騙、誹謗等事故,平台如未能提供溯源用戶的實名信息,要承擔相應責任。隨著網路募捐的普及與社會慈善需求的擴大,募捐平台的數量也將越來越多。對於網路募捐平台的管理,宜從事前逐步發展到事中事後監管,比如對於網路募捐的信息公開與操作規范制定硬性要求,對接公眾的知情權與監督權。
監管如何平息「花錯錢」焦慮?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4%的受訪者曾通過網路平台參與過捐款,僅28.5%的受訪者信任網路捐款中的慈善組織或募捐個人,62.4%的受訪者擔憂網路募捐存在詐捐、騙捐的潛在風險。
今年慈善法實行後,民政部通過了首批13家慈善互聯網募捐平台。在不少法律界專家看來,13家「正規軍」之外,不少帶有慈善籌款性質的網路互助平台,以及利用微信朋友圈、網路論壇等形式發起的「個人求助」行為等,均面臨資金監管公信力缺乏的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類似案例共同點是「個人求助」者發布信息後,常利用個人賬戶接收善款,在缺乏第三方監督制約的情況下,即使求助的情況如病情屬實,也可能面臨質疑。
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網路互助平台也面臨這樣的尷尬:資金善款流向缺乏公信力的第三方監管。在當前行業仍缺乏監管細則的情況下,不少網路互助平台的資金監管常受到網友質疑。保監會於11月發布消息稱,網路互助平台不具備保險經營資質及相應風險控制能力,其資金風險、道德風險和經營風險難以管控,容易誘發金融風險。
螞蟻互助創始人廖曉平說,網路互助平台多處於經營灰色地帶和監管真空地帶,希望監管部門推進設定行業行為准則,制定相關監管規則,對潛在風險進行管控。
「網路募捐是個新生事物,希望這次事件成為相關制度完善和成長的契機,更好監督和管理網路募捐資金的使用。」廣東南方福瑞德律師事務所律師向蘭金說。
『伍』 網路行業的發展前景
以網路廣告為例子: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網路廣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2014Q1中國網路廣告市場規模達到295.3億元,同比增長53.1%,環比下降14.3%。由於第一季度季節因素的影響,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呈現周期性環比下降。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同比上升超過50%,2014年開局良好,預計下個季度將繼續保持相當增速。
第一季度國內網路廣告市場有以下熱點事件:在網路媒體方面,「馬航事件」持續引發國內民眾高度關注,新聞資訊網站、社交媒體、視頻網站成為網民獲取事件信息的重要渠道;新浪微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未來社交信息流廣告將持續發力,其中,移動端廣告營收能力將成為新浪微博發展的重要看點。在廣告技術方面,阿里媽媽TANX、網路BES、騰訊TAE三方發起聯合倡議,建立統一的互聯網展示營銷創意尺寸標准,將目前國內近200個尺寸統一成26個標准尺寸,聯合推動RTB市場標准化。
『陸』 網路營銷未來前景怎麼樣
1、行業前景好、人才需求量大: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公司、組織、以及個人的發展和生活也無法離開網路搜索、騰訊社交、阿里購物。他們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互聯網正在顛覆以往的生活,人們的學習、社交和購物不僅僅局限於學校、聚會和商場。
場景不斷優化,人們的生活習慣不斷變化,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了社會的主流,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已經感受到了網路營銷的魅力。行業內對於網路營銷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
『柒』 公益行業發展前景
一、公益市場化
未來五年,中國慈善事業體制將從行政模式轉為市場模式,慈善市場將起到配置慈善資金的基礎作用,公益市場化成為現有體制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要改變慈善行政化,光靠呼籲沒有用,唯有用市場化挑戰行政化,要建立市場主體,要參與公益慈善資源的競爭。
在這個過程中還要組建各種市場要素,包括公益金融,公益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包括公益營銷,不但要把事情做好,而且還要大聲喊出來……從去年以來,公益市場化已經成為一個洪流,雖然有很多局限和問題,但它已經成為一個相對客觀的發展過程了。
二、民間化、組織化和專業化
隨著公益市場化的到來,政府不斷的簡政放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與到公益慈善事業中來,慈善事業會進一步的民間化;另一方面,隨著政策越來越開放,有更多的公益慈善組織注冊成立,公益慈善組織的數量不斷上升。在民間化和組織化的過程中,又要求公益慈善組織不斷提高效率,才能贏得更多的公信力,這就自然而然走向專業化的道路。
三、基金會崛起
自2004年以來,政府采購服務為公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但在實現市場化、組織化、民間化、專業化的過程中,如果民間組織都依靠政府提供資源,這不利於他們的獨立發展。在這種環境下,基金會的崛起是自然的趨勢,它將逐漸和政府、國際機構一起,成為非常重要的慈善事業資金供給方。
四、支持性機構出現
未來五年將會出現一系列支持性機構,包括設計、評估、咨詢、能力建設、展會甚至社會創投服務等各個方面。這些支持性機構的出現,意味著公益行業的形成,逐步打造出比較完整的生態系統。
五、青少年兒童、社區發展、醫療康復是投資熱門
隨著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青少年兒童、社區發展和醫療康復將是公益投資的熱門領域。成熟度比較高的社會組織聚集在這三個領域,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的投入。
六、社區資助將成為重要的慈善資金使用方式
目前,社區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靈活的小額社區資助成為重要的慈善資金使用方式,社區基金會將成為重要的載體,資助模式將成為基金會與社會服務機構之間的主要合作方式。
七、大量公益資金將轉向西部
地方經驗仍然會引領公益慈善事業的中國道路,北京、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尤其是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會成為更加活躍的地區;以地方帶動地方,大量的資金將會轉向西部。
八、法治原則將得到普遍推廣
法治原則很可能在公益慈善領域得到普遍推廣,慈善將逐步通過立法來建立規范,公益組織的契約精神將進一步得到強調。
九、互聯網+公益
公益慈善將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一點在最近的99公益日得到很好體現,許多公益項目可能還沒實施就已經能夠募集到很多錢,這種事只有在互聯網時代才可能發生。互聯網思維將深刻影響著慈善領域的思維方式,與此同時,公益慈善的信息化平台打破時、空、行業界限,促進公益資源對接實現專業化、規范化和常態化。
十、公益慈善事業將引發一系列社會治理制度的改革
公益慈善事業在未來五年內將引發一系列社會治理制度的改革,協商民主可能會成為公益組織之間的主要溝通方式,同時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將形成大規模的跨界,多元共治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捌』 向美國捐款80億、稱中國缺錢不關我事的陳天橋,現在如何
說起陳天橋,也許有些人會不認識他是誰,但是,如果在他的名字前再加個盛大集團或者是網路游戲傳奇的備注,也許我們就會反應過來感嘆:原來就是他啊!
陳天橋——盛大網路的創始人及CEO。90年代,陳天橋從復旦大學畢業,在工作不久以後,陳天橋選擇了創業。在當時,中國的網路行業的發展正處於蒸蒸日上的時期。而陳天橋的盛大網路,也吃到時代的紅利,發展迅速。
2000年盛大網路正式進軍互動娛樂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網游),並且取得了輝煌戰果。當時我國的網游業還在起步階段,盛大代理的《傳奇》可以說是國內網游的始祖級別的網游。憑借《傳奇》這款網游,盛大網路成為了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可以說,陳天橋及其他的盛大網路公司也憑借這款游戲發家致富。
不過,商人都是重利的,陳天橋當年選擇了外國的科研機構投資,確實是因為外國的科研力量比較強,可以給他的投資更多回報。國內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實力也是有所不足,所以,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國內的科研機構的發展也存在許多不足,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玖』 網路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現在的企業或是私營店鋪都開始向網路靠近,把線上線下拉成了一條共存線,同時也把市場做的更廣更全面。
想要把產品、服務、企業信息放到網路上,必須需要擁有站點承載;網站可以創建也可以依賴相應的平台去展現,創建成功後接下來則是需要專職人員去運作也就是所說的運營。網路運營是一件費神費力的活,也是聚集考慮一個運營人員對於網路的把控與分析,前景是比較可觀的。
同一個職位,同樣的要求總會分出做事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在,待遇的好壞直接與個人努力有很大的關系,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分析待遇是怎麼個水平:
一、員工
在互聯網領域內,剛進入的員工再好的職位、企業待遇都不會太高的。這一階段是一個專業人員打基礎的時間段,根基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後續的升職與專業知識的扎實;待遇可以從不同的城市而決定,大致與新出生校園的大學生待遇類似。
二、主管
到了這個階段也說明了在互聯網行業有了一個的認知,實踐操作經驗,行業領域內的規則都有了自己的觀念與操作方法。這時的待遇一般是當地城市的中、上等待遇。
三、總監
這個職位一般默認是一個企業、一個站點的決策者,他們的待遇直接與整體運營收益關聯;多與少,直接形成鮮明的對比,它是直接關乎著企業、站點的發展方向與成長路線。
也不排除一些企業、服務行業在運營方面有各自的運作模式,待遇也會相應有所不同,不過整體來說會在行業的中檔層次。運營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工作,它承載著他人不能隨的時間與壓力上,調整好個人的休息時間段與網站運營模式。
身處互聯網運營領域、職位上待遇與一般的職位相比還是會高一些的;它是一個時時需要跟隨規則變化的領域、平台,想要把它做的更好、讓行業人士重視就需要多實踐多發現細節多注意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