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手機號碼虛擬運營商是什麼意思安全不
例如1717、1718、1719號段是屬於聯通移動轉售企業(即虛擬運營商),虛擬號碼使用的計費系統、客服號等都是虛擬運營商自有的,聯通僅提供網路租用服務。
② 虛擬運營商的手機卡有哪些優點與不足
虛擬運營商手機卡號,它本身有優點有缺點,優點就是它更加方便,省時省力,套餐這方面也有優惠,缺點就是這些年的監管逐漸嚴格也要求實名制,而且虛擬運營商的手機號碼不是在所有的場合都通用的。
如果你的號碼是移動聯通電信這3單元格商的號碼,那無論是綁定銀行卡還是說做其他的各類的真人輔助驗證都沒問題,原來管的比較松的時候虛擬應用商店就是不對用你這個人的身份證,但是三個運營商的你一定得憑身份證去購買,很多年前三大運營商的這個號碼就已經沒有黑卡了,所以管理上更松一點,只不過這些年從去年開始吧,虛擬運營商的號碼也逐漸要實名就不具備這個優勢了,兩者各有優劣勢,看你自己的需求。
③ 虛擬運營商的1702、1703號段是用的三大營運商提供的信號是哪一家的
移動:1705;聯通:1707、1708、1709;電信:1700、1701、1702。
④ 網速快么資費如何虛擬運營商實測解讀
【IT168 評測】工信部2013年上半年出台了移動通訊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徵求意見稿,這就是促成現在已經商用的「虛擬運營商」的契機。雖然時下虛擬運營商的話題被炒得火熱,業內也對虛擬運營商持積極和消極兩種不同的態度。但是包括很多筆者的朋友都對虛擬運營商有著很多疑問,包括虛擬運營商究竟是什麼?虛擬運營商通話質量如何?網速怎樣?會不會用著用著就倒閉了等等的疑問。今天,筆者也終於拿到了天音通訊的虛擬運營商170號卡,通過兩天的試用,為大家簡單解讀一下目前網路上關於虛擬運營商的疑問。
究竟什麼是虛擬運營商?
每一個新興的詞語都有相對專業的解釋,虛擬運營商當然也不例外,我們今天談論的虛擬運營商全稱應該是移動虛擬運營商(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簡稱 MVNO),是指擁有某種或者某幾種能力(如技術能力、設備供應能力、市場能力等),與電信運營商在某項業務或者某幾項業務上形成合作關系的合作夥伴,電信運營商按照一定的利益分成比例,把業務交給虛擬運營商去發展,其自身則騰出力量去做最重要的工作,同時電信運營商自己也在直接發展用戶。虛擬運營商就像是代理商,他們從移動、聯通、電信三大基礎運營商那裡「包干」一部分通訊網路,然後通過自己的計費系統、客服號、營銷和管理體系賣給消費者。
稀里糊塗說了一大堆,想必大家也猜到了上面一段是直接從網路上復制粘貼而來。通俗易懂點的說法就是例如天音通訊、京東通訊等等的虛擬運營商從移動、聯通、電信手中買來通話、流量等資源,然後自行定價在賣給消費者。其實這一理念離我們並不遙遠。現在的寬頻業務中就有許多寬頻虛擬運營商,例如長城寬頻、寬頻通等等運營商通過從基礎運營商中購買資源轉賣給消費者,使得自身獲取利潤的同時又能夠大幅度的降低上網費用。
雖然定義和原理比較簡單,但虛擬運營商的准入條件還是十分嚴苛的。目前工信部已經下發了兩批的虛擬運營商牌照,包括天音通信、浙江連連科技、樂語、華翔聯信、京東、北緯通信、萬網志成、迪信通、分享在線網路技術、話機世界數碼連鎖集團、巴士在線控股有限公司和第二批的愛施德、廈門三五互聯、蘇州蝸牛數字、國美電器、蘇寧雲商、中期集團、長江時代通信、遠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其准入標准十分嚴苛,雖然轉售企業不自建無線網、核心網、傳輸網等移動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但是必須建立客服系統,可依需建立業務管理平台,計費、營賬等業務支撐系統。
虛擬運營商現狀如何?網速通話靠譜么?
為了保證移動虛擬運營商能夠持續的執行下去,工信部規定:虛擬運營商試點期間三大運營商至少跟兩家或以上的虛擬運營商進行合作。並且要把最優質的資源給到虛擬運營商。還允許虛擬運營商最多可以收取1年的服務預付費。其實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虛擬運營商的基礎服務做得怎麼樣?通話質量會不會有問題?網路速度究竟如何等等,筆者在這里也進行了一下測試。
目前虛擬運營商和三大運營商的合作方式基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套餐代理的模式,也就是基礎運營商把其現有的套餐提供給虛擬運營商,由其包裝成自有的品牌進行銷售,但是套餐包括的內容和資費都是基礎運營商定好的,然後根據用戶的實際話費的出帳金額,給虛擬運營商一定的折扣,一般在5折左右。中國電信目前採取此模式。另一種模式是資源池的模式,就是基礎運營商確定一個基本話音和流量的批發價格,虛擬運營商可以自己設定套餐的價格。聯通採取的是此模式。這種方式比較靈活,虛擬運營商可以自由設計大餐,這也是目前在預約的幾個虛擬運營商提供的號碼都是WCDMA的原因。而我們手中的天音通訊的虛擬運營商SIM卡也是中國聯通帶領的。對於網路情況,我們也進行了測試,通過測試結果可以看出,網路情況與中國聯通3G網路基本沒有任何差異。日常使用和聯通3G沒有任何差異。
虛擬運營商資費究竟真的便宜么?
對於虛擬運營商來講,身邊的朋友基本上有兩類人。第一類:虛擬運營商是神馬?好吃么?而第二類人則認為虛擬運營商就是資費比三大運營商更便宜些,用資費來吸引消費者的小運營商。而資費也是虛擬運營商始終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究竟虛擬運營商資費真的便宜么?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來看看。
▲北京聯通話費套餐
▲天音通訊話費套餐
▲京東通訊花費套餐說明
▲愛施德通訊花費套餐說明
我們這里以北京聯通、天音通訊、京東通訊、愛施德通訊這四個運營商為例子。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天音通訊、京東通訊和愛施德通訊這三個虛擬運營商中,通話最低每分鍾基本上維持在0.15元每分鍾,而流量也基本維持在0.2元每兆。而反觀中國聯通136元套餐包含500分鍾通話和1GB流量,如果按照三個虛擬運營商資費來看,中國聯通136元套餐=500*0.15+1000*0.2=275元。可以確定的是,虛擬運營商單純基礎話費並沒有比中國聯通便宜到那去,甚至可以說更貴了。這和我們想像中的虛擬運營商靠價格低廉的話費來吸引用戶的模式其實並不相符。
其實價格應該是中移動、中聯通和中電信的看家法寶。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組網建設,目前對於新增用戶來講,成本基本在於維護已經建成的網路所需花費,邊際成本越來越趨近於0,所以話費單價即使再降低三大運營商也是有利可圖的。對於虛擬運營商來講,三大運營商不可能給這些新興運營商很低的折扣,價格戰這個利劍永遠是要掌握在三大運營商手中的,也就是生產資料擁有者手中的。從這方面來看,三大運營商對於虛擬運營商的態度至少不應該是熱烈歡迎,在國家政策下無奈的運作的同時,也不能讓虛擬運營商在價格上比自己有很大優勢。沒有了價格優勢是不是虛擬運營商就沒什麼競爭力了呢?當然不是。
▲全球范圍內虛擬運營商數量和用戶數量情況
對於價格是否是虛擬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這個問題我們可能需要參考一下虛擬運營商發展的歷史才會有更好的理解。虛擬運營商的雛形是1998年歐洲Sense公司發現了在北歐國家中各大運營商之間漫遊費用相當昂貴,希望通過從歐洲各大主流運營商中租借足夠的業務來建立一個無漫遊的虛擬運營商網路,但大部分運營商拒絕合作,原因很簡單,價格本身是自己說了算的事情,為何要交給其他公司呢,如果大家認為漫遊費用該降低,各大運營商做在一起就可以把資費降下來,無需把用戶分流到其他新興運營商中。由於當時的類似反壟斷條款還不是很完善,導致雄心勃勃的Sense公司最終倒閉,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虛擬運營商在其雛形中就希望主打基礎話費低價的策略,並且慘遭屠殺。而目前世界上最為成功的虛擬運營商維珍通訊建立於1999年,這一年也被稱作是虛擬運營商元年。而時至今日,虛擬運營商經過15年的發展,大浪淘沙,留下的盈利的虛擬運營商並不多。維珍是其中之一。其初期經營模式是將用戶分為標准、特殊和其他三類型,分別針對三種不同人群提供價格更為低廉的增值服務,但基礎服務例如通話、上網、簡訊等並沒有和傳統運營商拉開差距。維珍認為價格是傳統運營商的優勢所在,而對於虛擬運營商來講就是更加深入的服務特定的人群,滿足不同人群的深層次需求才是虛擬運營商如何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生存之道。
虛擬運營商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到底值得入手么?
前面我們說了,虛擬運營商在通話、網路質量方面和常規運營商並無二致,但基礎話費和傳統運營商對比並沒有太大優勢,那麼是不是虛擬運營商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呢?當然不是,其實維珍移動就給了國內虛擬運營商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雖然傳統運營商擁有這網路基站等生產資料,但對於龐大的用戶群體,並不能做到套餐讓任何人都滿意。你可能會發現,沒有一個套餐能夠正好滿足你的需求,並且有時候你會發現在你工作生活的不同階段,你需要的網路通訊服務是不同的。這種更深層次的服務正是虛擬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全球虛擬運營商主打何種目標人群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個商旅達人,每年需要出差很長時間,那麼如何解決本地網路通訊符合和外地甚至國際網路通訊之間切換的問題就是時下三大運營商很難良好解決的難題。例如中移動每當你要開通國際漫遊時需要預存500花費,並且回國後還需要關閉漫遊,非常麻煩。這樣一來如果虛擬運營商能夠提供更合適更方便的國際漫遊服務,那可能用戶就會在出國的時候選擇虛擬運營商。再比如你是個網購達人,虛擬運營商就可以針對你向你實時推送特價信息,並且通過和電商合作來推出虛擬運營商特價專區等等服務,這時候虛擬運營商電話卡更像是一種變相的會員卡。雖然在基礎通訊服務上並沒有便宜太多,但在一些增值服務方面卻深得你心。
以上僅僅是兩類人群,還有更多的人群值得虛擬運營商去挖掘。再看看我們現在已經商用的虛擬運營商,基本上都在主打套餐完全自選,或者無套餐打多少花多少,全國無漫遊的基礎網路通話服務。而在其他增值服務方面做得並不多。例如京東作為一個電商運營商,目前也僅僅是推出了購物送流量的措施等,還沒有真正的滿足購物用戶群的需求。可以說國內虛擬運營商還需要改變思想,要走的路還很長。
▲虛擬運營商或稱為傳統運營商對付微信的一種全新手段
文章的這一階段,筆者還想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之前呼聲最高的騰訊並沒有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我們也知道微信、QQ等IM社交軟體正在侵蝕運營商傳統的話務、數據業務。可以說三大運營商的網路在某種程度上是在為騰訊做嫁衣,之前運營商和騰訊之間就曾經產生過矛盾,運營商曾試圖讓微信用戶繳納一定月費才能繼續使用。此次騰訊未能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更大程度上也是傳統運營商在和互聯網公司做著博弈。前面我們說過傳統運營商在某些方面和虛擬運營商之間談不上合作愉快。但對於微信這類IM社交軟體的侵蝕,三大運營商也想通過虛擬運營商更加靈活的特點,為用戶提供更加針對性的服務,從何和騰訊進行抗衡。
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否該選擇虛擬運營商呢?目前來看,虛擬運營商在基礎通訊價格和增值服務方面做得都不是盡善盡美,但隨著得到牌照的19個虛擬運營商都加入到競爭當中,相信服務會日臻完善,雖然目前還不建議使用虛擬運營商作為主力號碼。但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會離不開虛擬運營商了。或許時下你還可以先買一張卡留著,畢竟很多虛擬運營商都支持靚號選擇。買個號留著以備日後使用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網友關心問題匯總
170號碼支持來電歸屬地么?
通過測試,目前虛擬運營商170號段還不支持來電歸屬地顯示。後續能否支持,還需要各大虛擬運營商將號段進行分區域銷售。
虛擬運營商號碼會不會出現信號較差的情況?
前面我們測試的結果顯示,目前虛擬運營商信號和聯通無異。但後續如果出現大批用戶同時在網,是否會出現網路堵塞的現象,目前還不得而知。
虛擬運營商是否會倒閉?
理論上有可能在運行一段時間後關閉服務,但由於准入機制嚴格,所以即使關閉服務也會對用戶的損失進行賠償。
虛擬運營商客服如何?
目前虛擬運營商採用了網上營業廳為主,電話客服為輔的客服體系。99%的業務都可以通過網上營業廳解決。但很多虛擬運營商電話客服還未開通7*24小時服務業務。
虛擬運營商能否享受4G網路?
目前還沒能使用傳統運營商的4G網路,後續能否支持,還需要虛擬運營商和傳統運營商進行談判。短期內可能無法實現4G網路在虛擬運營商卡上運行。
⑤ 星美通信是什麼鬼
星美通信就是星美集團的通信業務品牌,是虛擬運營商啦,自己之前就買過星美通信的卡,還和星美線上線下觀影服務、商品消費、娛樂旅遊等是一體的,而且最近還和電信簽了商用合同,更好滿足我們這些用戶的需求。
有誰知道星美通信是什麼嗎?有些不懂啊。
星美通信,是星美集團旗下的通信業務品牌,獲得工信部頒發的國家虛擬運營商牌照,與電信、聯通開展業務合作,提供虛擬手機卡資費、套餐購買業務
、2014年11月20日,星美集團獲得工信部頒發的國家虛擬運營商牌照,開始進軍移動轉售業務。
2、2015年5月21日,該通信業務正式對外試運營,已經與電信、聯通開展業務合作,現在用戶數量超過130萬。
3、2017年底目標三百萬用戶。
依託集團內外部優質資源、運營商合作優勢、互聯網布局戰略,星美通信是以通信業務為基礎,實現星美會員一卡通模式,打通星美線上線下觀影服務、商品消費、娛樂旅遊等多方面資源,為用戶帶來一系列生活的增值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更加好玩的「通信產品」,未來還將提供更廣泛的超值服務。
拓展資料:
什麼是虛擬運營商:虛擬運營商本身是沒有實體的物理移動通信網路設備的,他們是從傳統的基礎運營商那裡購買通信服務,再包裝成自己的虛擬產品,對外出售,在通信業里的正式的名稱是移動轉售業務。因為他們沒有實體網路,而網路又是虛擬的,所以也經常被稱為虛擬運營商。
虛擬運營商和基礎運營商的區別:
1、虛擬運營商的手機卡,和基礎運營商的手機卡硬體上其實也沒有區別。虛擬運營商用戶網路體驗和基礎運營商是一致的。
2、虛擬運營商,它的網路服務質量,也取決於合作的運營商。比如中國聯通合作的虛擬運營商,他們的網路信號也是來自中國聯通的基站的,聯通的虛擬運營商用戶,他們的網路信號和聯通自己的用戶是一樣的。一個區域,聯通的網路信號好,虛擬運營商的用戶的信號就好,不好就一樣不好。
⑥ 虛擬運營商是什麼意思
虛擬運營商(Virtual Network
Operator),是指依靠租用傳統電信運營商的通信資源開展電信業務的新型電信運營商。虛擬運營商一般擁有某種或者某幾種能力(如技術能力、設備供應能力、市場能力等),在租用基礎通信資源之後,根據自身主營業務優勢對通信服務進行深度加工,最終以自己的品牌、自建的客戶服務系統,向消費者提供通信服務。傳統電信運營商按一定的收益分配提成,把部分業務交給虛擬運營商去發展,在獲得收益的情況下緩解營銷成本壓力,同時節省出更多資源去發展自身核心業務。[1]
中文名
虛擬運營商
外文名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VNO
相關技術
電信技術
相關公司
中國電信、聯通、移動
目錄
1產生背景
2特徵
3生存意義
4運營模式
5運營策略
6網路架構
7VNO&傳統運營商
8發展機遇
9發展挑戰
10存在問題
11派別
產生背景
編輯播報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受通信技術進步、信息技術革命及經濟全球化雙重影響,世界的電信業經歷著快速的變化及成長,現發展為各國增長最快、市場潛力最大的產業之一。[2]
我國的電信行業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政府優惠政策發展迅速,僅用二三十年的時間,就達到了發達國家經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軌跡,為中國的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時至今日,中國的電信產業已然成長為一個技術先進、業務全面、覆蓋率廣、聯通世界的現代化電信網路。但是,中國的電信產業是一個發展不成熟的基礎行業,伴隨著高速發展,自然壟斷的存在使得電信行業的內部競爭不夠活躍,服務質量每況愈下。這樣長期發展下去既不利於電信行業的穩步前進,也不利於消費者通信費用的降低,進而影響國民的生活質量。[2]
為打破電信行業的自然壟斷,增加電信市場的有效競爭,工信部於2013年年底開始向國內各類企業頒發電信行業虛擬運營商牌照,截至2014年12月,取得移動轉售業務試點批文的企業共有42家。到2015年年尾,已經過近兩年發展中國虛擬運營商,其用戶數量雖已過千萬,但是跟三大基礎運營商數以億計的用戶量相比,有著天差地別,而且虛擬運營商企業內部發展不均衡。2015年12月將是虛擬運營商兩年試點結束時間,據相關報道稱,管理電信行業的工信部等主管部門已經授意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三大基礎運營商,擬定虛擬運營商試點評估審核標准,今年將開始對具有移動轉售業務試點批文的企業進行年末審核,對考核過關大的虛擬運營商國家將頒發正式的虛擬運營商牌照。[2]
特徵
編輯播報
虛擬網路運營商(MVNO)與移動網路運營商(MNO)相比較,具有如下特徵:
1、避免了大規模的資本沉澱,固定資產與總資產的規模也因此而大大降低,虛擬網路運營商的基礎設施投資要低得多,無須投資昂貴的無線電設施(如基站系統等)。[3]
2、在正常情況下,虛擬網路運營商的邊際成本(Net Margins)要低於移動網路運營商,投資回報率有可能超過網路運營商。可見,移動虛擬網路運營商主要成本來自網路容量租賃費用,而後者又同最終用戶的數量密切相關。[3]
3、因為需要向網路運營商支付高額的網路容量租賃費用,所以.虛擬網路運營商的變動成本要比網路運營商高得多,在運作的初期必須盡快大規模發展用戶。[3]
4、移動虛擬網路運營商無須支付無線電設施的維護費用,降低了固定成本在整個營運中的份額,完全可以輕裝上陣。[3]
生存意義
編輯播報
1、市場的需要
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企業的成長與發展與市場需求是分不開的,虛擬運營商也是這樣。從通信業務產生以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用戶的需求還停留在簡單的基礎通信業務上,如通話和電報業務。隨著通信技術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服務成為可能,用戶的需求也因通信資費的降低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增加,市場不再滿足於簡單的通信服務,通信企業應該進一步提供更豐富的個性化服務。[4]
虛擬運營商是分工細化的產物,它們不必向用戶提供各種服務,也無需為普遍服務付出高昂的代價,這樣就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將服務定位於某一范圍內的細分市場。因而虛擬運營商對用戶的需求有更好的理解,能夠針對特定的用戶群採取不同的運營策略,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和發掘市場潛力,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和進步。[4]
2、傳統運營商的需要
從某些方面講,虛擬運營商的出現分享了傳統運營商的一部分經營利益,但兩者更多的關系是合作的關系,正是虛擬運營商將傳統運營商從不利於它們開展競爭的市場困境中解放了出來。由於電信業的固定成本大於變動成本,只有實現規模運營,才能獲得效益,通信企業必須在業務推廣和業務營銷上下很大功夫。但是如此眾多種類的業務單純依靠電信運營商進行市場推廣,將大大降低服務的普及速度和質量,尋找一個適當的合作夥伴進行分工合作顯得非常必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企業都很難跨越一個行業的整個產業鏈。企業應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將不擅長的部分交給合作夥伴。[4]
3、通信產業整體發展的需要
通信服務從產生劍現在已經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階段,其產業結構一直處於不斷地調整之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通信服務一直致力於擴大市場,向大眾提供基本的通信服務。然而。電話用戶數目飽和使得靠新增用戶拉動的增長模式下的電信行業走向平靜。[4]
運營模式
編輯播報
為了避免與運營商產生直接的利益競爭,虛擬運營商結合全球虛擬運營商經驗,在自身的運營模式方面做出探索創新。根據電信服務價值鏈涉入程度,目前虛擬運營商的運營模式主要分為三種:Reseller、MVNE、Full MVNO。[5]
1、Reseller模式
代理銷售商(Reseller)模式下的虛擬運營商可以採用自己的計費系統和用戶管理系統提供業務,也可以直接依賴傳統運營商為自己提供用戶計費管理,從而將自己的經營重心全部集中在客戶管理和市場營銷上,這種模式下的虛擬運營商的投入是最少的,更方便輕資產的運營,這種模式收入主要以與基礎運營商簽訂銷售協議的收入分成和傭金組成,適用於能夠利用自己現存的強大的分銷渠道銷售移動業務,但是對內容創新較小的虛擬運營商。[5]
2、MVNE模式
移動虛擬網路提供商(MVNE)模式不僅擁有自己的計費系統和用戶管理系統,也可以擁有服務配置的能力,雖然部分業務受限於供應商提供的交換網路,但通過對移動基礎業務的深加工,重新打包業務後使其具有靈活的客戶關系管理能力,自由的業務定價和業務組合也能夠吸引特定細分市場的用戶,這種模式下的收入是除去批發成本的呼出收入,相比代理銷售商(Reseller)模式,具有更大的自由定價空間。[5]
3、Full MVNO模式
完整的MVNO(Full
MVNO)模式不僅擁有交換網路、服務平台、SIM卡、編號空間還有互聯互通權利,涉及到更多的基礎設施,憑借自己與傳統的移動運營商所簽訂的網間互聯結算合同,可以取得一定的呼入收入,與傳統的移動運營商相比雖沒有無線網路,但仍然擁有自己的用戶和客戶品牌,這種模式下收入不光包含呼出部分,也包含除去成本的呼入收入。[5]
在實際運用過程中,Full
MVNO模式創新空間巨大,它完全控制自己的用戶、價格、服務水平、技術能力,意味著他可以實現更大范圍的業務創新,為顧客提供更加差異化的服務,例如靈活的付款對賬方式,貼心的售後跟蹤服務等,這些將導致虛擬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將集中於誰能提供更具特色的通信服務,把握住客戶的真實需求,將在挑剔的市場中脫穎而出。[5]
運營策略
編輯播報
在具體合作模式上,目前三家基礎運營商分別採用不同的虛擬運營商策略:[6]
虛擬運營商
(1)中國電信的「套餐轉售模式」:要求合作的轉售商租用其計費系統,轉售已有的電信套餐,但允許轉售商在電信套餐的基礎上疊加自身產品或服務。因此虛擬運營商在選擇套餐/產品上沒有自主權且缺乏基於租用的電信系統開發自身產品服務的能力。[6]
(2)中國聯通的「資源池模式」:將語音、數據流量、簡訊等基礎服務批發給移動轉售商,轉售商再自行打包產品服務並銷售給最終用戶。在這種模式下,移動轉售商在業務套餐等方面擁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同時可結合自身特點開發增值服務,針對細分市場和特定用戶提供更多可選的差異化服務。[6]
(3)中國移動的「互補性模式」:通過靈活的打包、模組、流量池等自費模式,重點選擇與其業務互補性明顯的合作夥伴,提供系統自建或租用等方式重點開展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在這種模式下,移動轉售商在套餐資費的選擇和組合上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同時結合已有的互聯網業務特性,可快速地開發更豐富、更精細化的定製化服務。[6]
網路架構
編輯播報
對於完整MVNO業務模式的虛擬運營商,3GPP中定義了如下2種網路架構:[6]
(1)MOCN(Multi Operator Core Network,多運營商核心網)[6]
(2)GWCN(Gate way Core Network,網關核心網)[6]
在MOCN系統架構下多家運營商共享無線接入網(RAN,Radio Access Network),MVNO擁有自己的核心網(CN,Core Network)節點、業務平台和計費系統。[6]
在GWCN系統架構下多家運營商不僅共享RAN,同時也共享訪問移動交換中心(VMSC,Visit Mobile Switching Center)和服務GPRS支持節點(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等核心網設備,而MVNO自建獨立的GMSC/GGSN等網關設備以及獨立的業務平台和計費系統。[6]
對於這兩種網路架構而言,虛擬運營商都可以利用基礎運營商覆蓋全國的無線接入網資源來快速地解決網路接入、覆蓋以及漫遊切換等難題,實現跨區域的大范圍運營,從而極大地降低了大規模的基站建設和維護成本,實現了靈活的輕資產運營。[6]
VNO&傳統運營商
編輯播報
傳統運營商長期在通信行業內占據壟斷的地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能力。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目前國內的網路運營商還堅持著全業務運營的做法,不僅在基礎業務中進行全面的競爭,在增值業務市場內也發揮著領軍的作用。從長遠來看,這種競爭格局不利於增值業務的快速發展,傳統運營商將逐漸退縮至網路維護和建設領域中,但在目前,傳統運營商在增值業務的運作上還具有專業的優勢和權威的競爭能力,虛擬運營商的出現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運營商的這一部分職能,所以,傳統運營商在增值業務領域內參與經營和競爭還是非常合理的。[7]
這樣,對於虛擬運營商而言,它與傳統運營商之間的關系就進入了既合作又競爭的狀態:既與網路運營商合作,租用網路資源並提供相應補償,又參與其業務領域內的競爭,分享一部分利潤。從某些角度來看,純粹競爭對於虛擬運營商來講是非常不利的,傳統運營商的規模,資源,管理和運作經驗都不是虛擬運營商所能比擬的,因而虛擬運營商與傳統運營商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為合作關系。主要體現在:在開展業務時盡量不宜開展與傳統運營商同質的業務,而是專注於市場細分工作,將業務定位於它們所忽略的有前途的市場;即便是在相似的業務中,虛擬運營商也應當有所選擇、有所區別,主要應從事一些更高附加值的服務,或者依託自身的優勢開展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業務;另外,傳統運營商本身對虛擬運營商也有技術和運作上的需求,虛擬運營商應當積極地參與進來,與之進行良好地合作,共同把市場做大,同時吸收管理和運作知識,在其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7]
發展機遇
編輯播報
1、中國移動通信業發展迅速,投資於移動通信產業可以獲得理想回報。[3]
2、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移動通信還具有很大發展潛力,中國目前移動網路運營商只有三家,若能夠建立合理的MVNO管制制度,就必將對中國移動通信業產生促進作用。[3]
3、移動網路運營商需要在移動通信網路接入系統與傳輸系統投人巨額資金,規模經濟要求程度極高,而MVNO僅需部分移動網路的核心層設施,市場進人「門檻」顯然要比網路運營商低得多。[3]
4、目前中國已經發放4G移動通信牌照,任何希望未來經營移動通信網路的企業,都可以將MVNO作為--種理想的過渡方案予以考慮。[3]
5、在移動通信網路直接開放存在問題的情況下,允許民間資本進人MVNO,能夠帶來先進管理經驗、高超市場拓展與營銷技能、優異的新業務開發乃至細微而深化的客戶服務等。[3]
發展挑戰
編輯播報
1、如何處理協調與運營商的關系
目前,我國的電信行業正處於一個艱難的轉型期,傳統通信業務趨於飽和,依靠用戶紅利的增長帶來的利潤增長日趨減緩,而用戶對於信息化服務的要求日益提高,傳統的三大運營商之間本身就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也開始做出由粗放的用戶規模增長競爭向精細化用戶價值提升的轉變嘗試,在這樣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開放移動轉售業務引入虛擬運營商,無疑更加刺激本就敏感的電信市場,對於傳統運營商而言,不願意虛擬運營商直接分流自身的用戶群,搶走自己手中的「蛋糕」。[5]
而對於虛擬運營商而言,傳統運營商掌控著移動通信業務質量和移動通信業務的定價權,如果簡單地對移動通信業務批發買入,再倒手賣出賺取差價利潤,必將導致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抵制,也將會最終因為批零差價無法帶來足夠的毛利空間,陷入衰弱甚至消亡的窘境。所以虛擬運營商必須處理好與運營商的合作關系,共同開拓市場的同時,做好准確的發展定位,在精細化用戶體驗要求的電信市場中,找准企業定位,實現合作共贏。[5]
2、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准確投入到細分的市場
就目前取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而言,其本身業務領域已完成戰略布局,准備著充足的資金和人手希望在電信業有所突破,然而大多數並沒有電信業的經驗,這個時候盲目的投入缺乏資源能力優勢的細分電信市場或業務領域,將很難取得較傳統運營商更好地業績,所帶來的結果是被市場淘汰白忙活一場。[5]
3、如何面對現階段的監管環境
目前,我們雖然可以發現政府的監管部門在此次的轉售方案中,對於虛擬運營商的態度是支持的,然而暫時沒用明確量化的政策予以支持,大部分拿到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目前都還處於摸索階段,一方面沒有過往經驗,正在積極嘗試,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政府監管部門釋放出更強有力的支持信號,例如在香港就明確規定電信運營商網路資源的30%必須用於虛擬運營商的轉售業務,而在歐洲一些國家則對規定轉售業務的批零差價做了詳細的規定。[5]
對於虛擬運營商而言,如果這個時候貿然行動,為了以最快的速度進入電信市場,建立客戶群,樹立品牌優勢,往往會通過壓低移動通信業務價格來吸引客戶,甚至可能引燃通信市場的價格大戰,觸動傳統運營商利益,擾亂電信行業而被監管部門緊急叫停。當然從政府監管角度來看,有個循序漸進過程,對於摸索移動轉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虛擬運營商在現階段應該以更加創新性的心態,順應移動通信行業的監管環境和發展趨勢,從中找准企業定位,發掘與運營商合作共贏的機會,共同推進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5]
存在問題
編輯播報
(1)批零倒掛。
「批零倒掛」是指基礎運營商給虛商和用戶的價格不同,批發價比零售價還要高,這就導致了虛商在資費價格上並不佔優勢,甚至賠本賺吆喝。民企沒有任何核心網路資源,對基礎運營商也沒有市場議價能力。[1]
(2)號碼資源匱乏。
業務開展前期,傳統運營商會根據虛擬運營商企業試點城市數量分配一定的號碼資源,數千萬的號碼資源分配給虛擬運營商之後,各家企業的號碼其實不多。而且,傳統運營商業也不是一次性下發所有號碼,而是根據城市數量按照每個城市1萬號碼資源的分配原則下發,虛商達到標准後可繼續申請。這就導致用戶發展迅速的企業號碼資源嚴重不足。[1]
(3)服務質量、用戶體驗問題。
用戶走進地下室就「失聯」,用戶走出國門就「失聯」。網路覆蓋地區有限、漫遊費用過高以及客服問題等服務質量問題,制約著用戶體驗的提升。[1]
(4)用戶吸引力不大。
產品差異化不足,價格無競爭力,大多數產品只是對資費模式進行局部「微創新」。只有少數幾家,能將自身的異業優勢予以融合並充分放大,如蝸牛移動淡化通信服務資費,在游戲應用與內容上尋找收入增長點。[1]
(5)用戶對虛商服務的信任度不高。
虛擬運營商的品牌知名度不夠,影響著消費者信任度。此外出現了170號段垃圾簡訊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虛擬運營商的信任。在工信部2015年第三季度電信服務質量報告顯示,虛商170號段垃圾簡訊佔33.1%。存在虛擬運營商違規銷售「黑卡」,在運營過程中違反實名制要求。[1]
派別
編輯播報
目前國內的虛擬運營商按照行業可分為六大類派別:
1、渠道派:這類企業原有業務就跟電信行業聯系比較緊密,已經與基礎運營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系,消費者資源豐富,而且他們的現有零售業務資源也最適合做虛擬運營商。[2]
2、電商派:從事虛擬運營商業務有助於他們獲取移動平台入口,完善電商企業的O2O系統。[2]
3、終端派:這些智能終端廠商可借虛擬運營商身份進行轉型,由單純提供硬體轉向軟硬一體化,延長企業生產價值鏈。[2]
4、金融派:對此類企業來說,虛擬運營商業務的開展更加有利於他們開發基於移動設備的在線支付和網上金融服務。[2]
5、為特定行業用戶服務的行業派公司:他們在各自領域都積累著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與客戶。[2]
6、CP/SP派:可以說這類企業有著成為虛擬運營商的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因為他們在成為MVNO之前就一直開展著電信增值業務,利用手機活躍在移動互聯網范圍,與基礎運營商業務來往緊密。[2]
⑦ 為什麼虛擬運營商信號比一般運營商差
您好,目前國內的虛擬運營商公司使用的通話行為均是以網路服務為主要服務手段,其信號強度和質量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網路質量,並且二次連接傳輸,功效必要有所損耗,所以信號差也是正常現象。
⑧ 虛擬運營商與普通運營商有什麼區別
虛擬運營商沒有基礎網路,都是利用移動聯通電信的網路,但是在服務上可以更個性化。
⑨ 虛擬號段信號怎麼樣
信號不穩定。
虛擬號段包括170、171、165、162、167號段,沒有任何傳統運營商混在里,都是虛擬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就是與三大運營商合作,通過租用三大運營商的網路設備和信號。雖然資費便宜,但有時會有信號不穩定的情況。
虛擬運營商的推出是一件好事兒,但是由於虛擬運營商缺少電信運營的經驗,另外一方面也存在著管理不嚴的事情。大量的虛擬運營商號碼被一些電話詐騙,因此讓很多人對於虛擬運營商的號碼反感,甚至看到了直接掛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