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線網是怎麼產生的
無線網路發展歷史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代(1G)移動通信系統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系統採用模擬信號傳輸方式實現語音業務,使用頻分多址FDMA接入技術劃分信道。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由於1G系統存在諸如頻譜利用率低、語音質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數據通信服務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數字蜂房移動通信系統取代,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目前2G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有: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碼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兩大移動通信標准。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網國際電信聯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動通信的雛形。因此,統一標准和頻段、提高頻譜利用率和支持多媒體移動通信正是3G移動通信與2G的主要區別。歐洲提出的寬頻WCDMA採用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歐洲、日本等國家的GSM網路運營商和生產廠商,能夠在現有GSM網路基礎上,途徑GPRS逐步過渡到3G移動通信。
2. 什麼時候普及的無線網
那是因為: 1.中國的互聯網起步較晚,基礎設施以及通信技術還待完善 2.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要普及無線網路需要一個較大的工程基建,以及後期維護等都需要跟的上才行。而目前依據我國實情,還不具備大規模鋪設普及無線網路 3.各大運營商仍是以盈利為目的,回報、使用率較低的地區均不願 去架設基礎設備 4.政府公益政策實施有難度,直接導致大部分地區不能夠享受公益無線網路。
3. 是誰發明了無線網
起源 http://ke..com/view/14507.htm#6
無線網卡
說到無線網卡 [1]的歷史起源,就不能不提到無線區域網的的歷史。無線區域網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 後來,這項技術就在美軍和盟軍中間廣泛使用了;這讓一些學者對此產生了興趣並從中得到了靈感。 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起,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雖然從有限的資料中我們無法找到有關無線網卡的只言片語,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定出現了今天無線網卡的始祖。如果從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實驗成功開始計算,那麼到現在為止無線網卡的歷史也就短短的35年。事實上,無線區域網的大規模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 1997年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提出並制定了最早的無線標准IEEE 802.11;在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 802.11a標准和IEEE 802.11b標准。 隨著IEEE802.11a、IEEE802.11b標準的出台以及Wi-Fi組織的成立促進了無線區域網產品的兼容化、標准化以及市場化。從此以後,無線區域網隨著電腦的普及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4. 無線區域網的歷史(全面的)
說到無線區域網的歷史起源,可能大家都會認為是最近才出現的一項新興技術,但它的出現實際上比想像的還要早。無線區域網的初步應用,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二戰時期,美軍和盟軍都廣泛使用了這項技術,並讓學者從中得到了靈感。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絡。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開始,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隨作個人計算機誕生並初步發展,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無線區域網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才開始出現,當時摩托羅拉公司開發出了第一代商用無線區域網。1990年,IEEE啟動了802.11項目,正式開始了無線區域網的標准化工作;1997年,IEEE改進了802.11協議的國際互通標准;1999年,IEEE批准了802.11b和802.11a兩個無線網路的通信標准;2001年,IEEE對QoS和無線區域網安全性草案作出了明確表述;2002年,已經有超過130家參與公司成為標准投票成員。
5. 網路的發展史
Internet(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
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
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5)無線網路的發展史擴展閱讀
Internet的最早起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互聯網發展史是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按編年體的形式,詳細歷數了互聯網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發展過程,由美國國防部編制。
50年代
1957 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作為響應,美國國防部(DoD)組建了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開始將科學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amk:) 。
6. wifi什麼時候普及的
2010年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在國內越來越廣泛,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之類的區域都有Wi-Fi介面。
廠商只要在機場、車站、咖啡店、圖書館等人員較密集的地方設置「熱點」,並通過高速線路將網際網路接入上述場所。
這樣,由於「熱點」所發射出的電波可以達到距接入點半徑數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戶只要將支持Wi-Fi的筆記本電腦或PDA或手機或psp或ipodtouch等拿到該區域內,即可高速接入網際網路。
WiFi的技術特點
一、優點
1、無線電波覆蓋范圍廣,WiFi半徑則達100米,適宜單位樓層以及辦公室內部運用。
2、速度不僅快,而且可靠性高802.11b的無線網路規范即是IEEE 802.11網路規范變種。最高帶寬是11Mbps,在信號有干擾或者比較弱的情況之下,帶寬可以調整到1Mbps、5.5Mbps及2Mbps,帶寬自動調整,有效保障網路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3、無需布線WiFi的優勢主要在不需要布線,可不受布線條件的限制。所以十分適宜移動辦公用戶需求,具備著廣闊市場前景。
二、不足之處
IP無線網路存在著部分不足之處,例如:切換時間長、覆蓋半徑小、帶寬不高等,使它不能很好支持移動VoIP等要求高的應用。
因為無線網路系統對上層業務開發的不開放原因,使很多適宜IP移動環境的業務難以開發。定位在家庭用戶的WLAN產品,在許多地方不能夠滿足運營商在網路維護、運營上的要求。
7. 無線網路是怎麼產生的
無線網路發展歷史
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第一代(1G)移動通信系統
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系統採用模擬信號傳輸方式實現語音業務,使用頻分多址FDMA接入技術劃分信道。
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由於1G系統存在諸如頻譜利用率低、語音質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數據通信服務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數字蜂房移動通信系統取代,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目前2G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有: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碼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兩大移動通信標准。
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網
國際電信聯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動通信的雛形。因此,統一標准和頻段、提高頻譜利用率和支持多媒體移動通信正是3G移動通信與2G的主要區別。歐洲提出的寬頻WCDMA採用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歐洲、日本等國家的GSM網路運營商和生產廠商,能夠在現有GSM網路基礎上,途徑GPRS逐步過渡到3G移動通信。
8. WiFi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WIFI是由澳大利亞一位名為約翰.沙利文博士率領的團隊創造出來的,他們所屬澳大利亞最大的科研機構,叫做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所以,WIFI是屬於澳大利亞的,當地政府因為這項發明,時至今日,每年都可以獲得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這項技術,於90年代誕生。當時,沙利文博士帶領著研究所內其他的同事,開始研究如何能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讓無線網路信號進行傳輸,後來,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努力,當它與有線網路傳輸一樣穩定、快捷的時候,標志著WIFI問世。並於1996年申請了專利。
(8)無線網路的發展史擴展閱讀:
自1997年起,逐漸有一些其他的機構獲得了澳洲政府的非獨家授權,允許其商用。見此情形,國際WIFI聯盟想要說服澳大利亞政府,勸其開放無線網的使用,意思是放棄專利,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享受到無線網帶來的便捷。
再加上當時出現了一些未經授權便私自將WiFi商用的機構,澳大利亞政府並未接受這個提議,還將那些私自商用的機構全部告上了法庭。
包括我們現在能想像得到的各種生產手機、電腦的廠商,都和他們打過官司,比如蘋果、索尼、戴爾以及微軟等等。
9. 什麼叫無線區域網它的發展歷史
無線區域網絡(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當便利的數據傳輸系統,它利用射頻(Radio Frequency; RF)的技術,取代舊式礙手礙腳的雙絞銅線(Coaxial)所構成的區域網絡,使得無線區域網絡能利用簡單的存取架構讓用戶透過它,達到信息隨身化、便利走天下。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當時美軍首先開始採用無線信號傳輸資料,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開創出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被稱作ALOHNET的無線電通訊網路,可以算是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這最早的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從那時開始,無線區域網絡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七十年代中期,無線區域網的前景逐漸引起人們注意,並被大力開發,而在八十年代,以太區域網的迅速發展一方面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希望能幫上你
10. 關於無線網路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蜂窩無線移動網路么?目前發展了4代
第一代是模擬技術的,就是手機是大哥大的那一代,目前早已完全退出歷史舞台
第二代是以gsm和cdma為代表的數字蜂窩技術,嚴禁版本加入了gprs,edge,cdma1x等數據業務網路。
第三代是以wcdma,tdscdma,cdma2000位主流的網路技術
第四代是我們所說的4G,或者LTE,也是目前商用了的最先進的技術
第五代還在研究中預計2020前後出商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