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車聯網車聯網包括車載娛樂系統嗎
車聯網主要是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與服務平台之間的網路連接,與車載娛樂是兩個概念。
內涵主要指:
車輛上的車載設備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對信息網路平台中的所有車輛動態信息進行有效利用,在車輛運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務。
可以發現,車聯網表現出以下幾點特徵:車聯網能夠為車與車之間的間距提供保障,降低車輛發生碰撞事故的幾率;車聯網可以幫助車主實時導航,並通過與其它車輛和網路系統的通信,提高交通運行的效率。
概述
車聯網的概念源於物聯網,即車輛物聯網,是以行駛中的車輛為信息感知對象,藉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車與X(即車與車、人、路、服務平台)之間的網路連接。
提升車輛整體的智能駕駛水平,為用戶提供安全、舒適、智能、高效的駕駛感受與交通服務,同時提高交通運行效率,提升社會交通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車聯網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車與雲平台、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內等全方位網路鏈接,主要實現了「三網融合」,即將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進行融合。
車聯網是利用感測技術感知車輛的狀態信息,並藉助無線通信網路與現代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實現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交通信息服務的智能決策和車輛的智能化控制。
1、車與雲平台間的通信是指車輛通過衛星無線通信或移動蜂窩等無線通信技術實現與車聯網服務平台的信息傳輸,接受平台下達的控制指令,實時共享車輛數據。
2、車與車間的通信是指車輛與車輛之間實現信息交流與信息共享,包括車輛位置、行駛速度等車輛狀態信息,可用於判斷道路車流狀況。
3、車與路間的通信是指藉助地面道路固定通信設施實現車輛與道路間的信息交流,用於監測道路路面狀況,引導車輛選擇最佳行駛路徑。
4、車與人間的通信是指用戶可以通過Wi-Fi、藍牙、蜂窩等無線通信手段與車輛進行信息溝通,使用戶能通過對應的移動終端設備監測並控制車輛。
5、車內設備間的通信是指車輛內部各設備間的信息數據傳輸,用於對設備狀態的實時檢測與運行控制,建立數字化的車內控制系統。
② 《車聯網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 明確標准體系建設
易車訊近日,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加強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化工作頂層設計,工信部組織編制了《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
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車聯網產業發展的部署要求,推動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著力構建車聯網(智聯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指導標准統籌規劃,系統推進網路安全標准研製,注重與智能網聯汽車、信息通信、電子產品和服務等相關標准體系的協調和銜接,促進強化標准落地實施,為保障車聯網產業安全可持續發展提供標准支撐。
建設目標是,計劃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重點研究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重點行業標准和國家標准,完成50項以上重點急需安全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備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完成100項以上重點標准,提升標准對細分領域的覆蓋程度,加強標准服務能力,提高標准應用水平,支撐車聯網產業安全發展。
建設思路是,在《國家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整體框架基礎上,結合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工作實際需求,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急用先行、循序漸進,進一步明確安全標准建設的對象和重點內容,建立統一協調的標准體系框架,指導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化建設。
建設內容是,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框架包括總體與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六個部分。
總體與基礎共性標准包括術語和定義、總體架構、密碼應用等三類;終端與設施安全標准包括車載設備安全、車端安全、路側通信設備安全和測試場設施安全等四類;網聯通信安全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認證等兩類;數據安全包括通用要求、分類分級、出境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應用數據安全等五類;應用服務安全包括平台安全、應用程序安全、服務安全等三類;安全保障與支撐類標准包括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安全能力評估等三類。
③ 網聯汽車的信息交互系統面臨著哪些安全威脅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聯汽車的通信、娛樂功能越來越豐富,而背後的信息交互系統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也越來越嚴重。我認為網聯汽車的信息交互系統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硬體安全威脅
據調查表明,車載信息交互系統自帶的應用軟體和市場上的網聯汽車遠程式控制制App普遍缺乏軟體防護機制和安全保護機制。大部分車輛並未對未知應用軟體的安裝進行限制,甚至保留了瀏覽器的隱藏入口,這就導致黑客可以通過瀏覽器下載惡意軟體,從而發起對車載信息交互系統的攻擊。
而對於那些沒有保護機制的遠程式控制制App,攻擊者可以通過逆向分析軟體對這些App進行分析,可以查詢到TSP的介面、參數信息。而那些採取了軟體防護機制的遠程式控制制App也存在防護強度不夠的問題,具備一定黑客技術的攻擊者還是可以分析出App中存儲的密鑰、介面等信息。
④ 在汽車中,車聯網是什麼東西
通過移動設備查看自己的汽車為了搞清楚什麼是車聯網,多年前,比爾·蓋茨等人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即「萬物互聯的互聯網」。物聯網就是將各種信息感測設備與互聯網結合,形成一個巨大的網路。簡單來說就是把各種各樣的東西連接到互聯網上,然後人們就可以通過某個設備遠程監控和操作所有連接到互聯網上的東西。這與近年來流行的「互聯網+」類似。如果用「互聯網+」的概念來理解,大概就是「物聯網=互聯網+」的「物」。車聯網是物聯網的具體形式。如果物品可以連接到互聯網,那麼車輛互聯網和物品互聯網就沒有本質的區別。搜狗網路對車聯網的定義是一個動態的移動通信系統,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感測裝置等相互作用。
雖然車聯網本質上是一個通信系統,但絕不是通話那麼簡單。如果車主只能通過移動設備查看自己的汽車,那麼這項技術的魅力將大大降低。不酷的東西遲早會被人冷落。人們也想要遙控器。就像智能家居一樣,當汽車在烈日下暴曬一個下午,就可以在開車前打開車內的空調,在上車時達到合適的溫度。夠酷了。如今的車聯網技術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其功能也越來越強大。打開空調、播放音樂、控制車燈,甚至劃定汽車的行駛范圍等功能都放入了車聯網。
⑤ 車聯網有什麼用,有什麼功能
車聯網用途:車聯網能夠為車與車之間的間距提供保障,降低車輛發生碰撞事故的幾率;車聯網可以幫助車主實時導航,並通過與其它車輛和網路系統的通信,提高交通運行的效率。
功能:車輛上的車載設備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對信息網路平台中的所有車輛動態信息進行有效利用,在車輛運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務。藉助無線通信網路與現代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實現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交通信息服務的智能決策和車輛的智能化控制。
發展歷程
車聯網在國外起步較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就開始研究車間通信。2000年左右,歐洲和美國也相繼啟動多個車聯網項目,旨在推動車間網聯系統的發展。2007年,歐洲6家汽車製造商(包括BMW等)成立了Car2Car通信聯盟,積極推動建立開放的歐洲通信系統標准。
實現不同廠家汽車之間的相互溝通。2009年,日本的VICS車機裝載率已達到90%。而在2010年,美國交通部發布了《智能交通戰略研究計劃》,內容包括美國車輛網路技術發展的詳細規劃和部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車聯網
⑥ 汽車智能網聯有哪些技術
1、環境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包括車輛本身狀態感知、道路感知、行人感知、交通信號感知、交通標識感知、交通狀況感知、周圍車輛感知等。
其中車輛本身狀態感知包括行駛速度、行駛方向、行駛狀態、車輛位置等;道路感知包括道路類型檢測、道路標線識別、道路狀況判斷、是否偏離行駛軌跡等;
2、無線通信技術
長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用於提供即時的互聯網接入,主要用4G/5G技術,特別是5G技術,有望成為車載長距離無線通信專用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有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藍牙、WiFi等,其中DSRC重要性較高且亟須發展。
它可以實現在特定區域內對高速運動下移動目標的識別和雙向通信,例如V2V、V2I雙向通信,實時傳輸圖像、語音和數據信息等。
3、智能互聯技術
當兩個車輛距離較遠或被障礙物遮擋,導致直接通信無法完成時,兩者之間的通信可以通過路側單元進行信息傳遞,構成一個無中心、完全自組織的車載自組織網路,車載自組織網路依靠短距離通信技術實現V2V和V2I之間的通信。
它使在一定通信范圍內的車輛可以相互交換各自的車速、位置等信息和車載感測器感知的數據,並自動連接建立起一個移動的網路,典型的應用包括行駛安全預警、交叉路口協助駕駛、交通信息發布以及基於通信的縱向車輛控制等。
4、車載網路技術
汽車上廣泛應用的網路有CAN、LIN和MOST匯流排等,它們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小、帶寬窄。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清視頻應用進入汽車,如ADAS、360度全景泊車系統和藍光DVD播放系統等,它們的傳輸速率和帶寬已無法滿足需要。
同時乙太網還可以順應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即開放性兼容性原則,從面可以很容易地將現有的應用入到新的系統中。
5、先進駕駛輔助技術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通過車輛環境感知技術和自組織網路技術對道路、車輛、行人、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等進行檢測和識別,對識別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傳輸給執行機構,保障車輛安全行駛。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重點發展的技術,其成熟程度和使用多少代表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水平,是其他關鍵技術的具體應用體現。
高科技:
智能汽車是一種正在研製的新型高科技汽車,這種汽車不需要人去駕駛,人只舒服地坐在車上享受這高科技的成果就行了。因為這種汽車上裝有相當於汽車的「眼睛」、「大腦」和「腳」的電視攝像機、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操縱系統之類的裝置,這些裝置都裝有非常復雜的電腦程序,
所以這種汽車能和人一樣會「思考」、「判斷」、「行走」,可以自動啟動、加速、剎車,可以自動繞過地面障礙物。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它的「大腦」能隨機應變,自動選擇最佳方案,指揮汽車正常、順利地行駛。
從廣義上講,智能聯汽車是以車輛為主體和主要節點,融合現代通信和網路技術,使車輛與外部節點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控制,以達到車輛安全、有序、高效、節能行駛的新一代多車輛系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百利-智能汽車
⑦ 對汽車車載網路有哪些要求
對汽車車載網路系統的要求:對傳輸速度要求不高,但要求性能穩定,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製造成本低。線路簡單,與應用系統一體化,實時性好。
汽車車載網路類型:
一:CAN控制器區域網。
CAN匯流排是德國BOSCH公司從80年代初為解決現代汽車中眾多的控制與測試儀器之間的數據交換而開發的一種串列數據通信協議,它是一種多主匯流排,通信介質可以是雙絞線、同軸電纜或光導纖維。通信速率最高可達1Mbps。
二:LIN局域互聯網路。
LIN標准包括了傳輸協議的定義、傳輸媒質、開發工具間的介面、以及和軟體應用程序間的介面。LIN提升了系統結構的靈活性,並且無論從硬體還是軟體角度而言,都為網路中的節點提供了相互操作性,並可預見獲得更好的EMC(電磁兼容)特性。
三:MOST多媒體定向系統傳輸。
面向媒體的系統傳輸是在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中越來越受推崇的一種網路標准。MOST網路以光纖為載體,通常是環型拓撲。MOST可提供高達25Mbps的集合帶寬,遠遠高於傳統汽車網路。也就是說,可以同時播放15個不同的音頻流。因此主要應用在汽車信息娛樂系統。
車載網路是早期的汽車內部感測器、控制和執行器之間的通訊用點對點的連線方式連成復雜的網狀結構。
隨著電控系統的日益復雜,以及對汽車內部控制功能電控單元相互之間通信能力要求的日益增長採用點對點的鏈接會使得車內線束增多,這樣在考慮內部通訊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重量方面都給汽車設計和製造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此為了減少車內連線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快速交換,同時提高可靠性等方面在快速發展的計算機網路上,實現CAN、LAN、LIN、MOST等基礎構造的汽車電子網路系統,即車載網路。
開發車載網路一般需要模擬開發工具,比如CANOE,PFautoCAN等,車載網路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裡面同時存在多重通訊網路。常見的有CAN匯流排,而即便是CAN匯流排也會分不同速率的CAN匯流排,比如,動力系統的發動機控制、變速箱控制等,會採用高速的500K CAN匯流排控制,舒適系統的,比如,門、燈、窗的控制,會採用低速的125K的CAN匯流排控制。
⑧ 工信部: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易車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目標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重點研究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標准,完成50項以上急需標準的研製。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完成100項以上標準的研製,提升標准對細分領域的覆蓋程度,加強標准服務能力,提高標准應用水平,支撐車聯網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標准體系框架包括總體與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6個部分。在重點領域及方向,提出以下內容:
1、總體與基礎共性標准
總體與基礎共性標準是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的總體性、通用性和指導性標准,包括術語和定義、總體架構、密碼應用等3類標准。
術語和定義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主要概念,為相關標准中的術語和定義提供依據支撐。
總體架構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總體架構要求,明確和界定防護對象、防護方法、防護機制,指導企業體系化開展網路安全防護工作。
密碼應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密碼應用通用要求,明確數字證書格式、數字證書應用、設備密碼應用等要求。
2、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標准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標准
主要規范車聯網終端和基礎設施等相關網路安全要求,包括車載設備網路安全、車端網路安全、路側通信設備網路安全、網路設施與系統安全等4類標准。
車載設備網路安全標准主要規范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智能設備和組件的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包括汽車網關、電子控制單元、車用安全晶元、車載計算平台等安全標准。
車端網路安全標准主要規范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匯流排架構、系統架構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
路側通信設備網路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聯網路側設備的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網路設施與系統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設施與系統的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
3、網聯通信安全標准
網聯通信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通信網路安全、身份認證等相關安全要求,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認證等2類標准。信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蜂窩車聯網(C-V2X),以及應用於車聯網的蜂窩移動通信(4G/5G)、衛星通信、無線射頻識別、車內無線區域網、藍牙低能耗(BLE)紫蜂(Zigbee)、超寬頻(UWB)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身份認證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數字身份認證相關的證書應用介面、證書管理系統、安全認證技術及測試方法、關鍵部件輕量級認證等技術要求。
4、數據安全標准
數據安全標准主要規范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平台、車載應用服務等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要求,句括通用要求、分類分級、出境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應用數據安全等5類標准。通用要求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可採集和處理的數據類型、范圍、質量、顆粒度等,包括數據最小化採集、數據安全存儲、數據加密傳輸、數據安全共享等標准。分類分級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數據分類分級保護要求,制定數據分類分級的維度、方法、示例等標准,明確重要數據類型和安全保護要求。數據出境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行業依法依規落實數據出境安全要求,句括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要點、評估方法等標准。個人信息保護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及相關技術要求,明確用戶敏感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場景、規則、技術方法,包括匿名化、去標識化、數據脫敏、異常行為識別等標准。應用數據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相關應用所開展的數據採集和處理使用等活動,包括車聯網平台、網約車、車載應用程序等數據安全標准。
5、應用服務安全標准
應用服務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服務平台和應用程序的安全要求,以及典型業務應用服務場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平台安全、應用程序安全和服務安全等3類標准。平台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信息服務平台、遠程升級(OTA)服務平台、邊緣計算平台、電動汽車遠程信息服務與管理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應用程序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應用程序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服務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典型業務服務場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汽車遠程診斷、高級輔助駕駛、車路協同等服務安全要求。
6、安全保障與支撐標准
安全保障與支撐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管理與支撐相關的安全要求,包括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和安全能力評估等3類標准。風險評估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風險分類與安全等級劃分要求,明確安全風險評估流程和方法,提出車聯網服務平台、整車網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等相關要求。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監測、數據安全監測、應急管理、網路安全漏洞分類分級、安全事件追蹤溯源等相關要求,以及安全管理介面、車聯網卡實名登記、車聯網業務遞交網關(HI)介面等相關規范。安全能力評估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服務平台運營企業、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基礎電信企業等安全防護措施部署安全服務實施,提出網路安全成熟度模型、數據安全成熟度模型、安全能力成熟度評價准則、評估實施方法、機構能力認定、道路車輛信息安全工程等相關要求。
⑨ 車載網路的類型有
車載網路的類型有:
A類低速網路:傳輸速率一般小於10kbit/s(千比特每秒),主流協議是LIN(局域互聯網路),主要用於電動門窗、電動座椅、照明系統等。
B類中速網路傳輸速率在10~125kbit/s之間,對實時性要求不太高,主要面向獨立模塊之間數據共享的中速網路。主流協議是低速CAN(控制器區域網絡),主要用於故障診斷、空調、儀表顯示。
車載網路注意:
1、它們具有多個漏洞,例如缺少消息身份驗證,缺少消息加密以及用於爭用解決的基於ID的仲裁機制。攻擊者可以利用這些漏洞發起復雜的攻擊,這些攻擊可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因此,應謹慎處理車輛的安全性。在本文中,我們調查了諸如CAN,汽車乙太網和FlexRay之類的車載網路協議的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