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穿戴網路的概念

無線穿戴網路的概念

發布時間:2022-04-02 05:31:55

無線網路的概念是什麼

所謂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❷ 什麼是可穿戴計算機

2007-08-05 14:20:47 來自: SSC(三駝)
先說一個掌故吧:

手錶在1900年左右問世的時候,無法與懷表競爭。我們有一塊走時准確並且可以隨意察看時間的懷表,為什麼要把表帶在手腕上呢?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為其士兵分發了手錶,以使他們能夠在看時間時不會影響手持武器作戰。這在英國突然變成了一種時尚,人們通過戴手錶來表達對士兵的支持。

時尚也罷,需要也罷,可穿戴計算客觀上可以給人們帶來方便。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如果你因此有了好奇心,那麼請看下面摘錄的一篇介紹可穿戴計算的文章:

————————
筆記本和PDA 已經將人從電腦桌椅前解放出來,可穿戴電腦又將把人的雙手從鍵盤、滑鼠中解放出來。當有血有肉的人將計算機像衣服那樣穿在身上,「超人」出現了。

科學家Steven Schwartz 認為,下一代計算機將具有超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下一代計算機將不像現在那樣單獨裝在機箱里,而是像衣服一樣穿在身上,形影不離。

可穿戴電腦外形多種多樣,有的可別在腰帶上,有的可放在口袋裡,有的可挎在肩上,甚至可以分散地藏在衣服中。它的顯示器可像護目鏡一樣戴在頭上,鏡片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它既能表示電腦顯示的內容,又不會檔住現線。它使用骨感語音輸入、眼控輸入、手套式輸入等技術,向電腦下達操作指令。使用者還可在頭上戴著如耳機一樣的無線電收發機,不僅能聽到用腦發出的音響,還能用以收發電子郵件。它不用鍵盤而是用觸摸板作為輸入裝置,科學家們還在開發戒指式輸人裝置、手套式輸入裝置。

使用這樣的電腦,比攜帶型電腦更方便,可以邊行走邊同網際網路連接,和在家裡一樣,向全世界收發電子郵件。甚至在上班的途中,一手抓住車上的吊環,一手操作電腦,編制所需要的報告,做到工作、乘車兩不誤。

這樣的電腦小巧玲瓏,形態各異。但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由於它能像衣服一樣穿在身上,所以攜帶和使用都要方便。現在以美國為首,包括日本在內的各發達國家都在開發這種新電腦,IBM 等公司正著眼開發使人們生活更顯得瀟灑的這類通用型電腦。

可穿戴電腦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首先就是聲言輸入技術。因為這種電腦很小,通常不用鍵盤,而且經常邊走邊用,用文字輸入比較困難。其次,計算機要能夠認識人的動作(如手勢)和聲音,理解人的指示,也就是識別技術。最後就是節電技術,才能真正意義上讓可穿戴電腦大眾化。

不過,可穿戴電腦的前身並不光彩。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賭場里的賭客們將小型的攝像頭、對講機等機器掛在身上或放在口袋裡,以此得到同伴的信息進而在賭局中獲勝。

從廣義角度上說,近年來為人們所熟悉的U 盤、PDA 、MP3 和手機都是可穿戴計算機的一種。它們實現了可穿戴機的部分功能,U 盤類似於可穿戴機的CF機存儲器;PDA 就是一個小的掌上電腦;而MP3 已經具備了處理器與存儲器;手機也是一個有處理能力的隨身佩戴的計算機。

在一些發達國家,可穿戴機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危險事件的處理中。

從大型機、台式機、手提電腦到掌上電腦,科學家正在努力拉近人與電腦之間的距離。

關鍵技術

可穿戴計算機系統並不是簡單地把一台PC機微型化後分布在身體之上,它必須研究和解決許多特殊的關鍵技術。我們把這些系統和關鍵技術稱之為「可穿戴計算技術」。

1.System on Chip體系結構設計技術

該設計技術可把計算機主機的硬體集成到一個晶元里。這樣,計算機就可以做得很小,而且有利於降低功耗,提高速度,尤其是可以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例如,Epson 的Cardio晶元就具備了PC 586的性能,而且已經產品化。

2.微小計算機多埠、高性能I/O 設計技術

可穿戴計算機的主機是微小型的,但卻要與多達十幾台外部設備相連。因此,要求微小型計算機應具備足夠數量的介面,而且要具有很高的I/O 處理能力。

3.無線自組網路技術

可穿戴計算機系統要伴隨人的活動並作為一個移 動節點隨時上網,多個這樣的節點將構成一個特殊的網路,稱之為自組網。這類網路沒有固定的路由器,各節點以任意方式移 動並動態連接,每個節點都可以充當路由器,且所具有的自動重組功能還可以提高網路的抗毀能力。有人把自組網概括為「移 動分布式多跳無線網路」。這類網路有如下特點:動態變化的拓撲結構;接入節點的隨意性;受限且經常變化的帶寬;可能出現的非對稱連接;終端受限的操作;分布式控制的網路。

4.嵌入式操作系統技術

現存的微機操作系統可以用於可穿戴計算機系統,但由於可穿戴計算機的體積和存儲空間十分有限,所以,操作系統應盡量壓縮到「專用」 的程度,並提高實時性。因此,需要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統,這類系統常常是實時的和微內核的,並具有極強的處理多外設的能力。

5.移 動資料庫技術

可穿戴計算機系統在移 動中上網、移 動中訪問資料庫,這類移 動式的資料庫管理技術將有別於固定的資料庫管理。移 動資料庫需滿足以下四個目標:可用性與可伸縮性;可移 動性——移 動中訪問或移 動中更新;可串列性——支持可串列的並發事務執行;收斂性——系統總能收斂到一致狀態。

6.人機交互技術

可穿戴計算機系統實際上既是一個實時的信息處理系統,又是一個「人機結合,以人為本」的集合體,人機關系更加自然和諧。因此,人機交互技術是可穿戴計算機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它應解決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問題以及人通過這種交互而提高環境感知的能力。

7.基於藍牙的無線連接技術

可以想像,當多達十幾個模塊同時分布於人體之上,它們之間的連線將是十分沉重的負擔,而且是一個不可靠的因素。而利用藍牙近距離無線通信,可逐步替代這些連線。

8.外部設備選擇與設計技術

可穿戴計算機系統除了主機之外就是大量的外部設備,設備的選擇與設計至關重要。其中主要包括輸入類設備、輸出類設備、電源等。對這些設備的要求是「具有高性能指標:小體積、低功耗;符合人體特徵,有利於健康;安全可靠。

通訊無界限

集成化通訊是指將語音、數據、音頻、視頻、信息和內容同特定的通訊手段進行融合,形成一個更加高效的、多方位的通信體系。這種通訊系統需要適應野外復雜的環境,考慮到團隊的通訊需要、無線的需要以及衛星通訊能力,特別是在蜂窩電話、城市通訊系統、無線電台等不能工作的情況下,這種系統才更顯英雄本色。

美國的NetworkAnatomy公司,他們設計製造的這種通訊解決方案已經在軍隊、民防、搜救、人道主義活動、邊防巡邏、國家安全、緊急事件處理和自然災害處理方面得到應用。它可以提供連續不間斷的隨身通訊和計算能力,提供高可靠性和高冗餘度。

NetworkAnatomy公司的目標是要建立世界級的集成化通訊方案,以幫助搜救生命。但目前該公司提出的產品理念,大部分代表了人類未來的通訊方式:高度隨身化的通訊終端,這個終端可以支持眾多的通訊模式,包括移 動電話、無線區域網、衛星通訊、GPS 定位、藍牙等等,並具備了比較強的計算和存儲能力。

Commander Pack

可穿戴的軍用規格背包。

完整而集成化的通訊方案,集成了語音、數據、音頻和視頻。

通訊終端與包內的平板電腦相連,滿足隨身計算的需要,實現通訊和計算的接合。平板電腦內裝有所有需要的內容和管理軟體

集成化的區域網和廣域網訪問鏈接,可以在陸地、空中和海面進行數據和語音通訊。

99.99999%的可靠性,配置了太陽能電池和多套備份系統。

包中還配有生存工具、水、療傷用品和無線電對講機。

CommanderGauntlet

CommanderGauntlet 是正在開發中的一個產品,非常概念化。這是一個全包容的無線通訊解決方案,有了這個手套,語音、數據、音視頻和文字簡訊都可以解決了。這個手套還帶有一個閃亮的大燈,戴上它活象一個超人。該產品可與其它CommanderSeries 產品進行端到端的無線通訊。它具有防水功能,適合惡劣的野外環境。

人機合一之無敵勇士

美國國防部的「陸地勇士」概念最早在1991年正式提出,最初主要承包商是雷聲系統公司,分包商包括摩托羅拉公司、漢尼衛爾公司、奧米伽公司、GENTEX公司和Battelle公司。計劃最初預計在2001-2014 年之間花費二十億美元,裝備45000 套,期望於2016年形成戰鬥力。在1996財政年度計劃中,全部系統成本被估計大約70000 美元。

該項目旨在形成這樣一種戰鬥力量:將小型武器與高科技設備緊密集成,能夠大贏21世紀地面戰爭的軍事力量。

基於最新的通訊、感測、計算和材料技術,「陸地勇士」將徹底革新傳統的單兵作戰概念。該項目包括以下幾個子系統:武器子系統、綜合頭盔子系統、計算機/ 無線電子系統、軟體子系統和防護服與單兵設備子系統。

武器子系統

實現美國陸軍目標優先次序首位殺傷性,武器子系統是實施手段。模塊化武器子系統設計和製造基於M-16/M-4步槍。武器子系統包括主要的電力相關光學部件,如彈道計算器、光電瞄準器、攝像機和激光測距儀/ 數字羅盤(LRF/DC)。LRF/ DC 提供距離和方向信息給士兵。士兵從全球定位系統(GPS )聯結自己位置,當需要間接火力和戰斗識別呼叫時,士兵有精確的目標位置。這一個系統將會允許步兵在所有天氣的類型下和在夜間操作。連同其他的組件,一個士兵能使自己不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下。

綜合頭盔子系統

綜合頭盔集合子系統(IHAS)使用先進材料,具有較輕的重量同時提供勝於美軍目前頭盔的殼體彈道防護。完整的綜合頭盔集合子系統比現有的頭盔更輕和更舒服。IHAS的頭盔安裝了計算機和感測器顯示裝置,是對其它子系統到數字化戰場的士兵界面。通過「頭盔安裝顯示器」,士兵能觀看計算機發出的圖解數據、數字化地圖、情報資料、部隊位置,還包括安裝在武器上熱成像武器瞄準器(TWS )和攝像機的成像。這個新的能力允許士兵在一個隅角的周圍檢視、捕獲一個目標,然後不暴露他自己並且射擊武器,僅對敵人露出他的雙臂和手。使用他的武器熱成像瞄準器掃描一個區域,士兵將會能夠看見區域的特性,包括地形和敵人位置,並且將會能夠看穿欺騙偽裝。安裝在武器子系統上的夜視感測器顯示裝置的一個圖像增強器,通向他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機,並將處理後的信息顯示在「頭盔安裝顯示器」上面,這將會允許士兵面對在黑暗掩蓋下的目標進行機動和交戰。「陸地勇士」使用「頭盔安裝顯示器」,將會允許步兵召喚情形映像、發送信息和請求火力支援,全部經過只是點一下一個「滑鼠器」。

計算機/ 無線電子系統

步兵將會把計算機/ 無線電子系統(CRS )附裝在他的背包「負荷- 支撐框架」上。背包上面部分是無線電裝置,下面部分包括計算機信息處理機和全球定位系統(GPS )模塊。用於單兵設備,計算機信息處理機與無線電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GPS )定位器融合在一起集成到CRS 內,合並分開的顯示裝置、控制器和安裝框體,因此減輕重量而且減少電源需要量。全球定位系統和無線電裝置天線嵌入到負載框架內。

另外,附著於士兵胸部的手指觸摸操作裝置是一個連接到背包並且附著於士兵胸部的手指觸摸操作裝置,作用如同一個計算機滑鼠,以及允許佩戴者變換屏幕、調節無線電、變換頻率和傳送數字信息。還有一些功能通過幾個位於步槍上靠近扣板機的手指位置的按紐受控,這樣允許士兵保持一個射擊姿態。

軟體子系統

「陸地勇士」軟體子系統引導士兵的核心戰場職能,顯示處理、任務設備和電源管理。軟體子系統包括戰術和任務輔助模塊;地圖和戰術覆蓋圖;收集和顯示視頻圖像;也包括一個電源管理模塊。「陸地勇士」將會在數字化戰場上可共同操作。設計人員設置系統,能被更新和技術改進,模塊體系結構允許直接插入/ 替換用於技術升級。對於士兵任務需求和參數選擇,軟體子系統允許士兵自己編制系統的菜單和功能操作。

單兵攜帶式電源組件,可能使用新型「形狀- 適合」電池,作為士兵裝具一部分穿著活動時感到舒適,沒有妨礙感;另外的一種可能性是發展一個「睡眠」模式,當不使用時會自動地把設備設置在備用狀態來保存電池能量。

單兵攜帶式電源組件使用兩塊鋰電池,美國陸軍要求電源工作時間12個小時,將來使用「睡眠」模式後工作時間30個小時,單兵攜帶式電源組件使用可再充電型電池,用於作戰任務可利用車輛的動力,部分任務和當作備份使用用完即可丟棄的一次性電池。

防護服與單兵設備子系統

防護服和單兵設備子系統由建立在使用巧妙的「自動控制不穩狀態技術」一種革命性背包框架設計所組成,用於士兵的自然身體活動彎曲。背包帶使用快速脫扣器,使用士兵正確、快速脫掉背包。士兵的計算機/ 無線電聯結必需的電纜集成到框架內。在活動的時候士兵能調整他的背包結構,從他的肩部到他的臀部調整負載分布。一個簡單的調整,然而它允許士兵更有效管理和攜帶他的戰斗負荷而且具有較小的疲勞感。新的「陸地勇士」防具,例如頭盔,減輕重量提供改良的沖擊防護。「陸地勇士」防彈衣包括一個模塊化可升級防護塊保護士兵免於輕武器威脅。防護服和單兵設備子系統結合模塊化防彈衣和可升級防護塊能擋住輕武器射擊的子彈沖擊。

————豆瓣社區

❸ WIFI網路的含義

WIFI相關簡述
全稱Wireless Fidelity,又稱802.11b標准,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傳輸速度較高
,可以達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離也很長,同時也與已有的各種802.11 DSSS設備兼容
。今夏最流行的筆記本電腦技術——迅馳技術就是基於該標準的。

下面又說:

根據無線網卡使用的標准不同,WIFI的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IEEE802.11b最高為1
1Mbps(部分廠商在設備配套的情況下可以達到22Mbps),IEEE802.11a為54Mbps、IEEE802.
11g也是54Mbps。

事實上,WIFI應該是802.11,而不是802.11b,目前包括:

802.11 ,1997年,原始標准(2Mbit/s 工作在2.4GHz)。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c,符合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MAC) 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802.11e ,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 QoS) 的支持。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nteroperability) 。
802.11g,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h,無線覆蓋半徑的調整,室內(indoor) 和室外(outdoor) 信道(5GHz頻段) 。
802.11i,安全和鑒權(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補充。
802.11n,導入多重輸入輸出 (MIMO) 技術,基本上是802.11a的延伸版。

WIFI相關簡述
全稱Wireless Fidelity,又稱802.11b標准,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傳輸速度較高,可以達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離也很長,同時也與已有的各種802.11 DSSS設備兼容。今夏最流行的筆記本電腦技術——迅馳技術就是基於該標準的。

IEEE(〔美國〕電子和電器工程師協會)802.11b無線網路規范是IEEE 802.11網路規范的變種,最高帶寬為11 Mbps,在信號較弱或有干擾的情況下,帶寬可調整為5.5Mbps、2Mbps和1Mbps,帶寬的自動調整,有效地保障了網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其主要特性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開放性區域,通訊距離可達305米,在封閉性區域,通訊距離為76米到122米,方便與現有的有線乙太網絡整合,組網的成本更低。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技術一樣,同屬於在辦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該技術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頻段,該頻段目前尚屬沒用許可的無線頻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標准有兩個,分別是IEEE802.11a和IEEE802.11b。該技術由於有著自身的優點,因此受到廠商的青睞。

WIFI突出優勢

其一,無線電波的覆蓋范圍廣,基於藍牙技術的電波覆蓋范圍非常小,半徑大約只有50英尺左右�約合15米�,而Wi-Fi的半徑則可達300英尺左右�約合100米�,辦公室自不用說,就是在整棟大樓中也可使用。最近,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換機。據悉,該款產品能夠把目前Wi-Fi無線網路300英尺�接近100米�的通信距離擴大到4英里�約6.5公里�。

其二,雖然由Wi-Fi技術傳輸的無線通信質量不是很好,數據安全性能比藍牙差一些,傳輸質量也有待改進,但傳輸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11mbps,符合個人和社會信息化的需求。

其三,廠商進入該領域的門檻比較低。廠商只要在機場、車站、咖啡店、圖書館等人員較密集的地方設置「熱點」,並通過高速線路將網際網路接入上述場所。這樣,由於「熱點」所發射出的電波可以達到距接入點半徑數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戶只要將支持無線LAN的筆記本電腦或PDA拿到該區域內,即可高速接入網際網路。也就是說,廠商不用耗費資金來進行網路布線接入,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根據無線網卡使用的標准不同,WIFI的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IEEE802.11b最高為11Mbps(部分廠商在設備配套的情況下可以達到22Mbps),IEEE802.11a為54Mbps、IEEE802.11g也是54Mbps。

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無線網卡組成的無線網路。AP一般稱為網路橋接器或接入點,它是當作傳統的有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因此任何一台裝有無線網卡的PC均可透過AP去分享有線區域網絡甚至廣域網路的資源,其工作原理相當於一個內置無線發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 而無線網卡則是負責接收由AP所發射信號的CLIENT端設備。

而wireless b/g表示網卡的型號,按照其速度與技術的新舊可分為802.11a、802.11b、802.11g

講起無線網,大家都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無線是否簡單地兩台計算機互聯?No!這已經是上個世紀的無線概念,新一代的無線網路,將以無須布線和使用相對自由,建立起人們對無線區域網的全新感受。需求決定了市場的發展,很少見到哪種IT技術或是產品能夠象它樣有如此迅猛的增長勢頭,不受任何約束隨時隨地訪問互聯網不再是夢想,其中,WiFi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Wi-Fi代表了「無線保真」,指具有完全兼容性的802.11標准IEEE802.11b子集,它使用開放的2.4GHz直接序列擴頻,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為11Mbps,也可根據信號強弱把傳輸率調整為5.5Mbps、2Mbps和1Mbps帶寬。無需直線傳播傳輸范圍為室外最大300米,室內有障礙的情況下最大100米,是現在使用的最多的傳輸協議。它與有線網路相較之下,有許多優點:

無須布線

WiFi最主要的優勢在於不需要布線,可以不受布線條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適合移動辦公用戶的需要,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目前它已經從傳統的醫療保健、庫存控制和管理服務等特殊行業向更多行業拓展開去,甚至開始進入家庭以及教育機構等領域。

健康安全

IEEE802.11規定的發射功率不可超過100毫瓦,實際發射功率約60~70毫瓦,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手機的發射功率約200毫瓦至1瓦間,手持式對講機高達5瓦,而且無線網路使用方式並非像手機直接接觸人體,應該是絕對安全的。

WIFI組建方法

一般架設無線網路的基本配備就是無線網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無線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線架構來分享網路資源,架設費用和復雜程序遠遠低於傳統的有線網路。如果只是幾台電腦的對等網,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電腦配備無線網卡。AP為AccessPoint簡稱,一般翻譯為「無線訪問節點」,或「橋接器」。它主要在媒體存取控制層MAC中扮演無線工作站及有線區域網絡的橋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線網路的Hub一般,無線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輕易地與網路相連。特別是對於寬頻的使用,WiFi更顯優勢,有線寬頻網路(ADSL、小區LAN等)到戶後,連接到一個AP,然後在電腦中安裝一塊無線網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個AP已經足夠,甚至用戶的鄰里得到授權後,則無需增加埠,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網。

長距離工作

別看無線WIFI的工作距離不大,在網路建設完備的情況下,802.11b的真實工作距離可以達到100米以上,而且解決了高速移動時數據的糾錯問題、誤碼問題,WIFI設備與設備、設備與基站之間的切換和安全認證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WIFI未來發展

這兩年內,無線AP的數量呈迅猛的增長,無線網路的方便與高效使其能夠得到迅速的普及。除了在目前的一些公共地方有AP之外,國外已經有先例以無線標准來建設城域網,因此,WiFi的無線地位將會日益牢固。

WiFi是目前無線接入的主流標准,但是,WiFi會走多遠呢?在Intel的強力支持下,WiFi已經有了接班人。它就是全面兼容現有WiFi的WiMAX,對比於WiFi的802.11X標准,WiMAX就是802.16x。與前者相比,WiMAX具有更遠的傳輸距離、更寬的頻段選擇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等,預計會在未來幾年間成為無線網路的一個主流標准,Intel計劃將來採用該標准來建設無線廣域網路。這相比於現時的無線區域網或城域網,是質的變革,而且現有設備仍能得到支持,保護人們的每一分錢投資。

總而言之,家庭和小型辦公網路用戶對移動連接的需求是無線區域網市場增長的動力,雖然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仍然是目前WiFi用戶最多的地區,但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辦公的進一步普及,廉價的WiFi,必將成為那些隨時需要進行網路連接用戶的必然之選。

最近,業界紛紛傳出WIFI已出現生存危機的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日前很多企業仍然在WIFI這方面投入巨資,但從中贏利的企業幾乎沒有。據悉很多企業因WIFI而破產,前不久R Wireless公司也放棄了該項業務。那麼WIFI的盈利情況是否真的出現危機了?

不可否認,WIFI技術的商用目前碰到了許多困難。一方面是受制於WIFI技術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遊性、安全性和如何計費等都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另一方面,由於WIFI的贏利模式不明確,如果將WIFI作為單一網路來經營,商業用戶的不足會使網路建設的投資收益比較低,因此也影響了電信運營商的積極性。 但從WIFI技術定位看,我認為,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WIFI技術的定位主要是作為高速有線接入技術的補充,將來逐漸也會成為蜂窩移動通信的補充。

雖然WIFI技術的商用在目前碰到了一些困難,但這種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包辦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統。可以說只有各種接入手段相互補充使用才能帶來經濟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它可以在特定的區域和范圍內發揮對3G的重要補充作用,WIFI技術與3G技術相結合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❹ 網路的概念

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連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網路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信息資源。

❺ wifi概念

Wi-Fi這個術語是指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類似歷史悠久的音頻設備分類:長期高保真(1930年開始採用)或Hi-Fi的(1950年開始採用)。即使Wi-Fi聯盟本身也經常在新聞稿和文件中使用「無線保真」這個詞,Wi-Fi還是出現在ITAA的一個論文中。然而,根據菲爾貝朗格的語句,Wi-Fi術語應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IEEE 802.11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准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符合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設備兼容性問題。Wi-Fi為制定802.11無線網路的組織,並非代表無線網路。
802.11標准和補充
802.11,1997年,原始標准(2Mbit/s,2.4GHz頻道)。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5GHz頻道)。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2.4GHz頻道)。*
下列熟知的的標准於2007年收錄在802.11
802.11c,符合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MAC)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802.11e,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Clause 9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nteroperability)。
802.11g,物理層補充(54Mbit/s,2.4GHz頻道)。Clause 18
802.11h,DFS /TPC,信道(5GHz頻段)。
802.11i,安全和鑒權(Authentication)方面的補充。Clause 8
2008年以後的標准
802.11k,
802.11n,2009年,導入多重輸入輸出(MIMO)和40Mbit信道寬度(HT40)技術,基本上是802.11a/g的延伸版。
802.11r,
802.11t,
802.11u,
802.11v
802.11w,
802.11z,
2011年以後的標准
802.11ac,物理層補充(1×1 MIMO,433Mbit/s,5GHz頻道),80Mbit信道寬度。
除了上面的IEEE標准,另外有一個被稱為IEEE 802.11b+的技術,通過PBCC技術(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802.11b(2.4GHz頻段)基礎上提供22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但這事實上並不是一個IEEE的公開標准,而是一項產權私有的技術(產權屬於美國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也有一些被稱為802.11g+的技術,在IEEE 802.11g的基礎上提供108Mbit/s的傳輸速率,跟802.11b+一樣,同樣是非標准技術,由無線網路晶元生產商Atheros所提倡的則為SuperG。
更新迭代

Wi-Fi可分為五代。由於ISM頻段中的2.4GHz頻段被廣泛使用,例如微波爐、藍牙,它們會干擾WiFi,令速度減慢,5GHz干擾則較小。另外,電磁波頻率愈高波長越短其穿透力愈強,所以2.4GHz比5GHz的穿透力弱,范圍也較小。雙頻路由器可同時運行於2.4GHz和5GHz,設備則只能使用某一個頻段。
第一代802.11,1997年制定,只運行於2.4GHz,最快2Mbit/s
第二代802.11b,只運行於2.4GHz,最快11Mbit/s,正逐漸淘汰
第三代802.11g/a,分別運行於2.4GHz和5GHz,最快54Mbit/s
第四代802.11n,可運行於2.4GHz或5GHz,20和40MHz帶寬下最快72和150Mbit/s
第五代802.11ac,只運行於5GHz
主要用途

網路鏈接
具Wi-Fi功能的設備:如個人計算機,游戲機,智能手機或數字音頻播放器可以從范圍內的無線網路連接到網路。

❻ 無線網路和移動網路有什麼區別

  1. 無線上網是指WIFI之類的網路,也稱無線區域網,筆記本電腦和一些智能手機上經常要依賴這種網路.可是很多非專業的人士把移動和聯通提供的無線數據業務也稱作無線上網;

  2. 移動互聯網就是上面提到的由移動運營商提供的無線數據業務,例如GPRS和現在說的3G.(中國地區有WCDMA,TD-CDMA和電信的CMDA3.0)。

  3. 無線網路運用寬頻給手機上網,就和電腦上網一樣的。比較便宜。移動網路是通過電信運營商的基站發送網路覆蓋,有流量限制。

❼ 無線網概念

WIFI是所有無線區域網的802.11X標準的概括性說法
無線網分為無線廣域網 無線區域網
無線廣域網,就是中移動,中聯通,中電信提供的無線上網方式,有中移動的GPRS(2G),EDGE(2.75G),TD-SCDMA(3G)。中電信的CDMA 1X,中聯通的WCDMA。需要終端有無線上網卡硬體,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線網,可以隨便漫遊,資費是相當於的貴的。
無線區域網,就是家庭使用無線上網方式,使用無線路由器+終端本身具有無線網卡的硬體模塊(區別去上面的無線上網卡),通過發射和接受實現上網。也就是讓原來家庭或單位或商業場所完全覆蓋上無線的信號,去掉雜亂的布線。實現小范圍的無線網路。WIFI就是這個意思,WIFI是由AP和無線網卡組成的發射接受,而無線AP就相當於家庭中的無線路由器。實現免費的無線網,只要你的終端(包括電腦,手機,MID設備等)具有無線模塊,也就是支持WIFI,在有無線信號覆蓋的地方就可以收到無線信號,免費上網。
目前在中國,除了家庭自建的無線網,公共的無線場所還是比較少的,只有比較大的城市熱點(熱點就是無線AP,相當於家庭的無線路由器,發射用的)比較多,像機場,廣場,酒店,咖啡廳,KFC等場所一般都有熱點。在國外,很多城市都是無線WIFI城,意思就是全城覆蓋了WIFI的信號。這兩年國內的一些大城市也正在積極建設無線城。提高門戶城市的形象。像首先發起建設無線城的廣州,提出政府為市民無線上網買單。以及後來投入計劃的杭州,西安,武漢等。我想還是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真正的無線城意義。畢竟在中國,政府買單還有點難以接受。

❽ 無線網路中AP及AC的概念及作用:

1、AP

即無線接入點,是無線網路中的無線交換機。是無線網和有線網之間溝通的橋梁,是組建無線區域網(WLAN)的核心設備。在無線網路中,AP就相當於有線網路的集線器,它能夠把各個無線客戶端連接起來。

作用:AP的中繼加橋接功能可以實現兩個無線設備通訊,也可以起到放大信號的作用,保證了傳輸速度和穩定性;AP的主從模式可以方便網管統一管理子網路,實現一點對多點的連接。

2、AC

一般指交流電,是指電流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在一個周期內的運行平均值為零。

作用:交流電被廣泛運用於電力的傳輸,因為在以往的技術條件下交流輸電比直流輸電更有效率,可降低導線中的電流,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交流電升降壓容易的特點能使電線上的電力損失極少,以保證安全,在進戶之前再次降低至市電電壓或者適用的電壓供用電器使用。

(8)無線穿戴網路的概念擴展閱讀:

AP主要技術參數

1、標准:IEEE802.11b(無線區域網)、IEEE802.3(乙太網);

2、頻段:2400~2483.5MHz與ISM頻段公用;

3、調制技術:直接序列擴頻;

4、數據速率:1Mbit/s DBPSK,2Mbit/s DPQSK,5.5Mbit/s CCK,11Mbit/s CCK;

5、子信道數量:13條;

6、傳播范圍(11Mbit/s):辦公室環境35~100m,開放環境100~300m;

7、數據安全:64位和128位WEP加密;

8、接收機靈敏度:1Mbit/s傳輸率下接收靈敏度為-92dBm;2Mbit/s傳輸率下接收靈敏度為-90dBm;5.5Mbit/s傳輸率下接收靈敏度為-87dBm;11Mbit/s傳輸率下接收靈敏度為一84dBm;

9、天線類型:雙極化天線(2dB增益)。

❾ 無線網路的基本概念。

手機是通過信號來連接的,這個連接的信號叫電磁波(也叫載波)。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首先,語音信號通過手機的調制,這樣我們的語音就像搭火車一樣搭載到了電磁波上面,通過中繼站,到達另一方手機,通過解調,另一方的手機就能聽到聲音了。
無線網路就是一個網路,裡面可以連接多台手機。
當今上網最快的應該是3G吧?

閱讀全文

與無線穿戴網路的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連接上wifi可是沒有網路 瀏覽:592
機器人工程和網路工程哪個專業好 瀏覽:837
如何關芒果tv網路 瀏覽:574
千尋網路一年多少錢 瀏覽:856
衢州製造計算機網路設備 瀏覽:741
想從事網路安裝去哪裡學 瀏覽:2
聯通網路台上的電話是多少 瀏覽:992
網路滿格卻用不起有什麼處理方法 瀏覽:749
浦東新區移動網路科技檢測中心 瀏覽:248
興義網路安全系統排名 瀏覽:333
無線網路忽略了 瀏覽:119
什麼軟體可以在家開網路電台 瀏覽:6
寧波網路營銷scrm有哪些 瀏覽:868
有線網路連接了不顯示 瀏覽:572
電子商務和計算機網路有什麼區別 瀏覽:79
酒類網路推廣多少錢 瀏覽:831
網路安全現狀及改進 瀏覽:902
聯接網路列印機用戶名和密碼 瀏覽:429
寶付網路科技是什麼東西呢 瀏覽:473
蘋果xr為什麼有個網路不可以用 瀏覽:88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