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空間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哪個國家定義的

網路空間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哪個國家定義的

發布時間:2022-08-11 03:36:26

A. 網路戰概念是哪個國家提出的

網路戰概念是美國提出的。
美國也是第一個將其應用於實戰的國家,但美軍尚未形成統一的網路戰指揮體系。當地輿論認為,組建網路司令部,意味著美國准備加強爭奪網路空間霸權的行動。而網路司令候選人亞歷山大曾形容,網路空間為新軍事戰線,它可能改變今後美國國家安全狀況。
隨著「基地」等恐怖組織利用網路招募新人、策劃恐怖襲擊,網路作戰才引起美軍充分重視。美空軍2005年把網路作戰列為與空中、太空作戰同等重要的「基本任務」,並著手謀劃成立新的司令部。

B. 網路空間主權是我國什麼法首次提出的概念

網路空間主權是我國國家安全法首次提出的概念,在國家安全法中確立網路空間主權這一概念,有助於我國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建設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參與網路國際治理和合作,捍衛我國網路空間主權安全。

國家安全法是我國在法律層面第一次肯定網路空間主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法律上,國家對網路空間安全和主權有充分的管轄權,這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寫進法律,要強調依法治理網路,對網路空間進行規范化管理,因為網路空間的特殊性,對其管理非常依賴於國際合作。

(2)網路空間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哪個國家定義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五條國家建設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網路與信息安全保護能力,加強網路和信息技術的創新研究和開發應用,實現網路和信息核心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可控;

加強網路管理,防範、制止和依法懲治網路攻擊、網路入侵、網路竊密、散布違法有害信息等網路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國家網路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C.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網路戰概念的國家是

美國。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網路戰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其應用於實戰的國家,但美軍尚未形成統一的網路戰指揮體系。

當地輿論認為,組建網路司令部,意味著美國准備加強爭奪網路空間霸權的行動。而網路司令候選人亞歷山大曾形容,網路空間為新軍事戰線,它可能改變今後美國國家安全狀況。

然而,隨著「基地」等恐怖組織利用網路招募新人、策劃恐怖襲擊,網路作戰才引起美軍充分重視。美空軍2005年把網路作戰列為與空中、太空作戰同等重要的「基本任務」,並著手謀劃成立新的司令部。

(3)網路空間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哪個國家定義的擴展閱讀: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網路安全對於國計民生的意義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通過各種黑客行為破壞對方的計算機網路和系統的「網路戰」的誕生。

美國在互聯網技術方面一向領先於世界,一直在推進網路軍事化方面也加快了步伐。2017年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美軍網路司令部升級為美軍第10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地位與美國中央司令部等主要作戰司令部持平。

2018年9月,美國國防部公布了特朗普政府首份國防部網路戰略,明確了俄羅斯的「假想敵」身份,大大加強了美軍網路行動的主動性。

D. 互聯網的的起源在哪個國家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國際網路,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網際網路。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E. 空間這個概念是西方文明中哪個國家發明的

空間是與時間相對的一種物質客觀 [1] 存在形式,但兩者密不可分,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從奇點爆炸之後,宇宙的狀態由初始的「一」分裂開來,從而有了不同的存在形式、運動狀態等差異,物與物的位置差異度量稱之為「空間」,位置的變化則由「時間」度量。空間由長度、寬度、高度、大小表現出來。通常指四方(方向)上下。
空間有宇宙空間 、網路空間、思想空間、數字空間、物理空間等等,都屬空間的范疇。地理學與天文學中指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有絕對空間與相對空間之分。空間由不同的線組成,線組成不同形狀,線內便是空間。
空間是一個相對概念,構成了事物的抽象概念,事物的抽象概念是參照於空間存在的。

F. 空間是什麼時間是什麼

空間
空間可分為哲學的空間概念和數學的空間概念:
(1)哲學空間:三維的,具有容納物質存在與運動的屬性;
(2)數學空間:多維的,從點的零維到面的多維(線是一維的,平面是二維的,體是三維的,曲面是多維的)。

以目前人類的認知能力可感知的三維物理存在,其定義必須依靠一個或多個參照體系或參照物。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

例如數學上的原點與X、Y、Z三軸之間共同構成的關系。

隨著網路的發展

人們把存放已製作好的網站的地方叫做「空間」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的理論對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圖書館學界基礎理論建樹,曾有過重要的影響,而九十年代初托夫勒的《大趨勢》對整個信息界的撞擊,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而今,當我們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企盼著新的更高層次的信息理論的出現。近年來,國外有不少理論研究顯示了一定的成熟度,其中三個空間的理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三個空間是指網路空間(Cyberspace)、信息空間(Infosphere)和思想空間(Noosphere)。美國海軍研究生院的約翰·阿奎那(John Arquilla)與其合作者們自1991年開始進行了關於未來軍事事件、社會矛盾及犯罪、信息策略等研究,並陸續發表了一系列的報告與著作,如1996年的《網路戰爭的來臨》、1999年的《歷數新的邊界》、1999年的《思想政治的出現》、即將出版的《戰爭中信息作用的轉換》等。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的出現》一書中,阿奎那等全面地概述其理論基礎:三個空間的理論,為這一研究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1 網路空間(cyberspace)
這是三個概念中最常用的一個,指全球范圍的網際網路系統、通訊基礎設施、在線會議體系、資料庫等一般稱作網路的信息系統。該術語最多的是指網際網路,但也可用來指具體的有范圍的電子信息環境,如一個公司、某武裝部隊、某政府和其他機構組織等的信息系統。
該術語可用於解釋信息的電子存貯和信息流、該信息系統的服務商和用戶、及其與之相連為一個領域和系統使之成為如同政治學、經濟學那樣明確的特徵的技術。理想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用戶應該能夠通過硬體軟體進入並運作這一網路空間。
網路空間發展最快、是世界上勢力與所有權范圍最新的領地。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是當前最大的項目之一,網路空間這一術語也成為最流行的詞彙之一。
該術語比信息空間和思想空間具有更趨向於技術的一面。但在這個術語里,人們看到網路似乎比看到技術更多些,從William Gibson 1984年用Cyber-punk來說明交感幻覺(Gibson,1984),直到如今人們用Cyberspace用於說明建設創造思想的全球模型,加強人們精神上的聯合,這種觀點實際上預示著網路空間與思想空間的部份重合。
網路空間比信息空間或思想空間更受限制些,表現在其主要表示網路(這一似虛而實的事物)。但有些定義也跨出了網際網路的范疇,如那些與網路空間有關的,影響重要基礎設施的公共電話網、電力網、石油天然氣管道、遠程通訊系統、金融票據交換、航空控制系統、鐵路編組系統、公交調度系統、廣播電視系統、軍事和其他政府安全系統等。策略性的信息戰爭大部份在於保證國內的網路安全,並發展對系統里其他勢力弱小的國家的剝削能力(Arquilla,1999)。
2 信息空間(infosphere)
明確了網路空間概念在空間和技術上的局限性後,一些分析家提出信息空間的概念。這兩個術語間的區別並不十分清楚,常被交替使用。如最近有人定義:信息空間是將世界通訊以網路、資料庫、信息源連接到廣大的、內聯的、參差不齊的電子交流系統的捷徑,信息空間有著將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知識集中到一起(Vlahos,1998)的潛力。然而這從某種角度上看不正是網路空間的定義嗎?
實際上,信息空間比網路空間要大得多,它可以包括後者的全部內容再加上可能沒有被包括進網路信息系統的內容。在民用范圍內這經常包括廣播、印刷等媒體以及一些機構,如公共圖書館等,其中還有相當部份信息內容還沒有被電子化。在軍事范圍內,信息空間還可能包括命令、控制、通訊、諜報、監視、偵察系統——這些戰場之外、但與戰爭相關的軍事信息環境(Aquilla,1999)。
像網路空間一樣,信息空間正作為真正的全球信息基礎和環境在顯現出來,傳統的對空間和時間的認識在這里已不能說明問題。該術語因其聚焦於信息環境廣義地定義,而不是僅考慮基於計算機技術和設施,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論優勢;同時又因其是人物空間的中介,即信息空間是基於信息的一個明確的領域,但又與我們同時所居住的地球的其他部份密切相關,因此而受到人們的青睞。
法國哲學家Paul Virilio也曾提及信息空間這一概念:信息空間,信息所處的領域,將會將其強加於地理空間。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縮小了的世界上,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能力將把我們的世界擠壓到所剩無幾。事實上,已經出現了速度污染,使我們的世界減小到零。在最近的將來,人們將會感到被圈在一個小環境內,他們會覺得被快速傳播的信息的力量關在這個已到忍受到極限的世界上。如果讓我來提供一個結論性的想法,那麼內聯互動對真實世界就像放射性對大氣層一樣(Der Derian,1996)。
3 思想空間(Noosphere)
到目前為止,最抽象而又最不受青睞的就數思想空間了。該詞源自於希臘語noos,意為思想,由法國神學家和科學家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在1925年首創,並通過50和60年代他去世後出版的著作而傳播開來。依據他的觀點,世界首先進化出地理空間,然後生物空間。由於人們得以在世界范圍內聯系交流,於是世界開始出現思想空間,他將此描述成許多形式,如跨全球的思想領地、思想線路、巨大的思想機器、充滿纖維與網路的思想外殼、流浪(游移不定)的意識等。
根據Taihhard的說法,思想的力量多年來已經創造和發展了部份思想空間,最後終將取得其全球的存在,其各種各樣的部件正在融合。不久以後,一個合成體系將呈現出來。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們的意識與精神活動將無需確定的范圍,但又不喪失個人的特徵。再認識充分些,思想空間將把人類提高到一個更高、更新的進化階段,人們由集體的心理和精神的合成力量所驅動,由一種對道德和法律的虔誠所驅動。當然,這種過渡也許不那麼簡單順利,或許要依靠某種全球的震動或者是某種啟示以成為思想空間最終的融合特徵。
盡管這一概念基本上是精神的,遠不如網路空間或信息空間的技術性強,但Teilhard已經把不斷加強的通訊交流歸結為一個因素。在他的時代還沒有類似網際網路的媒體存在。然而,50年代的廣播和電視媒體促使了這種全球意識思想的產生。他期待驚人的電子計算機給人類以新的思想工具。他的預測與如今的網際網路竟不謀而合。
很少有政府或商界人士有興趣促進全球思想空間的構築,除了在有限的范圍,如國際法、政治或經濟理論界的研究人員。促進全球思想空間實現的動力更可能是來自那些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家,或其他民間社會的成員,如教學、學校等,或那些獻身於信息交流自由和倫理價值規范傳播的個人。我們相信,現在是到了政府與商界開始往這一方向轉移注意力的時候了,尤其是因為在信息時代強權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國家政府和商業市場人員與民間社會活動家的合作力量。
4 三個空間之間的關系
所有三個領域都還在發展中且繼續維持著這一狀態。三者都在世界范圍內很快地擴展,但都還分裂成更小的組成空間,其中有的空間在世界某些地區發展得更快些。盡管三個空間都在均衡發展,但仍繼續其間的交叉覆蓋。網路空間將維持最小的部份;居於其他兩個空間之內的信息空間次之;而思想空間則將三個空間全部包括在內。見下圖。其中某一空間發展時,其他也都在發展,盡管不必要平衡進行。
三個空間示意圖
附圖
本圖錄自Arquilla,John and Ronfeldt,David.The emergence of noopolitik:Toward an American information strategy.Santa Monica:RAND,1999,p16
三個理論一個都不能忽視,但人們對它們各自的傾向性的認識是不同的。三個空間都有技術、組織和思想層次,但這些層次及其作用卻不盡相同。更進一步說,每個空間都有其內在的特性。在三個空間中,網路空間最具技術性,而思想空間則最具觀念性。當人們考慮網路空間時,跳入其腦海的首先是連接了網際網路的計算機屏幕,而其內容無關緊要。當人們考慮信息空間時其圖像可能是通過衛星轉播的電視節目。當人們考慮思想空間時,其腦海中形成的圖像不會是什麼技術,卻可能是涉及文化倫理的什麼觀點,其內容應該是文化的。
當我們討論網路空間的延伸趨向於技術性時,討論信息空間則經常強調通訊交流的動力以及對其的思考,相比而言,討論到思想空間的未來時,似乎一定是哲學方面的,盡管兩者之間少有聯系,或相距甚遠。
雖然每一個領域的運用都是獨立的,但討論時都很可能岔到另一個空間的方向上去。因此,許多對網路空間的討論可能很大程度上轉移到思想空間去。如通過網路空間和信息空間討論分析信息戰爭的軍事分析家們爭辯說,信息戰爭實際上是關於人們智力、精神的戰爭,是侵犯到人們的觀念、認知領域的戰爭。一方面有相當多的關於網路黑客的討論,而同時在美國又有觀念被黑客入侵的個案,如對手、操縱者通過廣播媒體或網際網路傳播其聲明或公告。同時,擁護思想空間理論的哲人們亦注意到該理論的發展,還得依靠這已在世界范圍內被普遍認可了的、聯網了的信息和通訊系統的傳播。
但無論如何,思想空間仍然是最具思想性的空間,因此具有相對的優勢。無論從哪個角度說,三個空間都基於信息而存在,從最小的數據單元到知識、智慧的高級形式,而這些都屬於信息處理系統。然而,由於思想空間比其他兩個空間更具思想性,而不是技術性,又被認為更具信息結構處理的特徵。思想空間,如同腦袋,是信息處理和信息結構系統,這是一個重要的定義。處理的觀點聚焦於系統中信息的輸入輸出的傳輸,而結構的觀點則注重於一個組織、一個系統本身的目標、價值、實踐,是從所處地位、身份、意義、目的等方面對一個組織成員們的影響,而不是考慮在某時某信息是否處理了。處理的觀點趨向於以技術作為評價的因素,而結構的觀點則更包容了人的因素和思想的投入。人們應該如同關注信息處理一樣開始關注信息結構的動態。思想空間概念的引進將能幫助信息決策者們聚集於信息結構的作用。
總的來說,信息革命對當今世界的整合和分散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這些都通過三個空間進行,盡管最後的也許是最適合用來解釋的。思想空間是一個知識與智慧的領域,這是范圍最大的一個空間,最大的空間意味著可以更好地進行策略性思考和計劃。思想空間代表著擴大了的信息領域,那裡更強調理念與組織,當然也不忽視技術。分析家和策略家傾向於思想的作用、價值和認知而不是網際網路的設計,或者說他們更注重信息結構,而不是信息處理,或者用本文的語言來說是更樂意接受思想空間概念。果真到了這時,這個新的概念就到了成熟的時候了。
編輯者:tonny_2006
生存的范圍,交流的平台.
空間可分為絕對的與相對的,真實的與表象的,以及數學的與普通的。
絕對空間:其自身特性與一切外在事物無關,處處均勻,永不移動。相對空間是一些可以在絕對空間中運動的結構,或是對絕對空間的量度,我們通過它與物體的相對位置感知它,它一般被當做不可移動空間,如地表以下、大氣中或天空中的空間,都是以其與地球的相互關系確定的。絕對空間與相對空間在形狀大小上相同,但在數值上並不總是相同。
也指QQ空間

時間
★【1.時間是對物體之間相對運動快慢的一種描述】

時間是運動、變化的表現形式,是世界和萬物的內在規定和組成部分,是具有客觀實在性同世界和萬物的其它組成部分處在對立統一關系中的「物」或物質。

時間是世界和萬物運動、變化的表現形式。

運動和變化只有在一定的時間段里才能發生,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世界和萬物就不會發生任何運動和變化。我們觀察世界和萬物的運動和變化,必須有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作為觀察的條件,沒有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作為觀察的條件,就不能發現任何運動和變化的特徵。

例如,飛矢不動。說的是用弓射出去的飛箭如果在一個時間點上它是固定不動的,只有在一個時間段里,箭矢才會從一個地點運動到另外一個地點。

例如,我們用照相機拍攝運動的物體。拍攝時照相機鏡頭快門開啟的時間越短,所得到的圖像越清晰,鏡頭快門開啟的時間越長,所得到的圖像越模糊。

時間是世界和萬物的內在規定和組成部分。

世界和萬物是由時間作為內在規定的世界和萬物,沒有時間規定的世界和萬物是不存在的,離開一定的時間,任何物體都不可能存在。

例如,一個人有生卒年月;一棵樹有生存年限;地球、太陽和銀河系也是存在於一定的時間段里的物體。超過了一定的時間段,人就不是現實的人,樹就不是現實的樹,地球、太陽和銀河系也就不是現實的地球、太陽和銀河系了。

時間是具有客觀實在性同世界和萬物的其他組成部分處在對立統一關系中的「物」或物質。

時間不同於運動和變化,運動和變化是時間的本質,時間是運動和變化的表現形式;時間也不同於數量,時間是數量的本質和內在規定,數量是時間的表現形式;人類發明和廣泛使用的鍾表是紀錄時間數量的工具,人們通過觀察記錄時間數量的鍾表指針的變化,就可以知道某一特定時間段的長短,知道某一時間的具體數量規定。

時間同運動和數量、同世界和萬物的其它組成部分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

時間同運動和數量、同其他組成世界和萬物的「物」或物質,都具有客觀實在性的共同本質,是統一世界裡的家庭成員。時間同運動和數量同組成世界和萬物的其他成員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們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

【釋義】

①物質存在的可用鍾表來量度的屬性。某一過程的發生、發展、終止,既反映了過程的持續性也反映了順序性。過程的持續性表現為時間間隔,順序性表現為日期和時刻。

②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延續性、間隔性和順序性,空間是物質的廣延性和伸張性。時間的特點是一維性即不可逆性,空間的特點是三維性。時空同物質運動不可分離,沒有離開物質和物質運動的時空,也沒有離開時空的物質。物質是永恆的、絕對的,作為物質存在基本形式的時空也是永恆的、絕對的,但時空的具體表現形態和特性是多樣的、可變的、相對的。

◎註:時間從學術上來說不是一維的,也不是不可逆轉的流逝。時間是二維的,就像復數的平面。時間有實軸、虛軸之分。時間在實軸上時間是有意義的,也就是現實的時間,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時間:過去、現在、將來。而在虛軸上的點,只是時間的一種形式,一種可能發生的形勢,在我們開來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虛時間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影響到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有一天能夠像霍金所說的進行時間旅行的話,就會經過虛時間軸,到那時虛時間對咱們也就不難理解了,更加對咱們有影響。

【相關詞語】

1.閑暇,空閑

2.歲月

3.時刻,如:現在的時間是12點整。

4.持續的長度,如一節課的時間是50分鍾。

5.與空間相對應的存在:時間是客觀世界存在的一種屬性。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

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的表現。是物體與外體聯系的一個重要因素。

【更加詳細的解釋】

有且只有物體與外體聯系時,物體的時間屬性方能存在。物體之間的時間屬性,是由於物體之間保持同步性而存在。每一個物體都要影響與之聯系物體的時間屬性。他們使之同步。

就像黑洞一樣,因為與外界分開,導致時間停滯。雖然有外物體進入裡面,但是由於他們都受到黑洞的強大引力而使自己與黑洞同步。因而黑洞的時間屬性只受自己影響。

現在是什麼時間?」或者「現在離新年還有多長時間?」這恐怕連小學生也覺得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可如果把詞序顛倒一下再問:「時間是什麼?」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會頓覺茫然。事實的確如此。「時間」對我們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過的概念了:「要抓緊時間」、「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人們把時間看作是不依賴於任何其它事物而獨立存在的、無休止地均勻流逝的客體;在中學生數學、物理課本中,時間被表述成一條有起點、有單位、有指向、無始無終的直線,這就是符合人們常識的牛頓「絕對時間」,也是直到本世紀初被普遍接受的科學的時間念。

真理是相對的,它總是隨著科學的進步而發展,人類進入二十世紀後,物理學、天文學的新成果、新發現向「絕對時間」的基本觀念提出了挑戰。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指出,時間不能脫離宇宙及其事件的觀察者而獨立存在,時間是宇宙與其觀察者之間的聯系的一個方面。處於相對勻速運動的不同觀察者,一般對同一事件總會測出不同的時間。例如,相對觀察者作勻速運動的鍾總是比相對於觀察者靜止的鍾走得慢,鍾的相對速度越大,越接近光速,效應越明顯。另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直接推論是,由於引力場的原因處於地球表面不同高度的時鍾走速不一樣,海拔越高鍾速越快,差值約為1.09×10-16秒/米(海拔),即每升高100米,時鍾變快百萬億分之一秒。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做出的這些預言已經被實驗所驗證。另外,如果承認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和本世紀重大天文發現(河外星系譜線紅移、微波背景輻射、不同星繫上近似的氦豐度)提出的「大爆炸」宇宙模型,那就要接受我們這個宇宙必然有「開端」(至少在100億年前吧),並且還可能有終結(至少在幾百億年以後),多麼驚世駭俗的結論!

還好,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得出的現代宇宙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我們這個觀測所及的宇宙(范圍約150億光年)是有限無界的,即在空間—時間尺度上有限但無邊界(或邊緣),無始無終,無生無滅!當然,這只是一種比較新的宇宙模型,由此做出的科學預言還要接受實際觀測的驗證。

總而言之「時間是什麼?」的問題實質上是探索時間的本質,這只是極少數科學家、哲學家熱心研究的課題,而且遠沒有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看來還需要長期探索下去。好在對於時間的實際應用,按常規理解就夠了,在個別領域,有時需要給時間加上相對論改正。

============================================

★【2.電影】

◎譯 名 時間 Time

◎年 代 2006

◎國 家 韓國

◎類 別 愛情/劇情

◎語 言 韓語

◎字 幕 中文

◎片 長 98 Min

◎導 演 金基德 Ki-k Kim

◎主 演 成賢娥 Hyeon-a Seong
夏正宇 Jung-woo Ha
◎IMDB評分 7.6/10 (161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97986
◎簡 介

《時間》是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的新作,並被選為第41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開幕影片。導演希望通過此片探討愛情如何可以抵擋時光的流逝,並且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是否憑借外表的改變就可以讓愛情經歷時間的磨礪而不褪色呢?

《時間》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女主角在和男友相戀多年後,因為害怕男人已經厭倦了這段感情而選擇離開。女主角甚至以整容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徹底改變自己的面容,半年後以全新的樣貌和身份出現在男友面前。在反復的試探之後,女主角卻發現,原來男友依然深愛著原來的自己。

有一天男主角終於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他感覺受到了欺騙和玩弄,為了報復他決定也去做整容手術,讓女主角去茫茫人海中尋找面目全非的他。

在極端的愛與恨背後,在傷感與無奈背後,導演除了探討時間流逝與愛情的關系,還希望藉助電影《時間》進一步剖析整容手術這一日益普遍的現象對韓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金基德:我希望能通過這部影片反映出整容手術如何對一段情感關系造成影響。因為在韓國整容已經形成了一項龐大的產業,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希望藉助整容變成另外一副樣子,而不再是他自己,在美國等其他一些國家也是如此,我覺得對此不能再保持沉默。

世喜和智宇是一對相戀兩年的愛人,由於時間的關系,兩人早已沒有了熱戀時候的甜蜜和火熱,心事重重的世喜漸漸發覺智宇不再像以前一樣,能夠關切到自己身上任何的細微變化,她意識到,自己正在老去,情感是無法和時間對抗的,愛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淡化,這讓世喜越來越感到不安。她於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開了智宇……

半年後,獨身一人的智宇遇到了一個女孩,這個人身上處處散發著世喜的味道,迷茫的智宇開始與她交往,這一切彷彿又回到了多年前,甜蜜的記憶被喚醒,也讓智宇陷入了無盡的思念中,眼前這個女孩雖然比起世喜要漂亮許多,但他的愛與世喜的容貌早已融為一體,她坦白了一切,自己無法忘卻昔日的愛人,女孩彷徨的看著他,無奈中卻帶著狂喜,因為她就是覺得配不上智宇而去整容的世喜,然而時間的無情已經腐蝕了智育冰冷的心,他要的,是曾經的世喜……。

G. 網際網路又叫什麼最早誕生於哪國

網際網路(英語:Internet)又叫互聯網,最早誕生於美國。

網際網路(Internet)是一組全球信息資源的總匯。有一種粗略的說法,認為INTERNET是由於許多小的網路(子網)互聯而成的一個邏輯網,每個子網中連接著若乾颱計算機(主機)。

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資源為目的,基於一些共同的協議,並通過許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聯網而成,它是一個信息資源和資源共享的集合。

Internet之所以獲得如此迅猛的發展,主要歸功於以下的特點:

1、它是一個全球計算機互聯網路。

2、它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料。

3、最重要的是Internet是一個大家庭,有幾千萬人參與,共同享用著人類自己創造的財富( 即資源)。

H. 第一個提出網路戰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其用於實戰的國家是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網路戰概念的國家,不僅率先成立網路作戰部隊,組建網路司令部,擴展網路武器庫,編撰網路戰手冊,全面打造網路空間戰略威懾能力,而且也是第一個將網路戰應用於實戰的國家。

美國不僅利用其獨有的網路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採取網路竊密、網路監聽、網路攻擊等手段,監聽監控各國公民及國家領導人的電子郵件、社交網路和手機定位信息,而且採取強劃勢力范圍和敵對國的辦法,長期監控收集有關國家的軍事、經濟、科技等情報信息。

(8)網路空間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哪個國家定義的擴展閱讀

現在的國際互聯網,實際上是美國互聯網。由於美國獨霸網路核心資源的控制權和分配權,壟斷著全球信息技術產品硬體和軟體核心部分的研發和生產,特別是其在許多關鍵設備和基礎設施中留有後手等,都造成了國際社會對建設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心存忌憚。

這就需要各國著眼擺脫現有網際網路技術體系的束縛,採用新的技術體制和架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一網、互聯互通」的新平台。比如,可以採用全新的網路互聯協議模型、全新的命名與定址、全新的路由和交換等要素構成的新型網路體系結構,為構建安全可信的網路空間提供基礎平台支撐。

I. 賽博是誰提出來的

賽博空間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科幻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提出,在網際網路和個人計算機出現之前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吉布森在小說《神經浪遊者》和其他言論中描繪了由個人計算機及計算機的聯網產生的高度交互的信息媒介,他將這樣一種媒介及其受眾體驗成為「賽博空間」。

「賽博」(Cyber)一詞源自古希臘語,含義為「控制」「掌舵」。中科院院士管曉宏在演講中表示:「賽博空間,指數據、計算、網路構成的數字化虛擬空間,不只是網路空間。」管曉宏指出,賽博空間已成為國家繼陸、海、空、天四個疆域之後的第五疆域。

賽博空間安全體系

包括網路安全、信息安全、內容安全、系統安全、CPS綜合安全、數據安全。其中,數據安全是賽博空間安全的重要內容,數據安全與網路安全、信息安全、系統安全、內容安全、CPS安全密切相關,必須解決數據的獲取、存儲、使用的安全問題,實現多維度立體化數據安全防護,維護國家安全。

數據安全未來要依賴管理與技術相結合的新範式來保證,建議盡快落實賽博空間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自主可控數據安全生態。同時,要加速發展賽博空間安全的關鍵技術,構建全生命周期數據安全體系結構與防護機制。

J. 網路空間安全的概念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1984年,由吉布森提出的。

閱讀全文

與網路空間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哪個國家定義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饒平網路安全宣傳周 瀏覽:151
網路言語辱罵在哪裡舉報 瀏覽:390
黑龍江網路交通信號機 瀏覽:556
怎麼設置自己手機卡的網路 瀏覽:218
給蘋果用的網路驗證 瀏覽:437
計算機網路技術中的演算法 瀏覽:583
一根銅絲能傳導無線網路信號嗎 瀏覽:129
網路用戶密碼錯誤怎麼辦 瀏覽:434
wifi已連接但網路不佳 瀏覽:600
網路語言老闆畢業了是什麼意思 瀏覽:717
小米手機無線網路連接在哪 瀏覽:729
計算機網路基本操作教程 瀏覽:993
用什麼軟體施工網路圖 瀏覽:466
網路安全股票能不能長期持有 瀏覽:978
曬在臉上網路免費WiFi 瀏覽:389
連著wifi卻顯示沒有網路 瀏覽:458
無線網路連線怎麼輸入密碼 瀏覽:738
甘肅廣電網路一年有多少收入 瀏覽:707
違反網路安全法第27條拘留 瀏覽:496
安徽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專升本考什麼 瀏覽:2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