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td-scdma空中介面物理層幀結構
每10ms為一個無限幀,每個無限幀分為兩個5ms的無線子幀,每個無線子幀分為10個時隙,依次是TS0,DwPTS,GP,UpPTS,TS1~TS6。
其中TSx為常規時隙,其中TS0位固定下行時隙,TS1位固定上行時隙,TSx的結構為依次為Data+TFCI1(352chips),Midamble(144chips),SS+TPC+TFCI2+Data(352chips),GP。
特殊時隙DwPTS,結構依次為GP(32chips),SYNC_DL(64chips)。
特殊時隙GP,結構依次為GP(96chips)。
特殊時隙UpPTS,結構依次為SYNC_UL(128chips),GP(32chips)。
❷ 什麼是無線感測器網路
無線感測器的無線傳輸功能,常見的無線傳輸網路有RFID、ZigBee、紅外、藍牙、GPRS、4G、2G、Wi-Fi、NB-IoT。
與傳統有線網路相比,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具有很明顯的優勢特點,主要的要求有: 低能耗、低成本、通用性、網路拓撲、安全、實時性、以數據為中心等。
❸ 無線感測器網路體系結構包括哪些部分
感測器網路系統通常包括感測器節點(sensor)、匯聚節點(sink node)和管理節點。大量感測器節點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sensor field)內部或附近,能夠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網路。感測器節點監測的數據沿著其他感測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在傳輸過程中監測數據可能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後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後通過互聯網或衛星到達管理節點。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感測器網路進行配置和管理,發布監測任務以及收集監測數據。 感測器網路節點的組成和功能包括如下四個基本單元:感測單元(由感測器和模數轉換功能模塊組成)、處理單元(由嵌入式系統構成,包括CPU、存儲器、嵌入式操作系統等)、通信單元(由無線通信模塊組成)、以及電源部分。此外,可以選擇的其它功能單元包括:定位系統、運動系統以及發電裝置等。
❹ 無線感測器網路分為幾層
這個沒有固定的說法,根據所採用何種標准:
按照Zigbee的標准自上而下是:應用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MAC層(IEEE802.15.4),物理層(IEEE802.15.4)。其中MAC層和物理層的標准採用IEEE 802.15.4所定義的物理層和物理層。
按照6LowPan:應用層,傳輸層,IPv6層,6LowPan適配層,MAC層(IEEE802.15.4),物理層(IEEE802.15.4)。
IEEE802.15.4
❺ 無線感測器網路體系結構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
結構
感測器網路系統通常包括感測器節點EndDevice、匯聚節點Router和管理節點Coordinator。
大量感測器節點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內部或附近,能夠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網路。感測器節點監測的數據沿著其他感測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在傳輸過程中監測數據可能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後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後通過互聯網或衛星到達管理節點。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感測器網路進行配置和管理,發布監測任務以及收集監測數據。
感測器節點
處理能力、存儲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對較弱,通過小容量電池供電。從網路功能上看,每個感測器節點除了進行本地信息收集和數據處理外,還要對其他節點轉發來的數據進行存儲、管理和融合,並與其他節點協作完成一些特定任務。
匯聚節點
匯聚節點的處理能力、存儲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對較強,它是連接感測器網路與Internet 等外部網路的網關,實現兩種協議間的轉換,同時向感測器節點發布來自管理節點的監測任務,並把WSN收集到的數據轉發到外部網路上。匯聚節點既可以是一個具有增強功能的感測器節點,有足夠的能量供給和更多的、Flash和SRAM中的所有信息傳輸到計算機中,通過匯編軟體,可很方便地把獲取的信息轉換成匯編文件格式,從而分析出感測節點所存儲的程序代碼、路由協議及密鑰等機密信息,同時還可以修改程序代碼,並載入到感測節點中。
管理節點
管理節點用於動態地管理整個無線感測器網路。感測器網路的所有者通過管理節點訪問無線感測器網路的資源。
無線感測器測距
在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常用的測量節點間距離的方法主要有TOA(Time of Arrival),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超聲波、RSSI(Received Sig nalStrength Indicator)和TOF(Time of Light)等。
❻ 在設計感測器網路的物理層時,需要著重考慮哪些問題
1.傳輸介質
2.物理層幀結構
3.需要考慮編碼調制技術、通信速率和通信頻段等問題
❼ nb-iot物理層幀結構包括_____
NB iot基本調度單位為子幀,每個子幀1ms(2個slot),每個系統幀包含1024個子幀,每個超幀包含1024個系統幀(up to 3h)
❽ 請問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結構是什麼非常感謝。
感測器網路系統通常包括感測器節點(sensor node)、匯聚節點(sink node)和管理節點。大量感測器節點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內部或附近,能夠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網路。感測器節點監測的數據沿著其他感測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在傳輸過程中監測數據可能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後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後通過互聯網或衛星到達管理節點。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感測器網路進行配置和管理,發布監測任務以及收集監測數據。
感測器節點由感測器模塊、處理器模塊、無線通信模塊和能量供應模塊四部分組成,感測器模塊負責監測區域內信息的採集和數據轉換;處理器模塊負責控制整個感測器節點的操作,存儲和處理本身採集的數據以及其他節點發來的數據;無線通信模塊負責與其他感測器節點進行無線通信,交換控制信息和收發採集數據;能量供應模塊為感測器節點提供運行所需的能量,通常採用微型電池。
隨著感測器網路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員提出了多個感測器節點上的協議棧。早期提出的一個協議棧,這個協議棧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與互聯網協議棧的五層協議相對應。另外,協議棧還包括能量管理平台、移動管理平台和任務管理平台。這些管理平台使得感測器節點能夠按照能源高效的方式協同工作,在節點移動的感測器網路中轉發數據,並支持多任務和資源共享。
定位和時間
同步子層在協議棧中的位置比較特殊。它們既要依賴於數據傳輸通道進行協作定位和時間同步協商,同時又要為網路協議各層提供信息支持,所以在圖中用倒L型描述這兩個功能子層。右邊的諸多機制一部分融入到的各層協議中,用以優化和管理協議流程;另一部分獨立在協議外層,通過各種收集和配置介面相對應機制進行配置和監控。
❾ gsm 物理層幀結構 表示什麼意義
邏輯信道是MAC子層向上層提供的服務,表示承載的內容是什麼(what),,按信息內容劃分,分為兩大類:控制信道和業務信道。傳輸信道表示承載的內容怎麼傳,以什麼格式傳,分為兩大類:專用傳輸信道和公用傳輸信道.LONGTERM物理層協議根據傳的內容和佔用資源方式(頻率和時間等)的不同定義了不同的物理信道,即按照將傳輸信道的不同的數據流按不同處理方式進行相關處理和數據的傳輸。其實信道、鏈路等等都是人為的概念,是對一系列數據流或調制後的信號的分類名稱,其名稱是以信號的功用來確定的。邏輯信道定義傳送信息的類型,這些信息可能是獨立成塊的數據流,也可能是夾雜在一起但是有確定起始位的數據流,這些數據流是包括所有用戶的數據。傳輸信道是在對邏輯信道信息進行特定處理後再加上傳輸格式等指示信息後的數據流,這些數據流仍然包括所有用戶的數據。物理信道則是將屬於不同用戶、不同功用的傳輸信道數據流分別按照相應的規則確定其載頻、擾碼、擴頻碼、開始結束時間等進行相關的操作,並在最終調制為模擬射頻信號發射出去;不同物理信道上的數據流分別屬於不同的用戶或者是不同的功用。鏈路則是特定的信源與特定的用戶之間所有信息傳送中的狀態與內容的名稱,比如說某用戶與基站之間上行鏈路代表二者之間信息數據的內容以及經歷的一起操作過程。鏈路包括上行、下行等。簡單來講,邏輯信道={所有用戶(包括基站,終端)的純數據集合}傳輸信道={定義傳輸特徵參數並進行特定處理後的所有用戶的數據集合}物理信道={定義物理媒介中傳送特徵參數的各個用戶的數據的總稱}打個比方,某人寫信給朋友,邏輯信道=信的內容傳輸信道=平信、掛號信、航空快件等等物理信道=寫上地址,貼好郵票後的信件2邏輯信道、傳輸信道和物理信道分別有哪些?8邏輯信道:MAC通過邏輯信道為上層提供數據傳送服務。邏輯信道通常可以分為兩類:控制信道和業務信道。控制信道用於傳輸控制平面信息,而業務信道用於傳輸用戶平面信息。其中,控制信道包括:廣播控制信道(BCCH):廣播系統控制信息的下行鏈路信道。尋呼控制信道(PCCH):傳輸尋呼信息的下行鏈路信道。專用控制信道(DCCH):傳輸專用控制信息的點對點雙向信道,該信道在UE有RRC連接時建立。公共控制信道(CCCH):在RRC連接建立前在網路和UE之間發送控制信息的雙向信道。(是雙向嗎?下行也這樣使用?)(我個人認為是雙向的見MAC層結構)多播控制信道MCCH:從網路到UE的MBMS調度和控制信息傳輸使用點到多點下行信道。業務信道包括:專用業務信道(DTCH):專用業務信道是為傳輸用戶信息的,專用於一個UE的點對點信道。該信道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都存在。多播業務信道(MTCH):點到多點下行鏈路。傳輸信道:物理層通過傳輸信道為上層提供數據傳送服務。物理層支持的傳輸信道:下行共享信道DL-SCH:支持HARQ,AMC,可以廣播,可以波束賦形,可以動態或半靜態資源分配,支持DTX,支持MBMS(FFS)尋呼信道PCH:支持DRX(UE省電),廣播廣播信道BCH多播信道MCH:廣播,支持SFN合並,支持半靜態資源分配(如分配長CP幀)控制格式指示CFIHARQ指示HI下行控制信息DCI上行共享信道UL-SCH:支持HARQ,AMC,可以波束賦形(可能不需要標准化),可以動態或半靜態資源分配隨機接入信道RACH:有限信息,存在競爭上行控制信息UCI根據傳的內容和佔用資源方式(頻率和時間等)的不同LONGTERM物理層協議定義了不同的物理信道。各物理信道傳輸的內容和調制方式各不相同。下行物理信道有:PDSCH:下行物理共享信道,承載下行數據傳輸和尋呼信息。PBCH:物理廣播信道,傳遞UE接入系統所必需的系統信息,如帶寬天線數目、小區ID等PMCH:物理多播信道,傳遞MBMS(單頻網多播和廣播)相關的數據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表示一個子幀中用於PDCCH的OFDM符號數目PHICH:物理HARQ指示信道,用於NodB向UE反饋和PUSCH相關的ACK/NACK信息。PDCCH: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用於指示和PUSCH,PDSCH相關的格式,資源分配,HARQ信息,位於子幀的前n個OFDM符號,n<=3.上行物理信道有: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RACH:物理隨機接入信道,獲取小區接入的必要信息進行時間同步和小區搜索等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UE用於發送ACK/NAK,CQI,SR,RI信息。3-傳輸信道是如何映射到物理信道的?物理層有6個下行物理信道,3個上行物理信道。傳輸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映射關系如下表:下行物理層信道與傳輸信道的映射關系如下表:傳輸信道物理信道下行共享信道DL-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尋呼信道P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廣播信道BCH物理廣播信道PBCH多播信道MCH物理多播信道PMCH控制信息物理信道控制格式指示CFI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HARQ指示HI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下行控制信息DCI物理下行控制信息信道PDCCH上行物理信道有: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RACH:物理隨機接入信道,獲取小區接入的必要信息進行時間同步和小區搜索等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UE用於發送ACK/NACK,CQI,SR,RI信息。傳信道信道/控制信息物理信道上行共享信道UL-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隨機接入信道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上行控制信息UCIPUCCH、PUSCH
❿ WSN分層結構可以分為5層,其中物理層中WSN結點的基本結構包括哪些呢
在WSN結點的基本結構中,包括感測單元(由感測器和A/D轉換器組成)、處理單元(包括處理器、存儲器、嵌入式操作系統等)、無線通信單元(由無線網路、MAC和收發器組成)及能量單元等。此外,可以選擇的其他功能單元包括定位系統、移動系統及電源自供電系統等。訊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