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教無線路由連接無線數量的問題
舉個例子:
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的網路:最後面一個數字可以在0~255范圍內任意變化,因此可以提供256個IP地址。但是實際可用的IP地址數量是256-2,即254個,因為主機號不能全是「0」或全是「1」。
子網掩碼是「255.255.0.0」的網路:後面兩個數字可以在0~255范圍內任意變化,可以提供2552個IP地址。但是實際可用的IP地址數量是2552-2,即65023個。
所以可以連接的用戶(計算機)數目是不定的
但只是理論上的
企業級路由可接200+個用戶(計算機)
但家庭SOHO級路由最多隻能接40多個用戶(計算機),太多了路由不穩定,網路會中斷
無線路由器還有信號的問題~
信號越好,可接用戶越多。
地形也有關系,周邊的其他設備如微波爐等也有影響
以最基本的無接入點的獨立式無線區域網共享ADSL上網為例向大家介紹其實施過程。一般來說可以將其歸納為簡單的四步:
(1)安裝網路伺服器:由於建成的無線區域網需要共享ADSL上網,因此得確定一台伺服器,在該台計算機上得分別安裝無線網卡和普通的PCI網卡,其中PCI網卡用於連接Internet,而無線網卡則是用於無線區域網內部的通訊交流。安裝伺服器除了安裝正確安裝兩塊網卡之外,還需要為其安裝驅動程序、操作系統、應用軟體等,這些與普通的有線區域網架設沒有什麼兩樣。
(2)安裝網路客戶端:為區域網內的其它計算機安裝無線網卡。
(3)共享上網:確定自己採取的共享連接方式,計算機少的可以直接使用Internet連接共享,機器多的,則需要使用Sygate等代理軟體,這根據需要來進行,安裝好之後一並在服務端和客戶機上設置好相關的IP地址、DNS、網卡等參數。
(4)測試網路:這是最後一句,測試一下區域網之間能否通訊,測試一下是否能夠連接Internet,若都能暢通的話,則說明我們的連接已經成功了。
熟悉了這樣的流程,即使不是採取該種連接方式的無線區域網,我們也可以參考實施了。無線區域網的應用與架設2007-05-12 00:26隨著網路化的深入和發展,區域網越來越多的進入公司、校園以及家庭之中。區域網的普及,方便了數據的交換。但是,隨著接入計算機數目的增加,布線問題的關鍵性越來越顯現出來。如何避免這些眼花繚亂的網線呢?於是,無線區域網應運而生。
一、通信協議:
在無線LAN中,通信協議是指由IEEE提出802.11協議族,包括 802.11a和802.11b。IEEE802.11無線網路標准早在1997年頒布,1999年無線網路國際標準的更新及完善,進一步規范了不同頻點的產品及更高網路速率產品的開發和應用,除原IEEE802.11的內容之外,增加了基於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協議的管理信息庫(MIB),以取代原OSI協議的管理信息庫。另外還增加了高速網路內容。
IEEE802.11a規定的頻點為5GHz,採用的OFDM技術的最大的優勢是其無與倫比的多途徑回聲反射,因此特別適合於室內及移動環境。傳輸速度為:1到2Mbps。
IEEE802.11b工作於2.4GHz頻點,採用補償碼健控CCK調制技術。當工作站之間的距離過長或干擾過大,信噪比低於某個門限值時,其傳輸速率可從11Mb/s自動降至5.5Mb/s,或者再降至直接序列擴頻技術的2Mb/s及1Mb/s速率。
所有這些協議都以CSMA/CD為介質共享策略。
IEEE802.11e及IEEE802.11g是下一代無線LAN標准。被稱為無線LAN標准方式IEEE802.11的擴展標准。是在現有的802.11b及802.11a的MAC層追加了QOS功能及安全功能的標准。
現在,我們常用的、技術成熟的是IEEE802.11b。
二、工作原理:
802.11b規定了三種發送及接收技術:擴頻(Spread Spectrum)技術、紅外(Infared)技術、窄帶(Narrow Band)技術。而擴頻又分為直序(Direct Sequence,ds)擴頻和跳頻(Frequeny Hopping,FH)擴頻兩種。
我們知道,擴頻技術利用的是開放的2.4GHz頻段,由於這是個公用頻段,因此十分擁擠,微波雜訊最大,採取何種發送和接收方法,會直接影響到微波傳輸的質量和速率。直序擴頻技術同時使用整個頻段,信號被擴展多次而無損耗;而跳頻擴頻技術是連續間斷跳躍使用多個頻點。當跳到某個頻點時,判斷是否有干擾,若無,則傳輸信號;若有則依據演算法跳至下一頻段繼續判斷。正是由於利用了跳頻技術,使得跳頻的范圍很寬,但是信息在每個頻率上停留的時間很短(僅為1/1000秒左右),不僅使得數據的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傳輸更加穩定,提高了數據的安全性,這就是無線網路傳輸的關鍵。
三、常見拓補形式:
在IEEE802.11b標准中,具體將區域網結構劃分為"對等(Peer-To-Peer,即點對點)"和"主從(Master-Slave)"兩種標准形式。"點到點"結構用於連接PC機或攜帶型計算機,允許各台計算機在無線網路所覆蓋的范圍內移動並自動建立點到點的連接,使不同計算機之間直接進行信息交換。而"主從"結構中所有工作站都直接與中心天線或訪問節點(AP:Access Point)連接,由AP承擔無線通信的管理及與有線網路連接的工作。無線用戶在AP所覆蓋的范圍內工作時,無需為尋找其它站點而耗費大量的資源,是理想的低功耗工作方式。同時IEEE802.11對無線區域網的物理層、應用環境和功能等方面也作了如下規定。目前無線區域網採用的拓撲結構主要有對等方式、接入方式、中繼方式三種。
1.對等方式(圖一):
對等(peer to peer)方式下的區域網,不需要單獨的具有總控接轉功能的接入設備AP,所有的基站都能對等地相互通信。並不是所有號稱兼容802.11標準的產品都具有這種工作模式,無線產品對應的這種模式是Ad Hoc Demo Mode。在Ad Hoc Demo模式的區域網中,一個基站會自動設置為初始站,對網路進行初始化,使所有同域(SSID相同)的基站成為一個區域網,並且設定基站協作功能,允許有多個基站同時發送信息。這樣在MAC幀中,就同時有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初始站地址。在目前,這種模式採用了NetBEUI協議,不支持TCP/IP,因此較適合未建網的用戶,或組建臨時性的網路,如野外作業、臨時流動會議等。
圖一
2.接入方式(圖二):
這種方式以星型拓撲為基礎,以接入點AP為中心,所有的基站通信要通過AP接轉,相當於以無線鏈路作為原有的基幹網或其一部分,相應地在MAC幀中,同時有源地址、目的地址和接入點地址。通過各基站的響應信號,接入點AP能在內部建立一個像"路由表"那樣的"橋連接表",將各個基站和埠一一聯系起來。當接轉信號時,AP就通過查詢"橋連接表"進行。
圖二
3.中繼方式(圖三):
中繼是建立在接入原理之上的,是以兩個AP點對點(Point to Point)鏈接,由於獨享信道,較適合兩個區域網的遠距離互連(架設高增益定向天線後,傳輸距離可達到50公里),區域網既可以是有線,也可以是無線。因為無線網路採用中繼方式的組網模式多種多樣,所以統稱為無線分布系統(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正是在這種模式下,MAC幀使用了四個地址,即源地址、目的地址、中轉發送地址、中轉接收地址。接入方式和中繼方式支持TCP/IP和IPX等多種網路協議,是IEEE802.11重視而且極力推廣的無線網路主要的應用方式。
圖三
四、應用特點:
與有線區域網相比較,無線區域網具有開發運營成本低、時間短,投資回報快,易擴展,受自然環境、地形及災害影響小,組網靈活快捷等優點。可實現"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與任何人通信",彌補了傳統有線區域網的不足。隨著IEEE802.11標準的制定和推行,無線區域網的產品將更加豐富,不同產品的兼容性將得到加強。現在無線網路的傳輸率已達到和超過了10Mbps,並且還在不斷變快。目前無線區域網除能傳輸語音信息外,還能順利地進行圖形、圖像及數字影像等多種媒體的傳輸。而且隨著ATM無線區域網的投入使用,其數據傳輸率將達到20M~25Mbps,可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無線區域網雖然以空氣為介質,傳輸的信號可跨越很寬的頻段,數據不容易被竊取,保證了網路傳輸的安全性。
圖四,應用實例
無線區域網的網路速度與乙太網相當,一個AP最多可支持100多個用戶的接入,最大傳輸范圍可達到幾十公里,具有以下的通信特點:
1.具有高移動性,通信范圍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拓寬了網路的傳輸范圍。在有線區域網中,兩個站點的距離在使用銅纜(粗纜)時被限制在500m,即使採用單模光纖也只能達到3000 m,而無線區域網中兩個站點間的距離目前可達到50km。點對點通信距離可達30公里,點對面通信距離可達13公里。若增加放大設備或使用無線中繼器可成倍延伸通信距離。
2.建網容易,管理方便。相對於有線網路,無線區域網的組建、配置和維護較為容易,一般計算機工作人員都可以勝任網路的管理工作。
3.可在一定區域內進行點對網或網對網通信,從而消除了有線鏈路可能發生的各種故障隱患。
4.傳輸速度快。其傳輸速率可達11Mbps,是電話線傳速率的上百倍,DDN網傳輸速率的十幾倍。有效地緩解了圖像等大數據量通信的遠距離傳輸問題。
5.微波通信性能穩定,不受天氣等惡劣環境的影響,已是衛星通信所採用的主要通訊手段。
6.數據保密性強,抗干擾、抗截獲能力強,同時也不會造成干擾。
7.自動識別有線網故障,並動態切換到無線中繼器模式。
8.採用獲得專利的微蜂窩(Micro Elular)結構,提供無與倫比的漫遊和功率管理,並擁有全向網橋等先進設備,可大規模減少網路中通信設備的數量。
五、網路架設:
與有線計算機網路相似,無線計算機網路也含有無線網卡和無線網橋。
1. 無線網卡:
分為PCI/ISA介面和PCMCIA介面兩種方式。不過常見的都是PCMCIA介面的,PCI/ISA介面的多數是通過PCMCIA轉PCI/ISA轉接卡+PCMCIA網卡實現的。
圖五,PCMCIA介面的無線網卡
圖六
2. 無線網橋:
無線網橋備有天線插頭及BNC、RJ45插頭。如果將全向無線網橋網路工作站或有線區域網進行相互通信,其入網方式與有線區域網的入網方式基本相同。若只進行兩個區域網的通信,則通信雙方可採用半徑大於1米的定向天線,這樣,通信距離在可視范圍內可增加到30公里遠。
圖七,無線網橋
3.其他無線產品
常見的有無線列印機適配器(圖八)。
4. 架設:
無線網路架設和乙太網架設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免去了雜亂的布線,在此不多介紹了
圖九,架設實例
綜上所述,無線通訊是發展趨勢。在未來,無線區域網一定會代替有線網路成為主流。所以,現在正在為布線發愁的網管們,為何不考慮考慮無線區域網?
㈢ 電信寬頻用無線路由上網有數量限制的嗎
目前大部分地區的電信寬頻都不限制連接終端數目。
家用寬頻通過無線路由器共享wifi網路,而已通過支持wifi的設備連接使用,大部分地區是不限制接入終端數目的,但是由於家用寬頻帶寬有有限,同時接入的設備過多會影響每台設備的上網體驗的。
具體的規則各地規定不同,建議直接咨詢當地運營商客服,並且以當地規定為准。
㈣ 如何查看無線路由接入點數量參數
查看方式有如下幾種:
如果是AP無線路由器,可以登陸到路由器上查看當前的用戶連接數量(好一點的路由器可以看出連接用戶的網路質量,也就是信號穩定性怎麼樣),當前使用帶寬(需當前路由器支持),以及當前連接用戶的IP地址(該IP地址由無線路由器分配)。
如果是網線網卡通過軟體製成的無線熱點(WiFi),打開軟體(或者是點擊任務欄下面的WiFi信號標志)就可以看到當前用戶數以及其各個IP地址,以及各台設備的當前帶寬。
補充:如有需要可以對某一特定用戶進行帶寬限定或者是帶寬的優先使用權,此項功能需要無線路由器支持,無線網卡改裝的熱點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只不過軟體不同可能會有些差異,但效果不變。
㈤ 無線網有沒有最大鏈接數目
應該是路由器DHCP地址池太小,
可以在路由調試界面里,把DHCP地址池范圍改大一些(2-254)
如果用手動設IP的話,要注意不要設在DHCP地址池內的IP
網關就寫路由的LAN口IP就可以了(沒改默認應該是192.168.1.1或192.168.0.1)
㈥ 路由器怎麼設置無線上網的連接個數
你不用設置連接個數
每個設備都有物理地址的
比如
48-5B-39-56-CC-CF
路由器裡面有設置黑白名單的
你可以把允許上網的設備的物理地址加入到
白名單中
你試試看
希望能幫到你
㈦ 天翼寬頻無線路由器怎麼看連接數目
方法如下:
1.登陸跟由器,在瀏覽器地址欄上輸入192.168.1.1,回車。進入路由器登陸界面,輸入用戶信息賬號、密碼登陸。
2.在左邊的導航欄有一個「無線設置」,選擇,然後再選擇「主機狀態」點開即可。第一個是主機網卡地址,其它的就都是無線網路,此時就可以查看到有幾個用戶正在使用無線網路。
㈧ 無線路由的接入點數量有什麼限制
不可能不考慮網速,以為無線路由器是共享帶寬,而不是象交換機那樣獨享帶寬,例如108m的無線路由器,實際中的速度為70~90m左右。如果接入100台的話,沒有隻有幾百k的流量,這可是區域網呀。還有就是無線路由器的cpu承受能力,是否是硬體nat轉換,如果是調入到內存再處理的話,會有延時,當接入點過多的話會出現nat會話數無法建立了,也就是不定時的出現斷網現象。dlink604+有線接入的話最多才可以連接50~80台節點,而且604還是硬體nat晶元呢。
㈨ 中國wifi網路分布都哪些城市
北京無線城市一期建設已經進入尾聲,由中電華通負責奧運場館周邊以及市內覆蓋建設,主要提供奧運場館外的遊客上網等服務.
北京無線城市建設,有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原信息產業部認可,一期將完成1000個基站的建設.中電華通目前項目已經完成數百個WiFi Mesh和數十個WiMAX基站的布置.
無線速率可達1Mbps
上海嘉定是我國內地首個由政府簽約的無線城市計劃,項目建設200~300個WiFi基站.北京的規模更大,共有三期規劃涉及全市城鄉,無線寬頻不提供語音服務,與3G為互補關系.
目前,中關村、金融街、CBD等地區已經有無線寬頻的覆蓋,用戶有WiFi功能的手機或筆記本可以穩定使用1Mbps速率.該網路目前處於調試階段,並未做宣傳推廣,中電華通統計,僅在金融街每天的在線人數達1000~2000人.
中電華通力爭在奧運前完成環線(二環、三環)的全部覆蓋.該公司仍在探索運營和收費模式,完善網路安全設置,未來進入正式運營對個人用戶可能會有速率和資費的設定.
採用WiMAX+WiFi技術
北京的城市地形復雜且圈地競爭激烈,對於中電華通這樣的運營商,光纖的鋪設成本高昂;而WiMAX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大的區域覆蓋,回傳數據代替光纖.
由於WiMAX的晶元和筆記本等未能規模商用,因此該技術僅作為骨幹傳輸;而WiFi作為「世界唯一的通用標准」,終端種類多且價格低廉,幾乎所有筆記本都支持,建設基站後可迅速投入商用.中電華通一般將WiFi基站置於路邊燈桿,這也是全球無線城市建設中解決站址問題的上佳方案.
WiFi Mesh是一種新型公共無線區域網和城域網解決方案,其網路結構類似於漁網,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有很多路可以走,這樣即使有個別站點故障仍然可以保持較好的覆蓋.WiFi技術在幾年間不斷進步,WiFi Mesh的特點是:「自動發現,自動組織,自動均衡,自動修復」.
無線北京 漸行漸近
中電華通在宣武區春樹街道辦周圍較早建設有WiFi Mesh網,無線寬頻除了互聯網接入,還有智能交通、視頻監控等多種應用.
宣武區信息辦的網路狀態穩定,信號好,居民反饋良好,信息辦要求中電華通提供居民上網、數字家園、應急通信三個方面的業務.
在網路建設中,頻率問題、環保問題、站址問題等方面面的障礙均基本解決.無線寬頻上網期待多年,北京無線城市在一期工程後還等待更大規模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