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知識共享網路社區

知識共享網路社區

發布時間:2022-08-18 23:36:24

Ⅰ 埃森哲的共享網路

為了實現策略、人員、流程和技術的完美結合,埃森哲建立了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全球知識共享網路(Knowledge Xchange,簡稱KX)。埃森哲以先進技術架構為依託構建的全球知識管理系統,構建於Lotus Notes平台上。埃森哲分布於全球的300個Lotus Notes伺服器上,裝載著數以千計的資料庫。埃森哲的IT人員對資料庫實現全天候(24x7)的技術支持。埃森哲為所有員工都配備了個人電腦,其分布於全球47個國家的110個辦事處共有75000個Lotus Notes用戶。為了便於員工分享知識,埃森哲在全球范圍實施了標准化工作站配置和技術基礎架構。
當埃森哲的一個項目要在美國紐約開工之際,項目組急需一位具備某專項技能的人員,而該類專家在紐約又缺乏。在這種情況下,項目組便可以進行全球人員調配。eScheling網站就是埃森哲公司進行人員調配的途徑。網站包含了埃森哲所有員工的最新個人簡歷——說明他們的所在地點、項目經驗、技能/專長、教育背景、所獲培訓和專業資質等,以備項目負責人檢索。此外,eScheling還提供了雙向溝通功能,埃森哲的員工在上面可以自由發表對項目人員調配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一番搜索,該項目組終於在北京找到了所需專家。於是,這位專家要從北京到紐約辦事處出差。在赴紐約之前,他可以通過KX預定在紐約的辦公座位和所需設備:從KX黃頁中找到辦公室服務入口 (Workplace Services Portal),進入辦公座位或會議室預定功能,選擇辦公地點(New York)、時段、座位類別、座位編號和所需設備等,提交即可。當他如期到達埃森哲紐約辦事處時,他會發現一切已經如他所願安排妥當。當項目結束後,項目負責人將在KX上,對團隊中所有人員進行表現評價。遠在北京的員工上級將據此對該員工的業績給予半年或年度總評。
埃森哲的知識管理系統能夠提供業務文檔、業務管理、專業研究、培訓學習、溝通交流,以及獲取外部資源等六大功能。這些功能有力地支持著來自不同市場、行業(通訊和高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政府機構、產品製造業及資源產業)和服務領域(企業策略與業務架構、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財務績效管理、人員績效管理、業務解決方案、解決方案運作、信息技術研創及創業服務中心等)的員工。
埃森哲的KX擁有諸多強大的功能。例如某位埃森哲員工需要查找有關銀行知識管理方面的項目經驗,他可以先進入KX黃頁,找到金融服務業知識庫(FS Knowledge Source)後,輸入限定性關鍵詞(bank/knowledge management),執行查詢功能;很快他就會獲得全部相關內容名單;爾後,他再在名單列表中選定所需文檔題頭,或者直接打開,或者選擇讓系統將資料發送到個人電子郵件箱中。
KX黃頁為埃森哲的員工提供了多種查詢途徑,是他們查找信息最便捷的方式。通過KX黃頁,他們可以迅速地找到所需資料庫,加入到個人工作站中。KX的資料庫全球同步隨時更新,內容豐富,包括圖書庫、實務幫助、論壇、行業分析等,並按照市場、行業、服務領域進行了分類。
在強大的知識系統的支持下,埃森哲的任何一名新員工,無論處於何地都不會因為陌生的環境而無所適從,他對公司與業務的熟悉將從井然有序運行的KX黃頁開始。

Ⅱ 有哪些好用的社區問答平台像知乎、貼吧這些,還有哪些

社區問答平台
一、解決方案
由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中科維智)研發的社區系統,連接了用戶與社區,使它們之間內容與互動。網路社區是指包括論壇、貼吧、公告欄、個人知識發布、群組討論、個人空間、無線增值服務等形式在內的網上交流空間,同一主題的網路社區集中了具有共同興趣的訪問者。社區問答平台作為知識共享平台,其目的是重建人與信息的關系。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時提出問題或解答問題,它以社區的形式來幫助用戶獲取信息、解決困難。社區問答平台為用戶營造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環境,引導用戶發表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目前我司已完成CSpace社區的建設運營。
二、特色功能
1、社區問答平台設有專題、板塊、搜索等功能,用戶可精準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2、可根據個人需求進行功能自定義設置,包括:提問、發帖、回復等自定義操作;
3、支持平台信息定製,一鍵關注和收藏;
4、可實現信息智能推送,根據之前的閱讀記錄,自動推送你想看的內容;
5、支持社區作品創作,一鍵發布和管理;
6、提供便捷、豐富的內容發布形式;
7、支持多種形式的用戶互動方式,可根據個人喜好進行社區互動;
在網路中搜索「中科維智」就可以找到詳細的官方介紹哦!

如何運用知識管理打造共享的知識文化

很多人都聽說過煮青蛙的故事,這里贅敘一下:將一隻青蛙放在大鍋里,鍋里加水並用小火緩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隱約感覺到外界溫度慢慢變化,卻因惰性沒有立即往外跳,最後只落得被熱水煮熟卻不自知的結局。對企業來說,劇烈的環境變化往往並不是最可怕的,因為炙熱大家都可以立即感知,反而是漸熱式的改變更難防範。 現在競爭環境就正發生著一場漸熱式的改變,在這個變局中,有一個標志性詞語:知識經濟。這與其說是一個新概念,不如說是一種競爭環境的改變。在這個環境下,看不見的東西往往比看得見的東西更重要,這無疑對企業經營和管理者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但已經有很多企業在實實在在的做著一種工作——知識管理。摩托羅拉主管在每季推廣的TCS(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活動中,主動讓員工了解知識管理所推動的共享及創新對組織非常重要,這樣跨部門的品管圈活動,可分享知識及整合其它部門意見;IBM則通過建立知識分享和信任的文化,培養員工貢獻想法的習慣;麥肯錫的資深管理者會說服專業人員去和他們的同事分享知識和經驗,以幫助提升他們的人際網路;惠普建立了專家網路,讓遍布全球、擁有個別特殊專業知識的員工能在需要的時候迅速被找到;而台積電的每個新人一入司都會被指派一個資深員工來進行傳幫帶。 這些都是一些先進的企業在知識管理方面的點滴做法,而這些做法也非常值得目前的很多國內企業加以借鑒和學習。但在以往的知識管理咨詢實踐中,還是有很多企業會問兩個問題:一是知識管理的標桿企業有什麼樣的知識文化?二是如何塑造這樣的知識文化?聽到這樣的問題,首先是欣喜,欣喜在於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不再一談知識管理就是OA、就是IT,對知識管理的認識更加深入;然後則擔憂,擔憂在於總會有企業不可避免地抱著「就文化而談文化」的傾向。 這些問題帶給自己的思索則是多方面的,比如:組織文化的內涵是什麼?有哪些知識導向的文化?知識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麼?知識文化如何塑造?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步驟?反復思來,覺得有三個方面需要重點抓住:一是知識文化內核;二是知識文化塑造之道;三是知識文化推動之路。知識文化內核:走出共享困境 記得有位外國學者用一種人際活動的觀點來探討企業文化,他覺得可以用四種顏色來代表不同的企業文化形態: 冷淡的綠文化:組織成員通常都非常聰明能幹,偏好以自己的方式做事而不依賴別人的指導。 熱烈的紅文化:組織成員通常都胸懷大志,認為自己強大有力,可承擔更大的領導者職責。 真誠的藍文化:組織成員是人群導向的,渴望相互支持並注重友善的人際關系,樂好助人。 愚鈍的灰文化:組織成員通常循規蹈矩,視野狹窄,只關注份內之事而不是公司目標的達成。 而知識管理,尤其是知識文化的核心可以說正在於組織在知識方面的一種人際活動方式。如果從價值的觀點來看知識文化,知識文化所倡導的組織人際活動就應該有助於達成兩種效果:一是作為個體的每個成員要有更強的能力;二是作為群體的組織應該充分發揮知識聚集效應。因此,理想的知識文化,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一種圖景:以藍色為底,紅色點綴其間。 更直接來說,知識文化的核心就是「共享」,正是共享給個人和組織帶來了更大的價值,這可以通過知識共享困境圖來說明(圖1)。假設企業中有兩名員工,各自所具有的知識競爭力指數各為6,即 (6,6);但若其中一位員工願意共享知識,另一位卻害怕共享知識給他人會降低自已的競爭力而選擇藏私,則其競爭力會因吸收他人知識而提高為8,但共享的一方則因單方面共享而造成相對競爭力降為5;另外,若兩者都願意共享知識,則可以通過共享而產生互動並激盪出更強的知識競爭力,雙方的相對競爭力指數均提高為10。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如果兩名員工都藏私而不願意共享,則總體競爭力為12;如果一名員工共享而另一藏私,則總體競爭力為13,而且共享一方的共享意願會因得不到知識回報而降低,共享難以維系;而如果兩名員工都選擇共享,則總體競爭力達到20,並會形成不斷的共享反饋環。 因此,對一個企業來說,藏私型的員工越多,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就會遠低於具有共享文化的企業,知識共享文化將是知識文化塑造的核心所在。在具體的共享文化塑造中,企業通常需要以共享為指向,營造和共享價值取向相一致的組織氛圍,比如,AMT為某一家企業制訂了這樣的以共享為核心的知識文化願景。 學習——員工有主動學習和成長的意願,並以創新精神挑戰不可能之事 和諧——良好的團隊合作、相互信任的氛圍,以創造充實的工作和人生 行動——與其做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員工積極主動地將知識共享貫徹到日常行為中 反思——不僅總結成功經驗,也要形成失敗經驗反思機制 生態——企業內形成了網路式的知識分享環境,知識社區成為組織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 有了明確的知識文化願景,將使知識管理的系統化管理成為可能,所有企業人員,從高層、主管到員工都要經常性地去問自己:「為保持公司、本部門以及個人的知識管理與公司知識文化願景目標相一致,我所做的已經足夠了嗎?」。 遺憾地是,仍然有很多企業並沒有制訂明確的知識文化願景,或者即使制訂了,也很難在日常工作中貫徹。這樣,就造成不能走出知識共享困境的情況仍比比皆是。知識文化塑造之道:木桶理論的啟示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樣走出知識共享困境,塑造知識共享文化呢?我們發現,有很多企業會經常陷入「就文化談文化」的又一個困境。事實上,我們根據很多咨詢經驗發現,文化問題的解決常常依賴於文化之外的手段。談到這,就想起了木桶理論。經典木桶理論說的是,一個木桶所能裝的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快木板。類別到知識管理,覺得知識管理首要追求的就是建造一個密封的保證知識不致流失的知識木桶,而且組成這個知識木通的各塊木板是具有成長特性的,能夠保障這個知識木桶能夠盛放因知識共享和創新而產生的更多知識。那麼,這樣的一個知識木捅到底應該需要由哪些木板來裝配而成呢?以前,很多企業嘗試用IT這塊木板來單獨構造木捅,卻發現難如人意;也有企業東拼西湊又拿了些其他的木板,卻發現不同木板之間仍會留下很大縫隙,知識照舊流失。我們發現,要裝配一個密封的知識木捅,常常需要以下幾種不同類型的木板:戰略型木板 這塊木板的作用在於讓企業所有員工能夠清晰地感知要共享知識,要達成一種共識化——共享是企業的價值取向和工作方式。在打造戰略型木板時,常常需要從知識管理建設願景、知識管理長短期目標、知識管理建設策略等幾方面來入手。業務型木板 這塊木板的作用在於讓企業所有員工清楚有哪些知識可以共享,要使知識有序化——知識是經過系統梳理的,是和業務相結合的,而且是有系統地組織的。目的是使知識成為指導員工工作的指南,每個員工都知道在業務工作的各個環節需要參考哪些信息?利用哪些知識?工作完成需要提交哪些知識?管理型木板 這塊木板的作用在於讓企業能夠在制度層面激勵員工共享知識,要形成制度化——企業知識管理的推動組織架構如何設計?需要有哪些具體的知識管理運行、考核和激勵制度來保證員工來共享知識?在這些方面,有很多具體的做法和措施,比如可以在企業評選最佳知識共享部門、最佳專業社區、知識貢獻傑出員工,並採取財務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方式,如頒發由高層簽署的榮譽證書,並發給一定的獎金或者獎品、在公司入口處建設一面「榮譽牆」公布獲獎人員名單等等。系統型木板 這塊木板的作用在於為企業員工提供有效的知識共享平台,促成員工形成工具化意識——大家的日常工作已經離不開知識管理系統,大家共享知識、實時協作、上傳電子文檔都成為自然而然的事,誰也不會覺得奇怪或者是麻煩,這根本就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用反而是不正常的。 所有這些都是一些很基礎的工作,看似和文化無關,但都可以切切實實地改變企業的行為方式,促成共享文化的形成。知識文化推動之路:變革之心,而不是變革之腦 知識木桶給了我們看知識文化塑造的一種更寬廣的視角,指出了打破知識共享壁壘的幾個關鍵作用點。但是如何用力?如何在企業中一步步落實?也還是一個藝術性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就需要有一種科學、實用的促成知識文化變革的方式。全球首屈一指的領導學和變革權威約翰·科特(John Kotter)在其著作《變革之心》中認為,「目睹——感受——變革」的機制才是改變行為的最佳方式,強調直觀印象所激起的情感比理論分析更能引導變革的發生,而不是常見的「分析——思考——改變」,更不是「命令——接受——改變」的過程來改變自己的行為。 這里的核心就在於:改變行為更多的依賴於變革之心,而不是變革之腦。 那麼,如何在知識文化推動之路中,用變革之心引領前行呢?大致也可以分為八個步驟: 第一 增強緊迫感: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要讓大家認識到知識共享不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比如,可以編制知識共享的相關宣傳手冊,重點放在外部標桿介紹,尤其是同行業的知識管理標桿介紹,讓企業內部形成緊迫感。 第二,建立指導團隊:這正是管理型木板發揮作用的地方,需要建立一支有力量的知識管理指導團隊,以提供足夠的推動力。 第三,確立正確的願景:在戰略型木板中,最關鍵的工作就是確立正確而鼓舞人心的知識管理願景和戰略目標。這個願景和目標的確定不是簡單地想幾句口號就可以了,而是要從企業的整體戰略、經營目標出發來考慮,通過不斷地溝通來形成對企業知識管理的長期建設具有指導意義的方針。 第四,有效地溝通願景:溝通願景是一項需要廣泛開展的工作,要讓員工最大程度地認同企業正在發生的變革。如:可以開展包括高層個別訪談、企業關鍵中級主管座談會、員工代表座談會的各種定性定點調查;開展相關的文化研討營活動。 第五,授權行動:授權行動的核心在於能讓企業更多地成員親身參與進來,用自己的行動來體驗,這是業務型木板發揮作用的地方。雖然,我們不贊成採取那種大張旗鼓的所謂「革命性」文化活動,但是在日常工作的開展中,也不能使工作逐漸鈍化而沒有活力,需要周期性地造點微瀾,比如:可以開展部門自主演講行動,讓每個員工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時,實現知識的傳播和共享;還可以召開領導經驗傳播會,讓企業的每個高層領導周期性的進行主題演講,實現高層智慧共享。 第六,創造短期成效:創造短期成效是增進員工信心、深化變革的重要一環,在這方面,可以通過業務型木版和系統型木板的結合,讓員工感受到知識管理系統給日常業務工作所帶來的幫助。 第七,不要放鬆:一方面需要將階段性成果通過各種途徑在企業內推廣,如簡報、錄像、海報等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將逐漸發揮管理型木板的配套作用,通過執行知識考核和激勵制度,對知識貢獻度高的員工進行激勵。通過這些方式使企業和員工不至於鬆懈,推動變革進一步向前。 第八,使變革長期化,形成文化:最終的目標是將變革作為一種新的企業文化固定下來,使共享成為一種行為習慣和工作方式。在這方面,可以輔助相關評估手段來周期性考察和督促相關工作的持續開展。如:每年度對集團、各子公司、各部門的知識管理工作進行評估,重點評估知識共享文化理念是否深入人心?員工行為發生了什麼變化?變化程度如何?企業的管理風格和管理制度是否發生了相應變化?在進行知識共享文化建設中,各級領導和員工是否盡到了責任?等等方面,以形成一種有效的正反饋。

Ⅳ 網路上有什麼知識共享軟體

很多的呀,簡單點就是視頻教學,你想學什麼都有像」淘寶大學「專門學網銷的,像」騰訊課堂「里邊學的內容就多了,還有很多主要取決於你想學什麼,都有免費教程的

Ⅳ 國內比較有名的知識性網路社區有哪些

看是學習什麼了,我知到一個國家海洋局事業編制考試的網站,不錯的,www.shtcdi.com,最近站長還象是改版面了,不知到什麼時候能正常。

Ⅵ Web 時代下構建石油知識共享平台

郭攀紅 唐先明 計秉玉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目前石油領域沒有一個匯聚知識、交流知識、傳播知識、連接企業員工知識的社會化的網路平台。基於Web 2.0架構的軟體,構建了知識沉澱、知識共享、知識學習及知識應用的應用環境,可應用於石油知識管理領域中,促進企業的知識能力創新。本文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並構建了石油知識共享平台,詳細介紹了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如何實現Web 2.0的架構和理念。

關鍵詞 Web 2.0 知識管理 Wiki

Construction of Petroleum Knowledge Share PlatformIn Web 2.0 Architecture

GUO Panhong,TANG Xianming,JI Bingyu

(SINOPEC Exploration & Pro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Nowadays,the oil fields haven』t a knowledge network platform used for gathering knowledge, exchanging knowledge,propagating knowledge and connecting enterprise staff.This thesis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some social software based on Web 2.0 architecture,and applied it in oil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constructed a precipitating,sharing,learning and using knowledge environment.In the meantime,this thesis introces that how the oil knowledge Wiki system implement Web 2.0 architecture and some outstanding character.

Key words Web 2.0;knowledge management;Wiki

科研院所承擔著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的重任,支撐著中國科技研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同時,也為國家石油經濟戰略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是知識高度密集型單位,是知識、研發成果的加工廠,是高水平人才從事創新研究的基地。因此,在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建立知識管理體系、開展知識管理技術的應用尤為重要,可以說知識管理是研究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隨著Web 2.0架構的廣泛應用,網路上出現了眾多的Web 2.0類型的學習交流網站和工具,但是這些通用型的社會網路工具並不能滿足石油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首先它們的網站定位多以娛樂休閑為主,整個平台內容大而全,無專業性的知識,並且處於一種信息孤島的狀態,沒有進行知識和應用的整合,用戶每天需要登錄不同的網站來獲取信息。同樣,現在也有許多的石油專業信息網站,但是它們大多是傳統的Web 1.0方式,用戶不能有效地分享自己的石油專業知識,只能是少數的管理員添加內容,並且無有效地激勵和管理機制,導致網站中內容不豐富,而且這些網站多是以石油商務性的知識居多,勘探開發專業知識很少。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作為知識的密集區域,每個人手中都有許多的石油專業資料,頭腦中有許多的石油專業知識,但是每個人又都覺得自己的資料不夠用,遇到問題時,沒有地方去請教,沒有地方去查找。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知識是離散的,沒有實現知識的匯聚和關聯;思維是離散的,沒有實現思維的匯聚和關聯。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匯聚知識、交流知識、傳播知識、知識連接你和我的社會化網路平台,因此,建立一個統一的、開放的、集成的石油知識共享平台,能有效地實現石油勘探開發顯性知識及隱性知識的匯聚及分享,成為迫切所需。其作為知識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石油企業的知識管理戰略的實現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同時,對於企業的內部員工,利用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可以公平地獲取資源和傳播信息、知識、思想、智慧;可以認識朋友,擴充人脈;可以交流、學習、協作;可以發展、提升;可以積累社會資本,塑造個人品牌,以更好地進行社會生存。

本文將介紹如何運用Web 2.0相關概念及技術工具構建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幫助石油企業實現高效的知識系統管理。

1 知識管理及Web 2.0概述

所謂知識管理[1],就是通過管理與技術手段,使人與知識緊密結合,讓知識的沉澱、知識的共享、知識的學習和知識的應用及創新這個 「知識之輪」 循環轉動(圖1),並通過知識共享的文化,提高企業的效益和效率,為企業創造價值,贏得競爭優勢。

如上定義可用一個公式表達如下:

圖1 驅動「知識之輪」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其中 「P」 指人(People);「+」 為管理及技術手段;「K」 為知識(Knowledge);「S」 指共享的文化與氛圍(Share)。這樣看來知識管理簡單地說即是通過技術手段(+)將人(P)與知識(K)充分結合,通過知識共享的管理機制和文化(S),使知識的價值成指數級提升,最終實現知識的社會化。知識的社會化對人類甚至高等動物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從2004年Web 2.0架構出現[2],互聯網路步入了一個社會化的網路時代,其優秀的技術架構和開放的管理模式為企業知識管理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體現了人與知識的緊密結合。

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公司採用頭腦風暴法,在總結Web 1.0的經驗教訓的基礎提出了Web 2.0的理念[5]。Web 2.0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互聯網協會對Web 2.0的定義是:Web 2.0是互聯網的一次理念和思想體系的升級換代,由原來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數資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導的互聯網體系轉變為自下而上的由廣大用戶集體智慧和力量主導的互聯網體系。互聯網2.0內在的動力來源是將互聯網的主導權交還個人從而充分發掘個人的積極性參與到體系中來,廣大個人所貢獻的影響和智慧及個人聯系形成的社群的影響就替代了原來少數人所控制和製造的影響,從而極大地解放了個人的創作和貢獻的潛能,使得互聯網的創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級。

Web 2.0作為一種新技術架構,它的服務是由許許多多社會網路服務軟體組成的。比如博客(Blog)/播客(Podcast)、頂客(digg)、維基網路(Wiki)、內容聚合(RSS)、圖像分享(Flickr)、視頻分享(YouTube、土豆網)、網路辦公(Google Docs)、社會書簽(Delicio.us)、社交網路(開心網)、社會標注評論(Diigo)、幻燈片共享(Slideshare)等等。

其特點如下[5 ]

1)多人參與,利用集體力量和智慧。傳統網站是自上而下的集中發布的舊體系,用戶只能看到設計者讓他們看到的內容。Web 2.0網站則是以用戶為中心,大部分的內容是由用戶貢獻的,是自下而上的由廣大用戶集體智慧共同來創造內容,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Web 2.0的靈魂是人。

2)可讀可寫互聯網。在Web 1.0里,互聯網是 「閱讀式互聯網」,用戶只能讀取網路內容,而Web 2.0是 「可寫可讀互聯網」,普通用戶對網路內容可讀、可寫,每個人都能寫入內容。

3)海量的數據。Web 1.0網路內容是封閉而死板的,內容增長能力很弱,Web 2.0網站信奉的是 「數據為王」,將數據變為自我增生( 「Intel Inside」)。它們通常都具有巨大的數據資源,並且內容是開放且活躍的,商業模式就是讓用戶消費這些數據。

4)社會化網路。傳統網站的用戶之間往往是孤立的,Web 2.0網站則加入了社交元素,讓用戶之間能夠建立聯系,把互不溝通的離散人際關系體系轉變成溝通順暢的社會關系網路體系。

Web 2.0對於構建學習型、知識型的組織結構也是一種有力的手段,眾多的社會性軟體服務為人們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與學習的發生和知識的轉化相輔相成。

2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架構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是為共享石油方面的知識而建立的Web 2.0類型的學習型共享網路,圖2為石油知識共享平台的架構圖,包括功能層和知識應用模型層,通過從知識沉澱、知識匯聚、知識審核、知識存儲、知識關聯、知識互助、知識獲取、個人知識管理到知識應用及知識創新的一整套知識管理流程,來實現隱性及顯性石油專業知識的匯聚及分享。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的構建目標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實現匯聚,實現關聯,實現知識的轉化,以及實現個人知識的管理。

2.1 實現匯聚

包括網路資源的匯聚、社會資源的匯聚、知識的匯聚和思維的匯聚。實現匯聚,將能極大地促進知識的利用效率,促進人與知識更和諧地結合。

圖2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架構圖

2.2 實現關聯

除了匯聚外,更重要的是要實現關聯,包括網路資源間的關聯(即構建互聯網路)、社會資源間的關聯(即構建人際關系網)、知識的關聯(即構建知識網路)、思維的關聯(即形成集體性智慧)。同時,不僅要實現同類資源內部的關聯,更需要實現資源間的關聯。例如,知識與社會資源的關聯、知識與思維的關聯等。這樣用戶可以找到與自己興趣相符合的學習群體和相關鏈接,輕松方便地查看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不至於在茫茫的網海中搜索尋覓。

2.3 實現知識的轉化

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即人腦思維。知識的最大未知區在於人腦中,所以知識管理的關鍵在於怎樣實現隱性知識的轉化,包括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以及隱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直接的轉化。

2.4 實現個人知識的管理

在信息化社會,網路知識無限擴充,並且處於雜亂而無序狀態,所以需要借鑒紙質資料的知識管理過程來構建網路的個人知識管理,把有用的網頁收藏起來,對它高亮標識並注釋以及分類、聚合,形成自己的網路知識收藏;能方便地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個人收藏,並從其他用戶的收藏中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採集,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具有典型的社會網路服務的特點,除了具有社會性、開放性、互動性等特徵外,還具有以下獨特的地方:

1)強調實現實名制。一般的Web 2.0應用中,用戶可以任意注冊,具有虛擬性、匿名性的特徵,容易產生信任危機,而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將採用企業電子郵件等注冊方式,限制會員的注冊許可權,真正實現實名制,從而讓人形成責任感並減少不信任感,溝通距離會更近。

2)強調通過知識的互幫互助來建立新型的關系。該平台將打破傳統的組織機構的界限,通過知識分享、知識的交流、共同的成長來建立學習型的組織關系。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領導之間、專家學者與領導之間、領導與領導之間、專家學者及權威人士之間,都可以更加輕松地互相溝通交流,打破了外在條件約束和情感障礙。

3)強調知識權威性的審核和評定。普通的Web 2.0不強調權威性審核,但是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將強調用戶及知識的權威性的審核和評定,以保證石油專業知識的可靠性和權威性。

3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主要功能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PKSNS包括以下5個功能模塊:石油知識資訊模塊,石油知識共享模塊,個人知識收藏模塊,石油知識問答及論壇,石油知識網路全書。將來隨著技術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內容會不斷擴充。

3.1 石油知識資訊模塊

將分專業、分研究方向設置多個欄目,每個欄目由知識工程師設置知識採集的條件,分發爬蟲,到石油專業網站中採集最合適的內容,返回給欄目。同樣地,石油知識共享平台的每個欄目都會有爬蟲去網站中自動的爬取知識,稱為知識爬蟲。這部分就體現了知識的匯聚目標。

採集後的知識並不以時間先後順序放在首頁,而是放在一種類似緩存的地方,用戶可以判斷每個知識的價值,有價值就頂,無價值就踩,越頂排名越靠前,越踩排名越靠後。用戶可以做心情評價,做評論。這體現了知識與思維的關聯。

3.2 石油知識共享模塊

包括書籍共享、文檔共享、圖片貢獻、幻燈片等等,通過這個成果知識共享平台,用戶可以把手中的成果資料共享到平台中。貢獻與獲得成正比。貢獻得越多,所獲得的知識內容也越多;貢獻越少獲得越少,沒有貢獻將沒有獲得。從而發揮用戶共享的積極性,這體現了知識匯聚目標。

在每本項目成果報告頁面上,都關聯項目的圖片冊、項目的匯報錄音、幻燈片等,在同一平台上把各種顯性的知識和隱性的知識關聯起來,體現了系統的構建目標,即知識的關聯。

3.3 個人知識收藏模塊

信息社會,網路知識無限擴充,並且處於雜亂而無序的狀態,在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可以利用個人知識收藏平台,收藏自己喜歡的網頁,並且點擊編輯後,可以對網頁在線進行標注,包括高亮標識及注釋,成為自己的知識收藏;也可以搜索到感興趣的人,點擊進入他的知識收藏中進行學習。這體現了系統的構建目標,即個人的知識管理和學習的目標。

3.4 石油知識問答及論壇

通過提問、回答、投票、評分4個階段來完成問答流程。這個子系統的功能實現了知識轉化的目標,即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

3.5 石油知識網路全書

採用wiki這種面向社群的協作式方式編纂石油知識網路全書,特點是普通用戶自由創建詞彙,協作編輯共同完成。實行許可權、版本控制,以確保能回滾到最佳內容狀態,這樣有效地保護了知識內容的權威性。

4 應用效果分析——以石油知識網路為例

很多的網路,如網路平台、互動網路平台等,內容過大而過全,但有關石油的內容很少,分類粗糙,詞條的解釋並不專業,且功能較簡單,不能完全滿足應用需求,如沒有英文解釋,沒有相關詞彙,沒有上位詞、下位詞、相關詞等語義邏輯關系,因而這類通用的網路網站不能滿足石油專業知識管理的需求,於是作者建立了針對石油專業應用的知識網路平台,按照勘探、開發、工程及綜合四大類把石油專業主題詞、石油網路全書、實用案例等,採用基於Wiki架構的知識協同建構方式共同來完成,充分發揮用戶的創造力和參與性。

Wiki來源於夏威夷語 「Wee Kee Wee Kee」,即 「快點快點」 之意[5 ],中文譯為 「維基」 或 「維客」。Wiki是一種多人參與的知識集成方式,其通過對信息多人協作、多人維護、自由發表的形式對共同的主題進行補充和豐富,有利於讀者從不同作者的不同角度實現對一個專題的了解。例如,項目長編寫前言,確定目錄,每個子部分由項目組成員來共同完成,如圖3所示。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具有嚴格的許可權、版本控制以及審核流程。用戶編輯完成,提交給知識管理員進行審核,審核完以後,編輯才算完成,如果審核不通過,能夠確保回滾到最佳內容狀態。所以採用這種流程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保護知識內容的權威性,但又不抹殺個人知識共享的積極性。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的成果是一個不斷完善的石油專業知識庫,享用這個知識庫的人要比為這個知識庫做貢獻的人多得多。作為一種知識社會性的工具,它在提供知識共享的同時,亦不斷地促進、激發知識的創新。

圖3 Wiki以協作的方式對詞條內容進行編輯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將原本雜亂無聯系的詞條以主題詞鏈接的方式連接起來,以線性的網狀組織方式,體現了詞條間的類目關系,加強了對知識信息的導向性挖掘,並以部門、知識等為整體,將知識修改的不同版本列出,方便詞條修改、創建者相互聯系,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與石油網路平台中其他系統進行了有效集成,並且其他任何外部的應用系統都可在線查詢石油詞彙解釋,圖4所示是重大專項的管理信息系統,頁面上滑鼠滑過詞彙後,會自動關聯到石油網路中的解釋,如果沒有這個解釋,會提示您去創建。同時,石油知識網路平台與地理信息系統進行了有效集成,編輯詞條時可以點擊修改和添加地圖,填寫經緯度坐標,然後在GIS中就會自動標注這個詞條的地理位置,點擊後能進入石油網路中詳細查看這個詞條的解釋。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已經由知識管理員把《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網路全書》[7]4本全部錄入,共有6000條條目,630萬字,2200幅圖片。廣大的普通用戶可以任意添加詞條,進而擴充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因而,石油網路知識的內容會無限的擴充。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建立了詞條間的邏輯關聯,詞條間具有語義的邏輯關系,包括同義詞、上位詞、下位詞、英譯名等等,如圖5所示。知識管理員已經把1994年出版的《石油主題詞表》[8]收錄進該平台,收錄主題詞16939條,詳細構建了石油詞彙間的語義邏輯關系,並且普通用戶也可自行添加詞彙邏輯關系,這樣,詞條間的語義關系會更為龐大,更為合理。

石油知識網路是專為石油知識定製,由廣大用戶集體智慧共同創造知識,並且是開放而活躍的新體系。普通用戶對石油知識網路的訪問、詞條的修改、詞條的創建過程中,也是實現對知識的沉澱、知識的共享、知識的學習和知識的應用及創新這個 「知識之輪」的循環驅動。其實PKSNS平台中所有的子系統都具有這個知識流程的驅動過程,是開放而活躍的,是體現群體性智慧的知識管理平台。

圖4 重大專項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石油知識網路平台詞條解釋

圖5 詞條語義邏輯表

5 小結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利用Web 2.0架構下的各種技術手段將石油企業內部員工與石油專業知識充分結合,實現了隱性及顯性石油專業知識的匯聚及分享,並構建了學習型共享組織,倡導了企業知識共享的管理機制和文化,使得石油專業知識的價值成指數級提升,最終將實現石油知識的應用及社會化。

參考文獻

[1]吳慶海,周偉,夏敬華.驅動知識之輪.企業基業常青,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 ArticleID=1532.

[2]王偉軍,熊瑞,張揚.Web 2.0與知識管理平台集成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07,(5):37240.

[3]武琳.Web 2.0時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情報雜志,2006,(3).

[4]胡科,王榮良.基於Web 2.0的wiki技術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6,(9).

[5]賴曉雲.Wiki在基於網路的研究性學習中的作用[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5,(6).

[6]Murali Raman,Terry Ryan,Lorne Olfman.Design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Wiki technology.

[7]劉寶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網路全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

[8]楊義忠,王承勇,林淑鳳.石油主題詞表[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

Ⅶ 除了凱盛專家還有哪些知識共享APP

知乎。
知乎,最大的中文知識社區,注冊用戶超過1億。用戶分享著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互聯網源源不斷地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知乎,帶你分享更大的世界。

Ⅷ 如何建立知識庫,做到知識共享

有別於傳統的知識文庫,最初建設時需要費時費力的單個文章上傳、手動分類。OhwYaa 企業知識社區,用戶在將原有知識初始化導入文庫時,可批量導入內容,極大的解決了前期工作量繁重的痛點。

用戶知識上傳分類更便捷


用戶可以點擊網站右上角「寫博文」進入到博文編輯頁面,內容發表支持文字、MP3
以及 MP4 多種媒體形式。還可以上傳圖書、文檔以及模板資源。另外,用戶可以為內容添加話題標簽,從而讓內容更具有辨識度。
通過邀請用戶系統則以郵件形式提醒被邀請人前來瀏覽發表的內容。
用戶在發布博文的時候具有智能標簽功能,博文輸入完畢,系統會根據語義分析,自動生成推薦標簽。

使知識管理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是OhwYaa知識社區一直追求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是從每一個小的功能點的不斷改良與優化積累而成。知識文庫的快速、智能化構建,與用戶便利的知識輸入與歸類,是知識管理工具最基礎層面的目標追求,這一點,OhwYaa知識社區在用心實現。

閱讀全文

與知識共享網路社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keeper網路安全管理系統 瀏覽:167
低安全性wifi沒網路 瀏覽:607
ios里的本地網路是什麼 瀏覽:445
電腦查PLC網路通訊的IP通斷 瀏覽:593
什麼軟體可以測幾g網路 瀏覽:712
哈爾濱網路營銷外包費用 瀏覽:326
金蝶軟體網路版上不了網 瀏覽:643
網路設置了2級加密要怎麼連接 瀏覽:72
網路電視如何切換時尚與長輩模式 瀏覽:572
無線網路初級公式 瀏覽:676
網路用語1688什麼意思 瀏覽:952
廣電網路和移動網路哪個好 瀏覽:740
網路電視必須要裝路由器嗎 瀏覽:354
怎麼提高無線上網卡網路速度 瀏覽:695
網路電視怎麼下載電影軟體 瀏覽:793
無線網路頻道代碼配置 瀏覽:392
聯想電腦右下角沒有網路圖標 瀏覽:208
手機有網路連不上無線網 瀏覽:330
網路信號對鳥類有什麼影響 瀏覽:985
職工電腦無線網路連接 瀏覽:10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