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的核心技術

無線網路的核心技術

發布時間:2022-03-01 03:29:01

Ⅰ 4G的核心技術

4G技術是在3G技術上加以發展並融入了wlan的通訊技術。
1.LTE
LTE項目是3G的演進,它改進並增強了3G的空中接入技術,採用OFDM和MIMO作為其無線網路演進的唯一標准。

GSM:9K -->GPRS:42K--> EDGE:172K -->WCDMA:364k -->HSDPA/HSUPA:14.4M -->HSDPA+/HSUPA+:42M -->FDD-LTE:300M
由於目前的WCDMA網路的升級版HSPA和HSPA+均能夠演化到FDD-LTE這一狀態,包括中國自主的TD-SCDMA網路也將繞過HSPA直接向TD-LTE演進,所以這一4G標准獲得了最大的支持,也將是未來4G標準的主流。

2.LTE-Advanced
LTE-Advanced:從字面上看,LTE-Advanced就是LTE技術的升級版,LTE-Advanced是 一個後向兼容的技術,完全兼容LTE,是演進而不是革命,相當於HSPA和WCDMA這樣的關系。

3. WiMax
這個理解為無線網路的延伸就可以了(寬頻無線接入),又名IEEE 802.16標准

4. Wireless MAN
WirelessMAN-Advanced:WirelessMAN- Advanced事實上就是WiMax的升級版,即IEEE 802.16m標准

就目前的成本來看 沒有5年-10年中國想普及 還困難

Ⅱ 請問,無線上網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你指的是用電腦還是用手機?電腦是用固網(電話線的網路),還是用直防站(移動的網路)?說清楚

Ⅲ internet採用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從物聯網的定義及各類技術所起的作用來看,物聯網的關鍵核心技術應該是無線感測器網路(WSN)技術,主要原因是:WSN技術貫穿物聯網的全部三個層次,是其它層面技術的整合應用,對物聯網的發展有提綱挈領的作用。WSN技術的發展,能為其它層面的技術提供更明確的方向。

以下是實現物聯網的五大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之感知層:感測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二維碼技術、微機電系統和GPS技術

1.感測器技術

感測技術同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一起被稱為信息技術的三大技術。從仿生學觀點,如果把計算機看成處理和識別信息的「大腦」,把通信系統看成傳遞信息的「神經系統」的話,那麼感測器就是「感覺器官」。微型無線感測技術以及以此組件的感測網是物聯網感知層的重要技術手段。

2.射頻識別(RFID)技術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是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的無線通訊技術。在國內,RFID已經在身份證、電子收費系統和物流管理等領域有了廣泛應用。

RFID技術市場應用成熟,標簽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備數據採集功能,多用來進行物品的甄別和屬性的存儲,且在金屬和液體環境下應用受限,RFID技術屬於物聯網的信息採集層技術。

3.微機電系統(MEMS)

微機電系統是指利用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工藝,經過微米級加工,得到的集微型感測器、執行器以及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介面電路、通信和電源於一體的微型機電系統。MEMS技術屬於物聯網的信息採集層技術。

4.GPS技術

GPS技術又稱為全球定位系統,是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GPS作為移動感知技術,是物聯網延伸到移動物體採集移動物體信息的重要技術,更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術。

核心技術之信息匯聚層:感測網自組網技術、區域網技術及廣域網技術

1.無線感測器網路(WSN)技術

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簡稱WSN)的基本功能是將一系列空間分散的感測器單元通過自組織的無線網路進行連接,從而將各自採集的數據通過無線網路進行傳輸匯總,以實現對空間分散范圍內的物理或環境狀況的協作監控,並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處理。

WSN技術貫穿物聯網的三個層面,是結合了計算、通信、感測器三項技術的一門新興技術,具有較大范圍、低成本、高密度、靈活布設、實時採集、全天候工作的優勢,且對物聯網其他產業具有顯著帶動作用。

2.Wi-Fi

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技術)是一種基於接入點(Access
Point)的無線網路結構,目前已有一定規模的布設,在部分應用中與感測器相結合。Wi-Fi技術屬於物聯網的信息匯總層技術。

3.GPRS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是一種基於GSM移動通信網路的數據服務技術。GPRS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現有GSM網路,目前在很多領域有廣泛應用,在物聯網領域也有部分應用。GPRS技術屬於物聯網的信息匯總層技術。

核心技術之傳輸層:通信網、互聯網、3G網路、GPRS網路、廣電網路、NGB

1.通信網

通信網是一種使用交換設備、傳輸設備,將地理上分散用戶終端設備互連起來實現通信和信息交換的系統。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點與點之間建立通信系統,但這不能稱為通信網,只有將許多的通信系統(傳輸系統)通過交換系統按一定拓撲結構組合在一起才能稱之為通信。也就是說,有了交換系統才能使某一地區內任意兩個終端用戶相互接續,才能組成通信網。

2.3G網路

3G是英文the 3rd
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數字手機,第三代手機(3G)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

3.GPRS網路

這是一種基於GSM系統的無線分組交換技術,提供端到端的、廣域的無線IP連接。通俗的講,GPRS是一項高速數據處理的科技,方法是以「分組」的形式傳送資料到用戶手上。雖然GPRS是作為現有GSM網路向第三代移動通信演變的過渡技術,但是它在許多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

4.廣電網路

廣電網通常是各地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台)負責運營的,通過HFC(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網向用戶提供寬頻服務及電視服務網路,寬頻可通過CableModem連接到計算機,理論到戶最高速率38M,實際速度要視網路情況而定。

5.NGB廣域網路

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是以有線電視數字化和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的成果為基礎,以自主創新的「高性能帶寬信息網」核心技術為支撐,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的、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全程全網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路。

核心技術之運營層:專家系統、雲計算、API介面、客戶管理、GIS、ERP

1.企業資源計劃(ERP)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技術屬於物聯網的信息處理層技術。

2.專家系統(Exper System)

專家系統是一個含有大量的某個領域專家水平的知識與經驗,能夠利用人類專家的知識和經驗來處理該領域問題的智能計算機程序系統。屬於信息處理層技術。

3.雲計算

雲計算概念間由Google提出的,這是一個美麗的網路應用模式,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

核心技術之應用層:垂直行業應用、系統集成、資源打包

應用層主要是根據行業特點,藉助互聯網技術手段,開發各類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將物聯網的優勢與行業的生產經營、信息化管理、組織調度結合起來,形成各類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構建智能化的行業應用。

如交通行業,涉及的就是智能交通技術;電力行業採用的是智能電網技術;物流行業採用的智慧物流技術等。行業的應用還要更多涉及系統集成技術、資源打包技術等。

Ⅳ 無線cobra的特點及核心技術

摘要 目前國際上,分布式對象技術有三大流派——COBRA、COM/DCOM和Java。CORBA技術是最早出現的,1991年OMG頒布了COBRA 1.0標准,在當時來說做得非常漂亮;再有就是Microsoft的COM系列,從最初的COM發展成現在的DCOM,形成了Microsoft一套分布式對象的計算平台;而Sun公司的Java平台,在其最早推出的時候,只提供了遠程的方法調用,在當時並不能被稱為分布式對象計算,只是屬於網路計算里的一種,接著推出的JavaBean,也還不足以和上述兩大流派抗衡,而其目前的版本叫J2EE,推出了EJB,除了語言外還有組件的標准以及組件之間協同工作通訊的框架。於是,也就形成了目前的三大流派。

Ⅳ 無線網路的傳輸技術有哪些

基本上可以說是:【無線電】所謂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常見標准有以下幾種:IEEE 802.11a :使用5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與802.11b不兼容 IEEE 802.11b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11Mbps IEEE 802.11g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主要有54Mbps、108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IEEE 802.11n草案: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可達300Mbps,目前標准尚為草案,但產品已層出不窮 目前IEEE 802.11b最常用,但IEEE 802.11g更具下一代標準的實力,802.11n也在快速發展中。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030.htm

Ⅵ 網路核心技術的技術

SONET是同步光纖網路的縮寫,最初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Bellcore提出的,第一批光網路從那之後開始出現。現在是一個ANSI的光纖傳輸系統標准。SONET定義介面的標准位於OSI七層模型結構的物理層,這個標準定義了介面速率的層次,並且允許數據以多種不同的速率進行多路復用。ITU改編SONET成SDH,後者變成了建造光通信網路的世界標准。SONET現在被認為是SDH的子集,但是術語「SONET/SDH」在北美很通用。由於SONET/SDH,面向銅線的數字體系延伸入光領域,盡管該體系是基於OC(光載波)的。 SONET/SDH核心將ATM信元映射成SONET或SDH幀格式傳輸到目的端,在數據接收時再提取為ATM信元。因為信元長度短而且固定,因此在每個網路節點交換時的延遲非常小。
SONET的基本組成塊結構為STS-151.84Mb/s信號,適合於裝載1路DS-3信號。SONET體系達到STS-48,即48路STS-1信號,能夠傳輸32256路語音信號,容量為2488 .32Mb/s,其中STS表示電信號介面,相應的光信號標准表示為OC-1、OC-2等。
圖N-7描繪了一個SONET/SDH網路。小的接入環網連接到較大的區域或主幹環網上,再依次連接到地區和全國環網上。從小環網到大環網的轉接涉及向更高OC級別的轉換。接入環網通常運行在OC-3(l55Mbit/s)上。這些環網匯入OC-12(622Mbit/s)或OC-48( 2.4Gbit/s )區域環路,再轉而匯入運行在OC-96 (4.9Gbit/s)或OC-192(lOGbit/s)的主幹環網。如圖N-7所示,環網通過ADM(分插復用器)和DCS(數字交叉連接)互聯。另外,PoP設備通過分插復用器和接入環網互聯。光電和電光轉換在連接點處發生。在PoP內的數平交叉連接為話音和數據通信提供連接點。
ADM利用時隙交換實現寬頻管理,即允許兩個STM-N信號之間的不同VC實現互連,並且具有無需分接和終結整體信號,即可將各種G.703規定的介面信號(PDH)或STM-N信號(SDH)接入STM-M(M>N)內作任何支路。它並不終接和多路分解在某光纜上的整個范圍的信號,而是分/插次速率信號。如果一個信號需要被交換到其他環網,它從一個環網上分離下來並插入到另一個環網上。對於SONET,這意味著執行「光一電一光」轉換。 SONET是以恆定比特率話音來設計的。相反,面向信元(ATM)和面向數據分組(IP)的通信是突發性質的,而非恆定的。ATM由通信行業定義,因此它能使用SONET很好地工作。ATM工作在SONET層上,並提供以信元封裝數據並通過永久或交換虛電路跨SONET網路傳遞數據的機制。作為比喻,SONET可以比做高速公路系統,而ATM可以比做車輛(ATM信元)和車輛所行駛的路線(ATM虛電路)。
SONET上的ATM被大多數電信公司採用。它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實現,因為它是為數不多的幾種網路技術中的一種,能夠傳送日益增長的話音並達到數據網路所要求的性能等級。RFC1483(Multiprotocol Encapsulation over ATM Adaptation Layer 5, July 1993)定義如何在ATM網路上傳遞IP數據分組。這個技術並不理想。IP數據分組必須被分割以裝入ATM信元。信元攜帶所謂的信元稅(幾乎一個信元的10%分配給了頭信息),其「偷走了」用於運送數據的帶寬。另外,在數據分組行進的所有點之間必須建立虛電路。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許多大的ISP使用T1和T3中繼線互聯他們的各個PoP(在地區或全國范圍),但是由於網際網路通信的增長,這些中繼線是不夠的。ATM提供了介面運行在OC-3(l55Mbit/s)及更高速率上的解決方案。圖N-8舉例說明了一個有5個PoP的ISP.每一個PoP有一個核心ATM交換機,其周圍是一組IP路由器。PoP通過廣域SONET網互聯。PoP內的ATM交換機提供了一個第2層交換結構,在它的上面,任何的第3層路由器可以獲得到任何其他路由器的連接。這個ATM上的IP網路經常以靜態定義的虛擬電路來配置,隨著網路的增長變得更加難以配置和管理。

ATM被選作ISP網路核心的初始原因是速度、虛電路容量、可預測性能和必要時管理通信的能力。今天,Pluris. Juniper和其他供應商製造的吉比特和太比特路由器用先進的路由技術提供了許多這些相同的功能。不再需要ATM層。一個單一的T比特路由器支持單一系統內的成千上萬的互聯,路由器到路由器的互聯通過光交換結構來完成。Juniper一直通過支持MPLS (多協議標記交換)在積極追求基於路由器的通信工程解決方案。
PoS(SONET上的數據分組)是一個消除ATM層並直接在SONET鏈路上傳送數據分組的技術。它是一種可伸擴協議,利用點對點協議(PPP)實現 IP 數據報到 SONET 幀有效載荷的映射的系列協議。由於現有SONET 體系結構的支持,PoS中克服了 ATM 中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 通過少數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或點對點,PoS 提供了一種直接在SONET 同步凈荷包(SPE:Synchronous Payload Envelope)內傳送數據包的機制。 此技術在RFC2615(PPP over SONET/SDH, June 1999)中描述。
核心開發的下一個階段是同時消除ATM和SONET,直接在DWDM波長線路上運行IP。在此方案中,MPLS用在控制層面上,以建立跨光核心的波長線路,其方式與建立跨交換網路的LSP(標記交換路徑)的方式基本相同。

Ⅶ 什麼是無線網路什麼工作原理

也是使用tcp/ip協議通信傳輸網路,和有線網大同小異,只是傳輸介質不同,有線使用銅線介質傳輸,無線使用無線電波傳輸,這樣無線電有頻率和波段,大多數咱們使用的無線路由器WiFi都是2.4G或5G 波段的信號傳輸。

與有線傳輸相比,無線傳輸具有許多優點。或許最重要的是,它更靈活。無線信號可以從一個發射器發出到許多接收器而不需要電纜。所有無線信號都是隨電磁波通過空氣傳輸的,電磁波是由電子部分和能量部分組成的能量波。
在無線通信中頻譜包括了9khz到300000Ghz之間的頻率。每一種無線服務都與某一個無線頻譜區域相關聯。無線信號也是源於沿著導體傳輸的電流。電子信號從發射器到達天線,然後天線將信號作為一系列電磁波發射到空氣中。
信號通過空氣傳播,直到它到達目標位置為止。在目標位置,另一個天線接收信號,一個接收器將它轉換回電流。接收和發送信號都需要天線,天線分為全向天線和定向天線。在信號的傳播中由於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響,無線信號會沿著許多不同的路徑到達其目的地,形成多徑信號。
無線通信原理——基本原理
無線通信是利用電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簡單講,無線通信是僅利用電磁波而不通過線纜進行的通信方式。
1,無線頻譜
所有無線信號都是隨電磁波通過空氣傳輸的,電磁波是由電子部分和能量部分組成的能量波。聲音和光是電磁波得兩個例子。無線頻譜(也就是說,用於廣播、蜂窩電話以及衛星傳輸的波)中的波是不可見也不可聽的——至少在接收器進行解碼之前是這樣的。
「無線頻譜」是用於遠程通信的電磁波連續體,這些波具有不同的頻率和波長。無線頻譜包括了9khz到300 000Ghz之間的頻率。每一種無線服務都與某一個無線頻譜區域相關聯。例如,AM廣播涉及無線通信波譜的低端頻率,使用535到1605khz之間的頻率。
當然,通過空氣傳播的信號不一定會保留在一個國家內。因此,全世界的國家就無線遠程通信標准達成協議是非常重要的。ITU就是管理機構,它確定了國際無線服務的標准,包括頻率分配、無線電設備使用的信號傳輸和協議、無線傳輸及接收設備、衛星軌道等。如果政府和公司不遵守ITU標准,那麼在製造無線設備的國家之外就可能無法使用它們。
2,無線傳輸的特徵
雖然有線信號和無線信號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包括協議和編碼的使用——但是空氣的本質使得無線傳輸與有線傳輸有很大的不同。
正如有線信號一樣,無線信號也是源於沿著導體傳輸的電流。電子信號從發射器到達天線,然後天線將信號作為一系列電磁波發射到空氣中。信號通過空氣傳播,直到它到達目標位置為止。在目標位置,另一個天線接收信號,一個接收器將它轉換回電流。
3,天線
每一種無線服務都需要專門設計的天線。服務的規范決定了天線的功率輸出、頻率及輻射圖。
無線信號傳輸中的一個重要考慮是天線可以將信號傳輸的距離,同時還使信號能夠足夠強,能夠被接收機清晰地解釋。無線傳輸的一個簡單原則是,較強的信號將傳輸的比較弱的信號更遠。
正確的天線位置對於確保無線系統的最佳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用於遠程信號傳輸的天線經常都安裝在塔上或者高層的頂部。從高處發射信號確保了更少的障礙和更好的信號接收。
4,信號傳播
在理想情況下,無線信號直接在從發射器到預期接收器的一條直線中傳播。這種傳播被稱為「視線」(Line Of Sight,LOS),它使用很少的能量,並且可以接收到非常清晰的信號。不過,因為空氣是無制導介質,而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路徑並不是很清晰,所以無線信號通常不會沿著一條直線傳播。當一個障礙物擋住了信號的路線時,信號可能會繞過該物體、被該物體吸收,也可能發生以下任何一種現象:發射、衍射或者散射。物體的幾何形狀決定了將發生這三種現象中的那一種。
(1)反射、衍射和散射
無線信號傳輸中的「反射」與其他電磁波(如光或聲音)的反射沒有什麼不同。波遇到一個障礙物並反射——或者彈回——到其來源。對於尺寸大於信號平均波長的物體,無線信號將會彈回。例如,考慮一下微波爐。因為微波的平均波長小於1毫米,所以一旦發出微波,它們就會在微波爐的內壁(通常至少有15cm長)上反射。究竟哪些物體會導致無線信號反射取決於信號的波長。在無線LAN中,可能使用波長在1~10米之間的信號,因此這些物體包括牆壁、地板天花板及地面。
在「衍射」中,無線信號在遇到一個障礙物時將分解為次級波。次級波繼續在它們分解的方向上傳播。如果能夠看到衍射的無線電信號,則會發現它們在障礙物周圍彎曲。帶有銳邊的物體——包括牆壁和桌子的角——會導致衍射。
「散射」就是信號在許多不同方向上擴散或反射。散射發生在一個無線信號遇到尺寸比信號的波長更小的物體時。散射還與無線信號遇到的表面的粗糙度有關。表面也粗糙,信號在遇到該表面是就越容易散射。在戶外,樹木會路標都會導致行動電話信號的散射。
另外,環境狀況(如霧、雨、雪)也可能導致反射、散射和衍射
(2)多路徑信號
由於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響,無線信號會沿著許多不同的路徑到達其目的地。這樣的信號被稱為「多路徑信號」。多路徑信號的產生並不取決於信號是如何發出的。它們可能從來源開始在許多方向上以相同的輻射強度,也可能從來源開始主要在一個方向上輻射。不過,一旦發出了信號,由於反射、衍射和散射的影響,它們就將沿著許多路徑傳播。
無線信號的多路徑性質既是一個優點又是一個缺點。一方面,因為信號在障礙物上反射,所以它們更可能到達目的地。在辦公樓這樣的環境中,無線服務依賴於信號在牆壁、天花板、地板以及傢具上的反射,這樣最終才能到達目的地。
多路徑信號傳輸的缺點是因為它的不同路徑,多路徑信號在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不同距離上傳播。因此,同一個信號的多個實例將在不同的時間到達接收器,導致衰落和延時。
5,固定和移動
每一種無線通信都屬於以下兩個類別之一:固定或移動。在「固定」無線系統中,發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置是不變的。傳輸天線將它的能量直接對准接收器天線,因此,就有更多的能量用於該信號。對於必須跨越很長的距離或者復雜地形的情況,固定的無線連接比鋪設電纜更經濟。
不過,並非所有通信都適用固定無線。例如,移動用戶不能使用要求他們保留在一個位置來接收一個信號的服務。相反,行動電話、尋呼、無線LAN以及 其它許多服務都在使用「移動」無線系統。在移動無線系統中,接收器可以位於發射器特定范圍內部的任何地方。這就允許接收器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同時還繼續接受信號。
具體的數據傳輸原理是一樣的:數據是0和1 任何復雜的數據都是通過0和1表達出來的 比如說 發送 您好 兩個字 還原成最本質的數據就是一串0和1混在一起的數字 而0和1對於物理層來說 就是兩種狀態 所以理論上 任何能表示兩種狀態的物理現象並且可以傳播的都可以用於傳輸數據 包括光 電 電磁波等等

比如說 可以用燈滅表示0 燈亮表示1 那我在遠處對著你恍恍手電筒就完成了一次無線傳輸。
而對於日常用到的無線傳輸 採用的是電磁波的方式
電磁波的傳輸原理大概是:電流流過導體時 會對周圍產生電磁波 而導體在電磁波環境中 會產生電流
這樣 我這邊用一根鐵棍 兩邊接上電 然後控制鐵棍中的電流 就會在空間中產生一定規律的電磁波 而對應的 另一方在我產生的電磁波的范圍內 放另一根鐵棍 這根鐵棍里就會產生有規律的電流 這樣就完成了物理層面上最基本的兩種狀態的表達 從而傳輸了數據。

Ⅷ 乙太網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乙太網的核心技術是隨機爭用型介質訪問控制方法,即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方法,它的核心技術起源於無線分組交換網。20世紀70年代,BobMetcalfe在ALOHA網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提出了沖突檢測、載波偵聽和隨機後退延遲方法。1972年,BobMetcalfe和David Boggs開發出第一個實驗性區域網,此後他們命名這種嶄新的方法為乙太網。

Ⅸ 無線網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我簡單明白的來說明一下

電腦是用的二進制來識別信息的。
我們現在在電腦上每打的一個字,輸入的一個代碼。計算機在識別這些的時候,都是先轉化成如:
01001000100011110001100111
這樣的代碼。

不管是現在的16進制,還是8進制都是如此。

至於手機來說,
它通過衛星,或者機站的無線信息。其實簡單的來說,可以理解成以前的無線電,幾長幾短。代表什麼。

手機其實也就是個計算機系統,他在接收到這些信號後。轉換成2進制數,就可以展示給你網路上能看到的一切。

本源是一樣的。和有線相比。不同的就是載體。

不知道這樣解釋你清楚了沒有。

Ⅹ 無線網的原理是什麼

1、所謂無線網路,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構成的無線區域網(WLAN),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2、常見標准有以下三種:
IEEE 802.11a :使用5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與802.11b不兼容
IEEE 802.11b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11Mbps
IEEE 802.11g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目前IEEE 802.11b最常用,但IEEE 802.11g更具下一代標準的實力
3、光有無線網卡無法連接無線網路,還必須有無線AP,相當於有線網路的集線器.只有在無線AP可以覆蓋的區域內,進行適當的設置,才能連接無線網路.
無線上網是靠無線網卡,當然,配套的還需無線路由(無線貓)。
無線網卡相當於是接收器,無線路由(無線貓)相當於發射器。其實還是需要有線的Internet線路接入到無線貓上,再將信號轉化為無線的信號發射出去,由無線網卡接收。
一般無線路由可以拖2~4個無線網卡,工作距離在50米以內效果較好,遠了通信質量很差。這種無線方案嚴格的說,只是無線布網,工作環境必須緊挨著有線網路。
一套的售價在300~800不等。
另外一種就是純粹的無線了,這就需要通信器材,比如衛星接收器,或可以上網的手機等等,這些東西通過專用的數據線接入電腦,由他們接收來自衛星或無線網路服務的信號,但是速度不怎麼樣,通信費用超貴。並且衛星接收器和手機的價格也不菲,通常在3000~5000不等,優點就是,即使你在荒山野嶺也能上網(當然要有電腦)
這兩種方案都可以用在筆記本和台式機上,當然,台式機本來移動就不方便,無線就沒什麼太大的意義了。
無線網卡的作用類似於乙太網中的網卡,作為無線網路的介面,實現與無線網路的連接.無線網卡根據介面類型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PCMCIA無線網卡,PCI無線網卡和USB無線網卡.
PCMCIA無線網卡僅適用於筆記本電腦,支持熱插拔,可以非常方便地實現移動式無線接入.
PCI介面無線網卡適用於普通的台式計算機使用.其實PCI介面的無線網卡只是在PCI轉接卡上插入一塊普通的PC卡.
USB介面無線網卡適用於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支持熱插撥.不過,由於USB網卡對筆記本而言是個累贅,因此,USB網卡通常被用於台式機.

閱讀全文

與無線網路的核心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院wifi網路快 瀏覽:755
深圳沙井安寶哪個網路好用 瀏覽:224
如何關閉移動網路埠 瀏覽:881
手機使用不安全的網路會怎樣 瀏覽:947
網路和信號關系 瀏覽:236
WiFi天線網路圖 瀏覽:596
網路統考app軟體下載 瀏覽:435
下載外賣連接網路是真的嗎 瀏覽:837
蘋果網路活動怎麼關 瀏覽:203
東方網路股票的代碼是多少 瀏覽:829
電視連不了網主頁網路未連接 瀏覽:678
改了密碼之後網路異常 瀏覽:16
如何找到自己家中的網路 瀏覽:64
西寧城北區網路信號哪個好 瀏覽:109
天地偉業網路攝像頭怎麼設置ip 瀏覽:854
網路u盤哪個最好 瀏覽:547
移動與電信網路電視哪個好用 瀏覽:800
檢測需要認證無線網路是什麼意思 瀏覽:632
華為p30pro網路信號怎麼樣調4g 瀏覽:779
智能手機怎麼連接路由器的網路 瀏覽:23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