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推進互聯網 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對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意義重大。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會議通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互聯網+」,促進創業創新、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並確定了相關支持措施。一是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准入,促進創業創新,讓產業融合發展擁有廣闊空間。二是實施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新硬體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核心晶元、高端伺服器等研發和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三是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台,加強公共服務,開展政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利用試點,鼓勵國家創新平台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四是適應「互聯網+」特點,加大政府部門采購雲計算服務力度,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五是注重安全規范,加強風險監測,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保障網路和信息安全,保護公平競爭。用「互聯網+」助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會議指出,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是為企業減負的定向調控重要舉措,有利於穩增長、促就業。會議決定,在已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基礎上,從10月1日起,將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由1%降至0.75%,並根據行業風險程度細化基準費率檔次,根據工傷發生率對單位(企業)適當上浮或下浮費率;將生育保險費率從不超過1%降到不超過0.5%;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基金超過合理結存量的地區應調低費率。實施上述政策,預計每年將減輕企業負擔約270億元。
會議認為,改革商業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市場需求,有利於保險業創新增效,也可以帶動社會有效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會議確定,按照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和商業可持續原則,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基金採取有限合夥制,規模為3000億元,主要向保險機構募集,並以股權、債權方式開展直接投資或作為母基金投入國內外各類投資基金,主要投向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設施等建設,以及「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重大項目等。用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打造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新引擎。
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鑒國際經驗,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這有利於完善金融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小微企業等貸款的能力。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Ⅱ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如何
一、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
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跨界融合更加廣泛、深刻。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路化縱深發展。產業互聯網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產業的產品設計、生產流程、產品銷售等全過程滲透。傳統產業通過互聯網技術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在原材料、裝備製造、軍工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工程,加快生產流程創新與突破。同時,傳統產業也將發揮「信息流」作用,在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促進網路與信息技術發展。
面向傳統產業服務的互聯網新興業態將不斷涌現。新興信息網路技術已經滲透和擴散到生產性服務業的各個環節,催生出各種基於產業發展的服務新業態,並將成為互聯網經濟背景下成長性最高的產業群。生產性服務業將從技術應用、服務內容、商業模式等方面不斷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將是下一個產業互聯網重點融合的方向。
產業集聚與產業協同創新成為發展重點。產業集群是現代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推進工業化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的過程中,企業將進一步開放平台與數據資源,促進應用創新和產業集聚,積極打造開源社區,不斷促進大眾創新,助推產業集群向「在線產業帶」轉型。同時,互聯網產業將注重協同發展,構建自主創新產業鏈,逐步形成互聯共贏的產業生態。
二、互聯網金融服務於產業發展
2015年經濟新常態與深化金融改革,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將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多元、多維,市場競爭更加充分與規范。
面向實體經濟創新金融服務模式。2015年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將繼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逐步面向小微企業、「三農」服務。互聯網金融平台將快速聚集數據信息,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吸引大量投資者進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數據分析促進金融服務縱深發展。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數據資產將成為重要風險管理資源。互聯網金融企業利用數據分析為客戶提供風險控制,融資貸款,財務咨詢,提高更為貼近用戶需求的金融產品。未來,評價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綜合實力的指標將更加豐富,以數據為基礎的綜合服務平台將助推互聯網金融服務縱深發展。
涌現更多的行業聯盟和自律組織,金融信用體系日益完善。互聯網金融平台是一個開放性強、兼容性廣、信息自由流通的平台。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需要並重。未來,互聯網金融監管要充分發揮行業聯盟與自律組織的作用,促進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建立「黑名單」制度,保護金融數據安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電子商務布局邁入新階段
電子商務縱向縣域延展,促進城鎮資源快速流轉。目前,縣域電商從以江浙代表的華東「單一區域增長」為主轉向華東、華北、華南、華中「多極增長」的階段。本地化的電子商務服務將不斷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持續創造就業機會,加速城鎮資源流轉,服務日益成熟,服務類別豐富多樣。
電子商務橫向跨境布局,促進全球消費資源優化。隨著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交易產品逐步向多品類延伸,交易對象向多區域拓展。從銷售市場來看,未來以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成熟市場仍是銷售的主要市場。與此同時,不斷崛起的新興市場正在成為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產業的新動力。跨境電商B2C佔比將不斷提升,B2B和B2C將會協同發展。移動網路技術不斷升級,將進一步模糊線上與線下商務服務界限,以互聯、無縫、多屏為核心的「全渠道」購物方式將快速發展。
各地產業集群積極通過電子商務升級轉型。電子商務涵蓋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軟體公司、代運營工地、在線支付、物流公司等配套企業將進一步圍繞電商企業進行聚集,服務內容涵蓋網店裝修、圖片描述、網站運營、營銷、物流、退換貨、金融服務、質檢、保險等內容,整個行業生態體系日益健全、分工更加清晰,並逐步呈現出生態化特徵。未來,電子商務各個環節將協同發展,各地產業集群加速轉型,社會商業生態逐步建立,創新結果惠及民生。
四、網路安全產業前景看好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快速普及,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網路安全問題逐漸從PC端轉移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網路安全產業面臨新機遇。
確保國家網路安全,大力發展自主可控的安全產業。由於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的核心設備、技術和高端服務主要依賴國外進口,在操作系統、專用晶元和大型應用軟體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網路安全隱患。為確保國家網路與信息安全,具有自主可控的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產業前景廣闊。
重視商業信息安全,數據加密與認證技術創新發展。隨著網路與信息技術應用普及,產品製造商急於聯網,企業商業秘密泄露、弱密碼、非加密通訊以及網頁操作等安全問題嚴峻。未來,企業將積極部署雲計算產品安全戰略,促進數據加密與認證技術創新發展,不斷提高信息資源使用效率,確保商業信息安全。
規范個人信息獲取與使用方式,智能硬體產品關注安全。從可穿戴設備到智能終端均需要網路安全產業為其提供保障。用戶信息安全是互聯網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用戶信息安全得到保證,互聯網產業才能繁榮發展。未來,隨著可穿戴設備、智能終端應用日益廣泛,個人信息安全將成為網路與信息安全新熱點,智能產品將更加關注產品安全。
2015年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期待產業各界以更加務實的精神,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寬闊的視野,共同促進我國互聯網產業繁榮發展。
Ⅲ 如何利用互聯網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這說得太高大上了。
互聯網營銷,O2O模式營銷,都促進了經濟發展。
而這些營銷模式的出現,也意味著大量的職位空缺,促進了就業,也就是社會發展。
大量人群的投入,也使得互聯網發展越來越好,那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就越來越好了!
Ⅳ 經濟發展是如何促進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我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完善基礎設施的額建設,為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提供舒適的環境
二、提高計算機研究人員的工資待遇,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三、老百姓收入提高,加快計算機的普及,反過來促進計算機網路的迅猛發展
Ⅳ 如何利用"互聯網+"促進經濟發展
通過互聯網實現調控經濟社會結構性的轉變,如城鄉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社會階層結構、收入分配結構;
通過互聯網操作實現經濟社會質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質量改善,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程度提高,人的素質提高,人力資本積漂,經濟增長;
通過互聯網增長和擴張經濟量,幽增長速度、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等指標的變化。
做網站,賺廣告費.
做網站,賣產品.
做網站,操作互聯網廣告。
Ⅵ 如何看待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互聯網行業持續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行業持續快速發展,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網路速率不斷提高,固定寬頻網路下載速率接近全球第一梯隊水平,信息消費蓬勃發展。當前,要牢牢把握網路強國建設新要求,抓住5G發展的新機遇,推動我國互聯網發展再上新台階。
中國網路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網路加快演進升級,萬物互聯新基礎日益堅實;企業競爭力不斷攀升,市場新興主體快速成長;融合應用持續深化,經濟新動能顯著增強。
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高速增長
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高速增長,網民規模超過7.7億,4G用戶接近11億。物聯網終端用戶達到4.3億。移動應用日益豐富,移動APP累計超過400萬款,覆蓋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即時通訊、網路購物、在線政務服務等用戶均超過5億,移動用戶月均使用流量近4G。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近年來,互聯網與生產服務各領域加快融合,促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2016
年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2.6萬億元,同比增長18.9%,顯著高於GDP
增速,佔GDP的比重達到30.3%,同比提升2.8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已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對GDP增速的貢獻已達到69.9%。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7.2萬億元,在GDP中的比重達到32.9%,總量位居全球第二。
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形成了引領發展的優勢
在消費領域,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形成了引領發展的優勢。網路零售額佔全球40%,信息消費規模達到4.5萬億元。在生產領域,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規模化商用,有力支撐了智能化生產、協同化製造、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的新模式、新業態的推廣應用,助力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工業互聯網實現「三位一體」
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階段,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要載體,是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發展的基礎。與互聯網主要連接人相比,工業互聯網主要是連接物,並且終端也更多。工業互聯網更加強調行業個性與企業內聯網,著力實現通信、計算、控制的三位一體。
近年來,我國連續出台網路提速降費、IPv6規模部署、互聯網+、人工智慧、分享經濟、工業互聯網、信息消費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夯實了網路基礎,促進了創新發展,營造審慎包容的監管環境。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我國網路基礎設施水平實現躍升,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互聯網企業高速成長,互聯網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逐步顯現。
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
我國互聯網行業仍將持續快速發展,並且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推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網路速率邁入20M時代,信息消費蓬勃發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創新不斷深化,智能零售、電子競技、產能共享等新熱點持續涌現;行業生態加速重構,互聯網企業國際化拓展取得積極成效,投融資持續活躍;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法律體系頂層架構基本形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網路環境日益清朗。
我國互聯網持續快速發展,其背後與我國網路設施的演進升級、行業規模的發展壯大、新興業態的持續迸發、資本市場的助力推動、營商環境的不斷完善等關鍵要素支撐密不可分。
目前來看,從2016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二季度,互聯網行業發展景氣指數和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都保持了整體向上的態勢,說明互聯網行業持續增長,實體經濟穩中向好,兩者協調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推動互聯網創新發展
要牢牢把握網路強國建設新要求,推動我國互聯網發展再上新台階。要堅持創新發展,抓緊突破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應用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構建起充滿生機活力的互聯網創新生態體系。
加速到來的5G將開啟萬物互聯的新時代。5G發展的主戰場在應用領域,將孕育更多新興互聯網服務,重塑傳統互聯網產業發展模式,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企業應積極挖掘5G應用的新方案,促進5G與垂直行業融合應用發展,加快將創新成果技術優勢轉化為先進生產力。
互聯網應堅持融合發展,促進產業數字化
互聯網行業還應堅持融合發展,促進產業數字化,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打造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堅持共享發展,加快網路應用普及,縮小數字鴻溝,提供更高效、更放心、更普惠的信息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安全發展,加強安全法規、制度、技術體系建設,全面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路數據、個人信息等安全保障能力;堅持開放發展,促進技術開放、平台開放、產業開放,努力打造跨平台、跨行業、跨國界的開放型產業生態。
Ⅶ 網購如何促進經濟的發展
賺錢不易,物價飛漲,帳單應接不暇,生活壓力對大多數老百姓而言是不輕松的。實體店的成本非常高,特別是近幾年,店鋪租金、水電、人工等費用快速上漲,商品的價格節節攀升,勞動者的平均工資雖然也漲了不少,但想要生活得寬裕一點也要多想想辦法開源節流。我周圍的很多中產家庭有熱衷網購,網購雖然會產生運費但能節省許多中間環節,價格自然會便宜很多,而且品種又多又全,如果再用一些比價工具進行網購,顧客經常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且省心,省力,省時,真是何樂而不為呢?所以網上購物不僅是低收入人群的選擇,越來越多的中產家庭加入到網購大軍的行列中。咨詢公司麥肯錫曾預測,到2011年左右,中國中產階層人數將達到約2.9億,占城市人口44%。這個階層增速預計在2015年達頂峰,總購買力達到4.8萬億元。中產階級、尤其是「中產網民」快速壯大,值得一提的是,網購花費最多的消費者占網路消費者人數的20%,其網購支出占總金額的70%。相比普通網購消費者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更高。
我有個中產朋友,她是中學教師,丈夫是大學老師,有房有車。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也真不輕。我常和她聊天,發現她生活得並不灰頭土臉,而是從容淡定,應對自如,臉上常掛著淡淡的笑意,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滿意之情。她曾告訴我:「現在的物價是高,生活壓力是大,但生活品質已經大大提高了。想想30年前那種物質貧乏的生活,看看現在衣食不愁的日子,我真的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好時代。雖然老人的醫療費,孩子的教育費很高,養車也要花費不少錢,生活的擔子很重,但日子和以前相比真的已經很好了。現在我還可以對著電腦買到全國甚至國外的商品,而且價錢還比實體店便宜很多,有時候同樣的商品甚至便宜一半以上,那種感覺真的很好,太超值了。」她說她經常運用「省省比價網」在網上購物,她一年網購的費用大概在2萬左右,如果在實體店買起碼要3萬塊錢,光是網購她一年就可以省成萬元呢。
她說舉個例子吧:「實體超市900克伊利高鈣高鐵奶粉,
90塊一聽,淘寶最便宜的僅51元一聽,兩聽加上20元郵費也就120元,整整省了60元錢,但因為考慮到食品安全問題,怕萬一買到假貨,我沒在淘寶買,我用
『省省比價網』,一瞬間就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只花了幾分鍾的時間就以135.8元的價格在卓越買了兩聽奶粉,卓越亞馬遜是誠信有保障的B2C電商,剛好碰上搞促銷活動,所以我通過比價網買到了便宜又放心的奶粉。更重要的不僅是比本地超市便宜了40多塊錢,而且不用在家人和自己每喝一杯牛奶的時候心裡都忐忑不安,真是又省錢,又安心。
」
她還跟進我說她的的女兒才13歲,也會精打細算,樂於網購呢!國慶節她帶女兒去南城百貨買衣服,孩子都不怎麼肯試衣服,說:「太貴了,一套衣服就要三百多元,質量跟你在網上一百塊左右買到的差不多,網上淘一淘就行了,再用『省省比價』網進行比價再下單,不吃虧,不後悔,要比在商場里買便宜很多了。」
在中國像這樣的家庭越來越多,成為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主流力量。電子商務對提振消費,拉動內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好務就會的作用。甚至有人預測10年後中國80%商品交易通過網路解決。那時候電子商像馬雲說的那樣:「10年後可能沒人再談電子商務,因為它會無處不在。」
Ⅷ 如何運用互聯網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誠信
Ⅸ 如何推進"互聯網+"行動以促進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的措施
一是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准入,促進創業創新,讓產業融合發展擁有廣闊空間。
二是實施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新硬體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核心晶元、高端伺服器等研發和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
三是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台,加強公共服務,開展政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利用試點,鼓勵國家創新平台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
四是適應「互聯網+」特點,加大政府部門采購雲計算服務力度,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
五是注重安全規范,加強風險監測,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保障網路和信息安全,保護公平競爭。用「互聯網+」助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Ⅹ 如何通過互聯網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
這說得太高大上了。 互聯網營銷,O2O模式營銷,都促進了經濟發展。 而這些營銷模式的出現,也意味著大量的職位空缺,促進了就業,也就是社會發展。 大量人群的投入,也使得互聯網發展越來越好,那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就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