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路由器上wan和lan1 2 3 4分別是啥介面
這個是無線路由器的4個區域網介面,它們都是工作在同一網段的二層介面,從功能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使用雙絞線連接電腦的有線網卡。
LAN介面(區域網介面)主要是用於路由器與區域網進行連接,因區域網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這也就決定了路由器的區域網介面類型也可能是多樣的。不同的網路有不同的介面類型,常見的乙太網介面主要有AUI、BNC和RJ-45介面,還有FDDI、ATM、光纖介面,這些網路都有相應的網路介面。
(1)無線網路介面層擴展閱讀
路由器結構
電源介面(POWER):介面連接電源。
復位鍵(RESET):此按鍵可以還原路由器的出廠設置。
貓(MODEM)或者是交換機與路由器連介面(WAN):此介面用一條網線與家用寬頻數據機(或者與交換機)進行連接。
電腦與路由器連介面(LAN1~4):此介面用一條網線把電腦與路由器進行連接。
需注意的是:WAN口與LAN口一定不能接反。
家用無線路由器和有線路由器的IP地址根據品牌不同,主要有192.168.1.1和192.168.0.1兩種。
IP地址與登錄名稱與密碼一般標注在路由器的底部。
登錄 無線路由器網 有的出廠默認登錄賬戶:admin登錄密碼:admin
有的無線路由器的出廠默認登錄賬戶是:admin 登錄密碼是空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路由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LAN介面
B. 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各層內分別有什麼協議,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一、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常見的介面層協議有:
Ethernet 802.3、Token Ring 802.5、X.25、Frame relay、HDLC、PPP ATM等。
1.網路層
網路層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控制報文協議、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轉換協議、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2.傳輸層
傳輸層協議主要是: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3.應用層
應用層協議主要包括如下幾個:FTP、TELNET、DNS、SMTP、RIP、NFS、HTTP。
二、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有:
TCP/IP協議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的計算機硬體或操作系統,提供開放的協議標准,即使不考慮Internet,TCP/IP協議也獲得了廣泛的支持。所以TCP/IP協議成為一種聯合各種硬體和軟體的實用系統。
2.TCP/IP協議並不依賴於特定的網路傳輸硬體,所以TCP/IP協議能夠集成各種各樣的網路。用戶能夠使用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 Ring Network)、撥號線路(Dial-up line)、X.25網以及所有的網路傳輸硬體。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C. TCP/IP的五個層是什麼
五個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假設兩台機器AB,以A給B發信息,作為例子解釋:
【物理層】
目標:實現AB之間可以發送01信號。
意義:就是物理上實現連接,AB之間用網線連接;或者無線鏈接。
【數據鏈路層】
目標:把信息編碼成01,並找到B後發給它。
編碼:將信息封裝成一個數據包,包括頭和數據兩部分;頭裡麵包含了A和B的物理地址,世上任何兩台機器有唯一的物理地址。
發送:A以廣播的形式,發給所有A可以發送到的機器,如果自己是B則拿過來,如果不是則丟棄。
【網路層】
目標:改善數據包發送的范圍,減少網路負擔。
問題:由於A會發送給所有機器,則如果連接的機器越多負擔越重。
方案:將世界的機器分區域,一個區域內的網路通過廣播發送,區域之間則通過新協議(IP)交流。
協議:物理地址是網卡本身的地址,IP4,IP6則是人為分配的地址,可以通過子網掩碼來判斷AB是否屬於同一個區域。
【傳輸層】
目標:區分AB上不同應用程序對網路的使用。
方案:通過埠(0-65535),0-1023已經被系統使用了;埠好像進入一個大廈後,要進入房間的門牌號,埠的選擇則通過新協議(TCP/UDP)實現。
協議:TCP、UDP分別是兩種可靠性級別不同的協議。
【應用層】
目標:實現對AB不同應用程序的數據編碼。
原因:不同應用程序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數據進行A上編碼和B上解碼。
D. 家裡寬頻的「貓」背後的插孔LAN1,LAN2,LAN3,LAN4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呢
路由器上的LAN1、2、3、4是無線路由器的4個區域網介面。
LAN1、2、3、4它們都是工作在同一網段的二層介面,從功能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使用雙絞線連接電腦的有線網卡。
電腦與路由器連介面(LAN1~4):此介面用一條網線把電腦與路由器進行連接。
需注意的是:WAN口與LAN口一定不能接反。
家用無線路由器和有線路由器的IP地址根據品牌不同,主要有192.168.1.1和192.168.0.1兩種。
IP地址與登錄名稱與密碼一般標注在路由器的底部。
(4)無線網路介面層擴展閱讀:
區域網通常是分布在一個有限地理范圍內的網路系統,一般所涉及的地理范圍只有幾公里。區域網專用性非常強,具有比較穩定和規范的拓撲結構。
無線區域網可以傳輸音頻、視頻、文字。現在很多公司和校園都在用無線區域網。不僅能夠提高辦公的效率,還能快速傳遞信息。無線區域網的組建、維護管理都非常簡單,而且很少被干擾。而且還能夠節省網路費用的開支。
無線區域網的實現協議眾多,當前最廣泛使用的當屬Wi-Fi,只需要一個路由器,即可以達到讓所有具有無線功能的設備組成一個無線區域網,非常方便靈活。
參考資料:區域網—網路
E. 各個協議都是工作在哪一層的
應用層:telnet,FTP,SMTP,DNS;傳輸層:TCP,UDP;網路層:ICMP,ip,ARP,RARP;物理和數據鏈路層:ARPANET,SATNET,Packet Radio,LAN
F. TCP/IP模型由低到高的順序是什麼
TCP/IP模型由低到高的順序是網路訪問層、互聯網層、傳輸層、應用層。
1、網路訪問層
在TCP/IP參考模型中並沒有詳細描述,只是指出主機必須使用某種協議與網路相連。
2、互聯網層
整個體系結構的關鍵部分,其功能是使主機可以把分組發往任何網路,並使分組獨立地傳向目標。這些分組可能經由不同的網路,到達的順序和發送的順序也可能不同。高層如果需要順序收發,那麼就必須自行處理對分組的排序。互聯網層使用網際網路協議(IP)。
3、傳輸層
使源端和目的端機器上的對等實體可以進行會話。在這一層定義了兩個端到端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TCP是面向連接的協議,它提供可靠的報文傳輸和對上層應用的連接服務。
為此,除了基本的數據傳輸外,它還有可靠性保證、流量控制、多路復用、優先權和安全性控制功能。UDP是面向無連接的不可靠傳輸的協議,主要用於不需要TCP的排序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的應用程序。
4、應用層
包含所有的高層協議,包括:虛擬終端協議(TELNET)、文件傳輸協議(FTP)、電子郵件傳輸協議(SMTP)、域名服務(DNS)、網上新聞傳輸協議(NNTP)和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等。
TELNET允許一台機器上的用戶登錄到遠程機器上面,並進行工作;FTP提供有效地將文件從一台機器上移到另一台機器上的方法;SMTP用於電子郵件的收發;DNS用於把主機名映射到網路地址;NNTP用於新聞的發布、檢索和獲取;HTTP用於在WWW上來獲取主頁。
(6)無線網路介面層擴展閱讀:
TCP/IP協議的另一種模型:OSI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是ISO的建議,它是為了使各層上的協議國際標准化而發展起來的。OSI參考模型全稱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這一參考模型共分為七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G. TCP/IP協議分為哪四層,具體作用是什麼
具體分為:網路訪問層、網際互連層、傳輸層(主機到主機)、和應用層。
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高層,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傳輸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為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證了數據包的順序傳送及數據的完整性。該層定義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TCP協議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面向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而UDP協議提供的則是不可靠的、無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
網際互聯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層,主要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它所包含的協議設計數據包在整個網路上的邏輯傳輸。注重重新賦予主機一個IP地址來完成對主機的定址,它還負責數據包在多種網路中的路由。該層有四個主要協議:網際協議(IP)、地址解析協議(AR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IP協議是網際互聯層最重要的協議,它提供的是一個不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報傳遞服務。
網路接入層與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相對應。它負責監視數據在主機和網路之間的交換。事實上,TCP/IP本身並未定義該層的協議,而由參與互連的各網路使用自己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然後與TCP/IP的網路接入層進行連接。
是計算機網路的祖父ARPANET和其後繼的網際網路使用的參考模型。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DoD(U.S.Department of Defense)贊助的研究網路。逐漸地它通過租用的電話線連結了數百所大學和政府部門。當無線網路和衛星出現以後,現有的協議在和它們相連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所以需要一種新的參考體TCP/IP參考模型系結構。這個體系結構在它的兩個主要協議出現以後,被稱為TCP/IP參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
由於國防部擔心他們一些珍貴的主機、路由器和互聯網關可能會突然崩潰,所以網路必須實現的另一目標是網路不受子網硬體損失的影響,已經建立的會話不會被取消,而且整個體系結構必須相當靈活。
H. 路由器上的LAN1、2、3、4各是什麼意思
路由器上的LAN1、2、3、4是無線路由器的4個區域網介面。
LAN1、2、3、4它們都是工作在同一網段的二層介面,從功能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使用雙絞線連接電腦的有線網卡。
電腦與路由器連介面(LAN1~4):此介面用一條網線把電腦與路由器進行連接。
需注意的是:WAN口與LAN口一定不能接反。
家用無線路由器和有線路由器的IP地址根據品牌不同,主要有192.168.1.1和192.168.0.1兩種。
IP地址與登錄名稱與密碼一般標注在路由器的底部。
(8)無線網路介面層擴展閱讀:
由於較小的地理范圍的局限性,LAN通常要比廣域網(WAN)具有高得多的傳輸速率。例如,LAN的傳輸速率為10Mb/s,FDDI的傳輸速率為100Mb/s,而WAN的主幹線速率國內僅為64kbps或2.048Mbps,最終用戶的上限速率通常為14.4kbps。
LAN的拓撲結構常用的是匯流排型和環行,這是由於有限地理范圍決定的,這兩種結構很少在廣域網環境下使用。
LAN還有諸如高可靠性、易擴縮和易於管理及安全等多種特性。
區域網一般為一個部門或單位所有,建網、維護以及擴展等較容易,系統靈活性高。其主要特點是:
覆蓋的地理范圍較小,只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局部范圍內聯,如一座或集中的建築群內。
使用專門鋪設的傳輸介質進行聯網,數據傳輸速率高(10Mb/s~10Gb/s)。
通信延遲時間短,可靠性較高。
區域網可以支持多種傳輸介質。
I. TCP/IP體系結構分為幾層
1.應用層:通過應用進程間的交互來完成特定網路應用,應用層協議定義的是應用進程間通信和交互規則。不同的網路應用層有不同的應用層協議,如:萬維網應用的HTTP協議,電子郵件的SMTP協議,支持文件傳送的FTP協議,應用層交互的數據單元稱為報文。
2.運輸層:向兩個主機中應用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數據傳輸服務。應用進程以利用該服務傳送應用層報文。運輸層使用以下兩種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提供面向連接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其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報文段);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提供無連接的、盡最大努力的數據傳輸服務,不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單位是用戶數據報);
3.網路層:為不同的主機提供通信服務,網路層吧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網路層使用的IP協議,因此分組也叫IP數據報。網路層也叫網際層或IP層.
4.數據鏈路層:兩台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總是在一段一段的鏈路上傳送的,這就需要使用專門的鏈路層的協議,數據鏈路層將網路層交下來IP數據報組裝成數據幀,在兩個相鄰節點間的鏈路上傳送幀;數據幀:(所謂數據幀(Data frame),就是數據鏈路層的協議數據單元,它包括三部分:幀頭,數據部分,幀尾。其中,幀頭和幀尾包含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比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錯控制信息等;數據部分則包含網路層傳下來的數據,比如IP數據包)。
5.物理層上所傳數據的單位是比特,確定要連接電纜的插頭應當有多少根引腳,以及各條引腳應如何連接。傳遞信息所利用的是一些物理媒體,如電纜、光纜、無線信道等,並不在物理層協議之內而是在物理層協議的下面。