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信號處理與網路實驗室

無線信號處理與網路實驗室

發布時間:2022-06-14 21:57:52

⑴ 物聯網實驗室的實驗室概述

迅速興起的物聯網產業正在通過無線網路和感應器件(射頻識別器件、感測器件等)使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物聯網技術把所有物資和產品通過射頻識別、感測器或其他嵌入式器件等與互聯網連接,實現智能化管理、監督和控制,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之後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
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具有網路通信、計算機和物聯網知識的通用型人才已成為市場需求熱點。為進一步適應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的人才市場需求,我們建議高等院校及各類職業培訓學校在計算機和通信類專業開設網路通信和物聯網的相關課程,同時建設與課程教學相配套的「物聯網信息平台」實驗室。其意義在於:提高教學科研水平,促進學生就業,並且提升學校競爭力。
以光載無線交換機為核心設備構建融合有線IP網、寬頻無線區域網、光載無線技術、無線感測網路、嵌入式設備以及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於一體的物聯網信息平台及應用實驗室。它同時將光載無線通信、WiFi無線區域網、嵌入式設備伺服器和射頻識別幾種前沿技術融為一體,構建基於 802.11 WiFi標準的無線信息網路系統,以此為核心組建的物聯網實驗室方案是國內第一個專注於物聯網信息平台的實驗室方案。它不同於簡單的操作類實驗,通過配套模版,學生可進行硬體介面設計、軟體編程設計和實際的物聯網應用設計;同時我們提供包括設備、教材、培訓和服務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所設計的實驗內容豐富,包括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等多種實驗,既可用於日常教學,也可用於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畢業實習環境。其實驗室解決方案具有下列特點:定位高、解決方案完整、實驗內容豐富。 物聯網實驗室是結合了物聯網感測層、網路層與應用層的特點,進行分層設計、整合實施、紮根應用、聯系教學的模塊化結構的整體解決方案。
l前端感測器網路包括:
1、溫濕度感測器等各類感測器件,通信介麵包括WiFi 無線、Zigbee無線、2G3G或工業串口等多種格式,可用於構建感測器網路;
2、RFID 設備(帶RS232 介面),可用於構建倉儲、物流及人員管理的實驗場景;
3、無線通信格式轉換器件(如工業串口RS232 或RS485轉WiFi 格式),可用於構建大型且復雜通信模式下的物聯網實驗場景;
4、PLC(帶RS232 或RS485介面)及其控制的設備,可用於模擬工業生產現場控制與通信的實驗場景;
5、視頻採集設備,可用於模擬現場人員及場景監控的實驗
場景。
2網路層無線傳輸設備:
1、網路層設備是由我司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研發的第三代工業無線WiFi網路核心——「光載無線交換機」。
2、該產品將WiFi 信號的產生、處理集中於內部(中央機房),以光纖實現大范圍(200到5000米)分布,通過遠端天線完成信號傳輸。
3、該產品可混合傳輸WiFi 與2G3G4G 以及其他無線信號,可為使用者節省大量的無線網路建設投資。
3應用層設計與組成
1、本方案針對實際應用的多種需求而設計,包括物流管理、環境監測、智能樓宇、工業控制、視頻監控等。
2、本方案可開設物聯網基礎性公共實驗和專業性實驗,包括室內電磁環境測試實驗、環境監測實驗、物流管理實驗等多種實驗。
3、本方案還包括配套軟體平台及實驗指導書,從基礎到深入、從原理到應用,全面體現物聯網的各個環節。 綜合技術:物聯網並不涉及太多的新技術。它所涉及的硬體、軟體及網路大多是現有技術的綜合應用;
無線為根:物聯網絕大多數是物與物之間的聯網通信,因此無線網路通信技術是構建物聯網的基礎;
應用為先:物聯網是來源於應用並服務於應用的,脫離實際應用需求的物聯網技術研究沒有意義;
跨越學科:物聯網是跨學科跨行業的,對於使用者和研究者來說必須熟悉和掌握多種現有技術並能綜合運用。

⑵ 無線信號處理與網路是甚麼

看不懂問題到底問的是甚麼?大概猜想無線信號處理就是給自己的無線信號加密碼避免被人盜鏈。網路就是各種信息的傳輸

⑶ 無線通信接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研究領域

作為科技部於2007年批准籌建的首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該實驗室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依託,結合華為公司現有研發體系,以突破創新技術的產業化瓶頸為目標,開展移動通信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實驗室研究主要圍繞無線傳送技術領域、中射頻、測試、無線通信軟體、產品工程、專用晶元等六大技術方向,緊緊圍繞國際技術發展前沿趨勢,深入研究通訊產業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和關鍵技術,推動無線通訊接入技術和通信產業的深入發展,滿足國家產業對無線通訊接入技術的發展需求。
無線傳送技術領域
無線傳送技術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各種移動通信系統的接入關鍵技術研究,包括GSM(GPRS、EDGE、GERAN)、WCDMA(R99、HSDPA、HSUPA、HSPA+、LTE等)、CDMA(1X、DO等)和WiMAX(802.16d、802.16e、 802.16m )等系統的RTT和RRM關鍵技術。
RTT(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方面,包括各種調制解調、信道編解碼、鏈路自適應技術、干擾抑制和消除、OFDM以及多天線發送接收等空口物理層技術。
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方面,包括一些傳統的RRM技術(如功率控制、切換、調度、擁塞控制、准入等),以及RRM的未來技術,比如公共無線資源管理,自適應RRM,以及利用跨層設計來提升網路整體性能和用戶QoS感受等。
同時,進行無線通信RTT演算法的鏈路模擬驗證和RMM演算法的系統模擬驗證,以及相關產品的實驗室和外場性能測試驗證,包括演算法原型機驗證、演算法優化驗證、版本性能評估等。
目前華為公司的無線通信系統產品的接入技術演算法由通信接入技術實驗室提供,包括GSM晶元演算法、WCDMA R99晶元演算法、HSDPA晶元演算法、HSUPA晶元演算法、WiMAX和LTE基帶演算法、G/C/W/WiMAX的RRM演算法等,完成專利300餘篇。目前該實驗室的演算法的性能和競爭力都達到業界一流水平,並隨著華為無線產品在國際上幾十個國家成功規模商用。進入的運營商不但包括新興市場移動運營商,而且還成功進入了西班牙、香港、荷蘭、葡萄牙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客戶包括全球領先的移動運營商(如Vodafone、Orange、KPN)以及區域領先的移動運營商(如阿聯酋的Etisalat、馬來電信、香港Sunday等)。
中射頻領域
華為的所有無線通信產品的中射頻模塊全部由中射頻實驗室提供,目前中射頻模塊的性能和競爭力都達到業界一流水平,部分產品已經在業界領先。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基站相關射頻技術,以功放、濾波器、小型化為重點研究方向。實驗室在中射頻領域持續投入,對TT、ET、EER、Class X、開關類功放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先後和國內國外的高校、顧問咨詢公司、業界頂級的供應商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合作和聯合開發。
測試領域
性能測試領域
實驗室/外場性能測試負責華為的所有無線通信產品RTT/RRM 演算法實驗室/外場性能驗證、產品無線性能評估。目前已成為業界一流的無線性能外場驗證實驗室,擁有業界首個高速磁懸浮外場。華為公司的通信接入技術完全達到 430km/h 的高速磁懸浮要求,經過磁懸浮驗證的WCDMA產品,在西班牙Vodafone高速鐵路項目一次成功,網路性能指標遠超過友商。
工程測試領域
工程測試方面,實驗室針對由通信接入技術成果轉化的初始產品開展各種可靠性試驗和工程外場研究。試驗內容包括電磁兼容、安全與環境可靠性檢測、工程實現方案研究等。
電磁兼容試驗包括EMI電磁干擾和EMS電磁敏感度兩個方面;安全性是驗證產品在壽命周期內不發生事故的能力,避免造成人員傷亡、職業病、設備損壞或財產損失;環境可靠性試驗主要模擬產品在工作、貯存、運輸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環境條件,用以驗證或改進產品的環境適應能力,內容包括低溫、高溫、溫度變化、濕熱、溫度沖擊、熱測試、機械振動等等;工程外場研究涉及工程外場可安裝性、安裝能力基線,華為無線通信接入實驗室的可靠性試驗已獲國際多個權威機構的認可,並與多家國際認證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無線通信軟體領域
在無線通信接入網的可靠性方面,除網元設備本身正常運行的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等可靠性指標外,越來越受關注的是網元級的容災、網路平滑升級和的傳輸網路的可靠性指標。目前在A-FLEX、BSC POOL、主備倒換、負荷分擔和軟體自動升級等技術上有了一定積累,可以作為網元容災、平滑升級等研究的工作基礎
在設備高集成度、高性能方面,CPU晶元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自高登.摩爾在1965 年提出摩爾定律以來,CPU的發展基本都遵循摩爾定律。但是隨著晶體管尺寸越來越小,到90nm以下時候,漏電增加,晶體管功耗急劇增大。隨著頻率提升越來越困難,許多廠家把CPU的發展轉到多核方向上來 。Intel、AMD、FreeScale、IBM等主流廠商推出的多核處理器全部基於64位架構,MIPS陣營更是多核的先驅。
多核是處理器技術的重大轉折點,多核將導致單板性價比成倍提高,將帶來集成度和成本競爭力的大幅提升。業界在數通、安全等領域已經在廣泛展開多核的研究與應用。目前華為在無線接入系統應用多核方面也展開部分研究。在多核應用到HSPA+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能在硬體不變的情況下適應未來的HSPA速率不斷增長的處理需求:14.44Mbps、4×14.44Mbps甚至到100Mbps以上。
產品工程領域
電磁兼容(EMC)、安全與防雷、環境可靠性技術
EMC技術
通信產品的低成本需求和快速交付是未來的必然需求,要解決這些問題,在EMC設計中就必須進行精細的設計,以及設計過程中的模擬評估技術,EMC模擬技術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EMC的基本技術研究,IC EMC設計、電源完整性(PI)/信號完整性(SI) 方面都需要深入開展。
在IC EMC方面IEC/IEEE 都發布了相關的技術標准,EMC問題在IC設計階段就進行控制,是未來產品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終端產品,如果選擇IC EMC性能良好的解決方案,後期產品設計會節省很多資源。在ASIC、FPGA設計中需要關注EMC 設計。
隨著多種無線系統的共存和無線接入系統中大量應用高速互連應用,使無線接入系統間的兼容性問題以及系統內部的電磁干擾成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系統內部的電磁兼容性問題直接影響到無線接入系統的性能。
華為公司多年前就投入巨資,建造了國內通信設備製造商領域的第一個電波暗室和EMC測試系統,在EMC設計方便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實驗室獲得國內外十多個機構的認可。同時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研究領域包括EMC模擬評估技術、高速IC的EMC設計和測試技術、PCB的PI/SI技術、電磁干擾分析和抑制技術等。
環境可靠性技術
在通信領域,傳統的可靠性試驗技術正在受到挑戰,由於製造成本的原因,很多成熟的方法往往不能被採用。業界更多的採用高加速壽命實驗(HALT)/高加速應力篩選(HASS)/高加速抽樣篩選(HASA)等方法,以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在環境應力篩選方面,根據產品環境應力剖面,進行應力裁減,動態篩選技術得到發展應用。
在腐蝕防護法方面,如在濕熱、高溫、鹽霧、以及有害氣體對產品壽命的影響分析方面,加速壽命驗證技術提供了一個在短時間,用更小的成本代價,對產品的預計壽命進行驗證的方法。
安全與防雷技術
據資料分析,歐洲很多國家街邊機櫃取電費用要比中心機房電費貴很多。由於這個原因,以及有些地方當地供電不方便等原因,電源遠供技術有一定的的應用市場。由於傳輸損耗的原因,遠供技術會向更高的供電電壓方向發展,例如高壓直流供電技術,這對雷擊防護、安全防護提出新的挑戰。
華為在通信設備防雷接地設計上,有多年成功應用經驗,防雷測試能力達到通信領域先進水平。通過參加國際和國內標準的制定活動,以及與國際主要電信運營商技術專家廣泛的合作交流,在通信設備雷擊防護方面已經跨入業界先進行列,保證了無線接入產品安全運行。
高效散熱技術節能型高效散熱技術 為適應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等惡劣環境,戶外型基站(包括戶外櫃、方艙、簡易機房)主要採用空調散熱技術,空調的能耗高,占據運營成本的30%以上。本技術研究採用直接風冷、高效熱交換、復合液冷及高效相變散熱等技術,研究戶外基站的低能耗、低成本和高效率散熱技術,實現產品化應用。
新型材料應用 研究導熱/電性能好、重量輕、無毒環保,可回收可再生、低成本的新型材料應用,應對第四代通信系統小型化技術要求和多場景應用需求,易於運輸和安裝,解決通信產品的散熱和屏蔽問題。
工藝可靠性技術
隨著通訊產品向小型化、高密化、低成本的不斷發展,板級組裝工藝及其可靠性技術在產品競爭中佔有越來越重的地位。
華為於2000年組建了研究單板組裝工藝、PCB技術、可靠性&失效分析技術的工藝實驗室,致力於在高密組裝、PCB、射頻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ready,為產品構築低成本、差異化、斷裂性的競爭力。
目前實驗室擁有整套的SMT和微組裝試驗線、完備的板級可靠性測試與模擬平台、材料物理失效分析設備,可進行:一級/二級組裝工藝,PCB可靠性試驗,材料微觀形貌觀察、成分鑒定、性能測試,板極互聯的可靠性試驗/模擬/失效分析等技術研究。
晶元領域
移動通信設備晶元實驗室,從1998年開始啟動移動通信設備晶元開發,至今已經成功交付了多款GSM晶元、WCDMA晶元等;開發的晶元規模從原來的幾十萬門,到現在已經達到數千萬門;工藝從350nm到65nm;從原來的單一邏輯晶元,到引入SOC技術等,積累了深厚的晶元研發基礎。

⑷ 了解北郵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課的朋友請進

專業課考803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綜合:40%的信號,參考教材鄭君里,高教版;60%的通原,參考教材 周炯磐,北郵出版社的。。。無線信號處理與網路實驗室是北郵通信三大牛導實驗室之一,可以說是最好的了。。。

⑸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有關picochip的信息

3月6日,恰逢第十二屆國際集成電路研討會暨展覽會(IIC-China 2007)期間,picoChip公司隆重宣布在北京設立全資子公司——比克奇(北京)技術有限公司(picoChip(Beijing) Techonology Co.Ltd),成為picoChip除英國巴斯總部之外唯一的研發中心。

加強本地研發和合作

中國正迅速成長為全球無線通信技術和相關開放活動的中心,成為picoChip加快中國戰略部署的直接原因。比克奇(北京)是picoChip繼深圳技術支持基地和上海銷售辦事處後,在中國成立的第三間坊。PicoChip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uillaume d』Eyssautier闡述了新公司使命:「picoChip北京公司將與中國客戶、工程研發和學術界緊密合作,在為全球客戶和市場開發WiMAX、WCDMA/HSDPA等國際標準的參考設計和應用方案的同時,也將全面支持與中國本土標准和技術相關的各項研發活動,如TD-SCDMA、McWiLL、數字電視和數字機頂盒等。」

picoChip(比克奇)是一家專注於無線基礎系統的半導體公司,擁有先進的多核DSP技術,其開發的DSP解決方案徹底改善了無線領域的經濟效益,它為femtocell技術(低成本的3G接入點、WiMAX家庭基站)開創了市場,其設計成為WiMAX基站的現行標准。同時,它還積極推動下一代無線通信(HSPA+、LTE、UWB、FuTURE及4G)基礎系統的發展。

負責比克奇(北京)業務的總經理蔣穎波博士介紹,目前公司的主要方向包括完整的WiMAX femtocell基站、TD-SCDMA femtocell基站的參考設計和無線通信前沿技術的研發。他提到,北京公司已經建立了相應的架構和10多位研發工程師的團隊,項目進展順利,同時也正在加緊進一步擴大研發團隊。

在比克奇(北京)開業典禮上,picoChip還與北京郵電大學無線信號處理與網路實驗室簽署了進一步擴展在下一代無線通信空中介面等領域的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開發未來幾年中多項關鍵的無線通信技術,包括IEEE802.16m、UMTS-LTE、4G等未來移動通信項目。

picoChip和北京郵電大學的合作主要將是為IP通信和MIMO技術開發OFDMA演算法,以提高無線連接的帶寬容量。這些技術已經包含在所有主要的下一代無線寬頻標准中,但是其時興建則可能依賴於如picoChip的多核DSP及配套開發工具。目前,該實驗室已經開發了可商用的TD-SCDMA解決方案,並配合picoChip公司開發了商用WiMAX基帶解決方案。

PicoChip首席技術官Doug Pulley指出:「所有全球下一代空中介面標准都基於帶MIMO的OFDMA技術,並且都將是全部IP化的。我們的合作計劃將針對WiMAX、UMTS-LTE、802.16m和UWB。相信通過picoChip的多核DSP來實現軟體無線電,將為這些標准提供快捷、高性價比解決方案。」

在談到此次合作的擴大時,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工程學院院長、picoChip新任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王文博教授表示,雙方的合作已經持續3年之久,從開始時的TD-SCDMA到現在的UMTS-LTE、802.16m以及中國本土的FuTURE等更新的標准和技術,picoArray是實現這些技術的完美平台。

技術競爭優勢

picoArray是picoChip提出的一種粗粒度的超大規模並行異構16位處理器陣列,具有200GIPS與40GMACS功能。據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picoArray比其他可編程信號處理器有明顯的MIPS/美元或MIPS/W優勢,可以大大降低無線系統的成本及功耗,將會取代包含多塊DSP、FPGA及通用控制器的混合架構體系。例如,客戶只許選用2塊PC102和一塊廉價的控制器就可取代5塊頂級的DSP、2塊大行FPGA和一塊高端處理器,減少60%的成本和70%的功耗。

picoArray尤其適用於多任務的復雜系統,例如:在一個基站里包含數據路徑和控制面,和采樣率、碼片率及符號碼率功能。它適合於任何一種高級無線協議:HSDPA、WiMAX/WiBRO、TD-SCDMA及802.20。同時,其性能密度還使它成為AAS、MIMO或干擾消除這樣特定系統的首選。

完全的軟體定義是picoArray的一個關鍵特性。因此,系統性能能在整個網路上得到改善、進行軟體更新或升級到新版本。此特點對於像WiMAX這樣不斷變化的市場尤為重要,能夠使基站從16d升級為16e,再僅通過軟體升級到Wave2和MIMO。

⑹ 實驗室組建無線區域網,已開發了一個信息管理系統,學生如何通過手機無線訪問信息管理系統里的數據

VC,VB,VFP,Delphi,C++ Builder哪個習慣用哪一個,不過推薦後面兩種。因VC開發費事,VB、VFP性能差點。
可供選擇的還有PB,不過,執行效率過低。用戶很少還可以。如果是多用戶操作,就不要考慮

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光通信與網路研究中心 怎麼

本人來自這個實驗室,和你說點實話。
咳咳,這個實驗室裡面差不多八個老師兩個工程師,大老闆徐正元基本不幹正事,瞎管行政,扯淡。然後是副主任龔晨,學術很可以,人很邋遢,學術很勤奮,然後還有一個老師叫金先慶,怎麼說呢,人很怪,愛鑽牛角尖的感覺。其餘老師,全部扯淡,完全看你自己了。
所以進了這個實驗室,你懂得,一開始說會給結合你的實際情況分配老師,甚至答應你跟哪個老師。然而其實就是龔晨先選他想要的,金先慶選幾個,其他的隨便分,所以你很大概率就是被放養。你想換個導師,別想了,沒門。去了之後你會發現,根本不是之前答應好的導師.....然後就是之前答應給你學說,最後給你改成專碩....雖然在科大這兩個差別不太大。
然後這個實驗室號稱6系最6的實驗室,怎麼6呢。八點半打卡,下班快6點打卡。每次早上看到樓梯口裡急匆匆往實驗室跑去的人,你就知道那是徐正元那個實驗的。然後就是管理很希特勒,經常一堆奇怪的決定和管理,而且你不容反對,反對也無效。記得有一次腦抽非要把後門鎖起來,基本所有學生反對,在群里狂噴。結果老闆怒了,下班不讓走開會,教訓道我們老師的決定不容置疑.....然後有個大佬學生牛逼投訴到合肥消防局,來了個警察叔叔要求把門打開,乖乖的就把門打開了屁都不敢放。所以,總結一句,欺軟怕硬。
在這個實驗室談戀愛很容易被老師針對,小心小心。
學術方面的話,額,不太適合直接工作,需要自己學很多東西。
總結就是,建議別來。
補充一句,招生質量一年不如一年,985現在都很招到了,最近一年十五個個人左右只招到三四個985。
老師們之間不太和諧,走了好幾個老師了
工程師也看不慣走了幾個,走了又招。

⑻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的實驗室介紹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實驗室,擔負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通信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多門課程的實驗教學、課程設計、電子工藝實習、畢業設計、學生創新以及科研和技術培訓等任務。實驗室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配備有計算機和其它各種實驗儀器設備共1200餘台件,總價值近1600萬元。 實驗室在學校統一領導下,由主管實驗教學的副院長具體負責開展工作。實驗室現有11名專職實驗教師,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2名,中級職稱教師6人,全部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現有圖像處理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數字信號處理實驗室、光纖通信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與FPGA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微機介面與通信實驗室、高頻電路實驗室、微波與天線技術實驗室、程式控制交換技術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通信新技術實驗室、無線感測網路實驗室、射頻識別技術RFID實驗室、基礎醫學實驗室、生物信號檢測實驗室、醫學儀器系統實驗室、醫學成像實驗室、工程光學實驗室、學生實習與創新實驗室等21個專業實驗室。各實驗室都配備了專職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實驗、維護保養儀器設備以及負責安全和衛生管理。實驗室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具有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保證了實驗教學正常進行。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技術創新,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和達到實驗資源的共享,各實驗室積極創造條件,全面實現了實驗室的開放,逐步增設了選修實驗、自選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同時為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⑼ 無線電中的信號和信息處理方式方式有哪些

無線數據傳輸的方法有6種,分別是:
1、微波傳輸
是解決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不易布線場所監控傳輸的解決方式之一。採用調頻調制或調幅調制的辦法,將圖像搭載到高頻載波上,轉換為高頻電磁波在空中傳輸。其優點是:綜合成本低,性能更穩定,省去布線及線纜維護費用;可動態實時傳輸廣播級圖像,圖像傳輸清晰度不錯,而且完全實時;組網靈活,可擴展性好,即插即用;維護費用低。其缺點是:由於採用微波傳輸,頻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傳輸環境是開放的空間,如果在大城市使用,無線電波比較復雜,相對容易受外界電磁干擾;微波信號為直線傳輸,中間不能有山體、建築物遮擋;如果有障礙物,需要加中繼加以解決,Ku波段受天氣影響較為嚴重,尤其是雨雪天氣會有比較嚴重的雨衰現象。不過現在也有數字微波傳輸產品,抗干擾能力和可擴展性都提高不少。
2、雙絞線傳輸
也是基帶傳輸的一種,將75Ω的非平衡模式轉換為平衡模式來傳輸的。是解決監控圖像1Km內傳輸,電磁環境相對復雜、場合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將監控圖像信號處理通過平衡對稱方式傳輸。其優點是:布線簡易、成本低廉、抗共模干憂性能強。其缺點是:只能解決1Km以內監控圖像傳輸,而且一根雙絞線只能傳輸一路圖像,不適合應用在大中型監控中;雙絞線質地脆弱抗老化能力差,不適於野外傳輸;雙絞線傳輸高頻分量衰減較大,圖像顏色會受到很大損失。
3、基帶傳輸
是最為傳統的電視監控傳輸方式,對0~6MHz基帶信號不作任何處理,通過同軸電纜(非平衡)直接傳輸模擬信號。其優點是:短距離傳輸圖像信號損失小,造價低廉,系統穩定。缺點:傳輸距離短,300米以上高頻分量衰減較大,無法保證圖像質量;一路信號需布一根電纜,傳輸控制信號需另布電纜;其結構為星形結構,布線量大、維護困難、可擴展性差,適合小系統。
4、光纖傳輸
常見的有模擬光端機和數字光端機,是解決幾十甚至幾百公里電視監控傳輸的最佳解決方式,通過把及控制信號轉換為激光信號在光纖中傳輸。其優點是:傳輸距離遠、衰減小,抗干擾性能好,適合遠距離傳輸。其缺點是:對於幾公里內監控信號傳輸不夠經濟;光熔接及維護需專業技術人員及設備操作處理,維護技術要求高,不易升級擴容。
無線傳輸技術網路傳輸
是解決城域間遠距離、點位極其分散的監控傳輸方式,採用MPEG2/4、H.264音壓縮格式傳輸監控信號。其優點是:採用網路伺服器作為監控信號上傳設備,只要有Internet網路的地方,安裝上遠程監控就可監看和控制。其缺點是:受網路帶寬和速度的限制,目前的ADSL只能傳輸小畫面、低畫質的圖像;每秒只能傳輸幾到十幾幀圖像,動畫效果十分明顯並有延時,無法做到實時監控。
5、寬頻共纜傳輸
採用調幅調制、伴音調頻搭載、FSK數據信號調制等技術,將數十路監控圖像、伴音、控制及報警信號集成到「一根」同軸電纜中雙向傳輸。其優點是:充分利用了同軸電纜的資源空間,三十路音及控制信號在同一根電纜中雙向傳輸、實現「一線通」;施工簡單、維護方便,大量節省材料成本及施工費用;頻分復用技術解決遠距傳輸點位分散,布線困難監控傳輸問題;射頻傳輸方式只衰減載波信號,圖像信號衰減比較小,亮度、色度傳輸同步嵌套,保證圖像質量達到4級左右;採用75Ω同軸非平衡方式傳輸使其具有很強抗干擾能力,電磁環境復雜場合仍能保證圖像質量。其缺點是:採用弱信號傳輸,系統調試技術要求高,必須使用專業儀器,如果幹線線路有一台設備有問題,可能導致整個系統沒圖像,另外寬頻調制端需外加AC220V交流電源供電(但目前大多監控點都具備AC220V交流電源這個條件)。
6、無線SmartAir傳輸
SmartAir技術是目前通信業界唯一的單天線模式千兆級無線高速傳輸技術。其採用多頻帶OFDM空口技術,TDMA的低延時調度技術,以及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自適應調制編碼AMC和混合自動重傳HARQ等高級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到達1Gbps的傳輸速率。

閱讀全文

與無線信號處理與網路實驗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使用移動網路安全 瀏覽:715
蘋果美版下載軟體網路選擇 瀏覽:946
網路連電腦應該查哪個網口 瀏覽:761
網路線預埋屬於哪裡 瀏覽:687
座機電腦不顯示無線網路連接 瀏覽:872
計算機網路技術和會計哪個專業好 瀏覽:581
電腦網路命令用法 瀏覽:287
網路供應商能否切斷路由器 瀏覽:758
設置中打開網路授權 瀏覽:143
電信網路預留介面在哪裡 瀏覽:716
慕課計算機網路技術期末考試 瀏覽:652
哈弗h6網路可以共享嗎 瀏覽:735
寬頻降速後經常無網路連接 瀏覽:631
央視影音網路連接超時怎麼辦 瀏覽:784
婁底網路營銷有哪些 瀏覽:999
聯通無線網路速度慢 瀏覽:42
分析葯品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879
如何有效監管網路直播 瀏覽:234
歌名里有網路二字的有哪些 瀏覽:290
文軍北大計算機網路 瀏覽:52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