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漢東湖新區誰了解嗎主要是哪些建築或者產業
武漢東湖高新區是科技部批復的國家三大現代服務業信息安全產業化基地之一,與上海、成都共同肩負國家信息安全防線。經過多年發展,已擁有烽火通信、華工安鼎、安天信息等相關企業50餘家,其中烽火通信、天喻信息、精倫電子3家為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與信息安全密不可分。
數據顯示,在信息安全領域,武漢光谷孕育了一大批「隱形冠軍」——烽火通信的大容量骨幹網路監控軟體,佔全國80%以上份額;天喻信息不僅金融IC卡產品佔全國半壁江山,城市一卡通產品同樣把持了全國40%以上份額;華工安鼎的Web日誌安全分析產品,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達夢資料庫的安全資料庫產品,是國內惟一擁有完全自主版權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連續5年國產資料庫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東湖高新區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局負責人介紹,從行業細分角度看,武漢光谷信息安全產業在光通信網路監控系統、安全資料庫管理、智能卡、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移動反病毒軟體等方面具備優勢,但同國際巨頭相比,仍需經過爬坡期。
[1] [2] 下一頁
Ⅱ 武漢數谷在哪裡
送你個答案,人民日報的標准官方回答,這種東西網上一搜就有。
人民日報關注武漢發展新產業:光谷數谷,江城明珠
漢網
09-04 12:09
編者按:2019年9月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光谷數谷 江城明珠》,關注了武漢發展新產業的情況。全文如下:
武漢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
光谷數谷 江城明珠
武漢正在蝶變。隨著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成長型產業快速發展,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穩步推進,一個「晶元—新型顯示屏—智能終端—互聯網」的萬億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今年上半年,武漢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33.8%。
來到武漢,當地人經常會自豪地向客人介紹「光谷」和「數谷」。
「光谷」位於城南,是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俗稱。「數谷」位於城北,因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發展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超算等產業而得名。
「光谷」和「數谷」,一南一北,猶如兩顆璀璨的明珠,折射出近年來武漢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的努力與成就,展現著這座「鋼的城」煥發的生機與活力。
發展新產業,建設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在「數谷」的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國家網安基地)展示中心內,工作人員向建華正在忙碌。「3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空地,現在已成為一個國家級新基地。」向建華介紹話語中充滿自豪。
2016年9月30日,中央網信辦復函武漢,支持武漢開展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建設,打造國內首個獨具特色的「網路安全學院+創新產業谷」基地。
國家網安基地積極引進產業項目,目前已注冊企業95家,開工項目15個,總投資約2000億元,基本形成了從數據存儲到數據傳輸、處理和應用的網路安全產業鏈。京東方等一批液晶屏幕製造巨頭在此聚集,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投產。
今明兩年,京東方企業將會聚集2萬的高新人才,同步伴隨網安基地二期工程落地,政府預計該片區未來三年會匯集6萬常住人口。京東方與北京著名上市房企當代置業攜手打造生活配套居住區,據稱,整體體量高達85萬方。據京東方內部透露,整個居住區毗鄰武漢市唯一的省級濕地公園——杜公湖濕地公園,面積高達360萬方左右;另外部配備京東方自建三級甲等醫院、社區內部配有17萬方綜合商業體,及幼兒園與小學,是集娛樂、休閑、醫療、教育為一體的超配大城。投資價值和居住環境在區域內都是非常高的。
Ⅲ 武漢經緯度是什麼
武漢位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之間。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武漢是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中心城市。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北郊的盤龍城遺址作為武漢建城開端,距今有3500年歷史。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
武漢簡介。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城區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
境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上百座大小山巒,166個湖泊座落其間,水域面積,佔全市面積四分之一,構成了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水域生態環境。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截至2014年,在漢高等院校98所;其中普通高校和本科院校數僅次於北京居中國第二,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數量居全國第三, 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107.26萬人 ,居世界第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武漢列為超大城市;同年12月,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武漢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Ⅳ 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開設有信息安全、網路空間安全兩個本科專業,具備從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科教平台架構完整、師資隊伍機構齊整、經驗豐富,為高水平人才培養提供了國內領先條件,現擁有2個國家級平台:網路安全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2個省部級平台:空天信息安全與可信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網路空間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網安智庫),還積極參建國家級平台8個、省部級平台14個、校企合作平台10個;學院現有專職教師4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 22人,博士生導師22人;為加強學科交叉融合,深度開展校企合作育人與合作科研,我院還建設有一支由校外知名學者與行業專家、企業導師組成的兼職教授隊伍。
Ⅳ 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有多少學生
我院在可信計算與系統安全、網路威脅感知與安全保障、數據隱私保護、密碼專用晶元設計與開發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兩年來,學院主持網路空間安全方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聯合基金重點、國防預研項目等逾70項,到賬經費達6000萬元。
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2019年新增1項)、二等獎1項;學院還積極發揮武漢大學綜合學科交叉優勢,在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網路安全法律法規制定、輿情分析等領域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院現有本科生771人、研究生335人,自2001年信息安全專業創辦以來,已為國家輸送近4000名高水平網路安全人才,校友遍布全國各主要網路安全業務部門,業界口碑極佳。
Ⅵ 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怎麼樣
2016年武漢大學作為首批獲得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的高校之一,積極響應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部署,成立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與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合作打造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創建極具特色的「網路安全學院+創新產業谷」模式。
學院現擁有2個國家級平台:網路安全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2個省部級平台:空天信息安全與可信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網路空間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網安智庫),還積極參建國家級平台8個、省部級平台14個、校企合作平台10個。
學院成立兩年來,主持開展的國家級重點重大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課題2項,國家 973 計劃課題 1 項、 863 計劃課題 2 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4 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與青年項目 30 余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學院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1 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學院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1 項。
院系特色:武漢大學與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國內唯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共建國家網路安全學院,打造極具特色的網路安全學院 + 網路安全產業谷的辦學模式。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佔地 40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建有國家網路安全學院新院區,新校區按照「21 世紀國際一流大學建築的標桿」目標設計建造。新院區將為我院的人才培養、人才引進、科研創新等提供更加優越的科教條件。
Ⅶ 網安基地武大和華科哪個學生人多
差不多
2020年9月,國家網路安全學院正式開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的1300多名本碩博學生,成為首批入學學子,此外還有140名左右教師職工入駐。
作為網路安全教育的重要一環,兩所高校都建有頂尖的網路安全攻防實驗室。兩座實驗室均按照校方需求,對標國際一流大學進行建設,能夠為師生提供專業的實訓平台。
Ⅷ 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家網路安全學院怎麼樣值不值得去
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家網路安全學院很好,值得去。
1、在人才培養方面實施「分級通關」綜合實踐能力培養方案,是國內唯一在本科教學中系統性推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學校。
2、在科研方面,承擔了包括973計劃項目「雲計算安全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網路空間安全重點專項課題等多個國家重要項目;
3、在平台建設方面,在依託現有國家、省部級相關平台外,建設有大數據安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武漢網路安全戰略與發展研究院,作為國家網安基地的智庫和產業創新源頭。
歷史沿革:
華中科技大學在上世紀80年代就建立了信息安全實驗室,在多年積累信息安全教學和研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於2002年建立了信息安全專業,同年設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
2003年招收首屆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是國內較早成立本專業的高校之一。
2007年成為國內首批「信息安全特色專業」;
2016年2月獲得首批「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
Ⅸ 國家網路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基地是誰的
國家網路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基地是由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聯合北京化工大學設立,詳見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公告【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