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的發展1200字

無線網路的發展1200字

發布時間:2022-09-20 15:28:03

❶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特點是什麼

無線網特別是無線區域網有很多優點,如易於安裝和使用。但無線區域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它的數據傳輸率一般比較低,遠低於有線區域網;另外無線區域網的誤碼率也比較高,而且站點之間相互干擾比較厲害。

用戶無線網的實現有不同的方法。國外的某些大學在它們的校園內安裝許多天線,允許學生們坐在樹底下查看圖書館的資料。這種情況是通過兩個計算機之間直接通過無線區域網以數字方式進行通信實現的。

另一種可能的方式是利用傳統的模擬數據機通過蜂窩電話系統進行通信。在國外的許多城市已能提供蜂窩式數字信息分組數據( 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CDPD)的業務,因而可以通過CDPD系統直接建立無線區域網。

無線網路是當前國內外的研究熱點,無線網路的研究是由巨大的市場需求驅動的。無線網的特點是使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入計算機網路,而這一特性使其具有強大的應用前景。

當前已經出現了許多基於無線網路的產品,如個人通信系統( Personal CommunicationSystem,PCS)電話、無線數據終端、攜帶型可視電話、個人數字助理( PDA)等。無線網路的發展依賴於無線通信技術的支持。

無線通信系統主要有:低功率的無繩電話系統、模擬蜂窩系統、數字蜂窩系統、移動衛星系統、無線LAN和無線WAN等。

(1)無線網路的發展1200字擴展閱讀:

隨著筆記本電腦(notebook computer)和個人數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攜帶型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發展,人們經常要在路途中接聽電話、發送傳真和電子郵件閱讀網上信息以及登錄到遠程機器等。

然而在汽車或飛機上是不可能通過有線介質與單位的網路相連接的,這時候可能會對無線網感興趣了。雖然無線網與移動通信經常是聯系在一起的,但這兩個概念並不完全相同。例如當攜帶型計算機通過PCMCIA卡接入電話插口,它就變成有線網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有些通過無線網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的位置可能又是固定不變的,如在不便於通過有線電纜連接的大樓之間就可以通過無線網將兩棟大樓內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

❷ 什麼是無線網

無線網路指的是任何型式的無線電計算機網路,普遍和電信網路結合在一起,不需電纜即可在節點之間相互鏈接。無線電信網路一般被應用在使用電磁波的搖控信息傳輸系統,像是無線電波作為載波和物理層的網路。

無線網路的發展方向之一是「通用無線網路技術」,即在單個設備下統一各種無線網路。英特爾正在開發一種晶元,該晶元使用軟體無線電技術在同一晶元上處理不同的無線技術,如wifi、wimax和dvb-h數字電視。無線網路的發展方向之一是「通用無線網路技術」,即在單個設備下統一各種無線網路。英特爾正在開發一種晶元,該晶元使用軟體無線電技術在同一晶元上處理不同的無線技術,如wifi、wimax和dvb-h數字電視。

(2)無線網路的發展1200字擴展閱讀:

無線網路比較容易受到攻擊,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嘗試去入侵無線網路的信號。許多網路提供有線等效加密(WEP)防護系統,但它其實也相當容易受到攻擊。雖然WEP能夠擋掉一些入侵者,但許多公司基於安全性考量,仍堅持使用有線網路直到問題改善為止。另一種無線網路防護系統為WPA(Wi-Fi Protected Access)。WPA提供了比WEP更安全的無線網路環境,而這道防火牆可以幫助易受入侵的無線網路修補漏洞。

❸ 計算機網路未來的發展

未來將是一個網路無處不在的世界,任何東西都可以進行網路互聯,我們可以在我們能夠達到的任何地方對我們想要了解的任何東西進行搜索和遠程式控制制。這是一個總體的宏偉設想。
未來網路通信的帶寬將會是我們現在想像不到的,未來上網應該是不受時間、帶寬等限制的。我們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為所欲為,那時候的控制機制應該更合理,更強大。反正就是以我們現在的思維無法想像的到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幾十年前計算機是一種很昂貴的東西,當時的IBM老總曾預言過未來的世界有幾台、十幾台計算機就不錯了,而發展到現在呢?好多人都有好幾台個人計算機,而性能遠遠超過了那些古董級的計算機。
我認為未來網路發展的主要方向應該是向著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網路無處不在,任何東西都要連入互聯網,那時估計也沒有太多的網路終端,只需要幾種集成的網路終端即可,將各種功能集成到同一台網路終端上面,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無縫的接入互聯網。
2.帶寬成本大大降低,上網將會是非常非常便宜的。但是網速就快的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3.安全問題一直是網路的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那時網路的安全性應該是可以做出保證的。
近期網路的發展應該還是以無線網路為重點,各種可移動終端將會在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內紅極一時。各種更方便,更可靠的服務也會應運而生。無線上網的帶寬會逐漸上去的,今年是第三代網路(3G)開始高速發展的第一年,以後還會有4G、5G...NG。如果未來的某一天IPV6技術成熟了,我們使用的任何接入互聯網的終端設備都可以分配到一個IP地址,訪問該會是多麼方便啊。

❹ 無線電通信的畢業論文

相關範文:

匿名通信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摘 要] 隨著Internet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網上的匿名和隱私等安全問題也逐步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尤其在電子商務領域。文章從匿名通信技術的概述入手,簡要論述了洋蔥路由Tor匿名通信技術及其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關鍵詞] 網路安全 電子商務 匿名通信 洋蔥路由

隨著Internet技術的飛速發展,基於網路技術的電子商務應運而生並迅速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現代商務方式,正在逐步替代傳統的商業模式。然而,網路交易安全也逐步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問題。特別是隨著網民的不斷增多,信息網路中的隱私和保護已經成為廣大網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據統計,有58%的電子商務消費者擔心個人隱私得不到有效保障而放棄了網上購物等業務。因此,網路中的隱私權保護問題將成為困擾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主要針對電子商務活動中存在的隱私權保護問題,簡要論述了電子商務交易中的匿名通信及相關技術。

一、匿名通信系統技術
作為網路安全來說,它的技術總是針對防禦某些網路攻擊而提出來的,匿名通信技術也不例外。匿名通信技術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將數據流中的通信關系加以隱藏,使竊聽者無從直接獲知或推知雙方的通信關系和通信的一方。匿名通信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隱藏通信雙方的身份信息或通信關系,從而實現對網路用戶的個人通信隱私以及對涉密通信更好的保護。在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今天,匿名通信技術作為有效保護電子商務活動中的電子交易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通常,按照所要隱藏信息的不同,可以將匿名分為三種形式:發起者匿名(Sender anonymity)即保護通信發起者的身份信息,接收者匿名(Recipient anonymity)即保護通信中接收者的身份信息,發起者或接收者的不可連接性(Unlinkability of Sender and Recipient)即通過某種技術使通信中的信息間接地到達對方,使發送者與接收者無法被關聯起來。

二、Tor匿名通信系統
1.Tor匿名通信系統概念
所謂Tor(The Second Onion Router),即第二代洋蔥路由系統,它由一組洋蔥路由器組成(也稱之為Tor節點)。這些洋蔥路由器用來轉發起始端到目的端的通信流,每個洋蔥路由器都試圖保證在外部觀測者看來輸入與輸出數據之間的無關聯性,即由輸出的數據包不能判斷出其對應輸入的數據包,使攻擊者不能通過跟蹤信道中的數據流而實現通信流分析。Tor是一個由虛擬通道組成的網路,團體和個人用它來保護自己在互聯網上的隱私和安全。
與傳統的匿名通信系統不同,Tor並不對來自不同用戶的數據進行任何精確的混合,即不採用批量處理技術,這樣可保證所有連接的數據被公平地轉發。當一個連接的流緩存為空時,它將跳過這一連接而轉發下一個非空連接緩存中的數據。因為Tor的目標之一是低延遲,所以它並不對數據包進行精確的延遲、重新排序、批量處理和填充信息丟棄等傳統操作。

2.Tor匿名通信技術分析
洋蔥路由技術的提出主要目的是在公網上實現隱藏網路結構和通信雙方地址等關鍵信息,同時可以有效地防止攻擊者在網上進行流量分析和竊聽。洋蔥路由技術結合Mix技術和Agent代理機制,不用對Internet的應用層進行任何修改,通過洋蔥代理路由器,採用面向連接的傳輸技術,用源路由技術的思想對洋蔥包所經過的路由節點進行層層加密封裝,中間的洋蔥路由器對所收到的洋蔥包進行解密運算,得出下一跳的路由器地址,剝去洋蔥包的最外層,在包尾填充任意字元,使得包的大小不變,並把新的洋蔥包根據所指示的地址傳遞給下一個洋蔥路由器。
洋蔥路由方案採用了實時雙向隱藏路徑的實現方法,它是在請求站點W上的代理伺服器與目標主機之間進行匿名連接,其數據流經過若干中間洋蔥路由器後抵達目的站點而形成一條隱藏路徑。為了在請求和響應站點之間建立一條會話路徑,請求站點的代理確定一連串的安全路由器以形成通過公網的路徑,並利用各洋蔥路由器的公鑰構造一個封裝的路由信息包,通過該路由信息包把雙向會話加密密鑰和加密函數分配給各洋蔥路由器。若分配成功則在請求和響應站點之間建立了一條洋蔥隱藏路徑。建立這樣的隱藏路徑採用鬆散源路由方式,為增強抵抗路徑分析能力,洋蔥包採用填充技術,在每個洋蔥路由器站點之間傳送的信息包大小是相同的。
3.國內外研究現狀
Tor是第二代洋蔥路由的一種實現,網路用戶通過Tor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匿名通信與交流。最初該項目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贊助。2004年,Tor成為電子前哨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的一個項目。2005年後期,EFF不再贊助Tor項目,但開發人員繼續維持Tor的官方網站。我們可以在http://tor.eff.org網站上很容易下載到Tor程序,並且通過Tor可以進行匿名通信。而且,Tor主要是針對現階段大量存在的流量過濾、嗅探分析等工具,在JAP之類軟體基礎上改進的,支持Socks5,並且支持動態代理鏈,因此難於追蹤,可以有效地保證網路的安全性。此外,Tor已經實現了匿名原理的分析與設計,但是並沒有一個規范的協議標准,因為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Tor是一個工具集,最新的版本(穩定版 0.1.2.17;測試版0.2.0.6-alpha)修正了一些嚴重的安全漏洞。

三、結束語
總之,網路隱私權的保護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在基於匿名通信技術的電子商務環境下,採取何種匿名通信技術要依實際情況而定,還要綜合運用其他網路安全技術措施,例如防火牆技術、病毒防護技術、認證技術、加密技術等。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電子商務活動的雙方進行安全電子交易,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銀:電子商務網路安全措施的探討與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7,(22)
[2]吳艷輝 王偉平:基於重路由的匿名通信系統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6,(17)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補充:

這是最新的資料。如需其他歡迎您留言、咨詢。

❺ 關於wifi的產生以及發展過程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 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 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當時的名稱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為Wi-Fi Alliance。 通俗說法: WIFI就是一種無線聯網的技術,以前通過網線連接電腦,而現在則是通過無線電波來連網;常見的就是一個無線路由器,那麼在這個無線路由器的電波覆蓋的有效范圍都可以採用WIFI連接方式進行聯網,如果無線路由器連接了一條ADSL線路或者別的上網線路,則又被稱為「熱點」。 現在市面上上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多為54M速度,再上一個等級就是108M的速度,當然這個速度並不是你上互聯網的速度,上互聯網的速度主要是取決於WIFI熱點的互聯網線路。 說白了就是無線區域網,"Wireless Fidelity」基於IEEE 802.11b標準的無線區域網,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無線上網 ( WIFI )。 IEEE 802.11 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准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符合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設備兼容性問題。Wi-Fi為制定802.11無線網路的組織,並非代表無線網路

求採納

❻ 無線網是怎麼產生的

無線網路發展歷史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代(1G)移動通信系統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系統採用模擬信號傳輸方式實現語音業務,使用頻分多址FDMA接入技術劃分信道。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由於1G系統存在諸如頻譜利用率低、語音質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數據通信服務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數字蜂房移動通信系統取代,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目前2G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有: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碼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兩大移動通信標准。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網國際電信聯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動通信的雛形。因此,統一標准和頻段、提高頻譜利用率和支持多媒體移動通信正是3G移動通信與2G的主要區別。歐洲提出的寬頻WCDMA採用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歐洲、日本等國家的GSM網路運營商和生產廠商,能夠在現有GSM網路基礎上,途徑GPRS逐步過渡到3G移動通信。

❼ 關於無線網路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蜂窩無線移動網路么?目前發展了4代
第一代是模擬技術的,就是手機是大哥大的那一代,目前早已完全退出歷史舞台
第二代是以gsm和cdma為代表的數字蜂窩技術,嚴禁版本加入了gprs,edge,cdma1x等數據業務網路。
第三代是以wcdma,tdscdma,cdma2000位主流的網路技術
第四代是我們所說的4G,或者LTE,也是目前商用了的最先進的技術
第五代還在研究中預計2020前後出商用系統

❽ 無線網路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您好,當今用戶對隨時隨地可以無線上網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成為無線網路市場迅猛增長的推動力,但不能否認WIFI目前存有一定的缺陷,如漫遊性、計費問題、因上網門檻低而帶來的安全性等問題沒有一個最優的解決方案。但從技術的另一層面看,它是高速有線接入技術和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的一個輔助與補充,可以在特定的范圍與領域內,能起到對3G的重要補充作用,二者完美結合將帶來廣闊的服務與發展前景。事實上以WIFI技術為重要技術支撐的無線區域網絡在不斷普及,這也代表著大眾所接觸的WIFI技術將會越來越便捷。一旦存在於公眾場合的WIFI網路解決了運營商的漫遊性、互聯互通、高收費的問題,WIFI技術將能夠更好實現從技術向商業的轉變,同時在WIFI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中要認識到WIFI技術雖然先進但卻不能替代和具有其他所有通信系統所具有的功能,所以說只有各類接入手段形成互補才能夠帶來更高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信息化進程會越來越快,人們對於WIFI技術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因此WIFI技術必將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廣泛的發展前景。WIFI技術在我國有著龐大的用戶群,因此市場前景廣闊,為人們生活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務。謝謝。

❾ 無線網路最終會替代有線網路嗎

只使用無線網路的想法正在全世界蔓延開來,所以現在是你拋棄有線網路的時候嗎?在本文中,專家IrwinLazar探討了無線網路用戶的發展趨勢,闡述了802.11ac最終會如何取代有線乙太網,以及在只有無線網路的世界裡,網路專業人員應該如何規劃集成的安全和應用管理。

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基於IEEE802.11b標准引入了企業無線網路,無線網路可以取代昂貴的有線網路的可能性一直吸引著廣大網路架構師和工程師。他們思考著:「無線網路真得可以替代有線網路,取代電纜,接線插座,牆上網路面板,乙太網交換機負載,以及一切移動/添加/更改工作和光纜維護工作嗎?」

遺憾的是,直到前段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都是「不可以」。無線網路在大多數辦公室中,一直都是作為有線網路的輔助工具來使用,為那些擁擠的房間、開放區域、會議室和食堂提供接入訪問。無線區域網(WLAN)的速度和性能都無法匹配100Mb或1千兆的乙太網有線連接。像802.11b和802.11g標准使用未經授權的2.4GHz頻段,這意味著存在來自微波爐、無線電話或幾十個在該頻段運行的其它設備的潛在干擾問題。

802.11n標準的引入,以及更大的供應商對於使用限定的5GHz頻段的支持,讓無線網路可以提供更多的帶寬且干擾風險降低。但大多數無線區域網缺乏排序無線區域網(WLAN)流量優先順序的能力,這意味著它仍然難以支持延遲敏感的應用,如語音通話,視頻會議,虛擬化的應用程序和用於數據輸入的應用程序。Wi-Fi網路還不能准確跟蹤用戶的位置,這意味著那些試圖連接無線區域網(WLAN)在筆記本或智能手機上運行IP語音客戶端的用戶會讓對方無法找到該呼入源。

隨著2013年802.11ac標準的正式推出,無線網路取代有線網路的前景大大改善。802.11ac可以提供更多的信道,這意味著可以實現更大的容量。帶寬容量已經增大到400多Mbps,雖然實際部署不會達到這個速度。由於其納入了以前那些標准對於應用優先順序的規劃,802.11ac接入點可以識別並優先延遲敏感流量。

❿ 無線網路是怎麼產生的

無線網路發展歷史

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第一代(1G)移動通信系統

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系統採用模擬信號傳輸方式實現語音業務,使用頻分多址FDMA接入技術劃分信道。

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由於1G系統存在諸如頻譜利用率低、語音質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數據通信服務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數字蜂房移動通信系統取代,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目前2G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有: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碼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兩大移動通信標准。

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網

國際電信聯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動通信的雛形。因此,統一標准和頻段、提高頻譜利用率和支持多媒體移動通信正是3G移動通信與2G的主要區別。歐洲提出的寬頻WCDMA採用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歐洲、日本等國家的GSM網路運營商和生產廠商,能夠在現有GSM網路基礎上,途徑GPRS逐步過渡到3G移動通信。

閱讀全文

與無線網路的發展12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機有線網路虛擬機無線網路 瀏覽:487
公牛無線網路面板說明書 瀏覽:291
r1希望成為網路中的dr路由器 瀏覽:995
聯通新訊鏈接電腦沒有網路 瀏覽:100
還原網路設置對試玩任務有用沒 瀏覽:242
網路電視自帶的直播軟體 瀏覽:734
有線網路安全手抄報圖片 瀏覽:66
網路系統軟體有哪些 瀏覽:259
網路信號差會影響wifi嗎 瀏覽:579
手機銀行提示網路錯誤 瀏覽:439
手機為什麼沒有網路就用不了地圖 瀏覽:757
網路軟體包括哪五個 瀏覽:707
看電視移動網路老卡怎麼辦 瀏覽:585
工業網路技術多少錢 瀏覽:480
網路電視哪個有廣東體育台 瀏覽:288
除了網線還能用上什麼網路 瀏覽:674
電信的無線網路密碼是多少 瀏覽:874
侵犯計算機網路域名 瀏覽:284
安廣網路寬頻肥西一年多少錢 瀏覽:479
只看微信的話網路速度限制多少 瀏覽:90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