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485的A、B在PCB布線的時候,差分阻抗應該設置成多少,哪位大俠能夠告訴小弟!
COM RS485沒有阻抗要求的,控制的是單端阻抗,不需要控制差分阻抗來的,因為他們不是差分信號線。
只是走線的時候走在一起、平行等長就可以了。 我們公司的主板PCB都是這么做的。
② 雙絞線、SYVW,RS-485等信號電纜的阻抗分別是多少,最大傳輸距離如何消防終端信號反射帶來的干擾
根據上述名稱,不能確定電纜的阻抗。
直流阻抗由線芯截面積決定,如超5類線,通用標准29歐。
交流阻抗要由結構決定,通常有電話線600歐;同軸電纜25、50、75歐。超五類線110歐。
最大傳輸距離由設備決定,由發送功率、接受靈敏度、傳輸線衰減特性、發送頻率、波特率、等決定。
通常電話交換機距離3.6--5公里,同軸電纜根據頻率上升而減少,可能幾十米;RS485在1200米
和波特率有關
為防止反射,需匹配終端阻抗。
③ can匯流排的差分阻抗要設計為多少
按照ISO 11898規范,為了增強CAN-bus 通訊的可靠性,CAN-bus 匯流排網路的兩個端點通常要加入終端匹配電阻(120Ω)。終端匹配電阻的大小由傳輸電纜的特性阻抗所決定,例如,雙絞線的特性阻抗為120Ω,則匯流排上的兩個端點也應集成120Ω終端電阻。CAN匯流排在長距離通信的情況下,120Ω的電阻也未必合適,此時就需要調整。以標準的1.5平方毫米線徑的屏蔽雙絞線為例:1KM~2KM終端電阻值120Ω;3KM—160Ω;4KM—220Ω;10KM—390Ω。用到CANscope的眼圖分析,可以很直接的觀察到因導線阻抗、干擾問題而導致的通信電平幅值不標准,從而排查到匯流排錯誤原因。
④ 為什麼差分信號線匹配電阻一般都是22R的電阻呢
這個並不是標準的阻值,是有人用過或是書中提過或一篇文章提過,很多人看了以後跟著效仿。實際還是要根據實際條件選用,比如通訊線纜採用的是5類雙絞線,這類線的阻抗有100歐,120歐。150歐多種。正確的匹配阻值應該與線阻抗相等。降低匹配電阻值可以提高抗干擾能力,但這是有條件限制的,有時可能會適得其反。
⑤ 為什麼lvds的終端電阻為100歐姆
由於lvds接收器的輸入阻抗很大和傳輸線阻抗不匹配,這里的終端電阻時做阻抗匹配消除或減少反射,至於為什麼是100歐姆,我想這個是經典值不是絕對值,我們知道lvds傳輸線是差分線。
一般控制差分阻抗為90-100歐姆,並且有時這個100歐姆電阻時集成在接收端ic晶元里了,個人這樣理解的。
高頻信號傳輸時,信號波長相對傳輸線較短,信號在傳輸線終端會形成反射波,干擾原信號,所以需要在傳輸線末端加終端電阻,使信號到達傳輸線末端後不反射。
對於低頻信號則不用。在長線信號傳輸時,一般為了避免信號的反射和回波,也需要在接收端接入終端匹配電阻。
⑥ 寬頻同軸電纜的阻抗是多少
一般而言,寬頻同軸電纜的特性阻抗為75Ω,基帶同軸電纜的特性阻抗為50Ω.
⑦ 乙太網差分線阻抗控制要求在多少歐
MDI也是要的,100-120Ω,一般控制在100Ω左右。
⑧ 請問DDR3器件信號線(單端、差分)的阻抗控制值是多少
器件不同,單端一般50
差分90-100直接,由器件定
⑨ DDR400 Layout准則
1.時鍾信號
(1) 差分布線,差分阻抗100歐姆,差分線誤差±5mil。
(2) 與其它信號的間距要大於25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間距
(3) CLK等長,誤差±10mil。
2.數據信號:
(1) 數據信號分為八組,每組單獨分開走線,第一組為DDR_DQ[0:7]、DDR_DQSP0、DDR_DQSN0、DDR_DQM0,以此類推,同組信號在同一層走線。
(2) DQ和DQM為點對點布線,
(3) DQS為差分布線。差分線誤差±5mil,差分阻抗100歐姆。
(4) 組內間距要大於12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間距,同組內DQ與DQM以DQS為基準等長,誤差±5mil。
(5) DQS與DDR2_CLKP等長,誤差±5mil。
(6) 不同組信號間距:大於20mil(edge to edge的間距)
(7) DDR_CKN/P之間的並聯100歐姆電阻,需要放置在信號一分二的分叉地方
(8) 盡可能減少過孔
(9) 疊層設計的時候,最好將每一層阻抗線寬,控制在差不多寬度
(10) 信號走線長度,不超過2500mil
3.控制信號和地址信號:
(1) 組內間距要大於12mil,而且是指edge to edge的間距
(2) 所有控制線須等長,誤差±10mil。
(3 不同組信號間距:大於20mil(edge to edge的間距)
4.其它信號
DDR_VREF走線寬度20mi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