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內鄉縣第四小學網路密碼

內鄉縣第四小學網路密碼

發布時間:2022-04-29 15:08:05

1. 河南內鄉有幾個高中

內鄉高中創建於1939年,名為「河南省戰區臨時第一中學」,抗戰勝利後易名為「內鄉中學」原校址在縣城文廟。1949年2月內鄉解放後,招收第一屆新生,195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撥款13億元(舊幣)在現址新建蘇式校舍,1954年8月新校舍完工,定名為「河南省內鄉高級中學」,規模為12班。1966年以前,一直在內鄉、西峽、淅川、鎮平、鄧縣五縣招生。
學校位於縣城教育路1號,面積110畝(校外另有教師住宅區16畝)。辦公區、教學區、學生宿舍運動場和生活區,分布有序;花卉園、植物園,辦公樓、實驗樓,東西相望;院內松柏夾道,碧樹環庭;茂林蔥郁,修竹掩映;四時花香鳥鳴。綠化面積在80%以上。校園環境美麗,建築軸線對稱。
內鄉高中是宛西建校最早的一所高中。五六十年代,即以校風謹嚴,學風勤勉享譽省內。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特別是1995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學校以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為目標,大規模地更新基礎設施,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大力培訓師資隊伍,完善科學管理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育人環境,推進素質教育,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重大發展。1995年以來,先後建成了新校門、教學大樓、圖書館、電教館、教職工住宅樓、學生宿舍樓和禮堂-餐廳樓、第二校區、教師宿舍樓,共3萬多平方米。同時,配置了語言實驗室、微機室,裝配了閉路電視雙向控制系統,建立了校園網,並接入互聯網,教育手段基本上實現了現代化。從2000年秋季起,學校規模由8軌24班向10軌30班擴大,到今年秋季,達到10軌30班。現有36個教學班,教職工153人,學生2495人。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23人,一級教師38人。教職工中獲部、省、市、縣級榮譽稱號的有120多人次。
1949年以來,已培養出54屆學生2萬余名。1984--2002年共向高校輸送合格新生10000餘名。1999年高考,別海濤同學考取綜合900分(標准分),居河南省理工科第一名,被清華大學錄取。2001年高考,白曉陽同學考取539分(3+x考試,滿分600分),居河南省第四名,被清華大學錄取。2002年高考,該校考生全部進入省專線,其中進入重點線136人,本科線以上493人,比2001年(418人)增加15.2%;省定第一批專科線以上923人,進線率為93%,比2001年(727人)增加21.2%。高考成績居南陽市A類高中第四名,被市教育局評為2002年度先進集體。語文、數學兩個學科居市第四名,英語居第六名,綜合學科居第一名。2005、2006年高考重點進線率分別居南陽市第二、第三名。 2007年本科以上進線突破千人大關,達到1105人,進線率達60%以上。
學校先後被評為省文明單位、省校園管理先進單位、省「為人師表,育人楷模」先進單位、省文明學校、省文明標兵單位、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市文明單位、市A類高中先進集體。

2. 內鄉四小離罐張有多少公里

內鄉縣第四小學走酈都大道、寶天曼大道,到達灌漲鎮,全程9.8公里。

也可到土產公司公交站乘坐內鄉13路,到灌漲公交站下車,6元。

3. 中國夢內鄉情四百字作文

在「手拉手」的活動號召下,我代表全體師生第一次來到內鄉縣王場小學,非常開心。一下車,發現王場小學門口並不起眼,走進去才看到裡面有一排排瓦房,他們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雖然有些破舊,卻被同學們保養得很有光澤,因為學生太多,所以好幾個同學擠在一起上課,不過這樣倒是非常暖和,但夏天的炎熱可想而知,真是佩服同學們的學習毅力啊!我在這上了一節自習,同學們非常自覺,都認真的讀著課文,並沒有因為老師的「放鬆」而得意忘形。我想:他們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奮學習,將來一定能學有所成。
隨後我們兩個學校一起舉行了支教聯誼大會,當我們把20台電腦捐獻給王場小學時,會場上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中午放學,我來到其中的一位同學家,他們家房子雖有些簡陋,但是同學的媽媽卻對我非常熱情,拿出他們平時並不捨得吃的雞蛋招待我,我真是感動萬分,臨走前還送我一大兜香菇,我都不知該說什麼好,只是在心裡默默祝福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幸福。
內鄉之旅讓我深深感受到:原來我是如此幸福,既有舒適的生活,又有優越的學習條件,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而且還會像內鄉小同學一樣熱情幫助別人,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4. 河南內鄉縣一高 二高 分數線多少2020年

2020年內鄉一高中招分數線是700分左右。


內鄉一高是河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是宛西建校最早的一所高中,創建於1939年,名為「河南省戰區臨時第一中學」,抗戰勝利後易名為「內鄉中學」,原校址在縣城文廟。

(4)內鄉縣第四小學網路密碼擴展閱讀:

2008年高考,重點線招生216人,兩冊及兩冊以上招生904人,本科及以上招生1502人,本科錄取率62.1%。張琳高考成績627分,文藝科在南陽市排名第二,被北京大學錄取。兩名學生被招募為空軍飛行員。


學校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校園管理先進單位,省級先進單位「模範教師和模範教師」、省文明學校、省文明先進單位,省級先進集體的道德教育在中小學,省級單位成立的「五四紅旗團委委員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河南內鄉縣第一中學

5. 內鄉縣第一高級中學升學率多大

我是內鄉一高54屆學生。理科生。 當時我們那屆一共是16個班級。四個少年班. 高二文理分科之後:有四個文科班。 我是理科生,就跟你具體說說當時我們那屆的升學情況。 不用跟你謙虛。當時我在普通班,基本上學習成績就在班級前五名左右。學校給普通班班主任分的任務是 2個重點,8個二本。超過這個數 就可以領取獎金了。 最後我們七個普通班的情況是 每班基本上二個一本。七個二本。 少年班情況就會好一點了。那年我差一分不到一本線,就又在南校區復習。復習時候分班成績班級第二。 最後復習班的成績是 後面六個班 平均六個一本, 50個二本 前面兩個重點復習班不太清楚,但絕對要好一點 (復習的時候每一個班又110人左右)
總的來說; 若你是理科生,在少年班的話,平時成績穩定在前二十名,高考發揮正常的話 一本 若在普通班, 必須穩定在前三名。
其實,我當時那個班最後的情況是 ; 兩個一本上學去了 四個二本 三本兩個人(學費太貴) 大專十二個人 下學幾人 剩下的四十人基本都去復習了。。。
所以 你要加油哦 不要被學校的甜言蜜語 蒙蔽了雙眼哦
還有什麼不懂得 給我留言

6. 內鄉三高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內鄉三高錄取分數線是510分。

內鄉縣第三高級中學(簡稱:內鄉三高)位於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內鄉縣,是一所擁有五十年歷史的鄉鎮高中,位於赤眉鎮街西,始建於1953年,佔地68畝。是南陽市級B類普通高中,現有2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400多人,在職教職工90多人。

內鄉三高,原名內鄉縣第三中學,歷經五十年風雨滄桑,其間曾單辦過高中,聯辦過完中,1980年又恢復單辦高中體制。

內鄉縣第三高級中學(簡稱內鄉三高)的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內鄉二初中。內鄉三高的發展先後經歷內鄉二初中時期、內鄉三中時期、赤眉中學時期、赤眉高中時期、內鄉三高時期五個歷史階段。

7. 內鄉檯球桌

你好,內鄉應該不會有賣檯球桌的地方,一般省會城市賣檯球桌的比較多,所以你要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內鄉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西緣。東接鎮平縣,南連鄧州,西鄰淅川縣、西峽縣,北依嵩縣、南召縣。自古有「守八百里伏牛之門戶,扼秦楚交通之要津」和「東接宛鎮、南矚荊襄、西帶丹江 、北枕嵩邙」之說。[1]
地形呈南北條狀,總面積2465平方公里。總人口65萬(2010年)。內鄉縣有全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縣級官署衙門內鄉縣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寶天曼自然保護區等多處風景名勝。

商朝時期,在今河南西峽北部山地出現了一個「析谷」的名字。「析谷」是指西峽北部這一帶山地。但「析」這個地名概念的出現,對後來這一帶定名為「析水」(即淅水,今西峽的老灌河)、「析邑」(邑意為縣)、「析縣」等,均有重要意義。
據《春秋左傳》記載:春秋末期,今西峽縣城一帶有「白羽」。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把「白羽」改為「析」,於時就有了「析邑」,屬楚地。但由於列國之間相互爭奪地盤,特別是秦國對外擴張,在秦、楚邊界上多次發生戰爭,因此「析邑」時屬楚,時屬秦,反復變更。
春秋時期,當楚國設置「析邑」時,在今內鄉縣城北十華里處(趙店鄉申營村)同時設置了「酈邑」。酈邑同析邑一樣都遭受秦、楚邊界戰爭的騷擾,在地域權屬上或楚或秦,不斷發生反復變更。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實行郡縣制,內鄉這一帶屬於南陽郡。秦將「析邑」改為「中鄉縣」(因地處南鄉與北鄉之間而故名。舊時,今淅川境內設有一南鄉,西峽北設有一北鄉,見南鄉郡),「酈邑」改為「酈縣」。
西漢時期,內鄉一帶分建有酈、析、博山、丹水四個縣。當時劃分酈、博山二縣屬南陽郡,析、丹水二縣屬弘農郡。「析」即「淅」,所謂「析縣」,即把原中鄉縣改名析縣;酈縣封為侯國。
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於公元420年把析縣分置為析和修陽兩個縣,但時隔不久,這兩個縣均被撤銷,析縣自此不復出現。
南齊第一個皇帝蕭道成,保持順陽郡,把順陽縣改為南鄉縣,劃南鄉、丹水二縣歸順陽郡。酈縣仍屬南陽郡。而在原析縣地方(今西峽口)建立了一個析陽郡,並在郡治
隋朝時河南諸郡中內鄉縣示意圖
隋朝時河南諸郡中內鄉縣示意圖
地方新設了一蓋陽縣。
北魏遷都洛陽後,於南齊邊界上的析陽郡的北鄉,另建一修陽郡,並於郡治所在地置修陽縣,同南齊所設的析陽郡和蓋陽縣緊緊相對。孝明帝孝昌元年,元魏占據了內鄉這一帶,則把西析郡恢復為析陽郡,保留了蓋陽縣,並設析州。把丹水縣升格為丹川郡,把順陽郡恢復為南鄉郡,同時在這里設立析州。把南鄉縣劃出一部分,增設一個淅川縣(淅川縣名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但不久又把淅川縣升格為西淅陽郡,郡治設在今馬蹬鎮一帶。
西魏文帝時將修陽郡、修陽縣的州、析陽郡撤銷,把蓋陽縣改為內鄉縣(故址在今西峽縣城附近),於是「內鄉縣」之名從此開始出現。但到西魏廢帝時(552年)又改內鄉縣為中鄉縣,內鄉縣名這一段共存在16年。西魏還將新城縣改為臨湍縣,新城縣從元魏時的529年設縣,到西魏時改名,共存在16~20年時間,臨湍是第一次出現。
隋開國皇帝楊堅,於開皇三年(583年)在原來的南鄉郡的地方重建了南鄉縣,而把淅州改為淅陽郡,撤銷了西淅陽郡和順陽縣,把這些地方分別並入南鄉縣和丹水縣,並都劃歸淅陽郡管轄。他又把臨湍縣恢復為新城縣,並為避其父楊忠名諱,而改中鄉縣為內鄉縣。這是「內鄉縣」名第二次出現。他還把酈縣改為菊潭縣,而且將其縣治向

北移動,並劃菊潭、新城二縣歸南陽郡。
金王朝建立後於哀宗正大末年(1230年)把內鄉縣治從西峽口遷移至渚陽鎮(今內鄉縣城所在地),仍保留內鄉縣名沒有變,這是內鄉縣歷史的一次重大變遷。內鄉縣,在西峽口這個地方,從春秋時建立析邑起,經過更名為析縣、蓋陽、中鄉、析陽郡、析州、內鄉縣等,到到金朝末年遷移縣治止,在那裡約有1860年左右時間,是內鄉縣這一帶建邑縣最長的一個地方。
元朝時,忽必烈撤銷了順陽縣,並入內鄉縣。至元二年(1265年),又撤銷博山縣,也並入內鄉縣。這時內鄉縣管轄的地區包括了原來的博山、順陽、丹水、淅川、酈縣、菊潭、默水、臨湍等各縣所有的地域。這是內鄉縣歷史上管轄面積最大的縣。這時內鄉縣屬南陽府鄧州。
明憲宗成化七年(1471年),根據河南巡撫都御史楊璇的建議,將內鄉西部十個保劃出,重建了淅川縣。這次縣治移至丹江北岸。
1948年5月,內鄉縣境的田關、袁店以北地區劃出,曾短期設立西峽縣,後於1949年元月重新並入內鄉縣。同年12月,又再次分設內鄉、西峽二縣至今。[2]
2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西周時建酈國,春秋為楚之酈邑,戰國歸秦,屬商鞅封地,秦設酈縣,屬南陽郡。漢沿秦制。西魏改析陽縣為中鄉縣(縣治今西峽縣城)。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 避文帝父楊忠諱改中鄉縣為內鄉縣,改酈縣為菊潭縣,同屬南陽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菊潭縣廢,其南境歸新城縣,北境新置默水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割新城3000戶,復置菊潭縣。五代周顯德三年(公元 956年),廢菊潭入內鄉,時內鄉縣轄今內鄉、西峽兩縣境域。元初(公元1265年),縣治所由西峽口遷至渚陽鎮(今內鄉縣城)。同時,淅川、博山兩縣並入內鄉,內鄉兼有今內鄉、西峽、淅川三縣境地,為內鄉縣面積最大的時期。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復置淅川縣。清沿舊制。民國時期屬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8年5月 4日內鄉解放,分其西境新置西峽縣。1949年元月20日,撤銷西峽縣並入內鄉,同年12月15日再建西峽縣,內鄉建置沿襲至今。[3]
1953年3月將內鄉縣馬山口區石廟鄉的小街、架雞窩和岳崗鄉的徐營、峰子山自然村250戶分別劃歸南召縣和鎮平縣。
1955年農業合作化後,內鄉縣將師崗區的堰子等村劃歸鄧縣,鄧縣的胡劉營、梁營,西峽縣的張樓房、大峪、黃營以及南召縣的大、小東溝等村劃歸內鄉。[4]
區劃詳情

2009年,全縣設10鎮6鄉,288個村委會,10個居委會,3516個自然村。有城關鎮、湍東鎮、夏館鎮、馬山口鎮、師崗鎮、赤眉鎮、灌漲鎮、王店鎮、瓦亭鎮、桃溪鎮、趙店鄉、余關鄉、大橋鄉、乍嶇鄉、七里坪鄉、板場鄉 。

內鄉境內山地面積1662.9平方公里,佔全縣總土地面積72.

2%。北部山勢呈西北-東南走向,中部和南部淺山南北延伸。板場、夏館、七里坪、馬山口4個鄉鎮境內山勢雄偉,橫亘連綿,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相對高差300-500米左右,是內鄉主要林區,面積為349.1平方公里,佔全縣山地面積的21%.赤眉、余關、城郊、師崗、乍嶇、瓦亭、桃溪鎮等鄉鎮部分地區為低山區,面積1313.8平方公里,佔全縣山地面積的79%。
縣境內南部、西部和中部為丘陵區,丘陵區內有低山分布,面積為488.7平方公里,占總土地面積的21.3%。西、南部丘陵區包括城郊鄉西部、大橋鄉西南部及師崗、乍嶇、西廟崗等鄉鎮,中部丘陵包括赤眉東部、馬山口鎮南部、余關鄉中部、趙店鄉西部。丘陵區為壟崗地形,地面起伏大,崗高坡陡,河谷縱橫。
縣內平原多是小盆地和河川平原,且河川平原和盆地交錯分

布,面積為151.4平方公里(不含水域面積),佔全縣總土地面積6.5%。境內較大盆地有縣城盆地、夏館----七里坪盆地、馬山口盆地3個。較大的湍河河川平原北起夏館鎮,呈條帶狀沿河展布,穿越夏館、七里坪、赤眉、趙店、城郊、大橋等鄉鎮。默河河川平原北起馬山口鎮,穿過王店鎮、灌漲鎮,在大橋鄉與湍河平原相接,為境內第二大河川平原,此外,還有黃水河平原和長城河平原。
境內主要山埡有20個,大多分布在板場、夏館、七里坪、馬山口等鄉鎮,主要山埡有:靈山埡、馬山埡、全樹埡、夫子埡、白廟埡、椴樹埡。
境內知名的溶洞有天心洞、狄青洞、黃龍洞、天心洞等。
氣候

內鄉縣境處暖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為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氣候特徵:春季,冷,暖多變,溫度呈跳躍上升,夏季炎熱,冬季天冷,但無大凍害。由於西北、北面環山的自然條件,對夏秋北上的潮濕氣流和冬季南下的冷氣起屏障作用,[6] 故境內氣候各要素和同緯度平原地區相比,年日照時數偏少,光能資源屬全省低值區,年平均氣溫略高,地形雨和對流雨較多,年平均濕度較大,年平均地面溫度較高,靜風天氣多,氣候區劃明顯。[6]
水文

內鄉境內地表水比較豐富,年徑流量8億多立方米,徑流分布和降水量分布一致,從北向南遞減。縣境屬長江漢水流域,共有大小河流40餘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有湍河、默河、刁河、黃水河、螺螄河等。
4自然資源

內鄉縣資源豐富,物產富饒。勘探發現的有大理石,花崗岩、米黃玉、海泡石、石墨、金、銀、釩等22種,儲量大、質地好,宜開發;中葯材類多量大,知名的有石斛、麝香、天麻、何首烏、杜仲、辛夷、山萸肉、柴胡等400多種,可謂天然葯庫;森林資源豐富,擁有宜林面積215.3萬畝,森林覆蓋率45.9%,活立木儲量221萬立方米;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質好豐裕,是全省優質煙葉和產糧基地。
在河南省土壤區劃中,內鄉屬北亞熱帶黃棕壤地帶。境內黃棕壤土類面積最大,其次是紫色土類、潮土類、棕壤土類、水稻土類、砂礓黑土類。根據1982年土壤普查,全縣共有6個土類,13個亞類,32個土屬,93個土種,土壤耕層含有機質1.11%,全氮0.081%,速效氮73PPM,速效磷16.4PPM,速效鉀244PPM。
5經濟概述

2012年,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1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

比上年增長1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3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56.5億元,增長15.5%;第三產業增加值31.9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為24.9:47.9:27.2。非公有制經濟增長速度預計達11.5%。[7]
2012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4%,比上年下降4.7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價格指數為103.2%,比上年下降10.4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8%,比上年下降4.2個百分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為106.0%,比上年上升2.0個百分點。[7]
2012年,全年累計完成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完成年度預算的101.2%。其中,增值稅完成3673萬元,比上年增長4.6%;農業三稅(耕地佔用稅、契稅、煙葉稅)完成5807萬元,比上年增長14.2%;企業所得稅完成1790萬元,比上年增長38.1%;個人所得稅完成2028萬元,比上年增長108.4%。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32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全年發放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惠農資金7505.35萬元。[7]
第一產業

2012年,全年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154.02萬畝,比上年增加2.86萬畝,其中:夏糧種植面積41.66萬畝,增加0.80萬畝,秋糧種植面積50.73萬畝,增加2.07萬畝;農業耕地復種指數達185.57%,比上年提高2.55個百分點;煙葉種植面積6.75萬畝,增加0.48萬畝;棉花種植面積18.56萬畝,下降0.1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2.82萬畝,下降0.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8.07萬畝,增加0.29萬畝。[7]
2012年,全年全縣糧食總產量30.63萬噸,比上年增長3.31%。夏糧總產量14.26萬噸,增長2.58%;秋糧總產量16.37萬噸,增長3.95%。油料總產量7.16萬噸,增長6.64%,首次進入全國油料大縣;棉花總產量1051噸,下降1.96%;煙葉總產量9169噸,增長12.19%;蔬菜總產量37.81萬噸,下降3.59%;水果總產量5.17萬噸,增長0.99%。[7]
2012年,初步統計,全年肉類總產量9.01萬噸,比上年增長4.5%;禽蛋產量2.42萬噸,比上年增長5.7%;水產品產量5700噸,比上年增長7.5%。
2012年,全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累計達到22270公頃,本年凈增有效灌溉面積1330公頃;節水灌溉面積累計達到10187公頃,本年凈增節水灌溉面積1267公頃,旱澇保收農田面積累計達到10200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累計達到99970公頃。
2012年,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70.2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1.2%;農用拖拉機5.57萬台,比上年增長3.7%,農用運輸車0.33萬輛,比上年增長3.1%;農村用電量16737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9.02%,化肥施用量(折純)32570萬噸,比上年下降0.02%。[7]
第二產業

2012年,全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48.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0.1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0.95億元,比上年下降15.0%,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0.74億元,比上年下降20.8%,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0.36億元,比上年增長0.8%,股份制合作企業完成增加值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7.4%,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10.6億元,比上年增長7.1%;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0.3億元,比上年增長3.4%,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9.8億元,比上年增長34.1%。[7]
2012年,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92億元。
201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收入7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實現利潤2.47億元,增長27.5%;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93.4%。[7]
第三產業

2012年,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為1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15.7億元,比上年增長25.6%;農戶投資7.9億元,比上年增長8.1%。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2.5億元,比上年下降3.8%;第二產業投資90.9億元,比上年增長33.9%;第三產業投資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2012年,全年縣內有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1.2億元,比上年增長37.4%。商品房施工面積289660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2.1%;商品房銷售面積77801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3.5%。[7]
201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4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9.3億元,比上年增長16.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8.7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全年發放「家電、摩托車下鄉」累計兌付補貼資金498萬元。
2012年,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銷售額中,通信器材類增長80.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04.8%。[7]
6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年末全縣普通高中招生3557人,在校生9915人,畢業生2577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892人,在校生1775人,畢業生346人。初中招生8900人,在校生24069人,畢業生7047人。普通小學招生13949人,在校生66634人,畢業生9604人。特殊教育招生6人,在校生90人。學前教育在園(班、人數)9141人,學前教育入園(班、人數)7536人,離園(班、人數)4754人。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共培訓結業6.5萬人次,已注冊6.5萬人次。年末全縣本科進線2168人,重點大學進線人數達到437人。[7]
科技事業

2012年,年末擁有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20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450人。科學研究經費支出10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7%,共取得省市級科技進步獎11項。縣鄉骨幹企業完成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投資2.8億元,全縣廠辦科研機構發展到63家,掛靠科研單位212個,聘請專家201名,專業技術人數1.6萬人,其中中高級職稱3685人,全縣擁有17名學科技術帶頭人,29名縣級拔尖人才。組織實施工業科技計劃項目21項,其中:省級3項,市級6項,縣級12項;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項目18項,其中:省級2項,市級5項,縣級11項。申請專利63項,其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已下發專利證書42個。年末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擁有國家農業科技畜牧示範園1家、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家、河南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企業1家。[7]
文化事業

2012年,年末擁有國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群眾業余表演團體60
內鄉縣 古衙新景
內鄉縣 古衙新景
個、縣級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2項。年末擁有鄉鎮文化服務中心16個,村級文化大院130個,村農家書屋289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289個,其它公共圖書室25個。組織放映公益電影3552場。縣城區擁有文化娛樂休閑健身廣場15個,鄉村文化廣場63個。廣播電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8.0%;電視台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0%,有線電視用戶3.9萬戶。綜合檔案館1個,現存各類檔案15.5萬卷/件,已開放檔案14萬卷/件。[7]
醫療衛生

2012年,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25個,其中:綜合醫院2個,中醫院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鄉鎮衛生院16個,專科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醫學在職培訓學校1所,衛生監督所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1個,120急救指揮中心1個。擁有病床床位1518張,其中:綜合醫院578張、中醫院81張、婦幼保健院(所、站)131張、鄉鎮衛生院728張;衛生技術人員1126人,其中:綜合醫院551人,中醫院80人,婦幼保健院(所、站)91人,鄉鎮衛生院398人,專科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64人,其他衛生系統技術人員48人。農村居民(包括失地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人數60.0萬人,參合率達101.6%,共補助農民(含失地農民)新型合作醫療住院及門診費累計達127.2萬人次,補償資金15729.70萬元。[7]
7交通

內鄉縣地處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位於鄭州、西安、武漢三座城市的中心位置。距南陽機場65公里,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等大城市均有直航班機。寧西鐵路、312國道、滬陝高速、內鄧高速、豫248、249省道橫穿全境,交通極為便利。[8]
8旅遊

內鄉旅遊景區有9家,4A級景區2家(內鄉縣衙和寶天曼峽谷漂流景區),2A級景區1家(宛西自治史料館),主打品牌有「一山一衙一漂流」。[9]
寶天曼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北部(伏牛山脈),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眾多的野生動植物而飲譽中原,成為同緯度生態結構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和河南省生物多樣性的分布中心,被譽為「天然的物種寶庫」,「中州的一顆明珠」。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寶天曼以她獨特的風景和原始森林為主。空氣負氧離子極高,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
內鄉縣衙
內鄉縣衙(2張)
內鄉縣衙,始建於元朝大德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全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縣級官署衙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被譽為「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享有「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一座內鄉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稱,2000年開通了北京故宮——保定直隸總督署——山西霍州署——內鄉縣衙四大古衙國際旅遊專線。
河南省內鄉縣的古縣衙,是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縣衙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

寶天曼峽谷漂流,國家4A級景區,漂流全長12.8公里,落差達239米,九曲十八彎的地形,沿途奇石林立,險灘密布,植被茂密,景色怡人。有激流勇士漂、休閑娛樂漂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響譽省內外。內鄉已初步形成以寶天曼為核心的(桃花源、天心洞、七星潭等)北部生態休閑度假旅遊區,以縣衙為核心的(宛西自治館、文廟等)古城文化游覽區,以景觀村落吳埡石文化村為核心的西南部民俗文化旅遊區及以赤眉十萬畝油桃基地為代表的生態農業鄉村游,彰顯了內鄉旅遊資源的獨特魅力。

天心洞位於內鄉縣寶天曼生態示範區南緣,七里坪鄉三道河村孤獨垛的半山腰。洞口為罕見的對天直敞式,由一座二層仿古式琉璃畫亭遮蓋。天心洞為中原地帶第一的天然大型溶洞,洞內天然五彩岩石壁畫美不勝收。中原唯一的五彩溶洞――天心洞,天心洞已探明面積5萬多平方米,洞壁天然岩畫 似群仙飄逸,被專家譽為溶洞一絕。
七星潭景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寶天曼南麓。屬於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寶天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寶天曼的一顆明珠。景區青山疊翠,泉水迭宕奔流,飛瀑從天而降,形成連環七星深潭,故名七星潭。景區分為原始生態旅遊區和旅遊文化娛樂區兩部分。屬於度假、餐飲、洗浴、娛樂、野營、攀岩、探險為一休的「休閑度假型」生態旅遊景點。

桃花源由桃花谷和桃花源兩部分組成。景區全長4.5公里,景點百餘處,俗稱"三嶺九道彎,九彎十三潭"。天門瀑布落差108米,是南陽唯一的懸崖飛瀑,在整個伏牛山也非常罕見。瀑布兩側的懸崖呈90度直角,天門瀑布從懸崖夾峙中沖破束縛,銀河直落,飄飄灑灑,在空中幻出白色銀龍。[11]
雲露山景區以葯王文化為內涵,以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科普體驗,獵奇探險為旅遊主題。憑借豐富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來展示區域生態文明。以山雄、水秀、河婉、池清、湖闊、瀑險、潭幽、林密、石奇等。

8. 內鄉縣左岸電信寬頻網速怎麼

電信寬頻信號穩定速度快,是目前國內最好的寬頻運營商 由於中國電信的伺服器、網路架設等較完善,且每年都在不斷完善和升級伺服器和線路,因此中國電信的網速較穩定,網速較好,一般不會出現高峰期網路堵塞等情況,是實打實的獨享寬頻,因此中國電信的寬頻最好,同時費用也會相對高一些。

中國電信是最新開通寬頻服務的運營商,技術較為成熟,另外其他運營商一般也是租用中國電信的骨幹網路,一般電信網路要比其他運營商寬頻要穩定。
電信網路寬頻信號還是非常不錯的,網路速度比較快,wife信號也比較好。但是價格方面可能會有點貴的
沒什麼可說的,電信是網路中最好的,只需4m玩游戲足夠,移動的10m不一定有電信4m好用。但是電信的可能貴點,這是沒辦法的,電信公認的最好,可能移動10m的還沒有電信的4m貴

9. 內鄉縣第四小學一年級古詩

小學古詩、詞第一冊: 詠鵝 憫農 靜夜思 唐 駱賓王 唐 李紳 唐 李白 鵝 鵝 鵝, 鋤禾日當午, 床前明月光, 曲項像天歌。
汗滴禾下土。
疑是地上霜。
白毛俘綠水, 誰知盤中餐, 舉頭望明月, 紅掌撥清波。
粒粒皆辛苦。
低頭思故鄉。

閱讀全文

與內鄉縣第四小學網路密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移動網路搜索引擎費流量嗎 瀏覽:358
幼兒園小班網路安全宣傳圖片 瀏覽:34
網路安全蜜罐前十 瀏覽:76
怎麼使用移動4g網路 瀏覽:696
鷹角網路注冊只能用手機嗎 瀏覽:686
蘋果手機網路存在風險 瀏覽:349
中央台網路春晚哪個台播出 瀏覽:295
網路寫手寫小說都有哪些技巧 瀏覽:699
哪個網路兼職可信任 瀏覽:639
電信網路為什麼在廣西老是斷網 瀏覽:408
注冊網路打電話怎麼辦 瀏覽:706
科沃斯為什麼總提示連入家庭網路 瀏覽:581
自己製作網路視頻的軟體 瀏覽:228
電視開啟了有線網路如何弄分屏 瀏覽:921
葯品網路營銷思政 瀏覽:947
網路視頻違法怎麼投訴 瀏覽:817
智能化校區無線網路 瀏覽:43
路由器是怎麼接兩個網路的 瀏覽:78
天翼雲網路異常稍後重試 瀏覽:170
連接網路輸入用戶名後被清空 瀏覽:57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