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組成的三個元素

無線網路組成的三個元素

發布時間:2022-05-18 02:51:40

㈠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組成(三個部分,詳細介紹)

很詳細,你可以到書店去買這類的書看即可。

以下是來自網路:http://www.sensorexpert.com.cn/Article/wuxianchanganqiwang_1.html。

無線感測器網路組成和特點
發表時間:2012-11-14 14:28:00
文章出處:感測器專家網
相關專題:感測器基礎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構想最初是由美國軍方提出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所計劃署(DARPA)於1978年開始資助卡耐基-梅隆大學進行分布式感測器網路的研究,這被看成是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雛形。從那以後,類似的項目在全美高校間廣泛展開,著名的有UCBerkeley的SmartDuST項目,UCLA的WINS項目,以及多所機構聯合攻關的SensIT計劃,等等。在這些項目取得進展的同時,其應用也從軍用轉向民用。在森林火災、洪水監測之類的環境應用中,在人體生理數據監測、葯品管理之類的醫療應用中,在家庭環境的智能化應用以及商務應用中都已出現了它的身影。目下,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商業化應用也已逐步興起。美國Crossbow公司就利用SMArtDust項目的成果開發出了名為Mote的智能感測器節點,還有用於研究機構二次開發的MoteWorkTM開發平台。這些產品都很受使用者的歡迎。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看成是由數據獲取網路、數據分布網路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組成的。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集成有感測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節點,各節點通過協議自組成一個分布式網路,再將採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後經無線電波傳輸給信息處理中心。

因為節點的數量巨大,而且還處在隨時變化的環境中,這就使它有著不同於普通感測器網路的獨特「個性」。首先是無中心和自組網特性。在無線感測器網路中,所有節點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沒有預先指定的中心,各節點通過分布式演算法來相互協調,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節點就能自動組織起一個測量網路。而正因為沒有中心,網路便不會因為單個節點的脫離而受到損害。

其次是網路拓撲的動態變化性。網路中的節點是處於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它的狀態也在相應地發生變化,加之無線通信信道的不穩定性,網路拓撲因此也在不斷地調整變化,而這種變化方式是無人能准確預測出來的。

第三是傳輸能力的有限性。無線感測器網路通過無線電波進行數據傳輸,雖然省去了布線的煩惱,但是相對於有線網路,低帶寬則成為它的天生缺陷。同時,信號之間還存在相互干擾,信號自身也在不斷地衰減,諸如此類。不過因為單個節點傳輸的數據量並不算大,這個缺點還是能忍受的。

第四是能量的限制。為了測量真實世界的具體值,各個節點會密集地分布於待測區域內,人工補充能量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每個節點都要儲備可供長期使用的能量,或者自己從外汲取能量(太陽能)。

第五是安全性的問題。無線信道、有限的能量,分布式控制都使得無線感測器網路更容易受到攻擊。被動竊聽、主動入侵、拒絕服務則是這些攻擊的常見方式。因此,安全性在網路的設計中至關重要。

㈡ Wi-Fi的組成結構

一般架設無線網路的基本配備就是無線網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無線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線架構來分享網路資源,架設費用和復雜程度遠遠低於傳統的有線網路。如果只是幾台電腦的對等網,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電腦配備無線網卡。AP為Access Point簡稱,一般翻譯為「無線訪問接入點」,或「橋接器」。它主要在媒體存取控制層MAC中扮演無線工作站及有線區域網絡的橋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線網路的Hub一般,無線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輕易地與網路相連。特別是對於寬頻的使用,無線保真更顯優勢,有線寬頻網路(ADSL、小區LAN等)到戶後,連接到一個AP,然後在電腦中安裝一塊無線網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個AP已經足夠,甚至用戶的鄰里得到授權後,則無需增加埠,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網。 隨著無線網路的不斷興起和發展,2010年無線網路模塊的應用領域相當廣泛!
但是無線保真模塊畢竟是一高頻性質的產品,它不象普通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設計的時候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現象和問題,讓一些沒有高頻設計經驗的工程師費勁心思,有相關經驗的從業人員,往往也是需要藉助昂貴的設備來協助分析。
對於無線網路部分的處理,有直接把無線保真部分Layout到PCB主板上去的設計,這種設計,需要勇氣和技術,因為本身模塊的價格不高,主板對應的產品價格不菲,當有無線保真部分產生的問題,調試更換比較麻煩,直接報廢可惜;所以很多設計都願意採用模塊化的無線保真部分,這樣可以直接讓Wi-Fi部分模塊化,處理起來方便,而且模塊可以直接拆卸,對於產品的設計風險和具體的耗損也有很大幫助。
具體的硬體設計應該和相關無線保真模塊咨詢時,要考慮清楚以下方面:
通信介面方面:2010年基本是採用USB介面形式,PCIE和SDIO的也有少部分,PCIE的市場份額應該不大,多合一的價格昂貴,而且實用性不強,集成的很多功能都不會使用,其實也是一種浪費。
供電方面:多數是用5V直接供電,有的也會利用主板設計中的電源共享,直接採用3.3V供電。
天線的處理形式:可以有內置的PCB板載天線或者陶瓷天線;也可以通過I-PEX接頭,連接天線延長線,然後讓天線外置。
規格尺寸方面:這個可以根據具體的設計要求,最小的有nano型號(可以直接做nano無線網卡);有可以做到迷你型的12*12左右(通常是外置天線方式採用);通常是25*12左右的設計多點(基本是板載天線和陶瓷天線多,也有外置天線接頭)。
跟主板連接的形式:可以直接SMT,也可以通過2.54的排針來做插件連接(這種組裝/維修方便)。
軟體的調試要結合具體的方案主控,畢竟無線保真部分僅僅是一個無線的收發而已。很多用戶在咨詢的時候,很容易混淆!可以說,2013年無線保真模塊應用最火爆的領域就是MID市場,同時傳統的一些網路領域應用市場也有滲透,比如一些工業控制領域/網路播放領域/甚至一些遙控領域也有在考慮的,基本上是能用到網路的部分都希望嘗試無線化! 一個無線保真聯接點網路成員和結構站點(Station),網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 Service Set,BSS)是網路最基本的服務單元。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站點可以動態地聯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DS)。分配系統用於連接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邏輯上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開的,盡管它們物理上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接入點(Access Point,AP)。接入點既有普通站點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展服務單元(Extended Service Set,ESS)。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是邏輯上,並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於將無線區域網和有線區域網或其它網路聯系起來。
這兒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區域網集成一起的其它區域網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疊。
IEEE802.11隻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定址(Addressing)。分配系統和其它區域網的定址不屬無線區域網的范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整個無線區域網定義了9種服務,
5種服務屬於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聯接(Association),結束聯接(Diassociation),分配(Distribution),集成(Integration),再聯接(Reassociation)。
4種服務屬於站點的任務,分別為,鑒權(Authentication),結束鑒權(Deauthentication),隱私(Privacy), MAC數據傳輸(MSDU delivery)。

㈢ 常見的無線網路結構有哪些

無線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有: 無中心的分布對等方式、有中心的集中控制方式、以及上述方式的混合方式。 常見的無線網路協議: IEEE802.11 是第一代無線區域網標准之一。該標準定義了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 (MAC) 協議的規范,允許無線區域網及無線設備製造商在一定范圍內建立互操作網路設備。 802.11 是 IEEE 最初制定的一個無線區域網標准,業務主要限於數據存取,速率最高只能達到 2Mbps 。 由於它在速率和傳輸距離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 IEEE 小組又相繼推出了 802.11b 和 802.11a 兩個新標准。 2003 年 IEEE 還通過了 802.11g 技術標准。 802.11b 標準是 IEEE 制定的無線區域網標准,它工作在 2.4GHz 免執照的 ISM 頻帶,物理層速率可達 11M ,傳輸層可達 5.5Mbps 。該標准採用 DSSS 直序擴頻技術。 802.11a 標準是 802.11b 的後續標准。它工作在 5GHz 頻帶 (5.2GHz,5.4GHz,5.8GHz) ,物理層速率可達 54M ,傳輸層可達 25Mbps 。採用正交頻分復用( OFDM )技術。 802.11g 標准結合了 802.11b 和 802.11a 兩種標準的優點,克服了它們的局限性。它工作在 2.4GHz 免執照的 ISM 頻帶,可以比工作在 5GHz 的 802.11a 覆蓋更大的區域,同時,採用正交頻分復用( OFDM )技術,物理層速率可達 54M ,傳輸層可達 25M ,傳輸速度比 802.11b 要快 5 倍左右。 802.11n 計劃採用 MIMO (多入多出技術)與 OFDM 相結合,使傳輸速率成倍提高。另外,新的天線技術及無線傳輸技術,使得無線區域網的傳輸距離大大增加。相對 802.11g 標准,新標准計劃在保障 100M 的傳輸速率下使傳輸距離增加 10 倍左右。 802.11n 標准對 802.11 標准做了多項修改,不僅涉及物理層標准,同時也採用新的高性能無線傳輸技術提升 MAC 層的性能,優化數據幀結構,提高網路的吞吐量性能。不過目前這類 MIMO 產品還相當稚嫩。實際性能在 100 米以內大約是 802.11g 產品的 2 倍,而超過 100 米後,其性能將非常接近 802.11g 產品。

㈣ 構成計算機網路的三要素是什麼

構成計算機網路的三要素是計算機設備、通信線路及連接設備和網路協議。計算機網路系統要素如下:

1、計算機系統:工作站(終端設備,或稱客戶機,通常是PC機)、網路伺服器(通常都是高性能計算機)。

2、網路通信設備(網路交換設備、互連設備和傳輸設備):包括網卡、網線、集線器(HUB)、交換機、路由器等。

3、網路外部設備:如高性能列印機、大容量硬碟等

4、網路軟體: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如Unix、NetWare、Windows NT等;客戶連接軟體(包括基於DOS、Windows、Unix操作系統的等);網路管理軟體等。

(4)無線網路組成的三個元素擴展閱讀:

相關應用:

21世紀人類將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重要特徵就是數字化、網路化和信息化。要實現信息化就必須依靠完善的網路,因為網路可以非常迅速地傳遞信息。

因此網路現在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命脈和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網路對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網路是指「三網」,即電信網路、有線電視網路和計算機網路。這三種網路向用戶提供的服務不同。

1、電信網路的用戶可得到電話、電報以及傳真等服務;

2、有線電視網路的用戶能夠觀看各種電視節目;

3、計算機網路則可使用戶能夠迅速傳送數據文件,以及從網路上查找並獲取各種有用資料,包括圖像和視頻文件。

㈤ 無線網路一般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基站包括基站收發信機(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一個基站控制器可以控制十幾以至數十個基站收發信機。而在WCDMA等系統中,類似的概念稱為NodeB和RNC。基站(BS)即公用移動通信基站是無線電台站的一種形式,是指在有限的無線電覆蓋區中,通過移動通信交換中心,與行動電話終端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無線電收發信電台。基站是移動通信中組成蜂窩小區的基本單元,完成移動通信網和移動通信用戶之間的通信和管理功能。

㈥ 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主要有什麼組成

感測器網路系統通常包括感測器節點(sensor)、匯聚節點(sink node)和管理節點。大量感測器節點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sensor field)內部或附近,能夠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網路。感測器節點監測的數據沿著其他感測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在傳輸過程中監測數據可能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後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後通過互聯網或衛星到達管理節點。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感測器網路進行配置和管理,發布監測任務以及收集監測數據。
感測器網路節點的組成和功能包括如下四個基本單元:感測單元(由感測器和模數轉換功能模塊組成)、處理單元(由嵌入式系統構成,包括CPU、存儲器、嵌入式操作系統等)、通信單元(由無線通信模塊組成)、以及電源部分。此外,可以選擇的其它功能單元包括:定位系統、運動系統以及發電裝置等。

㈦ Internet的三個基本元素是什麼

互聯網相關協議
有關互聯網的協議可以分為3層:
最底層的是IP協議(英語:Internet Protocol, 即互聯網協議),是用於報文交換網路的一種面向數據的協議,這一協議定義了數據包在網際傳送時的格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IPv4版本,這一版本中用32位定義IP地址,盡管地址總數達到43億,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現今全球網路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IPv6版本應運而生。在IPv6版本中,IP地址共有128位,「幾乎可以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配一個IPv6地址」。IPv6目前並沒有普及,許多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並不支持IPv6協議的連接。但是,可以預見,將來在IPv6的幫助下,任何家用電器都有可能連入互聯網。
上一層是UDP協議和TCP協議,它們用於控制數據流的傳輸。UDP是一種不可靠的數據流傳輸協議,僅為網路層和應用層之間提供簡單的介面。而TCP協議則具有高的可靠性,通過為數據報加入額外信息,並提供重發機制,它能夠保證數據不丟包、沒有冗餘包以及保證數據報的順序。對於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的應用,可以選擇TCP協議;而相反,對於性能優先考慮的應用如流媒體等,則可以選擇UDP協議。
最頂層的是一些應用層協議,這些協議定義了一些用於通用應用的數據報結構,其中包括:
DNS:域名服務;
FTP:服務使用的是文件傳輸協議;
HTTP:所有的Web頁面服務都是使用的超級文本傳輸協議;
POP3:郵局協議;
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Telnet:遠程登陸等。
來自維基網路!

㈧ 無線網路系統有哪幾個重要部分組成

你是問電腦無線網路系統?
簡單說包括硬體和軟體---無線網卡以及和其運行必須的驅動軟體。

㈨ 構建一個無線網路包括那些基礎元素

無線網路用戶, 無線連接, 基站

㈩ 計算機網路定義的三要素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三要素:計算機及輔助設備(HUB集線器)、通信介質(導線、無線)、網路軟體(Windows NT、Novell)。

還有計算機網路的協議三要素:」語法、語義、規則 「。

網路三要素:網路協議TCP/IP、IPX/SPX、NETBEUI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1]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可使用戶能夠迅速傳送數據文件,以及從網路上查找並獲取各種有用資料,包括圖像和視頻文件。

計算機網路向用戶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兩個,即連通性和共享。

閱讀全文

與無線網路組成的三個元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看無線網路電視台 瀏覽:537
領克01網路連接重置不了 瀏覽:480
組成一個電腦網路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224
網路中梯子是什麼意思 瀏覽:731
四維地球蘋果版無法載入網路 瀏覽:756
無線網卡驅動後怎麼連接網路 瀏覽:161
為什麼是同一網路卻不能投屏 瀏覽:176
最新的華為手機網路 瀏覽:100
房間裡面有wifi信號但是網路不行 瀏覽:683
怎麼禁用無線網路打開有線 瀏覽:898
網路安全法多少日內完成 瀏覽:776
酷劃軟體顯示網路錯誤 瀏覽:247
什麼叫搶購網路 瀏覽:530
如何應用電腦上的網路連接到手機 瀏覽:565
無線網網路差怎麼解決oppo 瀏覽:789
預警網路如何形容 瀏覽:695
電腦上如何改無線網路 瀏覽:509
影樓行業怎麼做網路運營 瀏覽:1001
室內的無線網路會加大嗎 瀏覽:589
安卓如何打開網路磁碟 瀏覽:95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